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学生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潭永不枯竭的写作活水,他们在成长中去认识新事物,感受新事物。
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作文题材较城市学生更为丰富、广泛。
但有些学生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缺乏灵感,或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我觉得应从以下面进行作文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就会千方百计、争分夺秒、攻坚破难地去做并做好。
1.澄清认识。
作文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并非篇篇都是在进行作家式的创作,也并非篇篇都要去发表。
不要给学生提太多、太高、太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的自信。
给学生一个准确的作文定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作文不过如此,稍加努力便可完成,让每一位学生形成一种作文容易完成的潜意识,再因势利导便可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改变传统的命题方式
作文命题要顾及儿童心理特点,接近生活,力求富有童真童趣,不落俗套。
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在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3.多鼓励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
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表扬和肯定。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勤于积累素材。
小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丰富写作文的题材,切实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而且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乐学多思的有心人。
1.写“题材日记”,储存写作素材
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没有新鲜的题材可写,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大千世界,绚丽多姿,有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问题是能否善于运用我们这双肉眼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把瞬即消逝的材料记录下来,这就是“题材日记”。
“题材日记”与一般日记的写法不同,它较一般日记简单,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场面,或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个动作、几句对话,一种神态等。
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更多、更新、更好的素材。
2.优秀文章赏析。
老师适当推荐好文章,利用课前或早自习时间欣赏一篇好的学生作文或者与本课、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好文章。
有时还可以进行猜读,以发挥学生的联想、想像和创新力。
有时也可以对一些文章进行一些点评,以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生活本身缺乏观察和体验,难以悟出生活的真谛。
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把平时听到的、观察到的
做全面的加工、提炼、再储存起来,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仓库”。
这个“仓库”储存的写作素材越充足越多样,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这样学生会因平时的点滴积累就能够“下笔如有神”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电教媒体运用于作文指导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创设了作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可以畅所欲言。
这样,一个个声音,在学生脑海里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音响,就构成了一个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
如《我学会了做菜》、《第一次包饺子》、《能干的妈妈》、《一次拔河比赛》、《操场上的欢笑声》、《友谊》等。
2.注重书面“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作文不应该只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应该更广义的理解作文的含义。
好的教师应该把握所有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课外延伸性的口语训练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
比如说,文章的扩写和缩写,读后感,课
堂辩论赛等等,许多活动都可以作为我们口头作文训练的内容。
每一项练习并不需要很多时间,关键是我们能否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把口头作文的即兴练习放到一日常规的工作当中,放到每一节课中去,长此以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绩。
3.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有限,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活动空间小,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十分有限。
写作时,孩子们常感腹中空空。
有一个孩子给我的感触很深:一学年中写一件有趣的事,他总共写了五次,次次都是“钓龙虾”,文字相差无几。
更有的同学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总是“新罐子熬剩汤”。
这一现象给了我很大的反思:对于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怎么不会用呢?原因在于没有生活实践,再美的语言找不到应用的最佳语言环境。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学校里,我充分开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学生参与丰富有趣的活动。
如兴趣活动,组织学生下棋、打球,培养健康的爱好;智力活动,组织“有趣的字谜”、“走迷宫”开拓思维;能力活动,组织“小小辩论赛”、“小小外交家”让学生享受语言的美妙。
课堂外,鼓励学生多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组织几人一组假日爬山、助人为乐等。
也可以利用假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游览我们家乡的山水,春季带领学生去荒山植树,秋天和孩子们去野外野炊……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感悟生活的美好。
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拉近了生活与文本的距离,让写作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心灵。
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大的
空间,真正让学生体会作文的快乐,领会“作文”的真谛。
作文是学生情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的体现。
教师在作文指导上应着眼于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的检阅;在作文练习上应着眼于思想、信息的宣泄与交流,真正将作文落实到“用笔说话”的朴实境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情想抒,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
这样,不仅是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