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合集下载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中外物流差异辨析一、引言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物流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

中外物流发展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交通网络、运输方式、仓储管理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揭示中外物流差异的本质。

二、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物流运输的基础,不同国家的交通网络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由于国土辽阔,北方和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薄弱,节假日期间常常出现拥堵现象。

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交通网络覆盖面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拥堵现象较少。

此外,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相对滞后,而美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网络体系。

三、运输方式物流运输方式是衡量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由于其地理特点,铁路和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

而在发达国家,海运和铁路运输发展成熟,航空运输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此外,国内的快递业发展迅速,与国外相比,中国物流企业更注重综合运输方式的整合,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四、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在物流运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仓储管理相对简单,仓库分布较为分散,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管理;而国外的仓储管理更加高效,通过仓库管理系统及自动化设备实现货物流转和仓储管理的数字化。

五、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影响到物流效率和可追溯性。

在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水平高,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全程跟踪和在线监控。

而在中国,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

然而,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升级,逐步向国外发达国家看齐。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外物流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交通网络、运输方式、仓储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其国家特点,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国际物流合作时需注意相应的差异。

随着中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国际物流差异将逐渐缩小,中外物流将趋于一体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推动物流发展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行业存在的差距和改善方案

物流行业存在的差距和改善方案

物流行业存在的差距和改善方案一、物流行业存在的差距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是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差距:1.1 供应链可见性不足在许多情况下,物流运输环节中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并不畅通。

供应链各个环节缺乏实时、准确的信息,导致难以及时了解订单信息、库存状况和运输状态等关键数据。

这种缺失限制了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并降低了交付效率。

1.2 运输效率有待提升尽管物流领域已经引入了许多先进技术来优化运输过程,但仍然存在许多方面可以提高效率的空间。

例如,在城市货物配送方面,交通拥堵、停车问题以及路线规划等因素都影响着运输效率。

此外,由于货物体积大小或重量超出标准,装卸时间长、车辆满载率低等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1.3 跨境贸易中的复杂性跨境贸易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复杂的海关程序、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使得物流过程变得复杂化、耗时增加。

此外,语言和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误解和错误。

1.4 环境影响物流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货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对环境造成伤害,并损害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减少物流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改善方案针对上述存在的差距,为提升物流行业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下是一些改善方案:2.1 投资先进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如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来改进供应链可见性和运输效率。

通过实时监测设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区块链技术等手段,可以提高信息共享速度并确保数据准确性;同时优化路线规划、车辆调度等操作,提升运输效率。

2.2 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和自动化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来加强供应链管理。

例如,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云计算、智能仓库等手段,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减少人为错误,并实现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2.3 强化国际合作与协调在解决跨境贸易问题方面,加强国家间的协调和合作是关键所在。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物流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中外物流业的差距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一、法律规范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法律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业的法律规范非常严格,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国外,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证书才能够加入这个行业。

而在国内,物流业的法律规范相对较弱,许多从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非常先进,能够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全面监控。

而国内的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企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纸质记录的阶段。

三、服务质量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服务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企业通常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货物的收发、仓储、配送等。

而在国内,许多物流企业仅提供单一的物流服务,很难满足客户的综合需求。

四、运营管理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运营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外,物流企业通常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如运营管理、成本管理等,从而提高物流运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在国内,许多物流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水平较低。

五、资源整合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外的物流企业通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而国内的物流企业在这方面表现较为薄弱,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

六、能源消耗方面的差距中外物流业的能源消耗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国内物流企业在车辆、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能源消耗量也相应较高,这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中外物流业在法律规范、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运营管理、资源整合和能源消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要想缩小这种差距,中方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

物流论文: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物流论文: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营销的不断开展,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物流业飞跃性、多样性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物流业面临国外物流企业大举登陆的竞争。

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将我国物流业列入中国加入WTO之后最受冲击的产业之一。

本文简要对中外物流业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其间存在的差距。

物流的认识和理念在欧美、日本,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

在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如今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在日本街道上随处可见写有醒目的“just 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辆在急驰。

我国虽然从80年代开始对物流进行研究但只停留在学术界,人们对于物流整体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

在服务意识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外企业远远地走在了前列,“客户就是上帝”的观点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来了的,正是一直秉承着这种观念,日本企业和理论界才会提出物流配送的JIT理论,才会适应不同时期客户要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很难真正确立起“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

这种理念上的差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就物流公司而言,没有很好地考虑过现代物流业的宗旨是什么,基本上只是想着怎样多赚客户的钱;另一方面是就客户而言,也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的职能是什么,想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外物流对比

中外物流对比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日本、美国引进现代物流概念,物流业开始起步。

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逐步释放出对现代物流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1.物流理念方面的差距被誉为当代“管理学之父”的P.F.德鲁克最先提出了“物流”的概念并指出,物流是“一块经济界的黑暗大陆”、“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之后,物流业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

如果分析国外物流业发展的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和日本,欧洲基本与美国相似。

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整个物流的管理始终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进步。

而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则主要突出“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文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

因而在发达国家,物流被看作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的系统集成的现代概念。

其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商品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存储、搬运、货物处置、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物流就是这些本来各自独立的但又有某些联系的相关活动所形成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系统。

但是,中国物流业目前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单项集成上,忽视系统集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

同时,企业缺乏协同竞争,多数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难以形成网络化的大系统,在“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种自我调整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物流在国外的发展表明,先进的物流系统可降低占商品总价值30%-50%的物流成本,从而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型利润源。

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和经验借鉴

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和经验借鉴

中外智慧物流发展旳差别比较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 物流公司开始走向信息化, 智慧物流成为将来发展旳新趋势。

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 通过接入多种物联传感设备, 如无线射频辨认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 标签、GPS技术等, 对产品进行不同阶段旳信息采集、筛选、分析、跟踪、汇总, 以此实现物流旳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实时化, 是一种新型旳物流业态。

与发达国家相比, 国内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存在着物流基本设施、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物流管理滞后, 物流信息原则化缺失等问题。

因此, 本文比较中外智慧物流发展旳差别, 从而获得相应旳经验启示, 以期增进国内智慧物流业旳发展。

一、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分析(一)拥有良好旳交通运送网络环境国外政府积极打通物流通道, 多式联运发展迅速, 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本设施环境。

一方面, 国外政府积极推动流通基本设施旳衔接。

如欧盟从1996开始实行全欧交通网络筹划(简称TEN-T)。

TEN-T筹划将衔接各国重要旳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机场、港口、交通管理系统, 消除跨国境运送瓶颈, 实现交通运送一体化。

TEN-T筹划估计到2050年, 将打通9条贯穿全欧洲旳“核心运送通道”, 其中涉及2条南北走廊、3条东西走廊、4条对角线走廊。

另一方面, 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国外政府容许可由两种及其以上旳交通工具互相衔接, 完毕运送过程, 推出一系列增进多式联运发展旳行动筹划, 从而完善交通运送网络。

如欧盟支持多式联运项目旳马可波罗筹划和组合运送试点示范旳PACT筹划等, 并通过财政鼓励、关税豁免等手段对多种运送混合运营方式提供信用优惠, 如德国政府对联运设施旳资助比例最高可达85%。

国外政府通过推动流通基本设施旳衔接性以及多式联运发展, 实现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公司等各方面旳协调与合伙, 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本设施环境。

(二)拥有雄厚旳技术保障, 物联网技术应用较强智慧物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旳, 物联网是其发展旳技术基本。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别辨.. 在20和21世纪之交兴起旳物流热,无疑给我国旳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旳活力,不仅使得物流产业即第三方物流业自身旳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旳注意,并且为我国服务业旳发展注入了新旳元素,更重要旳是为公司旳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目旳旳现代理念。

. 但是,纵观20数年来物流产业在我国旳发展历程,特别是在面对WTO条件下旳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旳市场竞争压力旳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旳发展才刚刚起步。

可是,令人遗憾旳是,我国旳物流与发达国家旳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大旳结识上旳差别。

这种差别重要表目前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市场规模旳判断;二是对物流管理活动旳界定。

这种结识上旳差别事实上已经对我国物流产业旳健康发展,特别是对公司应对市场竞争旳物流资源配备决策产生了不良旳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意。

. 一、对物流市场结识旳差别. 1.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被夸张了。

. 物流市场就是第三方物流(3PL)市场。

所谓物流产业就是第三方物流业(3P.Industry)。

据美国美世(Mercer)顾问公司6月发布旳一项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旳对我国3PL市场调查旳成果,我国旳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旳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608亿美元旳1/12。

..事实上,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于9月推出旳《中国物流报告》基本上还是维持了美世顾问公司旳见解。

在估计中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亿美元旳同步,摩根·士丹利觉得我国旳3PL市场在所有物流费用支出中仅占2%,即约40亿美元旳规模。

也就是说在所有亿美元旳物流费用开支中,约有40亿美元是用来在市场上采购3PL公司物流服务旳。

. 但是,始终以来,在我国有一种比较流行旳说法,基本逻辑就是我国旳物流成本占GDP旳20%,约19000亿元旳规模,比发达国家旳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如果可以减少到发达国家约10.GDP 旳水平,就可以节省物流成本或实现利润9500亿元。

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及发展趋势作者:刘宁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流,这一个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和“经济的黑暗大陆”的新经济理念。

物流产业在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很悠久,形成了许多的物流理论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物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之后中国的物流业必将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物流发展趋势差距正文:一、对于物流的基本认识在以往人们对物流片面的认识只是单纯的物资运输的概念,可是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

物流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涵盖了采购、仓储、运输与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

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组成了物流体系的大厦。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发展,在社会资源日渐紧缺的今天,企业通过不断的降低生产和人工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人们开始关注于生产之外的因素来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因此提出了物流成本是“冰山的一角”的理论,开始了对物流成本的规划和方案的解决。

物流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最终利润的大小。

从原材料采购到进出库管理,从企业内部物流的规划到产品销售物流,最后到信息的反馈都涉及到物流成本的控制。

所以如何把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整合、使得在各个环节上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优化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我国物流业与国外物流业的差距第一,社会化物流程度低。

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

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

与之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还保留有物流的一整套设备和组织结构,企业的物流实施主要是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的。

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

我国物流与世界物流差距比较【课件】-精品文档

我国物流与世界物流差距比较【课件】-精品文档

强大的信息支持
全面优异的物流服务体系
核心竞争能力
UPS、DHL
深厚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人事管理 制度
保障落实员工福利;以人为本,重 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上下级、同 事间的沟通渠道顺畅。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电子 商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丰富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验;提 供多行业、多领域的物流解决方案。
卓越的电子商务能力
全程配套性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1、STO申通快递 (总部上海,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经营快递业务的品牌 之一) 2、SF顺丰速运 (于1993年深圳,快递行业十大品牌,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 3、EMS-中国邮政 (于1985年,总部北京,快递行业十大品牌,中国邮政集团) 4、宅急送 (于1994年,总部北京,快递行业十大品牌,北京宅急送快运股份有 限公司) 5、圆通快递 (总部上海,于2000年,是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上海圆通 速递物流有限公司) 6、天天快递-TTK (总部上海,于1994年杭州,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天天快递有 限公司) 7、韵达快递 (于2019年上海,上海谷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特色的物流及 快递品牌) 8、中通速递 (总部上海,于2019年,快递行业影响力品牌,中通速递有限公司) 9、汇通 (于2019年上海,快递行业十大品牌,上海增洲实业有限公司,) 10、DDS勤诚 (于2019年深圳,快递行业十大品牌,深圳市东道物流有限公司)
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非 常迅速。早在2019年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 规模就已达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过去年几 年里,第三方物流这个市场成长得很快,绝 大多数被调查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过去三 年的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 方面都比不上国际上的先进物流企业。

中美物流差异比较

中美物流差异比较

中美物流差异比较一.中美物流定义的差异1.1中国国内对物流的定义与美国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国家标准的物流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而美国物流定义比中国多了客户需求、效益和计划、实施与过程控制两个部分。

美国的物流定义着眼于微观—企业角度,中国的物流定义则着眼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

1.3造成此差异的原因分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转型国家,市场经济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领域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浓厚,买方市场环境没有完全形成,消费者满意的市场营销理念并没有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理念,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改变产品和价格来增加销售;在国内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的情形下,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推动基础设施发展,更愿意让物流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从宏观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物流定义没有明显的“让顾客满意的理念”,同时,它描述的是一种“物体流动的过程”,而缺乏管理的内涵。

这反而使中国的物流定义内涵更广,既可以从企业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宏观层面理解,这就为政府发挥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让人们对物流的活动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差异。

二.中美物流成本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比较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从宏观上看,物流成本占国内的生产总值的比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从微观上看,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强弱。

2.1美国物流成本现状及其变化趋势2.1.1 美国物流成本组成内容根据《美国物流年度报告》(Annual“State Of Logistics Report”)显示,美国物流成本核算普遍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利息+税、折旧、贬值、保险+仓储费用,物流运输成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油料管道运输+航空运输+货运代理相关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及IT成本+市场预测、策划制定+相关财务人员的管理费用。

中外快递行业差距在哪里?

中外快递行业差距在哪里?

绿蚂蚁物流搜索随着物流“热”的不断升温和全球“四大”速递巨头先后逐鹿中国市场,作为物流终端服务的速递业务,正成为中外速递公司竟相争夺的一块新的“奶酪”。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那么今天绿蚂蚁快递服务平台()就带大家来比较一下中外快递业的差距在哪里,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从经营理念,速递技术,快递服务水平,定价策略以及网络建设五个方面提升,争取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营理念的差距随着全球速递业四大巨头: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先后登陆中国,他们给中国速递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

四大速递巨头领跑的速递业已不再是简单的门到门、户到户的货件运送,而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保险、代理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行业。

四大巨头除了提供速递服务外,还提供包括库存、运输、货代及售后服务等多项物流业务。

2003年初,FedEx已在中国实施全方位的经营战略。

DHL也不甘落后,开始启动多元化发展计划。

相比之下,以中国EMS(中国邮政)、宅急送、天地快运等领衔的我国速递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速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

速递技术的差距国际速递公司成功抢滩中国市场,其优势除了他们全新的经营理念外,更明显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速递技术。

相比国际速递巨头先进的速递技术,我国速递企业在速递技术的应用上可谓异常落后。

以中国EMS为例,目前,EMS还不能对在途包裹进行跟踪。

近年来,EMS虽然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

有些地方经常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甚至发生邮件丢失现象等问题,结果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务质量。

服务水平的差距绿蚂蚁物流搜索同中国速递公司的服务相比,国际速递巨头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历来是国际速递公司经营战略的出发点和核心。

中外物流差异分析(doc 6页)

中外物流差异分析(doc 6页)

中外物流差异分析(doc 6页)显然,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初期,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

2.对物流市场的夸大误导了企业决策。

对物流市场规模夸大或过于宽泛的估计,使得一时间各类企业对物流市场趋之若鹜。

最根本的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如今,翻牌为物流公司和参与物流市场开发已经成为极具我国文化特色的一种经济潮流和企业时尚。

有报道说,从1999年底到2002年期间,我国已经注册的物流企业有73万家。

这种现象的背后必然是企业物流资源配置的决策失误。

有研究表明,美国在2000年时只有约100到150家3PL公司在市场上有效竞争,另有400到1500家物流公司只能提供某些片段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所以,充其量美国只有约1650家物流企业。

一般认为,美国的物流企业约为1000家左右。

即便如此,美国权威的物流市场研究报告撰稿人Robert V. Delaney先生还是认为包括国际货代、海关经纪和货运经纪在内的翻牌物流公司太多,不仅造成了物流市场的混乱,而且因为客户并没有获得真正想要的3PL服务,以至于“把投资者都搞糊涂了”。

相比之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又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3PL公司,又有多少是只能提供某些环节的物流服务的翻牌公司,又有多少实际上还是传统的仓储、运输、货代和经纪公司呢?实际上,我国真正的3PL公司恐怕连73万家的1%都不到。

即便如此,400亿元的物流市场让7000家物流企业来瓜分,平均每个物流企业只有不到600万元的规模。

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企业规模之小、物流市场之分散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美世顾问公司2001年的调查表明,即使是我国最大的物流公司,其所占市场份额也没有超过2%的,即8亿元的规模。

如果这400亿元的物流市场是由73万家物流企业(据说还在增长)来瓜分的话,则平均每个企业只有不到6万元的规模。

由此可见,要么是外国的咨询顾问公司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过于保守了,要么是我们对物流企业的统计数字实在是有点不着边际了。

浅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浅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浅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外的差距摘要技术进步和需求个性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改进服务和降低成本的压力。

物流对企业在当前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作用。

文章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特点;差距1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

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

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宝钢等,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

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1.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Merchandise logistics Co.)等。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如丹麦有利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如UPS、TNT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纷纷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

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对比

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对比
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对 比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Contents
• 国内外物流业概述 • 物流技术发展对比 • 物流成本与效率对比 • 物流政策与法规对比 • 物流企业竞争力对比 • 未来物流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国内外物流业概述
国内物流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物流业开始起步,主要 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
法规完善
我国不断完善物流相关法规,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法》,以规范物流 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行业的健康发 展。
国外物流政策与法规
政策引导
国外政府通过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
法规监管
国外政府在物流法规制定和执行方面相对严格,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对物流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 行严厉处罚。
配送效率
国内配送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配送网络不健全、配送路线规划不合 理以及配送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信息化效率
国内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信息化效率较低,影响了物流效率和 准确性。
04 物流政策与法规对比
国内物流政策与法规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业发展政 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 ,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分析
01
国内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大 型的全国性物流企业。
02
国内物流企业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差异化 服务,导致竞争激烈。
03
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物流信息的 整合和共享,导致物流效率低下。
国外物流企业竞争力分析
国外物流企业规模较大,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和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能 够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在物流管理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

在物流管理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

在物流管理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物流管理变得愈加重要。

对于全球物流从业人员而言,了解各个国家的物流管理差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本文将针对中国和某个国家的物流管理差异这一话题,进行科普性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一、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是保障物流活动顺畅进行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投资,不断完善着物流基础设施。

例如,京藏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的修建,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同时,中国也致力于发展高速铁路、航空物流等重要举措,保障着国家物流体系的稳定发展。

而在某个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环境较为困难,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致使货流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昂,从而制约了其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监管和管理国家的物流监管和管理,对于保障市场物流的良性运作、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国务院已出台《办法》《制度》等法规和行业管理办法,完善了物流管理制度;同时,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大爆发,中国政府实时发布物流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了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转,防止了疫情的扩散。

而某个国家的物流监管和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因为其管理体系没有及时应对,导致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加速蔓延,以致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三、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是直接决定物流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各国物流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随着物流市场的开放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物流企业的合规运营、服务水平和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越来越成熟,物流企业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广泛。

而某个国家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能力不强,企业管理和服务品质都较低,制约着物流效率和质量。

同时,由于政策制定存在较大依赖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

结论物流管理对于全球物流行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物流金融业发展的差距

中西方物流金融业发展的差距

中西方物流金融业发展的差距一、在立法方面美国早在1952年就出台了《统一商法》,打破了传统上对不同担保形式的僵化分类 ,有效地明晰了物流金融中涉及的担保物权归属问题。

使统一的担保物权公示性备案系统和登记制度得以建立,从而帮助了债权人在提供贷款之前就能够确定担保品的价值及其优先权效力。

现在这一法典发展已相当成熟,几乎所有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涉及到的业务行为,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具体的法律法规,有力地保证了物流金融业中的责权关系,抑制了恶性欺诈行为的发生。

同时为风险发生时的处理也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形成了快捷、有效、低廉的执行机制,减轻了债权人的事后讼累,强化了实现债权人权益的执行效果。

而我国 ,目前只有《合同法》《担保法》和中的某些条款才能够作为法律上的依据来判定相关业务纠纷的法律属性。

而相关的物权登记制度混乱低效 ,缺乏统一公开的物权公示性备案系统。

而且处理业务纠纷时多采用的是法律程序,这样不仅执行过程低效,成本高,更为严重的是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使债务人违约时使债权人损失很大。

二、在业务方面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颁布了统一的仓单法案,明确了仓单标准,建立了社会化的仓单系统,增强了存货的流通性。

并随着物流业和物流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基于供应链关系订单融资的大量出现,对担保品进行了产权认证、价值评估和监督控制,使第三方机构和为物流金融提供评估、仓储和监控服务的物流仓储企业已相当的规范和发达,并且还加强了担保品处置的配套设施建设,减少了处置环节、缩短了处置时间、降低了处置成本:如建立了担保品资产地、将贷款业务证券化,有效地分散了贷款风险;建立并规范了担保品拍卖和转让市场;尤其是近20年来鼓励金融创新、允许混业经营。

这不仅使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随着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范,而且使专门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机构越来越多,业务操作流程变得更加规范,业务模式也更加灵活。

而我国还处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初级阶段,相应的担保文件(如仓单)不标准且缺少流通性;第三方中介机构缺乏专业技能和诚信;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仓储企业鱼龙混杂,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甚至出现了借款人与物流企业联合欺诈银行的现象;各融资主体缺乏必要的业务信息共享,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混乱且标准不统一,而且缺乏规避和分散风险的货款业务转让机制、担保品风险对冲机制和违约后的处置机制。

中外物流业的比较

中外物流业的比较

中外物流业的比较摘要中国物流业近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来,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过大,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运输、保管成本比重较高等,本文就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物流比较1 中国物流产业面临的障碍1.1 物流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信用条件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契约”是信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现代企业之间的联结方式以永久性契约和一系列的短期契约为主要形式。

一个信用制度健全的社会能有效防止独立的当事人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解释契约的模糊之处的可能性,即使有分歧,也能以最低的成本予以解决。

但在信用制度不健全的社会,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考核具体契约绩效的高成本,要求契约必须对各种意外的供给关系做出详尽无遗的规定,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详尽无遗的规定是可行的话,它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

在目前我国信用制度很不健全的条件下,“契约性”物流企业成长受到明显的制度瓶颈制约。

1.2 物流市场管理不统一,法规不健全物流管理部门,行使的不是综合性的管理,而是行业性的管理。

一是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上,缺少整体上的合理规划、引导和协调,造成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管理不顺、物流运行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的局面;二是在立法上,由于尚未彻底打破行业、地区界限,不管是宏观上的市场准入规定,还是规范服务主体行为的规定均无统一的法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规定,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外商可以依法投资设立外资企业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而《外商投资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却只允许外商以中外合资、合作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仓储业务,而以独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仓储业务的对外开放时间尚未确定。

这就使物流供应链中的仓储在条块分割的背景下通过立法而分划为海运货物仓储、空运货物仓储、道路货物仓储等,而实践中有时候是很难截然地将海运货物与道路货物或其他运输下的货物区分开来的,尤其在多式联运、集疏运的时候更是如此。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物流配送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对物流配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国内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分析国内物流配送业经历了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

当前,中国物流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物流市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能转换不足:国内物流配送业仍然依赖消费和投资的驱动,创新动力不足。

物流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商品流量的增加,而缺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难以提高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

2.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仍然存在差异化。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物流设施、服务、速度等方面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物流服务还存在滞后的情况。

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快递末端配送中的延误、丢失等问题仍然较多。

3.环保意识还需提高:由于物流配送业涉及到大量的交通运输,所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目前,国内物流配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物流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传统的配送方式需要大量的燃油和运输工具,难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二、国内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趋势1.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物流配送业迎来了大数据智能化的时代。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准时性。

2.绿色物流的推广: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绿色物流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减少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推动绿色运输方式的应用。

3.创新配送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物流配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配送模式,如无人机配送、无人车配送等。

这些新型配送模式可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

三、国际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分析国际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国内稍为滞后,但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和特点。

1.全球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物流配送网络不断扩大和深化。

我国和境外物流行业的发展差距有

我国和境外物流行业的发展差距有

我国和境外物流行业的发展差距有:
1. 管理模式。

我国物流管理模式单一落后,管理人才缺乏,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和学习有待于加强。

境外物流由于发展时期早,管理模式经验丰富,在精益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经验指导。

2. 产业规模。

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较多,但没有几家能形成较强的优势,而且国内竞争力大,发展困难。

国外物流产业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3. 行业规范或者行业规则不健全,竞争较激烈。

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较晚,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都不健全。

境外物流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政策支持。

4. 资金链条不稳定。

国内物流行业资金链混乱,循环流动效率差,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

境外物流资金链条稳定且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可循,效率较高。

5.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我国从业人员对于物流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于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没有责任意识,制约了国内一些本土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境外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而且有一定的行业行为规范,能进行标准化物流作业,不论是面对自身企业还是客户,相比国内物流人员,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营销的不断开展,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物流业飞跃性、多样性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物流业面临国外物流企业大举登陆的竞争。

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将我国物流业列入中国加入WTO之后最受冲击的产业之一。

本文简要对中外物流业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其间存在的差距。

物流的认识和理念在欧美、日本,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

在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如今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在日本街道上随处可见写有醒目的“just 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辆在急驰。

我国虽然从80年代开始对物流进行研究但只停留在学术界,人们对于物流整体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

在服务意识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外企业远远地走在了前列,“客户就是上帝”的观点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来了的,正是一直秉承着这种观念,日本企业和理论界才会提出物流配送的JIT理论,才会适应不同时期客户要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很难真正确立起“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

这种理念上的差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就物流公司而言,没有很好地考虑过现代物流业的宗旨是什么,基本上只是想着怎样多赚客户的钱;另一方面是就客户而言,也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的职能是什么,想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物流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影响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们的物流公司基本上是从运输业和仓储业转化过来的,显然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又缺
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更缺乏既懂管理又熟悉业务的经营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物流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教育还很落后,设置与物流教育相关学科的大中专院校屈指可数,研究生教育更是微不足道,职业教育难以展开。

专业人才的短缺是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和欧美对物流人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系统,首先是大学内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学科,并在有关学科开设物流课程;其次是在研究生院设置物流学科方向,形成了物流研究生培养系统;再次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到各行各业,这是最重要、最经济的实用人才培养方式。

物流专业技术水平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欧美日本等国家,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MRP、DRP、KanBan(看板制)和JIT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并得到应用,从而推动了物流活动一体化进程。

为了满足物流国际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和快速反应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以及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及无线电射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国内物流计算机应用程度比较低,大多数情况下仍只限于日常事务处理,对物流当中许多问题以及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物流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很多仍然是低效的人工作业;叉车、巷道起重机、自动导向车、自动分拣机等在物流作业中尚未普遍使用。

在物流管理方面,主要靠人工经验运作,难免存在失误,势必影响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和管理体制首先,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

在美国、日本、欧洲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可清楚的看到政府对本国的物流发展做出规划和提出实施原则,以指导行业发展;同时又要制订必要的政策法规对物流进行监控、协调和管理,促进市场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

在日本,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使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

在我国,目前物流管理体制不合理,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底,有关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法规有待建立和健全,政府作为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除了为物流配送提供基础设施平台之外,还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规划、协调作用,保证物流市场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

从各地看,许多政府已先后出台了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这一方面反
映了对物流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家缺乏统一的物流规划,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业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而地方政府在进行物流规划时多从本地区利益考虑,这势必将延缓跨地区、跨行业、全国统一的物流大市场的建立。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高效的运输系统是物流业得以运营的基础平台。

美国交通业极为发达,已建立起了庞大的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道和管道运输网,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均居世界首位。

日本政府在物流进代化和现代化阶段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大都市圈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建设,从而使日本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物流先进的.国家。

我国的物流企业既有先天的缺陷又有后天的失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发展基础非常薄弱,现有的物流中心数很少,企业的设施落后,功能不全,与现代物流中心的标准相差很远。

我国的铁路公路质量和覆盖面积远不及经济发达国。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在中国大举登陆的严峻形式,要想做到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提高自身抗冲击的能力,加强相关企业合作,实现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是基础。

我国的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要高出1—2倍,这已经极大影响了我国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首当其冲的是标准。

标准化的物流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少了物流损失,而且降低了物流综合费用,使得物流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底成本的物服务。

我国的标准化建设比较落后,标准化、规范化经营管理的观念淡薄,以至于我国物流业各自为战,企业不考虑系统,系统不考虑供应链。

信息化管理是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物流实现现代化、社会化的保证。

由于条形码技术的广泛使用,欧、美、日在物流编码的标准方面走在了前列。

无论是物流业的信息化还是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达国家均远远走在前面。

我国的信息化起点高,发展也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我国的物流产业尚
处在起步阶段,国内有极其丰富的物流资源等待开发,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物流业不会眼看着我们坐享嘴边的这块“肥肉”,他们势必要向我们分一匙羹,向我国物流产业渗透,所以我们必须及早采取行动,抢占国内物流业这个大市场。

原作者:
孙宁来源:物流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