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稿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崇州市集贤乡小学唐仲君教材简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
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
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
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
4、课外拓展,做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小组自主合作。
3.兴趣探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弹簧测力计。
2、技能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三、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面包、水果、橡皮筋测力计2、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出示拉力器,抽两生比赛。
让学生评出谁的力气大,说明原因。
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弹簧拉力器用力的大小,弹簧的变化。
明白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大屏幕出示几种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看书77页。
小组学习,学生汇报。
PPT展示(点击部位)师问生答。
2、认识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
仔细观察刻度板,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内学习,汇报。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力的大小可以测量。 2.知道人们利用弹簧制成测力计。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弹簧制成测力计。
运用实践的方法,知道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难点 力的单位。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准备 学生:测力计,钩码;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环节
上课 教师自我介绍:
仪式 同学们好!
……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一、聚
提问1:拉动木块需要多大的力?
焦(预
提问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呢?
发展,人们还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测力计。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2.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 3.提问: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吗?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 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 实证意识。
一、选择题
设5分
(预设:橡皮筋 弹簧……)
钟)
提问3:橡皮筋、弹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拉力 弹力)
二、探 索(预 设25分
钟)
1.观察测力计[材料准备:测力计,钩码,PPT] 提问1: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弹簧 刻度盘 指针 挂钩 提环) 提问2: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精选)
教师反思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实验前的准 备和实验器材的维护,确保实 验的顺利进行。
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特别是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 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 生的个性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测量力的大小教 案(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01
CATALOGU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和 单位。
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 响。
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及 构造。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
实验导入
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如用弹簧 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让学生直观 感受力的测量方法。
讲授新课
力的概念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后续讲解力的测 量奠定基础。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弹簧测 力计受到剧烈震动、避免超过量程等。
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寻找 物品并进行力的测量,写出实验报告 。
05
CATALOGUE
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学生对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
学生对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珍惜测量结果,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2.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
2. 测力计使用说明书。
3. 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等)。
4. 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实例引入力的概念,如提物体、推物体等,让学生感知力的大小。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示范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学会读取测力计的数值。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大小与测力计示数的关系。
5.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力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疑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详案)
生;1N
那我们再看看第2个红色的重物,是多少牛
生:2N
物体的力不一定是整1N,整2N,看黄色重物是多少牛
你说,,对不对
师:(看课件或测力计)刻度板上0到1是一个大格,一大格表示多少牛
生:一大格表示1牛的力。(预设)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在一大格中又分成了几个小格一小格代表多少牛
5,测量注意事项:
好了,123,刚才同学们感受力1N,3N,5N,现在实际测量实物,测量之前应注意什么谁来做老师的小帮手:
这有2个同样的盒式弹簧测力计,用来测同一个实物
你先来,读出数:
这个同学,拿着提环,读数: 谢谢
同样的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测的结果不一样
生:方法不对 没拿提环
师:同样的测力计,同样的实物
教学
难点
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刻度版读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
准备
为小组准备:最大量程是5牛的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钩码5个、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文件袋、记录单(两份)。
备用:长条形硬纸板(卡纸)、橡皮筋圈(两条)、回形针两个(备用)。
教师自己准备:拉力器一个、钩码、最大量程是牛的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最大量程是5牛的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模型、重量超过5N的书包、课件、纸条、磁吸。
生: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
师:虽然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主要功能却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观察条形盒弹簧测力计,认识其结构
师:(出示最大量程是5牛的条形盒弹簧测力计)引导:弹簧测力计由哪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结合课本第 77 页的图和桌上的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实验组长从工具箱里拿出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执教:三岔小学刘洪明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背景和目标: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3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
教学准备:1、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长条形硬纸板、像皮筋圈、回形针。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3、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课前准备)。
师:出示体育器材弹簧拉力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知道,这是弹簧拉力器。
师:谁想来玩一玩?生异口同声:我想玩。
师:请一名力气小的女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长了一点,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再请一名力气大的男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得很长,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呢?生1、女生的力气小,男生的力气大。
生2、弹簧受的力小,拉得就短,弹簧受的力大,拉得就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大小测量。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2. 力的大小测量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力的概念图示。
2. 弹簧测力计。
3.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的例子?2. 讲解力的概念,展示力的概念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
3. 讲解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引入弹簧测力计的概念。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程度的关系。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 学生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是否理解?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2. 实验观察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力的作用效果图示。
2.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力可以做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实验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观察力的作用效果?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进行实验观察?3. 学生对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理解是否深入?第三章:力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测量工具,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3.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测力计的精确使用和测量技巧。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和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实验桌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表格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如拉扯弹簧),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力的理解。
3. 介绍测力计:讲解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4.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有关测量力的练习题。
2. 学生自主练习: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拓展与应用1. 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力的大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2. 举例说明: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课后实践:布置一个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测力计测量生活中的力的大小,如家庭物品的重量等。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3.了解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创新和合作的能力;5.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四、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种类◆定义:力是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引起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形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的物理量。
◆种类:拉力、推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2.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万能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仪器,可用于测量各类标准力。
① 形式和原理万能测力计的形式一般为拉力式和压力式两种。
拉力式的测力计包括两个主要零件:称重本体和显示装置。
一般称重本体为万能测力计,用于测量拉力,压力式为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显示装置为刻度盘或数显。
② 测量方法使用万能测力计测力的具体方法:a.用正确的传感器。
b.如图将被测物体与传感器连接起来。
c.如图把万能测力计钩住被测物体上的挂绳。
d.如图用力拉,观察测量数值,松开,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力的大小的量纲为牛顿,它是由米、千克和秒三者复合而成。
力的单位称为牛(N),代表施加1N的力所产生的恒定加速度为1米/秒^2。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师生交流互动式教学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实践探究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深化对力量规模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从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有趣的互动问答、图画、观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测力的大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实验活动: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和记录实验数据。
3.理解分析让学生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出力的种类、力的量纲及单位等。
并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优化方案,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创新能力。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力的大小》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观点,掌握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观点和分类;2. 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3. 实验操作:应用弹簧测力计、吊钩测力计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和弹簧弹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2. 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和排除。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弹簧测力计、吊钩测力计、不同重量的物体等;2. 实验环境:安全的实验室环境;3. 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标、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或实际案例引入力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理论讲解:介绍力的观点、分类和大小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应用弹簧测力计和吊钩测力计进行力的大小的测量实验。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力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数据分析:评判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技能:评判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认识。
七、教学延伸:1. 拓展实验: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力的性质和应用。
2.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改进: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新2024秋季四年级上册科学《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2.学生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并理解1牛=100克力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力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力的大小测量方法的兴趣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细致、严谨、有序的科学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理解力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准确读数。
四、教学资源•弹簧测力计、钩码、长条形硬纸板、橡皮筋、回形针等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包含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力的大小的演示。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演示法: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测量力的大小的过程。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发现和理解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它将帮助我们了解力的大小。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我们如何知道力的大小呢?•揭示课题:《怎样测量力的大小》。
2.新课学习•(1)认识弹簧测力计•展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并描述各部分的名称(如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等)。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强调力的单位“牛顿”,并解释1牛=100克力的换算关系。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并强调正确读数的方法(视线与指针相平)。
•学生分组实验,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钩码或文具袋的重力大小,并记录数据。
•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并讨论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及改进方法。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了弹簧测力计,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简要介绍其他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和方法(如橡皮筋测力计等)。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计量单位,引入“牛顿”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二章:力的概念与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三章:力的计量单位——牛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牛顿的概念,知道牛顿的计量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的定义,让学生知道牛顿是力的计量单位。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的计量方法,如弹簧测力计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四章:测量力的大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的概念等。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大小测量。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力的准确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不同重量的物体若干个。
3. 绳子、挂钩等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出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讲解: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演示:教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展示测量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大小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家庭中的力的大小,记录并分享。
2. 学生绘制一份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测量力的大小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3. 考察学生通过测量活动,是否能理解并表述力的大小概念。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表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延伸:1. 邀请物理专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测量力的大小的一些案例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实地观察力的大小测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家庭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和测量力的大小。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
2.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三、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初步建立“牛”的大小的实际感受。
四、教学准备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个。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一个苹果、钩码、钥匙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苹果。
如果现在我把手放掉,苹果会怎么样?生:掉下去师:为什么会掉下去?生:受到地球的吸引师:非常不错,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吸引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重力,那这个苹果的重力有多大?生:师:学习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知道。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要测量力的大小,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2、出示3种弹簧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平板式测力计、圆筒测力计)3、虽然这三种测力计外观不同,但是它们的组成部分是一样的.。
4、参照书本第77页,分组观察平板式测力计。
(小组观察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1)提环,(2)弹簧,(3)拉钩,(4)指针,(5)刻度板5、认识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当我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弹簧会怎么样?当我用更大的力拉,弹簧会怎么样?这说明了弹簧有什么特性?是啊,弹簧受力大,伸长得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6、投影出示刻度板:师:在刻度板上你有什么发现?有没在刻度板上发现力的单位?生:N(牛顿)、gf(克力)师: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的: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4.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教学准备: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钩码一盒、长条形的硬纸板、橡皮筋、弹簧。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模型。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让学生认真观察桌上的弹簧,玩弄弹簧,发现弹簧的性质。
2.学生汇报操作结果,发现弹簧能被拉长、压缩、弯曲,且能复原。
3.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用力拉和挂重物是使弹簧变长的两种方法,且用的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4.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强调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组织学生观察弹簧秤,让他们讨论弹簧秤的种类和构造。
2.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由六部分组成:提环、弹簧、拉钩、指针、刻度、单位。
3.介绍___的生平和他对力的研究,强调“___”是力的单位,用“N”表示。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研究教科书上的使用注意点,包括调零、与温度计的读法一致、不能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测量范围。
2.让一名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其他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3.让学生用橡皮筋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强调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实际动手测量重力的大小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首先,需要先估计重力大小,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五、小结《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执教:三岔小学刘洪明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背景和目标: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3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
教学准备:1、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长条形硬纸板、像皮筋圈、回形针。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3、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课前准备)。
师:出示体育器材弹簧拉力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知道,这是弹簧拉力器。
师:谁想来玩一玩?生异口同声:我想玩。
师:请一名力气小的女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长了一点,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再请一名力气大的男生上来玩。
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得很长,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呢?生1、女生的力气小,男生的力气大。
生2、弹簧受的力小,拉得就短,弹簧受的力大,拉得就长。
生3、松手后,没有在弹簧上用力,弹簧就还原了。
评析:本课以游戏导入,选择了学生上体育课时既熟悉又喜欢玩的的拉力器,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好玩的天性,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本课的内容上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二、自读静思(探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师:给各小组分发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学具。
生:分小组玩弹簧测力计。
师:你们能从弹簧测力计上发现哪些信息?生1、我发现弹簧测力计上有: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析、挂钩。
生2、我发现弹簧测力计能拉长,还能还原。
生3、我发现在弹簧测力计上用的力大,弹簧就拉得长些,用力小,弹簧就拉得短些。
生4、我能用弹簧秤称量文具盒的重量。
......师:同学们真会玩,很聪明,发现了许多弹簧秤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并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评析:刘老师通过让学生玩弹簧秤,让学生在玩中发现了知识,收获了能力,刘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互读汇思(认识弹簧测力计)师:出示幻灯片,介绍几种弹簧秤:平板式、手柄式、圆筒式、条形测力计。
生:分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
师: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有哪些?生1、提环、指针、刻度板。
生2、还有挂钩。
师:虽然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师:弹簧测力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生1、提环用来提起要称量的物体。
生2、刻度板用来显示所称量物体的重量。
生3、指针用来指示所称量物体的重量。
生4、挂钩用来挂起所称量的物体。
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得非常好,希望继续发扬,其他同学要向他们学习,多动脑筋。
师:请各小组认真观察刻度板,有什么秘密?第一小组:我们发现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最多能称量5N的力。
第三小组:我们小组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最多能称量3N的力,我们还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测力范围在0——3N之间。
第四小组:我们小组有一个同学的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到0,不知怎么办?师:同学们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
如果那个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向0,就把它调0,并演示调0的方法和过程。
师: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注意些什么?请同学们看书P78。
生:看书。
师:分小组进行汇报。
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生:齐读一遍。
师:用幻灯片展示不同重物的刻度,并让学生读数。
全班学生:小声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
师:每个小组推荐一人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分别推荐一人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
评析:刘老师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学生观察得非常认真、细仔,同时又发现了个别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批向0,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肯定。
四、共读深思(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师:请各个小组打开钩码盒,用钩码体验0.5N,1N,2N,3N不同力的大小。
生:分小组进行体验,每个同学都把上述不同力的大小体验一遍。
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呢?生:讨论。
生:先估计,再测量。
在测力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动脑筋。
各小组先估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再测量它的实际重量并记录。
生:估量,测量、记录。
师:你们估量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有区别吗?生1:有区别,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相差了0.1牛。
生2: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测得的重量也有区别,相差了0.2牛。
生3: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测得的重量相差了0.4牛。
师:有误差是正常的。
师:各小组再多测量一些随身携带的物品,先估量,再测量,并记录下来。
生:分小组进行估量、测量、记录。
师:分小组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分别用投影仪进行汇报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
师:你们的估量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比较如何?生:我们估量的值与实际测量的值误差变小了。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棒。
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估量与测量,我们的估量与实际测量误差会更小。
评析:刘老师先让学生体验不同力的大小,再尝试测量一个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从汇报的不统一数据中,分析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并安排了测量自己随身带来的物品的活动,使学生对弹簧秤的使用方法更加清晰、准确。
五、拓读延思(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向课外延伸,用于实际生活)师:请各个小组称量你们的笔袋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生:各小组实际进行称量,并记录下来。
师:请各小组在桌子上用测力计拖笔袋,并记录下来实际用的力的大小。
生:各小组实际进行操作并记录拖笔袋时所用的力。
师:拖笔袋与提笔袋相比较,力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生1、因为拖笔袋时,笔袋的重量主要在桌面上,所以用的力要小一些;而提笔袋时,笔袋的重量全部在挂钩上,所以用的力要大一些。
生2、因为拖笔袋时测量的是摩擦力,而提笔袋时测量的是重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都很动脑筋,老师很高兴,只要大家积极动手,认真动脑,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许多发现。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什么。
生2、我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批向0时,使用时应当调0才能使用。
生3、我知道测力计在测量物体的重量时,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生4、我知道估计的物体重量与实际的重量是有误差的。
生5、我知道了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生6、我知道一个物体的重力要比它在桌面上的摩擦力大。
......师:每位同学回家后自己制作一个橡筋测力计。
师:需要哪些材料?生: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
师:明天小组长把每个同学做的橡筋测力计收起来,看谁做得既美观又实用。
评析: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体验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评:《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刘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玩弹簧秤”“估量与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三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练习中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
一是创设情境有新意。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让学生玩弹簧秤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
二是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
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
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激中发了思维,同时教师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工具来进行科学测量。
三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动脑,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很考验学生的观察、讨论以及汇报的有效性。
在观察、讨论活动时,学生的配合度较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很快找出恰当的方法和正确的答案。
当然,本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答案;还有就是教师在讲解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不够细致。
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除了教材上的三点,还有“测量重物时,测力计应当保持竖直”,同时应当渗透重力方向的教学。
不超出量程的操作,除了估计之外,还要慢慢提起,同时教师还要进行示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考虑了如何完成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环节,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就围绕自己的设计展开课堂教学,以自己心中的设计为主线,因而就没有放开手脚来让学生进行探究,造成了流于一定的形式,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行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