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_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转。
课堂要点
(3)思考:①理论上,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比实验前镁 条的质量大,为什么?
反应有氧气参加,故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
量。
②实际上,反应后残留固体的质量比实验前镁条的质量 小,为什么?
有一部分生成物以白烟的形式逸散,故残留固体的质
量比镁条小 。
课堂要点
③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什么要求? 试剂能发生 化学反应 ;有气体参加或产物容易逸散 的反应,应在 密闭装置 中进行实验。
(填“是”或“否”)。 (3)欲利用上述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 密
闭 容器中进行实验。
课后作业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5. 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NaCl溶液)为基础的基 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D )
A. H2 C. NaOH
B. Cl2 D. NaNO3
课后作业
6.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B )
于 反应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课堂要点
二、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
注:(1)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不能用 于物理变化。 (2)守恒的是“质量”,而不是其他物理量(如体 积)。
课堂要点
(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 质量 不能 (填“能”或“不能”)计算在内。 (4)“各物质”包括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尤其应注 意不能遗漏气体和烟。
反应要验证该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实验应如何改进? 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 。
课堂要点
2.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点燃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a.课本习题:完成第五单元课题1后的习题1、2、3。
b.实践题: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至少两个实例,并简要说明原因。
2.选做题:
a.提升题: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b.拓展题:查阅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3.思考题:
a.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b.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并说明如何遵循这一原理来保护环境。
2.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分层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及时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4.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含义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作业要求:
a.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b.实践题和思考题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切勿照搬照抄。
c.选做题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完成,提倡挑战自我,提升能力。
5.作业提交:
a.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以便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b.学生应认真查看教师批改的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守恒原因的理解。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量总和。
注意:○1“参加”和“生成”指的是实际参加和生成;
○2理解: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和足量反应含义。
2、质量守恒的理解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会解释质量有变化的化学反应。
4、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含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树立其终身学习的信念。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部分,我们关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首先,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和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其学习效果。其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导向部分,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究,提高其学习能力。其次,通过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注意事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01 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
A.10g盐水蒸发后得到9g水和1g氯化钠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不等于100mL C.44g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后变成44g二氧化碳气体 D.1g硫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
01 巩固练习
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Mg O2
MgO
m1
<
m2
m1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 m2
01 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 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两点: (1)实验中必须发生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2)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 行实验。
天平是否平衡与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必然联系, 无论天平是否平衡,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一定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02 巩固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①质量
只强调“质量”,不包括“体积”
关 键
②化学反应
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定律,只适 用于化学变化
词 ③参加
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反应 物如果有剩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④总和
不能漏掉气体物质
0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假设有一个封闭容器,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容器内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优秀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验证以及应用等方面。
在案例背景中,首先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质量在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不变。接着,通过介绍实验验证,使学生了解到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增强学生对定律的信任度。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质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讲授新知是向学生传授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实验验证方法的过程。在此环节中,教师应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结合PPT演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首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明确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质量在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不变。接着,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机制,如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的不变性等。最后,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如天平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等,并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
(二)问题导向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我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有趣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示例和实验现象,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使其对这一定律有全面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实验现象,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质。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认识其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基于化学史和思维转换的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证研究的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3.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化学史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师对学科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例题+练习(含答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大C 、100g 酒精和100g 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200g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氢气和氧气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考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⑥ 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总质量B 、元素种类C 、原子数目D 、分子数目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点1 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点燃1、在2Mg+O2===2MgO 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关系是() A 、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B 、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C 、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D 、无法判断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
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有物质的总质量(m )与时间(t )的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考点2推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组成元素1、实验证明M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化学反应 总和,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 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
H2O→H2+O2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实验三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 定 Na2CO3+HCl→NaCl+H2O+CO2 实验四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石蜡+O 石蜡+O2→CO2+H2O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拓展
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水受热变成10g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 纸的质量小 C.20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得到120克食盐溶 C.20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得到120克食盐溶 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得到120 液 D.蜡烛受热熔化,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蜡烛受热熔化 )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பைடு நூலகம்
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 种类 有改变。 有改变。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五个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 宏观:元素种类、 宏观: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 两个一定变 微观: 微观:分子种类 宏观: 宏观:物质种类 一个可能变: 一个可能变: 分子数目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3)总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4)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针对训练】1.已知24g木炭与6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88gB.24gC.64gD.40g2.在A+B=C+D的反应中,7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D,那么同时生成C的质量是( )A.7gB.8gC.9gD.10g3.现将A、B两种物质各10g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生成8g的C和4g的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B.2∶1C.4∶1D.5∶14.在X+2Y=3Z中,已知X为4g,生成Z为10g,则Y的质量是( )A.3gB.4gC.6gD.10g5.已知将9g铝跟一定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7克氧化铝,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g。
6.将3g碳和8g的氧气充分混合充分燃烧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二氧化碳g。
那么将3g碳和10g的氧气充分混合充分燃烧,得到二氧化碳g。
7.二.化学方程式1、涵义: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表明 ;(2)表示 ;(3)表示各物质 。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总和,从化学方程式中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推算出另一未知物质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和 均无变化,可推算出化学方程式中某一物质的化学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3、加热铜丝,观察是否保持平衡
随堂练习:
1
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
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 物质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 2 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由 此说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 说法对吗?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
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KNO3 B、H2 C、Cl2 D、NaOH
3)该反应的生成物中
(填“可能”“不可能”)是氧化物。
。
(4)如果用A表示 用B表示 , 则该反应的化德谟 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 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 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实 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 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 实,——依然欣欣向荣。”
3、某物质在干燥的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 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 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 A.碳、氢元素 B.碳、氧元素 C.氧、氢元素 D.碳、氧、氢元素
点燃
反应前 和
反应后 与反应后生成的 。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各微粒的个数比为 反应。
(2)该反应属于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 什么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吸收,有时还 会有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 等现象。
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 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 在什么样的关系? 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 都没有留下;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 质量大……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大于 ( 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小于 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精品教学课件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有机物+氧气→二氧
化碳+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 )
A.C、O
B.H、O
C.C、H
D.C、H、O
课堂检测
3. 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磷+氧气点→燃五氧
化二磷 ,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像正
确的是( D ) 物
原 子 种 类
法正确的是( B )
甲乙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 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课堂检测
2.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击 图
烟,最终反应前后示数相等
片
结论:磷在燃烧前后质量没有
播 放
发生变化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探究新知
【思考】为什么磷在燃烧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呢?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磷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等
(空气)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五氧化二磷
分子数目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CO2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探究新知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_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探究目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A、实验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m1。
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状态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m2。
(1)实验装置P93
(2)所需仪器:锥形瓶、托盘天平、砝码、玻璃管、单孔橡胶塞、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干燥的红磷、细沙
(3)实验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天平平衡(m1=m2),。
(4)注意事项:
<1> 锥形瓶中事先放些细沙的目的是: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防止锥形
瓶炸裂。
<2>玻璃管上方系上一个小气球的原因是: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
体积膨胀,会使橡皮塞弹出或锥形瓶爆炸。
所以系气球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橡胶塞弹出或锥形瓶炸裂。
<3>锥形瓶冷却后,才可以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目的是:使称
结果更准确。
(5)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点燃五氧化二磷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符号表达式:P + O2 点燃P
2O5
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2P
2O5
B、实验探究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铜溶液(蓝色),塞好橡胶塞。
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计量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1)实验装置P93
(2)所需仪器:锥形瓶、无孔橡胶塞、托盘天平、砝码、砂纸、铁钉、硫酸铜溶液
(3)实验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m1=m2)。
(4)注意事项:
<1>铁钉必须用砂纸打磨干净,目的是: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或杂质。
(5)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
文字表达式: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浅绿色)
符号表达式:Fe + CuSO4Cu + FeSO4
化学方程式:Fe + CuSO4Cu + FeSO4
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特点是:单化生单化。
以上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实验5-1: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的反应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如图5-5)。
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
试管内的盐酸进入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天平是否平衡?(1)实验装置:P94
(2)所需仪器:小试管、小烧杯、托盘天平、砝码、盐酸、
碳酸钠粉末
(3)实验现象:碳酸钠粉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天平不平衡(m2<m1)。
(4)实验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
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但该反应仍
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实验改进:将烧杯换成锥形瓶,并在锥形瓶口套上一个气球或在锥形瓶上面塞上插有玻璃管的单孔橡胶塞,并在玻璃管的上方系上一个小气球,也就是使该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改进后,反应过程中,气球会鼓起,原因是锥形瓶内因生成气体导致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会使气球鼓起来。
如果天平仍然不平衡的话,是由于气球收到浮力的原因。
(6)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文字表达式:碳酸钠+盐酸氯化钠+ 水+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Na2CO3 + HCl NaCl + H2O + CO2
化学方程式:Na2CO3 +2 HCl 2NaCl + H2O + CO2
D、实验5-2:镁条燃烧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
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1)实验装置:P95
(2)所需仪器:砂纸、石棉网、镁条、托盘天平、砝码、酒精灯、火柴(3)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天平不平衡(m2>m1)。
(白烟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固体氧化镁颗粒扩散到空
气中形成的。
)
(4)实验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有氧气参与了反应,反应后的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加氧气的质
量。
所以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如果出现反应后的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是由于生成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导致的。
(5)实验改进:使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6)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点燃氧化镁(白色)
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
点燃MgO
符号表达式:Mg + O2
点燃2MgO
化学方程式:2Mg + O2
以上两个实验中,虽然天平不平衡,但不意味着它们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只是这两个反应的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了反应,当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反应时,化学反应就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才可以作为探究质量守恒定理的实验。
2、概念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
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提示:<1>质量守恒定律适应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2>质量手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等其他方面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所谓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是指真正参与
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剩余的反应物的质量不算
在内。
<4>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
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化学变化的过程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破裂成原子,而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4、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微观、宏观两方面可以归纳为:
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1>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2>元素的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六个不变<1>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2>原子的数目不变
<3>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两个一定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
(2)推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3)推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4)推算某一些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5)推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6)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点燃
CO2为例
<1>质的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量的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
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粒子方面: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
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2)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
2H2O2MnO2 2H2O + O2
<1>质的方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2>量的方面: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反
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质量的氧气。
<3>粒子方面: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反应
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
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明了发生该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
<3>表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粒子个数比
<4>表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5>表明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6>表明了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