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一章重点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两个时期: 1 先是物物直截了当交换2 然后是经过媒介的交换二、价值形态演变的几个时期?四个时期: 1 简单偶然的交换2 扩大了的价值形态3 普通价值形态(本质变化:作为交换的媒介固定1某物)4 金属货币形态三货币的定义及职能?定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职能: 1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2 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3 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事情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算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4 贮藏手段:货币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宝普通代表保存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发挥贮藏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时刻市场上发挥普通等价物作用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币财: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币财,实际上基本上对差不多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确信。

XXX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含金属的分量与成群,即所代表的价值。

3各种通货和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属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辅币的发行与流通、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4预备制度:又称黄金储备制度,他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也是一具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货币制度的演变?1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3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 信用本位制:是指以别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六、格雷欣法则概念?1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

金银复本位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2 劣币和良币。

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被称为良币。

货币银行学第一篇 基础篇

货币银行学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货币与经济主要内容:货币的涵义、功能、形式及演变、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货币的使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定义仍是经济学家现在经常争论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货币的涵义:(对货币的误解十分普遍)1.货币通常是指通货(currency)——范围过于狭窄。

例如:“你带钱了吗?”“要钱还是要命?”2.把货币看作财富的同义词——范围过宽。

例如:“这人很有钱”(在一个点所测量的货币存量的概念)。

但财富不仅包含货币,而且还包含债券、股票、土地、房子、车子等财产。

3.把货币等同于收入——单位时间的现金流量。

例如:“他赚多少钱?”收入与货币的区别:收入是指一段时间中的流量;而货币是指某一时间点的存量。

二、货币的理论定义:经济学家对货币有不同的定义,有两种方法:理论的方法:这种方法透过表象抓住能使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证的方法:从统计的角度给出货币存量的范围和数量。

首先看经济学家如何用理论的方法定义的货币。

1. 第一种定义根据马克思对于货币的分析给出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强调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职能。

马克思分析的是金属本位制及以前的货币——商品货币。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货币已不是特殊的商品,纸币与存款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 第二种对货币的定义归纳为:法律规定的由国家发行的作为交易媒介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这个定义适用。

但有时,国家发行的货币失去了购买力,人们在交易中也不会接受。

如恶性通胀。

因此法律规定并不是货币的本质特征。

3. 第三种定义是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给出的,他说:“货币是购买力的栖息所”。

所谓购买力指的是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里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问题是“栖息所”,各种存款是潜在购买力,甚至债券、股票都是潜在的购买力,但栖息时间长短不同,流动性不同。

栖息所隐含了价值储藏职能,这一职能并非货币独有。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学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币材: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币材须具备四个特点;币材沿着历史顺序发展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两种形式。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节货币的本质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货币等同于贵金属。

西方的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通过分析商品,科学地分析了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与其他商品是相对立的,是特殊的商品。

因此,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还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

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第一章1什么是信用:a信用是指以了偿和付出利钱为前提的假贷活动。

b了偿性是信用的全然特点。

c信用是在私有制差不多上产生的。

2信用得以成立的三要素:a债权债务关系b时刻的距离c信用对象3金融的含义:广义:泉币的发行、保管、对调、结算狭义:专门指泉币的融通4狭义的金融和信用的差别:a二者的范畴不合b标的物的性质不合5贸易信用的含义:它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生意商品时,以商品情势供给的信用。

其典范情势是由商品发卖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法供给的信用。

6贸易信用的优先品德:a商品信用直截了当商品流畅办事,是发卖商品的有力兵器b贸易信用是制造信用流畅对象的最简便情势7贸易信用的局限性a贸易信用范畴的局限性;b贸易信用的偏向受到限制;c贸易信用的刻日也有限制。

8贸易信用对象:贸易单子(贸易本票,贸易汇票)9银行信用含义: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泉币形状供给的信用。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序言。

10银行信用与贸易信用的关系:a银行信用是在贸易信用成长的差不多上产生的;b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在信用范畴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在信用偏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在信用刻日上的局限性。

是以,银行信用不管在范畴上、范畴上、照样在刻日上都大年夜大年夜跨过了贸易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全然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情势。

c因此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克不及代替贸易信用,贸易信用仍旧是全部信用轨制的差不多。

d银行信用和贸易信器具有紧密的接洽。

银行信用是在贸易信用的差不多上产生和成长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显现又使贸易信用进一步获得成长。

11国度信用(即当局信用)含义:国度信用是指国度为一方的假贷活动,即国度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2国度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接洽和差别接洽:二者属于信用情势,在量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差别:a国度信用有时能够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只能的货币。

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②双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比价,金、银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1)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汇率的稳定 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布雷顿森林体系①核心内容:(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2)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中央银行可按规定官价用美元向美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逐渐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②体系作用: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货币银行学归纳总结

货币银行学归纳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来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④货币形式3、货币形态的发展:最初的实物货币,如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使用的贝壳;后来,贝壳等实物货币不便于交换,便演化为金属货币,如铁等。

这最初是贱金属,后来又深化为银、再到后来的金。

但是实物货币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扩大,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去充当货币,于是各国开始发行纸币,最初的纸币与金银挂钩,后来又不以金银持钩。

所以从实物货币到纸币,是一种由真实价值到信用方式的转变。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和结算渠道的多元化,电子支付手段在许多领域也充当着货币等价物。

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

4、国家纸币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5、货币的5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6、货币制度的构成:1>确定货币材料;2>确定货币单位;3>确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4>确定本位币与辅币;5>规定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6>金准备制度。

7、货币制度的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四个过程。

①银本位制,以白银为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②金银复本位制,以金银同时作为币材,金币和银币均为本位币。

③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最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

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都普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

8、“格雷欣法则”“布雷顿森林体系”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货币银行学复习提纲

货币银行学复习提纲

《货币银行学》复习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职能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

二、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

3、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三、贮藏价值(Store of Value)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收藏。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

2、特点: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节货币形式及其演变货币形式的演变集中在货材料的变化上。

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货币可以分为:一、实物货币(Material Currency)二、金属货币(Metallic Currency)三、代用货币(Substitute Currency)四、信用货币(Credit Currency)五、电子货币(Electric Currency)第四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的内容:1、确定货币金属2、确定货币单位3、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Standard Money):①概念: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货币。

货币银行学__(要点)

货币银行学__(要点)

货币银行学-要点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各职能及特点:⑴价值尺度;特点: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无需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必须具有价值。

⑵流通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货币,甚至是纸币。

⑶贮藏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或具有稳定的购买力⑷支付手段:特点:货币支付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分离。

⑸世界货币:特点:必须具有十足价值;必须是贵金属块。

2.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只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区别:统计口径(即包含内容)不同;流通性有差别;职能上有差异4.我国货币计量的统计口径:1.现金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2.狭义货币M1 = 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3.广义货币M2 = M1+企业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城乡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如外币存款、信托存款)第二章货币制度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2. 主币基本特征及相应规定: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规定: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3点经济意义);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规定本位币有(铸造和)磨损公差。

辅币:特点:按照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相关规定:规定辅币限制铸造(经济意义);规定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力(注意特例);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3.货币制度的演变顺序: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4.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5. 纸币的特点:1.本身无价值,不能与贵金属自由兑换;2.不能自动退出流通,因而不能自发调节货币量;3.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 4.不能超越国界流通,因而不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任课老师:何锦强货币银行学教案【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货币收支的范围、货币流通的含义,掌握有关货币起源与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学习难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Money 与 Currency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所有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古往今来论证货币起源的主流观点1. 是物品的交易,导致货币的出现。

2. 从物物交易到通过货币的交易——货币出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

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离开货币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有生就有死。

货币有“生”——它并非古已有之;那是否就可认定:它必将有“死”——消亡?这个问题涉及基本的货币理论,可以思考,但无需急于予以回答——这需要足够的理论准备。

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货币形态经历着由低向高的不断演进1. 种种实物货币;2. 金属货币,特别是上世纪初还在流通的金属铸币,在流通了几千年后,也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

当代货币的种种形态1. 用纸做的货币: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与国库发行的纸币,它们的区分及转化。

2. 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

1. 效率; 2. 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1. 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对象多种多样,但都有价格。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5:38 共506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和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2、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3、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计量。

第二章货币制度1、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3、重点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构成;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1、了解:汇率的定义;汇率的种类;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2、掌握:外汇的概念与内容;汇率的标价方法;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

3、重点掌握:汇率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1、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者的斗争;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等等。

2、掌握: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分类;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与特征;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社会征信系统。

第五章信用形式1、了解: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政府信用的历史发展;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

2、掌握:企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对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该重点把握。

银行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政府信用的含义与形式;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消费信用的形式、作用及其约束条件。

3、重点掌握:商业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其局限性;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国际信用的形式。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

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

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

P483-484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银行学》期末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期末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是一种交换经济。

2.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

3.物物交换的弊端①需求的双重巧合;②时间的双重巧合;③地域的限制;④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⑤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⑥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

4.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①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②货币不是一般商品,是特殊商品。

5.金属货币退出的根本原因:金属的开采量跟不上货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6.价值尺度(基本职能)①含义:当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特点:它是观念上想象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1两黄金,1两又分为10钱)。

④价格和价格标准的区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7.流通手段(基本职能)①含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一定是十足价值的货币;③计算: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④职能作用:改变了商品交换的方式,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实现了商品交换买和卖的分离,便于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⑤局限性:隐藏着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因此,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存在是一般非均衡和非自愿失业的根源。

8.贮藏手段①含义: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静止状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②现代的货币贮藏方式:货币沉淀、银行存款、利用金融资产贮藏价值。

特点为不足值货币。

9.支付手段①含义: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②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③意义:克服了流通手段的局限性,加速了货币周转,节约了流通费用;④局限性: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2、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3、货币的职能及现代货币银行学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4、货币形式的发展5、货币制度的形成、构成要素及类型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本质及信用的形式2、金融工具的特性与种类3、几种主要金融工具的含义(债券、股票、支票等)4、金融工具创新的原因5、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6、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7、金融市场的功能8、货币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9、资本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第三章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1、金融中介的必要性2、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3、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四章利息与利率1、利息的本质2、利率的种类3、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4、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经验教训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6、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与措施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性质2、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5、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7、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8、影响派生存款乘数的因素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做的努力第六章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2、货币层次的划分3、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第七章货币需求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2、现金余额方程式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4、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测量3、通货紧缩的定义及种类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2、中央银行的职能3、中央银行体制的类型4、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特点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3、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目标模式4、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重点内容: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2.货币形式的演变。

3.货币的本质。

4.货币的职能。

5.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6.货币制度的几种类型。

35张要记住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你喜欢货币(money)吗?▪乔治·伯纳德·肖(George Bernard Shaw)说过:缺钱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多数犯罪与金钱有关,许多刑罚也是以货币来衡量的。

▪资本主义社会信奉“金钱万能观”▪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缺少资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货币过多。

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商品。

货币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经济生活也处处有货币,人们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

但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本质如何?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

对此,马克思曾引用当时英国议员格来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货币到底从何而来,似乎成了一个谜。

但这又是一个非解开不可的谜,因为了解货币的起源是认识货币本质、职能与作用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正确认识货币金融理论的起点。

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

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

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许多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虽然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多数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无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

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马克思是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分析的。

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开始形成。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

因此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只有通过交换,产品交换出去,他们的劳动才会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才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样,用于交换的产品变成了商品。

商品,作为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对他有意义的是价值属性,而不是使用价值。

而商品的价值形式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两种商品交换时,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这种商品的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

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原始社会末期,交换行为刚刚出现。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可能经常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人们在维持其生活必须以外,偶然有少量剩余产品,于是在两个部落之间产生了偶然进行的商品交换。

简单的价值形式,用等式表示则为:1只绵羊=2把石斧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在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产品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现象。

这时,一种商品不再是偶然地和某一种商品发生交换关系,而是与其他许多商品发生交换关系。

用等式可以表示为:=2把石斧或=1袋小麦1只绵羊或=20尺布或=5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许多种商品身上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虽然比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前进了一步,但仍然是不充分的价值表现形式,因为此时的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W — W),价值的表现总是与商品所有者对使用价值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物物交换的“需求的双重巧合”。

这种效率低下的交易方式,限制了交换的范围。

三、一般价值形式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冲破物物交换这种交易方式的制约。

于是在交换市场上,出现了以下情况,商品所有者自发行动起来,寻找一种在市场上经常大量进行交易的商品,先与之交换,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许多商品所有者都这样做的结果,就使一种商品从整个商品界分离出来。

这种特殊商品,由于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起着一般等价形式的作用,称之为一般等价物。

此时,商品交换由物物直接交换转化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扩大的价值形式演变为一般价值形式:2把石斧=或1袋小麦=或20尺布=1只绵羊或5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所有的商品都用一种商品表现自己价值的价值形式,称为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下的一般等价物,没有完全固定地由某一种商品来充当,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不相同,从历史上看,牲畜、粮食、贝壳、布帛等许多商品,都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限制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商品交换,阻碍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随着手工业的产生,商品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商品交换跨越了地区界限,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要求把不同的一般等价物统一起来,并固定在某一特殊商品上面,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商品。

这种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形式,称为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总结:货币是随着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商品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不变的,但货币的形式却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不断的演进。

总的来说,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和物品。

具备的性质: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一、实物货币▪在早期简单商品交换时代,生产力不发达,交换的目的是以满足某种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主,因而要求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主要由自然物来充当。

▪在中国历史上,盐、龟壳、海贝、牲畜、皮革、齿角、米粟、布帛、农具等都曾作为实物货币被使用过。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当时社会组织下最能代表财富,最普通的供求的对象,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货币“一词的古汉语意思。

货指珠、贝、金、玉,币指皮、帛。

这些商品都曾作为货币。

▪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

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

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为金属货币所取代。

二、金属货币▪指以金属如铜、铁、金、银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

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

▪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

▪金属货币的演化沿着两个方向进行:贱金属(铜)贵金属(银、金)称量货币(检验成色、称重量)铸币(国家统一成色和重量标准)三、信用货币▪随着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且远距离的大宗贸易携带金属货币多有不便,从而提出了使用信用货币的要求。

▪信用货币是一种不足值货币,其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已成为当代几乎所有国家所采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信用货币按历史发展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因为流通中被磨损的金属铸币被人们照常接受,并不影响流通,这表明货币可以用象征的货币符号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又称为代用货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

▪代用货币通常是纸制的,是货币币材的一大转折。

它相当于一种实物收据,可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但要求有足量的金属保证,以满足代用币的随时兑现,所以称为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代用币由银行发行时称为银行券。

▪代用货币的发行量受贵金属的限制,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代用货币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典型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是纸币,它是指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习惯上认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纸币也产生于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同银行券相比,纸币完全割裂了与贵金属的关系,其发行不再以黄金作准备,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表现出强制流通的、不可兑现的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公元11世纪,北宋的交子是最早出现的纸币,它是由国家印制、强制行使的不兑现的货币符号。

其后元、明、清发行的宝钞,也属于典型的纸币。

▪不兑现信用货币突破了货币商品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提供了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手段,是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的飞跃。

(三)存款货币和其他信用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信用制度发达,银行结算手段改进,现金流通逐渐减少,货币形式更多采取存款形式,此时,货币概念得以扩张,不仅包括铸币和现钞,而且包括了可转帐的活期存款。

▪存款货币的出现,打破了实体货币的观念,将货币由有形货币引向无形货币。

▪广义的信用货币还包括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信用凭证,包括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

它们以票据流通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四)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的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电子货币特点: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现阶段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

“网上银行”▪通常泛指以Internet为基础提供各式各样金融服务的银行。

网上银行的功能一般包括银行业务项目、信息发布以及商务服务。

▪目前,网上银行实现的功能主要是信用卡、个人银行、对公业务等客户与银行间关系较密切的部分。

总结:货币的币材和形制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

透过这种发展的表象,可以看出货币的演化是由一般等价物的性质、社会生产的发展、各种币材的优劣比较与技术进步等决定的。

第三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究竟怎么理解?可以说自货币产生以后人们对它的探索就没有中断过。

在西方,早期影响较大的有两种学说,即货币金属说和货币名目说。

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对于不同货币本质学说的理解,应最终统一于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