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质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质疑

(2008-11-04 14:26:07)

转载▼

签: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质疑

《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10期登载了浙江周月良老师《对人民版〈历史〉必修I的几处质疑》一文,并做了相关解释。其实,教材的错误远不止这几处。分别表现为教材正文中史实的错误、语言表述逻辑的不当、课前提示的错误、课文标题或子目表述不当以及注释和课后专题小结的错误或不当。为便于读者阅读,就按教材页码顺序先后表述,其中有些众所周知的史实就不一一赘述了。

必修1

P8:

一、课前提示表述为:“郡县制是秦汉行政体制建设的创举。秦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于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笔者认为,这三句话的表述均不严谨。

1、中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大约在周庄王7年之前,楚国就设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非秦代创立,只是到了秦兼并六国以后,郡县制才真正成为统一的地方行政建制。《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2、“大一统”是一种政体吗?

二、关于秦灭六国的顺序。教材表述为“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兼并六国的先后顺序应为韩、赵、魏、楚、燕、齐。这应是公认的史实,历年来各版教材都是如此表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配发的《普通高中新课

程历史图册》(以下简称《图册》)也是使用传统观点。笔者查阅了众多资料,未见秦灭六国顺序有所改变的新发现。

P10:

“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的子目的标题设置不当。前一目“海内为郡县”讲述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按常规,此目应讲述中央行政体制,可直接以“中央行政体制”为子目名称,一来突出中央;二来也解决此目第一段将皇帝制归入官僚制的毛病。

P14:

1、“君权与相权”这一目应按时序讲述二者的演变,教材却以西汉——唐——东汉的时序讲述。

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这一目在讲述西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后,有这样一段文字:“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御使台、都察院等。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P16:“行省的设置”一目第4段:“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P:18“军机处”一目最后一段“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主动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对皇权的空前强化表述不够,容易与中央集权对立。

P21:专题小结。其实,整本书的专题小结基本没有体现学生容易掌握的线索,史实的归纳也不精当。总体说来作用不大。但里面的归纳如果错误,可能误导学生。

本专题小结分别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初具雏形”、“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系统实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和积弊” 的线索揭示了这4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路非常好,可惜其后只有专题三的专题小结承袭了这种思路。但是,将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也就是明清的政治认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不妥。成熟一词用于宋元时期可能更贴切。

专题二

除前已指出的错误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本专题的课标题为:“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不当。可在一二两课的标题前加时间限制词:晚清时期。课题变为“一晚清时期的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二晚清时期的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更好。

其次:关于P38有这样一段:“1942年1月,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专题六罗马法的子目设置交叉,线索混乱,学生不容易掌握。一二两目不如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一条线下来,学生自己就能读懂。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实际上讲述的以来代议制在资本主义各国确立的过程,可第一课英国就用了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不妥。另外,教材讲代议制,却重点突出了各国政体,感觉不伦不类。

专题八

1、 P132关于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应为1903年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而教材表述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2、对于罗曼诺夫王朝,教材这样注释:俄罗斯封建王朝(1613—1917),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时被推翻。俄国1861年改革后就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还能说它是封建王朝吗?

说实话,我们很希望教材注释还多一些,尤其一些历史概念。

从2010年秋季开始,本人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到2011年冬季止,三本必修历史教材基本实践完毕。根据上级行政安排,我们学校用的是人民版历史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教材用得不顺手,教师觉得备课、上课操作难度大;学生普遍感觉其实用性不强,这可能和教材本身有关。收集搜罗总结以下几条,与各位同仁商榷,并求教方家。

一、整体编排体例上侧重于某一版块专题,却不再涉及其它。农村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少,如果割裂历史事件各层面的联系,不利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全面了解。犹如瞎子摸象,只见局部而不见整体。教师备课显得特别为难,是添加课本外的内容,还是依据教材行事呢?不增添内容,学生的历史知识支零破碎;添加内容,课时又不够。如必修ⅰ主要讲述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可是主要讲述政治并不等于完全不要去涉及相应的经济、文化等内容。在必修ⅰ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竟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和三民主义只字未提,由此造成学生对资产阶级从何而来一无所知,何谈对这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对其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的分析更缺乏理论依据。这样导致学生孤立地看待某个历史事件,缺乏历史的逻辑思维。再者,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中,丝毫没有提到英、美、法、德四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这样学生对这些国家代议制确立的深层次背景难以把握。针对此种情况,或许可以出两种版本,农村版或者城市版。

二、语言表述方面欠妥,校对不精。人民版教材与人教版、岳麓版比较,课标有特点,文学趣味浓,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可是历史学科要求表达的严谨与准确,有些课文标题过份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可读性,哗众取宠。再加上校对不严,缺乏学科严谨性,教师和学生对此颇有微词。如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个标题有些夸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两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将社会主义冠以“人类的阳光大道”似乎有些牵强。教材第8页课前提示中写道:“秦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政体”是一个特定概念,它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一国政权组织形式。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体就是君主专制制度,而当今社会的两种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因而此处应改为“‘大一统’局面”更为合理。再比如第41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中关于欧洲战场的统计数字为“4年8个月零8天”,正确的数字应当是“5年8个月零8天”。必修ⅱ专题二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第31页中关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表述如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应当是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由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或原来部分的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民族工业。因此,我认为此句的准备表述应为“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去掉“民族”两字。必修ⅲ专题四第二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69页“民国革命失败后”应当为“国民革命失败后”;专题五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第88页“学前教育、大中小学及成人教育粗具规模”应当为“初具规模”。这些浅显的失误,让学生对历史教材大跌眼镜。

三、在内容的详略处理上不够恰当,选材不精;专题小结与测评中的“问题研讨”设置不合理。如必修ⅰ专题七第1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小密室的演变”可作为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