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一、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分哪几个阶段?文学创造虽然是一种很富于个体性的创造活动,但还是具有一般的共性的。
这种共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大家的创造活动基本上都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过程,即都有一个发生、构思和物化的过程。
二、在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作家都做了些什么工作?1、是积累主体性的生活材料。
一切社会事件、现象在进入作家头脑之前,虽是外在的、客体的东西,但只有当它们被烙印在作家的头脑中,并转化为主体心灵深处的记忆时,才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东西,也只有这样,它们才对文学创造起作用,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材料。
所以,在进行文学创造之前,作家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观察和了解客观的生活,并将之储存在自己的记忆中,成为自己主体性的东西。
而获取主体性材料的途径,可分为有意获取与无意获取,实践获取与书本获取四种形式。
2、是从积累的主体性材料中发现潜藏于其下的非以发生的根由。
没有发现,作家就找不到进入创造过程的大门,就不可能创造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
3、创作动机的触发。
作家创作固然需要积累主体性的生活材料,固然需要有艺术发现,但是如果没有创作动机的驱动,创作也不可能发生。
创作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远景动机与近景动机,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与卑下动机,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之分,但不管怎样,它们归根到底都是作家的一种内在需要鼓动的结果。
创作动机的触发,是需要各种外在机缘的刺激的。
如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在受到外在机缘的刺激下而动笔的。
受创作动机的激发和推动,作家就会进入到构思的阶段。
构思阶段可以说是从观念上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任务。
[P132]艺术构思涉及到哪些心理活动?什么是创作灵感?它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产生的?创作灵感是指作家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触发而出现的创造力爆发、文思泉涌、豁然贯通的高效率状态。
灵感具有不可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它的产生是作家长期积累和辛勤思考而偶然获得的结果。
就像周恩来所说的那样是“长期思考,偶然得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2、艺术发现
含义
➢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 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 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 象的投射。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 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 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 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
清代画家郑板桥 曾用“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来概括画家创作 的全过程。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 眼中之竹也。……落笔 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 不是胸中之竹也。
——[清]郑板桥:
《题画·竹》
眼中之竹
文学创造过程
画家画竹的过程 作家创作过程
扩大和缩小
拉伯雷《巨人传》的卡 冈都亚 安徒生的豆蔻姑娘
安徒生
粘合
半人半怪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 蒲松龄笔下的鬼女狐仙
漫画
果戈理、鲁迅笔下的“狂人”
夸张
鲁迅笔下的阿Q
幻事
凡尔纳笔下奇异、变幻的世界
变形与陌生化
陌生化
➢ 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 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 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写刘姥姥
把绵绵不绝的流水 同对友人的深长 思念联系起来, 显然来自诗人的 直觉把握。
瞬间把握
伍尔夫1930年10月16 日给埃·史密斯写信说: “我绝不会忘记写《墙上 的斑点》那一天——刹那 间一挥而就”。Βιβλιοθήκη 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 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⒊ 创作动机
7文学创造过程

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 象
(1)灵感的特征 a.非预期性(突发性) b.转瞬即逝性(瞬时性、易逝性)
Page 37
汤显祖: 自然灵气,恍忽而来,不思而至,怪 怪奇奇,莫可名状。
谢榛:尽日不可得,有时还自来 苏轼:作诗火急追忘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王夫之:才着手便煞,一放手又飘然而去。
Page 2
文学材料与社会生活的区别在哪里? 社会生活生动、丰富、芜杂、原生态;文学材料经由作家
主体的取舍、加工,相对纯粹,主体性强。
Page 3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
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Page 4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 完稿,历时6年。其间路遥读资料、下煤矿、走乡 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待《平凡的世界》完 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铁塔般壮实的汉子,两 鬓已新添了许多白发,满脸皱纹,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看上去全然象一个老人。他完全凭着精 神的巨大力量和身体的严重透支完成了最后一部, 就再也没有能恢复过来。1992年11月17日,黄 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就像完成了自己的 心愿和使命般地走了。他本身就是一部令人感动 至深的小说。铭记在许多人的心中。
Page 29
“为什么莫言受到诺奖评委会的青睐?最重 要的是他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非常 丰富,迸发出来非常大气,充满了澎湃激情, 并且一直在自我超越”。——中国社科院外 文研究所研究员陈众议
Page 30
1、概念:想象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 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艺术构思是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所谓创造性, 就是说艺术构思必须产生从来没有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 形象。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过程文学概论.ppt

• 简化
• 含义: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 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 构思方式
• 3.变形与陌生化
• 变形 • 含义: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违反常
规事理来创造形象的方式。 • 方式:扩大和缩小、黏合、漫画、夸张、幻事 • 陌生化 • 含义:使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
• 三、创作动机
• 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 一股内在动力
•
• 1.回忆与沉思
• 回忆: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
息
•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 论法
• 沉思: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
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二)构思阶段
•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 含义: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 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 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 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 《故乡》取材于鲁迅在离开家乡十几年后的一次回乡的经 历,结合着鲁迅童年时对故乡的记忆展开情节。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 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 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 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 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
• 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要有气氛和契机 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 关 推敲 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 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本章导航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信息)储备二、艺术发现三、创作动机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二、构思方式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一、文学创作发生的过程所谓发生学研究,就是找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的端点,以及作为端点,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文学创造是以哪里为开端的呢?和常人一样处于某种社会生活中的作家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从事文学创造的念头呢?这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最先面临也必须最先回答的问题。
二、文学创作发生的材料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文学创造的材料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材料有很大不同。
它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准确地说,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三、积累素材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把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具体说来,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四、艺术发现艺术发现不是作家见到的一些骇人景象和怪诞传闻,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是艺术发现,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
艺术发现是什么呢?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五、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三个环节。
一、材料储备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因为,与其他任何创造一样,作家从事文学创造也得有材料。
某一具体作品虽然可能是独创的和前所未有的,但其内容却必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材料。
没有材料就等于做无米之炊。
文学材料虽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储存在作家内心,但它们既不是先天就有也不是神授的,更不是自己憋在静室中“想”出来的。
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
由此而言,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作家主体把社会生活中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
无意获取是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在长期记忆中扎根。
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
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
书本获取,则是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做间接材料。
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
艺术发现名曰“发现”,其实不是外来的,而是由作家内心酝酿而成的。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艺术发现发生时,作家往往眼前豁然一亮,心头突然一震,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文学创造过程.

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 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 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 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 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 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 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艺术发现 创作动机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的源泉——社会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 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 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 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 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表现
➢ 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艺术触发
艺术触发是指在某种因素的驱使 下,作家萌生了创作欲望、生成 创作动机和孕育了创作意向的过 程。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
文学材料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 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 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 糙的刺激或信息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的形成
➢作家的记忆机制 外来刺激—神经兴奋模式—短期记忆—长期 记忆因子
➢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是作家把社会生活 中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 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本章导航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信息)储备二、艺术发现三、创作动机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二、构思方式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一、文学创作发生的过程所谓发生学研究,就是找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的端点,以及作为端点,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文学创造是以哪里为开端的呢?和常人一样处于某种社会生活中的作家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从事文学创造的念头呢?这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最先面临也必须最先回答的问题。
二、文学创作发生的材料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文学创造的材料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材料有很大不同。
它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准确地说,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三、积累素材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把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具体说来,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四、艺术发现艺术发现不是作家见到的一些骇人景象和怪诞传闻,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是艺术发现,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
艺术发现是什么呢?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五、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39
(四)理智与感情
1、理智
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2、感情
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
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 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40
3、理智与感情的关系
温州大学 贺晓武 9
2017/1/21
4、获取文学材料的途径
①无意获取 ②有意获取 ③实践获取 ④书本获取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0
法国 作家 司汤 达从 军。 创作 《红 与黑》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1
索尔仁尼琴入狱后创作《古拉格群岛》
2017/1/21
特征:
A、非预期性
B、转瞬即逝性
思维过程:
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
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35
2、直觉(intuition)
含义: 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 直接了解和揭示 作用 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 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
张翎写《余震》“我在 北京等飞机时逛书店,随 便翻书,看到一些孩子对 唐山地震的回忆,突然被 打动。”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7
2017/1/21
2、艺术发现是作家 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 力的凝合,体现着深 层的心理内容;
茨威格看到赌徒的双手 紧张颤抖,创作出赌徒 的心理。
2017/1/21
温州大学
第七章 文学 创造过程
学习要点
1、名词解释
A、文学创造 C、构思方式 E、变形 B、创作动机 D、灵感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4、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中常见的 问题
温州大学 贺晓武 2
2017/1/21
文学创造
概念:是一种复杂而细微的艺术生产活动,
(3)艺术发现的地位和作用
1、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 早契机,使主体进入创造过程。 2、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 性的文学作品。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22
三、创作动机
1、含义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 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 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贺晓武
18
3、艺术发现是外在事 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 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余华看到瓜分器官的场景。 后来成了挖掘“人性残酷 面”的契机。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9
余华小说《现实一种》的一段
“然后她拿起解剖刀,从山岗颈下的胸骨上凹一刀 切进去,然后往下切一直切到腹下。这一刀切得笔 直,使得站在一旁的男医生赞叹不已。于是她就说: “我在中学学几何时从不用尺划线。”那长长的切 口像是瓜一样裂了开来,里面的脂肪便炫耀出了金 黄的色彩,脂肪里均匀地分布着小红点。…… 女医生抱着山岗的皮肤走到乒乓桌的一角,将皮一 张一张摊开刮了起来,她用尸体解剖刀像是刷衣服 似的刮着皮肤上的脂肪组织。发出声音如同车轮陷 在沙子里无可奈何的叫唤。”
2017/1/21
夏洛蒂· 勃朗特
7
(3)一样经历而见解不同的主体性。
法国作家 纪德《访 苏归来》 非常客观; 罗曼·罗 兰《日记》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8
3、储备材料
储备材料是作家主体把 社会生活中许多似乎无 用的刺激、信息,收集 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 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 文学创造的材料。 列夫· 托尔斯泰塑造安娜 的形象就是凭十年前见 过的普希金娜想象的。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2
普鲁斯特未离家创作《追忆似水年华》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3
凡尔纳从图书馆获取创作资源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4
思考并回答问题?
下列情况分别属于哪种获取方式? 1、周立波回乡村生活创作《山乡巨变》 2、博尔赫斯创作《恶棍列传》 3、巴金创作《家》 4、海明威创作《战地钟声》
含义
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 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种类 A、再现想象:回忆 B、比拟想象:形象化 C、虚构想象:风想象为妖精 后两种称为创造性想象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33
2、联想(association)
含义
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索的
文本赏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32
(二)想象与联想
1、想象(imagination)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5
二、艺术发现
(1)含义
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 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 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 事件、现象的投射。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6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 灵的蓦然领悟;
2、作用
是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创作动机的触发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23
3、创造动机与内在需要有关。
张爱玲创 作《红玫 瑰与白玫 瑰》 斯托夫人 创作《汤 姆叔叔的 小屋》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24
4、分类
远景动机、近景动机; 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 高尚动机、卑下动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娜塔莎剧照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46
(二)突出和简化
1、突出
含义
作家以一个形象(或意念)为底稿,然后寻求
与之密切相关的、更有效、更传神的材料,使 之有机地融合,达到立体、生动的效果 。
实现途径
A、浓涂重抹:加重让人过目不忘。
B、淡化背景:前台与后景。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47
2、简化
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 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比
如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
3、简化与突出的关系
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
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的整体作品的 心理能力。
2、无意识
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
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 能力。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42
3、意识与无意识
二者关系
①既有主从之分,又相互补充。 ②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25
创作动机的不同
1、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巴尔加斯· 略萨《胡利娅姨妈与 作家》观照芸芸众生的悲欢苦难, 爱情只是叙事线索之一。 2、妻子胡利娅(舅妈的妹妹) 写《作家与胡利娅姨妈》说: “我只想做一个真诚的女人,把 我同马里奥一起度过的开始是天 堂般的、后来是地狱般的日子如 实地讲出来,我什么都不隐瞒。”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20
4、艺术发现是以 独特眼光在知觉中 产生新创造物。
鬼子《被雨淋湿的河》主人 公陈晓雷的原型。 1995年,珠海瑞进电子公司 韩国金珍仙老板,要求工人 下跪。孙天帅说:“因为我 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和国 格的中国工人!”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21
A、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
意识提供的。 B、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43
二、构思方式
定义: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
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 方式。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44
(一)综合
含义
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
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 中提取信息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 按层次推论法 理性思维的参与和情感的浸润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30
2、沉思
含义: 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 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心理功能
一种新的发现或创造性
对对象从事二度体验
罗丹:《沉思》
2017/1/21 温州大学 贺晓武 31
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 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 思过程。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