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是多山 ;二是多水;二是地势西高东低 。 • 中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游览、文学和绘画等方面。孔子说“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特别是魏晋以后,文人墨客盛行游 山玩水,在文学界形成了山水诗派,在绘画界有 山水画派。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散文、诗歌和绘 画,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也就是说,中国多山 多水的地形地貌,既哺育了古代文人,也造就了 极富特色的中国山水文化。
•
我们仅从水系和古代水利工程建设上,就能发现 “人化自然”的过程,发现地形地貌的变化。 •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 的都江堰。至今都江堰仍灌溉着成都平原上的800万亩土 地,秦统一后,派史禄主持开凿了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境 内),沟通了湘水、漓水,第一次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联结起来。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多取道于此, 近代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白渠、漕渠等。 • 公元605—610年,隋朝开通了北起涿郡(北京)、 南至余杭(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 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古代水利工程的兴建,给 原来的地形地貌带来了变化,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创造为人 类改造自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水利工程本身也是“人 化自然”的实体文化。
二、民族、人口
(一)民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称为中 华民族。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一 个渐次融合与演化的过程,可以说是“多 元一体”。
•
历史上曾经在中国范围内居住活动 的民族非常之多,除月支族的主体在公元 前2世纪迁到中亚以外,其他各民族几乎都 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在今天中国的56个 民族中,除俄罗斯、朝鲜、塔塔尔族等几 个是在以往的一、二个世纪中从境外迁入 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或 者说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许多少数 民族还在中原建立过政权,其中蒙古族和 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 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都包容其他民族, 都是由多民族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也即多 元一体。
(3)气候与文学
• 四、气候 • (一)中国气候有三个特点 • 1.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既有热带, 又有寒温带,国土的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 • 2.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多刮北风, 夏季多刮南风,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 月。 • 3.大陆气候强。冬季寒冷,夏季炎 热,气温年差较大。
• (1)气候与人口
• 根据葛剑雄的研究,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 来,到清朝灭亡以前,中国人口出现过8次 剧烈波动。8 个中国人口“大落”时期,也 都是我国气候变冷的时期。这种对应不可 能是一种巧合。因此中国历史上人口的 “大起大落”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应 是无可置疑的。
• •
4.中国文化也是各民族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从夏朝到秦汉时期,当华夏族,苗瑶族、 百越族等民族开拓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时,边疆 各民族的先民已在开发着祖国的边疆。比如,东 北部和北部的东胡、乌桓、鲜卑、匈奴等民族开 发了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及华北北部的 广大地区;西域的乌孙、月氏、龟滋等民族开发 了今新疆及其以西的广大地区;西部和西北部的 羌、吐蕃族开发了今青藏高原;高山族开发了台 湾岛;百越各民族开发了今广西、广东及福建、 浙江等地。
•
1.中华民族是指多种民族、多种来 源。上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民族 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如北狄、西戎、南蛮、 东夷等之间在长年的互相冲突、互相交流 中逐渐融混成为难解难分的一体,形成了 华夏族的前身。(比如巴蜀地区的三星堆 文明、江浙一带的屈家岭文化)
•
2.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 流域的中原各民族继续发展和状大,而生活在其 他边陲地区的民族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明, 比如巴蜀地区的三星堆文明、江浙一带的屈家岭 文化、河姆渡文化,云、贵、川等地的少数民族 也创造了发达的文明,但是所有这些民族都以中 原民族为一体向心之力,认为他们的民族亦是炎 黄子孙,例如鲜卑族就认为他们是黄帝的第25子 的后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以华夏诸 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通过书同文、 行同伦、度同制、车同轨等一系列政治文化措施, 使华夏族开始成为一个基本稳定的族体,为汉民 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 (二)人口: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特点有三个 • • 1.人口众多。汉代、北宋、清朝人口数量一直占
世界三分之一。 • 2.人口分布不均衡。在历史上人口分布随着政治 中心的转移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 3.人口迁徙频繁。人口迁徙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 交融。人口迁移主要受战争、宗教、经济的影响,同时人 口迁移又带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交融。 • 从15世纪以来,中国人不断移居海外,当时以移居 东南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再次大规模不断移居 海外,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如今,在中国,没有四川人 的县不多;在世界,没有中国人的国家不多。人口过多是 最大的生态失衡,双胞胎多,男孩多则是人类自身失衡。
wenku.baidu.com
(8)元帝国,是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南宋后,疆域辽阔,北达 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至西藏、云南, 西北至今新疆境内,东北达鄂霍次克海。元 代的科技和文学比较发达。元杂剧是文学史 上首次出现的宏篇巨著。
(9)清代乾隆年间,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 了巩固和发展,疆域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到 葱岭,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种疆域基本上与当今的疆域 相似。(最新测算表明,中国的实际面积是一千 万平方公里)。1840年鸦片战争后、1856年的第 二次鸦片战争、1833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 日甲午战争、1899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 这些使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使 中国的大片领土沦为殖民地。
(2)气候与中医
• 例如,切脉是中医诊病最主要手段之一。而人的 脉象因四季而有显著不同。从脉波图形说,主波 振幅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脉率则冬季较夏季为 快。从中医脉象说,春天应为弦脉,夏天呈钩脉, 秋天应是浮脉,冬季应见营脉。因此切脉诊病时 必需考虑季节因素。 • 因时治病的另一个例子可举针灸。中医常用针灸 治病。针灸也讲究四时。不同季节取不同穴位, 即春取络穴,夏取俞穴,秋取合穴。冬季因气在 内,体表组织对外界反应迟钝,疗效差,一般多 用药而不用针灸。
(4)春秋战国:从东周开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 这500多年,习惯上称春秋战国。在此期间, 各诸侯国之间战火不断,出现了诸侯争霸的 局面,此时的疆域基本上和周朝接近。春秋 战国时期的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文化大交锋“百家争鸣”的现象。
(5)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 建王朝,它是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王赢政建立 起来的。秦王朝立国仅15年,它的疆域东到 大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至今云南、广西、 北到长城一带。秦朝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是多方面的。“兵马俑”和“阿房宫”成为 历史的见证。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 环境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 的基本特征
人文地理环境定义
• 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社会人为创造和 划分的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 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诸多方 面,其中,对文化影响较大的是疆域、政 区、民族、人口。
一、疆域、政区
• (一)疆域:(1)疆域:西汉、唐、元、清、疆域超过“雄鸡
•
• •
•
•
1.湖泊的发育和消亡。比如有些著名的湖 泊改变了形状和面积,或者完全消亡了;一些新 的湖泊产生并继续演变。 2.水道和水系的变迁。流经东部平原地区 的江河下游一般都发生过变化,其中黄河和海河 水系的变迁尤为剧烈。 3.海陆变迁。有些河海岸变成了陆地,也 有些陆地重新沦入大海。 4.黄土高原的变迁。水土流失使原来的 “塬”日渐缩小,地形破碎,生态条件越来越差。 5.沙漠的变迁。沙漠面积扩大,吞没了一 些绿洲和城市。
(二)政区: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 划分的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此属于人 文地理环境范畴。
商周——分封制,秦汉——郡县制,东汉——州、 郡、县二级制,元——行省制度,明——省府县, 清——省府县,近代——省、道、县,现代—— 省、市、县。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省地县三级(其中:4 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2)商朝: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始于商朝。 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朝的文化非常发达,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商代对中国文化最 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最大的成就就是甲骨 文,仅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十多万块甲 骨上,已发现的单字就有5000个。
(3)周朝: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商朝灭亡后,继之而起的是延续了800 多年的周朝。周文王姬昌用姜子牙治 理国政,国运昌盛。周朝分为西周和 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东周 建都洛邑。其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 长江流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 中国文化上最大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 化。
•
3.秦汉以后,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在战争或 经济交流中继续融合,比如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 南北朝时的五胡乱华,唐代的安史之乱,使当时 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匈奴、契丹、鲜卑、氐、羯等, 都先后消溶在华夏族的肌体里,并且逐渐形成了 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以 华夏族为宗族,团结、统一从此成为华夏族各民 族的共同心愿。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特别是外敌 入侵的灾难面前,一些仁人志士提出了中华民族 的概念,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群起响应,从此 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一直延用至今, 成为全世界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和殷切期盼。 (台湾问题)
(1)夏朝:夏代始于公元前1300年。中国古代的华 夏族在黄河流域繁衍发展,当时的华夏族同蛮、夷、 狄等不同族类经过长期的交往和融合,形成了共同 的族体“华夏族”。华夏族分为几个不同的部落, 这些不同的部落集团先是生息在黄河及其支流一带, 后来发展到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等广大地区, 建立了持续600多年的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 长江为主,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西起山西南部, 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南接湖北、 北到河北。
式”、960万平方公里。
• 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 朝。前221年立国,前206年被汉刘邦所灭,传2代,历15 年,建都咸阳。它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四川、 至今云南、广西、北到长城一带。 • 清朝:公元1644——1911年),从皇太极到溥仪,传11 帝,历267年,建都北京。清代乾隆年间,中国的疆域北 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到南海诸岛,东南 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西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 临太平洋,东至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地形、地貌
• • (一)地形 中国地形复杂,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交错,形 成了多样的、丰富的资源分布状况。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的风格多种多样。多元的地形必然会形成多元性的文化。 • (二)地貌 •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东构 成“三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 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 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二阶梯,海拔多在 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 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沿海地区多处于第 三阶梯。
(6)汉朝: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西汉 王朝建都长安,先后统治达214年,其疆域东 南至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西南至 云南、广西、越南的中部,北至大漠,东北 达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 年的千余年间,越南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 一部分。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 帝国,唐朝全盛时,疆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什湖,东北抵达黑 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包括今俄 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 唐以后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 帝国的文化十分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