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ppt

合集下载

第四节、报告文学2

第四节、报告文学2

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报告文学描 写的对象。报告文学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 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文学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导那样,只有事件梗 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 形象化的细节。 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 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 高的。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 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 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 加强感染力。 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小说的描写技 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 及诗歌的跳跃手法等。
(二)“再造想象” 的合理运用
报告文学界一度把 “想象” 等同于 “虚构” ,在排斥虚构 的同时,把想象也排斥了。其实,“想象” 与 “虚构” 并 不完全是一回事。报告文学是不能不用 “再造想象” 的。 因为直接感知的事物毕竟有限,大量的材料,常常要靠别人 的介绍。就必须通过 “再造想象” 将其生动地复活。 “再造想象” 在报告文学中的作用,一是生动地描写现实 事物,使其形象更加鲜明;二是弥补因种种原因不能到现场 观察、体验的不足,生动复活现场情景,形成生动的现场感 和生活画面;三是把抽象的、非直观的事物化为生动具体的 形象。 报告文学的写作需要想象,但要注意的是,作者的想象必须 以事实为基础,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如果远离事物, 随心所欲地虚构,就毫不足取了。
解放后报告文学多以讴歌新社会、新生活、新人物、新事物为主要表现内容。 解放后报告文学多以讴歌新社会、新生活、新人物、新事物为主要表现内容。 抗美援朝曾是5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题材 涌现出许多影响巨大的作品, 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题材, 抗美援朝曾是 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题材,涌现出许多影响巨大的作品,出现 了报告文学的繁荣局面。 了报告文学的繁荣局面。 其后,报告文学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受到政治气候的干扰,走过了一段曲折 的坎坷路,终于迎来了新时期的曙光。科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 真理的英雄这三类人物的撰写,首先掀起了报告文学复兴的热潮。紧接着,风 格各异的作家风起云涌,他们贴近生活,紧跟现实,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 拓展创作题材,开始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新纪元,有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 黄宗英的《小木屋》、《大雁情》、《桔》等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陈祖芬无 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不断追求,不断出新;理由以文采见长, 其"小说式"作品强调了他对报告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视;以儿童文学起家的柯岩, 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保持了她一贯的纯真的童心;李延国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诠释他"礼赞这英雄的国土"的创作理想,代表作《在这片国土上》刻画了引滦 工程中的英雄群像;孟晓云顽强地不断发出"爱"的呼唤;刘亚洲的军事题材作 品题材新颖,知识性、新闻性强,信息量大;为普通人树碑立传,而且比较成 功的有李玲修、肖复兴,前者以体育界、艺术界人物的闪光点为创作冲动,后 者侧重的则是通过普通人的遭际,揭示现实的隐忧;《二月逆流始末记》、 《李宗仁归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等开启了历史题材纪实作品的先 河……作家、作品之多可谓星光灿烂。 中国的建设速度飞快地发展着, 报告文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地迈向成熟。全景 式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 国的报告文学不断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 醒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 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一页。 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 告》、《包身工》、《西行路上的左公柳》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十五章《抗战中的散文、特写与报告文学》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十五章《抗战中的散文、特写与报告文学》PPT课件

之战》等专集问世,并诞生了一批从实地战斗生活磨炼中产生出来的优秀产品,
如骆宾基的《东战场别动队》、 丘东平的《第七连》、 碧野的《北方的原野》、
曹白的《呼吸》等。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报告文学在国统区被压制下去,
却在解放区新天地中得以蓬勃发展。杂文在抗战初期既是抨击敌伪的锐利武器,
又是动员民众、鼓舞士气的战斗号角。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靳以等就充
健康的生命气息了。”

从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四年零一个
月,史称上海“孤岛”时期。留居上海“孤岛”的作家有王任叔、郑振铎、
王统照、阿英、夏丏尊、李健吾、芦焚、柯灵、唐弢、周木斋、孔另境、
陆蠡、列车等。他们在日伪横行的险恶环境里,坚守文化岗位,巧妙地利
用洋商招牌创办了一些可以发表自己作品的报刊杂志。柯灵先后主编过
的正视现实、面向社会、批判写实、 干预生活的传统, 随着作家见闻经历的丰富而拓宽
发展道路。战乱流离生活,内地闭塞状况,后方社会弊端,底层人民苦难,战后萧索景象,
等等,都在记叙散文中得到广泛而如实地反映。茅盾的《见闻杂记》和《时间的记录》,
以其擅长的批判性写实手法揭露西南、西北大后方社会的畸形生活;巴金的《旅途通讯》
第十五章
战争中的 散文、特写与报告文学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概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炮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争
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壮剧的序幕。从此,漫天烽火,遍地硝烟,中国社会进入战时
大动荡、大变迁状态。由于战争进程的起伏变迁,也由于这时期客观上形成了不
同政治区域(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并❖
杂文在国统区一直保持兴盛不衰的发展势头。1940年8月在桂林创刊的《 野草 》

2024届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报告文学阅读——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教学课件

2024届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报告文学阅读——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教学课件
【答案】 B【解析】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 “哀其不幸” 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鲁迅对那些生活 在黑暗腐朽的旧社会的不觉悟的,精神麻木的人们的一种既同情又愤恨的感情。同情他们的疾苦和不幸遭遇, 愤怒他们的不觉悟以及逆来顺受,不懂得主动抗争的性格。这种愤恨中其实饱含了鲁迅对中国底层人民的热 爱及关爱之情。
7.关于文本一的第五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娶亲无端被炸,当局竟推脱“窥望不真”,这样的悲剧虽是偶发,却掩盖不 住当局视生命如草芥的反动本质。 B.太原城里的百姓拥挤着去看杀人展览,他们的表现与《阿Q正传》里的看客如出 一辙,足见其冷酷、愚昧和麻木。 C.当局颁布奖励告发的条例后,发生了山大校役受“赏洋”诱惑而诬裁大学生的事 件,更加剧了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 D.两则“新闻剪集”都是特意从“官方报道”中摘录的,为的是借“官方媒介”以 追索真相和证据,达到讽刺效果。
文本二 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逼真地写出了山西反 动统治者在“防共”措施下所造成的“流言所播,草木皆兵” 的情景。作品同《包身工》一样,克服了过去报告文学只偏 重于报导事实而不注意艺术加工的缺点,标志着我国年轻的 报告文学的显著进步。
(节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太原发“好人证”的荒谬制度,将零散的场景缀连成篇,再现了混乱恐 怖的社会图景和百姓的压抑生活。 B.厨子是个染有市侩习气的小人物,虽是“道地一等好人”,最终也免不了被抓受 罚的下场,作者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C.“新闻剪集”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奇闻丑态,而且揭露了被刻意隐藏的事实真相, 起到了针贬时弊、抨击劣政的作用。 D.本文暴露并谴责了抗战前夕军阀的反动统治,同时也透露出红军游击队的活跃, 表达了对陕北根据地的怀念和向往。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1.新闻性报告文学
这类报告文学大多时见闻式的,其特点式时效性强,其表 现手法一叙述、描写为主,及时为读者提供现实生活中最 近发生的、具有强烈的鲜明感的事实。(文学性不很强在创 作意识上并没有把它与通讯十分严格的区别。)eg:《落泪是金》
2.故事性报告文学
事件贯穿整个作品,比较强调事件的来龙去脉,注重事件 的完整性,人物刻画服从于事件。写人往往采用闪电式、 特写式。这类报告文学在真实报道的基础上,比较强调表 达上的文学行。(有别于通讯但与通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eg:《谁 是最可爱的人》
3.报告文学的评论性
报告文学不仅叙述事实,而且用评论性的语言有时简直是 用论战的笔调来说服读者。它把生动的事实叙述、优美的 哲理语言和巧妙的逻辑分析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合在 一起,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战斗的风格。 报告文学的作者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以历史的、进步的眼 光去品评生活,明辨是非,臧否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 报告文学的评论建立在文学性的基础上,建立在形象的 描述和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它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 报告文学中的评论,是作者思想倾向、生活态度直接表 露,也是对所写对象内在意义的昭示。
4.问题性报告文学
•报告的文学的特征
1.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它可以使读者在确信无疑的心理状态下感知到生活中的 种种真实存在,使人相信它所反映的内容是经得起核对 的,从而对读者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冲击。 (1)真实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 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 特征。 一般来说,报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 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报告文学要追 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 有所选择和提炼 。

儿童散文与儿童报告文学教学课件

儿童散文与儿童报告文学教学课件
(郑振铎 译)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儿童散文与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散文
一、什么是儿童散文
• 儿童散文是散文(以记叙真人真事、真情 实景为主要内容,真实抒写作者心灵感受。 结构上要形散神聚,篇幅短小)
• 儿童散文要突出“儿童特点”--从儿童 视角叙事写景抒发感受,表现儿童的审美 感受。
二、儿童散文的特征
(一)富有童心 要具有儿童的视角,在情感上要能引
要找到她,把她锁起来。 我一定要向那个黑洞里张望,在这个洞里,有一道小泉从
圆的有皱纹的石上滴下来。 我一定要到醉花①林中的沉寂的树影里搜寻,在这林中,
鸽子在它们住的地方咕咕 地叫着,仙女的脚环在繁星满天的静夜里丁当地响着。
• 我要在黄昏时,向静静的萧萧的竹林里窥望,在这林中,萤火虫闪闪地 耗费它们的 光明,只要遇见一个人,我便要问他:“谁能告诉我偷睡眠者住在什么 地方?”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只要我能捉住她,怕不会给她一顿好教训! 我要闯入她的巢穴,看她把所有偷来的睡眠藏在什么地方。 我要把它都夺来,带回家去。
告别
• 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 “孩子 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 开着的 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 妈妈, 睡呀。” 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上,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 胸上。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 惊地四 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似地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当普耶节日①,邻舍家的孩子们来屋里游玩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 价在你 心头震荡。 亲爱的阿姨带了普耶礼②来,问道:“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姊姊?”妈妈, 你将要 柔声地告诉她:“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 我的灵魂 里。题 :爱

夏衍《包身工》ppt课件

夏衍《包身工》ppt课件
真正为你心有独钟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因为有你世界变不同
陈晓东《心有独钟》
艺术特色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别人家的女儿:包身工
(1)她们 (2)芦柴棒 (3)小福子
芦柴棒的故事
“芦柴棒”: 十五六岁 瘦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艺术特色
历史原因: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
包身工这种制度是怎么产
经济侵略下,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我在这里等待
五月天《明白》
生字新词
蠕动(rú) 拷绸衫裤(shān) 呵欠(hē) 睡眼惺忪(xīng) 水门汀(tīng) 弄堂(lòng) 褴褛(lánlǚ) 游说(shuì)
荤腥(hūn) 执拗(niù) 吆喝(yāo)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高中语文】报告文学ppt

【高中语文】报告文学ppt

六、我国报告文学的名家名篇
夏衍《包身工》 萧乾(1909---),1936—1946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在欧洲亲 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是西欧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剑桥书简》 《伦敦三日记》《血红的九月》《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流民图》等。 魏巍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房树民、王石《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火中的凤凰》《地质之光》《生命之树 常绿》 理由《扬眉剑出鞘》 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 柯岩《船长》《奇异的书简》 黄宗英《小木屋》《大雁情》 鲁光《中国姑娘》
第一阶段:前期的铺垫 (讲与读)
泛读导引和知识补充; 专题阅览——阅览室,专时,专题 ; 学生的课前美文推荐——报告文学系列。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
•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 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 《现代汉语词典》:报告文学是一种“文 学体裁,散文中的一类,以现实生活中具 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经过适当 的艺术加工而成,具有新闻性。通讯、速 写、特写等也可统称报告文学。”
【专题整体教学流程】
• 第一阶段:前期的铺垫(讲与读) 泛读导引和知识补充; 专题阅览——阅览室,专时,专题 ; 学生的课前美文推荐——报告文学系列。例1例2例3 • 第二阶段:阅读与理解(讲与读) 课上分别解读四篇课文 ; 课下补充参看篇目,学生可选读。 • 第三阶段:感悟与表达 (读与写) 体味优秀报告文学的精彩之处和魅力所在; 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设计多种写作内容供学 生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 获奖篇目
作品名 百万大裁军 伐木者,醒来! 商战在郑州 中国新教育风暴 热流 解冻 中国知青梦 以人民的名义 非洲踏寻郑和路 国运——南方记事 秦道 昆山之路 天使在作战 中国姑娘 淮河的警告 作 者 袁厚春 徐 刚 刑军纪 曹 王宏甲 张 锲 贾宏图 邓 贤 卢跃刚 李新烽 吕 雷 赵 杜耀峰 杨守松 朱晓军 鲁 光 陈桂棣 发表时间 《昆仑》1987年2期 《新观察》1988年2期 岩 《十月》1993年1期 北京出版社2004年8月 《当代》1980年4期 《当代》1989年5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4期 《当代》1993年3期 晨光出版社2005年12月 洪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6月 《陕西日报 》2008年12月31日 《雨花》1990年11期 《北京文学》2006年6期 《当代》1981年5期 《当代》1996年2期

包身工ppt74

包身工ppt74

《包身工》作于1935年,发表于1936年6月上 海《光明》月刊创刊号,在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 开创了新的记录。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 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它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 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 界限。
课文插图
解题
作者以“包身工”为题目,有什么 寓意?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 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 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 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揭露“包身工”制度。
7 —— 11
1 —— 6
文章段落结构(二)
时 间 内 容 主 线 要点 表达 方式 突记 出叙 轮: 值写 的包 身 工 群 体 , 起止 内 容 包 身 工 制 度 的 产 生 的 原 因 副 线 要点 表达 起 方式 止 说 明 : 解 说 、 举 例 、 数 据
两伙 粥食 时 一: 间 饭质 : ,量 吃 四 不劣 点 饭 够, 半 一数 之 人量 后 一少 碗: 。
五点上工 中餐及午休一小时 下午六点收工 除了十二小时强劳动,还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 务服务,而她们的年龄与在座的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恶 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摧残着这些未成 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变得麻木, 像机器一样。差不多失去了作为女性最起码的羞耻感。
(三)生活介 写作背景 课文插图 解题 生字注音 词语解释 结构分析 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问题探究
艺术性 相关图片
导入新课
在以往学习过的新闻类型中大家熟悉的 有哪些样式?(消息、通讯、特写) 今天我们要接触另一类与新闻相关的文学样式—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 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散文体裁。它以叙事 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既要求作品中占主 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 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具备文学性。比较有名的作品有徐迟的《歌德巴赫猜 想》,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包身工》完整版ppt

《包身工》完整版ppt

芦柴棒的三个生活片段:
时间: 上班前 劳动中 下班离场时
被搜身
内容: 早起烧火做稀饭 重病惨遭毒打
作用: 反映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过程,概括包 身工的苦难和不幸。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 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 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 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 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 ,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 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 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 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 ,速写等的总称。可以写人, 写事, 写问题。 报告:题材 选择真人真事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反映生活 。 文学:表达 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报告文 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字 音
• • • • • • • • • 蠕动( rú ) 拷绸衫裤( shān ) 呵欠( hē ) 裸体( luǒ ) 睡眼惺忪( xīng ) 芦柴棒( chái) 水门汀( tīng ) 弄堂( lòng ) 褴褛( lán lǚ ) • 荤腥( hūn ) • 胆怯( qiè ) • 执拗( niù ) • 吆喝( yāo ) • 佳肴( yáo ) • 轧票处( gá ) • 搅拌( jiǎo ) • 露骨( lù ) • 揩地板( kāi )
从哪看出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居住 恶劣

报告文学《根本利益》-PPT精品文档

报告文学《根本利益》-PPT精品文档

六、作品分析(1)
(一) 典型形象:忠情“百姓书记” 《根本利益》的主人公——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副 书记梁雨润时刻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根 本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在 夏县工作的3 年间,他处理了20 多件重大案件,被当地 群众称为“百姓书记”。 作品以主人公处理的几起骇人听闻、久拖不决的 大案、难案为主线 , 用饱含热情的笔墨 , 热情歌颂了一 位真正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纪检干部及其崇 高的精神境界。
五、作品导读(1)
何建明的问题报告文学《根本利益》, 通过扎实细致的调查采访,以很强的责任 意识和使命意识直面黑恶势力下的农民苦 难,站在人民的同一地平线上,为基层民 众说话,为人民的利益鼓与呼,并成功塑 造了一位时刻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 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扎扎实实为群 众办实事的“百姓书记”梁雨润这一典型 艺术形象。
何建明部分作品书影
报告文学力作——《根本利益》书影
“百姓书记”梁雨润(中座者)
三、作品创作背景
作家始终认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 , 现在所 面临的问题实在不少,而这些问题又非常严峻 ,处理不 好 , 便会酿成对稳定大局和 20 多年改革开放成果的巨 大伤害,甚至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正因为这样, 他才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人民、对农民问题的 少有关注是作为一个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作家最大的 失职。 进入新世纪后 , 随着人们议论和亲身所见所闻的 严峻现实 , 这位心里装着祖国和人民的优秀作家把自 己创作的焦点从高等教育移向了农民问题。《根本利 益》是这一战略性转移的开局 , 在题材战略上显示了 他的眼光和行动能力。
六、作品分析(4)
(四)可贵的忧患意识。 该著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事关国 家今天的生死命运和十三亿人民的明天。” 《根本利益》从“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度出 发 , 从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出发 , 正面描写党群 关系 , 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 并善于把反腐败斗 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思考,为了维护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大声疾呼。

第八讲报告文学.ppt

第八讲报告文学.ppt
5年前,万荣县六毋村曾因使用河南籍童工惊动劳 动和社会保障部,并被罚14万多元结案。
5年后,记者在六毋村发现,这里的六十余家瓦窑 厂仍有童工,仅记者视野所及便不下20个。但在警方 清理前,他们被连夜转移。
(二)文学性
报告文学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具 有文学艺术的特征。对社会人生现象进行真实、 准确的描写,是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等பைடு நூலகம்学 形式的本质区别。
明XX,粗纱间,十六岁,泰州,(已做)八个月, (父亲)种田,(包身钱)十元,(作主)父母,——此人流 火(脚气)很厉害。
蔡XX子,筒子间,十七岁,镇江,(已做)两年, (父亲)不知,从小做童养媳,(包身钱)不知,(作主)公 公。
这还是一份年纪比较大的敢讲话的包身工的情况, 那些年纪小的根本就不敢给别人讲自己的事情。
1936年11月16日,夏衍又写了《包身工 “余话”》,把包身工身世境遇的原始材料 向世人公布,使得作品更具有可信度。作品 进一步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畸形,殖民主义者 在中国的掠夺的残酷性。
一个叫杏弟的包身工给夏衍收集了一份资料:
陈X!X,粗纱间,十七岁,泰州,(已做)一年三个 月,(父亲)当兵,(包身钱)不知:(作主)叔叔。
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 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 文体。既具有新闻性(主导方面),又具 有文学性(次要方面),是处于新闻与文 学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是新闻与文学
相结合的产物。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一)新闻性 (二)文学性 (三)政论性
(一)新闻性
“报告”指的是新闻性,它所反映的人 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 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报告文学的新 闻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真实性原则上。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和 新闻报道一样,文中涉及的一切材料,包括 细节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包身工》PPT

《包身工》PPT

理解:什么是包身工?
• 包身工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东 洋纱厂里,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进厂前 签订卖身契,失去人身的自由权,被随意 的谩骂、殴打、毒害。
四、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包身 工一天中的哪几个场景?
• 四点一刻:
• • • • 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1~11) 现象: 空间狭窄,环境恶劣 (生活压迫,被骗入城) 背景(补叙): 包身工的来历 本质: 制度的产生
这段简短的话,运用了反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概括了包身工一天工作情况,形象地展现包身工繁重的 劳务,带工老板,资本家的苛刻,无情。同时,也表达 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
理解下面一段话: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 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 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 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 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 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手法的运用上 )
主旨再现:
1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给予同情与关切 2对野蛮制度的痛斥,对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勾结残害、 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的愤慨 3相信这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最终会瓦解,光明,美好的一天终究 会到来。
4警醒后人对他人的生命,人生自由权,尊严的尊重。
◆细节描写:例如,包身工们起床场景的详细刻画,“在离开
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半裸体地起来开 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包身工的苦难 生活。
(1)“……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
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 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 同乡”(第8段)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 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 (第48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 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 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前一句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即使像饲养 牲畜也无法养活他们。贬词褒用,表现了灾荒中的父母 送走女儿的无奈和辛酸,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刻画 了带工老板唯利是图的嘴脸。◆后一句中,揭露了资本 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

《包身工》PPT课件

《包身工》PPT课件
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 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 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 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之后, 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 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 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 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 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 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2、课文除了描绘包身工一 整天的生活劳动画面,还综述包 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请你 也找出这些语段,并将其分成 四个部分,概况每部分的主要 内容。
段落
包身工 制度
7----11:包身工产生
来源 手段 身份
内容 要点
包 15----22:包身 工增加的原因 身 工 33----34:包身
没有自由 与世隔绝 工价低廉
包身工
夏 衍
导入新课
在以往学习过的新闻类型中大家熟悉的有哪些样 式?(消息、通讯、特写) 今天我们要接触另一类与新闻相关的文学样式—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 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散文体裁。它以叙事 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既要求作品中占主 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 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具备文学性。比较有名的作品有徐迟的《歌德巴赫猜 想》,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芦柴棒” 出场 无名女工 惨遭毒打 放工
起 床

“芦柴棒”重病 早餐 遭受毒打
放工
“芦柴棒” 骨瘦如柴
上工
小福子挨罚
面上的描写使所写的内容有整体感,点上的描写则使所 写的内容既充实丰满,又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主讲人: 主讲人: 张 雷
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界定: 报告文学的界定: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Page 2
报告文学
二、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及时性 纪实性 文学性
Page 3
报告文学 三、举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人>> 举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人>> <<谁是最可爱人
朝鲜战争
Page 4
报告文学 志愿军战士身上发生的事情
Page 5
报告文学
文学性
Page 6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包身工ppt全解0

包身工ppt全解0
答: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 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பைடு நூலகம்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 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这个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 达效果?
答:谓语提前,节奏急促,突出了她们的 狼狈相,更突出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 被威迫的可怜。
练习三
回答本题的方法:
辨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或表现 手法;
点面结合
作者虽然只写的是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 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 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 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 一个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 “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 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
文中还有其它的点的描写。例如老板娘亲 自制作美食,小福子遭毒打,不知名的女工带 信出去遭吊打等。
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 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 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 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同情, 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③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 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 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 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 建制度下的奴隶﹗
夏衍(1900~1995),优 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 织者、领导者。著名的话 剧剧本有《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并改编 鲁迅小说《祝福》、茅盾 小说《林家铺子》等为电 影剧本。作品收入《夏衍 选集》。
初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 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 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 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 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 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具体地,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 难生活的?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四后,冰心、瞿秋白、柔石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积极 写报告文学,出现了一批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作品的抒情 性大大增强。但此时作家们还没有文体的自觉性。
• 1930年,报告文学这一名词方才正式引进,报告文学的写 作进入了自觉的阶段,它同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得到发展。
•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被称为“报告文学的时代”。
北京版选修一
【学生学习背景】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没有报告文学篇目,北京版高中
必修的五个模块15个单元中有6个单元的散文,是四种文
学体裁中比重最大的,分别涉及写人记事、社科科普、应
用文、写景状物、议论抒情和说理论世文,并没有一篇报
告文学。而选修的四个模块15个专题中也仅此一个单元的
4篇报告文学作品。学生对此比较陌生,而实际生活中报
六、我国报告文学的名家名篇
夏衍《包身工》 萧乾(1909---),1936—1946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在欧洲亲 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是西欧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剑桥书简》 《伦敦三日记》《血红的九月》《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流民图》等。 魏巍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房树民、王石《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火中的凤凰》《地质之光》《生命之树 常绿》 理由《扬眉剑出鞘》 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 柯岩《船长》《奇异的书简》 黄宗英《小木屋》《大雁情》 鲁光《中国姑娘》
• 《现代汉语词典》:报告文学是一种“文 学体裁,散文中的一类,以现实生活中具 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经过适当 的艺术加工而成,具有新闻性。通讯、速 写、特写等也可统称报告文学。”
二、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 1、鲜明的新闻性 • 2、强烈的文学性 • 3、深刻的政论性
三、报告文学的写作
• 1、进行深入采访 • 2、精心刻划人物 • 3、巧妙安排结构 • 4、展开合理想象 • 5、写好精彩议论
“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 获奖篇目
作品名 哥德巴赫猜想 小木屋 世界大串连 强国梦 “希望工程”纪实 落泪是金 命运 祖国高于一切 痴情 飞向太空港 没有家园的灵魂 西部的倾诉 励精图治 三门李轶闻 中国农民大趋势
作者 徐迟 黄宗英 胡平 赵瑜 黄传会 何建明 杨匡满 陈祖芬 理由 李鸣生 杨黎光 梅洁 程树榛 乔迈 李延国
四、报告文学模式
• 1、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 2、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 • 3、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五、我国报告文学的发生发展
•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 报告文学开始孕育,鸦片战争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 学雏形的作品,到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具备了报告 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 获奖篇目
作品名 百万大裁军 伐木者,醒来! 商战在郑州 中国新教育风暴 热流 解冻 中国知青梦 以人民的名义 非洲踏寻郑和路 国运——南方记事 秦道 昆山之路 天使在作战 中国姑娘 淮河的警告
作者
发表时间
袁厚春
《昆仑》1987年2期
徐刚
《新观察》1988年2期
刑军纪 曹 岩 《十月》1993年1期
告文学是比较常见的。

学生有高一一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基础,已经学了必修
四个模块和选修两个模块,有了初步的专题学习和研究意
识。文理已经分班,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向。
【专题整体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报 告文学的发展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引领学生分别解读四篇 课文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关 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专题整体教学目标】
•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中,通过 研读文本,在感悟、理解、鉴赏作品的同时融入阅读、表 达与写作的相关训练。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人物的精神境界,思考报告事 实中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意义;学会关注社会,提升社会责 任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专题整体教学流程】
王宏甲
北京出版社2004年8月
张锲
《当代》1980年4期
贾宏图
《当代》1989年5期
邓贤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4期
卢跃刚
《当代》1993年3期
李新烽
晨光出版社2005年12月吕 雷 赵 洪 人源自文学出版社2008年6月杜耀峰
《陕西日报 》2008年12月31日
杨守松
《雨花》1990年11期
朱晓军
《北京文学》2006年6期
学生上交作品:报告文学推荐的幻灯片和自创的 与报告文学有关的作品
报告文学专题研究总结会:颁发奖品、作品展出
第一阶段:前期的铺垫 (讲与读)
泛读导引和知识补充; 专题阅览——阅览室,专时,专题 ; 学生的课前美文推荐——报告文学系列。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
•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 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鲁光
《当代》1981年5期
【专题整体教学流程】
如模仿《包身工》的结构框架,查阅资料,写一 篇反映农民工生活的文章;
阅读《世界工厂的黑工之路》, 并结合《包身 工》,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报告文学《红与黑》,结合《西行路上左公 柳》,谈谈你对生态报告文学的认识和体会;
尝试写一些小型的人物报道专访(访知名老师、 校长,获奖同学、名人、父母等)。 • 第四阶段:总结与表彰
• 第一阶段:前期的铺垫(讲与读) 泛读导引和知识补充; 专题阅览——阅览室,专时,专题 ; 学生的课前美文推荐——报告文学系列。例1例2例3
• 第二阶段:阅读与理解(讲与读) 课上分别解读四篇课文 ; 课下补充参看篇目,学生可选读。
• 第三阶段:感悟与表达 (读与写) 体味优秀报告文学的精彩之处和魅力所在; 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设计多种写作内容供学 生选择。
张胜友 郭宝臣
发表时间 《人民文学》1978年1期 《文汇月刊》1983年5期 《当代》1988年1期 《当代》1988年2期 《当代》1993年1期 《中国作家》1998年5期 《当代》1979年2期 《人民日报》1980年10月2日 《十月》1980年6期 《当代》1991年1期 《十月》1995年6期 《报告文学》2000年7期 《当代》1980年2期 《春风》1981年6期 《解放军文艺》 1985年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