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及反思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及反思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及反思比的应用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应用题解答。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数学意义,培养他们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和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1)概念讲解:比的定义及常见表示方法。

(2)应用训练: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值比较和应用的运算练习。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的大小关系,引出比这一概念。

(2)概念讲解: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并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引出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示范与训练:通过几个例题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比的运用方法。

(4)合作探究:分小组进行应用题的解答,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并由他们主动总结比的应用规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2.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板书记录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习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解答的练习题,评价学生的运算准确性和应用能力。

3. 反馈评价:听取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由于比的概念较为抽象,我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数学意义和运用方法。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解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比的计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能会遇到理解题意和列式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能够识别和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2.能够正确列式和计算按比分配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含义和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

3.按比分配的列式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比相关的图片,如奥运会奖牌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比例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如某学校六年级有男生和女生共200人,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类似的按比分配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按比分配的练习题,并及时反馈和讲解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其解决方法。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解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引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带来了 20 个苹果,要分给甲、乙两个同学,甲、乙的人数比是 3∶2,应该怎么分呢?2、讲授新课(1)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结合导入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2)探究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以分苹果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一份是多少,最后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即:总份数= 3 + 2 = 5(份)一份的数量:20÷5 = 4(个)甲同学分得的数量:4×3 = 12(个)乙同学分得的数量:4×2 = 8(个)(3)总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份数;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3、课堂练习(1)出示一些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解题方法。

(2)强调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布置作业(1)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按比例分配的例子,并尝试解决。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准备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2.展示学生成果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25%=1/432人围棋班比围棋班25%航模班二、百分数的应用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4、班内交流方法一:7-5.6=1.4(吨)1.45.6=0.25=25%方法二:75.6=1.25=125%125%-100%=25%三、试一试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2、几成是什么意思?※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2.25=0.362.25=0.16=16%四、练一练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文档一、教学设计简介本次教学设计基于“比”的应用,针对中学二年级的数学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比”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的案例,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设计获得了教育局的一等奖,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用比较的方式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比的基础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中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生活案例(10分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比较的生活案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较两个运动员的成绩等。

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描述这些比较的方式和结论。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哪些比较的经历?比较的方式有哪些?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比”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比”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并举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

目的:确保学生对“比”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为后续的运算打下基础。

3. 比的基础运算(20分钟)分别介绍比的增大、减小和相等的运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解答学生的疑惑。

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基础运算,能够正确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4. 探究实践(2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生活案例的比较问题,如购物比较、作物产量比较等。

通过组内合作和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展示给全班。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

目的: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比的应用和意义,并与学生一起绘制知识框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比的理解。

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四、教学评估方式 1. 学生在探究实践环节中的活动表现、小组合作和展示。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 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一.巧设铺垫,激趣导入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3. 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

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

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4. 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2)已经看了全书的1/8(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5. 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让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案范例五篇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情景中几个不同的实例学习,让学生知道“比”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教案《比的应用》

教案《比的应用》

教案《比的应用》教案: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用比进行比较;2.掌握比的数值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数值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进行比较和计算。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材、教具;学生:课本、作业本、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引入新知,如何进行比较?什么是比?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比有哪些?2.学习新知:(1)比的概念:教师先通过举例子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如“小明花了10分钟做完作业,而小红花了20分钟,那小明做完作业所用的时间是小红的几倍?”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小明做完作业所用的时间是小红的2倍。

再通过类似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概念,即比是简化和表示两个或多个数值之间的关系。

(2)比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比的表示方法,即“:”和“/”。

如:a:b表示a与b的比;a/b表示a除以b。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3)比的数值计算: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比的数值计算方法。

如:已知a:b=2:3,求a、b的值;解答:设a=2x,b=3x,则2x:3x=2:3,通过计算得x=1,所以a=2,b=3再通过其他类似的例题进行练习和巩固。

3.拓展应用: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和计算。

如:(1)支队打了30个猎犬,3个人分得了多少猎犬?解答:设每个人分得的猎犬数量为x,则由比例关系得3x:30=1:10,通过计算得x=10,所以每个人分得10只猎犬。

(2)两个房子的周长分别是60m和80m,求两个房子的比。

解答:设两个房子的周长分别为x和y,则x:y=60:80,通过计算得x:y=3:4,所以两个房子的比是3:44.系统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

如:已知a:b=3:5,b:c=8:4,求a:b:c的比。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5-56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掌握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

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的解题方法,体会这类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

有过一定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学生无序的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实际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小调查: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7,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3、出示教材主题图,获取信息: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提出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每班分橘子的一半;另一种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通过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比较合理。

4、出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的应用”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计算。

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定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的方法。

2.难点:求比例和化简比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理解比的定义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2.相关的生活案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入比的定义,如“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两倍,求小明的身高与小红身高的比。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等,难度逐渐增加。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拓展(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77页例2。

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分析解答此种应用题,并且进一步巩固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⒉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 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准备题:商店有红气球8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

花气球有多少个?(学生读题后互相分析,独立解答。

)解题思路:根据“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知道以红气球的个数为标准,花气球的个数有3个红气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气球多少个用乘法计算8×3=24(个)。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⒉ 教师描述情景10月1日是国庆节,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红色、花色的。

其中黄色的气球有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

⒉ 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

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⒉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多少个?(例2)⒉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三种气球一共多少个?(此题以后再研究)……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学习例2。

(3)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4)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5)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

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方法1:根据“商店有黄气球一qi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红气球有一qi—9=8(个),再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气球有8×3=24(个)。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5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5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5篇)比的应用教案篇一一、案例背景(一)分析1.教材分析: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按照学校安排每学期十六课时的要求,初二学生下半学期只能在第四册几何画板与photoshop软件中选择其一,我选用的是第十二单元“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2.学情分析这届初二学生是从初一带上来的,这是第四个学期,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但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且一部分有能力完成自主学习。

上一节课学生利用“填充”“描边”“自由变换”已经完成了“停”指示牌的制作。

这节课用不同的知识完成相同的作品,从中让学生了解同一图形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区别从中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1.掌握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方法。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3.掌握填充、文字等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三)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重难点:1.各种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问题预测:1.由于本节课是photoshop的第三节课,对于基本工具的运用要看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熟悉度,更专业一些的工具更需要时间去练习才能熟悉掌握,因此学生在运用工具绘画时应该需要的时间较长。

2.学生对图层的概念会很陌生,shift和ctrl组合键的运用不会很好。

3.图像格式,学生会很难理解。

对策:1.本节课示例图不需要太多的工具运用,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2.图层的介绍,可以用现实的纸张拼合为例帮助其理解;组合键的运用只能是强化练习。

3.图像格式,只需要让学生在容量上有个对比概念就可以。

(四)课前准备用填充、描边与图层不同的两种方法制作“停”指示牌的效果图。

(五)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了解图层。

2.自主学习:完成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学习。

3.示范教学:学生摸仿制作本节课的关键制作过程。

4.扩展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完善作品。

(六)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实录师:一直强调photoshop是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它专业在哪儿?上节课的填充、描边,还是我们用过的磁性套索?在photoshop中,工具的确非常强大,它的图层、路径以及通道功能,在创作图像和处理图像时,让其它软件鞭长莫及。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2.能正确阅读、理解并解答与“比”相关的基础问题;3.能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3.1 活动预热1.观看视频:《数学之美》中第十集,“黄金分割比”。

2.学生体验黄金分割比,并让学生分析黄金分割比的应用。

3.2 导入新知识1.引入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比赛成绩、人口比例等来介绍“比”的概念和用途。

2.解释“比”的概念,并介绍“比”的写法和阅读方法。

3.3 深入探究1.练习1:根据给出的比例,用已知数据求解未知数据。

2.练习2: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销售量比例来计算不同门店的销售量。

3.4 巩固训练1.练习3:让学生根据实际案例来分析股票价格、地球大小以及其他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深化“比”的应用。

2.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训练。

四、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1.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展示以及考试来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比”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和会用这些知识点。

同时,需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和掌握所学知识点,教学应当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按比例调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依据对比的理解,运用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就可解决。

所以,在理解题意后,就让学生本身解答。

学生本身解决问题时能快速掌握归一法,能理解和娴熟运用,对于分数方法在理解上迟缓,所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鼓舞和引导他们沟通对于分数方法的理解,讨论解答方法。

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本领的获得对于学习数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所以在呈现沟通、点拨时既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又要让他们不偏离轨迹,老师就要发挥指明灯的作用,偏重于分数方法。

以侧重让他们说清楚每个分数表示的含义,如:水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

已知稀释液的质量也就是已知单位1,利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可得到相对应的量,就是未知量。

在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家庭解决勾兑农药的问题,可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由于本身学以致用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创造美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后续练习发现,比的应用中把比娴熟地转化成分数尤其紧要,理解了比与所转化的分数之间的依据和转化的.分数的意义,就能掌握按比例调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实际运用这种方法。

但不但仅限于把已知比转化成分数,还要训练学生能依据已知的比推理出跟多的比,进而得到更多的用分数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解答应用题特别有利,能很快找到相关的数量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有用的直接数据进行计算。

尤其是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效果更是明显。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篇2)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调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主要讲述了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正确运用比进行比较和计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的深入理解,以及比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正确运用比进行比较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2.难点:比的含义的理解,比的应用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含义和应用的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阐述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以及比的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应用教学设计: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2)掌握比的转化,包括比例的提取和调整;(3)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主动性;(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比例的提取和调整。

2.难点: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呈现一组图片,引出比的概念,例如用苹果和橙子两种水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描述两种水果的数量或大小关系。

从而引出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和比的运算方法。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介绍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并举例子让学生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3.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比较,找出比的例子,并计算比的值。

然后交换小组进行对比和讨论,比较各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否一致。

4.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应用比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A和B两种汽车的油耗比是2:5,如果B车行驶了100公里,那么A车应该行驶多少公里?学生根据比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

5.深化与延伸(20分钟):通过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深化对比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把前面的汽车油耗比题目改为:A和B两种汽车的油耗比是2:5,如果B车行驶1升油,那么A车应该行驶多少升油?通过这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比的单位可以是不同的。

6.小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进行小结,对比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比的例子,并进行比较和计算,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含义及数学表示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比的应用练习。

–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的运用。

–提供多种形式的比的应用题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及运用。

–练习比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比的基本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比的应用场景。

2. 讲解比的应用(10分钟)•讲解比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比的运用题目类型。

3. 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比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并展示答案。

4. 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些比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应用方法。

5. 综合练习(15分钟)•给学生发布综合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比的应用的掌握情况。

6. 总结(5分钟)•总结比的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比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五、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比的应用作业练习册完成习题若干道。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班级内部将优秀学生进行表扬激励,鼓励其他同学学习。

以上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比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比的概念、比例尺、等比例数列等知识点。
首先,我会解释比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明白比的意义。然后,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举例说明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打折、地图距离测量等),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
以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讲解比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等比例数列的性质等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比的应用。
(3)巩固练习: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数学表达。
2.学会使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图形放大与缩小等。
3.掌握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基本性质、等比例数列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分配物品等。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对比例尺、等比例数列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感悟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就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比的应用》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现实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份数的知识联系与应用起来,使学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教师只起到启发,点拨与深化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六年级共有38人,其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就是7:12,男,生就是女生的人数的,
女生就是男生的人数()
(),男生就是全班人数的()
()
,女生就是全班人数的()
()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同学们请瞧大屏幕: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请您读一读。

(课件图片出示)
(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就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就是1:9。

(5)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就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与奶的比为2:9
3、生活中平均分配的问题:
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4、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师板书: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三个例题中体会平均分配与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一)理解比例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学习例2:(出示例2):
某种清洁剂就是浓缩液与水按1:4的体积比配置的。

现有一瓶500毫升的
这种清洁剂,其中浓缩液与水的体积分别就是多少?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一下,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生汇报:不同做法的两名同学到前面板演,并要求板演的学生说出这样解
答的道理
解法1:总份数1+4=5 解法 2 :总份数1+4=5 每份就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500×1/5=100(毫升)
浓缩液有100×1=100(毫升) 水有 500×4/5=400(毫升)水有100×4=400(毫升)
答:浓缩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

4、提问:这两名学生解答的就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说出每步求的就是什么
5、比一比: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可
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总结:
方法1就是按平均分的份数进行计算的:先算出每份的体积,再分别算出浓缩液与水的体积。

方法2就是按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的:先找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算出浓缩液与水的体积。

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提问后老师总结:把计算出来的浓缩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就是否等于500;也可以把计算结果去比,瞧就是否就是1:4。

强调:检验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她能告诉我们自己的解答就是否正确,能帮助我们养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三)老师总结并强调计算方法:首先瞧清题里的条件给的就是哪几个量的比再瞧题中给的量就是否就是这几个量的与,而后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四)质疑问难
四、巩固新知反馈练习,:
(1)填空:
1)把20根小棒按2:3的比例分成两堆,一堆( )根,另一堆( )根。

2) 把20根小棒按1:3的比例分成两堆,一堆( )根,另一堆( )根。

(2)六(1)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2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与爱吃梨的人数的比2∶1。

请您算一算,苹果与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3)生活中的问题
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要求:独立完成,请学生口头说,教师板演,并说清“比”就是怎么得来的。

【设计意图】此题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个变式,解答开始上课时的疑问。

引导学生找出部分量的比。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2)一种什锦糖就是由奶糖、水果糖与酥糖按照2︰5︰3混合成的。

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与酥糖各多少千克?
五、谈收获,课堂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