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震资料解释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地震资料解释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震资料解释作为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油气储层预测、评价及后续开发的关键环节。现在地震资料的解释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1.三维地震勘探

1.1三维地震简介

三维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路线和时间、探测地下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进而寻找油气藏的技术。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得以在二维地震解释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包含地球物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数学知识为一体的能够充分反映地下地质信息的应用技术,是一种面向三维数据体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方法与技术。

1.2在油田开发中的具体运用

1.2.1进行地层构造解释

水平切片是三维数据体的等时面,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质界面的水平切面,也称地质露头图,即反映不同地层在同一时间的出露情况。可以利用水平切片对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进行解释。在时间振幅水平切片上,振幅的大小反映了反射波的强弱,同向轴的宽窄一方面与反射波频率有关,另一方面与界面倾角有关。如果反射层是一个背斜,那么在水平切片上就是一个圆,如果反射层是一个单背斜,在连续几张水平切片上,这个反射层的同向轴将会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移动。如果在水平切片上表现为:

(1)同相轴中断、错开;

(2)同相轴错开,但不是明显中断;

(3)振幅发生突变,即在水平切片上同相轴的宽度发生突变,则可判定为断层;

1.2.2对小砂体油气藏的识别

曲流河河道发育,地层平坦,构造运动较弱,形成了以河道砂岩为储层的岩性油藏。利用水平时间切片能够反映河道砂体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分布;利用层位切片技术,可以容易而清晰的识别河道准确位置;相干体技术通过相邻道的波形来获得道间相似性,从而有效突出河道砂体边界,突出河道砂体的内部相似性,为确定河道砂体的主河道和河道边界提供依据;三种基本地震属性(振幅、频率和相位)体切片都能够反映河道砂体的形态特征、岩性差异及砂体分布情况,对于小砂体油气藏的识别更为有效。

1.2.3对小幅度构造油气藏的识别

三维地震勘探对小幅度构造油气藏亦更实用、有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可视化解释技术、相干体和地层倾角检测技术、多属性模型约束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应用于小幅度构造油气藏,与二维资料相比,无论资料解释的精度,构造识别的准确度方面都更胜一筹。1.2.4对小断块油气藏的识别

断层的发育程度、延伸方向和油气聚集有很大的关系,解释正确与否关系到勘探决策及成败。对于小断层可以将断层与层位解释分开,充分利用相干体技术、可视化技术、时间切片技术等,先宏观后微观,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原则,利用自动追踪解释层位,最终

使层位与断层达到闭合。识别小断层可利用相干数据分析技术、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剖面等先确定小断层存在的大致范围,再针对研究对象定义相千数据体边界,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精细调整透视参数,压制无关信息,保留突出与断层相关信息,这样便可以清晰显示小断块的空间形态及发育规律。理顺了断层关系,落实了断块圈闭,便提高了评价井钻探的成功率。1.2.5对油藏动态监测及管理的应用

实现油藏动态监测可以采用三维时移地震,它是以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对油气田进行地震观测、监测开采状态、探明剩余油气分布、调整注采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一整套技术。根据直接烃类指示以及地震信息的变化识别、检测和成图方法或者根据提取反演波阻抗数据体的差异及实际地震体的差异,生成合成地震数据体及其差异进行时移分析,达到对比监测和管理的目的。

2.精细地震解释技术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要增储上产就必须寻找新的储量。在老油田寻找新储量,无论是寻找新的构造油藏,还是岩性油藏,都必须准确落实构造,而单一地采用地震或测井资料进行构造成图都是有局限性的。有机结合测井和地震解释优点,采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提出了油田开发中后期阶段的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

2.1精细地震解释技术思路与流程

2.2测井构造研究

测井构造研究有几方面内容: ①研究区内的全部井测井精细层位对比; ②选择控制研究区内大量过构造、断块的骨干连井剖面,确定小层对比的合理性、可靠性,并且提供研究区构造框架;③用全部测井层位深度编制构造图,从而反过来检验小层对比的合理性。如局部构造不合理,说明小层对比有误,则重新进行步骤①至③,整个过程是迭代式的分析研究过程。2.3测井层位深度建模

用全部测并层位建立研究区的三维测井层位深度模型,该模型是三维地震解释的约束控制模型,也是建立研究区变速度场的基础模型。

3精细地震解释

精细地震解释分3部分:①在三维测井层位深度模型约束下,对研究区全部井进行层位时深标定,进行研究区精细构造解释(构造解释为5CDP ×5CDP , 局部达到1CDP ×1CDP);

②采用小波域的相干体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研究区断裂体系,确保地震解释中断层解释准确;③在三维地震解释成果的数据体基础上,采用Earthcube软件进行1CDP ×1CDP全三维地震解释。这种软件可以解释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的任意线和任意剖面,很容易发现常规解释中的问题,然后重复步骤①至③。整个全三维地震解释是一个迭代式的分析研究过程,能提供研究区内用全部井层位标定得到的准确速度场和1CDP ×1CDP的解释层位和断层数据成果。

3.1建立研究区变速场

在测井层位深度模型和地震解释中全部井层位标定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用全部井内插出的速度场。在该速度场约束下,利用地震速度建立研究区变速度场模型,为高精度构造成图提供基础。

3.2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

在研究区1CDP×1CDP的全三维解释成果和变速度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高精度构造成图。

3.3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

在高精度构造图上,很容易发现一些有利的断块。对于已被证实有良好油源条件的老油田,在储集层落实和封堵很好的条件下,就可以部署井位。

4三维可视化资料解释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4.1三维可视化简介

三维可视化既是一种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成果表达工具。与传统剖面解释方法完全不同,常规的三维解释是通过对每一条地震剖面上的每个层位、每条断层拾取后,再通过三维空间的组合来完成的。三维可视化解释是通过对来自于地下界面的地震反射数据体采用各种不同的透明度参数在三维空间内直接解释地层的构造、岩性及沉积特点。

4.2三维可视化基本原理

三维可视化是根据数据体的透明度属性,假定地下界面的反射是地下界面三维模型的真实反映。无论是做三维区域分析,还是做特定前景目标评价,都可以通过这种-进入.的方式来快速完成。在基于体的立体可视化中,每个数据样点都被转换成为一个体元。对于一个具体的体元被赋予与原三维数据母体相对应的变量值,即一个三色(红、绿、蓝)值以及一个暗度变量。这样,每一个地震道被转换成为一个体元柱,通过调整体元柱的透明度,使我们能够在任意方向切割数据体,从不同视觉角度用不同显示手段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