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一三;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
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一三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和工作原理。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目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完成观察、测量、记录等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滑轮抽象成杠杆的展示及分析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2)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对比、分析、归纳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实验和大组交流,养成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滑轮组的作用三、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先让学生了解滑轮,然后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师通过自制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视频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进而了解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一)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作用:省一半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 作用: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课堂训练题目:1、如图1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1、F2、F 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F 1最小B.拉力F 2最小C.拉力F 3最小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2、如图2、3、4所示,当物体在滑轮作用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1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2示数分别为___N ;___N ;___N 。
物体所受重力分别为____N ;____N ;____N 。
(测力计及滑轮重不计)3、如图5、6、7所示,当物体在滑轮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1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2示数为__N ;__N ;__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__N ;__N ;__N 。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优秀教案
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4.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滑轮、斜面和轮轴特点的研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升旗时,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能徐徐升起。
你知道旗杆顶端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去的装置是什么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阅读课本]P82“定滑轮和动滑轮”[思考]观察滑轮主要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提示]熟悉与滑轮相关的几个名词,轮、框、轴并明确所在的位置。
[思考]你认为轮边的槽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绳子绕在轮子的槽中,拉动时才会方便自如。
[思考]如果将滑轮的轴固定,绳子的两端分别连接什么呢?[提示]绳子的一端连接物体,另一端用手拉动。
升旗时,国旗系在绳子的一端,另一端用手拉,国旗就能徐徐升起。
[思考]如果将重物挂在滑轮的挂钩上,绳子的两端分别连接什么呢?[提示]此时,重物随滑轮一起运动,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向上拉起。
[思考]通过操作,你发现用滑轮提升重物有几种方法?[提示]一种方法是固定滑轮,将重物系在绳子的一端,手在另一端拉动;另一种方法是将重物挂在滑轮的挂钩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用手拉动。
[思考]这两种方法提升重物时,滑轮的使用有什么不同呢?[提示]第一种方法中滑轮的轴不移动,另一种方法中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移动。
[归纳提升]物理学中,把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把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思考]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目的是什么?[提示]测量出钩码的重力,可以比较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大小,从而判断该机械是否省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概念,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讲解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2. 滑轮的原理: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包括力的转换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组成和应用,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滑轮的选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以提高使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设备,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阐述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滑轮应用,如滑轮组的使用,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滑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滑轮组的选用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原理:力的转换、方向的改变滑轮组组成:应用:省力特点:选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请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请谈谈你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提高使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2。
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
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
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目的: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再测出通过滑轮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实验器材: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实验一、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如图1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图12.在定滑轮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
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验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如图2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图2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分析评估: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变形分析,理解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结论。
如图3(a)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
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故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图3如图3(b)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
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
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F=1/2G,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
操作提示:1.在研究定滑轮特点时,要给学生提供重一些的钩码,这样能减小因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轮与轴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2.在研究动滑轮特点时,要指导学生使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竖直且平行,而且仍要给学生提供重一些的钩码进行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1、讲解为什么要使用滑轮组。
2、动图展示使用滑轮组。
3、讲解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判断方法。
4、展示练习:判断下图中的滑轮各由几段绳子承
担物重?
5、演示:用滑轮组提起物体。
并提出问题:钩码
重、拉力、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之间有什么定量关
系?
6、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滑轮组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
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理想机械)
7、展示图片:讲解轮轴和斜面的概念及得出它们
都是省力机械。
三、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认真听讲。
完成练习。
认真观察,回
答问题。
做练习。
及时巩固。
直观,容易理解。
及时巩固所学知
识。
课堂小结1、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G(不计摩擦和绳重)(理想机械)
2、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F=G/2(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理想机械)
3、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
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F=G/n(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理想机械)
4、通过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滑轮组就有几段绳
子承担物重。
积极思维,自
主总结。
培养归纳、总结
能力。
板书设计
抄笔记。
便于识记知识
点,方便复习。
G
F
n。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 滑轮(第一课时)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2、 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三)教学准备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一、总述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
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
在探究活动之前,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
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
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
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
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三、定滑轮和动滑轮1、介绍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学生自由组装)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 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 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省费距离情况 拉力移动的距离s钩码移动的距离h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省费力情况 拉力F 钩码重G 动滑轮定滑轮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滑轮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解释其省力原理。
3.掌握计算滑轮组省力程度的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的滑轮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1:判断题,涉及滑轮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练习题2: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认识。
-练习题3: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滑轮组省力程度的计算公式。
2.实践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实例,并记录下来,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要求学生至少找到2个实例,并描述它们是如何利用滑轮实现省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省力原理。
-知识讲解: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讲解滑轮组的省力计算方法,结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改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省力特点,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滑轮》教案
《滑轮》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原理2、认识动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原理3、能连接滑轮组,并对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通过尝试,学会缠绕滑轮组,并总结滑轮组的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提出问题开始,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实验器材】(学生分组用)滑轮(2个)、铁架台、细线、钩码、刻度尺(2把)、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2、简单介绍,提出问题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起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单独一个滑轮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一个重物。
思考:什么地方会用到这两种连接方式?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打桩机等。
动滑轮:起重机、打桩机等。
师:我们研究一种机械时,最关心的是什么?生:(齐答)是否省力。
师:很好,我们都想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另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省力的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的杠杆一定省距离,那么在滑轮中是否也存在一样的现象呢?生:……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两个问题:①使用滑轮是否省力?②使用滑轮是否省距离?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师:为了探究得到使用滑轮是否省力,我们应该测量些什么量?生:钩码的重力和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动滑轮与定滑轮实验说课稿
《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作用特点》实验教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实验说课的课题是《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作用特点》。
我将从说实验原理和教材处理、说实验教学目标、说实验器材,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实验内容设计、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八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实验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实验原理和教材处理《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作用特点》的实验,选自人教版初中学段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
本章第一节《杠杆》学习的杠杆平衡条件为今天的实验提供了实验原理。
《滑轮》这一节还包括滑轮组的实验,但考虑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难以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再加上课堂时间的限制,因此本节实验课只选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特点的实验进行教学。
二.实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实验器材滑轮支架、滑轮、线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结合教材与本班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特点。
五.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采用操作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采取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六、实验内容设计基础实验:1. 定滑轮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是否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是否改变力的方向?拓展实验:3.定滑轮实验中,拉力方向不同对实验有无影响?4.动滑轮一定省力或一定省一半力吗?七、教学过程设计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本节实验课将从一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培养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分析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
难点滑轮组教学准备铁架台9个,滑轮18个、细线9条、钩码9盒、弹簧测力计9个、刻度尺9把、小黑板8块,PPT。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分钟)利用有关滑轮的视频导入新课(二)初读教材,提出问题。
(5分钟内)(自读教材,小组内统一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教师预设的问题:1.什么是滑轮?滑轮分为哪几类?2.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滑轮?3.什么定滑轮?4.什么动滑轮?5.什么是滑轮组?6.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它们的特点?(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再读教材自探。
(6分钟)自探提示:1.再读教材,自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1——5。
2.在书上把问题的答案标记出来。
小组内统一答案。
3.重点关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3分钟)1.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2.口头展示与评价1——5个问题。
(二)再读教材实验《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15分钟)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实验记录表格。
(表格及实验数据写在小黑板上)合作探究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教师预设表格:测量项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钩码重/N弹簧秤读数/N拉力方向钩码移动距离/cm弹簧秤动移动的距离/cm2.学生结合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3.交流展示数据,总结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简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章内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成和特点,领会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同时,教学也能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份该章节的教案,及教师对于本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成,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滑轮;2.掌握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轮子的转动方向和变形;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成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1.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成和特点;2.实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学原理;3.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组合法。
五、教学步骤1.开场:让学生简单了解该章节的内容;2.讲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成和特点;3.实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学原理;4.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5.总结和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该章节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能够轻松理解,但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提醒,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更多的成长。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整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
总的来说,该章节的教学过程较为简单,但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更加高效、有效。
八年级物理下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至少三种使用滑轮的设备,观察并记录它们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以及它们在设备中的作用。
要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描述设备名称、滑轮类型及作用。
2.分析作业:选取一种使用滑轮的设备,分析其滑轮系统的力的传递规律,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操作,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
-解释:“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的滑轮,它可以使力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动滑轮是可以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它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2.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滑轮系统中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规律。
-分析:“在滑轮系统中,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而力的大小也会根据滑轮的个数发生变化。我们需要掌握这些规律,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滑轮。”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他们对于物理现象和原理的好奇心强烈,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然而,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到畏惧,缺乏自信。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力的传递中的作用。
2.掌握滑轮系统中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
(二)教学设想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优秀教案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导学案)
设计人:李怀雄审核人:徐爱设(副校长)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实验目的: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单个滑轮1个、弹簧测力计、钩码1盒、细绳1 根(0.5m)、方座支架1个
一、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_________、量程
_____________。
二、进行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
2.用定滑轮把钩码匀速提升,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重物移动的距离
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用箭头标出重物移动的方向、拉力的方向。
3. 用动滑轮把钩码匀速提升,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重物移动的距离s、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用箭头标出重物移动的方向、拉力的方
向。
3、分析论证:比较的G、F大小关系、移动距离h、s的关系和改变情况,从中粗略总结规律。
定滑轮的特点是:省力,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特点是:省力,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
4、整理器材(与实验前相同)。
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
F3,则()。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2.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A.F1>F2>F3 B.F2>F3>F1
C.F2>F1>F3 D.F3>F1>F2
甲
乙
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验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如图2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图2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分析评估:
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变形分析,理解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结论。
如图3(a)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故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图3
如图3(b)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F =1/2G,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
操作提示:
1.在研究定滑轮特点ຫໍສະໝຸດ ,要给学生提供重一些的钩码,这样能减小因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轮与轴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目的: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原理: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再测出通过滑轮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实验一、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如图1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图1
2.在定滑轮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