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文献PPT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ppt演示课件
13
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 ① 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② 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14
阴道微生态系 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 杆菌等,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健康妇女约可分离约29种微生物,厌 /需氧比约5:1 孕妇的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丙酸 杆菌分离率高于一般妇女(分解糖原?保持 低pH?)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 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 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 平衡,生态失调,生态调整。
2
正常微生物群
3
正常微生物群概念与分类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 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7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正常微生物群组成
原籍菌:优势菌群 共生菌 外籍菌 一般菌群
微生态系统 (microecosystem)
7
正常微生物群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 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①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microcolony) 及生物膜 (biofilm) ,产生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②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 ③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 4.抗衰老作用: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2-); 5.抗肿瘤作用: ①产生自身抑癌产物;
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 ① 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② 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14
阴道微生态系 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 杆菌等,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健康妇女约可分离约29种微生物,厌 /需氧比约5:1 孕妇的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丙酸 杆菌分离率高于一般妇女(分解糖原?保持 低pH?)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 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 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 平衡,生态失调,生态调整。
2
正常微生物群
3
正常微生物群概念与分类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 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7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正常微生物群组成
原籍菌:优势菌群 共生菌 外籍菌 一般菌群
微生态系统 (microecosystem)
7
正常微生物群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 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①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microcolony) 及生物膜 (biofilm) ,产生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②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 ③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 4.抗衰老作用: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2-); 5.抗肿瘤作用: ①产生自身抑癌产物;
肠道菌群研究进展课件
Gastroenterology. 2018 Jun;154(8):2178-2193.
(六)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
➢ Emerging pathogenic links between microbiota and the gut-lung axis. Nat Rev Microbiol. 2017 Jan;15(1):55-63. ➢ Microbiota in allergy and asthma and the emerg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gut microbiome. Cell Host Microbe. 2015 May 13;17(5):592-602. ➢ An integrative view of microbiome-host interac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ell Host Microbe. 2015 May 13;17(5):577-91.
肠道微生态深入影响大脑的生理和功能
(四)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疾病
➢ Dysbiosis and the immune system.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7;219–232 . ➢ The microbiome and innate immunity. Nature . 2016 July 07;65–74. ➢ The microbiota in adaptive immune homeostasis and disease. Nature. 2016 Jul 7;535(7610):75-84. ➢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s and host immunity. Nat Rev Immunol. 2016 May 27;16(6):341-52.
(六)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
➢ Emerging pathogenic links between microbiota and the gut-lung axis. Nat Rev Microbiol. 2017 Jan;15(1):55-63. ➢ Microbiota in allergy and asthma and the emerg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gut microbiome. Cell Host Microbe. 2015 May 13;17(5):592-602. ➢ An integrative view of microbiome-host interac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ell Host Microbe. 2015 May 13;17(5):577-91.
肠道微生态深入影响大脑的生理和功能
(四)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疾病
➢ Dysbiosis and the immune system.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7;219–232 . ➢ The microbiome and innate immunity. Nature . 2016 July 07;65–74. ➢ The microbiota in adaptive immune homeostasis and disease. Nature. 2016 Jul 7;535(7610):75-84. ➢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s and host immunity. Nat Rev Immunol. 2016 May 27;16(6):341-52.
肠道菌群PPT课件ppt演示课件
出生5天
.
大肠杆菌、肠球菌、
梭菌 占主体
断
奶
双歧杆菌占优势
到 成
年
中老年
4
双歧杆菌 成人型菌群
.
肠道有益菌及其作用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是人肠道中有益菌的代表,主要是降 低肠道pH,抑制韦永氏球菌、梭菌等腐败菌的增殖,减 少腐败物质产生,同时也因pH下降而对病原菌的生存与 增殖很不利。
5
.
乳杆菌(lactotacillus)
乳杆菌是人们认识最早、也是研 究较多的肠道有益菌。最常见的 应用例是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 始生产饮用的用人工培养的嗜酸 乳杆菌及其接种培养的发酵乳和 酸乳,用以纠正便秘及其他肠道 疾病。
6
.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十分明 显,以至成为近年保健食品 开发的一个热点。
.
肠道菌群
1
.
1g 10g
20g
20g
1000g 200g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人体肠道菌群及其构成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100余种菌属,400余菌种,其中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需氧菌 比较少。形态上有杆菌、拟杆菌、球菌、拟球菌和梭菌等等。这些细菌产生各种酶,起 着对人体有益、无关和有害的作用.
3
无菌 双歧杆菌进一步 有害菌进一步
致这种平衡的破坏,某种或某些
菌种过多或过少,外来的致病菌
或过路菌的定植或增殖,或者某
些肠道菌向肠道外其他部位转移,
即称为肠道菌群失调(enteric
dysbacteriosis)
9
.
10
.
肠道微生态的调节
一般性调整措施; 利用有益活菌制剂及其增殖促进因子;
微生物学--肠道菌234页PPT
(二)培养:低,SS呈无色菌落
(三)生化反应:
菌名 伤寒杆菌
葡 乳 麦 甘 蔗 靛 H2S 尿素 动力 + - + + - - +/- - +
甲 付 ⊕ - ⊕ ⊕ - - +/- - +
肖氏沙门菌 ⊕ - ⊕ ⊕ - - +++ - +
希氏沙门菌 ⊕ - ⊕ ⊕ - - + - +
(四)抗原及分类:
2 动态观察:
(伤寒杆菌0凝集价) (伤寒杆菌H凝集价) (付伤寒甲杆菌H凝集价) (肖氏沙门菌H凝集价) (希氏沙门菌H凝集价)
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比初次≥4倍有价值
3 0与H抗体诊断意义:
H0 H0 H 0不 H不 0
肠热症可能大 排除 预防接种、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早期感染、感染其他沙门菌交叉反应
24
(四)伤寒带菌者检出:
先检测Vi抗体(≥1∶10),再粪便培养
2 内毒素:T ,WBC ,中毒症状和休克
3 肠毒素:同ETEC株
(二)所致疾病:
1 肠热症:
口
病菌
经M被M¢吞 系膜淋巴结
繁殖
血流
发热
不适 全身痛
肾 肝 脾
胆囊
骨髓
(繁殖)
血流
持续高热 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 玫瑰疹
表情淡漠
SPIⅠ
潜伏1-2W
SPIⅡ
发病1-2W
发病3-4W
1-2w采血80%,2-3w粪便培养85%尿培养25%,全病程骨髓培养90% 21
3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G一杆菌,周鞭毛,菌毛 (二)培养:低,SS呈红色菌落 (三)生化反应:五糖发酵,IMViC(十十一一) (四)抗原构造:
0抗原:重复多糖,>170种,产生IgM H抗原:蛋白,>56种,产生IgG K抗原:多糖,>100种,分LAB三种
正常菌群肠道菌群PPT课件
2019/8/20
15
过路菌(多为病原菌)
该菌群长期定植 的机会少,生态平衡 时,这些菌数量少, 不会致病。如变形杆 菌、假单胞菌、常为 韦氏梭菌等。
如果数量超出正 常水平,则可引发一 些疾病。
2019/8/20
假单胞菌
变 形 杆 菌
16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具有重要 的生理意义。
母乳喂养儿之所以抗 病能力强的理由之一就是 因为肠道内双歧杆菌所具 有的防御感染的作用。
2019/8/20
3
从断奶开始直到成年期双歧杆菌数量逐渐减 少,成年人后,人体内类杆菌、真细菌、消化 球菌等主导地位。到了中老年以后,双歧杆菌 进一步减少,有害菌在进一步增加。
经过对广西巴马3位长寿老人取样检测,发 现双歧杆菌在其体内厌氧菌中占主导地位,可 见双歧杆菌与人类长寿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
2019/8/20
18
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是分泌型球蛋白 (SIgA) 。 该蛋白可有效中和、捕捉黏膜上皮 内的病原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将病原体排除体 外,在局部的抗感染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019/8/20
19
短双歧杆菌能促 进小肠淋巴组织集合B 细胞增生。诱导淋巴 组织集合的浆细胞产 生大量的分泌型免疫 球蛋白(SIgA),进 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 能。
2019/8/20
9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是1899年由法国学 者Tissier从母乳营 养儿的粪便中分离 出的一种厌氧的革 兰氏阳性杆菌,末 端常常分叉,故名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
8/20/2019
10
促进热量产生的维他命
有助维他命的合成
B1、B2及B6等,以及
(医学课件)肠道菌群
加强交流合作
对科学家们的期许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要点三
03
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能够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完善,减少肠道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对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01
诱导免疫耐受
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
02
调节免疫应答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应答,促进Th1/Th2平衡,避免过度免疫应答。
调节脂肪代谢
2023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简介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的调节方式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展望
contents
目录
肠道菌群简介
01
VS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于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由厌氧菌、真核生物、共生菌等组成。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肠道菌群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物种分类、按基因型分类等。
定义
定义与分类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脂肪的代谢过程,影响肥胖和血脂水平。
对人体的代谢调节作用
调节血糖代谢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调节血糖代谢,预防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调节氨基酸代谢
肠道菌群能够影响人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调节氨基酸代谢平衡。
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调节神经递质合成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肠道内某些细菌过度繁殖,可能导致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肥胖与糖尿病
肠道内某些有害菌的过度繁殖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
肠道细菌可能通过影响胆固醇和脂肪的代谢来影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科学家们的期许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要点三
03
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能够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完善,减少肠道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对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01
诱导免疫耐受
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
02
调节免疫应答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应答,促进Th1/Th2平衡,避免过度免疫应答。
调节脂肪代谢
2023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简介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的调节方式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展望
contents
目录
肠道菌群简介
01
VS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于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由厌氧菌、真核生物、共生菌等组成。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肠道菌群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物种分类、按基因型分类等。
定义
定义与分类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脂肪的代谢过程,影响肥胖和血脂水平。
对人体的代谢调节作用
调节血糖代谢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调节血糖代谢,预防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调节氨基酸代谢
肠道菌群能够影响人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调节氨基酸代谢平衡。
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调节神经递质合成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肠道内某些细菌过度繁殖,可能导致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肥胖与糖尿病
肠道内某些有害菌的过度繁殖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
肠道细菌可能通过影响胆固醇和脂肪的代谢来影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人体肠道菌群-PPT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
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
➢ 共生关系,互利互惠 ➢ 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并为其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又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完
善和影响、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与健康
• 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态。
生物 拮抗
➢ 如双歧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磷壁酸 和多糖等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
➢ 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B淋 巴细胞的功能,并促使这些细胞释放 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 作用。
生物 拮抗
➢ 有位微生物学家强调了机体衰老同肠道腐败的关系,他认为 机体衰老始于肠道,表现在肠道pH升高,魏氏梭菌及大肠埃 希菌增多而双歧杆菌的减少。
肠道正常菌群生理功能
生物 拮抗
➢ 通过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菌膜屏障; ➢ 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所分泌的各种代谢
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pH,起到广谱抗菌的作用。)和细 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及外来致病 菌的入侵,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改善肠功能。
生物 拮抗
健康人体的大肠壁 被粘膜覆盖,阻止细菌入侵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在CD病人中,增殖期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生物膜完全覆盖了黏膜表面进而进入滤泡
细菌进入上皮内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 益生菌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 补充人体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上消化道 未被充分水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进一 步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 素(如维生素B, 维生素K)、氨基酸、微量元素、某些无 机盐类(如钙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如双歧杆 菌、乳酸菌、肠球菌等。
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
➢ 共生关系,互利互惠 ➢ 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并为其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又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完
善和影响、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与健康
• 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态。
生物 拮抗
➢ 如双歧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磷壁酸 和多糖等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
➢ 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B淋 巴细胞的功能,并促使这些细胞释放 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 作用。
生物 拮抗
➢ 有位微生物学家强调了机体衰老同肠道腐败的关系,他认为 机体衰老始于肠道,表现在肠道pH升高,魏氏梭菌及大肠埃 希菌增多而双歧杆菌的减少。
肠道正常菌群生理功能
生物 拮抗
➢ 通过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菌膜屏障; ➢ 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所分泌的各种代谢
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pH,起到广谱抗菌的作用。)和细 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及外来致病 菌的入侵,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改善肠功能。
生物 拮抗
健康人体的大肠壁 被粘膜覆盖,阻止细菌入侵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在CD病人中,增殖期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生物膜完全覆盖了黏膜表面进而进入滤泡
细菌进入上皮内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 益生菌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 补充人体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上消化道 未被充分水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进一 步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 素(如维生素B, 维生素K)、氨基酸、微量元素、某些无 机盐类(如钙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如双歧杆 菌、乳酸菌、肠球菌等。
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ppt课件
检测IBD患者肠黏膜活检标本的研究显示肠 肝螺杆菌DNA阳性率为14%。而对照组仅 为4%[11]。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IBD组肠肝螺杆菌阳性率 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12]。
-
10
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1
正常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内正常菌群处于 免疫耐受状态,肠道菌群失调时,大量增殖 的病原菌异常激活肠道免疫系统,激活的免 疫系统对肠道内已发生变化的菌群不能耐受, 从而发生过度免疫反应。
-
22
4. Sellon RK,Tonkonogy S,Schulm M,et al.Resident enteric bacteria are necessary for development of spontaneous colitis and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 in interleukin-10--deficient mice.Infect linlTlun,199B.66:5224—5231.
10. Ohkusa T,Okayasu I,Ogihara T et al.Induction of experimental ulcerative colitis by fusobacterium varium isolated from colonic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Gut,2003,52: 79.
虽然IBD病人的粘液屏障的缺失原因至今未 明,但有证据显示与吸烟、刺激性食物等 生活方式有关。
-
14
目前IBD肠道菌群的研究局限
目前肠道菌群的研究局限
1.肠道菌群数量庞大,菌群组成复杂,目前 有大量人类尚未识别的细菌种类存在。
人体肠道菌群 ppt课件
1 益生菌
微生态 制剂
含有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如双歧杆 菌、乳酸菌、肠球菌等。
2 益生元
人体不能利用却能选择性刺激肠内有 益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如各种低聚糖。
3 合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既能补充益生菌, 又能选择性刺激益生菌繁殖,益生作用更强。
谢谢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
肠道 菌群种类
99% 厌氧菌
类杆菌 双歧杆菌
兼性厌氧菌
需氧菌
肠道菌群数量 ➢约重1000g ➢大约有30个属
400~500种 ➢总体数量>1014 ➢是人体总细胞10多倍
1g 10g
20g 20g
1000g
(约80%)
200g 20g
由于胃酸、胆汁作 用及小肠液流量大、 蠕动快,因而胃、十 二指肠、空肠细菌的
➢ 双歧杆菌还具有将胆醇转化成类胆固醇的作用, 因此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具有改善脂 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生物 拮抗
➢ 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 合成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非特异 性防御作用。
➢ 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活化肠道黏膜内的相关 淋巴组织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 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 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
真杆菌 梭形杆菌 消化链球菌 瘤胃球菌
链球菌
… … … … ...
食管
没有自身微生物群 微生物来自食物和口腔
从胃到大肠菌属 和浓度都色念珠菌 幽门螺旋杆菌 乳酸杆菌 链球菌
空肠
1 0 5-1 0 7 C F U /g 拟杆菌 白色念珠菌 乳酸杆菌 链球菌
回肠
1 0 7-1 0 8 C F U /g 拟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 肠杆菌 肠球菌 乳酸杆菌 韦荣球菌
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结肠中主要菌群
通 过 回 盲 瓣 , 细 菌 浓 度 急 剧 增 加 100 倍 以 上 , 达 1010~1012/ml,厌氧菌超过需氧菌102~104倍,主要的菌 种是拟杆菌、真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厌氧的革兰阳性球菌, 在结肠中98%甚至更多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正常人结肠 中主要菌群是相同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动处于待命状态的巨噬细胞等人体卫士围歼病原菌。
生态失调的不良后果
生态平衡中的正常菌群和宿主机体,只要有一方发生 较大的不可逆改变,就有可能造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
其中由菌群因素引起的有菌群失调,由宿主因素引起的有
免疫功能低下,两者都和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等有关。
菌群失调的原因
• 疾病:胃酸缺乏,肝硬化,胃肠肿瘤
孩子适量接触细菌,少量细菌能进入到孩子的肠道 内,对后肠道 的免疫功能的建立和成熟非常有好 处。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正常菌群和防止人体过敏有关,经过肠道菌群合理“训练”的
人体免疫系统不易让人“过敏”。
瑞典50%的人患有过敏症;而离瑞典不远的爱沙尼亚却只有 10%的人患有过敏症,原因是肠道内正常菌群构成不同。后者 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远不如前者。这或许说明卫生条件(太好) 和过敏症有关。
G+杆菌减少,G-杆菌明显减少,酵母菌明显增多。
细菌总数减少,G+/G-杆菌显著减少,G+球菌增多,以葡萄 球菌为主,可见多量脓细胞。
常住菌大部消失,芽孢杆菌增多,见较多霉菌菌丝。
在CCFA培养基上生长的艰难梭菌(产毒株),为G+梭 菌(部分菌龄老化可呈G-)
消化系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
1、急、慢性腹泻
免疫作用-刺激免疫应答
肠道菌群会刺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并且不断 “训练”它,让它增加“分辨敌我”的能力。正常菌群
肠道菌群PPT课件
MPN法检测的隐性成本
产品的大肠菌群标准为30 MPN/100 g,而某个样品的 检测结果为90 MPN/100 g,那么你可能会认为你的产 品不合格。但是,让我们看一下90 MPN/100 g的置信 区间,为10 ~ 360 cfu/100g,也就是说有部分结果为90 MPN/100 g的产品,且实际菌落数在10~30 cfu/100g之 间,会被当作不合格产品处理。
用1理盐水或其它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 匀.作1:10的稀释液。
另取1m1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依次作10倍递增稀释 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 1支1m1灭菌吸管:
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 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 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本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 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的数量 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 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 也较粗放。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mL(g)检样内大肠菌群 最可能数(MPN)表示。
第一法
大肠菌群计 数MPN法
抑菌剂的选择
大肠菌群检验中常用的抑菌剂有胆盐、十二烷基硫 酸钠、洗衣粉、煌绿、龙胆紫、孔雀绿等。
抑菌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其它杂菌,特别是革兰氏 阳性菌的生长。国家标准中LST肉汤利用十二烷基硫 酸钠作为抑菌剂,BGLB肉汤利用煌绿和胆盐作为抑 菌剂。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和 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为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 落。有些菌在血琼平板上出现β型溶血,在液体培 养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生化反应 活泼,一般说来,生化反应的强弱与其致病作用成 反比。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LINE(1946年至今)。(补充: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 图书馆(NLM)生产的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是当前 国际上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容包括美国《医学索引》 (IM)的全部内容和《牙科文献索引》、《国际护理索引》的部 分内容。 )
然后根据结果未用英文报道,未指定抗生素治疗方案等为排
04
相关文献
Related literature
References: [1].Zimmermann, P. and N. Curtis,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Infection, 2019. 79(6): p. 471-489. [2].抗微生物药长期给药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的影响. [3].张瑜杰等, 生命早期抗生素干预对小鼠肠道菌群及脑部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 44(08): 第986-992页. [4].Hayashi, A., et al., Development of novel method for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using symbiotic association between insect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and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07. 103(4): p. 358-367. [5].Askelson, T.E., et al., Effects of direct-fed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 blend co-administration on intestinal bacteria in broilers fed diets with or without antibiotics. Poultry Science, 2018. 97(1): p. 54-63. [6].Molecular Immunology. [7].Meta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in Pardosa pseudoannulata in response to cadmium stress. [8].肠道微生物对胃肠道吻合口漏影响的研究进展. [9].《中华中医药学刊》网络首发论文. [10].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04 Discussion
In summary, antibiotics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by diminishing the abundance of beneficial commen- sals and increasing the abundance of detrimental pathogens or commensals. Understanding these effects will help tailor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clinical situations and to minimise ‘col- lateral damage’.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impact of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 treatment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morbidities, age and diet. Also,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hat investigate antibiotic-induced changes of arachea, eukaryote and virues, have long-term follow-up over several years, and correlate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with clinical outcomes.[1]
除标准排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再从中提取一些所需的变量,
如:参与者的年龄,以前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药物, 剂量,频率,给药途径,持续时间)。
最后根据以上条件找到了29项相关研究。本评价纳入了129项研
究调查了2076名参与者和301名对照。
02 研究选择图
03 与抗生素管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好氧菌丰度的变化图
目的
抗生素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的大小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仍然不确定。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研究抗生素对人体肠道菌 群组成的影响的研究。
方法(简要)
进行了系统的搜索,以鉴定对全身抗生素对人体肠 道菌群的影响进行调查的原始研究。
01 方法
首先使用抗菌剂或胃肠微生物组等搜索词在Ovid界面上搜索了
材料
2015 年 4 月 -2016 年 4 月,某中心提供了 36 只实验小鼠,均为雄性,均超过 18 周龄,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小鼠周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黄连素
黄连素属于生物碱,是从黄连、黄 柏中提取而来的,此药物对细菌细 胞中的 DNA、RNA、蛋白质等均 有一定的影响,其抑制着细菌繁殖, 促进了杀菌作用的发挥。
汇报结束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7077109 唐思婷 17077136 冯娇阳
2019.12.26
目录
01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intestinal flora
02 抗微生物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microbials on intestinal flora
03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影响
Influence of intestinal flora on human body
04 相关文献
Related literature
01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intestinal flora
英文文献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 a systematic review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系统评价)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对细菌中的 DNA 有一定 的影响,以此保证了杀菌目标的达 成。其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口服给 药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所下 降,停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
多样性指数
研究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与均度均低于 对照组,其中降低比重最高的为甲硝唑。
其中降低比重最高的为甲硝唑。 其次为黄连素,最后为环丙沙星。
02
抗微生物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microbials on intestinal flora
中文文献
抗微生物药长期给药对小鼠肠道微生物 组多样性的影响
人体内含有 2 个基因组,二者协同作用, 保证了人体健康,肠道菌群作为第二基因 组,其促进了营养物质及能量的摄取,同 时也实现了抵抗病原体与调节免疫功能的 作用。但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渐广泛与普 遍,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愈加凸出, 极易诱发各种疾病。为了明确认识抗微生 物药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该文以实验 小鼠为研究对象所做的实验。[2]
停止服用黄连素与环丙沙星后, 研究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与 对照组一致,停止服用甲硝唑 后,研究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 性仍低于对照组
03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影响
Influence of intestinal flora on human body
肥胖 糖尿病
抗衰老 情绪问题
肥胖
相比正常体型的人来说,肥胖者肠道内微生物群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明显降低。 而肠道细菌在分解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化学物质,其中一个就是短链脂肪酸。 当脂肪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过多脂肪时,肥胖就发生了。而短链脂肪酸能通知 脂肪细胞体停止吸收脂肪,也就抑制了脂肪的积累,从而防止肥胖。
04 讨论
总之,抗生素通过减少有益共生菌的数量和增加 有害病原体或共生菌的数量,对肠道微生物群产 生深远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将有助于为不同的 临床情况量身定做抗生素治疗,并尽量减少 “col-siral损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潜 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上,包括治疗前肠道微生物 群组成的影响、共病性、年龄和饮食。此外,还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抗生素引起真核生物和 病毒的变化,并在数年内进行长期随访,并将肠 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临床结果相关联。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intestinal flora
汇报人:冯娇阳 17077136
组内成员:唐思婷 17077109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主题概述
近年来,关于抗生素与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了 两个热点研究项目。而其成为研究热点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它们都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联系。甚至有 人认为越来越多的包括疾病在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与 肠道微生物建立了关系。而抗生素对人体的影响也越 来越受大众的关注。因此,将抗生素与肠道微生物联 系在一起的研究做一个整合的搜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工作。
03 与抗生素管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好氧菌丰度的变化图
03 与抗生素管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好氧菌丰度的变化图
然后根据结果未用英文报道,未指定抗生素治疗方案等为排
04
相关文献
Related literature
References: [1].Zimmermann, P. and N. Curtis,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Infection, 2019. 79(6): p. 471-489. [2].抗微生物药长期给药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的影响. [3].张瑜杰等, 生命早期抗生素干预对小鼠肠道菌群及脑部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 44(08): 第986-992页. [4].Hayashi, A., et al., Development of novel method for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using symbiotic association between insect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and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07. 103(4): p. 358-367. [5].Askelson, T.E., et al., Effects of direct-fed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 blend co-administration on intestinal bacteria in broilers fed diets with or without antibiotics. Poultry Science, 2018. 97(1): p. 54-63. [6].Molecular Immunology. [7].Meta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in Pardosa pseudoannulata in response to cadmium stress. [8].肠道微生物对胃肠道吻合口漏影响的研究进展. [9].《中华中医药学刊》网络首发论文. [10].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04 Discussion
In summary, antibiotics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by diminishing the abundance of beneficial commen- sals and increasing the abundance of detrimental pathogens or commensals. Understanding these effects will help tailor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clinical situations and to minimise ‘col- lateral damage’.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impact of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 treatment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morbidities, age and diet. Also,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hat investigate antibiotic-induced changes of arachea, eukaryote and virues, have long-term follow-up over several years, and correlate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with clinical outcomes.[1]
除标准排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再从中提取一些所需的变量,
如:参与者的年龄,以前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药物, 剂量,频率,给药途径,持续时间)。
最后根据以上条件找到了29项相关研究。本评价纳入了129项研
究调查了2076名参与者和301名对照。
02 研究选择图
03 与抗生素管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好氧菌丰度的变化图
目的
抗生素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的大小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仍然不确定。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研究抗生素对人体肠道菌 群组成的影响的研究。
方法(简要)
进行了系统的搜索,以鉴定对全身抗生素对人体肠 道菌群的影响进行调查的原始研究。
01 方法
首先使用抗菌剂或胃肠微生物组等搜索词在Ovid界面上搜索了
材料
2015 年 4 月 -2016 年 4 月,某中心提供了 36 只实验小鼠,均为雄性,均超过 18 周龄,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小鼠周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黄连素
黄连素属于生物碱,是从黄连、黄 柏中提取而来的,此药物对细菌细 胞中的 DNA、RNA、蛋白质等均 有一定的影响,其抑制着细菌繁殖, 促进了杀菌作用的发挥。
汇报结束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7077109 唐思婷 17077136 冯娇阳
2019.12.26
目录
01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intestinal flora
02 抗微生物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microbials on intestinal flora
03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影响
Influence of intestinal flora on human body
04 相关文献
Related literature
01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intestinal flora
英文文献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 a systematic review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系统评价)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对细菌中的 DNA 有一定 的影响,以此保证了杀菌目标的达 成。其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口服给 药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所下 降,停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
多样性指数
研究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与均度均低于 对照组,其中降低比重最高的为甲硝唑。
其中降低比重最高的为甲硝唑。 其次为黄连素,最后为环丙沙星。
02
抗微生物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microbials on intestinal flora
中文文献
抗微生物药长期给药对小鼠肠道微生物 组多样性的影响
人体内含有 2 个基因组,二者协同作用, 保证了人体健康,肠道菌群作为第二基因 组,其促进了营养物质及能量的摄取,同 时也实现了抵抗病原体与调节免疫功能的 作用。但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渐广泛与普 遍,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愈加凸出, 极易诱发各种疾病。为了明确认识抗微生 物药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该文以实验 小鼠为研究对象所做的实验。[2]
停止服用黄连素与环丙沙星后, 研究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与 对照组一致,停止服用甲硝唑 后,研究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 性仍低于对照组
03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影响
Influence of intestinal flora on human body
肥胖 糖尿病
抗衰老 情绪问题
肥胖
相比正常体型的人来说,肥胖者肠道内微生物群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明显降低。 而肠道细菌在分解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化学物质,其中一个就是短链脂肪酸。 当脂肪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过多脂肪时,肥胖就发生了。而短链脂肪酸能通知 脂肪细胞体停止吸收脂肪,也就抑制了脂肪的积累,从而防止肥胖。
04 讨论
总之,抗生素通过减少有益共生菌的数量和增加 有害病原体或共生菌的数量,对肠道微生物群产 生深远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将有助于为不同的 临床情况量身定做抗生素治疗,并尽量减少 “col-siral损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潜 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上,包括治疗前肠道微生物 群组成的影响、共病性、年龄和饮食。此外,还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抗生素引起真核生物和 病毒的变化,并在数年内进行长期随访,并将肠 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临床结果相关联。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intestinal flora
汇报人:冯娇阳 17077136
组内成员:唐思婷 17077109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主题概述
近年来,关于抗生素与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了 两个热点研究项目。而其成为研究热点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它们都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联系。甚至有 人认为越来越多的包括疾病在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与 肠道微生物建立了关系。而抗生素对人体的影响也越 来越受大众的关注。因此,将抗生素与肠道微生物联 系在一起的研究做一个整合的搜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工作。
03 与抗生素管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好氧菌丰度的变化图
03 与抗生素管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好氧菌丰度的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