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

合集下载

太极拳理论-轻松腰胯

太极拳理论-轻松腰胯

太极拳理论-轻松腰胯空山幽禅来自西子太极公益00:0004:34文/摘自汪永泉语录腰,松沉直竖、自然舒服、轻灵圆活,用意气舒散形成腰圈、胯圈。

不能用力去运动关节、肌肉。

不要刻意追求松腰、鼓腰、塞腰、换腰,否则违背自然,使腰胯僵滞。

经常保持腰松。

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变换姿势,必须换腰。

一个姿势走到终点,腰就别扭了,必须换腰,才能顺畅地走下一个姿势。

腰胯要松灵,松灵才能“透空”。

松腰胯才能沉。

捋、挤、按都在于腰。

“松腰胯”,“气沉丹田”,不要去刻意追求。

端坐在板凳上休息,放松,就可以体会、练习。

轻松腰胯,要向周围松,不是向下松,不能使胯盖吃力,不能把重量都压在脚上。

腰不断地缓慢地运动,要匀速,不能忽快、忽慢。

如果快了,则“丝”断;如果慢了,则“丝”乱。

不能停。

盘架子时,要松腰、长腰,全身放松。

长腰、松腰,要动意念,不能动内气。

盘架子不长腰、松腰,则对养生收益不大。

松胯:胯骨轴向前、向下放松。

腰不能塌,脊椎要直。

脊椎是直的,这样才有利于旋转。

腰别扭,这和脚站的角度有关系。

以腰为轴,带动四肢。

腰如磨盘轴,磨盘转时,轴不能高低起伏、左右摇晃。

平送腰胯,不要猫腰,而要走膝。

转腰,胯、膝也要转动。

平送腰胯,身体要竖直,如同船上的桅杆向前平移,不能摇摆。

要以腰运胯,不要以胯动腰。

腰发劲儿,腰至顶,中正直竖,腰向四周放松,意念向外舒散。

要发劲儿要长腰,这与走腰胯不是一个劲儿,一般人只走腰胯,不懂走腰。

每个姿势都有适合它的腰。

一个姿势完成后,要换腰,必须腰正了,合适了,才能走下一个姿势。

否则别扭着腰走,不成。

换腰不必专门刻意去换,只要意念微微一动,腰一松,感到舒服一下,就成了。

自己有肩圈、腰圈、胯圈。

换腰,手要合到“中”。

如站在水里,有漂浮感。

腰圈在水面,胯圈在水下,肩圈在空中。

腰圈是小圈,肩圈是大圈。

开腰圈,劲儿要通肩圈到手;收回,到腰圈小圈,然后再出去。

不要半路出手。

一定要回到腰圈小圈再出手。

肩圈出劲儿和腰圈出劲儿不一样。

开胯?松胯?收胯?

开胯?松胯?收胯?

开胯?松胯?收胯?精选编辑太极拳爱好者在初学太极拳时,练习开胯和松胯是至关重要的,胯开和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可以说,'松胯'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钥匙,对练太极拳的人来说十分重要,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要体悟上身确又不易,给太多的拳友带来了困扰。

'开胯'一词很难有人能说清楚,也无标准可以评判,既然无法言明,不妨将'开胯'一词理解为'将胯松开'。

练习太极拳'松胯'的两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收胯''收胯'练习,首先就要将自己的两胯根后收,不让胯前顶或外凸,这也是练习'收胯'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其技巧。

常见的拳病表现为站桩时两胯前顶,身体上肢后仰,腰背紧绷,膝关节受力过大,前脚掌发飘,练拳时实腿一侧的胯外凸,造成两胯不平,身法不正。

要解决两胯前顶和外凸,首先要在静态下找到解决的方法,找到胯不外顶的感觉和状态,然后再应用到拳架练习中。

可采用无极桩的姿势,用两手的拇指将胯根同时往后按压,促使两胯根向后内收,外形和感觉好象是两胯内合。

展开剩余71%胯根内收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导致两膝内合扣裆,解决方法向两侧调整膝盖位置,以两脚'平实踏地,均匀受力'为双膝是否合适为标准。

二是胯根内收后导致翘臀、命门内凹、腰脊紧绷。

调整方法是腰部放松,向下坐臀。

腰、胯、膝调整到位后的感觉一是身体上肢的重量能顺畅沉到两脚,感觉两脚踏地平实;二是两条大腿上方肌群吃力酸沉,待腿部力量增强和负重适应后,腿部酸沉和紧绷感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掌握无极桩'收胯'的方法后,再练习虚实桩两脚左右平开步,分清虚实,两脚尖自然朝前,膝盖内扣。

同样先用拇指将实腿胯根向里按压,将腹股沟合住;然后再按压虚腿的胯根,使其落胯下沉,身体的方向会自然调正。

如果出现翘臀的连带现象,用'松腰坐臀'进行调整。

太极拳开胯训练-深度分析“腰胯”虚实转换与重心移动!

太极拳开胯训练-深度分析“腰胯”虚实转换与重心移动!

太极拳开胯训练-深度分析“腰胯”虚实转换与重心移动!练好太极拳腰胯是关键,“腰为一身之主宰”“太极不动手,圆用腰来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要求用腰带动四肢。

”(陈鑫)用“腰”还是用“胯”?看到很多朋友在打拳的时候,强调用“腰”发劲,这个“腰”如果单指“腰椎”部位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从人体结构来讲,每节腰椎的拧转度才1-2度,五节腰椎加起来也就是不到10度,如果用腰椎作为拧转的主体,首先拧转的角度不够,其次就是腰椎不擅长横向的拧转,害怕的就是“横切劲”,容易伤害到腰椎。

有朋友问:为什么我们可以拧转到90度,甚至更大的角度?一方面是盆骨的运动,另一方面是胸椎的代偿运动。

我们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打拳的时候,发横向拧转角度大的劲力,有时会感觉到胸闷,造成这种状况,就是因为胸椎的过度拧转,使得肋部夹合,压迫到肺的功能,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用腰椎发劲,不但会造成以上的问题,还会形成膝关节的拧摆,使得关节的稳定性变差,令关节两侧的肌腱韧带松驰和损伤,造成损伤性关节炎,这种炎症一般很难根除。

膝关节要支撑人体一百多斤的重量,在这个前提下,再违背人体结构拧摆,伤害是巨大的,不正确的练习会落下永久的伤害。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用“胯”来发劲。

胯就是盆骨,往下衔接两腿,往上衔接脊柱,是人体劲力转换的重要环节。

同时盆骨是人体关节中,最大的一个关节,即可以横向拧转,又可以前后翻动,是人体产生劲力的核心环节。

拳谱云:”“无胯一身空”,说明了一旦胯都不使用了,身体上下劲力的衔接就会中断,不能形成整体劲,当然劲力也大不了。

我们把胯称之为“一个大拳头”,说明了在发劲的时候,劲力的发放需要依赖胯的调整和积蓄,才能产生人体最大的劲力效果,是攻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太极拳里提到的腰胯可以促进上下肢的协调,是行气的主要关卡,产生爆发力的源泉。

练拳时要求双胯能下沉、裆要圆,上身的重量要通过胯传到脚上,双胯随重心移动,转换灵活,偏沉则随,下盘才稳重!一、腰腹与骨盆腰腹是放在骨盆上的,是以骨盆为依托进行运作的。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一:1、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

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方法二:两脚开立略大于肩,两脚尖指向身体外侧,身体正直,两手叉腰。

慢慢的下蹲,至大腿于地面平行时,在慢慢的起立。

切记蹲起一定要慢。

刚开始会有些前俯后仰,初练时可以手扶桌椅墙壁练习,慢慢的过渡到不用手扶的练习方法三:开前胯就是站外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别扭吧),骨盆与大腿部交接部内收。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后胯就是站内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膝盖尽量内收,脚尖不能超过膝盖,身体尽量后坐(更别扭),感觉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对了。

还要把腿部肌肉内旋,使重量全吃到脚底(脚跟和脚内侧),如果吃到膝盖,会对膝盖有伤害。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胯后,骨盆增加了横向的移动距离,打拳时,开则骨盆向两边打开,合则骨盆从两侧往前包合,太极拳讲开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松胯练习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

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如何松腰、松胯

如何松腰、松胯

如何松腰、松胯如何松腰、松胯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

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

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

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

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

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

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

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

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

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

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

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

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

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

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

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

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

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

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

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

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

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

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

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

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作者:陈雄来源:《少林与太极》2009年第05期近期,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有关腰胯之轶事,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近代太极拳重要人物杨露禅教全佑功夫,全佑成为吴式太极拳之始祖。

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所谓“圈内”即盆骨发力范围之内,所谓“圈外”即盆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化解对方来势的,它也可以发劲打人,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盆骨,换句话说就是腰胯。

(原文该提法不够准确,盆骨系胯中一部分,并不完全等于胯——笔者注。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盆骨,而太极拳正是用盆骨来打人,这是厉害之一;盆骨的发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对方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为何,这是厉害之二。

基于如此原因,有些拳师流传“教拳不传胯,传胯师傅差”之说,把胯的练法与用法视为珍贵的守功之本,传授腰胯要领时不愿多作讲解,顾虑徒弟把胯练好了会在功夫上超越自己。

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在《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伙强盗在江河中抢劫客船财物,并把所有船上的人捆绑其手脚后抛向江中,船上许多人会游泳但均因手脚被捆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

通常我们习惯于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这些姿势都是以手脚的动作来游划,而豚泳是以身体的扭动来前进的,可以不依靠肢体的动作。

虽然游泳和太极拳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对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身领手”,以身法来统帅太极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启迪的。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然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这样的比喻,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

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台下演员的手指挥的,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

太极拳松胯、开胯,松开胯!

太极拳松胯、开胯,松开胯!

太极拳松胯、开胯,松开胯!太极拳圈有“教拳不传胯”之说,有些拳师把胯的练法与用法视为珍贵的守功东西,给徒弟传授腰胯要领时,不愿多作细化分解。

拳圈也有“宁传十手,不传半摸”之说,尤其是摸胯,所以说徒弟在聆听了师父的指教讲解后,还得在师父的同意下,用手抚摸一下师父示范动作松胯时骨、肉、皮的变化,这样学法心中有数,比较明白。

对于松胯的感觉,各人的文字表述、语言表达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练法不一样。

即使是同一个人,练拳的阶段层次不同,说法和练法亦不尽相同!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

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叫做胯。

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

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

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

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

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己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脚下涌泉。

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

另外注意胯关节和臀部肌肉要放松,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

松胯与开胯“松胯”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钥匙,对练太极拳的人来说十分重要,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要体悟上身确又不易,给太多的拳友带来了困扰。

现实中有人两胯很松活,但练拳时不会用,也有人推手时腰胯会转,练拳时不会转。

松胯的标准: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以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太极用胯方法

太极用胯方法

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

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叫做胯。

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

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逆腹式呼吸。

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

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田的运转。

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

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

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

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本人在这里抛砖引玉,把自己多年的练法与经验粗略整理,供同道参考,兹简单介绍如下。

一、缩胯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

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

缩胯用于如封似闭、倒卷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领顶劲)。

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地去顶。

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是被轻松化掉。

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再加点下坠的意思。

下坠的时候胯不能挺出去。

练习太极拳的核心之松腰开跨(图示)

练习太极拳的核心之松腰开跨(图示)

练习太极拳的核心之松腰开跨(图示)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

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

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

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

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

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

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

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

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

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

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

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

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

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

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

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

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

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

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

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

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

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

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

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

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胯”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之一,是下肢三节之根,胯关节是腰与腿连接的重要枢纽那么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一:
1、坐
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 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
全身放松,丹田吸气。

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
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方法二:
两脚开立略大于肩,两脚尖指向身体外侧,身体正直,两手叉腰。

慢慢的下蹲,至大腿于地面平行时,在慢慢的起立。

切记蹲起一定要慢。

刚开始会有些前俯后仰,初练时可以手扶桌椅墙壁练习,慢慢的过渡到不用手扶的练习
方法三:
开前胯就是站外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别扭吧),骨盆与大腿部交接部内收。

一次练1-2 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

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推荐文章太极拳状态有哪些、热度: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有哪些热度:陈式太极拳站桩要领有哪些热度:太极拳如何练落胯的方法热度:练太极拳膝盖放松的三个状态热度:裆圆胯撑(中级阶段)和松胯活裆(高级阶段)这两句话,似乎不难明白,但练到位却是不易。

为了让太极拳爱好者有利于体悟松胯用胯,亦为与大家共同研讨,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松胯状态一、缩胯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

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

缩胯用于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太极拳的松胯状态二、落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领顶劲)。

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地去顶。

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是被轻松化掉。

太极拳传人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太极拳的松胯状态三、坐胯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再加点下坠的意思。

下坠的时候胯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

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如何做到开胯、松胯,灌劲“合”,腰力及整劲

如何做到开胯、松胯,灌劲“合”,腰力及整劲

如何做到开胯、松胯,灌劲“合”,腰力及整劲开胯练习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1、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

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精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松胯: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

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努力吧!灌劲:就是两手、两足灌劲,灌劲即用劲、即加大棚劲。

方法:两足踏实,足之用力法必须两脚趾用力抓地,用劲之大小不必过分在意,大小都行,以五、六分劲为最好。

两手时时加大棚劲。

为什么两手、两足要灌劲要用劲?简单地说是力气,是力量,而只有易筋易骨易髓,才能达到增长力量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筋骨用劲用力。

一切不用劲的打拳方法,都不可能易筋易骨易髓,也就不可能练出力量来,出不了真正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包含了少林的易筋易经精髓。

因为,虽然你的体内练有气了,但是你没有将之用于改变人体的筋骨。

这正是对太极拳为什么会变成太极操的最佳答案。

太极拳练就的就是全身劲路的协调统一,也叫“合”,合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1、裆连结两腿,圆裆是两腿“合”劲的关键;2、胸背是连接两臂的关键点,因此,含胸拔背时两手相合的关键。

习练太极拳,怎样松腰松胯?

习练太极拳,怎样松腰松胯?

习练太极拳,怎样松腰松胯?松腰松胯是太极拳⼊门的最基本要求和考量标准,能做到松腰松胯也就跨⼊太极拳的⼤门了,松腰松胯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步!腰胯松不下来全⾝都是拙⼒。

(⼀)怎样松腰?①想松腰⾸先要先学会松命门很多⼈习练太极拳时,松腰松错了位置,⽤软肋松代替腰松。

命门是⼗⼆正经和奇经⼋脉的交汇处,是吸收能量与消耗能量的集散中⼼,所以要松腰必须先学会松命门,命门⽳位于两肾之间,属督脉,有⽣命之门,先天之根本的含义,命门⽳与任脉的神厥⽳(肚脐)⼜前后对称,与腰的带脉⼜缠绕⼀周。

【国强太极院】的⽼师第⼀天教基本功,就是站桩,⼀般会⽤⼿去摸摸你的命门,那是⽼师看看你的命门的坑是什么情况,正常⼈命门那都有个坑,站桩就是⼀个填坑的过程,这样你的⾝⼸才能练出来,才能形成上下的整劲,有坑的,⼀定不是⾼⼿。

(由七仙⼥⽼师做⽰范,李国强⽼师讲解站着松腰松命门)松命门实际上并不复杂,也很简单,其根本在于腰部能否放松,所以浅显的说,松腰与松命门是⼀个东西。

其实,我们的腰部放松⽅法⼈⼈都会,我们每天都在做,只不过你没注意罢了。

⽐如,当我们坐下休息时,我们的腰部是最放松的,此时,命门很⾃然的处于松的状态,故习练太极拳有如坐在凳⼦上⾏拳之说。

(七仙⼥⽼师在指导学员坐着松腰松命门)②想松腰还要学会提裆裹腹先要明确提裆裹腹中的提裆对男⼥拳友的要求是有分别的,⼀般要求男提睾丸,⼥提会阴,在提裆的同时向肚脐翻裹,有点这个符号>的意思,所以叫提裆裹腹。

有⼈说卷尾闾,说提肛,都不够确切,当提裆裹(⼩)腹做正确后,卷尾闾,提肛的感觉⾃然就出来了,卷尾闾也就有了,这和单纯的提肛或卷尾闾是两回事。

卷尾闾实质上会感到尾巴⾻向前卷,就象字母J。

能把松开命门和提裆裹腹⼆合为⼀,那么腰就松开了。

(⼆)怎样松胯?很多⼈习练太极拳时,松胯松错了位置,⽤膝松代替胯松,造成向下受⼒的⽀点在膝盖,造成膝盖受损。

胯为⼤腿根部,左右各⼀,胯⾻由髂⾻、坐⾻和耻⾻组成,它与尾⾻、骶⾻共同组成⾻盆,起着⽀撑脊柱和上体的作⽤。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2011-08-19 15:47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北京太极拳培训,太极拳,北京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武术北京太极拳,北京太极拳培训,太极拳,太极拳培训近期,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有关腰胯之轶事,先不辨文中轶事的真假程度,且信它腰胯的重要性。

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叙述的:近代太极拳重要人物杨露禅,教了吴全佑功夫。

是为了吴氏太极拳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吴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己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所谓圈内即盆骨(人体解剖学称下肢带髋骨--笔者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盆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化解人家来势的,它可以发劲打人。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盆骨,换句话说就是腰胯(原文该提法不够准确,盆骨系胯中一部分,并不完全等于胯--笔者注)。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盆骨,而太极拳正是用盆骨来打人,这是厉害之一;盆骨的发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对方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这是厉害之二(基于如此原因,有些拳师流传"教拳不传胯,传胯师傅差"之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在《太极技击功夫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谈到腰胯时说:"太极拳理日'不得机不得势时,腰腿求之'。

我认为这里少了一个字,应该是'腰腿间求之'。

腰腿间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

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将力量送到腰部。

不能松胯将会瞬间断劲,功亏一篑。

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便周身协调;松胯是形成浑元之力的必要条件;松胯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

本人基本认同张志俊先生对松胯的看法。

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整个放松功夫最难练的部位应是中、下盘,就是胯、膝、踝。

十三种松胯状态,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

十三种松胯状态,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

十三种松胯状态,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每天与和美太极不期而遇热爱太极,传播健康!很多太极拳有在练习的时候,会认识到,把胯的功夫练好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能把腰胯练好,那么太极拳的功夫就到了一定的级别,但是如何才能将腰胯的功夫练好,以及为什么练习太极腰垮如此重要,下面就随和美太极一起来看看吧!太极拳腰胯功夫的意义网络上有这样一篇有关腰胯之轶事,先不辨文中轶事的真假程度,且信它腰胯的重要性。

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叙述的:近代太极拳重要人物杨露禅,教了吴全佑功夫。

是为了吴氏太极拳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吴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己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所谓圈内即盆骨(人体解剖学称下肢带髋骨——笔者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盆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化解人家来势的,它可以发劲打人。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盆骨,换句话说就是腰胯。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盆骨,而太极拳正是用盆骨来打人,这是厉害之一;盆骨的发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对方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这是厉害之二(基于如此原因,有些拳师流传“教拳不传胯,传胯师傅差”之说,把胯的练法与用法视为珍贵的守功东西,传授腰胯要领时,不愿多作分解,顾虑徒弟把胯练好了会在功夫超越自己)。

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在《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伙强盗在江河中抢劫客船财物,并把所有船上的人捆绑其手脚后抛向江中,船上许多人会游泳但均因手脚被困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

通常我们习惯于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这些姿势都是以手脚的动作来游划,而豚泳是以身体的扭动来前进的,可从不依靠肢体的动作。

虽然游泳和太极拳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对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身领手”,以身法来统帅太极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启迪的。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然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太极拳的松胯

太极拳的松胯

太极拳的松胯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种中,非常讲究松胯。

那么松胯应该怎么练习才能练好呢?1、稍息站立,将虚腿(右)松开,慢慢轻提右膝,膝盖似有细线向上牵引。

2、使右腿慢慢离地。

保持立身中正,不可因提膝而身体有些微歪斜,胯始终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位置。

3、大腿、小腿肌肉松开,小腿自然垂直地面,脚腕松开。

4、每向上提一分,就重新检查腿上的肌肉是不是松开了。

5、直到提腿至大腿小腿夹角90度。

6、此时着意松开腿上的肌肉,也就是骨架子支撑着,而意念扒掉腿上所有的肌肉。

(跟起式抬臂的意思一样。

)7、放下腿,让腿自由落体运动。

就在腿落的一刹那,听听是否感觉到了胯关节的存在。

放松时抬腿,站得很稳,地不平也一样;腿自由落地的一刹那,胯关节有响声。

这些都是关节开始松的表现。

一开始响声可能比较频繁,后来就渐渐少了。

再来一个动作帮助松胯。

1、左腿弓步站好。

2、将左腿意念成实腿。

右腿虚掉。

3、左腿小腿垂直地面。

4、重心慢慢前移。

收右腿。

要求:1、运动的时候,尤其是收腿的时候,注意尾闾托丹田。

尾闾托丹田,就是尾椎骨的尖端微微向前向上托。

比较容易感受的是:屁股下面有椅子,在落座一瞬间的尾椎骨。

2、收腿的时候,左腿10分力,右腿0分。

仿佛从泥沼里拔右腿一样。

体会右腿胯关节。

高低架都可以,高架易松好找,低架对腿的要求比较高。

拖地收回。

好像从烂泥塘中艰难的拔腿。

松开全身,全靠左腿拖带。

1。

太极拳包含落胯、塌胯、转胯、抽胯、送胯

太极拳包含落胯、塌胯、转胯、抽胯、送胯

太极拳包含落胯、塌胯、转胯、抽胯、送胯一、缩胯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

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

缩胯用于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领顶劲)。

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地去顶。

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是被轻松化掉。

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再加点下坠的意思。

下坠的时候胯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

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坐胯用于揽雀尾、高探马等动作。

四、塌胯塌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学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微曲,如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但膝关节太直也不对。

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对于初学者的确是非师指难明的事。

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在网上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叙述的。

近代太极拳重要人物杨露禅,教了吴全佑功夫,是为吴氏太极拳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吴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所谓圈内即盆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盆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化解人家来势的,它可以发劲打人。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盆骨,换句话说就是腰胯(原文该提法不够准确,骨盆系胯中一部分,并不完全等于胯一笔者注)。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盆骨,而太极拳正是用盆骨来打人,这是厉害之一;盆骨的发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对方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这是厉害之二(基于如此原因,有些拳师流传“教拳不传胯,传胯师傅差”之说,把胯的练法与用法视为珍贵的守功东西,传授腰胯要领时,不愿多作分解,顾虑徒弟把胯练好了会在功夫上超越自己)。

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身领手”,以身法统帅太极拳走架揉手。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

然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一个比喻,以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

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用台下演员的手来指挥,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

太极拳的胯动作也是同样道理,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

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

通俗点说,通过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开张以及旋动整合起来,带动周身骨骼联动出击,化节节分开,发节节合拢,就是这样依靠胯部运动来发力传劲。

譬如出有手,而不是右手要出击,乃是由胯裆(裆指会阴部分和两大腿根内侧)把手击出。

再如要收回右手,也是胯裆把它收回来。

收与放全凭胯间。

又如推手练习,对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并向我中心发劲,而我虽然被对方封着左手,但我的胯裆已转换,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不进则已,如进必使其落空,因为我的身法已经改变,重心也变了,并相机得势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跌出。

太极拳传人张志俊先生在《太极技击功夫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谈到腰胯时说:“太极拳理曰‘不得机不得势时,腰腿求之’。

我认为这里少了一个字,应该是‘腰腿间求之’。

腰腿问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

脚把地而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将力量送到腰部。

不能松胯将会瞬间断劲,功亏一篑。

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便周身协调;松胯是形成浑圆之力的必要条件;松胯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

”。

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整个放松功夫最难练的部位应是中、下盘,就是胯、膝、踝。

尤其是胯,因为胯是一般人习惯承载力量的地方,可能是倚赖骨盆大的缘故吧。

大多数人用胯吸收身体上半身的重量,再加上姿势有种种毛病,所以部分人练得腰酸背痛,脊椎受伤。

通常胯放掉的力量会跑到膝盖上,若膝盖没有放掉从胯转移过来的力量,就容易损伤膝盖(意即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较大又较为复杂的关节),进而阻碍练功的深入。

因为膝关节受伤后,轻则影响走路行动,重则需要找医生治疗,练拳行功难以真正心静体松,专心聚神。

如果进一步把膝盖力量放掉,转移至踝(又称踝关节,由胫、腓两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就进入落地生根的阶段了。

太极拳名家松绪金先生说:对于推手、散手技击而言,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

要练到胯松透的境界,才能把膝盖力量通过踝关节、涌泉穴放人大地。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的部位。

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

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叫做胯。

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

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

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

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

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脚下涌泉。

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

另外注意胯关节和臀部肌肉要放松,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

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节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科学、系统的锻炼,长期活动可使胯范围诸如骶骼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

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逆腹式呼吸。

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

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田的运转。

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

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

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

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裆圆胯撑(中级阶段)和松胯活裆(高级阶段)这两句话,似乎不难明白,但练到位却是不易。

为了让太极拳爱好者有利于体悟松胯用胯,本文运用举例指杨式太极拳,兹简单介绍如下。

一、缩胯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

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

缩胯用于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领顶劲)。

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地去顶。

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是被轻松化掉。

太极拳传人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再加点下坠的意思。

下坠的时候胯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

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坐胯用于揽雀尾、高探马等动作。

四、塌胯塌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学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微曲,如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但膝关节太直也不对。

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对于初学者的确是非师指难明的事。

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

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

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

”运用弓步时先落胯,后塌胯。

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弓势。

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发劲时松腰塌胯,人就跌出去了。

塌胯用于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五、开胯它不是指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

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绷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

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

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

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

六、合胯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做好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固。

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

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相机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

合胯用于打虎势、弯弓射虎等动作。

七、转胯转胯是指前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水平方向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的状态,用于进、退行步时中间过渡的提脚动作,或在直劲转横劲、横劲转直劲的动作。

若是行步时转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迈出,前实脚转胯的幅度以转至后脚跟、后脚掌、后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准。

转多了会使身势歪扭而影响重心,转少了则提脚不自然,要周身协调。

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既强调了腰胯在技击发化劲时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部分动作最终的劲力是由身体单侧作用到目标上,在完成技击过程中,胯关节为了协调整体动作的完成,必须做出相应的转胯动作。

八、旋胯旋胯是指虚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立圆方向由下转上的状态,用于横向行步中间过渡时的提脚、收脚动作。

譬如云手、十字手等动作。

旋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横向移步靠拢或迈出,虚脚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脚跟、脚掌、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好。

旋多了会使身势变形而影响重心的稳定度,旋少了则提脚不顺。

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九、脱胯脱胯是指髋臼和股骨头好似脱开一样的感觉,故有“胯松欲脱”之说,用于右左分脚、踢脚、蹬脚等动作。

太极拳的起脚击打动作主要是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髋关节来完成,又有胯关节周围的韧带、髂骨股韧带、耻骨囊韧带、坐骨囊韧带等和腰肌、腹肌、盆带肌、大腿肌等辅助完成,不同的脚打动作是一个复杂的协调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