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成语词汇及其意义。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教学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 教材《成语故事》- 多媒体设备2. 材料:- 书面材料:成语卡片、练习册等四、教学过程:【导入】1. 上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电子板书,展示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短语,在黑板上写下“成语”二字。
2. 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图片或短语,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短语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呈现】1. 教学成语故事:-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成语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 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观看图片,理解成语的意义。
2. 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表达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练习】1. 成语卡片匹配:- 学生分组,教师将成语的卡片投放到桌面上,学生两两合作,将成语与对应的故事卡片进行匹配。
-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增进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填空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目的是巩固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 学生逐一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拓展】1. 创作成语故事:-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创作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并进行表演或演讲。
- 学生通过创作的过程,提升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2. 成语接龙游戏:- 教师组织成语接龙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前一组的成语。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90分钟)3. 适用年级:五年级4.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述1. 成语的定义:四字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3. 成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第二章: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1. 故事背景:介绍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主人公: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 事件发展: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
4. 成语出现:在故事中自然引出成语。
5.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1. 直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4.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造句练习: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六、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案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4. 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精选典型、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选择三则具有深远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介绍
总结词
背景详实、时代感强
详细描述
对每个成语故事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增 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成语故事的情节中, 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
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 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成语故 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合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 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 评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 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运用三则成语进行语言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对三则成语 的系统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5.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感悟成语的内涵,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形成一个成语?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结构、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2.以《成语故事》课本为依据,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如“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详细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成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成语故事,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学生对成语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成语,但对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但在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时,可能存在词汇搭配不当、语境不符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成语故事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 第⼀课时 ⼀、教学⽬标 1、学习课⽂中的⽣字新词,理解相关的意思、 2、学习第⼀篇成语《⾃相⽭盾》,理解成语的表⾯意思,并结合⾃⼰的⽣活经验谈谈⾃⼰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第⼀篇成语《⾃相⽭盾》,理解成语的表⾯意思,并结合⾃⼰的⽣活经验谈谈⾃⼰的 三、教学过程 (⼀)导⼊新授 教师板书:“成语”。
问学⽣:同学们,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们长期以来习⽤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多由4个字组成,⼀般都有出处) 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呢? 师⽣交流。
今天,⽼师将和⼤家⼀起学习三篇成语故事。
教师继续板书“故事 知道哪个字的意思是篇的意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三篇成语故事分别是:《⾃相⽭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师板书) (⼆)学习⽣字新词 这三则故事⼤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下其中的⽣字新词。
1、出⽰⽣字新词,⾃⼰⼩声地读⼀读 ⽭盾楚国锐利墙壁逼神韵佩服 戳穿腮帮僧⼈唬⼈ 2、哪些字在读⾳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1)字形上重点应该强调的是“⽭”、“壁”、“韵”、 (2)字⾳中重点强调的是“戳”、“壁”、“韵”、“腮”、“僧” (3)通过预习,⼤家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再读⽣字新词,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就更好了 学⽣读⽣字新词 4、下⾯请⼤家再读⼀读第⼀篇成语故事《⾃相⽭盾》,争取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流利。
5、学⽣练读 (三)学习第⼀篇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篇《⾃相⽭盾》,谁能给我说说这个故事。
(1)指名说,教师⿎励:看来你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
中华成语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中华成语故事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中华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资源。
为了更好地教授中华成语,本文设计了一种以成语故事阅读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和应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2. 掌握一定数量的中华成语,理解并正确运用;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辨析能力和上下文推断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中华成语的定义和分类;2. 中华成语故事的阅读和理解;3. 中华成语的正确运用;4. 中华成语在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语的含义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独特之处;2.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成语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例如风、花、雪、月等分类;3. 学生根据所学分类,自行查找并记忆5个与之相关的成语,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二步:中华成语故事的阅读和理解1. 教师向学生讲解中华成语故事的重要性,并介绍常见的成语故事来源,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学生分组阅读不同的成语故事,并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3. 学生根据所学成语故事撰写读后感或故事总结,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三步:中华成语的正确运用1. 教师让学生从成语故事中选择一个成语,自行组织语言表达,阐述该成语的含义和应用场景;2. 学生互相交流并进行点评,教师纠正错误并给予指导;3. 学生进行小组竞赛,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运用成语进行对话,增加成语的运用频率和正确性。
1. 教师以篇章或短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分析成语的具体作用和修辞效果;2. 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创作,并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写作水平;3.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自己运用成语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价;2. 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价;3. 学生的小组竞赛成绩评价;4. 学生的写作水平评价。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2. 成语故事:精选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展现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读音、书写、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运用成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及其来源,学习成语“画龙点睛”。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亡羊补牢”,进行分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进行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学习成语“刻舟求剑”,进行分组讨论。
6.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成语。
7. 第八课时:进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8. 第九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9. 第十课时:布置长期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10. 第十一课时: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第十二课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12. 第十三课时:学习更多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3. 第十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14. 第十五课时: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成语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大全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教案《成语故事》教案教学目的1、搜集四字成语,会默写出十个成语;2、学会讲成语故事;3、培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顺利地讲出自己搜集到的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1、谈话引入。
(同学们:自从《成语精读》成为我校的校本教材后,我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如:成语书写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成语故事比赛等等。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讲成语故事。
2、学生复习背诵学习过的成语。
(校本教程)二、学讲成语故事1、欣赏成语故事。
(播放成语故事录音)2、教师示范讲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3、各小组成员把搜集的成语故事在各自小组进行讲故事交流。
4、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学生上台学习讲故事。
(男女生各一名)5、同学自由朗读《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五年级下册P112-113成语内容。
三、默写成语竞赛1、学生个人默写成语若干。
2、小组评比,选出优胜者。
3、各小组优胜者再评比,选出最优胜者。
四、成语补充练习。
(校本教材《成语精读》P8练一练中补充成语)第二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
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杯弓蛇影。
2. 成语故事及相关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运用成语进行恰当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分析成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成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第一个成语“画龙点睛”,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感受成语的生动形象。
4. 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成语“亡羊补牢”,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5. 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6. 学生自主学习第三个成语“掩耳盗铃”,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7. 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愚蠢行为,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8. 学生自主学习第四个成语“刻舟求剑”,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9. 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中的寓意。
10. 学生自主学习第五个成语“杯弓蛇影”,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11. 讲述“杯弓蛇影”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误会,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
12.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巩固所学成语。
13.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所学成语写一篇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文化理解程度:通过学生对成语故事背后文化内涵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文本及注释。
2024年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简介成语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是千年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感受成语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
本教案以2024年为时间背景,结合新课程标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包含五个成语故事,分别为:《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和《杯弓蛇影》。
每个成语故事的教学内容包括:成语解释、成语来源、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思想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和故事梗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5.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语故事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环节,评价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成语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安排共分为五个课时,每个课时对应一个成语故事。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刻舟求剑》第2课时:《守株待兔》第3课时:《掩耳盗铃》第4课时:《亡羊补牢》第5课时:《杯弓蛇影》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成语的含义、来源和故事梗概。
难点: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以及对成语背后道理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成语故事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成语故事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井底之蛙”的故事及其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讲解成语:解释“画龙点睛”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3. 分析故事: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其他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5.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六、教学内容1.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草木皆兵”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及其含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含义。
3. 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含义。
4.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含义。
5.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情节、含义和用法。
2.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运用所学的成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蛇添足”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成语故事,互相学习。
3. 讲解“掩耳盗铃”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用“掩耳盗铃”造句,巩固所学。
5. 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运用成语进行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成语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情况。
3. 理解力测试: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和含义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写一篇小短文,运用该成语描述一个生活场景。
2.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在作业上签字确认。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作业本和评价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成语“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和“杯弓蛇影”。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狐假虎威”和总结复习。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成语故事形式短小、内容浅显,孩子们一读就懂,但如何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事例,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则不是件易事。
在于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到成语的大观园中,让学生产生对成语背后故事的探究,让学生去读成语故事,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进行运用,那么目的就达成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三、教学准备: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
3.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猜一猜,激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2.复习。
出示学习单:我读的故事是: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我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3.小结: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
(板书:成语故事会)(二)讲一讲,编剧表演: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
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师相机板书)2.学讲具体。
(1)教师示范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2)学生听后思考: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
中国成语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成语故事阅读教学设计1. 引言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汉语中的特色之一。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起源和用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国成语故事的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理解成语的含义并知道成语的出处;- 掌握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运用成语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学步骤目标成语:杞人忧天步骤一:预热(15分钟)教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成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感受成语的独特魅力。
步骤二:成语故事阅读(3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或分发阅读材料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解释故事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故事中的杞人为什么会忧心忡忡?-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分享。
- 你认为杞人的忧虑是合理的吗?步骤四:成语应用练习(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个有关杞人忧天的情景短剧。
学生可以通过对话或表演等方式,将成语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场景、人物等,以帮助学生展开创作。
步骤五:成语拓展(15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与杞人忧天相关的其他成语,如杯弓蛇影、无中生有等。
通过对比与共通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
步骤六:反思总结(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你对杞人忧天的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吗?- 你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4. 教学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故事阅读时的理解程度,以及讨论和创作中的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和语境的理解情况,以及在小组活动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收集学生的反思和总结,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的认识。
5.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华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成语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演一演。
4、阅读作业:
课后自己选择几则成语故事读一读,找时间交流。
备注
《中华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单元
《中华成语故事》
单元课时
第四课时
主题
《水滴石穿》
总课时
6课时
背景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所以第一个学习的起点是通过预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走进文本。第二个学习起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就是就是进一步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成语故事,板书课题,播放课文录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指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则故事的意思。
出示填空:
成语《》,讲的是()(填主要人物)()(填干什么),结果()。
《中华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单元
《中华成语故事》
单元课时
第一课时
主题
《自相矛盾》
总课时
6课时
背景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所以第一个学习的起点是通过预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走进文本。第二个学习起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就是就是进一步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中国成语故事》推进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国成语故事》推进课教学设计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成语故事》推进课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
中国成语在文学作品、口头语言中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成语故事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有的成语故事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背诵、填空等方式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导致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学习兴趣不高。
如何有效推进《中国成语故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当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成语故事的来源、意义和应用场景,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2. 引导学生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设计(1)成语故事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常用成语的意义、来源和用法。
(3)丰富多彩的成语故事解读和应用。
2. 教学方法设计(1)趣味性教学:通过成语故事中的生动情节和形象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激发思维。
(3)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故事创作和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开篇导入:通过展示精彩的成语故事片段或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什么是成语故事”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传授:介绍成语故事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成语故事,分析其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4. 学以致用:设置小组讨论和答题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中国成语故事》推进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国成语故事》推进课教学设计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它们经过漫长的发展,凝结着民族智慧和文化底蕴。
在学习和教授中文成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智力。
《中国成语故事》推进课教学设计方案应运而生。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升文化自信心;2.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汉语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4.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中国成语的概念和特点;2.中国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相关成语故事的解读;4.成语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成语,增强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成语中的情境,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
3.案例分析法:以成语故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成语的意义和运用。
4.团体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成语的内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引入本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学习成语:介绍本节课的成语,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
3.成语故事解读:通过具体案例和故事情节,讲解成语的含义和运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启示和反思,展示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5.角色扮演:给学生分配角色,演绎成语中的故事情节,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6.总结:对本堂课学习的成语进行总结归纳,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考察方式: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主要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成语故事的把握和活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中国成语故事》推进课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探究寓意
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画龙点睛”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6课时
背景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所以第一个学习的起点是通过预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走进文本。第二个学习起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就是就是进一步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中华成语故事》由金盾出版社出版。此书可以作为启蒙阅读的典范,内含成语60条,每则成语故事都含有专家的详尽解读,释义贴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每则故事还附有精美细腻的插画,让孩子百看不厌,更爱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后还有“引导式造句示例”以培养孩子活学活用的阅读习惯。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复述故事内容。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指名读课文。
2、“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紧扣课文题目提问。
(1)谁是“滥竽”?(2)为什么要充数?(3)为什么能充数?(4)充数的结果如何?
4、学生自主朗读思考,同桌相互交流,指名交流:
2、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的转换意。
3、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评价设计
1.通过第二个环节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通过第三个环节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通过第四个环节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中国幅员辽阔,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在源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以及那脍炙人口的历史成语故事。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成语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演一演。
4、阅读作业:
课后自己选择几则成语故事读一读,找时间交流。
备注
《中华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单元
《中华成语故事》
单元课时
第四课时
主题
《水滴石穿》
总课时
6课时
背景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所以第一个学习的起点是通过预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走进文本。第二个学习起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就是就是进一步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4、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比较三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体会“总是”的意思,用“总是”造句。
6、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7、理解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导“不要……而要……”造句。
8、指导朗读南郭先生前后变化不同的句子,看插图想象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想象南郭的心理活动说一说,演一演。
《中华成语故事》由金盾出版社出版。此书可以作为启蒙阅读的典范,内含成语60条,每则成语故事都含有专家的详尽解读,释义贴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每则故事还附有精美细腻的插画,让孩子百看不厌,更爱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后还有“引导式造句示例”以培养孩子活学活用的阅读习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本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由金盾出版社出版。此书可以作为启蒙阅读的典范,内含成语60条,每则成语故事都含有专家的详尽解读,释义贴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每则故事还附有精美细腻的插画,让孩子百看不厌,更爱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后还有“引导式造句示例”以培养孩子活学活用的阅读习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1)南郭先生是“滥竽”,因为他从来不会吹竽。(2)“充数”的目的是得到俸禄。(3)为什么能“充数”?因为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5、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1)出示下列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指名复述故。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成语故事,板书课题,播放课文录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指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则故事的意思。
出示填空:
成语《》,讲的是()(填主要人物)()(填干什么),结果()。
《中华成语故事》由金盾出版社出版。此书可以作为启蒙阅读的典范,内含成语60条,每则成语故事都含有专家的详尽解读,释义贴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每则故事还附有精美细腻的插画,让孩子百看不厌,更爱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后还有“引导式造句示例”以培养孩子活学活用的阅读习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现在常用在什么积极的地方?学生讨论后,继续齐读课文第二节“现在,……取得成功。”
3、由这个成语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样的人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谁能简要地介绍他的事例?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五、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备注
《中华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单元
《中华成语故事》
单元课时
第五课时
主题
《刻舟求剑》
总课时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插图,这块在屋檐下风吹日晒的石头上的光滑圆润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4、能用一个成语归纳这幅图的内容?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复述故事内容。
三、精读《水滴石穿》
1、动画播放《水滴石穿》。思考:“水滴石穿”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他要这样说?
2、张县令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为了这枚铜钱,这个小吏被县令处斩。为什么县令要下令处斩这个小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再者,这个小吏还没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还说,一枚铜钱有什么大不了的!)
3、齐读课文“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石头也会被滴穿的。”
四、探究寓意
1、学完这个成语故事后,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故事的意思吗?齐读课文第二节“成语……危害。”
2、弄清成语故事中的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评价设计
1.通过第二个环节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通过第三个环节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通过第四个环节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说说第一则成语给自己什么启发。
2、弄清成语故事中的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评价设计
1.通过第二个环节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通过第三个环节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通过第四个环节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四、探究寓意
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扩写《滥竽充数》。
备注
《中华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单元
《中华成语故事》
单元课时
第三课时
主题
《画龙点睛》
总课时
6课时
背景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所以第一个学习的起点是通过预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走进文本。第二个学习起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就是就是进一步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中华成语故事》由金盾出版社出版。此书可以作为启蒙阅读的典范,内含成语60条,每则成语故事都含有专家的详尽解读,释义贴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每则故事还附有精美细腻的插画,让孩子百看不厌,更爱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后还有“引导式造句示例”以培养孩子活学活用的阅读习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