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2024)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声声慢》进行教学,该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教学内容包括词的背景、词的朗读、词的意境、词的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的写作背景。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3. 分析《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声声慢》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声声慢》、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宋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宋代的文化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声声慢》,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解析:分析《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声声慢》的语言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
5. 背诵:让学生进行《声声慢》的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声声慢》板书内容:意象、意境、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2. 《声声慢》的译文是什么?3. 请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声声慢》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宋代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声声慢》与其他作品的异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案内容细节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声声慢》,该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教案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优秀教案第一章节: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宋词的发展历程。
分析并欣赏《声声慢》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通过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提升情感共鸣。
2. 教学内容李清照生平介绍宋词的发展背景《声声慢》的韵律特点分析《声声慢》的意境与情感解读第二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分析《声声慢》的韵律特点和意境创造。
深入理解《声声慢》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声声慢》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感受并解读作者深沉的情感表达。
将诗词鉴赏能力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理解中。
第三章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生平背景和宋词发展背景。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词分析和讨论。
体验法:通过朗读和感悟,让学生体验诗词的美感。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增强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景。
纸质教材:提供《声声慢》原文及相关注释解读。
第四章节: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李清照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词牌: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讲解韵律美。
分析词句: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意境与情感。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词鉴赏方法。
2.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词牌:10分钟分析词句:20分钟讨论交流:15分钟总结提升:10分钟第五章节:教学评价与反馈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性。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建议和意见。
自我反思:教案编辑专员需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教案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3)能够鉴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声声慢》;(2)学会通过分析诗词语言、形象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 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内涵;3. 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2. 诗人情感的细腻把握;3.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3. 鉴赏法:分析诗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 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声声慢》相关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诗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4. 课堂讲解: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5. 鉴赏训练:选取类似诗词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6.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声声慢》相关的作品;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诗文、作者简介、意象分析、修辞手法等内容的课件;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等,以备课堂上学生提问或深入探讨;3. 书写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4. 音频设备:准备音频播放设备,以便为学生播放诗词朗诵或相关音乐。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李清照的《声声慢》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氛围;2. 介绍作者:简述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为学生提供作者的创作背景信息;3. 初读诗文:指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4. 解读意象: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5. 剖析修辞:讲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掌握其表达效果;6. 情感探究:讨论诗中的情感变化,从“前期豪放”到“后期哀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7. 应用练习:提供几首类似风格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练习鉴赏方法;8.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绘画、表演、写作等形式,表达对《声声慢》的理解和感受;10. 布置作业: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短文,或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深入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关于《声声慢》教案3篇
关于《声声慢》教案3篇《声声慢》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
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
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1.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PPT展示: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24年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背景知识,感受词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声声慢》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介绍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声声慢》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朗读《声声慢》,感受词人的情感。
4.讨论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声声慢》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情感。
3.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声声慢》,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词的韵律和情感。
4.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声声慢》的意境,如词中的意象、氛围等。
5.艺术特点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声声慢》的艺术特点,如词的结构、修辞手法等。
6.文化内涵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如宋词的发展、词人的审美追求等。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声慢》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背诵《声声慢》,并撰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声声慢》的背景知识和文学意义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声声慢》的朗读水平和情感把握能力。
3.学生对《声声慢》意境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
4.学生对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的探讨能力。
5.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鉴赏文章的撰写质量。
五、教学资源1.《声声慢》原文及注释。
2.李清照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声声慢》的音乐和朗读录音。
4.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资料。
5.教学PPT。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在分析《声声慢》的意境和艺术特点时,注意结合词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避免空洞抽象。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理解《声声慢》的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3)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声声慢》;(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百态,关爱他人;(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声声慢》;(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作者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3)学生对诗词的审美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声声慢》,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剖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2)学生发挥想象,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
5. 审美鉴赏:(1)让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6. 批判性思维:(1)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表不同见解;(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诗词。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声声慢》;2. 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赏析文章;3. 调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程度;3.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
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声声慢》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能力目标: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忧愁的。
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
(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
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
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
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
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
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释疑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明确: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正伤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探讨研究这些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主要内容: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
导入: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
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声声慢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重点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出来李清照青春年少时欢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她后期创作的蕴含了深广愁思的作品。
今天就来学习她凝结了万般愁情,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二、走近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少年历经繁华,中年饱经离乱,晚年漂泊孤苦。
(课件展示)三、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
找同学朗读,同学点评、讨论,师补充朗读需注意的问题(准确,语速,语调,情感)。
找同学再读,播放音乐。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课件展示问题)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板书:愁。
)次第:光景,状况。
“这”指代什么?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四、文本探究1.初读,赏愁景(课件展示问题)(默读词作)思考:词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找出画面中的意象,进一步分析这些画面或意象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愁绪的?(注意画面内容,景物特点,营造出的氛围)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晚风:渲染愁情,环境凄清,衬托心境凄凉。
过雁:视觉,听觉。
物是人非,怀乡怀人。
黄花:喻词人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细雨:视听结合的画面,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雨滴敲碎人心,衬托环境之静。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大唐天子失去爱妃后失魂落魄的状态)词中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这种氛围之下,作者的愁苦确实浓得无化解。
2024年《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13篇)《声声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寓情于景的分析方法。
2.感受《声声慢》的意境美,体会婉约词的含蓄美。
教学设想:1.尝试让学生先背诵,然后质疑,教师再解疑的方法教授诗词。
2.尝试让学生举一反三,以《声声慢》为重点,在分析词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就“情景交融”这一点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教学过程:1.“背”词:(全班齐声背诵)2.“解”词:根据学生质疑,教师解疑。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将问题归类:关注字、词;关注感情;关注创作背景及词人生平;关注开头叠词的用法。
3.“读”词:(配乐朗诵)重现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4.“品”词:教师由学生的质疑,提出学生关注的内容:何情?何由?如何鉴赏?教师引出意境一词,诠释之后再指出分析意境的方法之一是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师提问:l 此词写了哪些景?l 这些景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5.能力迁移w 《踏莎行》王国维称秦观《踏莎行》中的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为“词境凄厉”,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总结本课学过的《雨霖铃》、《踏莎行》、《声声慢》三首词的情景交融手法,教师提问: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可以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作业:1、自读李清照的《一剪梅》,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点。
2、课外拓展:查找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此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婉约词的特点《声声慢》优秀教案篇2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同上1课时赏析、诵读法第一课时《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理解《声声慢》的背景、作者李清照及词的分类;(3)分析并欣赏《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意境;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声声慢》;(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李清照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声声慢》的字词解释;2. 《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分析;3. 作者李清照的背景及词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1. 《声声慢》的深层含义解读;2. 欣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声声慢》的课件和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声声慢》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李清照及词的分类;(2)学生齐读《声声慢》。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声声慢》,体会词的意境;(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中的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意境;(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字词、意象、意境等方面深入解读《声声慢》;(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欣赏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声声慢》的优美词句;(2)学生齐读、背诵《声声慢》。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声慢》的艺术价值。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声声慢》;(2)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声声慢》的字词、意象、意境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李清照的词作品,如《如梦令》、《武陵春》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词人的作品,比较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1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4.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经验。
2重点难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3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两地相思离愁别绪,愁是我国古代文化风景中凄凉的一角。
李煜的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愁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崔莺莺的愁是“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那么,作为词坛愁将的李清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声声慢》。
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
3、教师范读。
4、疏通词意。
5、把握词眼。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常有“诗眼” “词眼”之说。
“眼”传神之所,“词眼”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明确:词眼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活动2【讲授】品味语言(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希望找到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不但无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而感到凄凉忧戚。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优质课《声声慢》教案篇1学习目标: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
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
”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
2024年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
加入教师社群或论坛,与来自 全国各地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
和经验。
定期参加学校或学区组织的 教师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
教学资源和课堂实践。
主动寻求与优秀教师的合作机 会,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
探索。
THANKS
感谢观看
设定合理的作业提交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同时避免拖延和敷衍了事的情况 发生。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提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及时批改作业,给予针对性建议
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及时进行批改,确保学生能够及 时了解到自己的作业情况和成绩。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和指导,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方向。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背诵诗歌、 完成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确定评价目标
01
明确评价学生哪些方面的表现,如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情感
态度等。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02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如测试、作业、
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
设计评价工具
03
制定评价量表、评分细则等,确保评价过程客观、公正、有效。
讲授新课:讲解知识点,引导思考
01
02
03
04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
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 辞手法等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 题、情感及表达方式。
通过示范朗读,指导学 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和技巧。
巩固练习:分组讨论,加深理解
01
02
03
04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与本 课相似的诗歌进行赏析。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教案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声声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及其内心的忧愁与孤独;(2)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背诵并默写《声声慢》。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领会;(2)艺术特色的表现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拓展:(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3)拓展学习,了解李清照其他词作。
5.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2)检查默写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声声慢》;3. 推荐一位词人,了解其生平和词作风格。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调整;4. 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时代背景,如宋代的社会环境、女性的地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心情和创作背景。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小编阿青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声声慢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梦令》等,但这些词作大多抒写的是一些闲情,对于她的后期词可说是初次接触,因而要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
相对于前期作品,本作中作者的情绪比较低沉,但在痛苦的低吟中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本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形象丰富的意象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宣泄。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学会抓住叠词、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声声慢》,理解此词的思想内容,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生活对她的创作的影响。
2.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配乐引领学生回忆朗读)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三、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四、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较深的是什么?——愁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一)直接写愁李清照起笔就哭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优秀教案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声声慢》,使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经典文本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及词人的生活背景。
(2)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词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词人深沉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词牌特点,体会词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共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惑,重点分析词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体会时代背景对词人情感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的特点及词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词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词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享学习成果。
4. 情感教学: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感受词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赏析文章的质量,考察对《声声慢》的理解和感悟。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词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评估教学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声慢》原文及注释2. 辅助材料:李清照生平介绍、宋代词发展史、相关研究文章3.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牌特点、词人的生活背景及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词意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4. 情感体验法:感受词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讲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及李清照的生活背景3.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4. 讨论词中的隐喻、象征手法及作用5. 感受词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体会时代背景对词人情感的影响6.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3. 反思课堂互动情况,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5.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十、课后作业:1. 背诵《声声慢》3. 推荐一篇关于李清照或其他宋代词人的研究文章,进行阅读4.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十一、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让学生挑选其他词人的作品,与《声声慢》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教案
高中公开课《声声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声声慢》,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声声慢》的韵律特点,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 解读诗中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声声慢》及相关注释、译文。
2. 参考资料:李清照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
2. 朗读感知学生齐读《声声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 教师点拨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6. 联系背景,感受情感讲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8.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赏析文章。
9. 教学反思10.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奥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3. 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声声慢》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3. 赏析文章:阅读学生写的赏析文章,评价其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作品的别样愁情。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悟点拨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难点: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李清照的名句导入。
二、背景介绍
《声声慢》是李清照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这首词作于作者的晚年,此时国破家亡,她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在任上,李清照独身漂泊在江南。
三、朗读《声声慢》
四、鉴赏《声声慢》
(一)、整体把握,抓住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赏析上片: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教师点拨: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
本来心情就很坏,天气却又忽暖忽冷,身体也难以适应。
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教师点拨: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旧时雁吗?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5、上片小结: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三)赏析下片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1、“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教师点拨: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的痛苦。
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梧桐”意象: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
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提问:此时的“愁”和词人写《醉花阴》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明确: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5、下片小结:主要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
五、探讨:《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六、小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七、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板书设计:
《声声慢》
词眼:愁
叠词音律美增强情感愁: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