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叶片泵

合集下载

叶片泵工作原理及应用

叶片泵工作原理及应用

排量与流量计算
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
式中,R,r-分别为定子圆弧部分的长短半径 θ-叶片的倾角 S-叶片的厚度
排量与流量计算
双作用叶片泵的实际流量为
叶片与流量脉动关系
叶片泵流量脉动率与叶片数、叶片厚度及叶片在槽内运动的加、减速度成正比。从转子强度与降低流量脉动两方面考虑,叶片数应该越少越好。但叶片数必须同过渡曲线形状匹配,且满足密封容腔的分隔要求,一般取8-18,以12、16为最佳。
柱销叶片方式
因此,为减小定子内表面的磨损及提高工作压力,采用以下措施:
02
03
04
01
2 改善叶片受力状况
某单作用叶片泵转子外径d=80mm,定子内径D=85mm,叶片宽度B=28mm,调节变量时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为0.5mm。求
该泵排量为V1=15mL/r时的偏心量e1
该泵的最大可能排量Vmax
一、单作用叶片泵
1-压油口 2-转子 3-定子 4-叶片 5—吸油口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泵的结构包括: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和端盖等。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偏心。
图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图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图3.3.4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 2-压油口 3-转子 4-叶片 5-吸油口
(1)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2)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3)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径向对称,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作平衡式叶片泵

船舶辅机操作与维护教学培训:叶片结构管理(叶片泵)

船舶辅机操作与维护教学培训:叶片结构管理(叶片泵)
2. 装配时配油盘和定子用定位销定位。叶片、转子、配油盘不 能反装,因为叶片反装会使叶片不易贴紧定子而漏泄严重;转 子反装使叶片与叶槽磨损严重;定子吸油区磨损大,可使吸排 区轮流磨损,所以定子可反装。 3. 拆装叶片注意保持清洁,工作油液必须过滤。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定子和转子两侧有两块配油盘, 各有两对吸排口。
无困油现象。作用在定子及转子上的液压力完全平衡,属于卸荷式叶片泵。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2. 单作用叶片泵
定子型线是圆,转子也是圆,二者存在偏 心距e。会产生困油现象,通过排出口边 缘开三角形卸荷槽解决。
定子、转子和轴承承受不平衡的 径向液压力,属于非卸荷式叶片 泵。
Qt Bn[ (R e)2 (R e)2 ]10 6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四、特点
具有容积式泵共有特点(?)
1. 流量较均匀,运转平稳,噪声低。 2. 双作用泵径向力平衡,轴承寿命长。密封性好,容积效率高, 额定排压高。常作为液压泵。
3. 结构紧凑,尺寸小而流量大。 4.限制叶片泵使用范围的原因是工作条件要求严格:油液的清 洁程度和粘度;端面间隙和叶槽间隙;转速太高产生气穴现象, 太低叶片不能压紧定子。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船舶辅机操作与维护
第三节 叶片泵[Vane Pump]
一、工作原理 二、结构 三、流量 四、特点 五、管理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一、工作原理
1. 双作用叶片泵
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2段半径R, 2段半径r)和4段过渡曲线构成。 叶片受离心力和液压力(叶片底 部空间由排出腔引入压力油)。

第3章 第四节

第3章 第四节

)
sZ
]nv
不考虑叶片厚度s,则:
q 2bπ(R2 r 2 )nv
▪流量脉动
当不考虑叶片厚度等因素时,瞬时流量是均匀的。 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流量脉动最小。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定子曲线:由八段弧线组成,两段短半径圆弧,两段长半 径圆弧,四段过渡曲线:等加(减)速曲线
叶片倾角:叶片在吸油区和压油区的压力角变化较大,所 以叶片前倾θ性力 作用下运动自如,并减小 磨损,减少叶片受弯的力 ,叶片槽通常向后倾斜 20°~30°。
3、单作用叶片泵的特点小结
定子曲线:单作用叶片泵定子内表面为圆面。 叶片倾角:一般后倾20°~30°。故不得反转。 径向力:转轴所受径向力不平衡,有径向不平衡
力,不宜用于高压。 离心力:叶片伸出主要靠离心力作用 根部通油:叶片槽根部分别接通吸、压油腔,以
一、单作用叶片泵
第三节 叶片泵
叶片泵又分为单作用叶片
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 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
单作用叶片泵
各一次,故称为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 变量叶片泵
叶片在转子叶片槽内滑动两次,
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而得名。
双作用叶片泵只能作定量泵, 双作用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可作变量泵。
(2)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 数,以减小瞬时流量的脉动。
(3)单作用叶片泵可以通过改变定子的
来调节泵的排量和流量。
(4)双作用叶片泵叶片一般
倾13°。
(5)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 数,以减小瞬时流量的脉动。
3、简答题
(1)、画出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泵的特性曲线,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分析并比较单作用和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叶片泵与马达

叶片泵与马达

2、子母叶片结构
子母叶片又称复合叶片,如图3-23所示。
图3-23 子母叶片结构 1-母叶片,2-转子,3-顶子,4-子叶片
母叶片的根部L腔经转子2上虚线所示的油 孔始终和顶部油腔相通,而子叶片4和母 叶片间的小腔C通过配流盘经K槽总与压力 油接通。在吸油区工作时,母叶片顶部和 根部L腔均为低压油,推动母叶片压向定 子3的力仅为小腔C的液压力,由于C腔的 面积较小,故压紧力也不大,但能保证叶 片与定子间的密封。
(五)高压叶片泵的特点
随着叶片泵的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的 不断改进和完善,叶片泵的压力在不断地 提高。现在生产的双作用叶片泵的额定压 力可达14~21MPa,甚至更高。由前述YB 系列叶片泵可知,为保证叶片与定子内表 面的紧密接触,叶片根部与高压油相通。 在高压区由于叶片顶部也受高压油的作用, 叶片两端的液压力可以平衡掉一部分。
而在吸油区,只有叶片根部受高压油的作 用,这一作用力使叶片压向定子,并且随 工作压力的提高压向定子内表面的力也在 增大,在高速运转下加速了叶片和定子内 表面的磨损,降低了泵的寿命,因此这一 问题是影响叶片泵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叶片泵的压力,除了对有关零件 的材料选用和热处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外, 在叶片的结构上也采取了多种卸荷形式。 常见高压叶片泵的叶片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三节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
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流 量均匀、噪声低、排量可以变化等优点;但 其对油液的污染比较敏感、自吸能力不强、 结构较齿轮泵复杂、对材质的要求较高。叶 片泵常用于工程机械对运动精度要求较高的 转向系统、加工精度高的机床液压系统等。
叶片泵按排量能否改变,分为定量叶 片泵和变量叶片泵两类。定量叶片泵 在工作时转子转动一周,任意相邻两 叶片所形成的工作容腔吸、排油各两 次,因而又称双作用叶片泵;变量叶 片泵的转子每转动一周,相邻两叶片 所形成的工作容腔吸、排油只一次, 所以又称单作用叶片泵。

第三章液压泵叶片泵

第三章液压泵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双作用叶片泵
3.3.1 单作用叶片泵 结构与工作原理 泵由转子 2、定子3、叶 片4和配流盘等 件组成。 • 泵在转子转一转
的过程中,吸油、 压油各一次,故称 单作用叶片泵。 • 转子单方向受 力,轴承负载大。 • 改变偏心距,可 改变泵排量,形成 变量叶片泵。
压油窗口
图中,当转子 顺时针方向旋转 时,密封工作腔的 容积在左上角和右 下角处逐渐增大, 为吸油区,在左下 角和右上角处逐渐 减小,为压油区; 吸油区和压油区之 间有一段封油区将 吸、压油区隔开。
图2.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2 —压油口;3 —转子;4 —叶片;5 —吸油口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双作用叶片泵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3.3.2
双作用叶片泵
结构特点: 单(双)作用叶 片泵的原理相似, 不同之处只在于定 子内表面是由两段 长半径圆弧、两段 短半径圆弧和四段 过渡曲线组成,且 定子和转子是同心 的。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双作用叶片泵
3.3.2.1 工作原理
定量段,变 量压力小于 弹簧预压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优点及应用场合: 1、快进阶段使用AB段。(流量大) 2、工进阶段使用BC段。(流量小,压力大) 可按照负载压力的要求自动调节流量,合理利用功率, 减少油液发热,适用于有快慢速及保压要求的场合。 缺点: 结构复杂,运动部件多,泄漏大,噪音大,容积效率 和机械效率都比定量叶片泵低。且存在径向不平衡力。 工作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泄漏,因此偏心距不可能为零。
2 2
随着技术的发展,双作用叶片的最高工作压力已达到
20~30MPa,这是因为双作用叶片泵转子上的径向力基本 上是平衡的,不像齿轮泵和单作用叶片泵那样,工作压

叶片泵

叶片泵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结构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与双作用叶片泵的区别:
• 定子和转子偏心安置,泵的出口压力可改变偏心距, 从而调节泵的输出流量(外反馈) • 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中,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 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与吸油腔 相通,这样,叶片的底部和顶部所受的液压力是平衡 的。这就避免了双作用叶片泵在吸油区的定子内表面 出现磨损严重的问题 •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中叶片后倾 • 最高调定压力一般在7MPa左右
3.2双作用式叶片泵排量和流量计算
• 排量和流量:
V = 2π ( R 2 − r 2 ) B
q = 2π ( R 2 − r 2 ) BnηV
• 流量脉动.理论分析可知,流量脉动率在叶片 数为4的整数倍、且大于8时最小。故双作用叶 片泵的叶片数通常取为12 或16
3.2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和特点
• • • • • • 配流盘:三角槽 定子内曲线:等加速等减速曲线 叶片的倾角:前倾角 端面间隙:间隙自动补偿措施 高压叶片泵的结构:为了提高压力,必须在结构上采取
措施,使吸油区叶片压向定子的作用力减小。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种,一般采用复合叶片结构如双叶片结构 和子母叶片结构等
3.3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第三节 叶片泵
单作用式(变量泵) 一般单作用 限压式 双作用式(定量泵) 中低压 高压
工作原理 结构和特点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3.1单作用叶片泵(非平衡式) 工作原理
3.1单作用式叶片泵(非平衡式) 工作原理
特点:
• • • • 转子转一转,吸油压油各一次 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e,就可改变泵的排量(变量泵) 转子受有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且径向不平衡力随泵的工作压力提高而提 高,因此这种泵的工作压力不能太高 在压油腔,叶片底与压油腔相通,靠离心力和油压与定子靠紧;在吸油 腔,叶片与吸油腔相同,靠离心力与定子靠紧

第三节叶片泵

第三节叶片泵
5.叶片泵的轴向间隙
对ηv影响很大 小型泵-0.015~0.03mm 中型泵-0.02~0.045mm
6.油液的温度和粘度
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 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单作用叶片泵流量的均匀性不如双作用叶片泵
2-3-4 叶片泵的特点
1.流量较均匀,运转平稳,噪声较低 2. 轴承寿命长(径向力平衡);内部密封性较好,
ηv较高;额定排出P较高,可达7MPa
普通双作用泵
因为叶片底部通排油腔,而叶片转过吸入区时,顶端只承受 吸入压力,故当排出压力较高时,就会使叶片顶端与定子产 生剧烈摩擦,这将严重影响泵的寿命。
第三节 叶片泵
2-3-1 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定子(内腔型线)
两段长半径圆弧 两段短半径圆弧 四段过渡曲线
转子
有若干叶槽,内有叶片 旋转时,叶片受离心力及液压力作用下,外顶定子内
壁,并在槽内往复滑动
配油盘
在定子和转子两侧, 盘上有两对吸、排口
2-3-1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转子转一周,每工 作V都吸、排两次 (双作用泵)
定子内腔型线是圆 转子轴与定子偏心 逆时针回转时
工作V右半转增大 左半转V减小 从两侧配油盘的吸、
排口吸排油。
图2—17 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 理
两相邻叶片转到吸、排油口间的密封区时
所接触定子曲线不是与转子同心的圆弧
高压叶片泵
除选用耐磨材料、保持油液清洁、并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 提下尽量减小叶片厚度外
还必须采取各种特殊结构使叶片卸荷, 采用浮动配油盘,以便利用油压力自动补偿端面间隙 高压叶片泵的工作P已可达20~30 MPa。

叶片泵原理简介

叶片泵原理简介

第三节 叶片泵
谢谢
改变偏心距即改变排量
第三节 叶片泵 二、单作用叶片泵 2.流量计算
V D / 2 e D / 2 e b 2 D e b
2 2


q 2beDnv
式中,
(4-13)
b-叶片宽度;
e-转子偏心距;
D-定子内径。
*忽略叶片厚度
第三节 叶片泵 二、单作用叶片泵
第三节 叶片泵 三、双作用叶片泵 1. 工作原理 转子和定子同心放置
定子内表面由 4条封闭曲线(圆弧曲线)
4条工作曲线(过渡曲线)
双作用泵: 转子转一周,叶片伸缩两次 完成两次吸油压油 平衡式: 吸油区、压油区径向对称, 转子所受径向力平衡
第三节 叶片泵 三、双作用叶片泵 2.流量计算
V 2b( R 2 r 2 ) q 2b( R 2 r 2 )nv
第三节 叶片泵 一、概述
单作用变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马达
第三节 叶片泵 二、单作用叶片泵
1. 工作原理
3 2 1 6 4
组成:
定子(3)
转子(2)
叶片(4) 配油盘(5) 端盖
5
压油口(1) 吸油口(6)
第三节 叶片泵 二、单作用叶片泵
单作用泵:
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叶片伸缩 一次,完成一次吸油压油 非平衡式: 转子受单方向不平衡作用力, 轴负载大 变量泵:
第三节 叶片泵 四、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压力-流量曲线
q
pmax
pc ks x0 emax e0 / Ax
k s ( x0 emax ) k Ax s kl kq
A
q
qt

3-3叶片泵

3-3叶片泵
(1)对有快进和工进的执行元件是一种合理的
油源
(2)保压
第三节 叶片泵 四、双联叶片泵 两个单级叶片泵装在一个泵体内使其油路并联 而成
通常为高压小流量泵和低压 大流量泵
第三节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 五、双作用叶片马达 1.工作原理 叶片受力面积不同,产生扭矩, 使叶片带动转子转动 2.结构特点 1)叶片两侧有环形槽,内置弹簧, 保证足够的启动力矩 2)叶片径向布置,实现马达正反转 3)叶片底部通高压油 4)有外泄口
3 4 5 6 2 1
转子仍受径向不平衡力作用,故称非平衡式泵 轴承负载较大,使压力提高受限 变量泵- 通过改变偏心距
第三节 叶片泵 一、单作用叶片泵 2.流量计算 Z 叶片数 b-叶片宽度; e-转子偏心距; R-定子半径。 β 相邻叶片夹角
1 (R + e )2 − (R − e )2 V = Z bβ 2
pB pmax
p
第三节 叶片泵 三、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特点 1调节流量调节螺钉,改变 e0 改变 q max 2调节调压螺钉,改变x0 改变 p B p max 3更换不同的弹簧, K s 不同,可改变BC段 斜率 K s 越小,BC段越陡, p max 越小
第三节 叶片泵 三、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与双作用叶片泵区别
第三节 叶片泵 三、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结构:转子中心固定 定子可以水平移动 原理: Fs p e V 工作过程:
1 pA 〈 K s x0
F
F<Fs
x0 弹簧预压缩量 e0 初始偏心距
定子在最右端 Vmax
V = const (不考虑泄漏)
q max = K q e0
调节流量调节螺钉,改变 q max
3)叶片卸荷结构
所有叶片底部和压力油相通,吸油腔 的叶片以很大的力压向定子内表面 减小叶片与定子内表面作用力 双叶片,阶梯叶片,子母叶片结构

三章第三节 叶片泵

三章第三节  叶片泵

第三节叶片泵叶片泵的结构较齿轮泵复杂,但其工作压力较高,且流量脉动小,工作平稳,噪声较小,寿命较长。

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的专用机床、自动线等中低液压系统中,但其结构复杂,吸油特性不太好,对油液的污染也比较敏感。

根据各密封工作容积在转子旋转一周吸、排油液次数的不同,叶片泵分为两类,即完成一次吸、排油液的单作用叶片泵和完成两次吸、排油液的双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多为变量泵,工作压力最大为7.0Mpa,双作用叶片泵均为定量泵,一般最大工作压力亦为7.0Mpa,结构经改进的高压叶片泵最大的工作压力可达16.0~21.0Mpa。

3.1、单作用叶片泵1、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10所示,单作用叶片泵由转子1、定子2、叶片3和端盖等组成。

定子具有圆柱形内表面,定子和转子间有偏心距。

叶片装在转子槽中,并可在槽内滑动,当转子回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叶片紧靠在定子内壁,这样在钉子、转子、叶片和两侧配油盘间就形成若干个密封的工作空间,当转子按图示的方向回转时,在图的右部,叶片逐渐伸出,叶片间的工作空间逐渐增大,从吸油口吸油,这是吸油腔。

在图的左部,叶片被定子内壁逐渐压进槽内,工作空间逐渐缩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这是压油腔,在吸油腔和压油腔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这种叶片泵在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完成一次吸油和压油,因此称为单作用叶片泵。

转子不停地旋转,泵就不断地吸油和排油。

图3-10 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2.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和流量计算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各工作容积在主轴旋转一周时所排出的液体的总和,如图3-11所示,两个叶片形成的一个工作容积V′近似地等于扇形体积V1和V2之差,即:图3-10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图3-11单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简图1—转子2—定子3—叶片 ()()221214'R e 2V V V B R e R e B z πβ⎡⎤=-=+--=⎣⎦ (3-13)式中:R 为定子的内径(m);e 为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偏心矩(m);B 为定子的宽度(m);β为相邻两个叶片间的夹角,β=2π/z;z 为叶片的个数。

第三节叶片泵

第三节叶片泵
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q k q e k lp (4 2 0 )
当pAx<Fs时,定子处于极右端位置,
e e 这时 = max q k q e m a x k lp (4 2 1 )
而当pAx>Fs时,定子开始左移,泵流量减小,由式18、19和20得
qkq(x0em ax)k kq s(A xk k sk ql)p (42 2 )
V2b[(R2r2)cR o srsz]
输出流量也有脉动, 但叶片为4的倍数时
压油
脉动最小,因此叶片 数一般取12或16片。
(4-15)
吸油
图4-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根据双作用叶片泵定子内 表面的几何参数,其压力角的
最大值max24。为了减小压
力角过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将 叶片相对转子半径向前倾斜一 θ角,这时实际压力角β=β′-θ。 为了使角β约于βmax之半,故一 般叶片泵叶片的倾角θ可取 10°~14°。YB型叶片泵叶片 相对转子径向连线前倾13°
主1)要改特变点偏:心吸限可排改油压变窗流口式量不。对变称于量水平叶轴线片,在泵水平对方向既产生要一个实推力现快速行程,又要实现工作进给
吸压油区径向对称,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称平衡式叶片泵。
主(要特慢点:速吸排移油窗动口不)对称的于水执平轴行线,元在水件平方来向产说生一是个推一力 种合适的油源:快速行程需要大
图4-15 外反馈限压式变 量叶片泵的q-p特性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通过调节弹簧预紧力以改变 xo,便可以改变pc和pmax的值,
BC段曲线左右平移。改变e0,从
而改变流量的大小,此时AB曲线 上下平移,但BC段不会左右移动, 而pc值则稍有变化。
如更换刚度不同的弹簧,则 可改变BC段的斜率,ks值越小, BC段越陡,pmax值越小;反之弹 簧越硬(ks值越大),BC段越平 坦,pmax值亦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流量调节螺钉, 可以改变定子的最大 偏心距emax,即改变泵 的最大流量,使曲线 AB上下平移;
改变弹簧刚度K,可以改变BC的斜率: K , C点向外移动
K , C点向内移动
因泵的最高压力限定为pC,故命名为限压式变量泵。
3、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典型结构 1)吸、压油区叶片根部的压力油是自动切换的; 2)叶片向后倾斜; 3)采用滑块+滚针,提高了定子移动的灵敏度; 4)采用浮动配流盘,减小了泄漏。 4、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应用 1)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削机床或压力机等快速轻载、 慢速重载变化频繁的系统中; 2)与高压大流量泵相比,减小了功耗和发热;与双 联叶片泵相比,简化了油路,节省了元件。
2)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为:
zS ( R r ) q 2 B[ ( R r ) ] n v cos
2 2
考虑流量的脉动(叶片厚度及叶片底部槽通 油影响),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4的整数倍 时流量脉动率最小 ,一般为12或16片。
3.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1)转子旋转一周, 吸压油各两次 吸压油腔两两对称,径向力平衡 双作用 卸荷式
4)配流盘 ①吸压油窗口:定子曲线圆 弧段圆心角β≥叶片间夹角 α(= 2π/z,封油角 )。 ②减振槽:在吸压油腔转换 时,减少两叶片间的密闭容 积因压力突变而引起的压力 冲击,在配流盘的配流窗口 前端开有三角形减振槽。 ③环槽。
二、单作用叶片泵
(一)工作原理 1、单作用叶片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F pA
当F<Ft时,定子处于右极限位置,e=emax,泵输出 最大流量; 若泵的工作压力p随负载增大,导致F>Ft,定子将 向偏心减小的方向移动,泵的输出流量q减小。即:
p e q
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
Kx0 限定压力:pB A K ( x0 emax ) 极限压力:pC A
AB段:定量段,p<pB,保持定量泵的流量特性η V, 快速轻载; BC段:变量段,p>pB ,p e q 其斜率与K有关,慢速重载。
B点为拐点
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
调节压力调节螺钉, 可以改变弹簧的预压缩 量,即改变特性曲线中 拐点B的压力pB,使曲线 BC左右平移; 压力调 节螺钉 流量 调节 螺钉
2、双级叶片泵
两个普通压力的 单级叶片泵装在一 个泵体内,由同一 传动轴驱动,在油 路上串联而成的。 如果单级泵的压 力可达7.0MPa,双 级泵的工作压力就 可达14.0MPa。
定子:内环为圆
转子:与定子偏心
压油窗口
吸油窗口
配 流 盘
工作原理动画
叶 片
2、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
V 4 Bz Re sin( ) z
式中:B——转子的轴向宽度(叶片宽度); z——叶片数; R——定子内圆表面; e——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偏心距。 当转速为n,泵的容积效率为ηv时的泵的理论流量 和实际流量分别为:
2)合理设计过渡曲线形状和叶片数(z≥8),可使 理论流量均匀,噪声低。
定子内表面曲线 是由四段圆弧和四段 过渡曲线组成的。 常用过渡曲线有: 阿基米德曲线,正弦 曲线,等加速-等减 速曲线,高次曲线等。 柔性冲击
3)为保证叶片紧贴定子内环,叶片槽根部全部通 压力油 吸油区叶片刮研定子表面 叶片泵工作压力提高的主要限制条件是叶片和定 子内表面的磨损。 阶梯叶片 高压叶片泵的结构措施:
一、双作用叶片泵
1、结构组成
定 子 叶 片 其内环由两段大半径圆弧、两段 小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
转 子
左配流盘
右配流盘
叶片沿叶片槽 滑动
转子与定子 同心
1、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过程 1)密闭容积的组成 2)密闭容积体积的变化
3)闭容积增大形 成真空,吸油
(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1)内反馈式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泵内压油腔的液压作用力直接与弹簧力相比 较控制定子移动。 2)外反馈式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出口压力油对控制活塞的液压作用力与弹簧 力相比较控制定子移动。
1、外反馈式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变量原理
调压弹簧2的 预压缩力: 控制活塞1上 的液压力:
Ft Kx0

qt 4 Bz Re sin( ) n z q 4 Bz Re sin( ) n v z

3、单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1)转子旋转一周, 吸压油各一次 在转子和轴上存在着单方向的径向力 单作用 非卸荷式
2)改变定子的偏心距e来调节泵的排量和流量。 在变量叶片泵中,限压式变量泵是一种较常用的泵。 3)吸、压油区叶片槽根部分别通油,叶片厚度对排量无 影响。 4)为了更利于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叶片沿 旋转方向后倾,一般24°。 5)因叶片矢径是转角的函数,瞬时理论流量是脉动的。 叶片数取为奇数,一般为13或15片,以减小流量的脉动。
第三节
1)叶片泵的分类: 双作用叶片泵 (定量泵)
叶片泵
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两次
单作用叶片泵
(变量泵)
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一次
2)两者的不同点 双作用叶片泵与单作用叶片泵相比,其流量 均匀性好,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基本平衡。一般 为定量泵,工作压力最大为7.0Mpa。 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一般最大工作 压力亦为7.0Mpa。 结构经改进的高压叶片泵最大的工作压力可 达16.0~21.0Mpa 。
2、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流量计算 1)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
2 zBS ( R r ) V 2B( R r ) cos
2 2
式中:s——叶片厚度,1.8~2.5mm; θ——叶片槽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 公式第一项为半径分别为R和r,厚度为B的两 圆柱体积之差(不考虑叶片厚s及倾角θ)。 公式右边第二项为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 对排量的影响,如果叶片槽根部分别通油,则此 项为零。
三、双联叶片泵和双级叶片泵
1、双联叶片泵 两个双作用叶片泵装 在一个泵体内,由同一传 动轴驱动,在油路上并联 而成。
双联叶片泵常用于有快速进给和工作进给要求的机械加工 的专用机床中,此时双联泵由一小流量和一大流量泵组成。 快速进给时,两个泵同时供油(此时压力较低); 工作进给时,仅由小流量泵供油(此时压力较高),而大流 量泵卸荷。 这种双联叶片泵也常用于机床液压系统中需要两个互不 影响的独立油路中。
始终通 ①减小叶片底部 高压 承压面积: 子母叶片 阶梯叶片 柱销式叶片
始终连接顶端 子母叶片
②减小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油液压力 通过阻尼槽或内装式小 减压阀通油。
③另外高压叶片泵还 采用浮动配流盘实现 端面间隙补偿。
3)叶片倾角
为了防止叶片卡住或折断,叶片前倾θ 角。 一般13°。
力的作用 角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