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教学设计1: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
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
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⑵、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三、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四、教学方法双导学探五步教学法(配备课件学习)五、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以图片“岳飞坐像”和《满江红》导入也可以用本课开头导引框:“契丹族”由来的传说导入2、出示学习目标:一、说出与辽、宋、西夏、金等政权建立相关的民族、首领、都城、时间等内容。
二、了解陈桥兵变、澶渊之盟、郾城大捷等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战役。
三、了解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他们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他们为我国边境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认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相互之间的和战促进了民族融合。
3、学生自学课本:(8—10分钟左右) 4、出示学习导航:⑴、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建立时间、民族、杰出首领、都城。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交替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 辽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 西夏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 金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新课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教师阐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如政权林立、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等。
2. 辽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辽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宋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 西夏基本情况教师介绍西夏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 金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金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战争、和亲、贸易等。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合作 交流 展 示 提高
观点。 在《金、南宋对峙形势图》绘出 两个政权的分界线(淮水至大散 关一线)领会“对峙”含义并存 相对而立,双方没解除敌对状态, 只是没有大的战争。 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两宋与当 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用兵后, 进行议和,签订了不同的和约, 但共同点都是宋向对方交纳岁币 前后联系 温故知新 昭君出塞 北魏孝文帝改革文 成公主入吐蕃 宋辽“澶渊之盟? 等重要史实 探索规律得出: “和”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只有 和平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 展经济,社会才能进步。这是历 史给我们的启示
3、宋金对峙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4、 阶段小结: 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实现 与少数政权和平共处的?
拓展 延伸
联系秦汉、南北朝、唐宋时的民族关 系的史实,你认为民族间关系的主旋律 是什么?由此你得到哪些启示?
金灭辽
反思 完善
契丹国(辽) 澶渊之盟
金
岳飞郾城大战 对峙局面形成 南 宋
1127 年金灭北宋 西夏国 先战后和 北 宋
情境 组 一、各小组交流展示 1、结合教材分组讲述政权的产生 发展历程。 教师提出要求:从民族,建立者 时间等简要概述, 不必展开.。 如: 我是来自东北的女真人,我们那 里的人善骑射、勇猛剽悍,先祖 阿骨打从 12 世纪初开始抗辽,不 久就在会宁称帝,建立了金政权。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各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让学生了解从 10 世纪初——12 世纪中期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 的能力。 采用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 金、西夏的关系;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 形成对战争性质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 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 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掌握主要民族政权的历史背景、建立与发展过程;认识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资料等,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探讨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2. 主要民族政权的历史背景、建立与发展过程;3. 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各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2. 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历史》相关章节;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3. 资料:相关历史图片、图表、文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时代背景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介绍主要民族政权的历史背景、建立与发展过程;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政权并立事件,进行分析,如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深入研究。
6.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特点和主要政权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民族政权之间互动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分析能力;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学生对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文化尊重的态度。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党项建立西夏国;宋夏间的战与和。
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并建立金政权;金灭辽和北宋。
南宋的建立;岳飞收复建康;郾城大捷。
宋金和议,以及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金迁都燕京。
2.思想教育目标:1.帮助学生具体分析本节课的史事和历史人物,进一步培养他们初步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3.能力培养目标:1.认识辽、西夏、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局部统一的政权,它们的建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祖国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2.认识这一时期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辽、宋、夏、金几个政权并存,辽、夏对北宋的战争是短期的,和平是长期的,几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北宋在经济文化上的影响,促进了辽、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推动着祖国历史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的统一。
北宋的建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金的强大和与南宋的关系。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三、教学过程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
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建立和统一介绍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他就是辽太祖。
契丹建立国家之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期,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历史;(3)认识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2)运用比较法,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多元一体历史的认识;(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历史;(3)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2)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2)提问:同学们知道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历史出现了什么特点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历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消亡;(2)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特点;(3)阐述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课后作业:(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要点:1. 辽国的建立与发展;2. 西夏的建立与北宋的对抗;3. 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与和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使学生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及南宋偏安;【教学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能正确分析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收集和讲述岳飞的故事,认识岳飞的抗金事迹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各民族政权的建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斗争。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历史线索比较复杂,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订立的屈辱性条约,所以如何评价此条约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乔峰的图片及档案,配乐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曲。
乔峰武功盖世却身世凄迷,豪爽却不粗鲁,果敢却不莽撞,忠义却不愚腐,干练却不世故。
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英雄人物,以其为切入点导入新课,能将学生带入那个王朝更迭的年代。
教师过渡:最后为了辽宋两国和平,乔峰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尸体被阿紫携同坠下悬崖,与萧母同葬一谷。
时势造英雄,乔峰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感知那段历史。
【讲授新课】契丹的兴起多媒体展示:契丹的兴起让学生结合背景介绍与图片的解读,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契丹这支古老的民族,很少有同学了解,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很好的了解这一民族的兴起及发展过程,更好的将历史与现实接触的知识相结合,达到知古鉴今的目的。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契丹人与汉人接触,逐步学会种庄稼,冶铁,建房屋,有了农耕生活。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仅限于从课本中寻找答案,缺少概括知识的能力,回答问题不够概括。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件 教案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①了解: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事实。
②掌握:通过学习,把握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①疏理线索认识规律: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和灭亡——民族政权并立线索;辽宋、宋夏、宋金的“战”与“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的复杂关系。
②辨证认识理解实质: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开发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澶渊之盟、宋金和议虽有妥协屈辱的一面,但对民族的和平发展也有正面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民族团结:启发学生认识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成员,判断他们之间的战争性质,不能用“异族、侵略”等说法,可以从“正义”或“非正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②学风习惯:用列表的方法归纳掌握并立政权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电视剧《天龙八部》里的相关人物及涉及的民族政权,初步感知并形成“民族政权并立”的意识,进而引出本文标题(幻灯片)。
2、教师释题并简介本文的主要内容(幻灯片)。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辽、北宋、西夏政权的形成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导语、第一标题及第二标题第二段内容,了解辽、北宋、西夏政权的形成,并勾画出与之相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回答三大政权形成的相关知识,并完成内容的展示(幻灯片)。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契丹族强大的原因。
4、教师阐释“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典故的内涵。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1、学生听媒体素材《澶渊之战》,收集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引导回顾相关内容。
①澶渊之战的背景、过程、结果及相关人物。
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影响。
3、引导学生总结辽宋之间的关系:战→和。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王照宾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按照我校确定的“三案七环”教学模式,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逐步摸索出适合个人特色的教学流程,即一个导学案要包含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个部分,七个环节是: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对标自查、训练达标、拓展延伸。
在实际操作中,不搞一刀切,注重根据具体课型,具体授课内容相机调整,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本节课的教学努力摒弃“教师教学路线图”式设计方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整合课程资源,通盘设计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快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北宋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学情分析】1、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渴求旺盛,已不单纯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
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策略及手段,对教材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
这一课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普遍感兴趣。
3、学生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史实的理解尚缺乏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基于上述教材、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及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完整wor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片段。
提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你知道萧峰是什么人吗?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中提到过哪些政权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部电视剧中曾出现过辽、西夏、大宋、大理等政权.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生活在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大约从10世纪初到1276年南宋灭亡,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伐并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政权吧!-、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展示唐朝疆域图和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提问:当时五代有哪些?在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主要有哪些政权对峙?过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北宋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状况,但是依然存在各种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填写宋、辽与西夏、金的建立各种政权建立的表格(二)民族大家庭1、契丹族(辽)图片展示契丹的兴起地图与青牛白马传说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我们通过这首诗,看出契丹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行营到处即为家,四时畋猎是生涯.(游牧和渔猎的生活)思考和分析: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隋唐时期,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来到契丹地区,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契丹地区经济的发展;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慢慢强大起来。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2、党项族展示西夏地图与党项族人民图片。
讲述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党项首领,元昊,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少数民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一个民族的人么?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女真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啊?(游牧,狩猎)介绍女真族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设计6: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首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
了解岳飞抗金的故事,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的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三、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四、教学方法1.总括法。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
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
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
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六、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听说过“青牛白马”的故事吗?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9课,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
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教案标题: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2. 掌握相关概念和术语的定义和解释;3.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概念和特点;2. 民族政权并立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3.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影响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图片等;2. 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小组讨论题、合作学习任务等;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2. 提出问题:你了解什么是民族政权并立吗?它对社会和历史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1. 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不同民族政权的并立、权力分配、互动关系等;2.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案例;2. 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和分析事件或案例,讨论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与总结:1. 每个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2.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民族政权并立的重要性和意义;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小论文,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独立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2.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七年级历史教案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0-----[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 岳飞抗金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一、1、契丹国(辽) 9XX年阿保机都:上京2、阿保机的儿子辽太祖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3、澶渊之盟:10XX年辽军进攻北宋,寇准主战,10XX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西夏____年元昊都:兴庆;____年元昊向宋称臣。
●四、金的建立:1、女真族就是唐朝靺鞨的一支;2、金11XX年阿骨打(金太祖)都:会宁●五、辽和北宋的灭亡:1、____年金灭辽;2、____年金灭北宋。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各个民族的政权建立与发展过程,掌握主要民族政权的统治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弘扬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主要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统治特点。
2. 教学难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以及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各个主要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统治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学习材料。
2. 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3. 历史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期考试:通过学期末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内容:1. 北魏与南朝的并立与互动2. 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统治4. 五代十国的民族政权并立5. 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魏与南朝的并立与互动,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统治,五代十国的民族政权并立,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人教2001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准确说出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政权的建立,理清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把握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2、通过史料研习、合作探究,能准确理解澶渊之盟的影响,理解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培养辩证地理解和思考问题的水平。
3、通过学习岳飞抗金,理解到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树立准确的民族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契丹、北宋、西夏、金。
南宋政权的建立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准确评价澶渊之盟、岳飞抗金。
【设计意图】两宋时期,契丹、北宋、西夏并立,而西夏、金。
南宋并立,战与和并存,关系复杂,作为重点。
而对于澶渊之盟历来褒贬不一,岳飞历来作为“民族英雄”受到爱戴,如何准确评价澶渊之盟,树立准确的中华民族观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所以将准确评价澶渊之盟、岳飞抗金作为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师生欣赏视频《精忠报国》,提问:1、谁知道这首歌是歌颂哪位历史人物吗?2、他有什么突出事迹?3、由此能够看出,他生活的时代有何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内容——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设计意图】欣赏视频《精忠报国》,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能让学生自然联想到岳飞,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自主预习、知识梳理1、出示预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找出并标注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议和、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等知识。
3、师生共同学习梳理知识。
A、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建立1、契丹兴起:(1)10世纪初,契丹首领_______建立契丹国,都城_____。
阿保机就是_______。
(2)辽太宗时,契丹夺得___________,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2、北宋建立:(1)五代十国:_____灭亡之后,_____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政权并立1.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
1.2 教学内容:五胡十六国的建立与更迭南北朝的分裂与对峙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历史变迁分析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文化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南北朝时期的政权谈判第二章:唐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调整2.1 学习目标:掌握唐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2.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唐朝的民族政策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民族政权并立3.1 学习目标: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3.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更迭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分析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格局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斗争第四章: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演变4.1 学习目标:掌握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宋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宋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宋朝的民族政策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4.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宋朝的民族政策第五章: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特点5.1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元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5.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元朝的民族政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元朝民族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六章:明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变化6.1 学习目标:掌握明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明朝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3)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梳理各个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教学工具;3. 角色扮演道具、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 新课内容:讲解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和亲、战争、贸易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七、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填写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线;2. 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举例说明和亲、战争、贸易等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
3.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辽宋议和 (2)辽朝撤兵 (3)宋朝给辽岁币 4.澶渊之盟的签订有什么积极作用? (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合作与探究一】:(动脑筋)对澶渊之盟应当怎样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56 (1)元昊向宋称臣 (2)宋给西夏岁币 7.宋夏议和的影响是什么?宋夏边界贸易兴旺8.宋夏议和后,西夏设立什么机构,译汉文书,积极吸收中原文化?(太学) 小结:注意问题:指导学生搞清楚辽、北宋、西夏的地理方位以及相关知识点:(图示如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2页——P54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1 注意问题:辽宋时期,女真族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受辽的控制和压迫;2.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宋钦宗;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都城:兴庆 图二3.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注意:此时几个政权的形势是:(见图二)4.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就向金求和。
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5.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1)部队纪律严明(2)岳家军作战通勇敢【合作与探究二】:(动脑筋)左边铁铸的跪像,在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前。
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
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
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一.单项选择题:1.契丹国的建立者()A.辽太祖B辽太宗C宋太祖D宋太宗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 ) 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3.倾听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演义,走进气象万千的两宋,神入到那个政权并立,民族融合的时代……北宋的建立者是()A.赵匡胤B.宋徽宗C.阿保机D.赵构4.人们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一。
你认为澶渊之盟签订后,起到的作用是()A.宋夏保持和平局面B.辽金保持和平局面C.宋元保持和平局面D.辽宋保持和平局面5.辽军兵临澶州城下时,坚主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赵普B.寇准C.石守信D.李纲6“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右图是宋太祖的画像,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事迹()A.是北宋的开国皇帝B.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C.在澶州城下击败辽国D.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8.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10.在战与和的纷争中,词风也由婉约变得豪放,词人们既想“了却君王事”,也想“赢得生前身后名”。
历史却导演了一场悲剧,在金戈铁马声中,南宋还是最终陨落了,让许多“僵卧孤村不自哀”的人们黯然神伤,壮志难酬……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是()A,岳飞B.文天祥C.秦桧D.铁木真11.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有座著名的岳坟,葬在这里的人“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A.抗辽英雄B.抗金英雄C.抗元英雄D.抗倭英雄12.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这里,“匈奴”是指()A.女真贵族B.契丹贵族C.党项贵族D.匈奴贵族13.宋、金之间,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4.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15.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16.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17.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D.隋唐18.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西汉与东汉B.西晋与东晋C.东魏与西魏D.唐朝与后唐19.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A.元昊B.耶律阿保机 C.完颜阿骨打D.耶律德光20.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这里,匈奴是指()A.匈奴贵族B.契丹贵族C.党项贵族D.女真贵族21.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
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22.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23.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24.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25.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26.“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之间的分界线()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2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28.(2008年湖北宜昌市)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A.辽 B.西夏 C.金 D.元29.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30.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
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二.材料分析题:(请按要求回答问题)第一组材料: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西湖岳王庙中的对联材料二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清朝秦涧泉游西湖时的感言请回答:(1)对联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生活在什么时期?(2)“岳王”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4分)秦涧泉的感言反映了后人对“桧”的什么态度?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应怎样报效祖国?第二组材料:(看图并回答) (1)在图中填出西夏、北宋的首都: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北宋的建立者是E__________。
第三组材料:读史探究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
……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请回答:①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吗?(1分)它是哪两个政权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2分) 《澶渊之盟》。
此和议是北宋在澶州打退辽军后,双方议和后签订的。
②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2分)你的看法是怎样的?(3分)第一问: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第二问:他说得对。
但更应明确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