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迟冬青

合集下载

中医治“未病”之我见

中医治“未病”之我见

见人体阴少 阳多 , 体现在人体中的浮类脉好 和沉类脉相得益彰。 人体 出现浮类脉 。 反应 在人体 阳多阴少 , 是先天不足。 出现沉类脉反 应人体 阴多 阳少是后天失养 , 都不好 。 假如人体 出现一种脉象 , 即不显示 阳太 盛 , 又不反应 阴太哀 , 却反应人 体阴 阳、 气血 比例既不绝对平 均 , 又
【 摘 要】 在 中国中医学术理论 中有治“ 未病” 之说 。 称“ 上 工治 未病 , 下工治 已病” 。 所谓 治未病者 , 即知肝 当 4  ̄  ̄ _ - I - 脾, 故先实其 细胞夹层
冷时也不低 于 l 0 度 以上 : 中国最北部冬天也 没低于零下 4 O度 , 夏天 最 热时也能达到 3 0 度 以上。总之 , 不管南方和北方 , 冬夏气温还没有太 大 差距 , 人体还是很适 应的。 这和人体 的阴阳有很相似之处。 以上列举储 多 事例 , 无非要说明 : 人体 五脏出现什么脉象 , 才能反应人体 “ 未病 ” 呢?可
就 是 气 滞。
能促使 A T P生化出两种“ 构 象” 。 类 似中医学术 中的阴 阳。 它们之间 , 既对 立, 又互生。对人体发挥着各种功能作用 。 其具体演变过程是 ; 在人体各 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着两类受体 , 它们是酶物质 , 分 阴阳, 阳性受体叫鸟苷
酸环化酶 ; 阴性受体叫腺苷酸环化酶。 大脑指令须有递质传送 , 传送大脑 的递 质, 也分 为阴阳 : 阴性递质是 人体 的’ 肾 上腺物质 ; 阳性递质是人体 的乙酰胆碱物质。当阴性递质把大 脑 指令传 向阴性受体时 , 腺苷酸环 化酶 被激活 , 它便 促使 A T P 生化 出阴 性 能量 : 环磷酸腺苷一C A MP 当阳性递质把大 脑指令传 向阳性受体时 , 鸟苷 酸环酶被激 活 , 它便 促使 A T P 生化 出阳性能量环磷酸鸟苷一C G M P 大脑 中枢指令是相 同的 , 频率 是交替的 , 按规律 , A T P 生化 出的阴阳 能量应该是 相等 的, 即中医学所谓 的阴阳平衡 。 但事实却并非完 全如此 , A T P所生化 的阴阳能量是不平衡 的。原 因是 : 阴性能量 C A M P 具有 降低 指令的功能。 所 以, A T P 生化 出的阴性能量减少了。 而 阳性能量 C G M P却 具有增加指令的功能。因此 , A T P生化 出的阳性能量 多了。这样一 减一 加, 人体的阴和阳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在 阴阳不平衡状态下, 人类 已繁延、 进化、 生存 了数 以万年 。 对这种生 理功能 已经很适应 了, 生活 的很舒适 , 很 自在 , 无 病无灾 , 延年益寿 。 如果 人 为的非要把人体 的阴阳、 气血搞成平衡 , 无异是强加给人 体的灾难 。 人类生活在 自 然界 中, 是 自然环境养育了人类。 于是 , 人类从生理 到 生 活, 必须从服于大 自 然, 适应大 自然 , 只能顺从 , 决不能背逆。 大自 然是 阳偏 多 , 阴偏少 ; 人类应该是 阳偏多 , 阴偏少。阴和阳相差不是 太悬殊 。 中国位 于地球北半部温带 。 中国南方夏天最热超不过 4 O 度, 冬天最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迟冬青课件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迟冬青课件
12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 不运动或者运动量少 代步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 游戏、电视
等对人们的吸引力不断加大,人们越来越
懒得动了。
13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 不健康饮食 暴饮暴食 三餐不定时 有毒的饮食(激素、 地沟油、三聚氰胺、
二恶烷、苏丹红…… )
14
谁是最容易亚健康的人?
15
1、高强度工作人群; 2、管理及脑力劳动者;
康。
23
中医治未病法则
▪ 3饮食调理, 以 资气血
这是“治未病” 的上策。一方面饮食以适量为宜, 不可饥饱不均;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地调节饮食品
种,使人体能获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可饮 食偏嗜。因为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一定的亲和性,
各有其气味所偏,如酸入肝,苦入心…… ,长期 的饮食偏嗜,就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或营养成分 的失衡,因此容易发生疾病。即使因身体需要而
3、政府机构; 4 、医疗行业; 5 、能源行业; 6 、金融行业; 7 、高科技专业;
8、文化传媒。
16
▪亚健康的中医治疗
17
中医治未病理论
▪ 中医“治未病”并不是像西医一样简单的体检 加治疗建议。中医有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 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对那些“感觉不舒
服而又查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西医往往 束手无策。而中医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 辨识( 阴阳气血虚实等) ,辨证施治、辨证施 补、整体调理等方法, 使这类人群恢复到 健康状态。
7
亚健康的两 个阶段
▪ “潜临床”状 态
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 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黄清春教授基于“治未病”思想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黄清春教授基于“治未病”思想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黄清春教授基于“治未病”思想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作者:陈向红蔡晓梁惠铭陈秀敏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4年第06期【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可并发多脏器受累,致残率高,早期防治极其重要。

“治未病”思想始载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黄清春教授基于“治未病”思想分期辨治类风湿关节炎,通过强身健体、条畅情志、定期监测、尽早干预等预防临床前期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成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早期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中期予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晚期予补肝益肾、化瘀通痹;建立有效的慢病管理体系,患者自我管理,减少病情复发,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发展,为患者带来福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治未病;分期辨治;黄清春黄清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黄清春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三代中医传承,底蕴丰厚,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及骨侵蚀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關节肿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高致残、高复发的特点,可并发肺、心脏、血管、皮肤、眼睛等器官病变。

R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家族史、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危险因素可增加发病率[1]。

RA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关节症状,控制病情进展,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提倡积极、早期、联合治疗。

黄清春教授根据自身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将RA防治与“治未病”思想结合,形成了新的RA防治策略。

总结黄教授基于“治未病”思想治疗RA之经验精华,以飨读者。

1 “治未病”思想的发展“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对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治未病”思想萌芽于《周易》,始载于《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中医院治未病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方案引言中医学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能力。

为了保障人体的健康,中医学强调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预防未病先防,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院治未病的方案,以帮助人们提升自身的身体抵抗力,远离常见疾病的困扰。

方案一:调整饮食习惯中医学认为,饮食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调整饮食习惯是治未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中医院推荐的饮食调整方案: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并能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的有糙米、杂粮、蔬菜和水果等,应该适量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量。

2.合理搭配五味中医学认为,食物的五味对应五脏,合理搭配五味可以促进五脏的平衡。

例如,苦味对应心脏,酸味对应肝脏,甜味对应脾脏,辣味对应肺脏,咸味对应肾脏,所以我们在饮食中要适量摄入不同味道的食物,保持五脏的平衡。

3.避免过食油腻、高糖、高盐食物油腻、高糖和高盐食物会增加胆固醇和血压,导致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量摄入这些食物。

方案二:调节生活习惯除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也是治未病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医院推荐的生活习惯调节方案: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人体的生物钟,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并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2.适宜的运动量适度的运动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院推荐每天适度的锻炼,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

3.情绪调节情绪波动过大或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学认为情绪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治未病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

方案三: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案:1.气血调理气血不足是许多疾病的潜在原因。

《健康北京》中医“未病”话健康

《健康北京》中医“未病”话健康
年轻人不宜用补药泡水喝
参须20克枸杞10克,热水500毫升。参须放入热水中煮开,再加入枸杞用小火煮1分钟。有年轻人经常喝这样的水。
参须就是人参的须子,它的药力相对要弱一点。补气的作用要弱一点。和枸杞配用,如果是年轻人,很可能会出现出鼻血,燥热的情况,就是补大了。
轻轻按揉是一种酸麻沉胀的感觉,可以起到一个保健作用。因为足三里是脾胃经的一个重要的穴位。
它能够调整脾胃的功能,增加脾胃运化的功能。老年人可以在这个穴位用艾灸灸一灸,千万别灸出泡来。
——睡眠变化
原来躺下就睡着,现在躺下厚需要辗转反侧若干才能睡着。
—— 饮食变化
原来看见饭以后非常好吃,现在吃饭就没有那种欲望了。原来吃完饭可以倒头就睡觉,现在吃完饭以后胃里似乎有点不舒服。
—— 总有疲倦感
原来你的精力很充沛,现在工作三个小时以后,老想伸个懒腰 疲倦,老想躺一躺的感觉。
每个人吃补药一定要有技巧。技巧就是看你缺什么。人参和枸杞是气阴双补的,如果你气不是特别虚的情况下,年轻人的气很盛的情况下,你用它补完以后可能会出现热的问题。
参须加枸杞应该是年龄偏大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参须或黄芪或经济好的可以用西洋参片加上一点枸杞子一起熬,相对补气作用增强一点。对于老年人有些人也容易升火,可以加一点白茅根,这样既可以发挥补气养阴的作用,同时还不会把燥热的火升上去。在秋冬季节吃比较好。
喝粥调脾胃可修复疲劳状态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是经常喝点粥。大米
小米粥里加上红枣核桃芝麻仁,每天吃一些粥类的东西,可以使你的胃肠功能运化得非常好。胃肠功能好了,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好了,你的疲倦的状态就会很快的修复过来。
脾胃清阳升上去了,脑袋很清楚。浊气降下去了,你的一身是轻松的。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治“未病”09三院中医骨伤2009071087徐欣桐中医学的养生之道, 数千年来运行不衰.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运用中医养生的思想从运动、饮食、心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方面来调适亚健康,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和医疗的要求. 中医养生强调整体观,即人与自然的统一.自然界春、夏、秋、冬的更替,温、热、凉、寒的变化,都影响着人体的阴阳消长,四时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机,也就是春天应舒畅,夏天当充实,秋天要安定,冬天要收藏,使气血周流不息,阴阳平和,生机旺盛.提示人若能内养正气,外慎风寒,与自然界四时气候相适应,就可以抵御外邪侵袭,避免疾病的发生.人的起居、饮食、劳逸以及精神活动等,均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

“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

讲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

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

“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

养生理论研究进展

养生理论研究进展

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发布人:常务斑竹发布时间:2012-05-16 点击数:335次字体:[大中小]1.《内经》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马作峰;姜瑞雪;王平;张六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22.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李原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063.《黄帝内经》的体质养生思想王琦;李英帅;刘铜华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04.《黄帝内经》形神合一养生思想探析李慧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5.《黄帝内经》因时养生观解李英帅;王琦;刘铜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6.浅谈《内经》养生理论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康复的意义任毅;郭力恒;张敏州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097.《内经》“因时摄生”之睡眠养生思想禄颖吉林中医药2011,108.道家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体现赵成志;李雪倩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49.从《黄帝内经》“治未病”论高血压病防治马永琦西部中医药2011,0810.《黄帝内经》养生理论探析尹先达中医研究2011,0711.《黄帝内经》长寿理论与方法探析郭岚;王平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0612.《黄帝内经》养生方法的层次观马作峰;姜瑞雪;王平;张六通;石和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0613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多痰多湿是祸害,三从疗法显身手家庭医学(下半月)2011,0514.: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1,0415.探析《内经》养生理论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意义李华丽;陈静薇;林小丽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0116.《内经》食养食疗的十点认识孙晓生新中医2011,0217.《黄帝内经》谈养生张国玺保健医苑2011,0118.《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养生学张儒内蒙古中医药2010,0219.《黄帝内经》对心系疾病的养生述要王媛媛;张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0520.用《内经》养生理论指导心血管病防治高红勤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921.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体系概述王安东;张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0322.《内经》体质理论及其应用陈震霖;张景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052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国学2010,0724.《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初探马鸿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25.《内经》养生益寿理论探析.吕静.亚太传统医药.2010,0726.《黄帝内经》导引按跷养生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刘焕兰;陈炜.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627《内经》酒疗养生撮要.禄保平;韦大文;巴明玉.中医学报.2010,0228.谈《黄帝内经》养生观.李京玉.吉林中医药.2009,0829.读《内经》析老年养生.吴晨.吉林中医药.2009,0730.略述《内经》的四时养生.胡连玺.健康向导.2009,0231.论《黄帝内经》和合养生观.孙超越;王震;孙理军;李翠娟.现代中医药.2009,0632.《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浅析.韩玉强;王国斌;戴慎.光明中医.2009,1033.《黄帝内经》中的服饰养生思想.林永青;赵百孝.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434.《黄帝内经》“三有”养生理论之劳逸有度.张国玺.保健医苑.2009,0435.浅谈《内经》养生防病之道.矫正强.光明中医.2009,0436.《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研究概述.姚晓玲;李兰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237.关于《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姚晓玲.亚太传统医药.2009,0138.浅谈《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法与亚健康防治的联系.孙军刚;康靓;彭霞;王超;黄祖波.光明中医.2008,1239.《内经》养生观中蕴含的健康心理学思想.王娟.中外医疗.2008,3640.《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观之五味调和(四) 季节与五味.许磊.健身科学.2008,0741.《黄帝内经》饮食养生观.张湖德.环球中医药.2008,0142.黄帝内经养生论探微,季幸姝;侯丽颖;周福生;廖荣鑫;梁雪芬.现代医药卫生.2008,1143.《内经》养生“合同于道”理论探析.陈志农.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0144.《内经》饮食养生研究概况.王钦鹏;蒋应时.黑龙江中医药.2007,0645.《内经》“四时”理论初探.练云明;陈琮.光明中医.2007,1246.学《内经》,浅谈养生.王艳芳.中国民康医学.2007,2247.《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马向丽.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0948.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郭科伟;郭科跃.中国疗养医学.2007,0749.浅谈《黄帝内经》的养生学思想.董梦久.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0150.《黄帝内经》中的春季养生调摄观.朱永强;丁吉善.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01。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原创:代哲军笔名:荷风吹笛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治未病就是这把钥匙上的第一个齿槽。

随着健康2030成为国家战略,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也更为重视,当前中医治未病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学术思想。

但不少人对这一思想所知甚少,今天,代哲军,笔名荷风吹笛为大家做一个深度普及。

什么是治未病“未病”顾名思义,未来的病,将可能发生的疾病。

广义的治未病可以概括为围疾病期的治疗,狭义的治未病指的是由于后天失于调养,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而这类人群在西医的理化检查无异常或轻度的异常,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灰色地带—亚健康。

而对于这类人群,西药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而中医通过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方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刮痧等传统疗法调整气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使这部分人群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体态,从而远离疾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中医生活化”造福全民身心健康

“中医生活化”造福全民身心健康

“中医生活化”造福全民身心健康作者:张兵来源:《民生周刊》2024年第06期“各种养生乱象时有发生,这表明正确合理又简单易行的健康生活方式标准尚未形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说,“要探讨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制出适合当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标准,编制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指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养生健康需求。

”张其成认为,中医药学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健康医学,“中医生活化”的目的就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心身健康。

他透露,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立项。

围绕其中的子课题“以中医养生促进中国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张其成和团队通过当面采访、电话沟通、向国医大师的家人和学生调研等方式,了解国医大师们的“长寿密码”。

“饮食、起居、导引、情志和道德修养是影响长寿的五大因素。

”张其成建议,把中医药变成一种高雅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相关部门发挥主体作用,重视中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价值,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医疗机构、学校、媒体广泛开展宣教,逐步推动全社会形成“中医式”的生活方式。

作为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家的第十五代传承人,张其成在医学和文化领域都有着深厚造诣。

自2004年起,他开始在全国系统地讲授国学经典和中医养生。

张其成建议从四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中医生活化”,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将“中医生活化”列为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设立重大研究专项,挖掘整理“中医生活化”的内涵。

对《黄帝内经》等中医养生类经典著作进行系统整理,对历代名医以及当代国医大师的养生实践进行调研,提炼出易于当代民众接受的健康养生的基本内容。

其次,探讨“中医生活化”的可行路径。

再次,建设高标准“中医生活化”传播平台,培养“中医生活化”传播队伍。

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方法,建设“中医生活化”的传播平台、宣传教育基地,发出权威声音。

中医基础理论(治未病)

中医基础理论(治未病)

治未病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一、未病先防概念: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先行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我保健活动,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形神兼养、保精护肾和调理脾胃,其具体方法手段很多,如形体锻炼、药物调养、针灸推拿、饮食、音乐等等。

1.顺应自然一年四季存在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人类,使人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节律性变化。

根据这一规律,中医养生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意思是说春夏季节里万物蓬勃生长,人体应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到户外进行运动,呼吸清新的空气,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季节天气转凉至寒,自然界阴气偏盛,人体应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使阴精潜藏于体内,阳气不致妄泄。

这种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而调摄人体阴阳的方法,即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

2.养性调神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脏腑生理功能、气血阴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突然、强烈或持久、反复的精神刺激,可导致人体脏腑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

在疾病过程中,剧烈的情志波动可使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或恢复。

注意调摄精神,一是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

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等,可以使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充足,抗邪有力。

二是要做到心情舒畅,精神安定清静。

修德养性,不贪欲妄想,喜怒而不妄发,保持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

3.护肾保精中医历来强调肾精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故精是形气神的基础。

体现在养生上,即有护肾保精的主张。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谈到养生时说“房室勿令竭乏”,即是说性生活要有节制,不可纵欲无度以耗竭其精。

治未病培训课程

治未病培训课程

中医养生与疾病
魏志伟 午饭、休息 魏志伟
上午
下午
上午 10:00-12:00 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 刘向阳 中的应用 12:00-14:30 14:30-18:00 下午 18:00— 8:00-10:00 上午 10:00-12:00 12:00-14:30 14:30-18:00 下午 18:00— 午饭、休息 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 刘向阳 中的应用 晚餐、休息 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 马新荣 识 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 马新荣 识 午饭、休息 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 马新荣 识 晚餐、休息
五寨县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人员培训课程表
日期 下午 时间 3:00—6:00 8:00-9:00 上午 内容 报到 开班仪式 主讲人 主持人 备注
9:00பைடு நூலகம்12:00 中医保健养生与康复 让建忠 12:00-14:30 午饭、休息
14:30-18:00 中医保健养生与康复 让建忠 下午 18:00— 8:00-10:00 晚餐、休息 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 刘向阳 中的应用
五寨县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人员培训课程表
日期 时间 8:00-10:00 上午 10:00-12:00 12:00-14:30 14:30-18:00 下午 18:00— 8:00-10:00 上午 10:00-12:00 12:00-14:30 14:30-18:00 下午 18:00— 晚餐、休息 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 刘向阳 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 刘向阳 中的应用 午饭、休息 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 马新荣 识 晚餐、休息 中医养生与疾病 内容 中医养生与疾病 主讲人 魏志伟 主持人 备注

社区亚健康人群中医药保健方案1

社区亚健康人群中医药保健方案1

社区亚健康人群中医药保健方案1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有着显著的效果。

那么,如何针对社区亚健康人群制定一套实用的中医药保健方案呢?一、目标人群1.长期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2.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足的人群。

3.缺乏锻炼、体力下降的人群。

4.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的人群。

二、保健原则1.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方案。

2.综合调理:采用中药、食疗、运动、心理等多方面手段进行综合调理。

3.预防为主:注重预防,及时发现并解决亚健康问题,防止病情恶化。

三、具体方案1.饮食调理(1)早餐:增加营养,如鸡蛋、牛奶、全麦面包等。

(2)午餐:注重膳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瘦肉、豆腐等。

(3)晚餐:控制热量,多吃清淡食物,如绿叶蔬菜、瘦肉、鱼等。

(4)零食:适当食用坚果、水果、酸奶等。

2.中药调理(1)对于熬夜人群:可选用枸杞、红枣、党参等药材泡水喝。

(2)对于饮食不均衡人群:可选用山楂、神曲、麦芽等药材泡水喝。

(3)对于缺乏锻炼人群:可选用黄芪、白术、党参等药材泡水喝。

(4)对于精神压力大人群:可选用玫瑰花、菊花、枸杞等药材泡水喝。

3.运动锻炼(1)每周至少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增加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3)进行拉伸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

4.心理调适(3)进行心理咨询,如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四、实施与监测1.实施方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措施。

2.监测效果: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时调整保健方案。

3.建立档案:为社区亚健康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保健过程和效果。

4.定期回访:了解保健方案的实施情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持续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这个方案,我相信社区亚健康人群能够得到有效的调理,提高生活质量,迈向健康的生活。

中医药保健离你有多远

中医药保健离你有多远

中医药保健离你有多远?2012-10-11 9:46:26 来源:作者: 阅读:564次 大中小 文字大小:中医药保健离你有多远? 本报记者 李季 核心提示10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保健日,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 到身患重病的患者悔不当初,后悔没早点儿对身体的微恙加以重视。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 加快,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加,于是,很多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

不同国界的人,保健方式也 不同。

在我们这个中医药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医药养生保健应该跟我们形影不离。

保健误区,乱花渐欲迷人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疾病知识了解的增多,很多人由以前的有病治病发展到如今的 关注健康治未病。

这是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的一种社会表现。

如今,从老年人到中青年人,健 康意识不断增强,养生保健成为时下的时髦话题。

河南省名中医刘静宇告诉记者,很多人在 养生保健中选择了中医药,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方法,走进了保健的误区。

吴先生是开封市装裱行业的专家,每天俯身案头,揭裱、装裱书画作品。

由于吴先生技艺超 群,熟客很多,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平时白天装裱书画,晚上与朋友推杯换盏。

近来,吴 先生常感觉乏力,腰酸腿疼,且夜间常常出汗。

于是,妻子托人买来了上等人参,熬成参汤 让吴先生补身体。

刚开始服用时,吴先生自感神清气爽,于是每天按时喝妻子熬的“爱心”参 汤。

可过了十几天,吴先生突然牙痛不已,头也昏沉沉的,于是到开封市口腔医院就医。

医 生详细询问病情后,了解到吴先生的症状是因服参汤所致,建议他到综合医院治疗。

在开封 市第一人民医院,刘静宇接待了他,望闻问切后告诉他是由于乱吃人参,导致体内火旺,必 须进行“泻火”。

马麒麟是修路界赫赫有名的老板,工程不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但是毕竟年龄不饶人,近 50岁的他老是感觉力不从心。

听说服用六味地黄丸能保肾壮阳,还能治疗中老年人腰酸腿疼 和肾虚,于是,马麒麟如获至宝般购买了大量六味地黄丸。

冬至与中医传统医学对冬季健康的建议

冬至与中医传统医学对冬季健康的建议

冬至与中医传统医学对冬季健康的建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冬至标志着寒冷的冬季正式开始,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健康方向。

按照中医传统医学的理念,冬至时节应当采取一系列的保健措施,以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系统,预防疾病。

以下是一些中医传统医学对冬季健康的建议。

保暖防寒冬至到来意味着天气的寒冷,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保暖防寒。

中医传统医学强调保护体表,阻止寒冷空气的侵入。

重点保护头部、颈部、手脚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戴上帽子、围巾、手套,并穿着厚实的衣物,特别是在出门时,应该加倍注意保暖。

调整饮食在冬至这一特殊时刻,中医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

传统医学认为食物具有温热和寒凉的特性,因此在冬至这个寒冷的季节,我们应该摄入一些温热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一些常见的温热食物包括姜、大蒜、红枣、花生等。

这些食物能够提高体温,增强体内的阳气,有助于驱寒和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多食用热汤、热粥和温热的饮料也有助于保持体内的温暖。

锻炼身体冬至是中医传统医学中养生的重要时刻。

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习惯于待在温暖的室内,活动较少。

然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传统医学的观点,冬季锻炼应以柔和为主,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

心理调适冬季是一年中阳光较少的季节,也是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的时候。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身体与情绪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情绪。

可以尝试听音乐、读书、与亲友交流等活动,也可以尝试一些冬季养生的疗法,例如温泉浴、按摩等。

这些活动都可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按摩疗法在冬至这个特别的时刻,中医传统医学特别推荐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免疫功能,帮助我们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按摩的重点应该放在一些特殊的穴位上。

冬至中医养生之道与现代健康观念的融合

冬至中医养生之道与现代健康观念的融合

冬至中医养生之道与现代健康观念的融合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正式开始。

中医认为,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节,此时人体的阳气最弱,阴气最盛,需要通过适当的养生方法来调养身体,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冷和疾病。

同时,随着现代医学和健康观念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将中医的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观念相结合,为我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指导。

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在冬至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注重养阳护阴。

首先,饮食调理是冬至养生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冬季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栗子等,以补充人体的阳气和能量。

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等,以防止阳气过盛,导致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还可以多食用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中医认为黑色入肾,有助于补肾益精,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在现代健康观念中,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同样重要。

除了传统的中医食疗,我们还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预防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常见疾病。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除了饮食,运动也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冬至时节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损伤阳气。

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散步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阳气。

同时,运动的时间也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如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避免在寒冷的早晨和夜晚外出运动。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代谢功能、减轻压力和焦虑等。

对于长期久坐的现代人来说,冬至时节更应增加运动量,保持身体的活力。

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频率,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受伤。

亚健康离疾病仅几步之遥

亚健康离疾病仅几步之遥

龙源期刊网
亚健康离疾病仅几步之遥
作者:顾景辉
来源:《37°女人》2016年第05期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

研究生时,曾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原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王莒生教授学习3年,形成一套自己的诊病思路,诊病时注重社会、自然、人体的统一,坚持调节身体脏腑及身心的平衡。

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亚健康”拉响身体警报
最近接诊了这样一位女患者,30多岁,她陈述自己的症状是,不能吃稍微咸的东西,总
感觉渴,不停喝水,不停跑厕所,却仍然是越喝越渴。

而她几个月前刚去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各方面指标都正常,没什么疾病。

但她感觉自己的身体还是不对劲,容易疲劳,感冒次数也比之前多了,所以来看中医。

“渴”就是身体向你传达的健康警报信号。

像这位患者的症状,属于典型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却出现了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亚健康还有其他几种症状表现:
身体疼痛等躯体症状。

肌肉及关节酸痛,同时还伴有疲乏无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症状。

情绪多变。

临床中经常遇见类似病人,中年女性偏多,但是近几年发现年龄逐渐年轻化,心理方面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

好多病人各种检查都做遍,指标均无大碍,就是感觉不适,严重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

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中医外治法在亚健康中的应用探析

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中医外治法在亚健康中的应用探析

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中医外治法在亚健康中的应用探析
李利青;何晓微;黄欣;王兵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14(023)001
【摘要】亚健康一词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重视,亚健康的防治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重点,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极具特色和优势,在亚健康的防治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总页数】3页(P3-5)
【作者】李利青;何晓微;黄欣;王兵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9
【相关文献】
1."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防治亚健康的常见措施
2.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治疗中的应用
3."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健康管理在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临床亚健康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
5.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临床亚健康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养生学(二)

中医养生学(二)

中医养生学(二)
吉良晨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中医养生学(二)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吉良晨“命门”是人
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肾主水而藏精,为人身原(元)阴之处(物质);命门主火而升发,为人身原(元)阳之处(机能)。

元阴是先天的真水,元阳是先天的真火。

二者相互关系是阴阳互根,水火相济,只有水火...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吉良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开拓创新构建中医养生学科理论体系——《中医养生学概论》述评 [J], 尹德辉;郭教礼
2.论疫情下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生命伦理内涵的彰显
——中医养生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J], 辛宝;闫昱江;李隽;杨景锋;刘海燕
3.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J], 唐振宇;马晓聪;李永亮;徐明江;员晓云
4.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西中医药
大学为例 [J], 唐振宇;马晓聪;李永亮;徐明江;员晓云
5.面对突发疫情如何开展高校课程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医养生学为例[J], 刘迎辉;刘禹辛;尚晓玲;刘晓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 不健康饮食 暴饮暴食 三餐不定时 有毒的饮食(激素、地沟油、三聚氰胺、
二恶烷、苏丹红…… )
谁是最容易亚健康的人?
1、高强度工作人群; 2、管理及脑力劳动者; 3、政府机构; 4、医疗行业; 5、能源行业; 6、金融行业; 7、高科技专业; 8、文化传媒。
▪ 亚健康的中医治疗
亚健康的概念
▪ 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 ▪ 15%的人非健康, ▪ 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两个阶段
▪ “轻度心身失调”
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 定、头痛、便秘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 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 它约占人群的25%~28%。
亚健康的两个阶段
中医治未病理论
▪ 中医历来防重于治。《黄帝内经》中提出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 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 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理论,对 治未病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治未病的法则
▪ 1道法自然,平衡阴阳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维护阴阳平 衡,守之则健,失此即病。中医学非常重视天人 相应,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养生保健原则。讲 究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 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才 能保持正常。要“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论点,提倡在春夏阳气旺的季节,摄养阳气; 在秋冬阴气盛的季节,保育阴气来适应养生防病 之道。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
值夜班 备考 开夜车 网络游戏等等。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 紧张程度过高,压力太大。
领导的压力 家庭压力 学习压力等等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 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易怒 嫉妒 抱怨等等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 不运动或者运动量少
代步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游戏、电视 等对人们的吸引力不断加大,人们越来越 懒得动了。
中医治未病法则
▪ 3饮食调理,以资气血 这是“治未病”的上策。一方面饮食以适量为
宜,不可饥饱不均;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地调节饮 食品种,使人体能获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 可饮食偏嗜。因为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一定的亲和 性,各有其气味所偏,如酸入肝,苦入心……, 长期的饮食偏嗜,就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或营养 成分的失衡,因此容易发生疾病。即使因身体需 要而多食某些饮食,也要适可而止,不可过量或 过久地偏食,否则会影响健康。
治未病的法则
▪ 5增强正气,规避邪气 预防疾病的发生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
首先是增强正气。中医认为,生命的体现是“气”即元气,是构成 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抵御、驱除 邪气,防止疾病发生,促进恢复健康的功能。所以,要想防止疾病发 生,必须增强正气。培养正气,一方面要重视精神调养;另一方面还 可以用药物及人工免疫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抗邪能力,预防疾病 的发生。
中医治未病理论
▪ 中医“治未病”并不是像西医一样简单的 体检加治疗建议。中医有系统的养生保健 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对那些“感 觉不舒服而又查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 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而中医可以运用其特 有的体质辨识(阴阳气血虚实等),辨证施治、 辨证施补、整体调理等方法,使这类人群 恢复到健康状态。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2012-06-14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的概念
▪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 ▪ 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 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
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 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亚健康的概念
治未病的法则
▪ 4强身健体,动静相宜
在《黄帝内经》中有“和于术数”以及“不妄作劳” 两个原则。首先,应该适当地选择和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 诸如《黄帝内经》所列举的导引、吐纳等形式。所谓作劳, 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不妄作劳”是 提醒人的劳作不要违背常规,应考虑季节、时间、年龄、 体力及有无疾病影响等诸多因素,做到量力而行并注意调 节,不可长时间从事某一种形式的劳作,以防止“久视伤 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从而 影响健康。同时要做到劳逸结合,使活动有益于身心。
中医治未病理论
▪ 唐代药王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 “欲病”、“已病”三个层次,要求医生 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 事之前”。
中医治未病理论
▪ “治未病”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 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 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 “潜临床”状态 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 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 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 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引起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 噪声 沙尘暴 电磁辐射等。
▪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检查无明显 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力、反应能力、 适应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自我有种种 不适的症状的一种生理失调状态。
▪ 因其主诉症状多样而且不固定,如无力、 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失眠等,也被称为 “不定陈述综合症”。
亚健康的概念
▪ 在我国是1996年5月才提出的。 ▪ 这一提法在国外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
治未病的法则
▪ 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是当代社会的多发病。中医 学的养生观脱胎于道儒等诸子百家养性的思想。因此中医 学历来重视心理保健在养生“治未病”中的作用。平素心 情舒畅,精神愉快,有利于气血流通,阴阳和调,身体健 康。因此,中医养生“治未病”强调养心守神,不论导引、 太极拳,其关键在于收心、守神而能入静,进入一种“宠 辱皆忘”的恬淡境界。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应从“守神” 做起。只要做到心情愉快、乐观豁达,气血自然和调,大 有益于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