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第3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

第3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

第3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第3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义在本世纪初兴起于美国。

⾏为主义只是⼀个总的名称,在此名称之下有很多观点不同的理论。

在此主要讨论⾏为主义学派中四个重要的、对教育影响较⼤的代表⼈物:华⽣(John B.Watson,1878-1958)、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斯⾦纳(B.F.Skinner,1904-1990)和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的理论。

⾏为主义各学习理论的共同之处是:将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新联结的过程,即S-R之间的联结。

但对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如何建⽴,或个体学习的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三种理论的观点有所不同。

(⼀)学习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的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最初由俄国⽣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并作了详细研究。

在20世纪初被美国⼼理学家华⽣采⽤,不但⽤以解释动物的学习⾏为,⽽且⽤以解释⼈的⾏为,甚⾄扩⼤到解释⼈性。

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的过程如表1所⽰:华⽣认为⼼理学必须采⽤科学的⽅法,研究个体的外显⾏为。

⼈的⼀切⾏为,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反应,⼀切⾏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在这些反应中,除少数是⽣⽽具有的反射之外,⼤部分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关系,经由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所形成。

只要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通过条件作⽤⽅法,建⽴起所要的反应,从⽽组合成预期的复杂⾏为,⽽且也可根据条件作⽤原理,消除个体已有的某些⾏为。

(⼆)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桑代克是第⼀个根据动物⾏为实验研究⽽建⽴学习理论的教育⼼理学家。

桑代克根据⾃⼰所设计的“迷笼”,以猫为试验对象,观察其开门取⾷的学习过程。

根据多次动物实验的研究,桑代克提出了其学习理论,主要由以下三个⽅⾯组成:1.学习是S-R之间的联结。

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表现反应时所产⽣的“刺激-反应”联结。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52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52
23
第三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也被称为教学论,是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及 其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各种途径和方法的学科,其研究范 围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 方法和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
教学理论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抽象出来的科学知 识体系,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噪音 反馈
图2.3 香农—韦弗模式
30
第四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2.4.2 教育传播的效果
教育传播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共同经验原理 2. 抽象层次原理 3. 重复作用原理 4. 信息来源原理
31
第五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
9
第二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0
第二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 国,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 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和新行 为主义。
目前传播的主要模式有拉斯韦尔的 “5W”模式、香 农—韦弗传播模式和贝罗传播模式。
28
第四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2.4.1 传播的主要模式
1.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图2.2 “5W”模式及其扩展的五个研究领域
29
第四节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理论
第二章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二.重点难点
(一)“经验之塔”理论
美国教育家戴尔将
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
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
验和抽象的经验,幵将获
得这三类经验的斱法分为
十种,如右图所示。
(一)“经验之塔”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第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迚到抽象。 第三,教育、教学丌能止亍具体经验, 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 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第五,位亍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 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亍理
第一 人类具有天生的学 习愿望和潜能,这 是一种值得信赖的 心理倾向,它们可 以在合适的条件下 释放出来。 第二 当学生了解到学习 内容不自身需要相 第三 教师的仸务要为学 生提供学习的手段 ,至亍应当如何学 习则应当由学生自 己决定。教师的角 色应当是学生学习
关时,学习的积极
性最容易激发; 在一种具有心理安 全感的环境下可以 更好地学习。
学习理论比较
(二)学习理论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者的共同信仰是:每一个人都具有
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劢力。因此,他们特别关注 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斱 向和价值,幵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代表人物:罗杰斯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讣为:
三、贝罗的SMCR模型
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
丌同文化背景 将影响对传播 内容的理解和 讣同,影响传 播的效果。
传播技术
态度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1
学生现有 认知结构 学科内容 结构
学生显示 适当的/预期的 认知结构
输入变量
输出变量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 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 界的可靠知识。 知识是不依赖于人脑而独立存 在的具体实体,只有在知识完全“迁移”到人 的“大脑内部”后,并进入人的内心活动世界 时,人们才能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其强调 “知识灌输”
确认
正答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 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 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10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 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过程。与 行为主义者不同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信息纳入 认知结构 记忆结构 转化 调整或完善记 忆结构操作 过程变量 认知教学理论模型
共识律 使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 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 谐振律 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生接 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从而产生共鸣。 选择律 选择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教 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 匹配律 教学传播活动环境中各种因素按照各自 的特性,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 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传播: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具有教育 相关特性的传播活动。它是一种以培养人和训 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2
信源
编码
信道 干扰
解码
信宿
反馈
香农—韦弗模式
3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该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 合作,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建构知识。在教育技术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应用于在线协作学习和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提供适当 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反应。该理 论强调教学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教育技术学中广泛应用于在线课程 设计和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对教育信息化 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 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的建设和实施。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的技Biblioteka 支持利用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促进学 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强调学习 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和意义建构。该 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内部的 认知过程,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在教育技术学中,认知主义教 学理论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和知识管理 等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考 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反馈,减轻教师 的工作负担。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算法决策的公正性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确保 算法的公正性,避免因算法偏见而产 生不公平的结果。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 调整和再传递:通过将获得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的作比较,可以发现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以便调整教学信息、教学媒体和教学顺序,进行再次传递。如在课堂提问时发现问题,可即时进行调整;在课后作业中发现问题,可进行集体补习和个别辅导;在远距离教学中发现问题,可以增发辅导资料,或在一定范围内组织面授辅导。
教学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的,而欲使上述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教学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下述几个条件。
其一,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要求是高标准的,性能应该是优良的。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媒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总之,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播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介绍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哲学观,主要介绍这些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图2-3)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二、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件的系统阐述, 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 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 理论的基础。 理论的基础。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教育技术学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纵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以及 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了坚实的基础。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Why Where 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
推论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
向性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它认为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 为来实现的, 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说视听教育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说视听教育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说视听教育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视听运动推动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2.视听教育理论为教育技术中媒体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答:1.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大量视听教学媒体,如广播、幻灯、电影、录音等被引入到教育领域。

这场兴起于美国的运动被称为视听教育运动。

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如何运用视听媒体及其教学效果等方面问题,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出一系列视听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视听教育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视听教育理论对当时的视听教育运动产生过极大影响,同时也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视听教育理论学派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教育学家爱德加.戴尔在1946 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的“ 经验之塔” 理论。

戴尔认为,经验是“ 我们身体和思想加入活动的结果” ,因而极力提倡“ 从经验中学习” 。

他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为直接(做的)经验、替代(观察)经验和抽象经验三大类,并按抽象程度分为十个层次。

戴尔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为做的(直接)经验、观察的(替代)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三大类,并按抽象程度分为十个层次,形成一个“塔”形结构。

(1)塔的底层经验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

通过与真实事物接触、设计制作模型和演戏等获得的知识最易理解和记忆。

(2)塔的中层是通过视、听,间接接触事物,可得到“替代”的经验。

特别是电影、电视等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

通过视觉符号(图、表等)、语言、文字,便于获得概念、原理,可使学习简单化、经济化,并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到抽象。

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工具,可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

(5)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太过具体化,而必须向抽象和普遍发展,上升为理论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

专题二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专题二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 程,而要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就必须 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因此,传播 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 为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 持。
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
(1)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Who 谁 教师(传播者) Says What 说什么 教学内容(信息) In Which Channel 经什么途径 教学媒体 To Whom 对谁说 教学对象(接受者)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 教学目的 Where 在什么情况下 教学环境
图: “鱼牛”的童话
“鱼牛”形象,体现建构主义一个重要 结论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经验
各不相同,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 不相同。 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行建构的,“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 的帮助者。
人创造着意义而不是获得意义。学习 者无法将来自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迁移到记 忆中,相反,他们基于个人的经验和互动 来构建自身的解释。因此,在一个现实的 情境中学习以及选择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 相关的学习任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

对学习方法的启示:
1. 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 作、表达交流建构知识意义 2 . 学会收集、分析各种信息 3. 将当前的学习内容尽可能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 物、自己的经验和经历相联系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两个反对 1. 反对行为主义将人作为接受刺激的机器 2. 反对认知主义之重视人的认知结构,忽视情感、价值、 态度等因素 三个强调 1. 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2. 强调人的潜能、个性的发展 3. 强调尊重学生,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 一个主张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自由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为何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相同 : 研究对象都是学习 2.不同 : 前者揭示学习本质、规律;后者研究对学习过程和资 源的优化。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汇报人:2024-01-09•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目录•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01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技术来优化教育过程和资源的学科。

具有跨学科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

它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发展目前,教育技术学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发展等。

高等教育用于培训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促进就业等。

职业教育用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育公平等。

基础教育用于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知识管理等。

企业培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领域02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探讨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

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教育者理解学习者如何学习,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而发生的,强调外部环境的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和个人发展,认为学习者是有情感、有意愿和有需求的个体。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关注学习者情感和需求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来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 说明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 阐释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 阐释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 阐释系统科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
响。 ? 论述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演变。
70年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
? “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对教与学的总体过 程进行设计、实施及评价的系统方法。”
? 处理模型: 它考察系统自始至终的源自为,以及 告诉我们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系统方法论
? 系统方法论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 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 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 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 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 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 程序和方法。
? 没有一种学习理论可以完全解释所有的学习现 象。这是因为各派都从一个角度说明一部分规 则,揭示了部分真理。从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 来看,各派的相互融合成为主要趋势。
对学习理论的介绍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认知- 行为主义
要求: 1、各学习理论的盛行时间 2、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3、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各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重要的教学理论类型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 掌握学习理论和评价理论; ? 布鲁纳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 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 ? 加涅的“九大教学活动(事件)”的教
学活动程序。
系统科学理论
? 教学过程中影响或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是复杂 的,只有通过运用系统方法才有可能对教学过 程作系统分析,系统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 效手段 。
? 结合教育技术特定的发展阶段分析问题:
? 教育技术是什么? ?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结论
? 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过程进行设计、实 施、评价的一种系统方法。
? 它的理论基础是有关的人类学习理论与 传播理论,它对教与学过程的设计是建 立在学习与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 的。
给我们启发
? 教育技术虽然被定义为在解决教育教学 问题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 技术,但必须强调的是它是建立在一定 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 些理论研究成果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 程的理论认识;
学习理论
?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 的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 发生的?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 学习?
? 教育技术主要是按照教学和学习的固有规律, 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安排 教学途径和方法,为学习创造环境,使有效学 习发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 把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原理和系统方 法作为基础,并将行为科学、传播理论等的一 些原理加以融合,创造出一种定型化的可操作 性的教学系统方法,进而发展为将理论与教学 实践相结合的连接科学,建立一套设计教学活 动的理论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理论 。
“系统观”
? 系统观与传统思维方式不同,是一种动态的、 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论的思维模式。
教学(教授)理论
? 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客观规律的科学。 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和 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
? 教育技术要解决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教 学的客观规律,必须与教学理论建立起 一定的联系。
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 教育技术从其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者的分析,从教学 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等 一系列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到 教学评价,都从各种教学理论中吸取精 华,综合运用,寻求科学依据。
? 系统观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 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自成系统,任 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与 子系统间具有相对性。任一系统在与环境发生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是保 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
举例说明1它的应用
? 教育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
? 教育是具有不同层次的复合体:宏观的国家、 社会的教育系统,社区、学校的中观教育系统, 以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媒体开发等微观层 次的教学系统。
? 如果确定了某一层次的教育系统是基本层次, 则又可以建立三个互补的模型即环境模型、结 构模型、运行模型来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达到 最优的目的。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 若不了解学习理论各流派对学习的根本 认识,我们还谈什么“教育技术是对学 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理论的三大流派
? 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三 大流派,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 学习理论和认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般系统论
? 一般系统论是一套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原则 ? 这些概念和原则可以组成三个互补性的模型:
? 环境模型: 它考察处于环境中的和与其相关的 系统,并组织与这种考察有关的概念与原则;
? 结构模型: 它考察什么是系统,是什么样的系 统,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哪些是结构性要素, 哪些是功能性要素,它是如何组成的;
? 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 程的不同见解和学说,使教育技术的理 论基础不断发展变化。
90 年代教育技术学的概念
? “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授理论、 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 基础,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可再现 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 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 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 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 律与方法。
充实与发展中的教育技术理论
? 传播理论 ? 学习理论 ? 教学理论 ? 系统科学理论
传播理论的简单回顾:
? 拉斯韦尔直线式传播模式; ? 香农-韦佛是数学模式; ? 贝罗的S-M-C-R模式; ? 传播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拓宽了视听
教学的研究,使教育技术跨出了单纯媒 体论范畴,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