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合集下载

习作教学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习作教学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习作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然而,在我们的小学习作课上,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

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说:作文是孩子身边的事,是他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想到的,我们把神坛上的作文请下来,请到孩子身边来,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可说,写自己的生活。

是的,习作课上,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范文引导,学以致用现行教材精选的阅读文本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动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

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例如,可以从《白杨》中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北大荒的秋天中》学习构段方式;仿照课文《东方之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石榴》的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这样通过范文的学习,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2.善于观察,勤于动笔“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要知道学生善于用生活之水行作文之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请学生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

如果让学生回家观察,很多城里的学生家里根本就不养小动物,很难完成。

教师就利用活动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动物园去观察。

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动作,然后再把它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内容丰富。

除此之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春游、秋游、野炊、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参观新城区人工湖等活动。

并且让学生写生活札记,可长可短,关键是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3.加大阅读,厚积薄发《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怎样能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能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能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摘要:要想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教师应先解开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和捆绑,让学生“先看后写”、“先说后写”、“先演后写”、“先读后写”,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掘他们心中巨大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快乐地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只要教师引导方法正确,学生就能轻松学作文,快乐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先看后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学会多角度地观测生活,辨认出生活的丰富多彩,抓取事物的特征,力求存有创意设计地抒发。

”[1]比如笔者在教导学生写下《下雨了》这篇作文时,拎学生们至雪地里回去观测,说他们用多种感官回去认知“雪”,用眼睛回去看看雪的颜色、形状,看看它们飞舞的姿态,落到物体上相同的样子;用耳朵听到摔在雪地上收到的声音;用手和脸蛋回去体会雪的冰凉。

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写作时,笔者又教他们按照观察顺序下笔,并且写出雪让自己动情的原因,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和对雪的真心喜爱使得这次作文大获成功。

笔者不仅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事物,还引导他们全面地观察人。

比如说在写下《我的妈妈》这篇文章时,笔者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妈妈身边,终日享用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出众地顺利完成这篇作文,其中最显然的原因就是没精细观测,充份体会。

”同学们一回想要,果然除了“妈妈艰辛地为我洗衣服,为我洗衣”,“妈妈又必须艰辛地工作又必须负责管理家务”等这样的语句就没太多多样的内容。

于是,笔者安排同学们回家对妈妈进行一周跟踪观察,捕捉更多细微的、感人的作文素材。

经过一周的观察和构思之后,同学们写出了动人肺腑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表示:“在实际生活里,培养高精度观测和认真重新认识的习惯就是一种准备工作功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培养。

如果培养了,对于写文章小存有用处。

”[2]可见,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们在一起时有说有笑,滔滔不绝。

但在习作时显得茫然,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甚至逃避习作。

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

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呢?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抄、多背。

多看适合学生的报刊和中外名著。

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鼓励学生多看。

还鼓励学生自带图书,同学间交换阅读。

让学生畅游在书海之中,领略书中的风景。

多听广播节目,多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增加语言积累,感受语言魅力。

指导学生用好摘抄本。

在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好段,及时把它们摘抄下来。

多背优美的课文和名人名篇,比比谁积累的优美语句多,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留心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用明亮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大自然的静态美、动态美,去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笔直的大路,绿色的田野,清澈的小河……都能成为观察的对象。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

同时,应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点燃兴趣,放飞心灵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并不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作为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引导作用,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或一句鼓励人心的话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不受作文要求的限制,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内容自选,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

4.真情实感,画龙点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到:事例真、感情真;表达准,要用恰当的词句,准确描述真实或想象的事物,表达真实的感受。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还较弱,要求学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是不大可能的。

留心生活,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留心生活,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留心生活,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自然万物给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亲情、友情给了我们充满阳光的心情。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要号召孩子们留心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会有话可说。

学校是孩子们成才的摇篮。

在学校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镜头:语文课上,老师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数学课上,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举例;实验课上,那神奇莫测的瞬间。

体育课上,那生龙活虎的身影……学校里的哪一点、哪一滴不留在孩子们的心上。

写成了作文,又怎能无话可说呢?家庭是孩子们温馨的港湾。

在家庭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多少有情有趣的事情呀!平日里,妈妈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而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

过年时,妈妈为全家人买来新衣服,而自己却没舍得买一件。

孩子们跟妈妈学会了洗衣,跟爸爸学会了下棋,跟奶奶选会了勤俭,跟电视上的好人学会了诚实……家中的哪一件事不值得人动情?引导孩子们真诚地关注家庭的变化,观察亲人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于细微处见真情,用心去体验那种浓浓的亲情,就一定能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更是让人陶醉。

春天来了,我们和孩子们去野外放风筝;夏天到了,我们和孩子们去游泳;树叶黄了,鼓励他们和家人赏秋景;雪花飘了,我们和孩子们打雪仗……让孩子们积极地走进大自然,就能引导他们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让习作焕发生命的活力,张扬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习作一定会充满自然情趣。

自然万物给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亲情、友情给了我们充满阳光的心情。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要号召孩子们留心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会有话可说。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强化观察思考意识是作文源头在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阅读教学容易,作文教学难。

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感到“没有写头”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常见的人和事情视而不见,头脑中不留痕迹,写作就没有材料;不细心体验,就缺少感动和感受;不认真思考,就不会有顿悟和发现。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思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三年级)hao写作文对于小学段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对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更像一头雾水,一到作文课,总有部分学生习作起来脑子空空,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个所以然。

怎样才能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呢?我个人认为,知识和生活方面的材料积累不多甚至是少之又少是学生写作时最大的绊脚石。

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或平时课堂教学中,都应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积累材料的习惯,因为这些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积累材料?从哪些方面来积累材料?如何来运用已积累好的材料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作法:一、课堂学习是积累材料的保证。

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指导学生认识很多好词佳句。

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好词佳句,避免写起文章来上句不接下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把学过的词汇积累下来,把课文中的佳句背诵下来,并且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把学到的这些好词句记在上面,课余时间或早读课上看一看,巩固记忆。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为学生提供小练笔的平台,让学生边学边积累,边1积累边练习,自然而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积累下这些好词句,写起作文也就得心应手,不会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了。

二、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基本。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最好方法。

因此,平实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要求学生把自己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并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取恰当的题目。

并教育学生从写日记的经历中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写好身边的点滴事情。

天长日久,学生的日记本成了记事本,各种材料应有尽有。

写作文再也不感到无内容可写。

三、走进生活是积累材料的关键。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

因此,生活实际才是小学生丰富习作材料的源泉。

可是,学生平时不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写文章时没有材料可写,怎么办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和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从方方面面去认识生活,领略生活、熟悉生活。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对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指导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普遍的现象是:提起写作文就咬笔头,一篇作文只有一小段,而且内容干瘪乏味。

因此,我认为要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应该做到: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常留意身边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细心观察,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让学生掌握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储存生活的素材。

例如,学习了一组关于描写动物的课文后,布置学生回家对某一种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如喂鸡的时候,看清楚鸡的外型,吃食的姿势等,这样学习本单元习作时就有材料可写了。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观察的,景与物,人与事,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一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而近;另一方面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分清主次,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地积累,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写作时按照这样的思路构思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观察通过组织同学们到现场去看,近距离的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习作是写参观游览的,我在教学的时候就用了这种方法,提前一天组织全班同学到附近的一座老革命故居参观,可以到室外活动了,学生们的热情高涨。

到达目的地,先允许学生的眼睛像摄象机一样,摄下全局,然后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我一边看一边讲解,并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写的时候就按所看的顺序来写。

参观,不是单纯为参观而参观,让学生懂得要用带有感情的眼光去看,如对勇敢的烈士的敬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学习那种为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头颅、洒执血的献身精神,我们心中怎样想,想对烈士们说什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习作完成得很好,连平时交不上作文的同学,也写出一篇象样的文章来。

三、培养阅读能力,注重积累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学习语文如此注重读。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排了班会: 如何看待同学之间起绰号” “ 辩论会。 同学们都为自己
的观点争论不休, 热情高涨。 周记中很多同学都描写了辩论会的 精彩场面, 这回的周记都在70 0字以上, 有的同学甚至写710多 00
字, 而很多同学平时只写二三百字, 内容干瘪, 空洞无物。 这让我 明白: 作文的话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敢写、 想写就会有
“ 三十年” 是虚指, 实际上是十三年。 你能想象出诗人在这十三
年 中的心 路历程 吗?
生: 这十三年间的时隐时仕, 是一个俗念和本性、 现实和 理想、 肉体艰辛和精神痛苦的不断权衡斗争的过程。 陶渊明最 后隐居田园的决心是他为官多年之后 的大彻大悟, 也是一种 自
进行写作评价时, “ 要 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 调查、 访谈、 阅读、 思考等多种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

次, 针对班级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引起的纠纷, 我特意安
拳、 友谊之拳、 拳头的价值、 拳头的多面性 ; 有的说想到了疯狂
的拳头、 悔恨的拳头、 拳头的感情、 拳头的故事、 说谎的拳头; 有的说想到了拳头伴我成长、 拳头 的威 力、 愤怒 的拳头、 握紧
些小 问题 的解 决 , 一步 步将学生引向所 要解决 的中心问题 。圈
出示 《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 :“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
志 固常在 ……”)
生: 陶渊明居然也曾有过一番雄心壮志 !
师 : 人在诗 中写道 :“ 入 尘 网中, 诗 误 一去 三十年 。 这 里 的 ”
潜传》 的相关文字 :“ 环堵萧然, 不蔽风 日; 短褐穿结, 箪瓢 屡
空, 晏如也 。 ) ”
三、 机智巧设疑 , 启发学 生进行 “ 深对话”

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

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

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作文是绝大多数学生很“头痛”一个难于解决的难题,关键是学生面对话题实在是感到无话可说,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

写作教学是很多教师头疼的,因为教师做了大量的努力却收效甚微,但是必须要坚持下去,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负担。

本文就要就这个问简单谈一下,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

要写好一篇作文有四个必须的步骤:审题、立意、选材和思路。

第一.审题,因审题不清导致高考作文失败的情况数不胜数。

考生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考场作文是“让我写什么”,而不是“我要写什么”,是命题人已经规定好的,要求学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的写作。

凡是超出规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的写作,都是跑题的。

所谓审题就是审清立意,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地按照规定来作文。

在审题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着眼,第一,从话题和题目中寻找着眼点。

例如,如果题目活体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高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第二,如果话题和题目是并列的几个概念,那么就要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关系话题型的。

例如,“位置与价值”,价值的大小和位置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第三,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问句,着力点在疑问词上,如“历史岂容篡改”,重点就在“岂”上,从这一“岂”字上,我们就可知道,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应坚持反对和彻底批判态度。

第四,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在省略部分上。

如“加入给我……”究竟给我什么,这是考虑的重点。

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践,只是自己想要得到东西。

第二,立意。

“意”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一切都是为意服务的。

这个“意”立的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文章立意的标准是:一要正确,就是要符合试题的要求,不能偏离题意,更加不能够跑题;二要符合道德要求,不能有过于偏激的言语,更加不能反社会,反应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追求。

三要深刻,思想深刻才能吸引人。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学生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潭永不枯竭的写作活水,他们在成长中去认识新事物,感受新事物。

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作文题材较城市学生更为丰富、广泛。

但有些学生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缺乏灵感,或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我觉得应从以下面进行作文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就会千方百计、争分夺秒、攻坚破难地去做并做好。

1.澄清认识。

作文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并非篇篇都是在进行作家式的创作,也并非篇篇都要去发表。

不要给学生提太多、太高、太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的自信。

给学生一个准确的作文定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作文不过如此,稍加努力便可完成,让每一位学生形成一种作文容易完成的潜意识,再因势利导便可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改变传统的命题方式作文命题要顾及儿童心理特点,接近生活,力求富有童真童趣,不落俗套。

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在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3.多鼓励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

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表扬和肯定。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勤于积累素材。

小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丰富写作文的题材,切实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而且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乐学多思的有心人。

1.写“题材日记”,储存写作素材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没有新鲜的题材可写,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大千世界,绚丽多姿,有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问题是能否善于运用我们这双肉眼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把瞬即消逝的材料记录下来,这就是“题材日记”。

“题材日记”与一般日记的写法不同,它较一般日记简单,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场面,或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个动作、几句对话,一种神态等。

怎样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关于习作教学,学生一提笔就感到无话可说,明明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学生几句话就把事情起因经过描述完了,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没话可说了。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不发愁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创设写作的氛围我现在任教三年级,我发现一种想象存在,那就是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表达,所以我让孩子平时多读书,多交流,我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让孩子进行演讲比赛,专门设立了奖项,孩子的积极性就很高,写起作文就游刃有余。

成功的习作指导经验告诉我们:在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要几尽可能创设习作情景。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所以,小学生的习作应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电脑的QQ问题,社会、家庭的热点问题等。

三、记好观察笔记同学们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的原因还在于:习作的素材很少,尤其是写事的习作。

因此,写起来就比较空洞。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为此,我叫同学们记好观察笔记。

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点滴小事都可以记下来。

长期下去,学生不断养成了记观察笔记的好习惯,积小流而成江河,观察笔记便是一个丰富的习作素材库,学生不必再为习作的素材而发愁了,打开习作素材库,就可以信手拈来。

由于观察笔记的内容是学生耳闻目睹的人或事或景或物,源于生活、构思简单,学生易写爱写,这样也就有话可说。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在平时的语文课上要多加练习。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这样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李爱兴
摘 要:农村学生经历有限,阅读量少,作文常常无话可说,从而害怕写作 文,不 会 写 作 文. 由 浅 入 深,从 易 到 难,创 设 情 境, 引 导 学 生 参 与 到 具 体 行 为 行 动 中 去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讨 论 、感 悟 身 边 的 人 事 物 ,能 让 学 生 在 作 文 中 有 话 可 说 有 话 可 写 .
关 键 词 :创 设 情 境 ;观 察 ;讨 论 ;价 值 观 ;有 话 可 说
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经 历 有 限,阅 读 量 少,作 文无话可说,害怕 写 作 文,不 会 写 作 文. 在 进 行 作 文 教 学 的 过 程 中,本 人 由 浅 入 深、从 易 到 难,为 学 生 创 设 各 种 具 体 情 境,调动他们的兴 趣,并 引 导 他 们 观 察、讨 论、感 悟 身 边 的 人 事 物 ,让 学 生 在 作 文 中 有 话 可 说 有 话 可 写 . 一 、选 取 典 型 题 材 ,创 设 具 体 情 境
继续等 等. 这 样 做,让 学 生 印 象 加 深,对 事 件 有 更 全 面 的 认知.
(一 )筛 选 范 围 ,从 现 实 生 活 中 发 掘 典 型 题 材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是 缺 少 发 现 美 的 眼 睛.” 我教学生写作文,主 要 从 身 边 的 人、事 中 筛 选 典 型 的 富 有 正 能量的题材.临近 中 考,初 三 学 生 体 育 训 练 越 来 越 紧 张,每 天傍晚放学,足球场 上 三 五 成 群 的 初 三 学 生 都 在 刻 苦 训 练; 班主任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值日工作,看 到 很 多 学 生 都 尽 职 尽责地认真完成任 务;语 文 课 堂 上,每 天 都 进 行 小 测 或 者 默 写或者听写,个别学生有作弊行为,方 式 奇 特 多 样,必 须 教 育 必须禁止������������这些现象都是极具意义的 典 型 的 写 作 题 材,我 要好好利用它们. (二 )创 设 情 境 ,让 学 生 直 接 参 与 到 具 体 行 为 行 动 中 譬 如,我 打 算 让 学 生 写 体 育 训 练 题 材 的 作 文,我 会 提 前 组织学生傍晚放学到足球场上跑两圈,让 他 们 直 面 师 兄 师 姐 们的刻苦训练,亲身 感 受 初 三 学 生 训 练 的 紧 张 氛 围;关 于 值 日题材的作文,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 批,花 三 天 时 间,安 排 所 有学 生 参 加 值 日,扫 地、拖 地、抹 窗 户 黑 板 讲 台、摆 放 课 桌������������要求他们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个 工 作;关 于 作 弊 题 材 的作文,也是在每天 小 测 或 默 写 或 听 写 前,要 求 学 生 仔 细 观 察 ,看 同 学 有 没 有 作 弊 行 为 ,如 果 有 就 观 察 他 们 如 何 作 弊 . 二 、引 导 观 察 方 法 ,关 注 具 体 细 节 (一 )给 学 生 提 供 持 续 性 观 察 的 条 件 有人说过:“复 杂 的 事 情 简 单 做,你 就 是 专 家;简 单 的 事 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 用 心 做,你 就 是 赢 家.”给 学生选定了写作的范围和具体情境还不 足 够,我 会 给 学 生 足 够的时间反复去观察去体验.如果决定了星期五课堂作文, 我会提前在星期一开始,连续几天组织学 生 参 与 到 该 次 作 文 的具体情境中.跑步、值日、小测,每次 都 让 学 生 有 几 次 参 与 的次数,一 次、两 次 ������������ 甚 至 更 多,这 种 可 持 续 性 观 察,让 学 生获得更真切更深刻的经历和体验. (二 )指 导 学 生 选 择 适 当 的 观 察 角 度 把学生吸引到各种情境中之后,我会 引 导 学 生 选 择 适 当 的角度进行观察.在体育锻炼、值日、小 测 过 程 中,我 会 引 导 学 生 选 择 是 观 察 自 己,还 是 观 察 他 人;是 观 察 个 体,还 是 群 体;是观察整个过程,还是观察某个 细 节. 选 择 好 观 察 角 度, 缩 小 观 察 范 围 ,有 利 于 学 生 进 行 更 有 效 更 细 致 的 观 察 . (三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具 体 细 节 让学生参与到具体情境中时,我还会 引 导 学 生 用 心 关 注 具 体 的 细 微 的 情 节,可 以 是 自 己 或 者 他 人 的 外 貌、神 态、动 作、对话、心理 活 动,还 有 当 时 的 环 境、氛 围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课堂作文中需要用到的. 三 、交 流 思 想 感 悟 ,培 养 正 确 价 值 观 (一 )开 展 多 样 化 的 交 流 活 动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各种情境中后,我 会 及 时 组 织 学 生 进 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通过主题 班 会 课 研 讨 交 流,通 过 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交流,通过课余时间 自 由 交 流 ������������ 让 学 生 畅所欲言,讲述自己 参 与 和 完 成 任 务 的 整 个 过 程,对 任 务 的 喜好、完成的难易、参与时的心情、观 察 所 得、收 获、日 后 是 否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之探讨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之探讨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之探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在习作时面对一张白纸无从下笔的情况。

这是因为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创新能力,导致他们在习作中没有话可说。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我们应首先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农家乐体验、社区义工、文化参观、节日聚会等,让他们接触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人际交往,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素材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对现象加以分析、归纳,运用类比、比喻、联想等思维方式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使文章更有深度。

3. 打好语言基础习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基础的打好是习作中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则和运用,拓宽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倡导多读书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在习作训练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欣赏优秀的写作,让他们学习各种文体的优秀篇章,丰富自己的思维和知识,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步。

5. 以学生为中心在习作的训练中,我们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作文题材和写作方式更适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症下药,让他们从错误中不断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能力、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一支会写作、会思考、会表达的小学生队伍,从而使他们的习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如何解决高考写作“无话可说”的问题

如何解决高考写作“无话可说”的问题

如何解决高考写作“无话可说”的问题在高考这场知识的盛宴中,写作能力是每位考生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很多同学在准备高考作文时,常常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无话可说”。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之道。

1. 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写作出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要想在作文中有话可说,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素材。

同学们可以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热点,将这些热点融入自己的作文中,使作文更具时代感。

同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以小见大,使作文更有深度。

2.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阅读是提高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还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经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语句,都可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此外,多读一些高考满分作文,了解优秀学生的写作思路,也能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3. 勤加练习,培养语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写作文,多练习表达。

在练习中,可以尝试不同风格的作文,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同时,要注重修改自己的作文,从他人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优化自己的写作风格。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语感,使写作变得游刃有余。

4. 注重思维训练,拓展思路要想在写作中有话可说,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

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学术竞赛等,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多阅读各类书籍,跨学科学习,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写作更有深度。

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避免片面看待事物。

5. 善用修辞,增加文采修辞是作文的调味品,恰当的修辞手法能使作文增色不少。

同学们应该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力求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共3页

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共3页

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一、多看多想,重视积累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是美好的,而有些学生却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因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学会用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丰富心灵,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怎样才能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呢?在日常工作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了解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捕捉生命中美好的瞬间,把点点滴滴的感动储存进记忆的长河,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课堂内外,我都会积极主动、真诚地和学生沟通,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然和社会,去发现花开花落的美丽,感受云卷云舒的惬意,关注国家大事,了解世界新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足以说明读书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

每周,我都会给学生印发一两篇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利用自习课,组织学生反复品读赏析,让他们从中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

在我的积极倡导和严格督促下,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多,语文素养日渐提高,眼界日益宽阔,写起作文来自然不愁无话可说。

二、多写多改,共同提高如何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形象生动地写出来,练习必不可少。

为此,我要求学生一周写三篇日记,可以记录生活故事,描写自然美景,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诗文篇章,撰写读书心得等,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周一评,让学生把自认为最好的一篇文章与同学交流分享,对优秀作品予以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每次批改作文,我先找两三篇代表性的作文,从语言、情感等方面与全班学生一起修改,然后慢慢放手,让学生自行修改,最后,再指导学生分组互评互改。

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作文是对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但是,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常常让人头痛不已,布置作文题目时也是绞尽脑汁,太简单了起不了练习的作用,太难了又要解释说明,不然就是跑题或不写,解释少了不起作用,多了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

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差不多,这是小学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作文中存在着的“千篇一律”、“虚假空洞”等弊端大都与此有关。

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关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想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是否也“无话可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反,他们都很爱说,而且他们对什么都有兴趣。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随机应变,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例如,去年冬日里的一天,课上到一半时,室外雪花纷纷扬扬,引得学生不时向外张望。

这时,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触摸、感受雪花。

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奔跑着,追逐着……此时,学生因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内心充满了喜悦,已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写出的文章自然有血有肉,充满个性。

二、激活学生的天性,让他们乐说学生天性好动,因此教学时教师可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作文兴趣。

例如,教学作文《猜猜他(她)是谁》时,我抓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先让他们给自己最熟悉的人画一幅像,要求画这个人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他们饶有兴趣地猜想画中的人物,议论纷纷,气氛活跃。

当学生进入“角色”后,我顺水推舟,引导他们把画的人物写下来,要求写活。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敢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

小朋友的作文毫无章法,废话连篇,毫无重点,怎么指导

小朋友的作文毫无章法,废话连篇,毫无重点,怎么指导

小朋友的作文毫无章法,废话连篇,毫无重点,怎么指导
一,指导孩子,随时看,多观察。

孩子写作文无话可说,说明孩子头脑里还没有写作素材。

这就要引导孩子,让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为自己写作文积累材料。

二、指导孩子,随口说,积极表达。

把自己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分享给你听听,还可以说说周围环境和自己的看法。

家长要适时引导,让孩子把话说完整说具体,既然要说清楚起因,更要说出详细的经过并说出结果。

同时要让孩子结合周围环境,说出自己的观点。

让孩子说的目的,是为了训练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句表达能力。

三、指导孩子,随笔写,认真练习。

让孩子把自己刚刚说过的及时写下来。

小学孩子,一般都以记叙文为训练重点。

指导孩子首先写清时间、地点和人物,接下来把写作重点放在对经过的描述上,较后可以写写自己的观点。

写作时,注意用词用句。

把平时学过的优美词句,恰当地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作文写完后,让孩子读给你听听,看看自己写的文章语句是不是通顺,是不是连贯。

这个时候,你要对孩子作文好的地方及时肯定并加以鼓励,对不足的地方引导修改。

逐渐激发孩子
的写作兴趣,慢慢地让孩子产生写作兴趣,从此会写作文、爱写作文。

如何做才能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做才能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做才能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甘肃清源镇河口学校王建鑫邮编:748200 关键词:作文有话可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这也许是中小学生所犯的通病,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这也便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所探究的问题,下面我就多年语文教学的肤浅认识,谈谈我的看法,以便与广大语文教学的同仁者们商榷。

一、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做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具备的素养便是要有丰富广博的语文知识。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所面对的作品都是一些名篇佳作,要么记叙,要么描写,要么抒情,要么议论,无不包罗万象,浸透着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对灵感的抒写,对自然的描绘。

教学中我们时而引领学生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妙;时而引领学生穿越历史的隧洞,捡拾思想的灵光;时而引领学生攀登峻异的险峰,采撷奇异的香花;时而引领学生涉足澎湃的大海,搏击汹涌的浪涛。

这就要求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语文素养。

有了丰富的语文素养,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泛海荡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也才能自然的进入到自觉学习语文的行列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始终是一个出色的指挥者,指挥学生从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到对自己生活的发现;从作家对自己情感的宣泄到对自己内心的表白。

从而让学生摒弃一种错误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即舍近求远,明白了语文学习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注意到身边的风云雨露、奇山异水,领略到身边的人情世故,冷暖温寒。

作文中自然就会信手拈来足以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的素材,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二、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内心情感。

王国维说:“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这虽说的是一个写作者所具备的一种素养,但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

因为语文教师的情感直接感染着学生的情感,而学生情感的调动又是通过语文老师富含情感的语言所激发的。

很难设想一个缺乏语言情感的老师能够挖掘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提写作文,不是摇头就是叹气,总是抱怨“没啥可写”的。

仔细分析,这“没啥可写”其实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真的“没啥可写”。

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实在是没话可说;第二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缺少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生活中的素材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三种是“不知道写啥”,有些学生把作文看得过高、过于神秘,觉得身边的小事,不值得一写,不善于发掘,眼高手低,忽视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没啥可写”的困境,打开创作的源泉,这是作文教学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引导。

一、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的“美”。

“万丈高楼平地起”,材料是写作的基础,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占有材料,正如盖房子需要准备好砖、瓦、石灰、钢筋、水泥、木材等一样。

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来源于生活。

古往今来,作家们都是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受生活的启迪,才写出了一篇篇的佳作,一部部的巨著的。

不接触社会,不积累生活素材,自然难为“无米之炊”了。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呢?一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接触生活,鼓励学生在周末去游公园、看展览,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或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书报、杂志、电影和电视等间接了解社会,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生活的“美”。

观察是认识生活,积累材料的最基本、最初始的行为。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善于观察,就能发现问题,有东西可写。

如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素材就会很贫乏,所以说观察力是写作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什么叫生活呢?无非是些细小的情况,而人类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因此,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细小的情况”是解决“没啥可写”的重要途径。

如下面一段话:“这种鸟只有麻雀大小,体态轻盈,活泼可爱,它的身上为橄榄绿色,腹部是白色的,两翅有时显米黄色翼斑,脸是浅黄的,颌、颈到胸部也是黄的,但颜色要深得多,尾部的绒毛呈黑色,短而分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摘要】本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深入这样扑朔迷离的生活,通过观察、感悟、重温、升华,让感受在酸甜苦辣中浸泡,让情感在喜怒哀乐中淬火,让思想在爱憎美丑中蒸薰,内心鼓荡着情感的风帆,充满着哲理的思考。

【关键词】培养情感;积累情感;升华情感How let student’s composition have words can sayHuLi-Fang【Abstract】This text is main the student 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bservation, feeling Wu life of ability, abundant the student’s emotion world.Make the student thorough so whirling of life, pass an observation, feeling Wu and relive, sublimate, let feeling to soak in all the sweet and bitter experiencesly, let the emotion is in the loving, anger, saddness, and happiness Cui fire, let thought to steam to smoke in the love and hatred the United States ugly, the heart drum concuss emotion of sail of boat, be full of philosophy of thinking.【Key words】Development emotion;Backlog emotion;Sublimate emotion统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各阶段的写作目标,归结到一点,那就是要求学生写作时感情真挚,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难看出其中强调的是情感的真实表达。

文章原是情感的产物,纵观古今,横看中外,有哪部作品不是作者情感、感受的自然流露?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没有这把“辛酸泪”,又哪有“满纸荒唐言”?然而,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缺泛的恰恰是真情,往往内容空泛,假话、套话连篇,他们怕作文、厌作文,抱怨生活平淡单调,以致作文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

无理可议。

其实,作为中学生,他们都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加上平日里耳闻目睹、道听途说获得的外界信息,以及从课本上、课堂上学来的,课外读书读报、观看影视得来的,阅历亦不算少了,起码完成一篇习作应该问题不大。

为什么还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呢?细究根源,主要还是缺乏感悟生活的能力,头脑中对生活的感受积累太少,所以,面对文题,不能充分调动起内心情感,不能激起表达生活感受的欲望。

他们对生活往往熟视无睹,目空一切,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不经意的嬉笑中流逝得无影无踪,没有深入体味个中滋味。

刘田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五情发而为辞章”。

“情”从何来?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悉心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假恶美丑,自然情从中来,“情动而辞发”,何愁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呢?下面结合本人实践中的体会谈点肤浅认识,就教于同仁。

1.观察生活,培养情感只有多观察,才能锻炼出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生活的亮点,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产生情感的源泉,头脑中没有观察所得的对事物、对生活的种种认识,作文当然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也不可能丰润、繁茂起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的一艘汽船上当了四年掌舵工,这是多么平凡枯燥的生活,但他把河流当作“一本书来阅读”。

这四年里,他熟知了航道里的每一个木桩,每一个航标,每一个暗礁,目睹了来往于河道上奸商市侩、赌棍歹徒的罪恶活动,窥视出了他们卑鄙肮脏的灵魂,融进自己强烈鲜明的爱憎情感,写出了名著《密西西比河》,成为迄今为止描写这条河流生活的最为生动的一部作品。

观察决不是感官对生活的简单、机械、孤立的感知和摄取,它是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从而获取写作材料的一项活动。

必须依靠和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一起调动和作用,对客观事物进行细看、详审、慎识、深究,它是情感和知觉、感觉、思维共同作用的一种心智技能过程。

所以,观察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才能起到观察的应有效用。

1.1观察时,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激发精妙联想。

观察必须抓事物特征,并且伴有联想,方可收到奇效,写作时才可能生动、传神地再现描述对象。

然而,大自然千姿百态,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物形象形形色色,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心理品质、个性特点、内心体验的差异和局限,观察的态度及感应、内化的程度势必也会有其异同。

有的学生可能走马观花,不够深入细致;有的学生可能只凭一时兴趣,观察浮于表面,抓不住事物特征;有的学生可能目光狭窄,思维阻滞,不去深究义理,进行联想。

但毕竟景有其姿,人有其貌,物有其态,事有其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予以学生有效的诱导和激发,增强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导抓住事物的特征,引发他们的种种奇思妙想。

1.2引导学生用“我”眼观察,用“我”心感受。

每个人知识储备、观察角度、思想感情、境况际遇的不同,即使观察同一事物,所产生的感受也肯定是不同的。

如:同是一座山,郭熙发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可许古却说:“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同是面对滚滚东流水,孔子悲叹“逝者如斯夫”,苏轼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所以,引导观察时,我要求学生从“自我”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感情去体悟,对学生表达出的独到见解和主张大加赞赏,不断强化他们观察时的“自我”意识,为作文创新奠定基础。

1.3培养带着思考观察的习惯。

观察只有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壶里的水烧开了,壶盖就会动,有谁不知,瓦特硬把它当问题研究,结果有了蒸汽机;苹果熟透就落地,司空见惯,谁也没引起注意,牛顿偏问为什么,于是诞生了“万有引力定律”。

让观察伴着思考,闪光的思想火花就可能燎原,创新思维就可能成长,各种个性的创新作文就可能层出不穷。

2.感受生活,积累情感感受是对生活的独特情绪体验,是情感因素的内化领悟,是心物相生、心物融合的心理活动过程。

观察是基础,感受是在观察基础上情感、认识的升华。

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都充分证明:生活感受越丰富,内心情感的波澜就越激荡,写作欲望也就越旺盛;感受越深刻;表达也就越深刻;感受越新颖,文章越新颖,立意也就高远。

学生作文,当然不能与作家创作相提并论,但对生活的感受体悟之道应当是相通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2.1激发学生参与生活、拥抱生活热情。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只有热情地投入生活,才会有无限的感觉产生,才能领悟生活的启示,才能激发内心的情感,才能巧遇写作的“灵感”。

为此,我带领学生春游、秋鉴,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我组织学生下农村、进社区,让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火热的劳动生活点燃学生歌唱生活的热情火焰;我引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品评其中的情和理,培养他们睿智、敏锐的感悟能力;我安排文学、音乐颀赏,用美奂美仑的艺术珍品和作家对生活超凡的认识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尽可能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美点、亮点、感悟点,引发他们进行想象,帮助他们“感兴”,催发他们的文思。

2.2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体味生活。

首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进生活之中,用自己的感情倾向去品味生活,对真善美由衷敬慕、赞颂,对假恶丑能毅然憎恶、鞭挞,不断加深对人生、社会的情绪体验。

同时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艺术的感觉;让学生学会捕捉形象、发现美点,哪怕是极普通,极平凡的素材,也能从中发掘出一种情趣、一种品格、一种哲理。

如:由一片树叶落地,意识到秋天到了,再认识到落叶化为泥土是自然规律,进而联想到人也如同树叶,终要返归自然。

3.重温生活,升华情感学生正值妙龄,感情敏感丰富,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瞬息万变的世界,最容易触发他们的内心感受而情思激荡。

他们面对人事变迁,考场、赛场拼搏,亲历亲友家人、老师同学之间的种种恩怨、纠纷、误解等等,不可能不引发他们情感的波动,从而产生种种感受。

但这些感受往往是偶发性的,是零散的,甚至淹没在潜意识里。

因此,写作时如能通过有效的重温手段,唤醒旧有的生活感受,让它与当前的写作构思交相融汇,就能产生相互引发、相互强化的奇效,从而打开记忆的闸门,使感情的潮水源源而来,冲荡起旺盛的写作热情。

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推荐一些书刊和影视,引导他们通过眼观心察、阅读鉴赏,从中阅人、阅文、阅情,观自然之天趣,察人间之世态,悟人生之真意,达到“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沟通自己原有的生活感受,不仅增加学识,重要的是丰富了情感,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天宇,广阔浩渺;人生世相,光怪陆离;清明混浊,错综复杂。

学生深入这样扑朔迷离的生活,通过观察、感悟、重温、升华,让感受在酸甜苦辣中浸泡,让情感在喜怒哀乐中淬火,让思想在爱憎美丑中蒸薰,内心鼓荡着情感的风帆,充满着哲理的思考,此时面对文题,才可能“寂然凝虑”,“悄然动容”,“挫万物于笔端”。

学生面对文题,有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就是成功的作文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