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合集下载

习作教学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习作教学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习作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然而,在我们的小学习作课上,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

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说:作文是孩子身边的事,是他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想到的,我们把神坛上的作文请下来,请到孩子身边来,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可说,写自己的生活。

是的,习作课上,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范文引导,学以致用现行教材精选的阅读文本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动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

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例如,可以从《白杨》中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北大荒的秋天中》学习构段方式;仿照课文《东方之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石榴》的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这样通过范文的学习,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2.善于观察,勤于动笔“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要知道学生善于用生活之水行作文之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请学生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

如果让学生回家观察,很多城里的学生家里根本就不养小动物,很难完成。

教师就利用活动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动物园去观察。

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动作,然后再把它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内容丰富。

除此之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春游、秋游、野炊、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参观新城区人工湖等活动。

并且让学生写生活札记,可长可短,关键是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3.加大阅读,厚积薄发《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怎样能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能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能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摘要:要想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教师应先解开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和捆绑,让学生“先看后写”、“先说后写”、“先演后写”、“先读后写”,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掘他们心中巨大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快乐地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只要教师引导方法正确,学生就能轻松学作文,快乐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先看后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学会多角度地观测生活,辨认出生活的丰富多彩,抓取事物的特征,力求存有创意设计地抒发。

”[1]比如笔者在教导学生写下《下雨了》这篇作文时,拎学生们至雪地里回去观测,说他们用多种感官回去认知“雪”,用眼睛回去看看雪的颜色、形状,看看它们飞舞的姿态,落到物体上相同的样子;用耳朵听到摔在雪地上收到的声音;用手和脸蛋回去体会雪的冰凉。

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写作时,笔者又教他们按照观察顺序下笔,并且写出雪让自己动情的原因,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和对雪的真心喜爱使得这次作文大获成功。

笔者不仅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事物,还引导他们全面地观察人。

比如说在写下《我的妈妈》这篇文章时,笔者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妈妈身边,终日享用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出众地顺利完成这篇作文,其中最显然的原因就是没精细观测,充份体会。

”同学们一回想要,果然除了“妈妈艰辛地为我洗衣服,为我洗衣”,“妈妈又必须艰辛地工作又必须负责管理家务”等这样的语句就没太多多样的内容。

于是,笔者安排同学们回家对妈妈进行一周跟踪观察,捕捉更多细微的、感人的作文素材。

经过一周的观察和构思之后,同学们写出了动人肺腑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表示:“在实际生活里,培养高精度观测和认真重新认识的习惯就是一种准备工作功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培养。

如果培养了,对于写文章小存有用处。

”[2]可见,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很多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发怵,感到没有东西写,不知从何写起。

于是两手托着下巴,冥思苦想,或东翻西找,拼凑资料,更有甚者偷袭别人的作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作文仍是干巴枯燥无味。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呢?一、作文教学要和单元教材紧密结合我们的家长,总是喜欢给孩子买上几本《同步作文》,我们的学生,每次写作文前总想从自己买的《优秀作文选》中找到一些“宝”,其实我们的教材都是选自最优秀的作品,名人的杰作。

这些教材思想性强,写作方法好,分成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它的写作特点,是学生学习的蓝本。

这为我们小学生学习作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每讲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学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写作方面的积累或训练,或积累课文中的好的词语,或摘抄课文中的好句子,并要求学生尽量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去,或进行片断描写,或进行作文训练,把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同作文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印象深刻,又有例子,学生做起作文就容易得多了,也就感到有东西可写了。

比如,学了第一单元课文后,要求学生写一处景观,学生陆菁华的作文《长安公园》中有这样两段:“公园的大门两旁摆满了五彩斑斓的鲜花。

沿着石阶而上,有许许多多的喷泉,形态万千,色彩明丽,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有的像高高的飞瀑,有的像尖尖的竹笋,有的像刚出土的蘑菇,有的像撑开的巨伞……”“沿着蜿蜒的小路往山下走,两旁的树枝不时勾着我的衣服,仿佛要拉着我,不让我下山。

路旁的小花,也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说‘欢迎下次再来’……”这其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就是学习课文得到的。

二、要超周备课,提前一周或更长时间公布题目(写作内容)作文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要认真备课,而且要超周备课。

为了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我总是在本次作文结束时就拟出了下周的作文题目(写作内容),公布于众,让学生留心观察,搜集素材,或查阅材料,这样学生到作文时就轻松多了,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们在一起时有说有笑,滔滔不绝。

但在习作时显得茫然,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甚至逃避习作。

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

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呢?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抄、多背。

多看适合学生的报刊和中外名著。

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鼓励学生多看。

还鼓励学生自带图书,同学间交换阅读。

让学生畅游在书海之中,领略书中的风景。

多听广播节目,多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增加语言积累,感受语言魅力。

指导学生用好摘抄本。

在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好段,及时把它们摘抄下来。

多背优美的课文和名人名篇,比比谁积累的优美语句多,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留心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用明亮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大自然的静态美、动态美,去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笔直的大路,绿色的田野,清澈的小河……都能成为观察的对象。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

同时,应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点燃兴趣,放飞心灵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并不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作为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引导作用,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或一句鼓励人心的话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不受作文要求的限制,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内容自选,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

4.真情实感,画龙点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到:事例真、感情真;表达准,要用恰当的词句,准确描述真实或想象的事物,表达真实的感受。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还较弱,要求学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是不大可能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三年级)hao写作文对于小学段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对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更像一头雾水,一到作文课,总有部分学生习作起来脑子空空,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个所以然。

怎样才能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呢?我个人认为,知识和生活方面的材料积累不多甚至是少之又少是学生写作时最大的绊脚石。

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或平时课堂教学中,都应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积累材料的习惯,因为这些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积累材料?从哪些方面来积累材料?如何来运用已积累好的材料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作法:一、课堂学习是积累材料的保证。

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指导学生认识很多好词佳句。

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好词佳句,避免写起文章来上句不接下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把学过的词汇积累下来,把课文中的佳句背诵下来,并且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把学到的这些好词句记在上面,课余时间或早读课上看一看,巩固记忆。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为学生提供小练笔的平台,让学生边学边积累,边1积累边练习,自然而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积累下这些好词句,写起作文也就得心应手,不会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了。

二、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基本。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最好方法。

因此,平实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要求学生把自己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并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取恰当的题目。

并教育学生从写日记的经历中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写好身边的点滴事情。

天长日久,学生的日记本成了记事本,各种材料应有尽有。

写作文再也不感到无内容可写。

三、走进生活是积累材料的关键。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

因此,生活实际才是小学生丰富习作材料的源泉。

可是,学生平时不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写文章时没有材料可写,怎么办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和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从方方面面去认识生活,领略生活、熟悉生活。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对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指导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普遍的现象是:提起写作文就咬笔头,一篇作文只有一小段,而且内容干瘪乏味。

因此,我认为要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应该做到: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常留意身边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细心观察,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让学生掌握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储存生活的素材。

例如,学习了一组关于描写动物的课文后,布置学生回家对某一种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如喂鸡的时候,看清楚鸡的外型,吃食的姿势等,这样学习本单元习作时就有材料可写了。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观察的,景与物,人与事,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一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而近;另一方面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分清主次,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地积累,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写作时按照这样的思路构思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观察通过组织同学们到现场去看,近距离的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习作是写参观游览的,我在教学的时候就用了这种方法,提前一天组织全班同学到附近的一座老革命故居参观,可以到室外活动了,学生们的热情高涨。

到达目的地,先允许学生的眼睛像摄象机一样,摄下全局,然后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我一边看一边讲解,并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写的时候就按所看的顺序来写。

参观,不是单纯为参观而参观,让学生懂得要用带有感情的眼光去看,如对勇敢的烈士的敬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学习那种为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头颅、洒执血的献身精神,我们心中怎样想,想对烈士们说什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习作完成得很好,连平时交不上作文的同学,也写出一篇象样的文章来。

三、培养阅读能力,注重积累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学习语文如此注重读。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排了班会: 如何看待同学之间起绰号” “ 辩论会。 同学们都为自己
的观点争论不休, 热情高涨。 周记中很多同学都描写了辩论会的 精彩场面, 这回的周记都在70 0字以上, 有的同学甚至写710多 00
字, 而很多同学平时只写二三百字, 内容干瘪, 空洞无物。 这让我 明白: 作文的话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敢写、 想写就会有
“ 三十年” 是虚指, 实际上是十三年。 你能想象出诗人在这十三
年 中的心 路历程 吗?
生: 这十三年间的时隐时仕, 是一个俗念和本性、 现实和 理想、 肉体艰辛和精神痛苦的不断权衡斗争的过程。 陶渊明最 后隐居田园的决心是他为官多年之后 的大彻大悟, 也是一种 自
进行写作评价时, “ 要 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 调查、 访谈、 阅读、 思考等多种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

次, 针对班级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引起的纠纷, 我特意安
拳、 友谊之拳、 拳头的价值、 拳头的多面性 ; 有的说想到了疯狂
的拳头、 悔恨的拳头、 拳头的感情、 拳头的故事、 说谎的拳头; 有的说想到了拳头伴我成长、 拳头 的威 力、 愤怒 的拳头、 握紧
些小 问题 的解 决 , 一步 步将学生引向所 要解决 的中心问题 。圈
出示 《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 :“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
志 固常在 ……”)
生: 陶渊明居然也曾有过一番雄心壮志 !
师 : 人在诗 中写道 :“ 入 尘 网中, 诗 误 一去 三十年 。 这 里 的 ”
潜传》 的相关文字 :“ 环堵萧然, 不蔽风 日; 短褐穿结, 箪瓢 屡
空, 晏如也 。 ) ”
三、 机智巧设疑 , 启发学 生进行 “ 深对话”

如何让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作文有话可作文有话说关键是三点:一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二是要善于虚实相生;三是要善于夹叙夹议。

先说观察生活的问题。

观察生活,就是要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的变化。

有的孩子只顾埋头读书,低头走路,就是抬头走路,也不留心观察路前路边的变化。

比如,不久前,家人告诉我,我家住宅楼东边的一混凝土的搅拌场搬走。

这个搅拌场是个大污染源,家里因此每天都有擦不尽的灰尘,很是头痛。

获悉这个“眼中盯”被拔掉,十分高兴,便打电话邻居以吐快慰之情。

不料,接电话的是其孩子,是个初中生。

我问他注意到搅拌场搬走了这事没有,他说没有。

事实上,这孩子每天放学回家,走到小区前面的巷子里,迎头就是不到两百米远的高大搅拌机、数层楼高的圆柱形水泥塔和堆积如山的碎石场,这个已发生了一个多月的巨大变化,这孩子竟浑然不觉。

这样的巨变都熟视无睹,身边的细小变化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关注了这个变化,写一篇环保方面的作文还会无话可说吗?事实上,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如同太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只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大小变化,笔下的素材,定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再说虚实相生的问题。

前面说到那个家长问作文是写真的好,还是写假的好。

其实她说的是实与虚的问题。

她的假就是说虚构、虚拟。

我的回答是,全真不好写,全假更不行,实实虚虚,虚实相生才好。

在一篇文章里如果“复制”真实生活,文章便索然无趣;如果一味“编造”离奇情节,同样使读者反感。

所以,只有像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笔下的人物才能成为鲜活的典型。

托尔斯泰说“直接写某个人,绝不典型”,就是说要虚实相生,虚实互现。

需要说明的是,写“虚”的能力是一种恰切抒发作者主观情意的“表现力”,它允许合情合理、艺术加工的“虚构”与“虚拟”,但绝不是违背情理、高大全式的“虚假”。

针对社会的阴暗面或生活的隐晦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亲身经历的见闻感触,转换视角,虚拟角色,走进新奇别致的空间。

如比,我有个朋友,是湖北省作协成员,有不少小小说在《小小说》上发表,他将其集结成册,要我写了篇序言,我发现他在作品中虚实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学生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潭永不枯竭的写作活水,他们在成长中去认识新事物,感受新事物。

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作文题材较城市学生更为丰富、广泛。

但有些学生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缺乏灵感,或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我觉得应从以下面进行作文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就会千方百计、争分夺秒、攻坚破难地去做并做好。

1.澄清认识。

作文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并非篇篇都是在进行作家式的创作,也并非篇篇都要去发表。

不要给学生提太多、太高、太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的自信。

给学生一个准确的作文定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作文不过如此,稍加努力便可完成,让每一位学生形成一种作文容易完成的潜意识,再因势利导便可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改变传统的命题方式作文命题要顾及儿童心理特点,接近生活,力求富有童真童趣,不落俗套。

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在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3.多鼓励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

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表扬和肯定。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勤于积累素材。

小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丰富写作文的题材,切实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而且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乐学多思的有心人。

1.写“题材日记”,储存写作素材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没有新鲜的题材可写,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大千世界,绚丽多姿,有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问题是能否善于运用我们这双肉眼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把瞬即消逝的材料记录下来,这就是“题材日记”。

“题材日记”与一般日记的写法不同,它较一般日记简单,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场面,或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个动作、几句对话,一种神态等。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和练习。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作文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的方法。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话、寓言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以及自己的感悟。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还能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此外,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所读作品的看法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应该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身边的人和事、自然景象中获取写作的灵感。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可以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聚会的欢乐场景;在学校里,关注同学们的互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外出游玩时,留意大自然的美景、城市的变化等。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积累生活素材,可以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够有丰富的内容可写,避免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三、多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发言,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孩子多交流,让他们讲述一天的经历、听过的故事等。

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地方,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加强写作练习写作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怎样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关于习作教学,学生一提笔就感到无话可说,明明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学生几句话就把事情起因经过描述完了,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没话可说了。

怎样让学生写作文不发愁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创设写作的氛围我现在任教三年级,我发现一种想象存在,那就是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表达,所以我让孩子平时多读书,多交流,我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让孩子进行演讲比赛,专门设立了奖项,孩子的积极性就很高,写起作文就游刃有余。

成功的习作指导经验告诉我们:在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要几尽可能创设习作情景。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所以,小学生的习作应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电脑的QQ问题,社会、家庭的热点问题等。

三、记好观察笔记同学们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的原因还在于:习作的素材很少,尤其是写事的习作。

因此,写起来就比较空洞。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为此,我叫同学们记好观察笔记。

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点滴小事都可以记下来。

长期下去,学生不断养成了记观察笔记的好习惯,积小流而成江河,观察笔记便是一个丰富的习作素材库,学生不必再为习作的素材而发愁了,打开习作素材库,就可以信手拈来。

由于观察笔记的内容是学生耳闻目睹的人或事或景或物,源于生活、构思简单,学生易写爱写,这样也就有话可说。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在平时的语文课上要多加练习。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这样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之探讨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之探讨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之探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在习作时面对一张白纸无从下笔的情况。

这是因为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创新能力,导致他们在习作中没有话可说。

如何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我们应首先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农家乐体验、社区义工、文化参观、节日聚会等,让他们接触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人际交往,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素材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对现象加以分析、归纳,运用类比、比喻、联想等思维方式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使文章更有深度。

3. 打好语言基础习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基础的打好是习作中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则和运用,拓宽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倡导多读书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在习作训练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欣赏优秀的写作,让他们学习各种文体的优秀篇章,丰富自己的思维和知识,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步。

5. 以学生为中心在习作的训练中,我们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作文题材和写作方式更适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症下药,让他们从错误中不断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能力、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一支会写作、会思考、会表达的小学生队伍,从而使他们的习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如何解决高考写作“无话可说”的问题

如何解决高考写作“无话可说”的问题

如何解决高考写作“无话可说”的问题在高考这场知识的盛宴中,写作能力是每位考生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很多同学在准备高考作文时,常常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无话可说”。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之道。

1. 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写作出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要想在作文中有话可说,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素材。

同学们可以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热点,将这些热点融入自己的作文中,使作文更具时代感。

同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以小见大,使作文更有深度。

2.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阅读是提高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还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经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语句,都可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此外,多读一些高考满分作文,了解优秀学生的写作思路,也能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3. 勤加练习,培养语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写作文,多练习表达。

在练习中,可以尝试不同风格的作文,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同时,要注重修改自己的作文,从他人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优化自己的写作风格。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语感,使写作变得游刃有余。

4. 注重思维训练,拓展思路要想在写作中有话可说,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

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学术竞赛等,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多阅读各类书籍,跨学科学习,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写作更有深度。

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避免片面看待事物。

5. 善用修辞,增加文采修辞是作文的调味品,恰当的修辞手法能使作文增色不少。

同学们应该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力求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共3页

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共3页

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一、多看多想,重视积累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是美好的,而有些学生却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因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学会用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丰富心灵,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怎样才能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呢?在日常工作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了解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捕捉生命中美好的瞬间,把点点滴滴的感动储存进记忆的长河,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课堂内外,我都会积极主动、真诚地和学生沟通,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然和社会,去发现花开花落的美丽,感受云卷云舒的惬意,关注国家大事,了解世界新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足以说明读书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

每周,我都会给学生印发一两篇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利用自习课,组织学生反复品读赏析,让他们从中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

在我的积极倡导和严格督促下,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多,语文素养日渐提高,眼界日益宽阔,写起作文来自然不愁无话可说。

二、多写多改,共同提高如何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形象生动地写出来,练习必不可少。

为此,我要求学生一周写三篇日记,可以记录生活故事,描写自然美景,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诗文篇章,撰写读书心得等,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周一评,让学生把自认为最好的一篇文章与同学交流分享,对优秀作品予以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每次批改作文,我先找两三篇代表性的作文,从语言、情感等方面与全班学生一起修改,然后慢慢放手,让学生自行修改,最后,再指导学生分组互评互改。

作文的口头语言及方法

作文的口头语言及方法

作文的口头表达及其练习方法口头表达是用口说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以自信、清晰、有条理的态度,用洪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口才呢?1.勇于开口:在平时的闲暇时刻,多想象一些情景,思考如果有人问我某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回答。

正如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样,口头表达也需要有所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增强自信心。

2.多加练习:可以练习模仿他人说过的话,也可以从书本中学习。

当你听到别人说了一句很出色的话,觉得很棒时,可以反复模仿练习。

还可以练习诗歌朗诵、绕口令等口语技巧。

如果担心别人笑话,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声说话、大声喊叫,不要害羞,不要害怕。

在朗诵时要注意抑扬顿挫,声音宏亮如钟。

3.多观察:观察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口才训练的书籍。

4.勇于表现:要敢于展示自己,不怕出丑,不要害羞。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紧张的时候,你有舞台恐惧,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要抓住一切可以提升口才的机会,积极展示自己,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如“我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等。

多与他人交流,向口才较好的人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和演讲等活动。

5.有内容的表达:在与他人交往时,多交流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自己的说话兴趣。

同样地,优秀的口才者往往也是擅长倾听的人,因此在说话时要学会观察他人对你说话时的表情,以便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内容、语气等。

6.有节奏的表达: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说话语速过快,像豆子一样跳跃,往往自己说完了,别人还没来得及理解。

说话时稍微放慢语速,声音响亮一些,会更吸引人们倾听你的发言。

这样他们会感受到你每句话都是真心实意的,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说出口。

7.言之有责:实际上,口头表达并不比写作容易,写作不好还可以修改,但一旦一句话说出口,想要修改就比较困难了。

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同样的意思、同一句话,说话的人可以让你兴奋不已,而不善于言辞的人则让你感到头昏脑涨。

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作文是对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但是,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常常让人头痛不已,布置作文题目时也是绞尽脑汁,太简单了起不了练习的作用,太难了又要解释说明,不然就是跑题或不写,解释少了不起作用,多了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

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差不多,这是小学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作文中存在着的“千篇一律”、“虚假空洞”等弊端大都与此有关。

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关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想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是否也“无话可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反,他们都很爱说,而且他们对什么都有兴趣。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随机应变,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例如,去年冬日里的一天,课上到一半时,室外雪花纷纷扬扬,引得学生不时向外张望。

这时,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触摸、感受雪花。

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奔跑着,追逐着……此时,学生因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内心充满了喜悦,已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写出的文章自然有血有肉,充满个性。

二、激活学生的天性,让他们乐说学生天性好动,因此教学时教师可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作文兴趣。

例如,教学作文《猜猜他(她)是谁》时,我抓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先让他们给自己最熟悉的人画一幅像,要求画这个人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他们饶有兴趣地猜想画中的人物,议论纷纷,气氛活跃。

当学生进入“角色”后,我顺水推舟,引导他们把画的人物写下来,要求写活。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敢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

小朋友的作文毫无章法,废话连篇,毫无重点,怎么指导

小朋友的作文毫无章法,废话连篇,毫无重点,怎么指导

小朋友的作文毫无章法,废话连篇,毫无重点,怎么指导
一,指导孩子,随时看,多观察。

孩子写作文无话可说,说明孩子头脑里还没有写作素材。

这就要引导孩子,让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为自己写作文积累材料。

二、指导孩子,随口说,积极表达。

把自己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分享给你听听,还可以说说周围环境和自己的看法。

家长要适时引导,让孩子把话说完整说具体,既然要说清楚起因,更要说出详细的经过并说出结果。

同时要让孩子结合周围环境,说出自己的观点。

让孩子说的目的,是为了训练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句表达能力。

三、指导孩子,随笔写,认真练习。

让孩子把自己刚刚说过的及时写下来。

小学孩子,一般都以记叙文为训练重点。

指导孩子首先写清时间、地点和人物,接下来把写作重点放在对经过的描述上,较后可以写写自己的观点。

写作时,注意用词用句。

把平时学过的优美词句,恰当地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作文写完后,让孩子读给你听听,看看自己写的文章语句是不是通顺,是不是连贯。

这个时候,你要对孩子作文好的地方及时肯定并加以鼓励,对不足的地方引导修改。

逐渐激发孩子
的写作兴趣,慢慢地让孩子产生写作兴趣,从此会写作文、爱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提写作文,不是摇头就是叹气,总是抱怨“没啥可写”的。

仔细分析,这“没啥可写”其实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真的“没啥可写”。

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实在是没话可说;第二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缺少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生活中的素材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三种是“不知道写啥”,有些学生把作文看得过高、过于神秘,觉得身边的小事,不值得一写,不善于发掘,眼高手低,忽视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没啥可写”的困境,打开创作的源泉,这是作文教学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引导。

一、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的“美”。

“万丈高楼平地起”,材料是写作的基础,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占有材料,正如盖房子需要准备好砖、瓦、石灰、钢筋、水泥、木材等一样。

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来源于生活。

古往今来,作家们都是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受生活的启迪,才写出了一篇篇的佳作,一部部的巨著的。

不接触社会,不积累生活素材,自然难为“无米之炊”了。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呢?一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接触生活,鼓励学生在周末去游公园、看展览,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或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书报、杂志、电影和电视等间接了解社会,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生活的“美”。

观察是认识生活,积累材料的最基本、最初始的行为。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善于观察,就能发现问题,有东西可写。

如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素材就会很贫乏,所以说观察力是写作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什么叫生活呢?无非是些细小的情况,而人类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因此,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细小的情况”是解决“没啥可写”的重要途径。

如下面一段话:“这种鸟只有麻雀大小,体态轻盈,活泼可爱,它的身上为橄榄绿色,腹部是白色的,两翅有时显米黄色翼斑,脸是浅黄的,颌、颈到胸部也是黄的,但颜色要深得多,尾部的绒毛呈黑色,短而分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作文教学素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每次作文,不少同学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写出些文字,也总是苍白枯燥,索然寡味。

因此,如何让学生有话说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是极为关键的。

那么,怎样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的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事实上,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不能正确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难看出其中强调的是情感的真实表达。

就是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呢?并把这种情感诉诸笔端,变成一篇篇情文并茂、句理通达的文章呢?下面结合本人实践中的体会谈点肤浅认识,就教于同仁。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作文如果不深入生活实践中去获得“原料的矿藏”,结果自然无从动笔。

因此,学生的写作也应体验、观察生活。

我曾在一次亲情作文训练之前布置了这样一道准备题:双休日为妈妈(或其他长辈)做件事。

这样的作业,学生平时做得少,听我一说,大家积极性很高,回到家后,
有为妈妈洗碗的,有为爸爸捶背的,有给家里洗衣服的……他们在为长辈付出的同时又获得了长辈的关爱,体验到了爱的温馨。

通过这一行为训练,学生们都说感受颇深,交谈起来都觉得有话可说,我因势利导:那就把你们的感受写出来吧。

同学们都立即动起笔来,没有人说没有东西可写。

由此可见,有了“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观察”和“体验”,笔下就有素材了。

二、创造条件,培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才是上策.
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

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

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

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作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

但如何培养学生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创作的激情呢?笔者认为除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外,创造条件也是很有必要的。

今年五月份,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参加了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并有部分学生由此获奖。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在全国性的赛事中获奖并将自己的书写体变成印刷
体是一件多么光荣且快乐的事情啊。

就这一件事就激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创作热情。

我又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到城里转了一圈,学生们大大开了眼界,学习积极性高了不说,写作兴趣也大大提高,这说明了什么呢?
二、创设情景,送“米”下锅
文学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宣泄。

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或氛围中,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作文的情境,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步步为营,送“米”下锅,引导学生再现审美经验,重温审美体验,让学生主动拿起笔来描述美,抒发美,倾吐审美情感。

创设写作情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课堂游戏、社会实践等活动,常常被教师用来营造写作的氛围。

有的活动会被学生当作作文素材,由于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他们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的活动则会带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感悟观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比如,为了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自己的同学进行观察,抓住其主要
特征描写,写好后让教师或同学猜作文写的谁,如果能猜中,就说明观察是成功的,如果不能猜出来,可以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该同学的特征,进一步完善作文。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抓主要特征的作文方法。

四、指导方法,掌握技巧
学生有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并且被某事某物某景有所触动,并且产生了想表达的欲望。

但不知道或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该怎么办呢?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1、联系法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
部各因素之间都相互作用。

在作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
的作文中,如果将某一景物至于一个与众多事物相联
系的整体中通过其他事物来反衬所写事物。

就会避免
单调的为写某物而写某物的尴尬处境,使文章变的有
话可说,且生动活泼。

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
是从春天的具体景象出发,灵活的跳出了为写春而写
春的窠臼。

他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这些相互
联系的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静物写成“动”
物,将封闭的四个个体写成开放的整体,共同展现春天带给人的愉悦和享受,从而将空洞而抽象的春活化。

2、多重描写法
如果是写人叙事的文章,就可以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融合起来,深刻而全方位的挖掘一个人一件事的内涵。

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当菲利普夫妇发现卖牡蛎的穷水手是于勒时就有一系列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相融合。

从而使人更深刻的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既能使作文生动有趣,又能使作文内容充实。

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写道:“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孔,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对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这段描写运用比喻,夸张
等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写的生动形象,使人读后如见其人。

巧妙地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介绍。

4、升华法
作文时绝不能为了写什么而写什么。

我们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写出思想深度来。

比如联系自我谈感受,联系现实谈人生意义等。

当然,这些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引出。

如位梦华《旅鼠之谜》一文中先向读者介绍了旅鼠繁殖力极强,以至每过几年不得不通过集体跳海自杀来控制繁殖速度。

然后在海边漫步的过程中借美国科学家丹尼斯*马洛拉斯之口写道:“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作者由旅鼠的奇特行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人类人口爆炸的问题,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应该以何种方式去繁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