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知识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听”、“说”、“写”(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读”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方面形成一个整体”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中进行。

14、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

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

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

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

价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独特而有差异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