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第一篇: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散文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语文散文的特点与表现手法教案主题:语文散文的特点与表现手法一、引言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本课将以散文作品为例,通过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魅力和韵味。
二、散文的特点1. 主题广泛:散文主题可以是人生哲理、社会问题、自然景物等,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2. 真实性强:散文常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3. 语言自由:散文对语言运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自由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4. 文笔灵活:散文的文笔可以是平淡质朴的,也可以是华丽辞藻的,取决于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意图。
三、散文的表现手法1. 描述手法a. 形象描写:通过描写细节和形象,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b. 感官描写:通过描述五感的感受,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事物。
c. 空间描写:通过对环境、场景的描写,营造出特定的空间氛围。
2. 叙述手法a. 时间顺序叙述: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发展。
b. 倒叙叙述:从结局开始,逐渐向前叙述,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c. 借代叙述:通过借用他人或事物的形象,来叙述自己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 议论手法a. 示范性论述: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解,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b. 比较性论述:通过对不同事物、观点的比较,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c. 反问式论述:通过反问的形式,来引发读者思考和共鸣。
4. 抒情手法a. 感慨抒发:通过描写人生中的失落、迷惘、喜悦等情感,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b. 自述抒发: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心情,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观摩与分析:指导学生选取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观摩其中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其所达到的表达效果。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指派不同的散文进行阅读和讨论,梳理出散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散文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__知识清单课件
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 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3.哲理散文 哲理,是奥秘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智慧的结晶。它纵贯古今, 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中, 闪现出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高明的散文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 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哲理散文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 质、揭示事物的底蕴、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效果。
四、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定义
象征 衬托 托物言志 渲染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 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关点,使被象征物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使主旨含而不露。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 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手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等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 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 情融入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表现手法使内容具有含蓄性、哲 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强化作品的主题。
主题思想表达模式:本文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写,反映了… …的社会生活,赞美了……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的思想/现象),表达 了作者……的理想追求(或思想感情)。 八、散文的语言风格 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 放、柔婉、幽默、深刻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散文写作手法鉴赏题型【常见设问形式】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3、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4、本文以××为线索,可以分为几层?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5试从取材和语言上对本文作一上点分析。
首先,明确文中运用了何种技巧手法,主要从七个方面去审视: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县念、类比)。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4、行文结构(铺垫、伏笔、县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照应、深化、升华)。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对比等)。
6、选材方面:新颖、真实、有力、详略得当、典型、以小见大。
7、语言角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优美、幽默谐、辛辣风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蕃深口语化地方色彩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
再次,分析评价文中运用某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
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米的旅行王太生①这注定是一条年复一年的经典线路,关于一粒米的旅行。
②五月,若隐若现的布谷声中,秧苗出落得青翠欲滴,农人拿来箩筐,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担子跌落着亮晶晶的水滴,以一个季节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
③一粒米就这样开始旅行。
它一出门,就迎面遭遇一场兜头雨。
一场雨在天地间泼泼地下着,秧田翻着气泡,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
秧田需要汩汩的水,小河的水,沿着水渠哗哗流淌。
这时候,有一尾鱼,“泼剌”一声,游入秧田。
④一粒米在旅途上,雨热同期。
高温在秧棵间恣肆蔓延。
只有这样氤氲的高温,一粒米才开始抽穗。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独树①常常想起红旗路尽头的那棵香樟树,独立于青龙桥头的那棵古树。
②我在这棵古树的城市求学,工作,离开,回来,再离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每次回去,我都忍不住去看看它,就像探访一个从未忘却的老朋友。
作为一棵树,我认为它应该是幸运的。
经历了那些久远的年代,很多沉淀了岁月的古物几乎荡然无存。
唯有它,洗尽铅华,历经沧桑存活了下来,如今依然葱茏茂盛。
而我,已是一身红尘,两鬓斑霜。
③红旗路之末,东风路之始,一桥相连,熙来攘往。
这棵香樟树伫立于桥头,“十”字路中,站成了这座古城最繁华路段的一道奇异风景,成为邵水之滨的中心地标。
多少年来,无以数计的行人,南来北往的车辆如过江之鲫,在它身边自然分流。
有时道路变得并不顺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
哪怕有一起,它早已陷入斧斫之厄运。
我想,它定是一棵神奇灵性的树,有一双能指挥交通的慧眼。
也许正是它横亘路中,提醒那些上快车道的车主有所迟疑,便放慢脚步,彼此礼让。
驻足看看桥头的风景,内心更加从容淡定。
④其实,它就是一棵其貌不扬的香樟树,与其它林荫树相比,并不庞大。
它的身躯大约只有两三米高,根部占地不过四五平米,枝干的上部有三个分权。
其中两杈较细,唯有伸向青龙桥面的那杈显得威武,枝枝相通,叶叶相盖,形成一个硕大的圆穹。
它以绿意盎然了季节,以青翠划破了迷蒙,以摇曳惊醒了恍惚,让靠近它的人神清气爽,怡然宁静。
一切自适其位,自取其道,自安无恙。
多少喧嚣热闹从它眼皮底下流走,多少功名利禄在它身边悄然消逝,多少霓虹灯火在它头顶盛开湮没,多少喜怒哀乐在它心里淡然消融。
在繁华里坚守内心,在喧闹里选择静默,在辉煌里接纳寻常,在孤独里锤炼品质。
头顶天空,有蓬勃的希望;根扎大地,有葳蕤的节操。
不忧一时之失,不喜一时之得,不扬一时之快,不悲一时之伤。
看得惯云卷云舒,扛得住暴风骤雨,耐得住蜚语流言,经得起苦雨秋霜。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语言赏析: 1.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 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 2.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 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 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 体的一部分。 3.文中A、B两处句子,请任选一句作简要的 赏析。 A.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 一般的植物,中间蓬松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 上刚刚洇开来现手法 对比 衬托
1、题型展示:
2011年中考《大自然之歌》 15.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⑦段却详细描述了 化工森林,有何作用?(3分)
答案:此段用浓重笔墨描绘了一片化工森 林,与上下文描绘的自然森林做对比,突出 了自然森林给人自由,给人快乐,给人智慧, 让人充实,给人诗意感受等特点。
散文阅读
艺术特色
之
表达方式
❖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散文常用的是描写、记叙、议论; 议论和抒情往往为点题服务。
赏析语言
❖赏析语言的几种角度: ❖1、修辞手法 ❖2、句式选用 ❖3、语言特色 ❖4、叠词运用
修辞手法
❖ 几种常考的修辞:
❖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问、 设问、引用、比拟
❖ 2、使用文言或引用:语言典雅 ❖ 如:09湖北的17题
叠词运用
❖ 作用: ❖ 1、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 2、再内容上形象生动地描摹了事物的
性质、状态,或含蓄蕴藉地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结语
谢谢大家!
方法:用××象征××,表达作者的 ××之情。
筛选文章或段落的有关信息
设问方式: 1、作者所说的××××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 面? 2.作者所说的××××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哪 些内容? 3.本文描写的××××有哪些特点?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表现手法在散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
在散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接下来我们将梳理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首先,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利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通过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通过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从而联想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
其次,衬托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做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如,唐代诗人___的《赠汪伦》中,他用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___的友情更深。
第三,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
对比能够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在___的《巴黎圣母院》中,作者通过对比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加___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险恶的___,更好的突出了___的善良和___的丑陋。
最后,先抑后扬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指的是为了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这种手法能够更好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___与想象,是一种通过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深化作品意义和情感表达的手法。
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产生共鸣。
例如,___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狂人对于社会的批判和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他对于一只鸟的想象和___得到了深化。
狂人看到鸟笼里的鸟,想象自己也像鸟一样被困在社会的笼子里,无法自由飞翔。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技巧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1.认真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2.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提取关键信息。
3.分点作答,语言简洁、准确。
题型二:理解词句含义1.理解词语含义-考虑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其深层意思。
-联系上下文,从句子所在段落、文章主旨等方面综合考虑。
题型三:分析表现手法1.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2.指出文中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法。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该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四:赏析语言特色1.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精妙之处。
2.从修辞手法角度,指出使用的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3.从句式角度,如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分析其节奏和表达效果。
4.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是豪放、婉约、质朴、华丽、诙谐等,并结合文本说明。
题型五:探究主旨情感1.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
2.关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3.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题型六:作用类题目(如段落作用、标题作用等)1.内容方面-概括段落或标题所涉及的内容。
-思考其对表现人物、主题等的作用。
2.结构方面-开头段: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奠定基调等。
-中间段:承上启下、过渡、补充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等。
3.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等。
题型七:人物形象分析1.从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入手,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2.关注间接描写,如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一定的影响。
4.结合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概括其性格特点和品质。
题型八: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如欢快、悲伤、紧张等。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阅读之鉴赏散文技巧与语言特色
表现手法 象征 抑扬
托物言志
表达效果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 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 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 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 夸张
生动性和感染力
续上表
对偶 排比 反复 设问 反问
在情势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 或两两对照,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且比 照鲜明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楚;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 象 自问自答,启示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 还有过渡作用 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 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 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典例2] (202X·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见第4讲精准突破二[典例2]《我们的裁缝店》)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力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练案[16]第三板块专题五散文类文本阅读学案四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玉盅林清玄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
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类答题技巧大全
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类答题技巧大全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我们要掌握散文类阅读的答题技巧争取取得高分。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类答题技巧,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类答题技巧1.词语理解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
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 句子理解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3.筛选整合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完美版)
文学类文本复习教学案——散文散文鉴赏的基本常识一、散文鉴赏的基本要求(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散文的基本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尝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观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推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奇、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敏捷运用记叙、描写、争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经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
找出线索,就简洁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三、散文的类型(一)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春》)《白杨礼赞》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
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
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争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纳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依据时间、空间的转换为依次,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详细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剧烈的抒情性。
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给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理解词语的联想意义1.隐喻义2.拟人义3.象征义二.理解词语的情感意义1.褒义2.贬义3.中性词II.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基本含义2.深层含义:哲理意义: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得深刻含义隐喻意义:使用象征,比喻,双关等手法产生临时含义。
要抓住象征体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
高考语文散文表现手法题型解题方法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的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方法+内容+效果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出定量分析。
首先,从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入手,了解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其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地位、身份、文化、思想品德、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人物形象所揭示的作品主题。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一.读懂散文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
2、总结:凡是一篇文章中出现了和文章叙 写的主体内容表面上没有关系的事物、事情, 而题目又设计成问题来问作用,一般就是使 用了某种表现手法。
3、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去都江堰
之前的懒散、无所谓的心情,然后再写面对 都江堰的强烈感受。这样写更能让人强烈地 感受到都江堰的急流浩荡的特点。也设置悬 念,吸引读者。
散文阅读
之有关表现手法题型的答 题技巧。
2、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学会规范答题。
【知识储备一】
现代文阅读涉及表达技巧,有下列五个方面: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 写、环境描写等。
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 说明的技巧。
《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 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 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 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 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 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 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 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 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 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 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 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 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 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 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都江堰】
一、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长城,而且在第二 段中又说“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
二、在第二节中,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作用是什么?
《都江堰》
1、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说明这两个工 程都有非常伟大,但作用不同,长城的社会 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为无数民众输 送清流,永久地灌溉着中华民族。
《卖茶老妇》
⑩想到了龙山寺的改建,驱逐了老妇和她的茶摊,我的心痛 是那尊金色巨佛所不能了解的。在细雨中,我一个人毫无目的 在街上走着,回忆龙山寺和我年少时的因缘,以及和我在茶桌 边喝过茶论过艺的一些老友,心情和雨一样的迷惘。不知不觉 就走到淡水高尔夫球场,在餐厅里叫了一杯咖啡,却一口也喝 不下去。这是富人的地方,穿着高级名贵运动衣的中年男子, 冒雨打完球回来休息,正谈论着一个人一生能一杆进洞的机率 有多少。一位微胖的男子说:“我打了十几年的高尔夫,还没 有打过一杆进洞。”言下不胜感慨。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 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 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 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 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 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 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湖泊》
和德国人比,中国的激情实在太高涨了。这几年旅游业兴起,
每逢旺季,或举家出行,或单位公款出游,大小车辆涌向这里, 成群地挤满湖边。东北宾馆里的人说,来这儿的客人多数是彻夜 打麻将,有时候下湖一会儿,主要是打鱼。谁看湖?拔凉拔凉的 水有什么好看?
中国东北最有名的湖是松花湖,10月中旬去,水边的简陋木 屋全上了锁。说服老板开一间最豪华的,但是一打开房门,看到 的竟是满天花板黑压压的爬满快冻僵的瓢虫,有电视机,没卫生 间。在德国刚好相反,可以没电视机,干净的卫生间是必须的。 德国的家庭旅馆还会送过来一份果盘,或者一束鲜插野花。在松 花湖过的那一夜,老板送过来一只超长手电筒,专门叮嘱我们, 出门就可以方便,不要走远,惹得狗叫。
【常见命题形式】
1.……的作用是什么? 2.……的好处是什么? 3.请分析……的表达效果。 4.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 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
内容。 3、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效
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都江堰》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 江堰。
【知识储备二】
2.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联想、想象、象征、对 比、烘托、反衬、铺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
4.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抑扬结合、线索设置、过 渡、承上启下、前呼后应、伏笔、层递等。
5、材料安排,主要有:主次、详略、繁简等,术 语有详略得当、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
⑾我想着,一个人一生能找到一个清洗心灵的地方,像龙山寺 的老人茶座,机率有多少?即使能找到相同的地方,年岁也大 了,心情也不同了。裤袋夹一本诗集,买一张车票跳 上火车的心情恐怕也没有了。
⑿龙山寺改建对我是不幸的,它正像一轮金色的太阳往海中坠 去,形象的美还清晰如昨,可是夕阳沉落了,天色也暗了。
《卖茶老妇》
2、文章第10段中写一群中年男子打高尔夫 球的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 析。(6分)
3、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从修辞与表达 效果等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卖茶老妇》
2、(6分)用富人与自己对比,突出自己寂 寞的心情(或迷惘的心境);(2分)用咖 啡厅与过去的茶摊作对比,突出对往日清净 生活的留念之情。(2分)引出下文“我对 寻觅一个清洗心灵的地方几率少”的感慨。 (2分) 3、(4分)结尾运用比喻(1分),将龙山 寺改建一事比作金色的太阳向海中坠去,虽 美而不存在(1分)(或渲染了一种怅惘、 落寞的气氛);揭示出文章中心,表达对最 可贵的记忆逝去的感伤。(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