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主要讲述了欧洲国家在15至17世纪期间为了寻求财富和拓展势力范围,开展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揭示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探寻新航路这一课题上,学生可能对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敬佩,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技术发展、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二、内容分析1500年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且大洲之间基本没有交流。

而恰恰是因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们的出现,才使世界原有的这种状态被打破。

哥伦布的伟大功绩是“发现”了美洲,美洲的“发现”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也开拓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另一个空前的壮举。

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地圆说流行,而真正通过探险证实可以环绕世界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所以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意义重大。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地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从而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感受和学习欧洲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材料1:15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杨金森《海洋强国兴衰史略》材料2:秦海(南海)中共有7 459座岛……爪哇大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生姜、丁香及其他类香料……黄金之多,无人能信。

小爪哇岛出产世界最多之樟脑,质极细,其量值等黄金……其地饶有金银、一切香料,如沉香、苏木、乌木等物,多如牛毛。

——《马可·波罗行记》材料3: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本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探寻新航路》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的历史教材,主要讲述了欧洲航海家在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为了寻求财富和传播基督教,勇敢地开辟新航路的故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欧洲航海家探索新世界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课中,学生可能对于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和地理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感受航海家的勇敢和智慧,并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掌握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勇敢和智慧的敬佩,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2.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分析法:分析航海家的勇敢和智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2.资料: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文字资料3.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

提问:“为什么欧洲航海家要探寻新航路?”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介绍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行经历。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走向近代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走向近代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第15课探寻新航路导学案活动一:探究问题一:依据课本内容,并结合材料,勾画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记》材料三: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探究问题二:假如你是一位航海家要探寻新航路,还需要怎样的条件实现远航?活动三:第一环节自主学习P72-74(1)完成表格内容。

(2)找出四位航海家的路线,并在书上标注姓名、时间、最远到达地点。

(温馨提示:仔细阅读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活动四:根据以下史料,分析探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材料三: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材料四: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

按传统方式征收的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

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随堂检测1.(2023年春季•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A.①B.②C.③D.④2.(2023年1月•福建学业水平测试)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观看大国崛起时摘录了一段很好的解说词,让他给同学们读一读:15世纪以前绝大多数欧洲人受教会的影响,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没有人知道地球究竟有多大,没有人能说出世界的具体轮廓,在他们脑海中仅知的亚、非、欧三大洲被无尽头海洋分割,此时的三大洲交往甚少,各自分散、孤立的发展着。

教师:他的摘抄介绍了15世纪大多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又是什么事件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密切了世界的交流?学生:探寻新航路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师:我们今天将要从以下板块展开对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这三个板块的名称;学生:师:当时的欧洲人为什么要去探寻新航路?——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学生:师:这些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了生产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出售商品获取大量的利润,他们必须要扩大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探寻新航路的根本推动力。

师:欧洲人自古喜欢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珠宝、黄金,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什么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购买欲?学生:钱——黄金师:黄金是财富、地位的象征,渴望得到黄金成为欧洲社会的一普遍心态。

也许是一种巧合,马可·波罗的出现激起了欧洲人到达欧洲的欲望。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读一段材料。

师:这则材料是如何描述东方世界的?学生:遍地黄金师:渴望黄金的欧洲人迫切的想到东方寻金,因此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及其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的向往,成为探寻新航路的社会推动力;师:探寻新航路这说明还有旧商路,你还记得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重要上路的名称?学生:丝绸之路师:丝绸之路包括陆上,海生丝绸之路这两条商路先将商品汇聚到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地中海沿岸是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商贸中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2.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四条主要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路线和主要人物和支持他们的国家;能够在地图上画出四条新航线。

3.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知道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4.通过合作探究,知道航海家们的优秀品德,并感受学习。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导入新课出示《大航海》视频。

在《郑和下西洋》的主题曲中,渲染气氛,教师导入:这是气势磅礴的《大航海》,这是中国的大航海,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大航海。

然而这大航海,随着船头白帆的徐徐降下,其影响也慢慢淡去。

而五十年以后,西欧的大航海兴起,那是真正的大航海,那是世界的大航海,它开启了新的时代,它被称为“地理大发现”,它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它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它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讲授新课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根本原因: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

欧洲人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敲黑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社会原因:来自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很受欢迎。

《马可•波罗行纪》又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3)直接原因(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的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的道路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地圆说”传播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

地圆学说开始流行,人们相信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的应用)(3)造船技术的进步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二、新航路的开辟:1.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达到非洲的好望角。

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探寻新航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主要讲述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原因、条件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地图、插图、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及其意义等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才能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探险、发现等话题较为感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理解探险家的勇敢和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3.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插图、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现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意义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相关地图、插图、图片等视觉资料3.网络资源,如视频、文章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意义等,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案第15课探寻新航路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识记杰出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的路线。

3.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正确认识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布。

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海外探险?这些探险活动产生了什么后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来一探究竟吧。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教师: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

结合下面史料,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史料1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史料2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马可·波罗游记》史料3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史料,结合教材分析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学生1:原因之一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学生2: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学生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

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
学习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业的发展,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来自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而意大利人对中国、印度等国的描绘,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向往。
(3)15世纪,控制着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的关税。因此,欧洲人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
1.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探寻新航路
1.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2.哥伦布发现新美洲
3.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3.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1519年,奉西班牙王室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与1522年返回欧洲。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的正确。
(2)开辟后,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扩张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条主要航线,并尝试绘制航海路线图。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过程及主要航海家。
过程与方法
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4)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技术。
2.哥伦布发现新美洲
(1)148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
(2)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3)从1492年开始,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先后三次西航美洲。哥伦布认定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还把当地人称为“”,即印度人。
重点
新航路开辟。
难点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郑和下西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过程及主要航海家。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