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了解生物圈
初中课本生物圈的教案
初中课本生物圈的教案教学内容: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圈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各种生物的图片。
4. 板书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生物圈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圈是什么,包括什么内容,为什么生物圈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如此重要。
二、讲授(15分钟)1. 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
2. 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圈的调查和研究,每组选取一个生态环境,观察并记录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讨论(10分钟)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讨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圈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生物圈的内容,强调生物圈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护生物圈,促进生物多样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圈的作文,包括生物圈的定义、组成、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圈的方法等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物圈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了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生物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1:生物圈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对比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调查了校园里面的生物,知道了生物无所不在,那你们知道,这么多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哪个共同的家园中呢?(地球)很好(打开课件,展示地球图片)这就是我们的地球,那我们是生活在地球的内部还是生活在表面这一层呢?(表面)很好,外面这一圈就是我们生物共同生活的地方,科学家们把它叫做生物圈,很多同学对生物圈不了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学习关于生物圈的知识。
(课件中打出生物圈的定义)我们科学家们早就对生物圈下了定义,哪位同学帮老师读一下生物圈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两个方面?(定义: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包含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那我来问一下你们生物圈除了包含生物之外,还包含什么?(生物生活的环境)很好,那我们的生物圈究竟有多大,能包含这么多东西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地球的厚度是多少?(12750千米)那生物圈呢?(20千米)看来我们生物圈只占了地球的一小部分,却有那多生物生存着。
因此生物圈中的生物不是都生活在同一上层面中的,而是我们的生物圈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包含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
那三大圈中各生活着什么生物?这三大圈是否绝对分开?(小组讨论两分钟)有的生物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例如人,还有没有别的例子?我们世界的人口将近60亿,而我们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科学家们设想能否把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移居到其他星球上?例如月球,火星?(不可能,因为那里没有水,氧气,温度太低或太高…)那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呢?(因为生物圈有满足生物生存的各种条件)讨论书本P5~6六幅图片,看各幅图片中生物圈满足了它们的哪些条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表格式)[1]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节。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且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影响还具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所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他们能说出许多生物的名称、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参与游戏,进行角色扮演,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等以表现他们的活力,针对此,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能力1.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初中教案生物圈
初中教案生物圈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不同生物圈内生物的相互关系3. 能够描述不同生物圈内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2. 不同生物圈内生物的相互关系3. 生物在不同生物圈中的适应性教学难点:1. 生物圈的生态系统概念2. 生物圈内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准备:1. 讲义2. 生物圈的图片或地图3.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标本等)4.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生物圈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发学生对于生物圈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1. 讲解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介绍各个生物圈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 展示不同生物圈内的一些典型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圈内的生物多样性。
三、探究(2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生物圈中的生物,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讨论不同生物圈内生物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等,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四、总结(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理解生物圈内生物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
五、检测与评价(5分钟)通过布置练习题和让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检测学生对于生物圈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拓展延伸(选做)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有关生物圈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周围的生物圈,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
但在实验环节的组织上可以细化实验步骤,让学生更加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
同时,在评价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更全面地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精品教案 (2)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
(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
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
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四、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教案(新版)
【提问】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还有其他关系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展示图片,根据学生回答加以补充。引导学生梳理生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及【资料分析】
牛吃草、蛇捕食青蛙
生物入侵:黄顶菊
袋鼠竞争
白蚁分工合作
小丑鱼和海葵
菟丝子与玉米
【提问】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中,最常见的是哪种关系?
展示图片补充介绍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活、分布,以及对动物的影响。
【出示图片】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图片,植物向光性、向水性的图片,白天和黑夜环境下的猫头鹰的图片。
【提问】在河流中生长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
【小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具有影响。
新知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还有老鼠、蚯蚓等生物因素,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呢?
1.生理适应
出示莲叶、生长在山石上的松树、仙人掌、家鸽、沼泽中行走的丹顶鹤、虎、鹰的图片。
2.行为适应:出示鸟类迁徙图。
3.形态适应:出示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的图片(虎豹隐藏于植物中、草原上及雪地上的雷鸟、竹节虫、桦斑蝶幼虫)
【提问】生物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的环境吗?
【展示】竹节虫被捕食、已经换上白色羽毛的雷鸟在草原上的图片,介绍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知道的生活影响环境的事例。
观看图片、分析资料。
微生物能影响藻类生长。
人类活动能影响植物分布。
蜣螂能处理粪便,拯救了澳大利亚的环境
通过贴近生活的简单事例明确环境的概念。
锻炼学生观察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第一章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
通过设置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知。第一个问题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即可解答,接着将问题从小麦扩大到植物的X畴,再扩大到生物的X畴,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2. 掌握生物圈中生物与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能够描述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生物圈的组成成分: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
3. 生物圈中的生物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生物圈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自己对生物圈的理解。
二、讲解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成分(15分钟)
1. 教师介绍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2. 讲解生物圈由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组成。
三、探究生物圈中的生物关系(20分钟)
1. 教师介绍生物圈中的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等。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圈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学反馈: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成分,并描述一个生物圈中的生态关系。
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生物圈的概念和生态关系。
教学资源:教科书、图片、视频等。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物圈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影响。
以上仅为初中生物了解生物圈教案的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异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松土利于植物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呼气和排尿/植物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葵花朵朵向太阳 /牵牛花清晨开放,中午关闭。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蜻蜓点水(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龙生龙,凤生凤为遗传/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变异(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有细胞结构)注意:钟乳石 (能长大,不是生物)、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生物归类法按照形态结构分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用途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蘑菇属于其他生物);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1)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2)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1) 南橘北枳,“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上植被分布的差异”“大棚蔬菜”“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2) “春兰秋菊”,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同水层中藻类植物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草盛豆苗稀(竞争关系);小麦和杂草(竞争关系);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捕食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食关系);海葵和寄居蟹(共生);菟丝子和豆科植物(寄生);大豆和根瘤菌(共生)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描述生物生活的特征,能够正常的存活。
初中教案生物圈
初中教案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2. 掌握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2. 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生物圈的概念。
2. 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图纸、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二、讲解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10分钟)1. 讲解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 讲解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从地表到大气层、水层和地下层。
三、介绍不同生态系统(10分钟)1. 森林生态系统:讲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的水源涵养等。
2. 海洋生态系统: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如大量的生物资源、全球气候调节等。
3. 草原生态系统:讲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适应干旱环境、重要的食物链环节等。
4. 农田生态系统:讲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人工调控、粮食生产等。
5. 城市生态系统:讲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如高度人工化、环境污染等。
四、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水源、空气、药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3.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自己做起,保护生物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掌握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在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但在课堂中,对于一些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
1、生物圈(定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②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⑵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食物链特点: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4、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5、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初中生物教案:关注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关注生物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使学生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难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讲解生物圈的范围,使学生了解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阐述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破坏生物圈的现象,并提出保护措施。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注生物圈,提高环保意识。
六、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1课时内完成。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学生笔记本3.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十、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使学生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初中生物教案了解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了解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构成。
2. 掌握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定义和构成。
2. 不同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案。
2. 生物圈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范本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并引入生物圈的构成和重要性。
二、学习生物圈的定义和构成(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介绍生物圈的定义和构成,包括地球的外部被称为生物圈、由生态系统组成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构成。
三、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的相互关系(20分钟)1. 教师介绍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
2. 学生通过范本试题,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并加深对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探讨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包括维持生物圈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 学生参与讨论,探讨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生物圈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生物圈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生物圈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生物圈的概念和构成,深化了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对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圈的奥秘。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生物圈,并理解生物圈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了解生物圈中各个生物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物圈?
2. 生物圈的组成和层次结构;
3. 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生物圈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究:与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生物圈,以及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总结生物圈中各个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对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生物相互关系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科书相关内容;
3.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
2. 可以设计简单的问答题或填空题,检查学生对于生物圈的理解程度。
拓展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生物圈模型,或者进行户外实地考察,了解生物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01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概述生物的特征2.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形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生命观念【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绿色星球的片段热带雨林是什么生态系统?有什么称谓?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进入今天的复习内容。
学生明确复习内容通过直观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生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将生物特征复习一遍,提醒学生将生物教材阅读一遍和进行习题练习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自然界生存问题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教师进行整体知识疏导:生物影响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所有个体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框架构建进行习题练习湘教考苑:P2T2P3T2构建知识链,以习题为基础,进行知识的复习都有的特征如: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短时间,部分个体具有:环境影响生物如:“霜打的茄子,焉了”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1.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2.什么是生态平衡3.生态系统的生物富集作用是指什么?4.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将板书填写完整,加深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回答、交流学生思考、回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异养生物,腐生生活,如蚯蚓也是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P22如:草→兔→狼注意:写食物链时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级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草→羊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题中给出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从生物到无机环境,也能从无机环境回到生物体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数量越少。
认识生物圈-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认识生物圈-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圈的基本概念;2.能够简单地描述生物圈的特点和组成部分;3.掌握生物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生物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通过阅读教材和互联网资源,了解生物圈及其组成和特点;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物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组成部分,并引导学生思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课堂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深入理解生物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生物圈的特点和组成部分。
五、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基本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上所有生物和生物活动的总体,包括大气圈、陆地圈、水圈和地下圈。
2. 生物圈的特点1.生物圈是一个循环系统,几乎所有物质都参与其中;2.生物圈是一个开放系统,能够与其他地球系统进行交换;3.生物圈是一个动态系统,受多种因素调节。
3. 生物圈的组成部分1.大气圈:包括大气层和臭氧层;2.陆地圈: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地球内部等;3.水圈: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4.地下圈:包括深层地下水、油气等。
4. 生物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2.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3.保护生物圈,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的重要任务。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价;2.实验报告评价;3.调查研究评价。
七、教学拓展1.参观动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等,了解生物多样性;2.研究不同地区生物圈的特点和组成部分,进行比较分析;3.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圈》,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及保护生物圈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掌握生物圈的范围和特点,了解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物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
难点:生物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哪些特点?2. 教学新课(1)生物圈的概念讲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生物圈的范围和特点讲解: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生物圈的特点是生物种类繁多,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保护生物圈的意义讲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生物圈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2.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3. 生物圈的特点4. 保护生物圈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生物圈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3)保护生物圈的意义是什么?2. 答案:(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其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生物圈的特点是生物种类繁多,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食物,动物通过呼吸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1.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关注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练习题完成后,我会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并进行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实证意识。
4.组织课堂提问、小组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1.实践观察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生态系统(如校园、公园等),观察并记录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捕食者、分解者等。要求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功能以及与植物或其他动物的相互关系。
2.研究性学习作业: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动物,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资料,深入了解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贡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物在系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态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了解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圈
1、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收集的途径有多种,包括查阅、询问、搜索等。
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
2、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为海平面上下10千米左右的厚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几乎到处都有生物。
岩石圈是一切生物的“ 立足点”,包括各种植物、昆虫、飞禽走兽及细菌、真菌等,还有人类。
3、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世界环境日”的日期是6月5日。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表达了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提出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 ,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 ,再分析所得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只有光照是不同的,所以它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的潮湿程度等因素都是一样的。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类,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分别是非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第四节生态系统
1、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份——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捕食的关系。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
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网和食物链流动的。
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这些物质就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其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单一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