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应用肌理的艺术设计与反思(2013)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肌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含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可以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2. 肌理的表现方法:观察、描绘、创造。
3. 肌理的创作实践: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盐、面粉、纸张等,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肌理,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范画、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油画棒、水粉、沙子、盐、面粉、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肌理的含义、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肌理的基本知识。
3. 欣赏:展示一些优秀的肌理作品,让学生感受肌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盐、面粉、纸张等,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感受肌理2. 内容:肌理的含义肌理的表现方法肌理的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具有丰富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肌理,拍摄照片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含义,掌握了肌理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七年级美术下册《肌理与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七年级美术下册《肌理与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基本概念,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工具和方法创作肌理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肌理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肌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肌理特点的物品,引发学生对肌理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概念与分类:讲解肌理的基本概念、分类,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肌理的内涵。
-技法讲解与实践:分步骤讲解肌理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经典肌理作品,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终结性评价:以课后作业、作品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肌理知识的掌握和创作能力。
《肌理与应用》教学反思

《肌理与应用》教学反思如何让环境融入美术课堂中 74“八大素养”是指品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传统美德、培养文明行为、传承深圳精神)、身心素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育健全人格)、学习素养(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创新素养(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国际素养(理解多元文化、扩大国际交往、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审美素养(提升审美品位、丰富美育形式、营造艺术氛围)、信息素养(推广IT课堂运用、推进中国络学习、践行中国络文明)、生活素养(学会安全生活、学会自主生活、学会低碳生活)。
将这八大素养融入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首先,我们每位美术老师应该做到精熟这八大素养,了解美术课程设计特点及教学内容,有侧重地将八大素养渗透美术课堂教学中去。
美术课程设计主要有四大学习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根据这一特点,找到融入的契合点。
“八大素养”中“品德素养”的提升是首位,而“传承深圳精神”是品德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圳精神的实质之一即创新精神,在品德素养渗透的同时,也渗透了创新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学习领域进行融入。
从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中发现他们大都还是以临摹为主,创新作品很少,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在临摹时从作品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改变画面,每个人画出自己喜欢的或心中所想像的。
教学中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不断发掘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作业评价活动中作为重点评价点或亮点给予肯定和赞美,逐步让学生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的创新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评述”教学内容,注重审美素养的渗透,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作品时,能运用美术语言说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如从作品的色彩、线条、造型、肌理、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让学生真正体验与感悟自然美、生命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鼓励学生要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大班创意美术肌理教案反思

大班创意美术肌理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创意美术肌理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案编写和实施的一种总结和评估。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案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对大班创意美术肌理教案的反思:1. 教学目标:在反思过程中,我发现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没有具体明确的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技能和知识。
下次我会在教学目标中加入更具体的描述,例如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肌理类型,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造出具有肌理感的艺术作品。
2.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发现教案中的内容安排不够有层次性,没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
下次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难度级别,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肌理技巧和应用。
3. 教学方法:在反思中,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讲解和示范,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下次我会采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我发现教案中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展示等资源,限制了学生对肌理的理解和感知。
下次我会积极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评估方法:在反思中,我发现教案中的评估方法过于简单,只是简单地观察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肌理感。
下次我会设计更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例如学生之间的互评、自我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对大班创意美术肌理教案的反思,我明确了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我将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评估方法的多样性。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他们在创意美术肌理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岭南版教学主题《应用肌理的艺术》设计

岭南版《美术》第14册《应用肌理的艺术》教案设计年级:初一下学期课题:《应用肌理的艺术》教材分析:《应用肌理的艺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前一课的学习为铺垫,学生在认识了肌理的特点后,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
学生必须至少掌握两种制作肌理的方法,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教学对象分析:1、初一年级在经过上学期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习后,需要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
从他们周边的现实生活着手进行引导语启发,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通过学习转化为艺术肌理效果。
2、初一学生对肌理学习还是比较新鲜感和有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作作业动员工作,做好肌理信息收集准备工作,为上好有实际操作效果的美术课做好铺垫。
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了解几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3、能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评析教学重点:能用人造肌理的方法制作一幅肌理美术作品,并能对肌理美术作品进行评析。
教学难点:能否控制肌理的制作效果,并作出审美判断。
学具准备:水粉笔、水粉颜料、调色盘、宣纸、笔洗、制作肌理的实物等。
教具准备:课件用于示范人造肌理的相关教具教学方法:观察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课堂引入:复习上一课所学的知识内容作导入。
三、课堂发展:1、课件展示肌理艺术作品,协助学生广泛了解肌理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应用在:绘画创作、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工艺品设计等方面)2、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肌理的美术语言有什么特点,分析与研究本课中感兴趣的作品,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材质、肌理表达情感的。
3、示范介绍几种人造肌理的制作方法。
(1)抗水法根据油水分离的原理,用油画棒、蜡笔类的油性材质在画面需要出现肌理的地方描绘,然后涂上水彩类的水性颜料。
肌理构成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同艺术家在创作一幅画作,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心灵的投射。
而肌理,作为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质感,更在无形中传达出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在接触肌理构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心灵启迪。
一、肌理构成的内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质地和形态。
在艺术创作中,肌理构成是指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将肌理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视觉和触觉效果的审美形态。
肌理构成在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也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二、肌理构成的感悟1. 肌理构成的美学价值在肌理构成中,美是核心。
不同的肌理元素组合在一起,会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细腻的线条与粗犷的纹理相结合,既能展现柔美,又能凸显力量;光滑的表面与凹凸不平的质感相互映衬,既能表达平静,又能展现动感。
这种美,是多元的、丰富的,也是极具个性化的。
2. 肌理构成的创意空间肌理构成具有很大的创意空间,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选择合适的肌理元素进行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
肌理构成的创意空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3. 肌理构成的情感表达肌理构成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
不同的肌理元素,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例如,粗糙的纹理给人以沧桑感,光滑的表面给人以温馨感,而细腻的线条则给人以优雅感。
在肌理构成中,创作者可以通过肌理元素的变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4. 肌理构成的实用价值肌理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肌理构成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升空间的美感,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关注肌理构成,学会运用它来提升生活的品质。
三、肌理构成的实践体会1. 选择合适的肌理元素在肌理构成的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肌理元素至关重要。
《巧用肌理》教学反思

《巧用肌理》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教学反思《巧用肌理》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
在绘画教学中,我们讲过了构图要饱满、主角要突出,色彩要注意主角与背景的颜色对比,整个画面的色调统一,还有在五年级上期学习的色彩的渐变能让画面产生立体感、韵律感等。
掌握了这些构图色彩知识,学生的作品算可以了。
但如果在绘画中再加入肌理的元素,这样的绘画作品会更好。
本课的学习主要有三个活动。
第一步,寻找并拓印肌理;第二步,利用拓印有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第三部手绘肌理,进一步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纹样丰富画面。
从教材的编写来看,这是循序渐进的方式认识肌理、运用肌理。
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肌理,如何制作肌理、利用肌理的材料来做剪贴画。
我在让学生认识了肌理后,就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肌理,如教室的讲台,标语背景,同学们穿的衣服等,然后欣赏一些利用肌理来制作的剪贴作品,让学生感受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让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然后本课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制作一幅拼贴画。
利用废旧的.报纸来制作。
学生开始在欣赏了课件中的鸵鸟,在拼贴画中显得有些不规矩。
但我立即在下一个班中把教材中的鱼、长颈鹿、树等作品进行了讲解和示范。
学生的拼贴作品质量有所提高。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强调的是肌理的选择,不是随便选择肌理来作画。
要兼顾色彩。
第二个内容,就是绘画中填画肌理。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有肌理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中的肌理,然后学生会发现自己以前也无意识的画过一些肌理。
只是没有意识到。
我以一课树为例、以学生画的草坪为例,让学体会到了如何把树画出树皮的感觉,如何草坪肌理的感觉。
通过示范、引领,学生再画了一幅有关学校足球比赛的照片,在背景表现中,要求学生利用肌理来丰富画面,学生作品效果良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无论绘画还是手工制作,肌理的运用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学中要随时随地的提醒学生利用肌理来表现。
肌理装饰画教案中班反思

肌理装饰画教案中班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今天,我将以肌理装饰画教案中班反思为题,分享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在肌理装饰画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肌理装饰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绘画形式,它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体,将其纹理和质感表现在画布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和材料,引导他们去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肌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我认为在肌理装饰画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肌理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法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另外,我认为在肌理装饰画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肌理装饰画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多观摩优秀的肌理装饰画作品,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最后,我认为在肌理装饰画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肌理装饰画的创作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需要在观察、构思、绘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发挥,同时还需要和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肌理装饰画的创作任务。
总之,肌理装饰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肌理装饰画的表现技巧,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肌理图画教案反思

肌理图画教案反思教案标题:肌理图画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肌理图画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肌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肌理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肌理图画的范例图片。
2. 不同材料和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刷子等。
3. 白纸和素描纸。
4. 讲解材料和展示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肌理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肌理的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肌理元素,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 解释肌理图画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肌理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 展示不同类型的肌理图画范例,如自然界中的肌理、人工制品中的肌理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 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尝试不同的肌理表现方式。
-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肌理,并尝试将其转化为画面中的元素。
-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肌理的理解和感知。
4. 创作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促进交流和学习。
5. 反思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肌理图画的要点和技巧。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肌理元素。
- 结合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肌理图画范例,让他们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肌理。
2.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和工具,如油画颜料、纸张碎片等,创造出更多样化的肌理效果。
3. 鼓励学生进行肌理图画的创作比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肌理图画的概念和特点,并培养他们观察和感知肌理的能力。
通过提供范例和实践操作,学生有机会进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整体教学过程较为流畅,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的范例和材料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创作欲望。
幼儿肌理画画教案小班反思

幼儿肌理画画教案小班反思教案标题:幼儿肌理画画教案小班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肌理画画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供幼儿进行肌理画画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1. 不同种类的纸张(如粗糙纸、细腻纸、彩色纸等)。
2. 不同种类的画笔(如粗笔、细笔、刷子等)。
3. 不同种类的颜料(如水彩、丙烯等)。
4. 一些常见的肌理材料(如棉线、海绵、麦粒等)。
5. 幼儿专用固定画板。
6. 水杯和水。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与幼儿一起观察并讨论一些具有肌理特点的物品,如树皮、砖墙、布料等。
- 引导幼儿描述这些物品的外观和触感。
2. 介绍肌理画画(10分钟):- 向幼儿解释肌理画画的概念,即在绘画作品中使用各种材料和技巧来表达物体的外观和触感。
- 展示一些肌理画画的例子,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其中的肌理特点。
3. 实践操作(25分钟):- 分发不同种类的纸张和画笔给每个幼儿。
- 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肌理材料,并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践操作。
- 提醒幼儿可以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来创造不同的肌理效果。
- 鼓励幼儿观察真实物体的肌理特点,并尝试在纸上表达出来。
4. 反思(10分钟):- 与幼儿一起观赏彼此的作品,并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你喜欢使用哪种肌理材料?为什么?- 你在作品中成功表达了哪些物体的肌理特点?- 下次你想尝试什么新的肌理效果?5. 结束(5分钟):- 对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进行肯定和鼓励。
- 清理教室,并妥善保管好幼儿的作品。
教案反思:这堂幼儿肌理画画的教案以实践操作为主,通过观察、创作和反思的过程,促进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案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具和材料选择,以满足幼儿对肌理画画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在反思环节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个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个性化指导。
肌理与应用教学反思

肌理与应用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影视,让学生有个直观认识。
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能制作出那么奇妙逼真的肌理,激发了学生动手的欲望。
为了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激发他们良好的参与状态,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给予学生多角度的外部刺激,并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教学因素,注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直接用笔蘸颜料在黑板上快速印出大树的树叶、树枝和树干,再盖上一张白纸压印出一幅美丽的肌理画面。
在强烈的视觉冲突下,学生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同时,老师用启发性的语言问:“边看边想,老师是使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来制作出肌理的?”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与思考。
接下来,老师又问:“谁能像我这样淋漓尽致地画出一幅美丽的肌理?”学生急于表现、向往参与的状态被激发。
在学生对手制作时,老师问:“你能运用哪几种方法制作出不同的肌理吗?”通过一个个新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情绪一次次被调动起来,参与的愿望显得那么地强烈。
有了学生参与的愿望、意识与情绪,在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学教学设计,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借用多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用语言、绘画、表演等各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活动。
整课的教学设计中,从欣赏简单的图形——看画家作品——学生探索制作方法——演示制作肌理表现——合作绘画——评比作品,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创设参与情境,使学生做到全程参与。
在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时我做了许多尝试,如:在本课引导学生欣赏简单的肌理画时,应展示各种材料让学生发挥想像,还设计了“你是怎么想的?”“能教教我吗?”“还有什么方法吗?”等提问,使学生既参与了想、做、说,还参与教与评。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2024年《肌理与应用》教案

《肌理与应用》教案教案《肌理与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分类和应用。
2.培养学生对肌理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肌理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升设计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肌理的观察和感知3.肌理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肌理的观察和感知2.肌理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肌理的图片和案例。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3.学生作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创意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桌面、墙面等,让学生触摸并感受不同的肌理。
2.提问:什么是肌理?肌理有哪些种类?二、讲解(10分钟)1.讲解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是物体的一种视觉和触觉特征。
2.讲解肌理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特征,肌理可以分为粗糙、光滑、细腻、凹凸等几种类型。
三、观察与感知(15分钟)1.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让学生触摸实物,如砂纸、丝绸等,感受不同肌理的质感。
3.引导学生进行肌理的联想,如粗糙的肌理让人联想到什么,光滑的肌理让人联想到什么。
四、创意设计(10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肌理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如设计一张以肌理为主题的明信片、海报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设计想法和草图。
五、实践(15分钟)1.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肌理创意设计的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
六、展示与评价(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并进行简要的介绍。
2.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的概念、分类和创意设计应用。
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肌理,培养对肌理的感知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和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和分类,培养了学生对肌理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作业》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肌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创作肌理效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拓印、刻画等方法创作肌理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肌理的概念和创作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观察肌理案例,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肌理的观察,这个做法很成功,让学生们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肌理的定义:使学生掌握肌理的概念,了解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掌握肌理的分类及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肌理(如光滑、粗糙、立体等),并理解其特点。
-创作方法的学习:教授学生运用拓印、刻画、拼贴等技巧创作肌理效果,强调技巧的实践应用。
-肌理与主题的结合:引导学生将肌理创作与作品主题相结合,提升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3.文化理解:了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肌理与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认识。
4.情感态度:通过肌理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巧用肌理》教学反思

巧用肌理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我觉得学生学得比较轻松,玩得愉快,真正学到了东西,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点。
有部分学生还能给作有诗意的名字。
课堂成了学生们的乐园。
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一、通过感觉、触摸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肌理。
“肌理”是美术术语,恐怕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该怎样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肌理呢?我想,通过触摸来感觉肌理后,再来讲是不是要易懂一些呢?于是,在课堂上,我请同学们触摸平整的纸和触摸揉皱的纸,再谈感觉,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这张纸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纹理,这就是肌理。
后来人们把肌理引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这样,把难懂的美术术语融入情趣和探索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体验到了肌理之美。
二、通过尝试,让学生找到多种制作肌理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往往通过自学,就可以找到制作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讲解太多,往往会束缚孩子们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其价值取向为:让学生自主尝试,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尝试中能够创新。
首先,我出示一些范作,展示课件中的作品,和学生一起研究方法,先用语言描述,再和学生一起按研究方法来创作肌理,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再来体验:水分的多少、颜色的浓度、纸张的厚薄等等,并且把体验到的成果与小组人员磋商,再把意见、建议反馈到全班,这种方式的教学是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发现、交流、再创作的一种由简到难的教学方法,比老师枯燥的讲解要有效得多,而且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及老师的主导地位。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收集的材料比较有限,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尝试到的制作拓品的形式比较少,不过学生对课的兴趣较高,相信他们会在课后找到其他的获取肌理的方法的。
应用肌理的艺术教案

应用肌理的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视觉肌理是古今中外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发明的画面特殊纹理。
本课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是将“欣赏.评论”、“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属于“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
二、教学思路:本课主要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剖,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形式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领会美术学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
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的特点,又学习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2、人文情感目标:能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对作者如何运用材料表现情感进行探讨,能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素材。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兴趣点:(一)重点:1、初探肌理艺术的应用。
2、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并重点掌握“拓印法”这种肌理制作方法。
(二)难点:1、掌握“拓印法”这种肌理制作方法。
2、能控制肌理制作效果,并作出审美判断。
(三)兴趣点:1、运用丰富多彩的肌理形象资料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2、制作过程与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五、教学活动:1、课前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各种肌理图片资料。
2、激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找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3、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作业。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肌理美术作品的图像资料、玻璃、颜料、白板纸。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结合上一个课时去欣赏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作品,从而过渡到本课内容。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了解肌理艺术的应用(小组欣赏)观看图片,在欣赏图片中让学生了解肌理在艺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湘教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湘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肌理”这一概念展开,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来丰富美术创作,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运用肌理丰富美术创作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1. 肌理的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丰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肌理的定义、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肌理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运用肌理。
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内容:- 肌理的定义- 肌理的分类- 肌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收集身边的肌理素材,进行观察与分析,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肌理制作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前言肌理制作,顾名思义,就是在各种材质上通过不同的方法制作出独特的纹理效果。
在艺术创作中,肌理制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立体,为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肌理制作在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名热衷于肌理制作的艺术家,我在实践过程中收获颇丰,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肌理制作的艺术价值1. 增强视觉效果肌理制作能够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通过在材质上制作出独特的纹理,可以打破单调的平面效果,使作品更具层次感。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运用肌理制作可以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2. 表达情感肌理制作可以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
不同的肌理效果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粗糙的肌理给人以沧桑感,光滑的肌理则给人以温馨感。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肌理制作方法,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3. 增强文化内涵肌理制作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肌理制作方法源自于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肌理制作过程中,艺术家可以借鉴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肌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1.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肌理制作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包括刀刮、磨擦、揉搓、捻转等手法。
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在材质上制作出独特的纹理效果。
手工制作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情感需求进行调整。
2. 印刷制作印刷制作是利用印刷技术制作肌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纸张、布料等材质上印刷出特定的图案或纹理,可以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印刷制作具有批量生产的优势,适合大规模制作。
3. 模具制作模具制作是利用模具在材质上制作肌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模具压印在材质上,可以制作出规律的纹理效果。
模具制作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适合制作大面积的肌理效果。
4. 数字制作数字制作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肌理的一种方法。
湘美版六下第10课《巧用肌理》

《巧用肌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教材内容来源】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主题】《巧用肌理》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学习目标】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做出如下阐述: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六年级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分四个领域,本课涉及到的领域为“造型·表现”,其目标为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版)第十一册第十课。
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拓印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
3.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
对于色彩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巧用肌理》一课的设计,有利于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导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相联系,让学习者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表现。
二、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2.能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拓印。
3.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什么是肌理。
通过触觉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2.难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有趣的肌理教案反思小班

有趣的肌理教案反思小班在小班教学中,肌理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趣的肌理教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如何设计有趣的肌理教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有趣的肌理教案在小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设计有趣的肌理教案的经验和技巧。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有趣的肌理教案在小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容易分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有趣的肌理教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有趣的肌理教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设计有趣的肌理教案对于小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设计有趣的肌理教案呢?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来确定肌理教案的主题。
比如,对于幼儿园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与动物、植物或者季节有关的主题,这样可以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肌理教具或者实物来展示肌理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来认识肌理。
比如,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肌理卡片,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受不同的肌理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肌理游戏或者活动来巩固学生对肌理的认识,比如让学生在室外找寻不同的肌理特征,或者通过肌理拼图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
除了以上的一些设计技巧外,教师在设计有趣的肌理教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肌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肌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肌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因此,在设计肌理教案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肌理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对作品的画 面进行分析,研究肌理艺 术与情感的表达。 (1) 《日落》运用 油画的笔触,表现了线条 状起伏的肌理效果。这种 肌 理 效 果 体 现 了 日落 时 海水起伏的动感,抒发了 日 落 时 海 面 上 壮 观迷 人 的景色。
2、分析与探究: 分析下列作品,作者 是如何运用材质、肌理 表达情感的? ( 1) 《日落》 (图如:
学情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新课程标准对于这一领域的学习要 求是:“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 本节课的前一节课《在生活中 发现肌理》的学习中,已经认识肌理美的秩序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了解了肌理 的主要功能悦目、 传情等有关肌理的基本知识。本节课主要是应用肌理的制作方 法制作出有出有创意的肌理美术作品,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学生学习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在制作肌理效果时很难达到设想的视觉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掌握一些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小组友好合作、群策群 力,大胆创新尝试用不同方法来表现肌理效果,力求完成几件有创意的作品。掌 握肌理制作的技巧和体验肌理创作的乐趣。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 的分析与探讨,学会应用肌理的艺术表达情感。体验并感受肌理的独特美,培养 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提 升人文精神。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大胆创新,创造出能表达情感的肌理 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肌理艺术作品,充分感受不同质地 材料的肌理美, 引导学生对肌理美术作品的赏析,并能借鉴人造肌理的方法制作 一幅肌理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在制作肌理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颜料和水份的掌握,能否 控制肌理制作效果, 并作出审美判断。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术作 品,能否应用肌理的艺术表达情感。
ppt 或 p16)
2、通过同学们
对作品的分析与研 究,初步了解肌理作 品是通过应用肌理艺 术来表达情感的。
(2) 《盼》运用纸
张揉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形成独特的 肌理,这些皱纹表现墙壁 斑驳的效果。引发人对墙 壁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体 现了墙壁的古老与久远。 反映一种朴质美、残缺 美。抒发了房屋的主人与 房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 肌理的主要功能: 1. 状 物 ( 写 实 ) 2. 悦 目 (装饰) 加强学生对肌理 3.传情(表现) 的主要功能和美感的 肌理的美感: 认识和理解。 1.秩序美 2.节奏美 3. 韵律美
引 入 新 课
1、请您欣赏: (肌理图片 13 幅) (图如:ppt) 2、复习 提问:肌理的主要功能是 什么?有哪些美感?
课 堂 发 展
1、讨论: 谈一谈肌理艺术对 美术创作的意义和社会 价值。
1、通过同学们进行 讨论、分析、归纳肌理艺 1、通过讨论使 术对美术创作的意义和 社会价值。 同学们懂得为什么要 广泛应用于:绘画创 学习应用肌理的艺 作、 广告设计、 服装设计、 术。 环境设计、工艺品设计等 方面,丰富了美术创作的 内容,为社会创造了实用 价值和经济价值。
(2) 《盼》 (图如:ppt
或 p17)
3、创造与表现:
( 1)探索:制作人造肌 理的方法简介. (1)学生查找教材中 的人造肌理的方法。 a 抗水法(图如:ppt 或 p18) b 吸附制作法(p18) c 拓印制作法 (1) 使同学们了 解制作人造肌理的方 法。
(2) 教 师 演示拓印制作
法制作作品的过程。 示范作品: 《美丽的花 朵》
附 1:探究性学习卡 学 习 活 动 《 组员 》小组 我们学会了 或创造了几种 肌理的表现方 法。 组长
我们发 我们知道 现了几种 了几种肌理 自然肌理。 制作方法。
我们的作品的视 觉效果(形状、色 彩„„) 。
我们的作 品能否表 现主题。
附 2:教学效果评价表 评价项目 你学习肌理艺术的兴趣程度 本节课你掌握知识的程度 你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的 程度 你对自己(或本小组)的总体 评价 注:A 为优(大) ;B 为良好(中) ;C 为一般。 你对今后的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有何建议和意见? 自评得分 A B C A 他评得分 B C
评 价 与 发 展
1、我夸我的作品。(自 评) 2、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互评) 3、谁的作品视觉效果最 好?(互评) 4、哪一组合作最佳?
1、引导学生介 评选出最佳视觉 绍自己的评述的 效果奖、最佳创意奖、 方法。 最佳合作精神奖。 2、引导学生进 行自评、互评。
课 堂 延 伸
肌理常见的表现技法: (图如:ppt) (1)普通的技法有:点绘 法、线描法、渲染法…… (2)特殊的技法有: 拓 印法、吹彩法、滴流法、撒 盐法、皱纸法、吸附法、抗 水法、飞白法、喷刷法、弹 线法、刮法、擦印法……
( 2 )同学们观察拓印 制 作 法 制 作 人造 肌 理 作 品的制作过程。 A.选择肌理材料 B.确定造型 C.上色 D.拓印制作
(2) 老师用拓印 制作法完成一幅肌理 美术作品《美丽的花 朵》 , 激发同学们动手 制作肌理作品的兴 趣。
(3)动手做一做: 指导学生用拓印制作法 制作肌理美术作品。 (同学们 4 人一组,用准 备好树叶和水彩纸、色彩等 工具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一 幅肌理美术作品。 )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鼓励同学们进一 启发学生探索新的肌 步探究肌理的表现技 理表现方法。 法,拓展同学们的视
野,增强学生的创新 意识。
板书设计
构思、构图、创意 材质与肌理 制作方法:拓印法、吹彩法
滴流法、撒盐法、皱纸法、吸附 法、抗水法、飞白法、喷刷法、 弹线法、刮法、擦印法„„
肌理 美术作品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感到最满意的地方: 关注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卡的设计合理,能关注学生发展差异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感到不足的地方: 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比预计的要多很多,由于学生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内容 多、散,一时难以很快找到要点,有的还不太准确。 改进设想: 在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时就应该给予具体的指导,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广东版《美术》第 14 册第三单元 课题 作者及 工作单位 郭明星
3——2.应用肌理的艺术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广东版《美术》第 14 册第三单元,材质与肌理,本单元课程将“欣 赏·评述”、“造型·表现”与“应用·设计”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 单元性学习领域, 其中第一课以本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 现”为主。 本单元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材质的肌理特点及形式类别,了解肌理的形 式美感, 对肌理形式能够描述个人见解与感受。第二课时肌理的艺术审美与设计 制作,掌握拓印法、吸附法、滴流法、吹彩法„„等肌理制作方法的要领,尝试 人造肌理制作并制作出自己满意的肌理美术作品。本课为其中第二课时。 在学生认识了肌理的特点,了解肌理美的基础上,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 赏分析,让学生在发现、感悟美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性的材料,多种多样 的方法尝试来模拟或创造这些变幻莫测、极具偶然性的肌理美术作品,进一步锻 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小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人 造肌理制作方法(拓印法、吸附法、滴流法、吹彩法„„等),使学生掌握几种 制作肌理的方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加强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 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的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 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 3 )同学们团结协作 一 起 动 手 制 作 肌 理美 术 作品,进行合作学习。根 据 作 品 每 小 组 填 写一 张 学习卡片。 特别提示: a、 调色时注意水分的控 制。 b、造型时注意形象的 优 美 、 形 体 的 变 化与 统 一。 c、 “意在笔先” “以神 取形”
(3)同学们亲身 体验创作的乐趣。学 会用拓印制作法制作 肌理美术作品,培养 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 前 准 备
教师活动 多媒体课件,制作 肌理的有关材料、工具: 树叶、颜料(各色) 、纸 张、调色盘、水彩笔、 水盆,毛笔(4 支) 、墨 汁、宣纸若干和肌理效 果图等。 示范作品: 《沉闷》 、 《草原上的白鹤》 。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收集制作人造肌 理的有关材料、工具: 通过收集、做 树叶、颜料(各色) 、 预习导学,为此课 作业纸, 树叶等有纹理 学习做准备。 的实物调色盘、 水彩笔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