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作者简介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01诗人臧克家简介Chapter生平事迹文学成就诗歌风格代表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入的心理刻画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
获奖情况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
臧克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与其他诗人一起推动了新诗的革新与发展。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责任感。
时代背景02《有的人》创作背景及主题Chapter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动机030201创作背景诗歌主题揭示社会不公歌颂人民力量追求理想社会社会意义反映时代精神诗歌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
唤起民众觉醒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歌颂人民力量,诗歌旨在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团结,共同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
具有历史价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03诗歌内容解析Chapter节奏韵律诗歌采用自由体形式,不追求严格的押韵和节奏,但整体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音乐美。
篇章组成全诗共分为七节,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情感层次从对人生的感慨到对社会的批判,情感逐层深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篇章结构1 2 3对比意象象征意象讽刺意象意象手法语言特色简练生动01形象鲜明02富有哲理0304《有的人》思想内涵探讨Chapter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态度,臧克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永恒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生轨迹,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激励人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
生命的尊严诗中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善与恶的斗争人性的救赎05艺术特色鉴赏Chapter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者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给人民当牛做马、甘愿服务的人的高度赞美。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以下是关于《有的人》这篇课文的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他的作品多次获奖,被誉为“农民诗人”。
2. 写作背景:1949 年10 月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的遗容,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二、重点字词1. 多音字- 给:gěi(给力)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场院)2. 近义词- 永远——永久- 到处——处处3. 反义词- 伟大——渺小- 情愿——被迫三、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四、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 1 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的对比,引出对“有的人”的歌颂。
第二部分(第2-4 节):作者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5-7 节):作者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两种人截然不同的下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而战斗的伟大精神。
五、问题思考1. 文章标题为什么用“有的人”而不用“鲁迅先生”?因为作者不仅仅是在歌颂鲁迅先生一个人,而是通过对比歌颂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2.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而作的,作者通过对比两种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的人课文赏析
《有的人》课文赏析《有的人》课文赏析《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以下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的人》课文赏析,供大家参考。
赏析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
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
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
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
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
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
“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
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
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
从形象看,“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昂首挺腰,自诩“伟大”,实际上是藐小的:而“给人民当牛马”的人,尽管俯下身子,毫不显眼,却是伟大的。
这四行诗,是从鲁迅《自嘲》一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生发出来的。
诗人发展了鲁迅的思想和诗意,形象的对立性更加突出、鲜明。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六年级# 导语】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__________本诗作者臧克家。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词语解释: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近义词:伟大——崇高情愿——甘愿永远——永久抬举——器重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答:不同。
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有的人》语文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案《有的人》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有的人》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的人》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讲透彻。
教学重点1、理解对比的写法。
2、体会用诗讲道理。
教学难点1、"有的人"指哪些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3、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为什么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课时安排第1、2课时: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后题。
第3、4课时:理解对比的写法,和本诗蕴含哲理。
板书设计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1节)(第2、3、4节)(第5、6、7节)人生意义(对比)(对比)(对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作家简介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知道把别人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比喻什么呢?(永存)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有的人》,作者臧克家,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内心的那份感慨。
二、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年-2004年),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
他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代表作品有《烙印》、《老马》、《有的人》等。
三、整体感知1. 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出情感和节奏。
2. 指名读,正音:容易读错的字音:抬(tái)头、骑(qí)马、模(mú)样。
3. 齐读。
四、深入理解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两句诗中的两个“活”和“死”是什么意思?答:第一个“活”指肉体的生存,而第二个“活”是比喻生命的价值;第一个“死”指失去生命,而第二个“死”是比喻精神上的死亡。
2.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中“骑”和“俯”这两个词用得非常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骑”这个动词,表现了统治者的蛮横霸道,由此可以看出统治者欺压百姓的本质;“俯”这个动词,表现了劳动者的甘于奉献,由此可以看出劳动者对人民大众的深情厚意。
这两个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厌恶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3.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这句话中的“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为什么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答:“活”指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
有些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和权益,这种人的存在就会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他们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而有些人则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他们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人的存在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福祉和进步,因此他们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小学语文《有的人》
拓展与运用
1.《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 (作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深切怀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了解 鲁迅及其作品。
参考答案: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 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 文集《坟》《华盖集》等。鲁迅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 “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 生一生的写照。
[ 鉴赏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表达自己为国尽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 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 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 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 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 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明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 “全不怕”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 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5)、情愿作野草,等着地 下的火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2、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 “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 有什么不同呢?
前面的人是:妄想流芳百世的 人,灵魂早已死去 ;后面的人是: 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乃至于生命。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wéi(作为) 为
wèi(因为)
字词乐园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赏析:经典重温——臧克家《有的人》赏析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
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
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
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
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
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
“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
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
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
《有的人》臧克家课件
06
《有的人》的诗歌赏析与 解读
诗歌的艺术手法赏析
对比手法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运用了鲜 明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两种截 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突
出了主题。
象征手法
诗歌中的“有的人”并非特指某个 人,而是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两 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语言凝练
臧克家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 ,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出深刻的内 涵。
03
《有的人》的内容解析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诗歌中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意象,如“有的人在默默地耕耘”、“有的人 在虚伪地生活”等。
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写照,更是对人生价值观的象征。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诗歌表达了对真 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批判。
诗歌的情感表达
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重。臧克家身 处的时代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个人经历
臧克家曾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主题与构思
主题
《有的人》以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 善恶、美丑,表达了臧克家对人民、 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朗诵和学习《有的人》,可以深 入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诗歌不仅仅 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思想、哲 理的载体。我们应该珍视诗歌这一宝 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其精神内 涵。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 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有的人》告诉 我们,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坚 韧不拔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和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 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努力成为那个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人。
《有的人》优秀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有的人”的不同表现 ,突出主题。
反复咏叹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主题, 增强感染力。
简洁明了
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深刻寓意和思想内涵
01
02
03
人生价值
阐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 意义。
社会批判
揭示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呼吁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 。
01
对比鲁迅和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突出鲁迅的独特性和先进性。
02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对待革命和生 活的态度,展现各自的思想境界 和人生追求。
人物性格特点及象征意义
01
鲁迅的性格特点
冷静、敏锐、坚韧不拔,象征着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和崇高精神。
02
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多样化的人物性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散文创作
他的散文作品也颇受好评,以清 新自然、富有哲理而为人称道。
翻译工作
臧克家还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 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
献。
《有的人》在教材中地位和影响
入选教材情况
《有的人》被选入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学生必读的经典篇目之一。
对学生影响
通过学习《有的人》,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相关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 力;同时,也可以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文学流派与代表人物
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以及鲁迅、茅盾、巴 金等代表人物。
现代诗歌的崛起与特色
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内容上更加关注个体情感和时代精神 ,代表诗人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有的人》作者简介
《有的人》作者简介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04年在北京逝世。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
2002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曾经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六年级语文上册28课《有的人》知识要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28课《有的人》知识要点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有关鲁迅的其它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三、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汉族,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
主要作品: 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四、多音字给:gěi(给力) 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当:dāng (当时)dàng (上当)着:zhe(看着)zhuó(着迷)zháo(着重)五、近义词伟大——崇高俯下——低下不朽——永恒情愿——甘愿摔垮——摔坏永远——永久抬举——器重六、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七、理解词语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八、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2024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生词解释
例如,“不朽”意为永不 磨灭,多指抽象事物。
例句
他为人民做了不朽的贡献, 人民永远怀念他。
修辞手法运用分析
对比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有的人 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通过对比突出了两种人的 不同价值和意义。
反复
比喻
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 比尸首烂得更早。”用石头比喻短暂 易逝的事物,形象生动。
文学地位
《有的人》是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和文学选本,广为传 诵。
影响
该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不同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境界,对读者进行了深刻 的思想启迪和道德教育。同时,该诗也展现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社会 价值。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本文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两种不同人的描述,展现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 值观。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的人》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方 式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 思考。
生字新词掌握
学习并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 “渺小”、“不朽”等。
文学手法分析
了解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等文学手 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思想。
情感熏陶与价值观引导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作者对不同 人的赞美和批判,从而引导自己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特点
作者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了两种人的形象。 同时,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既有对事实的叙述,又有对人物的评价和议论, 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
最新《有的人》优秀课件ppt课件-2024鲜版
人物形象塑造在诗歌中的作用
揭示社会现实
通过人物形象塑造,诗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一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 深刻思考和批判。
传达作者情感
人物形象塑造也是作者传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鲁迅和“有的人”的描绘, 作者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3/28
深刻的社会寓意
诗歌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 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揭示 了社会现实中的某些问题 和矛盾,引发读者深思。
人性的多样性展示
诗歌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让读者更加理 解和包容不同的人和事。
24
分享交流
2024/3/28
积极面对生活
学习诗歌中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困难。
2024/3/28
8
艺术手法及特点分析
2024/3/28
象征手法
01
诗歌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有的人”的描绘,象征着某种精
神或价值观念。
对比手法
02
通过对比手法,将“有的人”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突出了“有
的人”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价值。
语言简练、意蕴深厚
03
诗歌语言简练,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给读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
9
意象、象征和隐喻运用
意象运用
诗歌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高 山”、“大海”等,这些意象不 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还传达
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2024/3/28
象征运用
诗歌中的“有的人”象征着某种精 神或价值观念,这种象征手法的运 用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隐喻运用
诗歌中还运用了隐喻手法,通过对 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作者对人 生的思考和追求。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及练习题
28*.《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 - 2004),汉族,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二、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当:dāng(当时)dàng(上当)着:zhe(看着)zhuó(着迷)zháo(着重)三、近义词伟大——崇高俯下——低下不朽——永恒情愿——甘愿摔垮——摔坏永远——永久抬举——器重四、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五、理解词语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六、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七、课文主题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28*.《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练习题一、在正确读音后打“√”。
不朽.(xiǔ qiǎo)俯.下(fǔ fù)摔.垮(shuāi lǜ)雕刻.(ké kè)春.风(chūn chōng)群众.(zhòng zòng)二、正确填写“的、地、得”。
臧克家《有的人》诗歌赏析
臧克家《有的人》诗歌赏析臧克家《有的人》诗歌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臧克家《有的人》诗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的人》原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赏析: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诗人从开篇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
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
之所以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是因为他“骑在人民头上”,而且感到自己的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但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样的从灵魂深处是卑劣渺小的,从动机上讲是贪婪自私的,从后果上讲是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并与人民为敌的,所以,“人民把他摔垮”,“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而相反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因为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所以,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堂笔记一、多音字给gěi 给力送给jǐ给予补给场chǎng 场地操场cháng 场院二、字词解释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三、近义词伟大——崇高俯下——低下不朽——永恒情愿——甘愿摔垮——摔坏永远——永久四、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五、作者简介臧克家,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被誉为“农民诗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代表作有《难民》《老马》《烙印》《有的人》《宝贝儿》等。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六、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这首诗就是之后诗人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七、主要内容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八、段落大纲全文共7个小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5—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九、词句赏析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赏析: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作者简介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04年在北京逝世。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91年1 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
2002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曾经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