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定)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夜归鹿门歌》赏析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赏析】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

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

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简评】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鉴赏: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

据《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

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阳人也。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已远”的诗句。

这两句是写“夜归鹿门”一路所见的景物。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唐诗三百首之《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唐诗三百首之《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余:我。

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⑺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⑻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重点推荐】2019高中语文 第07课 夜归鹿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重点推荐】2019高中语文 第07课 夜归鹿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7课夜归鹿门歌1.作家作品孟浩然(689—740),名,字,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世称,盛唐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张九龄罢相,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多写和,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有《孟浩然集》。

诗歌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创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歌》,虽有写实之意,但主要还是表明归隐的志趣。

3.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字词与句子。

昼:昏:岩扉:惟:幽人:1.浩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隐居闲适羁旅愁思3.白天;傍晚;岩洞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只有;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1.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的?有什么作用?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主要是描写了什么景色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襄阳记》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居。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诗文赏析: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或“涧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景色,抒写了隐者清高的志趣和情怀。

本诗自然流畅。

笔墨淡雅,景物描写充满了生机,令人倍感亲切。

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鹿门山。

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语文《夜归鹿门歌》课件(30张)-优秀课件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语文《夜归鹿门歌》课件(30张)-优秀课件
(农家生活)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自然图景)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自然图景) 水田——漠漠(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自然图景) 水田——漠漠(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白鹭——飞舞(色、形)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夜归鹿门歌
◎生平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 襄阳人。
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 搁笔。
“不才明主弃”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 奈何诬我!”
隐逸圣地
鹿门山 在鄂西北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中国历史文
化名山,因汉末名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 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此隐居而 名闻遐迩,后人谓之“圣山”。
对比 悠然的钟声 —— 人声嘈杂
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却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却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长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图文_图文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图文_图文

小结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 ”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 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 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 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 种独到的意境。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官至 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 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 ,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 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 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 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 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长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图文_图文.ppt
孟浩然,襄阳人,世称孟 襄阳。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 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 孟。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 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 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 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 趣。
有《孟浩然集》。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 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 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 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 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 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 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 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 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 平之气。

《夜归鹿门歌》_(定稿)

《夜归鹿门歌》_(定稿)

“诗眼”题型
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 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争”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争”为“争夺”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 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夜归鹿门歌
缘景明情
现景 析景 摹形 溯情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分析特点 描摹形象 推求感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夜归鹿门歌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
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 步变化:
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 苦,最后恬静淡泊。
夜归鹿门歌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夜归鹿门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 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表面上是写“水”和 “鸟”有情——好像在和 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 写作者自己有情。
夜归鹿门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夜归鹿门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 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
夜归鹿门歌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 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 王 暮禽相与还。 维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夜归鹿门歌》上课示范课件

《夜归鹿门歌》上课示范课件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鉴赏:《夜归鹿门歌》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 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这首诗,说说这 两首诗的意境异同。
相同: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
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 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具有禅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赶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
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所以题曰
“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是歌咏
归隐的情怀志趣。
夜 归 鹿 门孟 歌浩

惟岩忽鹿余人渔山 有扉到门亦随梁寺 幽松庞月乘沙渡钟 人径公照舟岸头鸣
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头 传来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声。
安宁僻静 杂乱喧闹
将悠然的钟声与世俗的喧嚣作对比,将世人回家的归 心似箭与作者归鹿门的潇洒超脱作对比,表现出诗人 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洒脱的胸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鉴赏: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

据《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

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阳人也。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已远”的诗句。

这两句是写“夜归鹿门”一路所见的景物。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夜归鹿门歌》示范课件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夜归鹿门歌》示范课件2
【步骤三】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本诗表现了作者的怎样的心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步骤一】情景交融。
【步骤二】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 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
【步骤三】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
本诗的前四句既有静谧的场面,又有喧嚣的场面,这样写是 否矛盾?为什么?
本诗表现了作者的怎样的心境?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开头两句,表现了悠然洒脱的心境。用【对 比】手法。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 寺报时的钟声,安静地望着渡口争渡的人 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 人想起【或表现出】诗人洒脱的胸怀。
思想内容题答题思路
意象(境)+语言+手法+情感
【步骤三】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试分析此时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 深厚的情味。每一句都没有着力锤炼的痕 迹,但每一句都不显得单薄。开头两句只 写世俗生活的场面,却使读者联想起诗人 潇洒超脱的情怀;第三、四句只用世人回 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就显出诗人隐逸的 志趣;第五、六句只写山路上所见所感, 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同化;第七、八句 只写隐居处的境况,就呈现出一幅高士隐 居图。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 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 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 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 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 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简要概括此诗的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
句 •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及意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32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32张PPT)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 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表现诗人潇洒超脱的襟怀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山。 世人返家,余去鹿门,殊途异志,两样心情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隐逸的志趣) 怡然自得的心情
本诗重要表现手法:对比
①前两句,“山寺”句以钟鸣衬托隐居地环境的清幽,与争渡的喧嚣形成鲜明 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在对比中更是表现了诗人 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 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 个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 境的。
答:1.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孤独一人,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的来来 去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 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 小舟返回鹿门山。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鹿门山上烟雾 缭绕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忽然就到 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 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曲曲折折直通 石门,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 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答:1.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 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

夜归鹿门歌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

夜归鹿门歌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

夜归鹿门歌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夜归鹿门歌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夜归鹿门歌拼音版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朝夜归鹿门歌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1]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2]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拼音版:shān sìzhōng míng zhòu yǐhūn ,yúliáng dùtóu zhēng dùxuān 。

[1]rén suíshāàn xi àng jiāng cūn ,yúyìchéng zhōu guīlùmén 。

lùmén yuèzh ào kāi yān shù,hūdào páng gōng qīyǐn chù。

[2]yán fēi sōng j ìng zhǎng jìliáo ,wéi yǒu yōu rén zìlái q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孟浩然的诗词大全孟浩然的代表作写过的诗词《送贾升主簿之荆府》《早寒江上有怀/ 早寒有怀/ 江上思归》《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维》《清明即事》《登鹿门山怀古》《洛中送奚三还扬州》《田园作》《京还赠张(一作王)维》《留别王维》《送陈七赴西军》《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耶溪泛舟》《寻香山湛上人》《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题张野人园庐》《登望楚山最高顶》《岘潭作》《过融上人兰若》《寒夜张明府宅宴》《岁暮归南山/ 归故园作/ 归终南山》《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李少府与杨九再来》《登鹿门山怀古》《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田家元日》《田家元日》《登总持寺浮图》《与诸子登岘山》《秋宵月下有怀》《永嘉别张子容》《田园作》《岁暮归南山/ 归故园作/ 归终南山》《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岁暮海上作》《送王五昆季省觐》《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庭橘》《同张将蓟门观灯》《寄天台道士》《夏日南亭怀辛大》《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送朱大入秦》《初下浙江舟中口号》《宿建德江》《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送桓子之郢成礼》《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春中喜王九相寻/ 晚春》《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经七里滩》《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送张祥之房陵》《赠萧少府》《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送友人之京》《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送辛大之鄂渚不及》《晚泊浔阳望庐山》《洗然弟竹亭》《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夏日辨玉法师茅斋》《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登龙兴寺阁》《游景空寺兰若》《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万山潭作(垂钓坐盘石)》《送袁十岭南寻弟》《宴张别驾新斋》《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姚开府山池》《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题长安主人壁》《寻天台山》《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春情》《高阳池送朱二》《同张明府清镜叹》《登安阳城楼》《送陈七赴西军》《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与张折冲游耆闍寺》《寒夜》《送席大》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夜归鹿门歌 (定)

夜归鹿门歌 (定)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 佛”,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 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有《王右丞集》。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 何等自在。



但是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意、 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古渡、 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意。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
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 一步步变化: 出发时安详从容, 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 泊。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把握诗歌的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江边傍晚山寺不时传 来悠然的钟声,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的动态景象。诗人在船头凝望沉思——一 叶扁舟飘然归向鹿门。接着又描绘了一幅 朦胧的山树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显得格 外美妙。而岩穴的山门和松间的小路也显 得格外寂寥幽静,诗人陶醉了。整首诗营 幽美恬淡 造出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孟浩然
• ◎地位: •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 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襄 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孟 山人”。 • ◎生平: •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 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夜归鹿门歌语文PPT课件

夜归鹿门歌语文PPT课件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夜归鹿门歌
诗人形象:
神情
闲望沉思
情感
夜归鹿门歌
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
钟声的悠然 我归鹿门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对比 表现出诗人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归心似箭 潇洒超脱
夜归鹿门歌
缘景明情
现景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析景 分析特点 摹形 描摹形象 溯情 推求感情


鹿
门作

者 :
孟 浩 然
目录
一 夜归鹿门歌 二 夜归鹿门歌
三 夜归鹿门歌 四 夜归鹿门歌
夜 归 鹿
第一部分 门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
夜归鹿门歌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 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钟声 渡头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黄昏江景图
夜 归 鹿
第二部分 门

夜归鹿门歌
画面一 黄昏江景图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渡头 悠然
人声嘈杂
夜归鹿门歌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谁来为大家先介绍一下作者?
夜归鹿门歌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 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夜归⿅门歌》原⽂及翻译 《夜归⿅门歌》是唐代诗⼈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夜归⿅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的隐逸情怀。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夜归⿅门歌》原⽂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夜归⿅门歌》原⽂ ⼭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归⿅门。

⿅门⽉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来去。

《夜归⿅门歌》翻译/译⽂ ⼭寺⾥的钟声响起,天⾊已经昏暗,渔梁渡⼝⼈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沿着沙岸向江村⾛去,我乘着⼩⾈返回⿅门。

⿅门⼭的⽉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

岩⽳的⼭门及松间的⼩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来来去去。

《夜归⿅门歌》注释 ⑴⿅门:⼭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门⼭,从此⿅门⼭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中。

《⽔经注·沔⽔》中记载:“襄阳城东沔⽔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居⿅门⼭。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门⼭采药,⼀去不回。

⑸岩扉:⽯门。

⑹幽⼈:隐居者,诗⼈⾃称。

《夜归⿅门歌》赏析/鉴赏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门,读来颇象⼀则随笔素描的⼭⽔⼩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落黄昏到⽉悬夜空,从汉江⾈⾏到⿅门⼭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然的隐逸道路。

诗⼈以谈⼼的语调,⾃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内⼼的体验和感受,动⼈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形象,形成⼀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说孟浩然诗“⽓象清远,⼼悰孤寂”,⽽“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

夜归鹿门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夜归鹿门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夜归鹿门歌阅读练习及答案夜归鹿门歌阅读练习及答案《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写景抒怀诗。

《夜归鹿门山歌》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夜归鹿门歌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夜归鹿门歌》诗词阅读原文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诗词阅读题【小题1】这首诗中,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夜归”的?请简要分析(5分)【小题2】从“夜归鹿门”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夜归鹿门歌》诗词阅读题答案【小题1】反衬(对比)首二句即将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相对比,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答出方法1分,分析每处2分。

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夜归鹿门”,抒写了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2分)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2分)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2分)(言之成理即可)《夜归鹿门歌》诗词参考译文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夜归鹿门歌》诗词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鹿和明月的诗句

鹿和明月的诗句

鹿和明月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鹿和明月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有哪些鹿的诗句1、《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1片吵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1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突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安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2、《鲁山山行》宋代: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1声鸡。

译文:早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丽,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1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1人在曲折幽深的小路上巡游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安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闲适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1声鸡鸣。

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3松。

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4、《秋怀》宋代: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译文:这节令风物有哪1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处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品味鉴赏本文平淡自然的诗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内容:一、作家档案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少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土终身。

他足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日:“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二、背景回放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两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一心追慕家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三、诵读欣赏诵读提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诵读时要注意读出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四、整体感知开头两句,(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

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进人洒脱的胸怀。

第三、四句,(译文: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第五、六句,(译文: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

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

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第七、八句,(译文: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

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五、探讨研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此诗的意境美。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明确:(1)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

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

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

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孟浩然的诗就像孟浩然这个人,也就是说,从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这个人。

在《夜归鹿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

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六、小结: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七、拓展训练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比阅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解析】第一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第二联: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

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第三联:“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第四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

“嵩高”,即嵩山。

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

“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

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总结:《归嵩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出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

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明确相同之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

”(《麓堂诗话》)李东阳此语指出了孟诗的清淡绝不是清而无物,淡而无味,而是有一股内在的甘醇与神韵,充满一片神工化机,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含蓄美,体现了作者的隐士风神和高人性情,正像王世祯所评:“笔墨之外,自具性情”(《香祖笔记》)。

这个比较同样适合这首诗。

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结合本课所学,课后再搜集孟浩然写的诗以及别人写的有关孟浩然的文章,以“诗如其人”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名师鉴赏】气象清远心悰孤寂前人评价盂浩然的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这首《夜归鹿门歌》便体现了这一点。

1.内容清雅,意境淡远开头两句写世俗生活的场面,而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却隐然可见;三、四句中世人回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显示出诗人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写山路上的所见所感,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甚至忘乎所以;末尾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

2.语言朴实,情味深厚诗中每一句都没有着力锤炼的痕迹,但每一句都不显得单薄。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使眼前景物与诗人的隐逸情趣融成一片。

这就是“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

这首诗引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让你感受到形象,领悟到韵味,但不能把它的意境、形象、韵味归结到某一两个句子上。

它是通体美,而不是某一部位特别超凡脱俗;是天然美,而不是靠浓饰盛装。

3.对比鲜明,形象清晰全诗有四处对比:①沉缓的钟声和啃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②同是乘舟,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③末句的幽人既指庞德公,又是诗人自况;④前四句为动态描绘,后四句为静态刻画。

通过这些对比,既比出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4.情景结合,匠心独运诗人写傍晚江行见闻,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抒发隐逸的志趣。

这首诗格调淡雅,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门,次第写来,如话家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象,也都随之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