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地貌游开发研究
卢兰等.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的关键科技问题[J].经济地理,2002,22(5):638-640,623
文章编号:1000-8462(2002)05-0638-03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的关键科技问题¹卢兰1,张群英2,滕建珍1(1.贵州科学院山地所,中国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科学院植物园中国贵州贵阳550001)摘要: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旅游资源种类多、品味高、极具珍贵性和保护价值。
为了避免盲目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灾害,本文就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喀斯特;旅游资源;持续发展;关键问题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是/加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0。
在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旅游资源构成的生态子系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旅游业已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发展。
但是石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本省及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为防止旅游资源开发向资源破坏、环境退化方向演变,当务之急是找准导致喀斯特旅游生态系统退化、失稳的驱动因子并加以遏止,对资源增值转换的有效措施加以研究,以保证资源的安全,促进我省及西南喀斯特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背景分析1.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景观复杂多样,喀斯特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融山、峰、水、林、泉、洞、瀑等雄、奇、险、秀的自然美景和神秘、古朴的多民族文化于一体。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多民族精髓和革命历史斗争进程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在我省8个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中有7个位于喀斯特地区,如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等风景名胜区;4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绝大多数也位于喀斯特地区,如花溪、百花湖、香纸沟、普定梭筛、花江大峡谷等,这充分体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自然风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垄断性、区域性和鲜明特色。
论贵州喀斯特地貌及其保护
论贵州喀斯特地貌及其保护论贵州喀斯特地貌及其保护10级人力1班杨雪摘要: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充分的高原山区。
贵州喀斯特地貌具有其独特性,应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发展本省经济。
喀斯特地貌环境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在发展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多样性生态保护⒈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而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充分的高原山区,喀斯特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形成95%的县市有喀斯特分布,实属罕见,可谓喀斯特王国。
贵州有兴义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区;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此地溶洞地貌较多,主要有黄果树瀑布附近龙宫洞,贵阳地下公园,镇宁犀牛洞,镇远的青龙洞,龙山的仙人洞,贵州的织金洞,黔灵山麒麟洞等。
⒉喀斯特环境的有利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多样性,为贵州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例如,花溪区以瀑布,洞穴为主要优势,山石水景,各显风姿,高坡石门、黔陶鬼架桥、青岩悬宫洞等等。
众多的喀斯特奇观为此区带来了良好的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立体配置和多种经营。
由于喀斯特地域形态结构对光,热,水等自然因素进行再分配,导致气候、生物、土壤垂直分异和局地分异明显,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为山区立体农业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自然基础。
⒊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不利条件水土环境要素缺损,例如土壤流失、土壤异质性较强、土壤供应植物的营养元素不平衡生态承载力低、石漠化、旱涝灾害等4.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性分析石灰岩地貌上形成陡峭峻岭,溶洞,地貌岩石形成典型的褶皱现象。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1. 引言1.1 荔波小七孔概况荔波小七孔是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境内的一处地学奇观,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中国的小九寨”。
小七孔以其奇特的喀斯特溶洞、清澈见底的溪水和丰富多样的植被而闻名,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小七孔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溶洞和地下水系。
在小七孔内可以看到各种形态独特的钟乳石、石笋和石幔,如同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除了地质奇观,小七孔还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在此栖息繁衍。
清澈见底的小七孔溪水里生活着各类溪流生物,使得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七孔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贵州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小七孔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1.2 研究背景荔波小七孔是中国贵州省荔波县的一个自然景观,也是中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之一。
小七孔由七个天坑洞穴组成,每个洞穴都有瀑布和溪流,景色优美迷人。
这里是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常常来探索和研究的地方,目前关于小七孔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的研究仍然比较有限。
小七孔地质特征独特,水文地质特征复杂多样,地表地貌特征丰富多彩,生态环境优美丰富。
研究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研究小七孔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地表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小七孔的形成机制,为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挖掘其潜在的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对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地质构造对小七孔形成的影响荔波小七孔的地质构造是小七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岩层倾角、节理发育和岩性变化等特点。
岩层的倾角对小七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学上,岩层的倾角越大,形成峡谷的可能性就越高。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引言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
[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1.1成因研究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
[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
[4]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
论滇黔桂喀斯特地貌旅游产品的整合及开发
2004年第11期No.11,2004学 术 探 索Academic Exploration 2004年11月Nov.,2004收稿日期:2004-07-16作者简介:王 静(1978) ),女,云南水富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及旅游经济研究。
论滇黔桂喀斯特地貌旅游产品的整合及开发王 静(云南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摘要:作者分析了滇黔桂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特征,提出了滇黔桂喀斯特地貌旅游区这一跨区域旅游产品的整合及开发方向。
关键词:滇黔桂;喀斯特;旅游产品;整合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4)11-0017-04一、滇黔桂三省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与特征云南、贵州、广西同处大西南,且同属旅游资源大省,在西部大开发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旅游强省。
广西、贵州、云南的旅游资源总量虽然占了整个中国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但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产出。
究其原因,还是在跨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潜力挖掘和营销推广上缺乏科学性,为此构建西南地区跨区域旅游圈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喀斯特地貌景观是滇黔桂跨区域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是将三个省联结起来的纽带,建设跨区域的/滇黔桂喀斯特地貌生态旅游区0是构建大西南旅游圈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貌类型或造型景观,经过规划及资源的整合开发才能成为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
然而,要/整合0某种事物,必须先对其建立理性的了解和认识。
(一)三省区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P 7。
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滇黔桂三省区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是中国山水甲天下的一座美丽省份,拥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其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以其奇特的形态和壮丽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本文将介绍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探讨其形成原因以及为人们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一、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和特点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溶蚀和崩塌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带所特有的地貌景观。
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域,这里有着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例如溶洞、天坑、峰丛、峡谷等。
喀斯特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地形陡峭、起伏不平、洼地众多,给人一种奇特而壮观的感觉。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石灰岩的溶解性有关。
贵州地处亚热带和喀斯特地貌的过渡地带,年均降雨量较多,而石灰岩又是一种容易溶解的岩石类型。
长期以来,雨水的侵蚀作用使得石灰岩地层逐渐溶解,形成了大量的岩溶洞和地下河道。
同时,由于地下河道的冲刷作用,地表上的土壤和石层容易发生崩塌,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天坑和峰丛。
三、喀斯特地貌的景观价值1. 自然景观: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与众不同,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独特的峰丛和峡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流连忘返。
2. 文化遗产: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
这些少数民族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辟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3. 科学研究: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也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前来研究。
通过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可以对地质变迁和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深入探讨,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利用1. 加强科研与保护:喀斯特地貌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地貌类型,在旅游开发利用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
同时,加强对喀斯特地貌的科学研究,促进对其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的深入认识,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应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规划,合理规划景点布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与后民运互动关系研究
6 8— —
旅游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文化 搭载旅 游这个强大的载体 ,没有文化 的旅游就像是 没有 灵魂的 肉体 ,没有旅游的文化就像是没有 肉体的灵魂 。 二者互 为依存 ,互相繁荣发展 。贵州少数 民族体育文化 旅游的起步较晚 ,地处我 国西南部 ,交通不便和经济欠 发达成 为阻碍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的因素之
产 、生活中的身体活动 ,随着历史 的发展逐渐 以娱乐 、 健身为 目的为 目标后 ,才称其为少数 民族体育 ,在之中 的过程和非物质 的因素组成称其为少数 民族体育文化 。 然 而这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是物质存在 的,部分是要 通 过一些少数民族节庆和节 日才可 以呈现或部分存在于
素质素养 的逐年提升 ,我国国民从 日益繁重的劳动中解
脱 出来 ,有 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能力 ,人们 开始追 求休闲与旅游的高品质生活。近年 享受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 ,从产业角度来讲 ,
基金项 目:贵州省体 育局”2 0 1 2 年 度贵州省体 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项 目编号 :2 0 1 2 0 2 1 8 作者简介 :夏 肖林 ( 1 9 7 1 一),贵州财经大 学体育_ T - 作部 教授
2 - 2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 贵州 以特殊的地理条件 ,崇 山峻岭、大箐深谷 、峰
众 林 立 、沟壑 溶 洞 等美 丽 的 自然景 观 著称 ,以少 数 民族 众 多 、神 秘而 闻名 ,这 些 资 源几 乎 成 为 了 贵州 旅 游 的 王 牌 。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发展 和 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国民
融人 文 化 的元 素 和 因子 ,也 可 在推 动 贵 州 文化 产 业 发 展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貌
保护和管理喀斯特地貌
鉴于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性和独特 性,贵州省毕节市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来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 的资源。首先,政府加强了对喀 斯特地貌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防 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次, 政府还加强了对喀斯特地貌的科 学研究,深入探究其形成和演变 过程,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 些资源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旅游业的 监管,规范旅游开发行为,防止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对喀斯特地貌 造成破坏。同时,政府还鼓励当 地居民积极参与对喀斯特地貌的 保护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 此外,毕节市的喀斯特地貌还具有独特的地 貌景观,如乌江源百里画廊、金沙江大峡谷 等。这些景观都是由河流对石灰岩的溶蚀和 侵蚀作用形成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 学研究价值
7
PART 3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省毕节 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都 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喀斯特地貌是该地区的重 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 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其 次,喀斯特地貌还为当地 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如溶洞中的水 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而河流两岸的肥沃土地则 可以用于农业种植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 貌
-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貌
贵州省毕节市是一个以其复杂多样的喀斯特地 貌而著名的地区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主要形成 于石灰岩地区,通过水对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
作用,塑造出各种奇特的地形地貌
PART 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在贵州省毕节市,喀斯 特地貌的形成是由于流 经该地区的河流对石灰 岩地层进行了长期的溶 蚀和侵蚀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此外,喀斯特地貌还对当 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 了重要影响。由于喀斯特 地貌中的溶洞和地下河的 存在,使得地下水资源得 到了有效的储存和利用。 同时,喀斯特地貌也为当 地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 ,如溶洞中的独特生态环 境为一些珍稀物种提供了 栖息地
喀斯特山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 ) 二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旅 游发展
近 l 来 ,贵卅I 极探索喀 斯特 山区乡村 旅游发展 之 O年 积 路, 已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 , 天龙屯堡 、 贵定音寨、 山郎德上 雷
二、 斯 特 乡村旅 游开发 的理论 模 型 喀
( ) 一 假设条件 乡村 旅游开发程度和发展规模不得超 出喀斯特 社区的旅
为促进 喀斯特 山区乡村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 , 如何确 定喀斯 村经济贫困落后的局 面 , 这是从 当地 资源的特 点和优势出发 , 此 , 借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 ,依靠 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增 强农村经 特 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已成为急待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
济造血功能的体现 。
现 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
乡村 旅 游可持 续发 展 的理 论模 型 , 形 式和 内容上 对喀 斯特 山区 乡村 旅 游的 开发模 式 ̄ - 系统研 究。 从 Af - T
关键词: 喀斯特
乡村旅游 社 区参与
开发模式
一
、
喀斯 特 山 区旅 游 资源及 其 开发
万人 次 , 同比增长 s 2 % , s 6 占全 省接待 旅游人 数的 3 . % , 52 8
二 政府 + 公司 + 农村旅游l会 + 办 旅行社 ” 模式 。 这一模 喀斯特 山区乡村旅游 可持 续发展的 目标( 生态平衡 、 济 式 。 是“ 经 政府要负责规划 和基础设施 建设 , 发展环境 ; 优化 公 发 展 、 会和 谐 、 业调整 、 化传 承 、 社 产 文 环境 美化 、 文 关怀 ) 式要求 : 人 农 一喀斯特 乡村旅游 系统 工程 ( 产业 系统工程 、 会系统 工程 、 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 ; 民 喉游协会负责组织村 民参 社 导游 、 品制作 、 工艺 提供住 宿餐饮服务 以及维 护 环境系统工程的交织 ) 一喀斯特乡村旅游 黏合系统模式 ( 旅游 与地戏表演 、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思考
23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占冬,等: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思考
地理与规划
石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等,造型别致,具有极高的美 学
(
3)古人类遗址 洞 穴:这 类 洞 穴 是 人 类 祖 先 穴 居 的
量就超过 700 个 [8],密 度 大. 规 模 大 多 为 中 小 型 溶 洞,
内占有重要地位(图 1).
洞等均为洞穴体积超 过 100 万 m3 的 巨 型 洞 穴,更 有 洞
穴探明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五位”的巨长溶洞系 统—
处以上,贵州占 5 处,显 示 出 贵 州 喀 斯 特 旅 游 资 源 在 国
2.
摘要:指出了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 广 泛,发 育 有 大 量 的 洞 穴,目 前 仅 有 小 部 分 洞 穴 被 作 为 旅 游 资 源 进 行
了开发.对贵州喀斯特洞穴发育及分布特征、洞穴旅游资 源 开 发 现 状 进 行 了 概 括 和 分 析,认 为 在 洞 穴 旅 游
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 发 引 起 的 洞 穴 环 境 改 变 及 规 划 设 计 理 念 落 后 引 起 的 同 质 化,造 成 了
F590 文献标识码:
A
使洞穴形态多样.洞穴发育具有以下特征 [4~7].
1 引言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喀斯特地貌面积
344.
3 万 km2 ,西南喀斯特地区以贵州为中心,是世界上
最大的喀斯特连续 带,发 育 有 不 计 其 数 的 喀 斯 特 洞 穴.
喀斯特洞穴不仅是喀斯特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还
遗址.洞内有珍贵的 石 器、头 骨 化 石 以 及 碗、罐 等 陶 瓷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贵州是一个地理条件独特的山地省份,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包括:山脉众多、地貌复杂、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丰富。
贵州省地势多山,山脉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山地风貌。
贵州的主要山脉有云贵高原、黔中山脉、黔东南山脉和黔西南山脉等。
这些山脉交错纵横,构成了壮丽的山岳景观,为山地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贵州地貌复杂多样,景观丰富多样。
贵州有大大小小的喀斯特地貌,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花果园等;还有湖泊、河流等水域景观,如赫尔哈河、桂林河等。
这些地貌景观的多样性,为山地旅游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基础。
贵州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适合旅游。
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适宜人们的生活和旅游活动。
贵州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人们避暑、养生的理想之地。
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生物物种的天堂。
贵州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有众多稀有濒危物种和国家级保护动物,如金丝猴、金钱豹、红外长臂猿等。
这些珍稀物种是山地旅游的亮点和特色。
针对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景区开发策略:要优化旅游路线规划,充分发挥山地旅游资源的连续性和集聚性。
在规划山地旅游路线时,可以通过串联多个景点,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开发山地旅游资源。
在开发山地旅游景区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
要充分挖掘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开展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推出民俗旅游产品等方式,提升山地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在山地旅游景区建设中,要注重道路交通、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山脉众多、地貌复杂、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征。
贵州娘娘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贵州娘娘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贵州娘娘山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娘娘山景区,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由于景区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其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娘娘山景观资源概况娘娘山景区地处贵州东南部,总面积约为6000多公顷。
景区内山峦叠嶂,山势起伏,湖泊众多,园林风光优美,风景如画。
景区内主要有娘娘岩、丹霞地貌、瀑布、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建筑、寺庙、庙会等人文景观,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在自然景观方面,娘娘山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峻秀,石英岩、石灰岩地貌发育完备,形成了万千奇观。
而在人文景观方面,娘娘山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古代宫殿、佛寺等建筑遗迹遍布山间,极具观赏价值。
每年的娘娘山庙会也是景区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虽然娘娘山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游客的出行相对困难。
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和接待体验不够完善。
景区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外界对娘娘山的了解仍然有限,游客规模不大。
针对这些问题,娘娘山景区的开发与规划需要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景区的各项服务设施,提升整体旅游体验。
要加大对景区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方向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娘娘山景区内,应加大对交通、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要修建更加便利的交通枢纽,避免游客出行的不便。
同时要增加更多类型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景区内的服务水平。
2.提升文化内涵:娘娘山景区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应该推动相关文化资源开发工作。
在山间建设更多的文化展示场馆,向游客展示山区的宗教文化特色。
贵州喀斯特地貌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现状、演变趋势与综合治理中国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55 X10 4 km 2,也是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袁道先,1997 ;杨明德,1998)。
该地区石漠化是在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或结果(熊康宁、黎平等,2002 ;王世杰、李阳兵等,2002)。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南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04)1529]、关于印发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的通知”发改农经[2008]749号)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等文件精神,西南岩溶石山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区,其中贵州省有78个(市、区)进入全国451个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县。
为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国家决定十一五”期间在贵州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做好55个县(市、区)的试点工作,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摸索石漠化治理模式和不同条件的治理方式,为十二五”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打好基础。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以78个石漠化治理专项县(市、区)为规划区,结合野外训练场,首先建立石漠化不同等级指标对应的遥感影像特征,保证了遥感影像-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准确性。
然后运用多源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将专题地理信息与遥感信息和工程信息叠加分析,建立了具有3S ”集成技术创新特点的石漠化与工程布局空间数据库,从多角度提高了遥感数据的正判率;通过GIS集成管理,较好地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石漠化与工程布局报表生成数据的集成,使全省石漠化数据与工程布局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根据系统论和生态经济理论,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喀斯特地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速度加剧等主要生态问题,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为归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以人地矛盾为线索,以县和乡(镇)行政区为基础,以流域为设计和治理单元,通过加强对林草植被的保护和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抓好蓄水保土工程;搞好农村能源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
喀斯特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为例
次 单一 , 映 自然 生态 文化 和 民族 文化 生态 的高科 技 反
含 量和 高文 化 品位 的品牌 旅 游产 品缺乏 , 致旅 游产 导
景观 之 一 , 主要 包 括 漏 斗 、 蚀 洼 地 、 溶 喀斯 特 盆 地 、 干
谷 和 盲 谷 、 丛 、 林 和 孤 峰 、 沟 、 芽 、 水 洞等 , 峰 峰 溶 石 落
宁 (9 8 ) 15 一 ,男 .重 庆 市 人 .贵 州师 范大 学 地 理 与 生 物 科 学 学 院 教 授 。
景观 景类 四
基金项 目: 州省“ 贵 十五, , 攻关项 目[ 黔科合农社字 (O 1 1 3 ] 贵 州省优秀科技教育 人才省长专项 资金项 目[ 2 0 ) 2 o ) 10 ; ( 0 0 3号] . [ 收稿 日期3 0 60 — 9 2 0 — 30 [ 作者 简介] 肖时珍 ( 8 1 卜 9 ) 女 ,贵州黎平县人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 物科学 学院 2 0 , 0 4级旅 游资源开发与规 划方向硕士 研究生; 熊康
J n ,0 6 u . 2 0
[ 旅游 开发 与建 设 ]
喀斯特 旅游 资源体 系构建研 究 。
— —
以贵 州 为 例
肖 时 珍 ,熊 康 宁
(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 贵州 贵阳 5 0 0 ) 5 0 1 [ 摘 要] 以贵州为代表的 典型喀斯特地 区旅游资源十分 丰富, 但开发主要 局限于喀斯特 自然 景观资源 , 对其他 喀斯特 旅游
和4 5个 景型 ( 1 。 表 )
一
贵 州具 备 洞穴发 育 的 良好条 件 , 布着 数 以万计 分 的洞 穴 。 在地 下 水垂 直循 环带 中发 育的溶 洞 多是 垂直 的 , 模 较 小 ; 水 平循 环 带 中形 成 的 溶 洞 多是 水 平 规 在 的 , 模相 对 要大 。 地壳 多次 间歇 抬 升 , 规 若 就会 出现 多 层溶 洞 。 些溶 洞 内经 常 充满水 , 成地 下 河 、 下 湖 有 形 地 和地 下 瀑布 。在洞穴 内 , 众多 洞穴 沉积 、 积物 , 有 堆 形 成 一 些 特 殊 形 态 , 以 化学 沉 积 物 形 态 最 为 绚 丽 多 尤 彩 , 同构 成 喀斯 特 旅游 资源 中 的重要 部 分 。包括 观 共 光 洞穴 景 型 、 科考 洞 穴 景 型 、 险 洞 穴 景型 和 文 化 洞 探
喀斯特地区矿物资源开发环保研究
喀斯特地区矿物资源开发环保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和金属消费国之一,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喀斯特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是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的热点区域之一。
但是,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环保问题的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
一、喀斯特地貌及其矿产资源喀斯特地貌指的是石灰岩、石膏等石质地层在水、风、生物等作用下产生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生物群落。
其地貌类型形态奇特、风格各异、景观艳丽,可以被称为自然界最美的景观之一。
而这种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石灰岩及其溶解物质易被水溶解,形成了许多陷洼、峡谷、地下溶洞等自然奇观。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为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喀斯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包括石灰石、铅锌、铀、重晶石、熔剂乳化剂等矿产资源。
其中,铀矿石是喀斯特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地下溶洞、孔洞为铀矿石的区域性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富集条件。
二、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尽管喀斯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矿产资源开发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喀斯特地区土壤层薄,具有易侵蚀、易流失、易污染等特点。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传统的开采方式,不仅会使土壤受到破坏,还会使污染物质沉积在土壤中,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采矿和冶炼过程会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可能加重地下水污染,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挖掘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声、光、震等污染也会导致生态骚扰,影响附近的宅基地、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系统。
三、矿产资源开发环保措施为了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喀斯特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需要采用一系列环保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采矿技术上应采取地下开采代替露天开采,采用低污染的流程技术进行矿石的深加工,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对于土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如采用绿色植被、盖石、固碎等方法,还可以在污染源处设置适当的防治措施,防止有害物质流失。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日益重要。
喀斯特地貌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其美丽与神秘。
然而,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1、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喀斯特地貌区以奇妙的喀斯特地貌、丰富的水资源、独特的风情民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重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和传承。
例如,当地群众过大年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膳食习惯、传统医疗等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
2、景点建设和改善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喀斯特地貌区必然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景点来吸引游客。
然而,景点建设和改善必须与景区的自然环境及文化底蕴相匹配,不能损害环境,影响旅游体验。
3、旅游规划的完善完善的旅游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规划中应考虑景区的管理、旅游动线,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等问题。
4、促进多种旅游业态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喀斯特地貌区还可以发展其他多种旅游业态,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等。
一个多元化、有趣、安全的旅游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收益。
二、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喀斯特地貌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
加强宣传,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和破坏。
2、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和保护喀斯特地貌区的保护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在形成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对景区环境的监管,增加执法力度,确保旅游业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环保配套设施不仅是保护环境的必要举措,而且也是提高旅游环境舒适度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例如,设置垃圾分类箱、废弃物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等等。
4、发展绿色旅游绿色旅游是一种健康、环保、自然的旅游方式,是喀斯特地貌区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喀斯特地貌形态、形成和影响
CO2、气温、 降水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5.据图判断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石灰岩形成(海洋环境)—地壳抬升—化学风化和流水侵蚀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三山迎客
7.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C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三、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多喀斯特地貌 地形崎岖
土层薄 土壤贫瘠
云贵高原
地表水缺乏 地下暗河发育
植被 稀少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三、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小组合作
1.地1.形贵崎广岖高,铁多从喀贵斯阳特到地广貌州;近生85态6千脆米弱,;桥多隧地比质8灾3%害;其 2中.地贵形州崎段岖桥,隧耕比地92面.1积%,小贵;州地段表造水价缺高乏达;一土千壤米贫一瘠亿;,多 地分质析灾桥害隧,比不高利、于造农价业高水的利原工因程。建设。 3.有2.利喀:斯旅特游地资貌源在丰贵富州。分布广泛,分析该地貌对贵州农 业不发利展:的交不通利不影便响;。环境承载力低。 4.3原.喀因斯:特地地形貌崎形岖态,千多姿喀百斯态特,地分貌析;其土对壤旅贫游瘠业;的植影被响稀。 疏4;.石降漠水化集是中在;喀人斯类特不地合貌理基活础动上(形过成度的开一垦种、荒过漠度化樵的采、 不现合象理,的分工析程石建漠设化)的。原危因害和:危土害壤。退化,耕地减少,植 被减少,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发
B.乙—物理风化 - 风力侵蚀 - 砂岩
C.甲—化学风化 - 流水侵蚀 - 石灰岩
黔北文化明珠“沙滩文化”的发展特点及开发研究
黔北文化明珠“沙滩文化”的发展特点及开发研究黔北文化明珠“沙滩文化”是指贵州北部地区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是在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当地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沙滩文化不仅融合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受到了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沙滩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开发研究等方面探讨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沙滩文化的发展特点1.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贵州北部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河流众多,形成了许多天然沙滩。
这些沙滩不仅提供了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更是沙滩文化的孕育地。
沙滩文化与当地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展现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2.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浓厚贵州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在长期的相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特色,这些文化特色也深刻地影响了沙滩文化的发展。
苗族的银饰文化、侗族的歌舞文化等,都成为了沙滩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沙滩文化的内涵。
3.生活方式的体现沙滩文化是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贵州北部地区,人们习惯于在河滩上晒太阳、洗涮衣物、嬉戏玩耍,这些都成为了沙滩文化的表现形式。
沙滩文化还包括了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服饰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4.外部文化的影响沙滩文化虽然受到了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但也不乏外部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一些外部文化元素也逐渐融入到了沙滩文化之中,丰富了沙滩文化的内涵。
1.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沙滩文化的开发研究首先要从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着手。
对当地河滩上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挖掘和保护,可以为沙滩文化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通过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可以深入了解沙滩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历程,为沙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在沙滩文化的开发研究中,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至关重要。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沙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对当地民间文化的保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喀斯特地貌游开发研究
————————————————————————————————作者:————————————————————————————————日期:
贵州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贵州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研究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覆盖广的大省,其省内的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复杂多样,品味价值高,甚至很多喀斯特景观是全国旅游景观中的极品。
然而在喀斯特旅游景观的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管理、服务、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文章浅析了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贵州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山区之上,是亚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广的省份。
其岩溶地貌分布面积约为11.32×104㎡,大概占整个贵州省面积的61.8%。
近几十年来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和探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旅游发展带来财富与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提高喀斯特地貌区居民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持续开发和保护喀斯特旅游资源,带动喀斯特地区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至关重要。
一、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一)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贵州覆盖面积很广泛,在世界上所有喀斯特地貌景观中有“喀斯特博物馆”的美誉。
贵州不同地区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数量差异较大、质量差异明显。
贵州省占地面积约为176167km2 ,从贵州各州市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喀斯特总面积的比例来看,贵阳和黔南州的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大部分地区都超过了80%。
其次是毕节、安顺、遵义、六盘水、黔西南和铜仁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面积超过了60%,黔东南地区喀斯特地貌覆盖面积最少。
(二)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特征
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复杂,地上喀斯特地貌形态有溶沟、石芽、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盆地、干谷、伏流、峰丛、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形态有洞穴、地下河、岩溶泉等。
贵州众多自治州、地级市所拥有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
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品味和价值高,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经典代表。
例如:2007年荔波第一期喀斯特资源被列入世界级遗产名录,曾获“中国最美森林”的桂冠。
2013年施秉喀斯特地貌被提名为第二期世界遗产,获得了世界最珍贵特旅游资源的“顶级名片”。
二、贵州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贵州喀斯特旅游产品品级不高、替代性强
贵州喀斯特旅游区缺乏独特的旅游资源景观、人文旅游景观和亮点文化,这些因素制约了贵州喀斯特区的旅游发展。
从产品层次角度来看,大多数为自然观光、生态休闲等层次低的旅游产品,品牌缺乏竞争力,缺乏高层次度假旅游产品来延长游客停留和旅游的时间。
旅游景观区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暂,导致纵多景区内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
目前贵州喀斯特景观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溶洞景点多、产品替代性强,加剧了溶洞景观间的同源性冲突。
(二)喀斯特旅游景区存在的管理和服务问题
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资源在开发和管理方面大多是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面临着如何进行专业化治理的问题。
大多数在喀斯特景区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没能达到喀斯特地区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水平,众多工作人员就是附近的居住人员,专业素质、服务水平、管理意识、导游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欠缺。
如导游人员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对喀斯特问题并不了解,对游客所提的问题也就
胡乱编造混淆过关。
(三)喀斯特地貌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问题
贵州喀斯特旅游设施和交通设施等级较低,有些地区旅游快速交通系统可进入性差严重影响游客的来访率。
同时落后的设施与不配套的食宿、购物、娱乐等问题渐渐威胁到了喀斯特旅游地区产业的综合发展。
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旅游区设施数量不足、服务质量等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道路拥堵严重影响旅游行程,宾馆价格飞涨旅客爆满,一些游客不得不转到郊区或农家乐等地住宿,因此造成客人不满并向当地政府投诉。
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贵州打造旅游强省的形象。
三、贵州喀斯特地貌开发利用建议
(一)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在保护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用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旅游工艺品和全套喀斯特旅游景观是可取的。
初期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发出一系列观赏景观,再逐步打造地上与地下喀斯特相结合的二元景观系统。
开发出具有独特民族风情文化的生态产品和生态艺术品,这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可通过塑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旅游产品,充分发掘原滋原味的民族风情。
(二)加强地貌旅游资源管理和导游业务培训
贵州地质旅游区对旅游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人员以及导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欠缺。
把旅游地基础人员和导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是一项困难而又全新的工作,因此开展定期培训和不定期业务培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地质旅游管理人员和导游从业人员对提高贵州地质旅游形象非常重要,它既能不断激发出旅游者的欣赏品味又能促进游客对旅游景观的保护意识。
(三)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首先要优化境内道路交通网络提高道路等级,加大投入力度修筑遵义、安顺、兴义等多个大城市的国道和周边的省道。
在旅游沿线增设无线电通讯设施,使沿途的通讯信号更通畅,尽量给游客的旅行提供最大的方便。
同时大力宣传环保旅游,通过优质服务打造旅游品牌传播贵州原生态的民俗民风。
在贵阳、遵义等大中型城市建立对外宣传咨询窗口,深入进行旅游景点的宣传。
同时可以建立一个旅游展览中心,采取微型旅游景观模型展示出贵州多彩的地质旅游景观,采用多媒体演示地质旅游景观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