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预防与治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预防与治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美国胃肠病学院
(ACG)诊治指南
顾而立高建萍王虹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美国胃肠病学院(ACG)最近批准食管静脉曲张及静脉曲张出血临床实践指南,刊登于Hepatology,2007,46:922 938,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文中斜体罗马数字表示循证医学证据级别。A为多中心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B为单个随机试验或非随机化研究,C为专家共识、病例报道或标准化治疗。)
一、门脉高压的评估和病程
(一) 门脉高压的评估肝硬化是门脉高压最重要的病因。纤维组织增生及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重建,再生结节内动静脉短路使血流阻力增加,使门脉压力升高。此外,内生一氧化氮(NO)减少而引起的肝内血管收缩,肝内阻力可增加20%~30%,并加重门体循环分流,但无论分流程度如何,门脉高压始终存在。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肝内及分流),加之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导致门静脉压力梯度增加。
肝静脉楔压(WHVP)虽是间接的测量方法,但是首选的方法。通过肱静脉插管,在肝静脉中置入导管,楔入最小的分支,测得肝静脉楔入压。WHVP的数值减去游离肝静脉压力(FHVP)称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HVPG测量的是肝窦压力,因而肝硬化等肝内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会升高,而门脉血栓等肝前性原因引起时正常。HVPG正常值为3~5 mm Hg,其变化对于评估食管胃静脉的进展、门脉高压非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发展及死亡有预测价值。单次测量对代偿与失代偿肝硬化的预后有意义,而连续测量则可监测药物治疗反应及肝病进程。但是由于HVPG是有创性检查,需要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普遍应用受限。
(二)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自然病程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通常这些患者的HVPG在10~12 mm Hg以上。约50%肝硬化患者有食管胃静脉曲张, Child A级患者的发生率为10%,而Child C级达85%。
患者一旦形成肝硬化,将以每年8%的比例发展为静脉曲张。HVPG>10 mm Hg是首次内镜筛查静脉曲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内镜下表现为细小的食管静脉曲张者每年有8%进展为粗大的静脉曲张。失代偿肝硬化(Child B及C级)、酒精性肝硬化及基线内镜检查存在红色征是进展为大静脉曲张的主要相关因素。
每年有5%~15%的静脉曲张者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粗大静脉曲张患者首次出血的风险最高(每年15%),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失代偿肝硬化(Child B/C)及内镜下出现红色征。虽然40%以上食管静脉出血可自动停止,过去10年治疗手段也有了很大进步,但6周内病死率仍至少有20%。出血后24 h内患者的HVPG仍>20 mm Hg是早期再发出血(入院1周内再发出血)的高危状态,后者出血更难控制,1年死亡率更高(约64%)。未经治疗的患者,远期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可达60%,大多数在出血后1~2年内发生。
曲张静脉的直径是决定其壁张力的重要因素,而后者又可能是决定曲张静脉破裂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压力下,直径越大的曲张静脉越易破裂。曲张静脉内的压力也是决定其壁张力的因素之一,内压与HVPG直接相关。随着HVPG下降,破裂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当HVPG减少到<12 mm Hg时,曲张静脉出血几乎不会发生。HVPG较基线水平下降>20%时,再出血的风险也显著下降,发展为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及死亡的风险也将随之降低。
(三)胃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患者约5%~33%发生胃静脉曲张,较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胃静
脉曲张2年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5%,以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危险因素包括:胃底曲张静脉的大小(>10 mm为大,5~10 mm为中,<5 mm为小);Child分级和内镜下曲张静脉表面红痕或红斑。胃食管静脉曲张(GOV)是食管静脉曲张的延伸,分为2型:1型(GOV1)是最常见的,沿小弯生长,被认为是食道静脉曲张的延伸,其处理方法与食管静脉曲张相同;2型(GOV2)沿胃底生长,通常更长更弯曲。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GV)不伴食管静脉曲张,也分为2型:1型(IGV1)位于胃底,较弯曲复杂;2型(IGV2)位于胃体、胃窦或幽门周围。IGV1型胃底静脉曲张的出现需除外脾静脉血栓。
二、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
静脉曲张诊断的金标准是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EGD)检查。静脉曲张大小从简分级,以直径5 mm 为界(cut off值),直径小于5 mm定义为小曲张静脉。如以形态学半定量分类,曲张静脉仅高于粘膜表面为小,中等静脉曲张静脉迂曲但占据食管管腔小于1/3为中,曲张静脉迂曲占据食管管腔大于1/3)为大。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中、大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率超过50%。因此,一旦诊断肝硬化,就应行内镜筛查。由于中、大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仅15%~25%,正研究非内镜检查的风险预测指标,如血小板计数,FibroTest(几种纤维化血清学标志),脾脏大小,门静脉直径,瞬时肝脏弹性成像。不过这些非创伤性检查的预测准确性不令人满意,目前内镜筛查仍然是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患者,可2~3年复查1次内镜。小静脉曲张的患者1~2年复查1次,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应每年复查1次。近期的两项初步研究显示,胶囊内镜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一种安全、耐受性好的手段,但其敏感性尚需评价。
内镜诊断静脉曲张出血可依据:(1)静脉曲张伴活动性出血;(2)静脉曲张表面有白色血栓;(3)静脉曲张表面有血凝块;(4)存在静脉曲张但无其他潜在的原因可以解释出血。
建议1 一旦确诊肝硬化,应用内镜筛查食管胃静脉曲张(IIa,C)。
建议2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分类应分为小静脉曲张或大静脉曲张(>5 mm)两类,或以形态学半定量分为大、中、小三级。曲张静脉表面有红痕或红色斑点时应予警惕。
三、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
(一)静脉曲张治疗的基本原理药物治疗包括收缩内脏血管药物(垂体后叶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使内脏血管收缩减少门脉血流,扩张静脉药物(硝酸盐)以降低肝内血管和/或门脉侧支循环的阻力。目前所有的扩血管药物(如异山梨醇硝酸盐)同时具有降低体循环血压的作用,其致门静脉压力的降低似乎更依赖于体循环压力降低(降低肝脏血流)而不是门脉阻力的降低。扩血管药物和缩血管药物对降低门脉压力具有协同作用。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和内镜下皮圈结扎(EVL),都属局部治疗,对降低门脉压力或门脉阻力均无作用。分流手术无论是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还是外科手术都可为阻力增加的血管开通旁路,从而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
(二)无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基线HVPG>5 mm Hg但未出现静脉曲张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静脉曲张显示有益的作用。
建议3 无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不推荐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静脉曲张的进展。(III-B)建议4 代偿期肝硬化无静脉曲张者应每3年复查1次胃镜(I-C)。若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证据,必须立即行内镜检查,并每年复查1次(I C)
(三)无出血史的小静脉曲张小静脉曲张患者初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很低(2年内为7%),虽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发病率还能降低(2年后2%),但无统计学意义。
小静脉曲张患者应用纳多洛尔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单盲试验表明,发展成大曲张静脉曲张的进程显著减慢,3年为11%,安慰剂组为37%,两组的生存率无差异。小静脉曲张的患者早期用普奈洛尔治疗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较低(5年12%),而用于大静脉曲张的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较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