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18.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雷雨》教学案例与反思

《雷雨》教学案例与反思

《雷雨》教学案例与反思一、谈话导入,揭题(1)、教师板书“雨”,念作——雨,能用上雨说几个词吗?(2)、随机出示四字词语,齐读词语。

师:雷雨是夏天的好朋友,一场雷雨带来凉爽,我们大家可喜欢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放声朗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贝壳,小蜗牛,自然段比较多,可以标标小节号。

2、检查: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指名读(1)、第一位孩子读1-3段。

(小眼睛可真尖,没错就是8小节。

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能眼、口、脑并用,来读读1——3自然段。

小评委们听听他是否读准了。

)第二段:藏着好几个生字朋友,读一读:压(压下来)——指名读字、词乱(乱摆)——指名读字、词,男女生读。

垂(垂下来)——读字、词。

(2)、第二位孩子读4-6段。

(刚才他读得真棒,你们也听得很认真,老师还发现读词语时这个小朋友的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可专注了,我把4——6小节奖给你读)第五段:指导“树哇、房子啊”变音,教师示范,指名读,齐读。

(3)、第三位孩子读7-8段。

(读得真好听,我还想听我们班的小朋友读,谁来读7、8两小节)第八段:鼓励孩子发现并读通长短句。

指名读,齐读。

(发现了吗,句子特别多,有些句子只有三个字,五个字,一起来读读好吗?)3、梳理课文:响亮的告诉大家他们分别读了哪几个自然段,猜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别急,快速默读课文,看谁能发现这个秘密?再次自由默读全文。

交流反馈: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小结: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雷雨前……的景象。

三、品读(一)学习1——3自然段1、出示第1——3自然段,师范读,生放电影,问感受到了什么?(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放放电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a、指名多位读句,说感受。

(这么多的乌云,一片连着一片,一层叠着一层,笼罩在我们头顶,怪不得课文中说黑沉沉地——压)b、压——体会“闷,难受”(这样的天气,你觉得人怎么样)树上的叶子也和小朋友一样,一动也不动,就连最爱唱歌的蝉——一声也不叫。

(二年级语文教案)《18.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案)《18.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18.雷雨》教学案例分析二年级语文教案——如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教学●一、教学目标:1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3 培养学生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1 识字和写字。

2 朗读感悟课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 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情境、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四、设计指导思想:美国著名教育家维新罗克(m.cwittrock)在他的关于学习过程研究的“生成学生模式”中曾提出:学习过程不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选择性注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激活与维护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上,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片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雨前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片段1:师:大家看这儿(雨前课件)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乌云、大树,还有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呢。

师:回想一下刚才的动画,看看画面,这是有什么感受?生1:我了解到雷雨前空气很闷。

生2:透不过气来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闷的?能读出书中的句子吗?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哪个词更让人有一种闷的感觉呢?生1:黑沉沉的乌云师:是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就像在我们头顶上一样。

想想看,“黑沉沉”还能让人感觉出云怎么样?生2:我觉得云很重,像提东西提不动的感觉一样,都压下来了。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师:下雨前,人们感到特别闷,连蜘蛛也知道要下雨了,慌忙的逃走了,那它是怎么逃走的呢?(指读)生1:它下来的时候好像走的是一条直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1·cn·jy·com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课文《雷雨》的内容,能正确读、正确写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2.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读、正确写字。

2.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准备:1.图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

2.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

3.图片、示意图。

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绘雷雨的音效,引发学生对雷雨的注意和兴趣。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雷雨》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2.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3.教师逐句解释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正确读、正确写生词和词语。

三、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四、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雷雨的特点和现象。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答案。

3.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本查找相关知识,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七、课堂评价(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与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听、说、读、写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有待提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通用5篇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通用(精选篇1)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小学语文_18 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8 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8 雷雨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3.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教学课题】《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

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内容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教学方法】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雷雨视频。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雷雨视频)。

师: (视频放完)谁来说说,从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下雨、闪电,听到了:雷声。

《雷雨》教材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雷雨》教材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雷雨》教材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我作为一名二年级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追求“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其中《雷雨》的教学,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雷雨》的教学中贯彻“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1. 语境情境意境相结合,呈现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授《雷雨》这篇课文之前,我进行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到该剧是一部抒发爱情、家庭、人性的经典剧目,而不是一个变幻莫测、枯燥无味的文学作品。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到该剧主要情节,人物背景和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同角色的对话、表演以及解说,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例如,我重点呈现了雷峰、小秀、小雨和父母等关键人物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历程。

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某一段对白、某一章节中的人物心理活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而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

2. 理性分析,从心理角度研究人性矛盾在语境情境意境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包括雷峰爱情冲突、小秀母爱矛盾、父母夫妻不和等等在内的人性矛盾,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变化。

我让学生明白“人性本善,人性易善恶交错”的思想内涵,再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经历和行为表现,对他们的情感世界进行深入阐释。

通过群体讨论、个人思考和课堂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我鼓励学生展开对于剧中人物的分析,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物的脾性、背景、行为、语言等都在不断地影响、塑造着其内心世界。

在学生对其内心矛盾的深入分析中,课堂气氛愈趋热烈。

学生们抓住剧中不同的情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分析剧中人物的行为、语言,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实现了个性化思考和情感释放。

3. 阅读体验,从文学角度领悟其意义在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体验,通过赏析《雷雨》这部经典小说,进一步领悟其内在意义。

《雷雨》教学案例解析

《雷雨》教学案例解析

《雷雨》教学案例解析雷雨教学案例解析一、背景介绍《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讲述了上海一个富有的家庭因为人性的贪婪和道德沦丧而走向毁灭的故事。

该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对于了解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了解《雷雨》剧本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探讨剧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三、教学内容1. 剧本背景和主要人物介绍- 分析剧本设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简要介绍剧中的主要人物,解读他们的身份、性格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2. 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 通过剧本对话和行为,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变化3. 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探讨- 分析剧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贪婪、道德沦丧等- 探讨剧中人物的行为是否代表了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影响4. 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剧本细节,发现人物形象的细微变化和暗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剧本背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欲望。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剧中的不同问题进行讨论,如人物性格、社会问题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交流。

3. 观摩表演:安排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让他们通过扮演剧中角色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4. 写作练:让学生就剧中的某个场景或人物进行写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剧本背景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的思考能力。

2. 表演评估:观察学生表演中对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的把握程度,评估他们对剧本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写作作品中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运用情况,以及对剧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二年级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和反思

二年级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和反思

二年级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与反思《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明白每句每段的意思,明白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3。

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与特点。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您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不?(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引发学生对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学生能说出雷雨的基本特征:闪电、打雷、天变黑了,害怕夏天的雷雨。

然而有学生对打雷与闪电不是特别了解。

并不以为打雷是声音,要用耳朵听,闪电是用眼睛看的。

】雷雨与春雨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能够辨别春雨与雷雨的不同:春雨特别细,下好几天。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学生不认识“蝉”字,上来问老师。

】2、屏幕出示词语。

(蜘蛛蝉彩虹压下来垂下来乱摆黑沉沉慢慢清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下越大)【有学生把“慢慢”读成“斩斩”,因为字形相似。

】3。

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与句子。

(1)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乱──乱摆;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4)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有学生找句子的时候,只找了半句,只是特别快被其他生提醒或者补充。

一生把“虹”读成“彩”,因此当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时候,也能够让学生单个字读,确认学生是否确实认识这个字了。

因此,这种练习,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认字能力,及词语的运用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小学语文_18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8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以猜谜语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引出新课,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课件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1 .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大家一起说谜底是什么?(教师板书:雷)2、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教师板书:雨)3、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内容小组内汇报2.学习生字词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

谁愿意读。

(出示读读认认的词语)a.找一位同学起立单独读。

b.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1人)谁还能像他这样当小老师?c.读得可真不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d.下面让我们进入“读读写写”读词语,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2、学生默读,思考填空: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3、汇报。

4、写作顺序:这篇课文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部分来写的。

5、读文,思考。

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分别哪几自然段?6、汇报,相机板书。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3、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1、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1、以阅读学习法为主要,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2、兴趣性阅读——研究式阅读——鉴赏式阅读。

教学过程:一、以《雷雨》的巨大成就导入课文。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表演第一场戏剧冲突。

2、评价演出效果。

3、分析人物内心变化。

4、辩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

5、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

三、深入探讨:1、周、鲁两家的矛盾根源是什么?2、周朴园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是什么?3、如何理解戏剧的深刻主题?四、大胆质疑。

五、布置作业:1、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分析鲁侍萍。

2、阅读《雷雨》全剧。

3、就《雷雨》某一角度写一篇文学评论。

课内思考题:1、在周、鲁二人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反复说出一个字,分别有怎样的潜台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2、周、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周几次问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3、周在认出鲁之后,对侍萍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4、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是怎样的一个人?5、周、鲁两家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戏剧的标题及当时的社会?〖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2】篇〗【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抓住作品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提供解读人物形象的视角,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和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鉴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雷雨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雷雨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描述了哪些自然现象?作者为何要描绘这些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为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分别描述了雷雨的哪些环节?每个环节的特点是什么?”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析,如:雷雨的形成原因、雷雨天气的特点等。
3.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增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包容之心。
3.学生能够理解到雷雨并非可怕的事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培养正确的自然观念。
4.学生学会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雷雨的气势。同时,教师可以播放雨声、雷声等音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雷雨现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雷雨天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3.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个趣味小游戏,如“猜猜看”雷雨来临前的征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4.教师设计一些实验和小活动,如:模拟雷雨天气、观察水滴的形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雷雨现象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
2.教师给出讨论话题:“课文中描述的雷雨景象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雷雨的?”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讨论结束后,组长组织小组分享成果。
雷雨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18.雷雨》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nalysis of "18. Thunderstorm" teaching ca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18.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18.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3 培养学生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识字和写字。

2 朗读感悟课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 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情境、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
四、设计指导思想: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新罗克(m.cwittrock)在他的关于学习过程研究的“生成学生模式”中曾提出:学习过程不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选择性注
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激活与维护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上,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片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雨前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片段1:
师:大家看这儿(雨前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乌云、大树,还有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呢。

师:回想一下刚才的动画,看看画面,这是有什么感受?
生1:我了解到雷雨前空气很闷。

生2:透不过气来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闷的?能读出书中的句子吗?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哪个词更让人有一种闷的感觉呢?
生1:黑沉沉的乌云
师:是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就像在我们头顶上一样。

想想看,“黑沉沉”还能让人感觉出云怎么样?
生2:我觉得云很重,像提东西提不动的感觉一样,都压下来了。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下雨前,人们感到特别闷,连蜘蛛也知道要下雨了,慌忙的逃走了,那它是怎么逃走的呢?(指读)
生1:它下来的时候好像走的是一条直线。

生2:它逃得很快。

师:正因为它是直直地下来并很快地跑了,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
众生:“垂”
师:那垂是什么意思呢?
生:掉
师:我换成掉行不行啊?你觉得哪种更适合小蜘蛛呢?为什么?
生:顺着丝快速爬下来逃走了
师:谁能体会着蜘蛛灵敏的动作,再来读读?
师:蜘蛛快速逃走了,说明?
生: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急地溜走。

它害怕被雨淋着了。

师:说得好,你能读出小蜘蛛的害怕吗?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真是一只慌张的蜘蛛啊!
师:真是一只可怜的小蜘蛛啊!
师:这个词用的多妙啊,小蜘蛛用吐丝的本领顺利的脱险了。

从作者描写蜘蛛垂下来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是个细心观察的人。

师: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平日善于观察,生活会变得更有趣味的。

师:谁愿意给刚才的动画配上朗读呢?
片段2:
师:不一会儿,天晴了,雷雨过后,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呢?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师配乐朗读)
师:呼吸一下,多新鲜的空气啊。

你闻到了什么?
生1:花香的气味。

生2:新鲜的空气,还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师:打开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像五彩丝带一样挂在空中。

生2:我看到蜘蛛又坐在网上。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读出了小蜘蛛的悠闲自得、舒服。

生2:我知道刚刚雷雨前的小蜘蛛很害怕,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现在它却很开心的坐在网上了。

师:联系上下文,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此时的蜘蛛
已经忘记了刚才的害怕,悠闲自得的哼着小曲坐在网上看美丽的景色呢!你能体会着蜘蛛的心情读读吗?
生:有感情地读
师:想不想看看雨后的美丽景象啊?(课件)你此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雨后的空气真新鲜呀!
生: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去吧!
生:雨后的一切都变得更美了!
师:是啊,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雨后的清新、美丽。

用你优美的声音,向老师再现雨后的美景吧!(配乐)
师:清新的空气,漂亮的彩虹桥,欢快的小动物们,还有心情愉悦的人们,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这雨后美丽的景色中吧!
六:分析与反思:
现代多媒体教学赋予了小学语文丰富多采的表现,而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

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讲解时,当遇到比较抽象难理解的词时,如(垂),若以词解词照字典上的注释解释一下,学生仍是似懂非懂。

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教育手段,创设情境,调动了儿童的感官;让学生在
观赏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领会到文中“垂”字的意思及作者用词的精妙所在。

新的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积极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课件让学生走进一个乌云密布、天气闷热的雨前,一个空气清新、景色美丽的雨后。

在学习中感悟,重视学生的读书、思考、讨论及的情境中,在学习中感悟,重视学生的读书、思考、讨论及质疑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1、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

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

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

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成根据不同的年段要有所变化。

对于低年级儿童,颜色、声音、动作有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情境要注意时代性。

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
看待学生。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因而我们创设的情境也应该赋予一种时代气息,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孩子。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疑:透过窗户,为什么外面的景物都看不清了呢?尽量让学生有机会发挥想象,拓宽思路,进行发散思维,从而说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意见。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雨中的朦胧景色。

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开阔思路,敢于创新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瑰丽烂漫的想象力与不同于他人的创新能力。

2、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多媒体课件的介入,使更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雷雨的天气变化过程。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给予肯定。

更重要的是对
学生人格的整体塑造,这些学生往往会受益一生。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