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的研究

合集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理念及现实意义探讨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理念及现实意义探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调理,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未病先防:在身体尚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采取适当的调理措施,如 饮食调整、运动等,以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2、既病防变:当身体出现某种不适症状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疾病 进一步发展。
3、瘥后防复:在疾病康复后,继续采取调理措施,防止疾病复发。
一、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和含 义
中医“治未病”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运动等方式,达到预防疾病、 保持健康的目的。治未病理论强调重视身体健康,及早发现疾病的先兆,采取措 施进行干预,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中医“治未病”的历史和起 源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医家如华佗、张仲景等。 华佗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认为预防胜于治疗。张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强调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4、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
谢谢观看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治未病” 理念及现实意义探讨
目录
01 引言
03 现实意义探讨
02 中医治未病理念 04 参考内容
引言
在当今社会,健康成为了人们越来越的焦点。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 中医“治未病”理念逐渐引起了广泛。治未病旨在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强调养 生、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综合调理,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原因
亚健康状态通常表现为身体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大、食欲不 振、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影响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的原 因有很多,如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此外, 环境污染、电磁辐射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亚健康状态。

“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议得 到了积极的响应 。19 9 7年和 19 9 9年两部 以未 病学命 名
的著 作 面 世 。此 外 , 多 医 家 发 表 文 章 阐 述 治 未 病 理 众 论 “ 。综合这些观点 , 可将 “ 未病 ” 概括 为 4种状 态 ( ) 1 健
应 ”“ 、 形神合 一” 均是 从整 体 观 出发而 建立 的独特 理 论。 等 亚健康 的理论 基础也是从整体 出发 , 对于 临床 常见 的亚 健康 状态 , 用现代检测 手段无 法解 释 , 可借 助未 病学 的思 想 和 中 医辨证 的方法 , 中 医辨 证 思维 阐述 其病 因病机 , 以 中医 用 并
王霞 黄 险峰
【 关键词 】 亚健康 防治 ; 治未病思想 ; 形成 ; 辨证论 治
现代医学认为 , 亚健康是介于健 康与疾 病之 间 的中间状 态。这种理念早在《 黄帝 内经》 时代就有 体现 , 已有两 千多年 积淀的中医 学在 亚健 康 状态 的干 预方 面 存 在很 大 优 势 。
状态 , 呈现少数 先 兆症状 或体 征 的小疾 小 恙状 态 , 临床 或 在
上 尚无定性的依据可 以 明确 诊断其 病证 类 型 的未病态 ; 4 () 传变未病态 : 当身 体某 一脏 器 出现 了 明显 病 变 , 根据 疾病 的
传变规律及脏腑之 间 的生理 、 理关 系 , 邪可 以进 一步 传 病 病 人其他脏 腑而使之发生病变 , 在病邪 处于 某一脏 腑未发 生 但
在亚健康 的研究 中引人 中医“ 治未病” 想 , 思 将进 一步促 进亚
健康研究 的深入。 1 “ 未 病 ” 想 的 形 成 治 思
能还没有完全恢 复之 时 , 时 机体 或处 于健 康 未病 态 、 此 潜病 未病态 , 欲病 未病态 , 或 故要加 强调摄 , 防止疾 病复发 。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对亚健康的干预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对亚健康的干预

亚 健康 是 2 0世 纪 8 0年代 苏 联学 者 布赫曼 所 提 出
1 药 疗
的第三 状态 。即健康 是第 一种 状 态 ; 已病 是 第 二 种 状 态 ; 病 、 健康 的中 间 状 态称 为第 三种 状 态 , 亚 健 非 非 即
康 状 态… 。中 国古 医著 中无 “ 健 康 ” 字 , 现 代 学 亚 名 但 者 所述 及规 范 的人体 处 在亚 健 康状 态所 显示 的一些 症 状 、 征 , 国古 医籍 亦 早 有 认 识 。其 最 早论 述 记 载 , 体 中 应 始 于二 千多 年前 的 《 黄帝 内经 》 素 问 ・四气 调 神 。《
[ ] 姚 乃 礼 .中 医 证 候 鉴 别 诊 断 学 [ . 3 M]2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北 人
2 0 1 8, 96, 5 , 0 , 31 3 9, 4 0 2: 5 1 2 3 3 9 3 , 9 4 4.
[ 姚 乃 礼 .中 医 症 状 鉴 别 诊 断 学 [ . 4] M]2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北 人
个 , 而这 些症 状 又多 反 映 在 肢 体感 觉 、 体 运 动 、 肢 神 经、 精神 、 物神 经调 节 、 植 内分 泌功 能 、 肾生理 功 能及 心
致 的疲 劳多 有身 重 、 重 之症 , 体 因此祛 风湿 药也 有抗 疲
之 , 犹渴 而 穿井 , 而 铸锥 , 亦 晚乎 ! 可 见 亚 健 康 譬 斗 不 ” 对 人 体健康 及 早期 医治 的 重要 性 。在 中 国古 医籍 中 , 所记 述 的未病 、 病 、 病 和 萌 芽 状 态 , 微 欲 即应 是 现 代 所
言 的亚健 康 。 目前 已有人 将亚 健康 症状 描 述至 一百 余

《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与亚健康防治

《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与亚健康防治
矛盾 。
疾 病 时 , 医 的 临床 思 维 方 法是 “ 体分 析 ” 以“ ” 西 实 , 病 的描 述 为
主 , 疗 以消 除病 因 为 主 , 以对 症 治 疗 ; 医 的 临 床 思 维 方 治 辅 中 法是“ 系统 综 合 ” 以“ ” , 证 的描 述 为 主 , 疗 是 根据 病 机 以重 建 治
[ 稿 日期 】 2 0 —0 —1 收 09 7 0
例如 在 临 床 一些 没有 消 化 系统 基 础 疾 病但 患 有 呼 吸 系 统
疾病 的患 者 中 , 多 患 者 在 大 量 用 了一 些 抗 感 染 和 对 症 治疗 很
的药 物 后 , 出现 胃胀 、 化 功 能 降低 或 腹 泻 、 便 秘 结 等 的 消 消 大
化道 症 状 , 医 临 床做 一 些 消 化 道 的 相 关 检查 很 难 查 出 消 化 西
《 帝 内经》 未病 理论 与 亚健康 防治 黄 治
王 朝 阳
( 北 中医学院 , 湖 湖北 武汉 4 0 6 ) 3 0 5
[ 键词 ] 《 帝 内经》 治未 病 ; 健 康 ; 治 关 黄 ; 亚 防 [ 图分 类 号 ] R 1 中 21 [ 献 标 识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 4 (0 00 —0 8 —0 0 8— 89 2 1 )3 2 2 2 未病 ” 论不 断得 到 发 掘 和 补 充 , 理 实践 经 验 也 越 来 越 丰 富 , 对
于疾 病 的 防治 起 到 了积极 的指 导 作 用 。
2 治 未 病对 亚健 康 防 治 的 指导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 和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们 对 健 康 的认 识 人
也 随着 医 学 发展 而逐 渐 深入 。 当前 “ 病 医 学 ” 渐 向 “ 康 疾 逐 健 医学 ” 变 , 转 医学 关 注 的对 象 也 将 从 “ 病人 群 ” 渐 向 “ 未 病 已 逐 ‘ 人 群 ” 展 , 疾 病 的策 略 从 “ 病 求 医 ” “ 防 为 主 ” 变 , 扩 对 有 向 预 转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之探讨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之探讨

化 。在《 伤寒 论》中载 有 肾 阴虚 , 火 旺 , 黄连 阿胶 汤 ; 心 用
亚 健 康 状 态 与 中 医 治 未 病 之 探 讨
陈 莉 郭彩 霞
摘要: 分析造成亚健康状 态的原 因, 讨亚健 康状 态与 中医“ 探 未病 ” 的关 系及“ 治未病” 学说对 亚健 康状 态防治的指 导意
[ ] 赵岩 , 4 高权 国, 陈士铎 .直接交通 心肾法 [ ] J .中医药信息 ,
2 0 2 ( :2— 4 0 4, 1 4) 4 4 .
[ ] 谢胜 , 国庆 .慢性 肾功能 衰竭辨 证微 观指标 的研究 概况 5 吴
[] J .江 西 中 医药 ,06,7 3 :8 20 2 ( )5 .
卒 中 。微 量 白蛋 白尿 既 是 ’ 损 害 的 指 标 , 是 心 血 管 损 肾脏 也
害 的重要标志 。一般认 为微 量 白蛋 白尿 为 肾脏 血管 内皮 损伤而致蛋 白漏 出, 因此在 ’ 肾脏血 管 内皮损 害 的同 时 , 实 际上全身血管 内皮也 同样 受到损伤 , 心 、 而 肾病变时 , 氧化 应激及其产物大量形成 , 是造成 内皮损 害的最 主要 共 同基
参考文献 :
[ ] 李如辉 .心肾相交理论史 略、 1 研究现状及展望 [ ] J .福建 中
医学 院 学 报 ,9 2,( ):8 19 2 3 1 2—14 8.
易促使心血管病 变 , 其最 早 可能表 现 为心脏 结构 重塑 , 左
室质量指数增加 , 而则 可发展 为心力 衰竭 、 进 心肌梗 死 、 脑
已故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程 门雪治 不寐 医案 , 为心 肾 认 不 交是 阴虚阳扰 , 为这 一治 法给 出 了具体方 药 , 并 即黄连

浅谈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对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

浅谈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对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
健 康 状态 。
中医学 “ 治未病 ”在防治亚健康上的着眼 点主要针对 “ 欲 病之人”,即:一方面 ,通过养神健体 ,使其恢复健康状 态,
涵现代医学所说 的亚健康状态 。 亚健康状态 是 2 世纪 8 年代 0 0
中期 ,前 苏联 学者 N 布 赫 曼提 出 的 ,世 界 卫 生 组 织对 其 定 义 . 为 “ 健 康 是 一 种 既 没 有 疾病 ,又 不 健康 的状 态 ,是介 于健 康 亚
症见 :心悸、怔忡、失眠 、健忘、神疲 乏力 、头 晕 目睇、
于中医 “ 未病 ” 范 畴 ,部 分 经 改 变 生 活 方 式 可 以恢 复 健 康 状 态 , 而一 部 分 需要 药物 调 理 ,西 药调 理 效 果 不 佳 , 中 医药 突 出
整体观 念,辨证论治 ,对调理 亚健康状态有 良好效果 。 关键词 :治未病 亚健康状 态 中医药调治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 — 0 5( 0 8 - 3 8 0 6 25 8 2 0 )4 0 5 - 2 中图分类号:R4 22
工救其萌芽”,历代 医家对 “ 治未病 ”学术思想给予 了发扬 光
大 。综 观 历 代 先 贤 对 “ 未 病 ”的 论述 , “ 未 病 ”的 思想 包 治 治 括 “ 病 先 防 , 已病 早 治 ,既病 防变 ,瘥 后 防 复 ”四个 层面 的 未 意思 。随 着 2 世 纪 医 学 模 式 的 转 变 , 党和 国家 把 “ 未病 ” l 治
治法 :疏 肝 解 郁 , 调 理气 机 方 药 :逍遥 散加 减 :柴 胡 、白芍 、当 归 、茯苓 、 白术 、甘
的目的首先是“ 消患于未兆 ” 济赢劣 以获安 ”( 素 问. “ 《 序》) 。
这里所谓的 “ 未兆 ”即未有显著疾病征兆之 时;所谓 “ 赢劣”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说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说

识 , 是 医学 的最 终 目的 。随着我 国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也 人们 生活水 平 日益提 高 , 们 对 健康 的要 求 也 越来 越 人
高 。世 界卫 生组 织 的一 项 全 球性 调 查 表 明 , 正健 康 真 的人 仅 占 5 , 有疾 病 的 人 占 2 % , 7 % 的人 处 % 患 0 而 5
变 的现代 预防 医学新 观 念 , 这 一 预 防 思想 的孕 育 却 但 是 由来 已久 的 。早在 两千 多年 前我 国 的中医基 础理 论
亚健康 状态 形成 的 因素 来 自于个体 生理 、 心理 、 自
然环 境和社 会环 境等 各 个 方 面 , 于 自身 的 因素 包 括 属 先天 不足 、 生活 习惯 不 良、 乏锻 炼 、 格缺 陷等 ; 于 缺 性 属 外在 的 因素包括 工作 生 活 节奏 紧张 、 作 及 家庭 环 境 工 不良、 环境 污染 、 候 恶 劣 , 气 等等 。 中 国正 处 在社 会 转
顺》 中“ 上工治 未 病 ” 观点 , 的 开创 了 中医 对 这 一领 域
2 0世 纪 8 年 代 中 期 , 苏 联 学 者 B rma 研 0 前 ek n
究 发现 , 在健 康 ( 一 状 态 ) 第 和疾 病 ( 二 状 态 ) 第 之
间, 有一 种非健 康非 疾病 的状 态 , 当时将之 称为第 三 他 状 态 , 称次健 康 、 又 中间状态 、 离 ( ) 态 或 灰色 状 游 移 状
型期 , 自社会 竞争 和各个 方 面的压力 加大 , 会节 奏 来 社
专著 《 黄帝 内经 》 阐述过 这 样 的思想 : 虚邪 贼 风 , 就 “ 避
之有 时 , 淡 虚 无 , 气从 之 , 神 内 守 , 安 从 来 ” 恬 真 精 病 ,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方法:通过对治未病思想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干预。

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调节心理、改善生活方式、运动、气功、按摩及药物等能够防治亚健康。

结论:对亚健康的防治,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远离亚健康。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学;中医预防医学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1]。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状态防治方面有较丰富的内容。

1.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学中没有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直至死亡是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人体从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衡再到阴阳离绝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已病的过渡状态,即所谓“未病”状态,根据中医的未病学理论,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出自于《黄帝内经》,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

“治未病”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未病先防,一方面是已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于疾病未发生之时进行治疗,实为一种预防思想。

《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为“治未病”思想即病防变的具体体现。

李梢[2]认为:“治未病”是对未病态身心两端,内外环境作合乎自然的调养,消除疾病于萌芽、隐匿状态。

王键[3]认为:对未病的解释则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没有疾病,而应视为人体在未呈现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前的各种状态。

浅谈亚健康防治重在治未病

浅谈亚健康防治重在治未病
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 ,身体健康 ,延年益寿;必 要的休 息可 以消除疲劳 , 复体力和脑力 ,不会使 人致病 ,如 《 国. 恢 三 华佗传》说 :“ 人体欲得劳动 ,但不 当使 极耳 。动摇 则谷气得 消,血脉流通,病 不得 生。譬如 户枢 不朽 是也。 ”若过度劳作
或 过 度 安 逸 ,起 居 无 节 ,都不 符合 养 生 之道 ,而产 生疾 病 ,如
“ 治未病 ” 学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特 色 , 也是当今医学领域 研究的热点之 一。它涵盖三 个方 面的内容,即未病先防 、既病 防变和瘥后防复。其根木思想是养生防病 ,延年益 寿。《 素问.
神刺激 , 养生 治未病的有效措施 。 素问. 阿应象大论》说: 是 《 阴 ] “ 人有 五脏化 五气 , 以生喜怒悲忧恐 ” ,情志 的产生 ,足 以人 体 内脏及 内脏所化 生的精微物质 为基础 , 但情志又可 反作用 于
6 55 ) 4 1 0
[ 摘
要] 目的
本文通过 《内经 》养生方法 ,论述 了亚健康 防治重在治 未病 。倡 导人 们 不 要 受现 代 生 活 节 律 改 变而 出现
防治 治 未 病
各种亚健康症状 ,强化 了养生 治未病的 学术思 想。
关 键 词 : 亚 健康
中图分类号:R 5 . 1 14
・1 7 ・ 0

经 验 交流 ・
2 1 年 5月第 1 00 9卷第 1 0期
C ia a hC r hn Hel ae t
真气 ,真气在 体内的正常运 行与人体 的精神 因素有密 切的关
系,如果情志恬淡,真气不 受外来刺激因素的干扰 ,则运行正 常。反之,如果 为外界事物所诱惑 ,刺激 ,则影 响真气 的正常 运 行,痰 ( )浊 、瘀血则 由然而生 ,从而 导致亚健康状态 , 湿 乃至疾病 的发生 。所 以 “ 恬淡虚无 ” ,具有积极的意义 。调摄 精神 , 保养正气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 也是治未病的重要手

治未病之亚健康人群中医健康干预专题方案

治未病之亚健康人群中医健康干预专题方案

亚健康人群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强健,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和平和心态旳一种状态。

由于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社会亚健康人群逐渐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本院实际状况制定了上饶市亚健康人群中医方案一、工作目旳普及中医有关亚健康人群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使亚健康人群回到健康人群中去。

二、工作方向亚健康中医保健工作要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药旳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和环境,避免亚健康发生。

我们旳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避免疾患旳措施。

《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旳祖先已结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旳重要。

三、实行方案(一)全面而合理旳膳食。

最科学旳食谱是保证营养均衡。

平常生活中,每天旳膳食必须保证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旳营养物质同样也不少。

同步,还应当注意克服两种不良旳膳食倾向:一是食物营养和热量过剩;二是为了某种目旳而节食,以致食物中某些营养素和热量局限性。

这两种错误部足以导致身体浮现"亚健康"状态。

具体说,一种健康旳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旳热量,工作量大者则需要卡路里旳热量,不断补充营养是保持精力充沛旳前提。

(二)同步还应注意如下几种方面。

1、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

由于脂类是大脑活动所必需旳,缺少脂类会影响大脑旳正常思维;但若食用过多,则会使人产生昏昏欲睡旳感觉,并且长期累积就形成脂肪。

2、维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少。

从事文字工作或常常操作电脑者容易眼肌疲劳,视力下降,维生素A对避免视力削弱有一定效果,可通过多吃鱼肉、猪肝、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旳食物来补充;常常在办公室旳人,日晒机会少,容易缺少维生素D,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富含维生素D旳食物;当人承受巨大旳心理压力时,所消耗旳维生素C将明显增长,而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旳营养物质,应尽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 旳食物。

浅析中医“治未病”

浅析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中心的服务对象:一、身体健康、无异常表现,想保持最佳状态者;二、亚健康人群,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三、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四、病已痊愈。

但需预防复发者;或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养康复者。

浅析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未病”一词见于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一、“治未病”释义(一)中医的“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治”,即对疾病的诊治。

广义之“治”既有治疗之意,也有管理、调理之意,在这里包含有预防、摄生、保健、调理、康复等内容。

很显然,“治未病”中的“治”是广义之“治”。

(二)“未病”——顾名思义,首先是指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是指从健康到发病之前的“病前状态”,也就是病象未充分显露的隐潜阶段,而被误认为健康无病;还有一种是指虽然已经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病情并未继续发展而没有出现向其他脏器组织传变的状态。

二、“治未病”理念的内涵经过历代医家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使治未病逐步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的三个重要层次,或者说是“治未病”的三种境界,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未病先防即“治未病”的第一要义。

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要未雨绸缪,采取多种养生防病措施,维护人体的正气,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防治疾病的发生,以保持健康长寿。

既病防变即在疾病已经发生时,要积极早期治疗,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传变。

瘥后防复即在疾病初愈或康复之后,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注意体质调养,改善体质偏颇,防止疾病复发。

在“治未病”的三个层次中,无论是防病、防变以及防复,其核心都在一个“防”字,这充分体现和证实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所具有的科学与超前的“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理念。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医学关注的对象也逐渐从“已病”人群向“未病”人群转变,医学干预的切入时间也逐渐提前。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核心理念也将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当今社会亚健康防治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阐述中医“治未病”在防治亚健康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治未病;亚健康;预防1.“治未病”的概念和理论渊1.1“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防治思想。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淮南子》中亦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里的“治”,不仅指医疗,还包括整理、治理、研究、管理等内容。

“治未病”,顾名思义,就是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大致讲,其内容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

这就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时刻有着预防疾病的观念,有了小病就要及时治疗,注意阻止其继续深入并恶化,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1.2“治未病”的古代理论渊源“治未病”这一思想源自《内经》。

历代医家又对其“治未病”内容进行了继承、补充和发扬。

东汉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难经》之旨,将“治未病”思想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如《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是根据五脏六腑的生克制化规律所提出的既病防变的预防措施。

后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未病”、“欲病”、“已病”是疾病酿成前后的三个阶段。

发现并治疗处于不同阶段的疾病,可以视为区分医生水平高下的尺度之一。

元代朱震亨指出:“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家庭医药 2016.0946传统医学编辑/赵欣****************治未病,顾名思义,是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

治末病的理念,最早始于《黄帝内经》一书,《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是能够在病情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某种状况时,就进行早期治疗和预防,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等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就像渴了才去打井,战争打起来了,才去制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这一论述非常精辟。

后来唐代名医孙思邈又进一步发挥,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即医术高明的医生治疗未发生的疾病,医术一般的医生治疗即将发生的疾病,医术差的医生只会治疗已经形成的疾病。

古人治未病的思想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其实如出一辙,都是属于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病变,就是古代医学所说的“疾”,即大病前的一些症兆。

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和亚健康的防治方法也相同。

从未病先防开始古代医家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3个方面:1.未病先防也就是说当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要积极采取预防疾病的措施。

首先,注意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功能,祖国医学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加强营养;平时提倡修身养性,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

其次,“顺应天时,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如提倡春三月晚睡早起,在庭院散步,舒展身体;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使腠理宣统,阳气疏泄;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精神内守;冬三月,应早睡晚起,避开寒凉,保持温暧。

第三,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它对人体的侵害,就可保证不发病或虽病亦不重。

未病先防与现代“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不谋而合。

它包含着调养精神、体格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丰富内容。

这在古代医书上还有很多论述。

辛宝治未病与亚健康定稿

辛宝治未病与亚健康定稿

治未病四大理论基石下的中医亚健康研究思路陕西中医药大学辛宝绪论内容大纲1 治未病的概念与理论的四大基石2 疾病动态论下的亚健康观3 亚健康研究的治未病思维医学发展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这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这正符合中医“治未病”的观念,治未病学将为中医现代化,人类健康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源自中医,指导现代医学汲取营养,发展新中医治未病学医生以治未病——治未病的最早记载《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中医治字的内涵治疗、医治。

调理、调养。

条达、调顺。

安定。

治疗、医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

治理、管理。

《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脾者,土也,治中央”。

调理、调养。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所谓“治神”、“治身”之“治”,皆调理、调养之意。

条达、调顺。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坚成之纪……,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

安定。

《灵枢·五乱》说:“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治未病学的定义治未病,是中医学健康核心理念之一,是指通过中医思维与方法,开展病因及临床预防,预防及治疗疾病,促进保健和康复的中医卫生体系。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幵成为现代医学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治未病辨证论治亚健康

中医治未病辨证论治亚健康

另 外 , 量 也 是 配 伍 中关 键 一 环 节 , 有 “ 方 不 传 之 秘 药 古 汉
在 量 上 ” 说 ,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 量 的 重 要 性 。有 实 验 表 明 ,当 归 补 之
合 作用 。
古 方寒 热 配伍 的 阴 阳观 提 示 用 药 的 研 究 思路 和矛 盾 用 药 的 可研 究 性 。寒 热 药 并 投 的矛 盾 用 药 方 法 开辟 了新 的用 药 方

30 1 0’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 r o ra o t rt rdt n l hn s a d Wetr Me i n 0 0 A g 1 ( 4 o enJ un l f n ga dT a io a C i e n s n d ie 1 u , 9 2 ) Ie e i e e c 2 化 学 成 分来 解 释 , 是 复 杂成 分 通 过 多 途 径 、 而 多靶 点 的调 整 结 合作用而实现的。
[ 参 考 文 献 ]
中 医 古 方 有 其 独 特 的功 效 表 述 ,具 有 多 途 径 、 靶 点 整 多
合 调 节 作 用 特 点 , 时 古 方 由 多 药 味 、 分 以及 成 分 所 构 成 , 同 组 而人 体 与 中药 古 方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和 关 系 又 是 多 层 次 、 因 多
以 上 古 方 寒 热 配 伍 的 阴 阳原 则 , 物 之 间 各 司其 职 ,寒 药
热平调 , 热药相互牵制为用的也较 广泛 , 及解表 、 下、 寒 涉 泻 清热 、 止血 、 里 等古 方 。寒 热 药 配 伍 互 不 影 响 的 见 于和 解 剂 温 和 驱 虫 剂 , 热 平 调 的 古 方 见 于 调 和 寒 热 剂 的 半 夏 泻 心 汤 寒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防治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防治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防治摘要亚健康状态是情志失常、饮食失节、起居无常、劳逸无度、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阴阳经络气血失调而致,故运用各种治疗方法调节脏腑经络气机,是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中医防治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明确提出中医学预防为主的思想。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强调了调节饮食、情志、起居、劳逸等是预防疾病的根本大法。

中药的调理作用中药治疗亚健康应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治病必求于本”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其主要病因及病机调节脏腑经络气血阴阳。

对于亚健康的治疗医家有不同的观点:王氏[1]认为: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为亚健康的中医治疗原则。

认为常用防治亚健康的中医治法为疏肝解郁、补肾强精、健脾化痰、养血安神等,针对亚健康的临床表现还可选择化痰降浊、祛风除湿、强精壮骨、活血化瘀、健脾通腑、滋阴养血、活血调经等方法。

张氏[3]认为:调理脾胃气机对纠治亚健康状态至关重要:通过调理脾胃中焦脾胃能全面调整脏腑气机,既可使机体气血阴阳之虚得补,又能使郁滞之气得行,痰瘀污浊得下,从而使机体郁、痰、瘀、虚等病理得除,则亚健康状态自然得以改善和纠治。

根据亚健康的症状特点,马氏[4]认为应分为五型进行施治。

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湿内生,用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心脾两虚,用归脾丸加减;肝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治疗。

刘氏[2]用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60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4.3%,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中之效,从养心安神、健脾和中,调整阴阳出发,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一、简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预防保健成为了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众多预防保健方法中,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及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追求健康的却忽视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治未病。

“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健康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大环境下,“治未病”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核心思想是“防患于未然”,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种服务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促进健康: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强调个体化健康管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疾病: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为人们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通过调整人体内在环境,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背景与意义决定了其在未来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服务模式将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治未病”理念的发展与应用在“治未病”理念的发展与应用方面,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
实脾 , 四季 脾 旺 不 受 邪 , 勿 补 之 。 中 工 不 晓 相 传 , 肝 即 见 之病 , 不解 实脾 , 治肝 也 。 清 代 温 病 学 家 叶 天 士 根 据 温 惟 ”
亚健康绝非健康状态 , 属未病之 病 , 及早 纠正则 向健
康转化 , 否则向疾病转化 , 因此用 中医“ 治未病” 思想 防治 亚健康 , 非常有针对性 , 亦非 常有必要 。根据 亚健康 的表
床前 期 表 现 ( 病 前 状 态 ) ③ 一 时 难 以 明 确 其 病 理 意 义 疾 ;
的不 明原 因综合征 , 神经衰 弱综合 征 、 劳综合征 ; 如 疲 ④ 某些病原携带者 , 乙肝病 原携带者 ; 如 ⑤某些 临床检查 的 异常状态 , 如高血压 、 高血脂 、 低血钙 和低血钾等 状态 ; ⑥ 高致病危 险因素状态 , 如超重 、 吸烟 、 过度紧张及便 秘等。
部分。
大 , 于亚健康群体的人数不 断增加 , 处 它直接导致 日后疾
病人数的增加, 因此及早 纠正亚健康状态有重要意义 。 1 中医对健康 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 , 的健 康 的最 高境界应 是 “ 人 正气存 内 ,
邪不可干” “ ,阴平阳秘 , 精神乃治 ”, 把健康与疾病放到 自 然与社会环境 中全方 位考虑 , 为人 的健康包 括人 体 自 认 身结构与功能 的完整统一 , 的精神与形体 的完整统 一 , 人 以及人与 自然环 境相适 应等 内容 , 囊括 了现代 医学对 于 健康认识 的所有 内容。因此 , 中医学认 为, 的健 康不仅 人 是生理功能 的正常 , 还包括人 的精神与形体 的和谐 , 人与 自然环境 、 生活 工作环 境的 和谐。这些 方面任 何 的异常
主张在甘寒养 阴的 同时加入 咸寒滋 肾之 品 , 以防 肾阴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的研究亚健康属于现代医学范畴,然而据研究亚健康相当于中医“未病”、“欲病”范畴,而中医对“未病”、“欲病”有系统的理论和防治方法,下面介绍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及其调控措施。

一、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其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相对于这一概念,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病前状态”、“潜病期”等,我国较普遍使用“亚健康状态”这一说法。

1、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sub-health)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病前状态”等。

亚健康的转归亚健康的转归有二:一是经过及时有效的调控,可向健康状态转变;二是任其发展进一步恶化,转向疾病态,甚至出现“过劳死”(一种因过劳导致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

2、亚健康的发生率世界性的普查结果表明,健康人群仅占5%,疾病人群约占20%,于是没有病却又不健康的所谓亚健康人群大约占75%左右。

有人估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人已超过7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是生活方式病,尤其是它的“前奏曲”——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发现和提出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病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它的提出被誉为是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

3、亚健康的发生原因《素问•经脉别论》指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区永欣教授经过40多年的研究,将这个理论演绎为“疾病总是由于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及生存的方式出现偏差而形成的。

”目前认为亚健康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竞争大——紧张、冲突、焦虑、抑郁,加上作息没有规律——身心状态失衡。

(2)运动少:缺乏运动——静态生活方式。

(3)吃得多:不良饮食行为、吸烟、酗酒、偏嗜。

(4)环境差:环境污染——室内微生物污染、电磁波污染、装修污染。

室外大气污染、水污染。

以上这些因素,逐渐使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

4、亚健康的发生机制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那么“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等,则可引起亚健康。

亚健康的中医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亚健康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导致心脾气血两亏、脾虚湿盛、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肾阴亏。

此时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而出现热、毒、瘀、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主要涉及到心、肝、脾(胃)、肾等脏腑有关。

5、亚健康的临床表现(1)亚健康的临床特点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无确定病因或病因不明。

是机体身心轻度失调状态的一组临床症状,“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

其临床特点为“一多三少”。

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无器质性病变,属功能性改变。

临床上无疾病诊断依据(没有阳性体征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呈慢性发病及发展过程。

若及时干预可逆转为健康状态。

若不及时防治,可发展为疾病。

(2)亚健康的常见症状亚健康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或合并出现,临床上具体表现为:☐疲劳(典型症状)☐失眠多梦或嗜睡困倦☐健忘、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抑郁或消沉☐焦虑不安、易惊☐头晕、胸闷、心悸、气短、自汗☐便秘、腹泻、小便清长☐性欲减退或消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咽喉不适,口腔溃疡等)6、亚健康的分类(1)躯体性亚健康以疲劳为主,还可有失眠、便秘、头痛、腰背酸痛等。

(2)心理性亚健康急躁、焦虑、抑郁、担心、恐惧等。

(3)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加大,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

(4)道德性亚健康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偏差、失常和越轨。

7、亚健康的检测与诊断(1)亚健康的医学检测方法亚健康状态自测:对照着下面这些症状,测一测自己是不是有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了?l.早上起床时,有持续的头发丝掉落。

5分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

3分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10分4.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

5分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自闭症式的渴望。

5分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达了对你的不满。

5分7.工作一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

10分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

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

5分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

5分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

5分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

5分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

2分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

10分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今天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

10分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

5分16.性能力下降,昨天妻子(或丈夫)对你明显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性欲望。

妻子(或丈夫)甚至怀疑你有外遇了。

10分(2)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将疾病除外,得分在30分以下属于健康状态,31~50分属于轻度亚健康,51~80分属于中度亚健康,81~100分为重度亚健康。

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邓铁涛教授指出:“中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上工治未病’的防治思想。

中医注重养生,保持健康之生,注重人体的自强,西医虽然也有预防思想,但它讲的是打预防针,是灭菌,其实有点细菌不是坏事,人体才有抗病能力。

”(接见广州日报记者时说,2006.8.30)迟华基教授指出:早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提出“治未病”,《内经》反复论证“治未病”的重要性,体现善治未病的医生是高级医生。

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医学思想,直至现在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针还是“预防为主”(即“治未病”);未来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更是“预防为主”。

这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增强的追求。

美国图克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医学社会预测部副主任、综合计划主任,从事自然和预防医学工作的安得鲁·韦尔博士在其近著《不治而愈》中指出,“医生的基本职责首先应该是教会人们如何不得病。

……传授预防知识应该是最重要的;治疗已发生的疾病是次要的。

”两千年后的今天,一个全面高度发达国家的高级医务人员,重述着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国医生提出的医学主导思想,是很说明问题的。

1、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中医学中有关与亚健康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内经》时代,古人早就认定医学的目的是“消患于未兆”、“济羸劣以获安”。

“未兆”即指未有显著疾病征兆之时;而“羸劣”,则是指身体的疲惫虚损状态,但不一定有病。

这些内容正是现代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只是没有用亚健康一词而已。

亚健康的内容正是未病理论的一部分。

“上工治未病”就是把亚健康状态经过及时有效的调控,使之转为健康状态。

这种医学思想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2、“治未病”的科学内涵(1)无病重防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欲病早治欲病指欲作未发,包括病情潜隐,尚未显露,几乎无自觉症状,或病情轻微,仅有先兆表现。

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素问•刺热论》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明确“未病”的含义,关键在“未发”。

此即今所谓“未病先防”的立论依据。

(3)已病防变《伤寒论》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还有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强调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

(4)瘥后防复瘥后防复即疾病刚有好转或治愈,若调理不当,很容易复发或产生后遗症。

因此,应注重保健预防,在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

3、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超前性(1)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

上世纪末,国际上围绕医学目的进行了两年的大讨论,最终认为:“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

”WHO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健康报。

2002.7.12)(2)要消除亚健康状态,就必须防患于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圣人”、“上工”的含义:“圣人”,《孔传》曰:“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上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谓:“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

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类似诸论凡十见。

其旨皆在说明“上工”是全面掌握四诊方法能熟练、准确少误地诊治疾病的高级医生。

更准确地说是疗效在90%及其以上者。

以上所论“治未病”者,非常人、凡人、庸医,而是“圣人”和“上工”。

(3)体现出“治未病”在学术上的科学性、技术上的复杂性和意义上的重要性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它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无医世界”的最高境界。

“治未病”的概念:治,并不单纯指医疗,含有管理、整理、消灭、研究等内容,此可引申为防止。

未病是指人体尚未发病,此时包括了健康状态和有一定功能紊乱或失调,但尚未出现疾病的亚健康状态。

未病未生——健康状态未成——阴阳失衡(未达到“病”的)状态未发——潜藏在体内(发作性疾病)未传——既病防变阶段未复——瘥后防复阶段三、中医对“亚健康”的干预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现代社会的亚健康状态主要指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环境恶化等造成的长期心理压力导致慢性疲劳和心情压抑、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出现的一系列偏离健康的症状,所以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加强思想修养,以稳定思想情绪,解决“亚健康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