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物理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物理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 l 5 ~5 0 %。

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

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热容1996年,在低温下测定了纳米铁随粒度变化的比热,发现与正常的多晶铁相比,纳米铁出现了反常的比热行为,低温下的电子比热系数减50 %。

1998年,通过研究了粒度和温度对纳米粒子热容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预测热容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过剩的热容并不正比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当比表面远小于其物质的特征表面积时,过剩的热容可以认为与粒度无关。

2002年,又把多相纳米体系的热容定义为体相和表面相的热容之和,因为表面热容为负值,所以随着粒径的减小和界面面积的扩大,将导致多相纳米体系总的热容的减小,二.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纳米微粒的晶格畸变具有尺寸效应,利用惰性气体蒸发的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上制备了1. 45nm 的pd纳米微粒,通过电子微衍射方法测试了其晶格参数,发现 Pd 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

结合能的确比相应块体材料的结合能要低。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 Pd 纳米微粒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稳定结构,并计算微粒尺寸和形状对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的影响,定量给出形状对晶格参数和结合能变化量的贡献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形状下,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尺寸时,球形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要高于立方体形纳米微粒的相应量。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相材料在结构上与常规的晶态和非晶态体系有很大 的差别,表现为:小尺寸、能级离散性显著、表(界)面原子比 例高、界面原子排列和键的组态的无规则性较大等。这些特 征导致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出现一些不同于常规晶态和非晶 态的新现象。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1、宽频带强吸收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金属光泽,表明它们对可见光 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而当尺寸减 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 见光的反射率极低,而吸收率相当高。例如,Pt纳米粒子的 反射率为1%,Au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这种对可见光 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 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得它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1、熔点显著降低
金纳米微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
35nm 15nm 8nm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烧结温 度降低、晶化温度降低等热学性质 的显著变化来源于纳米材料的表
(界)面效应。
§2.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的特征 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 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如图:由不同粒径的CdS纳 米微粒的吸收光谱看出,随着微 粒尺寸的变小而有明显的蓝移。 体相PbS的禁带宽度较窄, 吸收带在近红外,但是PbS体相 中的激子玻尔半径较大(大于 10nm),更容易达到量子限域。 当其尺寸小于3nm时,吸收光谱 已移至可见光区。

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纳米材料

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名词解释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维上具有至少一项尺寸小于 100 纳米的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电子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1. 定义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维上具有至少一项尺寸小于 100 纳米的材料。

这些材料的特殊尺寸和表面效应使其具有许多与传统材料不同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量子效应、热力学性质的改变、电子输运特性的改变等。

2. 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与传统材料不同的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质:(1) 高比表面积:纳米材料的表面积比传统材料要大得多,因此其化学反应速度更快、力学强度更高,并且具有更好的光、电、磁特性。

(2) 量子效应:纳米材料中的电子受到限制,只能沿着特定的方向运动,因此其能量谱会发生变化,导致特殊的光电特性。

(3) 热力学性质的改变: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与传统材料不同,因为它们的晶格结构和粒径不同。

这导致纳米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更好,并且在低温下更容易结晶。

(4) 电子输运特性的改变: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特性与传统材料不同。

在一定条件下,电子在纳米材料中的输运可以是量子化的,并且可以表现出特殊的导电特性。

3. 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物理法: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将大颗粒物质通过物理手段 (如磨碎、热蒸发、溅射) 将其分解为纳米颗粒。

(2) 化学合成法: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将原材料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为纳米颗粒。

(3) 生物合成法:这种方法通常涉及使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催化剂,通过生物反应合成纳米材料。

4. 应用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电子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电子学: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小、更快、更高效的电子设备,如纳米晶体管、纳米传感器等。

(2) 医学: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药物载体,以便更有效地传递药物到病变部位,也可以用于制造诊断设备,如纳米探针、纳米传感器等。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热学性能,这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探讨。

首先,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由于其颗粒尺寸较小,所以其比表面积相对较大。

这使得纳米材料在传热过程中更快速、高效。

例如,纳米颗粒在表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热辐射可以迅速扩散到周围环境中,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因此,纳米材料在热传导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

其次,纳米材料具备独特的热电性能。

热电效应是指在温度梯度存在时,物质产生电压差,进而产生电流。

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和尺寸效应使其展现出优异的热电特性。

纳米材料的能带结构相对较窄,载流子运动自由度增加,热电效应增强。

此外,纳米材料的阻尼效应较小,电子准化和散射效应受到限制,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热电性能。

因此,纳米材料在热电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热电发电、能量回收等。

另外,纳米材料的光热转换效应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光热转换是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纳米材料晶格结构的尺寸效应导致其光学性能随颗粒尺寸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对光的高效吸收。

光热转换的一种应用是太阳能光热发电。

通过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太阳电池表面,可以使太阳能更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此外,光热转换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光学传感器等领域。

最后,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值得关注。

纳米材料由于表面原子数量相对较多,其热稳定性相对较低。

在高温、强热辐射等环境下,纳米材料容易发生形变、熔化等现象,并影响其性能。

因此,提高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是纳米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晶粒尺寸、掺杂和合金化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其热稳定性。

总的来说,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涉及到传热、热电、光热转换以及热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大,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其独特的尺寸效应使其在热电方面表现出色;光热转换的效应为纳米材料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

纳米材料有哪四个特性

纳米材料有哪四个特性

纳米材料有哪四个特性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nm~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

这是由于粒径小,表面积急剧变大所致。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

例如: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粒空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随着粒径变小,表面原子所占百分数将会显著增加。

当粒径降到1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90%以上,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表面。

由于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增多,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和高的表面能,使这些原子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2、小尺寸效应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待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的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研究近年来,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尺寸效应,具有许多与宏观材料不同的热学行为,这对于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能。

纳米材料常常具有具体表面积高于1 m²/g的特点,这是由于其微观结构的存在,如纳米颗粒、纳米线等。

因此,纳米颗粒可以吸附更多的热量,使得纳米材料在热管、热散热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此外,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相对较大的热辐射和热导率,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复合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纳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普通材料有所不同。

纳米材料的独特尺寸效应导致其热膨胀系数在宏观材料的基础上出现了显著变化。

研究发现,当纳米材料的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寸级别时,其热膨胀系数下降了数个数量级,使得纳米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这对于纳米电子元器件、导热材料和烧结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纳米材料由于其在能带结构和电子热容方面的独特性质,表现出了与宏观材料截然不同的热学特点。

在纳米材料的尺寸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电子的能量级密度出现显著调制,电子态密度发生了量子级别的变化。

此外,纳米材料的电子热容明显小于宏观材料,在低温下表现出冷热电特性。

对于纳米热电材料的研究发现,可以利用这些独特的热学特性来开发高效的纳米热电材料,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和利用。

然而,与此同时,纳米材料在热学特性研究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纳米领域的研究相对较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比较有限。

例如,如何准确地测量纳米材料的热导率、热容和热膨胀系数等热学参数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尺寸效应也增加了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调控的难度。

因此,如何提高研究手段和技术,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是当前纳米材料热学研究的重点。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纳米材料是一种颇为热门的材料,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应用价值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是其应用的基础而且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特点。

这些独特的性质决定了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也与传统材料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纳米材料的比热。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更多的表面原子和少量的体积原子,因此其比表面积将会比普通材料大得多。

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表面能和重要的贡献。

由于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巨大,因此纳米材料的比热也会相应地增大,这将会增大材料的热容量。

其次是纳米材料的比熵。

纳米材料比熵增大的直接后果便是纳米材料的比熵增大。

当纳米材料的尺寸小得足够小时,纳米材料的比熵将达到最大值。

而当纳米材料的尺寸继续减小时,比熵将会降低。

同时,不同的纳米材料在它们的比熵变化方面也有区别。

例如,金属结构具有强的增量性,而陶瓷则具有减量性。

第三是纳米材料的比能。

纳米材料比能的变化主要是受到表面效应、量子限制和应变等因素的影响。

受到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一些纳米材料的比能甚至超过了它们的布里渊能,因此纳米材料的比能大大增加。

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不用于直接的应用,但却与其许多应用息息相关。

其应用分散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医药等多个领域中,下面对一些典型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首先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超静电场和表面效应等特殊性质,因此可以用于制备肿瘤治疗和生物成像等。

例如,纳米材料可以用作分子靶向药物的载体,能够选择性地将药物送到癌细胞内,从而减少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修饰表面来增加生物相容性和疏水性,从而在生物体内获得更长的循环时间。

其次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表面的高反应活性、化学惰性和结构特征等独特性质,使得其在催化反应中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分析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分析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分析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其尺寸范围在纳米级别。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存在,其热力学性质与宏观材料有很大差异。

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熵、内能和自由能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热力学性质。

首先,我们来看纳米材料的熵。

在宏观物体中,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变量。

然而,在纳米尺度下,纳米材料的表面积增大,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得更加复杂,系统的无序性增加。

因此,纳米材料的熵相对于宏观材料来说更大。

这也意味着纳米材料更容易发生相变和热力学过程,其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也大大增强。

其次,我们研究纳米材料的内能。

内能是一个系统所包含的全部能量,包括系统的热能和势能。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其内能与宏观材料相比也有所不同。

尺寸效应是指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特征不同,其内部原子排列的方式和势场能量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纳米金颗粒的表面原子会形成一层类似于固体的自由电子层,与周围原子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这种电子层的存在对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其内能变化与宏观材料不同。

最后,我们关注纳米材料的自由能。

自由能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描述系统稳定性的指标。

与宏观材料不同,纳米材料的自由能受到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

由于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和周围原子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相互作用,导致纳米材料的自由能增大。

这种增大的自由能会导致纳米材料的稳定性降低,从而使其更容易发生相变和热力学过程。

总之,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与宏观材料存在很大差异。

纳米材料的熵相对较大,内能与宏观材料不同,并且自由能受到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对环境和外界条件更加敏感,容易发生相变和热力学过程。

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有助于深入理解纳米世界的奥秘,对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高效、多功能材料需求的增加,纳米材料所展示出的性能优势越发显著。

纳米材料不仅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独特的热力学性质也成为同类材料的难以匹敌之处。

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究纳米材料的本质特性,而且能够为这些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就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展开探讨。

一、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的特殊之处纳米材料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和规模的小型化,具备独特的热力学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大的表面积纳米材料由于体积小、表面大,因此表面和体积之比较高。

表面与周围物质的交互作用非常强烈,使得纳米材料的表面活性远高于同种材料的宏观晶体。

2、大量的表面结构缺陷由于纳米材料表面积很大,材料表面附近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这些缺陷会对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例如,在温度较高时,表面缺陷会导致熵的增加,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的热容和热导率发生变化。

3、变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增强,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可逆性也会发生变化。

当纳米材料受到热能激励时,其表面化学反应常常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可逆性。

二、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几种:1、热敏感物性测量纳米材料的热敏感物性(如热容、热导率、热膨胀等)通常采用热敏感物性测量技术进行表征。

常见的热敏感物性测量仪器包括热差式微量热计、激光闪烁法、电热法、多频率热导率仪、高温热膨胀仪等。

2、热力学参数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模拟的方式,计算出纳米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有高精度材料晶体结构参数的纳米材料。

3、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通过模拟原子或分子的微观结构运动来计算纳米材料的热力学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未知或复杂纳米材料的热力学参数计算。

三、热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1、热容纳米材料的热容随颗粒大小的减小而降低,这意味着纳米材料在相同温度下所储存的热能要比宏观材料少。

纳米材料的性质

纳米材料的性质

1.宽频带强吸收性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的金属光泽,表明它们对可见光中各种波 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粒子几乎都呈黑色。 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而吸收率相当高。例如,Pt纳米粒 子的反射率为1%,Au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
hv
纳米氮化硅、炭化硅以及三氧化二铝粉等对红外有一个宽频 强吸收谱。
能量小于禁带宽度(ω< Eg)时,不能直接产生自由的电子和空
穴,而有可能形成未完全分离的具有一定键能的电子-空穴对, 称为激子。
作为电中性的准粒子,激子是由 电子和空穴的库仑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束缚态。激子形成后,电子和空穴作 为一个整体在晶格中运动。激子是移 动的,它不形成空间定域态。但是由 于激子中存在键的内能,半导体-激 子体系的总能量小于半导体和导带中 的电子以及价带中的空穴体系的能 量,因此在能带模型中的激子能级位 于禁带内。
金属纳米颗粒材料的电阻增大与临界尺寸现象归因于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尺寸与电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可 比拟或更小时,小尺寸效应不容忽视。
当颗粒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能级的离散性非常显著, 量子尺寸效应不容忽视,最后导致低温下导体向绝缘 体的转变。Biblioteka e_EFd
d~D
(如kBT)
自由电子气能量示意图
2、纳米材料的介电特性
5)当颗粒小于某一临界尺寸(电子 平均自由程)时,电阻温度系数 可能会由正变负,即随着温度的 升高,电阻反而下降(与半导体 性质类似)。
其主要原因是:纳米材料体系的 大量界面使得界面散射对电阻的贡 献非常大,当尺寸非常小时,这种 贡献对总电阻占支配地位,导致总 电阻趋向于饱和值,随温度的变化 趋缓。当粒径超过一定值时,量子 尺寸效应造成的能级离散性不可忽 视,最后温升造成的热激发电子对 电导的贡献增大,即温度系数变负。

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分析

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分析

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分析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在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性质时,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并分析其应用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热力学是研究热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的科学。

纳米结构材料在尺寸上具有纳米级别的特点,这使得材料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纳米结构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大,这可以导致其热容量的下降。

相对于宏观材料而言,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容量会因其小尺寸而降低,这是由于其大量表面原子能够更有效地参与热振动,从而耗散更多的热能。

其次,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导率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热导率是一个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指标,热传导的机制包括晶格振动、电子传导和辐射传导。

对于纳米结构材料而言,由于其尺寸的减小,晶格振动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了热导率的下降。

与此同时,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能导致更多的表面缺陷和界面耦合,这进一步限制了热传导的发生。

因此,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导率常常比宏观材料要低,这对一些热器件和热障涂层等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纳米结构材料的相变行为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变是一种物质的转变过程,常见的相变包括固相到液相、液相到气相的转变。

在宏观尺度上,相变具有明显的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征,但在纳米结构材料中,由于尺寸的减小,相变的温度和气压特征可能发生改变。

例如,在纳米金属颗粒中,相变点可能随着颗粒尺寸的变化而改变。

这为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望为纳米器件和存储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纳米结构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分析中,模拟和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通过计算模拟,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各种模型和算法解释材料的热力学性质。

基于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可以模拟纳米材料的热容量、热导率和相变行为等特性。

同时,实验手段也是研究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

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研究纳米颗粒是具有特殊尺寸和表面效应的材料,其热力学性质对于许多应用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纳米尺度效应,还能为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的指导。

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如熔点、蒸发速率、热容等与其尺寸密切相关。

由于其极小的体积和表面积比,纳米颗粒的熔点通常会显著降低。

这是由于表面效应导致纳米颗粒表面原子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熔点降低。

例如,一些金属纳米颗粒的熔点远低于对应的宏观材料。

这种尺寸效应使纳米材料在一些需要低熔点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用于制备低温合金、熔融焊接等。

纳米颗粒的蒸发速率也比宏观物体更高。

这是由于纳米颗粒的表面积相对较大,使得大量的原子或分子位于表面,容易脱离颗粒而蒸发。

此外,纳米颗粒的表面粗糙度也会增加其蒸发速率。

这种高蒸发速率为纳米材料在一些气相制备方法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比如纳米颗粒的气相沉积、蒸发冷却等。

除了熔点和蒸发速率,纳米颗粒的热容也会受其尺寸的影响。

由于热容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纳米颗粒由于其相对较小的质量或体积,在温度变化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对较少,因此具有较低的热容。

这意味着纳米颗粒在热传导和热稳定性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

例如,纳米颗粒在传热过程中的温度梯度相对较大,热传导性能较差,这为纳米材料在热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除了以上述的常见热力学性质外,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研究还包括热膨胀性、热导率等方面。

纳米颗粒的热膨胀性通常也会随着尺寸的减小而发生变化。

此外,由于纳米颗粒的晶体尺寸效应和相变效应,其热导率也可能呈现出非常规的行为。

因此,研究纳米颗粒的热导率是探索纳米材料传热行为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实现纳米颗粒热力学性质的研究,科学家们采用了很多方法。

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热熔成像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测量纳米颗粒的熔点、蒸发速率和热容。

纳米材料热学实验报告

纳米材料热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2. 掌握纳米材料热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分析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为纳米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熔点、比热容、热导率等。

本实验通过测量纳米材料的熔点、比热容和热导率,分析其热学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高温炉、电子天平、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导热系数测试仪、比热容测试仪;2. 材料:纳米材料样品、标准样品、溶剂。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纳米材料样品进行研磨、过筛,制备成粉末状;2. 熔点测试:将样品置于高温炉中,以一定升温速率加热,记录样品的熔点;3. 比热容测试:将样品置于比热容测试仪中,以一定升温速率加热,记录样品的质量和温度变化,计算比热容;4. 热导率测试:将样品置于导热系数测试仪中,以一定温度差加热,记录样品的热导率;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曲线图,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熔点测试结果:纳米材料的熔点较传统材料低,这与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现象一致;2. 比热容测试结果:纳米材料的比热容较传统材料高,这与纳米材料的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有关;3. 热导率测试结果:纳米材料的热导率较传统材料低,这与纳米材料的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有关。

六、结论1.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热学性质,其熔点、比热容和热导率均与传统材料有所不同;2.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可通过改变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等参数来调控其热学性质;3. 纳米材料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 样品制备过程中,尽量减少研磨次数,以免样品破碎;3.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避免误差;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仪器,保持实验室整洁。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一、纳米晶体的熔化1、几种熔化机制(描述纳米粒子的熔化过程):(1) 根据熔化一级相变的两相平衡理论可以得到,熔点变化与表界面熔化前后的能量差有关,也就是与小粒子所处的环境相关。

对同质粒子,自由态和镶嵌于不同基体中时,粒子熔点降低的规律将会不同。

(2) 如果把粒子的熔化分为两个阶段,如图7-5所示,粒子的表面或与异质相接触的界面区域首先发生预熔化,完成表面的熔体形核,继而心部发生熔化,则粒子的熔化发生一个温度区间内。

该理论建立在忽略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所以小粒子的实际熔点降低与所处环境无关。

(3)随粒子尺寸的减小,表界面的体积分数较大,而且表界面处的原子振幅比心部原子的更大,均方根位移的增加引起界面过剩Gibbs自由能的增大会使小粒子的熔点降低。

图7-5 小粒子熔化过程示意图,液相层厚度用δ表示图7-4 受约束铅纳米薄膜(a)和自由铅薄膜(b)中铅的特征X-射线衍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原位X射线衍射测定的冷轧Pb/Al 多层膜及轧制的自由铅薄膜样品的熔化行为,图中虚线为块体Pb平衡熔点。

X射线衍射分析是测定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 由于原子周期排列的晶体结构对X 射线的散射会产生反映晶体结构的特征衍射,而熔化后的液态金属原子排列无序,对X 射线不会产生特征衍射. 因此,熔化过程中X 射线特征衍射只能由剩余的晶体部分产生,特征衍射强度将因晶体的熔化而显著降低.图7-4为可以看出,自由铅薄膜的四个特征衍射的强度到大约326℃开始急剧降低,并在329℃之前均下降为零。

Pb/Al多层膜样品中铅膜的四个特征衍射的强度在326~329℃也会降低,但并未降到零,而是在高于329℃不同的温度降低到零,其中的(111)衍射直到340℃才完全消失。

这说明,Pb/Al多层膜样品中部分铅膜在达到334℃时依然存在,其熔化温度超过了自由铅薄膜的熔化温度,夹在铝中的部分铅薄膜出现了过热现象。

纳米晶体的熔化2、纳米材料的过热意义:纳米材料熔点降低在很多情况下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人们经常希望提高纳米材料热稳定性。

纳米材料概论 第八章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

纳米材料概论 第八章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八章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重点: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及尺寸效应纳米晶体的熔化纳米晶体的热稳定性纳米晶体的点阵热力学性质纳米晶体的界面热力学重点材料的热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表现出一系列与块体材料明显不同的热学特性,如:比热容值升高热膨胀系数增大熔点降低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与其晶粒尺寸直接相关Why?材料的热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8.1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及尺寸效应8.1.1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熔点材料中分子、原子的运动行为决定材料的热性能当热载子(电子、声子及光子)的各种特征运动尺寸与材料尺度相当时,反映物质热性能的物性参数(如熔化温度、热容等)会体现出鲜明的尺寸依赖性。

特别是,低温下热载子的平均自由程将变长,使材料热学性质的尺寸效应更为明显。

8.1.2 纳米晶体的热容及特征温度热容是指材料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能量Q随温度T的变化率,与材料的结构密切相关。

在温度T时,材料的热容量C的表达式为:若加热过程中材料的体积不变,则测得的热容量为定容热容(CV);若加热过程中材料的压强不变,则测得的为定压热容(CP)。

晶界的过剩体积ΔV其中,V和V分别为完整单晶体和晶界的体积。

在纳米材料中,很大一部分原子处于晶界上,界面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构型与晶粒内部原子的显著不同,使晶界相对于完整晶格存在一定的过剩体积热力学计算表明:纳米晶的热容随着晶界过剩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因而亦随着晶界能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高比例晶界组元的贡献,纳米材料的比热容会比其粗晶材料的高。

注意区分:纳米材料定容热容与比热容的特点2、德拜特征温度由固体物理,德拜特征温度的定义为:ωm表征晶格振动的最高频率;kB为玻尔兹曼常数。

纳米晶体材料的德拜特征温度θnc相对于粗晶的θc的变化率Δθnc可由下式给出:目前,对于纳米晶体材料特征温度的减小还无确切解释。

但可见,晶格振动达到最高频率变得容易了。

8.1.3纳米晶体的热膨胀热膨胀是指材料的长度或体积在不加压力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的现象。

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物质,具有比宏观物体更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与普通材料相比,纳米材料的表面积更大,颗粒间距较小,因此具有更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和更快的反应速率。

此外,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热力学性质、磁性、光学特性等方面也与普通材料不同,使其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纳米材料的尺寸处于量子范围之内,因此其电子结构将受到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

由于电子在纳米材料中的能量状态是量子化的,因此它们只能占据在量子态。

这使得纳米材料有很多电子态,比普通材料更复杂。

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对其性质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催化剂、光学材料和电子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二、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热力学是描述物质的热学性质的科学,包括温度、压力和热量等方面。

纳米材料的尺寸在量子尺度之内,具有特殊的热力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大,导致其更容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具有更高的热力学活性。

这使得纳米材料经常用于催化剂和化学催化反应等方面。

三、纳米材料的磁性纳米材料具有在宏观材料中不会出现的磁性质。

由于磁性是由电子的自旋引起的,因此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将影响其磁性质。

在某些情况下,纳米材料的磁性质可以被调节,例如通过改变其尺寸和组成等因素,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纳米材料具有比宏观材料更特殊的光学特性,因为纳米材料的电子能够在可见光和紫外光范围内吸收和放射光能,因此可以产生很多特殊的光学效应,例如荧光、散射和吸收特性。

此外,纳米材料的颜色也会随着其尺寸和形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总之,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些特性是由其尺寸、形态和电子结构等因素所决定的。

由于这些特性,纳米材料在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电子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在热学方面的背景

纳米材料在热学方面的背景

纳米材料在热学方面的背景纳米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其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1-100纳米)。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表面能量和尺寸效应等优势,它们在热学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潜在应用。

首先,纳米材料在热传导方面呈现出与传统材料不同的行为。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热传导在其表面上更加显著。

此外,纳米材料表现出尺寸效应,即相对于宏观尺寸材料,纳米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会更强。

这些特点使得纳米材料成为高效热导体的候选材料,例如在电子器件中用作散热材料。

其次,纳米材料在热稳定性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性。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高表面能量,其会表现出更高的熔点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这使得纳米材料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在高温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纳米材料可以用于高温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纳米材料在相变储能方面也表现出潜在优势。

相较于传统材料,纳米材料具有更宽的相变温度范围和更快的相变速率。

这使得纳米材料具备更高的储能密度和更快的充放电速度,使其成为储能材料的理想选择。

例如,在新型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纳米材料,可以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然而,纳米材料在热学方面也存在挑战和问题。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更容易受到表面缺陷和杂质的影响,从而影响热学性能。

同时,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制备过程也具有很高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精确的控制实验条件和工艺参数。

为了充分发挥纳米材料在热学方面的潜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学行为和机制,并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材料结构,改善其热学性能。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表征手段,以提高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将为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和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纳米材料在热学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学行为和机制,并加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我们将能够充分发挥纳米材料在热学方面的优势,为能源、环境和电子等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研究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赋予了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如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等。

然而,阐明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纳米材料中,由于尺寸的缩小,其热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与宏观物体相比,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表面积和更小的体积,因此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同时,纳米材料表现出了新的热学现象,如热电效应、量子热力学等。

热电效应是指材料在温度梯度下产生电压和电流。

纳米结构材料中的热电效应比传统材料更加突出,因为电子在这些材料中的输运被限制在极小的空间范围内。

例如,金属纳米线的电子输运是建立在单个原子层上的,这种单个原子层的输运机制会显著影响热电性能。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热电效应与其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尺寸等因素密切相关。

利用热电效应,我们可以开发高效的能量转换技术,如纳米器件和新型热电器件。

量子热力学是一种描述纳米材料热学行为的方法。

在低温下,量子效应主导着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这些效应包括量子大小效应、量子纠缠效应、量子涨落等。

例如,纳米线、纳米晶体的热容比传统晶体要小,量子大小效应是解释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

另外,量子涨落相比于宏观尺寸的热力学过程要更加显著,这在纳米材料的热学行为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量子热力学行为是与其尺寸、形状、温度等紧密相关的。

因此,深入研究量子热力学对了解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至关重要。

另外,纳米材料的热传导性质也是其热学特性的重要方面。

由于尺寸的缩小,纳米材料中的热传导比宏观物体更加复杂。

在纳米材料中,热传导的机制有经典和量子两种,其中量子机制的热传导表现出非局域性和相干性。

纳米尺度下的热传导对于纳米器件的热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纳米材料的热传导行为可以为我们设计更加高效的纳米器件和热管理系统提供指导。

总之,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是其独特性质的体现,并且与材料的尺寸、形状、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四章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质

第四章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质
饱和键、悬挂键以及缺陷非常多。界面原子除与体相 原子能级不同外,互相之间也可能不同,从而导致能 级分布的展宽。与常规大块材料不同,没有一个单一 的、择优的键振动模,而存在一个较宽的键振动模的 分布,在红外光作用下对红外光吸收的频率也就存在 一个较宽的分布。 • 当分析具体体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纳米结构材料红外吸收的微观机制研究还有待深入, 实验现象也尚需进一步系统化。
应用:
利用宽频带强吸收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 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 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 隐身就是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别人看不见、测不到。
隐型飞机就是让雷达探测不到,它是在机身表面涂上红外 与微波吸收纳米材料来实现的,因为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 波再接收由飞机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探测飞机的。1991年 海湾战争中,美国F117A型飞机的隐身材料就是含有多种 纳米粒子,故对不同的电磁波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在42天 战斗中,执行任务的的飞机1270架,摧毁了伊拉克95%的 军大事块设金施而美国战机无一受损。
(2)蓝移现象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 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 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例如, 纳米SiC颗粒和大块SiC固体的峰 值红外吸收频率分且是814cm-1 和794cm-1。纳米氮化硅颗粒和 大 块 Si3N4 , 固 体 的 峰 值 红 外 吸 收 频 率 分 别 是 949cm-1 和 935 cm-1 。由不同粒径的Si纳米微粒 纳吸大收块光金谱看出,随着微粒尺寸 的变小而有明显的蓝移。
应用:
利用不同粒径纳米颗粒的 蓝移现象可以设计波段可 控的新型吸收材料。
大块金
(3) 吸收光谱的红移现象
• 有时候,当粒径减小至纳米级时,会观察到光吸收带 相对粗晶材料的“红移”现象。例如,在200-1400nm 范围,块体NiO单晶有八个吸收带,而在粒径为54- 84nm的NiO材料中,有4个吸收带发生兰移,有3个吸 收带发生红移,有一个峰未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与团簇物理结课论文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l5~5 0%。

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

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概述一、纳米材料的熔点及内能材料热性能与材料中分子、原子运动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当热载子(电子、声子及光子)的各种特征尺寸与材料的特征尺寸(晶粒尺寸、颗粒尺寸或薄膜厚度)相当时,反应物质热性能的物性参数如熔化温度、热容等会体现出鲜明的尺寸依赖性。

特别是,低温下热载子的平均自由程将变长,使材料热学性质的尺寸效应更为明显。

图1 几种纳米金属粒子的熔点降低现象上图(图1)为几种纳米金属粒子的熔点降低现象。

随粒子尺寸的减小,熔点降低。

当金属粒子尺寸小于10nm后熔点急剧下降,其中3nm左右的金微粒子的熔点只有其块体材料熔点的一半,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观察尺寸2nm的纳米金粒子结构可以发现,纳米金颗粒形态可以在单晶、多晶与孪晶间连续转变。

这种行为与传统材料在固定熔点熔化的行为完全不同,伴随着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单位质量粒子熔化时的潜热吸收(焓变)也随尺寸的减小而减少。

人们在具有自由表面的共价半导体的纳米晶体、惰性气体和分子晶体也发现了熔化的尺寸效应现象。

根据固体物理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明材料热学性质出现尺寸效应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晶体材料的内能U可依据其晶格振动的波特性在德拜假设下估计出,即:(1) 式中,Θ为德拜温度;k为波矢;T为热力学温度;h为普朗克常数;k B为玻尔兹曼常数。

求和是对于所有可能的k值进行的。

k的允许值由其分量表示为:(2)式中,L为晶格长度;N为状态度;△k x为特定方向上连续波矢的差。

在其他方向的k分量也存在类似关系。

在块体材料内,式(1)通常简化为:(3) 式中,u bulk是块体材料单位容积的U值;n为原子数密度;x D为与德拜温度对应的积分限。

上述关于u的表述只给出了来自块体材料声子模式的贡献,而表面声子的贡献则被忽略了。

在块体材料中,表面声子的贡献确实可以忽略;但当材料至少一维尺寸大幅减少至纳米量级时,这种简化并不正确,即对于纳米材料有必要考虑尺寸效应。

随材料尺度的降低,用式(3)计算内能U及热容的方法不再有效,此时应直接采用最初的求和表达式(1)。

若材料至少一个方向的原子数显著降低时,则此方向k的改变量与所有容许k值相比不再小到可以忽略,于是该方向上的k将会在2π/L范围内以相当大的离散步长增加,使得式(3)采用积分近似式代替离散步长的方法不能应用,从而导致两种效应:①k空间内点的精确数目不同于固体材料的值;②k间体积Ω必须通过离散求和来计算。

于是,k空间一定区域内点的精确数目必须通过离散求和确定。

由此可以得出微小体积晶格的内能:(4)其中:(5)这里u micro表示由加和求得的内能,即微小晶格体积的内能。

可见,由于品格内能存在尺寸效应,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材料基本热学性质对晶体尺寸的依赖性。

2.纳米晶体的热容及特征温度热容是指材料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能量Q随温度T的变化率,在温度T时材料的热容量C 的表达式为:(6)若加热过程中材料的体积不变,则测得的热容量为定容热容过程中材料的压强不变,则测得的为定压热容(C p)。

即(7)(8) 将式(4)代人式(7)和式(8)中,即可计算得出纳米晶体的热容。

图2为计算得出的几种纳米薄膜材料定容热容C nano与相应块体热容C bulk比值与原子层数N的关系。

可见,纳米薄膜热容小于块体热容,而对厚一些的薄膜,二者等价。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计算时假定纳米晶体尺寸极小时仍然保持完整的晶格结构,忽略了表面声子软化效应,计算得到的热容值会较实际值小。

图2 C nano和C bulk的比值表1列出了非晶晶化、高能球磨和惰性气体冷凝方法制备的几种纳米晶体材料定压热容C p nc 相对其粗晶材料定压热容C p c的变化△C p nc(△C p nc=(C p nc-C p c)/ C p c)。

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惰性气体冷凝法和高能球磨法制备的纳米晶体材料的过剩热容△C p nc很大,如惰性气体冷凝法制备的纳米晶体Pd的△C p nc高达48%;而非晶晶化和电解沉积法制备的纳米晶体材料的△C p nc却很小,通常小于5%。

表1 不同方法制备纳米晶体材料的过剩热熔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制备方法在材料中引入的缺陷密度不同所致。

对于惰性气体冷凝和高能球磨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材料中存在大量的微孔、杂质和结构缺陷,使材料具有很大△C p nc,这种极大的差异不能代表纳米材料的本征热容差别。

对于非晶晶化和电解沉积方法制备的纳米晶体,材料是在接近平衡态的条件下形成,所以其内部结构缺陷较少,且很少有微孔和杂质,其热容与粗晶相比增加不大。

特别是非晶晶化法还相当于对材料进行了一次退火处理,纳米晶中的界面和晶粒都处于一种弛豫状态,纳米晶内部的显微应变极小(要比其他方法所获得的纳米晶内部的应力小一个数量级),使非晶晶化纳米材料的过剩热容最小,从而也可以得出晶界组元的过剩热容是很小的。

材料的热容与该材料的结构,或者说与振动熵及组态熵密切相关,而其振动熵和组态熵受到最近邻原子构型的强烈影响。

在纳米材料中很大一部分原子处于晶界上,界面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构型与晶粒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构型显著不同,或者说晶界相对于完整晶格来说存在一定的过剩体积。

热力学计算表明纳米晶的热容随着晶界过剩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因而亦随着晶界能的增加而增加。

晶界组元的过剩热容值越低,其所对应的晶界过剩体积和界面能都将越低。

由于高比例晶界组元的贡献,纳米材料的比热容会比其对应的粗晶材料的高。

根据固体物理理论,德拜特征温度的定义为:(9) 式中,ωm表征了晶格振动的最高频率;k B为玻尔兹曼常数。

因此,德拜特征温度与材料的晶格振动有关,同时还反映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

表2列出了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晶体材料特征温度Θ相对于粗晶值的变化率,表中△Θ=(Θnc-Θc)/Θc,其中Θnc、Θc分别为纳米晶体和粗晶体的特征温度。

可见,各方法制备的纳米晶体的特征温度都要小于其粗晶体的值,减小的范围为5%—71%。

另外,超细粉Ni和Pd的特征温度也表现出减小趋势:通常认为,纳米晶体材料的特征温度减小是其结构缺陷(如点阵静畸变、晶界等)使原子振动的非谐效应减弱所致,但目前还无定量解释。

表2 纳米晶体材料的特征温度和热膨胀系数的变化率二、纳米材料的熔化1.纳米材料的融化的概述熔点显著降低的原因就是应为,与常规粉体相比,纳米粒子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及体积远小于块体材料,因此,其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得多,这就使得纳米粒子熔点急剧下降。

•银的熔点:960.5oC;银纳米粒子在低于100oC开始熔化。

•铅的熔点:327.4oC;20nm 球形铅粒子的熔点降低至39oC。

•铜的熔点:1053oC;平均粒径为40nm的铜粒子,750oC。

•金的熔点:1064oC;2nm的金粒子的熔点为327oC。

熔化是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相变过程。

熔化是指晶体从固态长程有序结构到液态无序结构的相转变。

除了常见的升温过程中晶体转变成液体的熔化外,晶体低温退火时的非晶化过程也是熔化的一种表现。

在近平衡状态下,晶体转变成液体时温度不变,并伴随潜热的吸收和体积变化。

这时,热力学平衡的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吉布斯自由能:(10)熔化时体积变化△V f和熵变△S f可分别表示为:(11)(12)常压下,固液相自由能相互独立,可以表示为图1所示的固液吉布斯(Gibbs)自由能曲线(其中T f是两相平衡温度,也是平衡熔化温度)。

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两相的平衡点,式(11)、式(12)表示的是吉布斯自由能曲线的斜率差。

图示曲线隐含着固液转变时熵(或体积)变化的不连续性,这是一级相变的典型特征。

图3 固液相吉布斯自由能曲线理论上讲,如果能阻止另一相的产生,就可以研究固相在高于熔点的温度区间或液相低于熔点温度区间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实际上,过冷液态容易获得,对其已有很多的研究,但使固体过热非常困难,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实际上,晶体不能以无缺陷的理想状态存在,晶体中会有不溶于固液相的杂质,固体自身也存在如晶界、位错等缺陷。

因异质相界面(固/气或固/固)和同质相界面(晶界)的存在,改变了固相或液相局部的热力学状态,使熔化过程发生变化而呈现多样性。

由于晶体的自由表面和内界面(如晶界、相界等)处原子的排布与晶体内部的完整晶格有很大差异,且界面原子具有较高的自由能,因此熔化通常源于具有较高能量的晶体表面或同质异质界面。

当晶体的界面增多如颗粒尺寸减小使表面积增大、或多晶体晶粒减小使内晶界增多时,熔化的非均匀形核位置增多,从而导致熔化在较低温度下开始,即熔点降低。

这就是发生在纳米材料中的熔点降低现。

2.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从热力学上预言了小尺寸粒子的熔点降低,但真正从实验上观察到熔化的尺寸效应还是在1954年。

人们首先在Pb、Sn、Bi膜中观察到熔点的降低,后来相继采用许多方法研究了不同技术制备的小颗粒金属的熔化。

大量的实验表明,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熔点呈现单调下降趋势,而且在小尺寸区比大尺寸区熔点降低得更明显。

当粒子尺寸大于10nm时熔点下降幅度较小,而小于10nm后熔点急剧下降。

图4为原位x 射线衍射测定的冷轧Pb/A1多层膜及轧制的自由铅薄膜样品的熔化行为,图中虚线为块体Pb 平衡熔点。

可以看出,自由铅薄膜的四个特征衍射的强度到大约326℃开始急剧降低,并在329℃之前均下降为零。

Pb/A1多层膜样品中铅膜的四个特征衍射的强度在326~329℃也会降低,但并未降到零,而是在高于329℃不同的温度降低到零,其中的(111)衍射直到340℃才完全消失。

这说明,Pb/A1多层膜样品中部分铅膜在达到334℃时依然存在,其熔化温度超过了自由铅薄膜的熔化温度,夹在铝中的部分铅薄膜出现了过热现象。

根据经典热力学理论,我们可以近似得出纳米材料熔点与晶粒尺寸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