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春节习俗都有哪些(仫佬族来了(民族版))
仫佬族春节习俗都有哪些(仫佬族来了(民族版))先来讲讲少数民族吧。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仫佬族。
为什么会先选这个呢?有一次国庆,一个人开着车,不知道去哪里。
就想着,开到哪里算哪里。
就看看当地的文化和地域风情。
一个人,听着歌,走走转转。
从湖南郴州出发,经永州进了广西,看了桂林的山水。
发现人太多。
得了!咱还是往人少的地方走吧!兜兜转转来到了柳州,一个叫罗城的地方。
于是停下脚步,想起之前看过的电视剧《于成龙》他第一次做官就是在这里。
就这了,这里是罗城,这里是仫佬族的主要居集地!书归正传民族历史及由来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
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
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
《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单一民族,其时间大约在宋代。
主要聚集地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
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
在贵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县。
主要节日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这是因为仫佬族除了拥有春节、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阳、灶王节等当地壮族、汉族共同的节日外,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在仫佬族,即便与各民族共享的节日,也别具民族风味。
社节又称分肉串节,是祭祀社王的节日。
分春秋二社,春季在二月,祈求社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季在八月,报答社王赐予好收成。
社节以村为单位集体举行。
各户出资置办香烛牲口。
届时,在社王庙供奉香烛,杀猪并按全村户数将猪肉分成相应的份数,以备祭祀完毕分给各户。
初中优秀记叙文作文:中国罗城首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隆重开节
中国罗城首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隆重开节2009年11月28日,天高气爽,人们的心情也无比喜悦,因为这一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罗城首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开节了!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仫佬依饭节又称“喜乐愿”,是仫佬族群众感恩还愿、庆祝丰收、祈求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是全国独有的仫佬族节日。
2006年,依饭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早早地就起床了,也要一度节日的风采。
走在街上,真是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车水马龙。
仫佬姑娘、小伙子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喜气洋洋的气氛已经把整个仫佬山乡团团围住了。
依饭佳节喜气洋洋,仫佬山乡激情飞扬。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上彩旗飘舞,洋溢着浓郁的民族节庆气氛。
动情的《依饭节赋》朗诵拉开中国罗城首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序幕:“今日依饭/空前盛况/张灯结彩/欢歌飞扬……”随后,传统的民间节庆首次登上了政府主办的大舞台。
嘉宾们依次走过100多米长的“丰收大道”,接受主人禾穗稻花的祝福。
舞台正中央立着被誉为拯救仫佬民族圣母的白马娘娘的雕塑,塑像身后悬挂着35位仫佬先祖圣贤的塑像,仫佬族乡亲们和嘉宾先后上台敬献香火和丰收贡品,场内穿梭着狮子队和18条用稻秆编织的草龙,狮跳龙飞的喜庆场面歌颂着先祖们艰苦创业为后代创立基业的恩德。
仫佬儿女用开节祭祖的方式,表达虔诚的感恩之情。
随后举行的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由《醉人金秋》、《依饭神韵》、《走坡情韵》、《仫佬风韵》等节目组成,整场演出体现原生态本色。
来自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和罗城当地业余文艺队的演员们,将民俗与歌舞融为一体,艺术再现了优秀的仫佬族民族传统文化,抒发了共建和谐美丽仫佬山乡的美好心愿。
开节后摆出了“千家宴”。
仫佬族各界知名人士、各级人大代表、各乡镇负责人、村长支书及8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团,在长长的饭桌上开怀畅饮。
欢声笑语中,表达了仫佬山乡人民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的现实和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心愿。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隔3-5年立冬后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
活动分为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六部份。
依饭节为仫佬族独有的节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下面为大家带来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
节日简述在众多节日中,仫佬族最独特最隆重的节日是“依饭节”,又称“喜乐节”。
顾名思义,这一天是个喜庆日子,有庆丰收,保人畜之意。
每隔3-5年举行一次,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古代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
来源。
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
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了纪念她,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即依饭节。
依饭节一般在公共祠堂里举行。
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进行歌舞活动。
事前,选出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
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
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这天,仫佬山寨从清晨开始就锣鼓咚咚,歌声萦绕在山间,人们抬着猪羊到祠庙中祭祖,做道场,祈求人畜平安,佛教、道教色彩浓郁。
白天看狮舞龙,晚上燃起火把看戏,整个仫佬山寨热闹非凡。
由来传说关于依饭节,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
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
仫佬族依饭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仫佬族依饭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摘要:依饭节作为仫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仫佬族民族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依饭节起源、仪式活动及发展现状的研究,阐述依饭节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并且针对依饭节当前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社会环境,提出一些有利于依饭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仫佬族依饭节节日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周赢依饭节是仫佬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按照习俗每隔三到五年举行一次大庆,一年一次小庆,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
依饭节也被称为“喜乐愿”、“依饭公爷”,举办的目的是为了祈神驱邪保平安、庆贺五谷丰登,祝愿来年风调雨顺等,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通常选在立冬后某日举办,是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
一、依饭节的起源仪式1.依饭节起源目前找不到确切的史料文献记载依饭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根据民间的流传故事以及仫佬族各姓宗祠的碑文推测,明朝嘉靖年间依饭节就已经存在,距今至少有五百多年。
民间关于依饭节起源的流传有多个版本:一是为了纪念白马姑娘铲除了祸乱乡民的凶猛神狮,夺回谷种,并且教人们犁田耕地、习武灭兽;二是为了纪念宋朝天禧年间,带领仫佬乡民抗击外敌入侵不幸英勇牺牲的两位英雄梁善利和吴广惠,梁、吴二人后来被宋徽宗追封为官;三是为了纪念罗义、罗英父女俩,他们带领仫佬族人垦荒种地,教族人们射狮驯牛,大家得以丰衣足食。
各村各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纪念他们,逐渐就演化成了依饭节。
关于依饭节的来源至今没有定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说,虽然这些传说的故事内容千差万别,各有不同,但其精神是一致的,目的都是为了祈神驱邪保平安、庆贺丰登人兴旺。
2.依饭节仪式依饭节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仪式的过程普遍采用七个程序来划分,分别为:启坛,请圣,点牲,请圣,劝圣,唱神,送圣,在具体的仪式操作过程中,依饭师傅一般会根据唱本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法事,并不会明确划分仪式步骤。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品牌传播研究——以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为例
( 二 )依饭 节 文化 习俗 的传 播方 式
“ 依 饭节 ”之所 以能流 传 至今 ,与其 独特 的传 播 方 式密 不可 分 。仫 佬 族 没有 自己 的文字 ,其文 化
主 要 靠仫 佬族 人 世代 口口相 传 保存 下 来 。仲 富兰 在
《 民俗 传 播 学》 中指 出, 民俗 传播 包 括物 质文 化 、
舅 图冒
少数 民族 民俗文化 品牌传 播研 究
以罗城仫佬族 “ 依饭节 "为例
口冯菊 香
( 玉林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与 传 媒 学 院 , 广 西 玉 林 5 3 7 0 0 0 )
[ 摘 要 ]广西仫佬族依饭节文化主要通过心意传播、口 语传播、行为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
式流传至今,其文化品牌对民族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仫佬族民俗文化的保 护和发展面临不少1 ' 7 题 ,当地政府应利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 ,加强和社会力量的合作, 加快民族民俗文化教育,以培养 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最终形成仫佬族群的 “ 文化 自觉”。同 时,通过建设民族文化阵地、宣传 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延伸依饭节民俗文化品牌
西仫 佬族 的主 要 聚居地 ,也是全 国 唯一 的
文化 的 生命在 于 传 播 。传播 是社 会 信 息 的传递
个 仫 佬族 自治县 ,坐落 于桂 西 北 、云贵 高 原苗 岭 或 社 会信 息 系 统 的运行 。 为 了弘扬 优秀 的传 统文
山脉 九 万 大 山南麓 ,仫 佬族 人 世代 在 这 片土 地 上 繁 化 , 民俗 文 化传 播 的 品牌化 成为 一 种现 实选 择 。民 衍生 息 ,形成 了独 特 的少数 民族 民俗 文化 。 俗 文 化 要 适 应 社 会 的 发 展 ,不 能刻 意 追 求 所 谓 的 “ 原 汁 原味 ”,否 则可 能会 导致 固步 自封 或抱 守残
《仫佬族依饭节》(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
《仫佬族依饭节》(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摘要】This report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the Miao ethnic group's Yi Fan Festival, focusing on cultural intricac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during the process. The strategy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re analyzed, offering insights into future research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practices. The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festival'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rituals, shedding li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translation in preserving and sharing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s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is field are highlighted.【关键词】关键词:仫佬族依饭节、汉英翻译、文化内涵、实践困难、翻译策略、翻译效果、研究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仫佬族依饭节是仫佬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是该民族一年中最具代表性和意义的节日之一。
依饭节源自古代仫佬族祭祀祖先的活动,后演变为感谢大地赐予丰收的节日。
仫佬族的“冬”与族群认同——以依饭节仪式为例
基础 , 在 同一姓 氏下 划分“ 冬” , 各“ 冬” 的研究 多是从
一
些史料 和社会关 系的角度来分析其起 源 、 发展以
年举行一 次的大聚会 , “ ‘ 会款 ’ 之 日, 全‘ 冬’ 成 年男 子集 中于祠 堂 , 商议 ‘ 冬’ 内大事 , 同时集 资杀猪 、 割 鸡、 宰鸭 , 办酒 菜 , 祭祖先 , 而后会宴” ⑤ 。 如今 “ 冬” 内 已没有 了这 项活动 , 若各 “ 冬” 、 各 村之 间有矛盾 或 事件 , 都 由村委会等行政单位统一 协调和管理。 “ 冬
l
q 仫 佬族的 “ 冬’ ’ 与 族群 认同
●卢 纯
[ 摘 要] ‘ ‘ 冬” 是仫佬族 一种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 依饭节是仫佬族较 为盛大的祭祀活动 , 这种集体仪 式活动多以 村屯或“ 冬” 为单位进行。依饭 节仪式 中祭祀祖先的过程 ,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了维系亲属 、 凝聚族群 的精 神纽带作用 , 并且仪式的 内容表达与仫佬族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 使 得仪式过程强化 了族群记忆 , 成 为
及社 会功能 ,本文 则是从 具体 的个案 出发 ,即以
2 0 0 9年 仫佬 族 银 氏八 冬举 办 的依 饭节 仪 式 为 个
案, 分析在依饭节仪式活 动中所体 现的仫佬族 “ 冬”
的族 群 认 同
一
、
仫佬族的“ 冬”
组织作 为仫佬 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内容 , 会在 相当长
的历史时期 里存在 , 但它 的传 统社会功能 已大大削 弱, 朝着仫佬族单纯 的祭 祀社 团的方 向变迁 。 因此 , 仫佬 族人 祭拜社王 、 联 宗祭祖 、 冬祠祭 祖也还会 延
六冬 和七冬 ; 等等 。 仫佬族各 “ 冬” 一般 都修建有祠堂 , 设有一个 首 事进行管理 。 “ 冬” 的首事 一般 称为“ 冬头 ” 。 以前 , 冬 头的职权 主要 有 “ 主 持宗祠 内的祭典 ; 保 管族谱 及 报 丁册 ; 审核祠 内蒸 尝 田产 收支数 目; 处 理族众 间 的纠纷和执行族规 ” ④ 。“ 冬” 的传统集体 活动有“ 会
人神共欢 娱教合一——论仫佬族依饭节的现代嬗变与演进
化功能也得到了突出 , 整个节 日从 以前单纯 的祭祖
敬神仪式逐渐发展成 了人神共欢 、 娱教合一 的群体
自娱 性 活动 。
二、 人神共欢——展演形式 的现代嬗变
民已经从仪式 的旁观者变成了直接参与者 , 当锣鼓
未年 , 大朝圣驾” 据此推断 , ②。 仫佬族依饭节至今已
有五百多年历史。另据同为新 村的谢姓宗祠 碑载 :
“
… …
历代 以来 , 敬有依饭公 爷 , 每逢辰 、 、 、 戌 丑 未
之年 , 流四房族头 , 轮 买办依饭一切牲头 , 即于清明 之 日, 当族长先领猪 肉, 各族 头人 办齐 牲头, 要 勿得
水平的提高 , 仫佬人民对 浓缩 着本 民族 文化传统 结
晶的依饭节更加重视 , 同时也更加积极 热心地举 办
这一节 日, 今天的依饭节 已经 成为弘扬 仫佬 民族传
① ( 脱脱等:宋吏( 元) 《 简体 字本 ), : 书局 ,00年版, 193页。 》 北京 中华 20 第 05 ②③ 龙殿宝, 吴盛枝, 过伟 :仫佬族 文学史》南宁: 《 , 广西教育出版社 ,93 19 年版 , l8页。 第 1
佬人 的先 祖就作为百越族 群的一部 分生 活在我 国
仫佬 族依饭节 的举 行地点一 般是在各 宗族 的 祠堂, 没有祠堂的则在族头家举行。届时 , 祠堂门上 贴对联 , 门楣剪贴 红、 、 、 黄 绿 蓝彩纸九张 , 分别 书写
岭南广阔的土地上 , 今天 的仫佬族人 民大部分聚居
在广西北部的罗城仫佬族 自治县 。 仫佬人民 自古 以 来重视农业生产 , 以种植水 稻著称 , 宋史 》 尤 在《 中 就有关于龙 江沿岸包括仫佬人 民在 内的百姓 种植
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的家族传承模式不再具 有唯一性 。
1 . 依 饭 节 传 承 模 式
家班 《 师公神 唱》 中仁通 、仁 贤 ,唱本
中 “ 道” “ 仁 ”是 法号记 录的不同 。因 此 ,罗城 四把镇石 门村双寨屯 的梁家班 、 谢家班源于一脉是有根据 的。 笔者根据银家献 提供 的资料 ,银姓
依 饭节仪式 中的经文诵 唱 、舞步等 。由
于没有 固定 的师公班子 ,每 次做依饭 节 银 联湘都得从 其他师公班 里雇佣几 名师 公 作为帮手 。银 联湘 的依饭 节仪式 没有 太 多 固定 的程 式 ,很多 时候 都是 自由发 挥 。2 0 1 3年年底项 目考察组 考察了罗城
目前仫佬 族依饭节 主要的传 承人是 四把镇石 门村双寨 屯的梁家班 的掌坛师
森 、祝法德 、祝法修 、张法喜 、韦法亨 、
东 门镇 中石村 呼略屯 的银 家班 的掌
坛 师公银联湘现 在也是较 为活跃 的依 饭
节 传 承人之 一 。银联 湘 ,1 9 6 7 年 出生 ,
韦法光 、廖 法高 、廖法 刚 、廖法荣 、陈 法相 、唐 法忠 、梅法 隆 、廖法 良、银法
师公 班依饭道 场的传承是 :银道言一银 道琳 一 银 贞一 银 如 谦一 银兴 税 一 银 道
炉 一 银 道 瑕 一 银 道 宝 一 银 道 日一 银 如
的 ,以师傅 带徒弟 的方式 ,平时 则 由师
傅教 他读 科仪 本 ,当师 傅为别 人 打斋 、 禳鬼 的时候 ,徒弟也 随着 同去 ,经过一 定时 间以后 ,徒弟 已学会 了这套 诵神作 法 的时候 ,就举行 “ 度戒 ”仪式 ,正 式
复 杂。迫于经济 的压力 ,更 多的年 轻人
选 择 了 外 出 打 工谋 生 。依 饭 节 梁 家 班 的
仫佬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
仫佬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那么仫佬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仫佬族的特色节日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仫佬族特殊的节日有:三月初三婆王节(又称小儿节),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祀;四月初八牛节,其活动是让牛休息,并拜祭牛栏神;五月初五端午节。
除具有与当地汉族、壮族的端午节相同的内容外,各村寨还抬纸船巡田垌驱虫,以保丰收;六月初二为吃虫节,是发扬除虫方法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为后生节,是各地青年男女开展“走坡”社交活动的节日。
还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每逢立冬后“吉日”举行,大庆以村寨(宗教)为单位,备办猪羊祭宗庙,举行演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活动;小庆则一家一户单独活动。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
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常用老姜、鸡蛋、芝麻、黄豆、老公鸡、鱼以及猪的心、肝、肺、肾、肠、谓等十二种食品供祭。
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
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
正月十五过小年要捣糍粑;二月春社要包粽子;四月初八要蒸糯米饭;八月十五要做狗(牛)舌粽;十二月二十四要做水圆(汤圆),蒸年糕;大年初一吃水圆,初二开始请客。
出了嫁的妇女初二回娘家,并要带猪肉、鸡、鸭腿做为拜年礼品,返回婆家时照例也要带回一些节日食品。
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
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所祭神主,根据节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费用大家平摊,祭祀活动后,祭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
仫佬族“依饭节”文化内涵探析
一
“ 、“ 伶” 姆佬”这一民族共 同体时就逐渐产生,至少已
约有 5 0 0 多年 的历史 。 仫佬族 “ 饭节 ” 依 ,又称 “ 做依 饭 ” 唱依饭 ” 喜 、“ 、“
乐愿” 喜乐节” 贺香火”等 , 、“ 、“ 是该民族的传统节 日,
之年 , 立冬二 日末 , 大会朝武依饭 。” 大梧村谢姓仫佬 碑文又载 : “ 历代 以来 ,敬有 ‘ 依饭公爷 ’,每逢辰、
戍 、丑 、未之 年 ,轮 四房 族头 ,买 办依 饭节 牲 头 ,至依 饭 年要 各 房头人 办 齐牲 头 ,勿 得有 误 。”④
仫佬族几乎月月有节 日,在节 日 临,人们都要 烹 来
单 独活 动 。此外 , 为特殊 的还 有 三月初 三 的 “ 较 婆王节 ” ( 又称 “ ,L ” ;四月初 八 牛节 ;五 月初 五端 午节 ; /J节 ) J 八 月十 五为 后生 节 ( 又称 “ 走坡 节 ” 。 ) 由于仫 佬族 历史 少有 专 门文献 记载 , 于 “ 饭节 ” 对 依
活动 内容 、仪式和过程来看 , “ 依饭节”在仫佬族人 民
心 目中不亚 于汉 族 的春节 。 ( 于 “ 饭节 ”活动 内容 、 关 依 仪式 和过程 , 在 后文 中论 及 )。 将
二 、“ 依饭节 ”——仫佬族 民俗 文化 内涵 的缩影
“ 饭 节 ”兼有 祭 神 、祭 祖 、乡饮 、文娱 、社交 等 依 多项 活动 内容 , 具 了仫佬 族人 民的多种 民俗 文化 特 征 。 兼 对仫 佬 族 “ 依饭 节 ”进 行 深入 的研 究 ,可 以使 我们 对其
乐等 民间传统 文化 。 关键词 :仫佬族 ;依饭 节;文化 内涵 中图分类号 :K 9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0 09—5 6 (0 2 一0 8 102 1) 0 0—0 3
戏剧表演学视域下广西仫佬族“傩愿戏”中人物角色研究——以石围屯、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
戏剧表演学视域下广西仫佬族“傩愿戏”中人物角色研究
——以石围屯、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
●唐健清
[摘
要]仫佬族是一个十分敬畏神灵的民族,其所敬奉的神灵多达 36 位。依饭节是仫佬族祭祖敬
天、感恩许愿的传统佳节。在节日里仫佬族人通常会举行一系列祭拜神灵的仪式活动。在
丰富,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其境内有耕地小
羲兄妹看守。雷神口干舌燥了,伏羲兄妹便用西
片状四处分散,适合农耕。地理环境的适宜给仫
瓜渣让雷神服下,雷神吃了以后,浑身有力,轻而
佬族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不难发现,仫佬
易举地逃了出来。逃走时他还拔下自己的门牙送
族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很多,有稻谷、玉米、红薯、
俗特色。
[关键词]神灵;依饭仪式;角色扮演;面具
在古希腊语中,
“ 仪式”与“戏剧”两词有着相
近的含义。把握仪式与戏剧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
一、人物角色塑造——诞生的历史渊源
认知戏剧。如果说表演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不难
戏剧人物是戏剧表现的中心,是戏剧赖以生
发现,仪式和戏剧这两个概念是交织的,乃至是重
存的基础。观众往往是通过演员所表演的人物来
灵人物。
在。
“可以将鬼的灾害性‘魔力’转化为神的保护性
这些神灵人物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类
‘魔力’,重建人与鬼神和平共处、天地人和谐一体
共有祖先,如盘古、神农、女娲等;第二类是民族祖
②
的理想秩序。
” 在依饭仪式中,师公每扮演一个神
先,如梁九官、白马姑娘、牛哥、梁王、吴王等;第三
灵就象征着饰演一个人物角色。可以说,这是一
广西壮侗语民族传统民俗节日音乐文化调查报告
要 聚居在广 西的罗城仫 佬族 自治 县 ,依饭 节是仫佬族 最重要 的民俗
节 日 ,举 办 此 节 向祖 先 还 愿 和 庆 贺 当年 的 好 收 成 、预 祝 来 年 五 谷 丰 登 、六 畜 兴 旺 。节 日 里 仫 佬 族 人 民 每 逢 辰 且 末 之 年 的 冬 至 前 后 举
行 ,持续3 ~5 天 。但 是此节不 是每年都举 办 ,所 以未能赶上 ,但是
包 括现在 的壮族 、侗 族 、毛 南族 、仫 佬族、水族 等 ,他们 是广西 的
原 住 民 , 是 古 骆 越 人 的 嫡 系 后 裔 。壮 侗 语 民族 有 其 独 有 传 统 民俗 节 日 ,如 壮 族 “ 三月 三 ”、侗族 “ 二 月 二 ”大 歌 节 、 “ 三 月 三 ” 花 炮 节 、布依 族 “ 三 月 三 ” 、仫 佬 族 依 饭 节 、毛 南 族 分 龙 节 等 传 统 民俗
现 在遗 留下 来的依饭节 资料 ,包 括神头面 具、谱本等 少之又少 ,大
部 分都 在 文 革 时 没 收 了 。 ” 第 四部 分 为 毛 南 族 分 龙 节 调 查 。 分 布 在 广 西 环 江 毛 南 族 自 治 县 毛 南族 约 有 7 万 多 人 , 主 要 聚 居 在 上 南 、 中南 、 下 南三 个 乡 ,是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中 人 口较 少 的 少 数 民族 。 毛 南 族 分 龙 节 是 为 了祈 求 风 调 雨 顺 , 在 农 历 五 月 的 分 龙 日经 行 敬 天 祭 神 , 请 求 玉 皇 大 帝 合 理 分 龙 , 确 保 雨 水 正 常 ,解 除人 间 的 旱 涝 之 灾 。 同 学 们 对 毛 南 族 分 龙 节 的 历 史 渊 源 以及 毛 南 族 分 龙 节 仪 式 做 了深 入 的 了解 。 第 五部 分为 布 依族 “ 三 月 三 ” 考 察 。布 依 族 和 壮 族 是 同 源 民 族 ,虽 然 未 J E J 入 广 西 世 居 民族 之 中 ,但 是 由于 广 西 河 池 、 百 色 有 不 少 布 依 族 族 民众 , 而 且 属 于 壮 侗 语 族 的 主 要 民族 之 一 , 因此 同学 们 把 布 依 族 也 放 在 考 察 之 列 加 以调 查 。 同 学 们 选 择 了 百 色 市 西 林
仫佬族依饭仪式音乐的社会功用
的社会 历史 、经济 文化 等知识 ,依靠在
民间歌 唱 、节 日集 会和 宗教祭祀 等活动
个多神信 仰 的少 数 民族 。依饭 节是 仫
佬族最 隆重 的传统节 日,仫佬语 “ 依饭 ”
是 “ 正在 还愿 ”的意思 ,依饭 节举行 盛 大 的祭祀 活 动 , 目的是庆 丰 收 、酬 神 、 保 平安 ,依饭祭祀 仪式也 叫 “ 贺香火 ” , 须 通过严 格的程式 性音 乐来 完成 ,它在
这些 唱段记 述 了有关 宇宙 与人 类 起源 ,
“ 救个 瞎眼他得 见 ,救 个耳聋 就得 听,救个病人他得好 ,救个肚 痛就得消 ,
救 个 跛 脚 他 走 得 。 今 日地 台 我 领 会 ,会
内人人福 寿长 ,众 等诚心 同敬我 ,书满
楼 台谷 满 仓 ” ( 三 界 唱) 。
三魂 托 到 阎罗 去 , 孙便哭公儿哭爷。
君 、笛子 郎君 、拍板 郎 君 、铜锣 正 鼓 、
献 花 童 子 、执 书 请 神 、三 元 、师 公 、三 祖 、土 主 、社 王 、龙 爷 、三 界 公 爷 、花
侵 。每逢 大月三十 日,得 闻钱财过身吾 。
天 将 欲 求 凶 恶 事 ,指 手 教 他 过 别 方 。 门 迎 百 福 年 年 盛 , 户 纳 千 祥 日 日新 … … ” ( 门神 唱 )
公” ) 主 持 操 办 ,祭 祀 时 ,师 公 将 3 6 位 神
若 是求财 叩着妹 ,招财进 宝发兴 隆 ;若
是冤枉 叩着妹 ,七 七九 日免灾殃 ;若是
灵 的面具敬放 于神坛 上 ,这 3 6 位神 灵分 别 是土地 、玄天镇武 、门神 、四值 功曹 、
人 ,教育后代 ,要遵纪守法 、尊老爱幼 、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非遗化及其文化建构——以广西仫佬族依饭节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非遗化及其文化建构——以广西仫佬族依饭节为例刘洁洁【摘要】在非遗保护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在不断发展变化.仫佬族依饭节作为仫佬族集体举行的酬谢、祈求神灵的祭祀仪式,在社会变迁下节日形式与内涵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为考查对象,通过节日中政府主导、地方精英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舞台展演、当地人演出互动、摄影与媒体的景观构建等多角度对节日进行建构与创造,使节日呈现舞台化、市场化,以此说明依饭节作为非遗成为区域文化产业被不断构建,是在现代化语境下被打造出来的地方文化品牌,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4【总页数】7页(P106-112)【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饭节;文化建构;传统的发明【作者】刘洁洁【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5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12仫佬之名最早载于《新元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民族识别正式统称为仫佬族。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量在贵州省,仫佬族的生产方式以稻作农耕为主。
仫佬族依饭节也叫“喜乐愿”“做饭节”“敬依饭公爷”。
依饭就是酬谢祖先神灵的祭祀仪式,表达了仫佬族庆贺丰收、知恩图报以及祈求人畜兴旺、祈福禳灾的心愿。
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东门一带古老而隆重的节日。
作为民族节日的仫佬族依饭节,距今至少有500年的历史。
“做依饭”每三四年举行一次,多在立冬后举行。
如今这一节日由于当地政府等多方面的参与使得传统少数民族节日中神秘的祭祀仪式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
依饭节成为融民族歌舞、贸易、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依饭节作为仫佬族独特的民族节日,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查阅现有资料,笔者发现已有的针对依饭节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源流[1]、节日文化的传承与演变[2]、节日的非遗价值[3]、仪式景观[4]等等。
试论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186作者简介:潘硕(1995— ),男,仫佬族,广西河池人,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民族传统节日体现着一个族群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族群传统文化的积淀过程,在族群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也逐渐改变,在这一现代化过程中,人的传统意识日渐淡化,民族传统节日传承式微。
依饭节是仫佬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按照习俗每隔三到五年举行一次大庆,一年一次小庆,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
依饭节是仫佬族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示,对于依饭节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不仅仅要体现在充实和丰富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仫佬族民族文化内涵。
使大众了解依饭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唤起仫佬族人的民族自信,唤起更多人对民族文化节日活动的热情,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阵地,成为弘扬优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罗城仫佬族“依饭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仫佬族“依饭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也于2014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中第八章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每年农历立冬日为仫佬族依饭节,放假1天。
“依饭”在不同的仫佬族聚居地有不同的叫法;在罗城东门镇仫佬族的村屯中,人们称之为“地台”,在宜州地区居住的仫佬族称之为“喜乐愿”(桂北官话),居住在忻城的仫佬族人则称之为“贺香火”。
虽然三个地方的称呼的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做依饭的目的,主要就是还祖先愿,故而又名:敬“依饭公爷”。
二、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起源和文字记载(一)“依饭节”的起源目前找不到确切的史料文献记载依饭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根据民间的流传故事以及仫佬族各姓宗祠的碑文推测,明朝嘉靖年间依饭节就已经存在,距今至少有五百多年。
民间关于依饭节起源的流传有多个版本:一是为了纪念宋朝天禧年间,带领仫佬乡民抗击外敌入侵不幸英勇牺牲的两位英雄梁善利和吴广惠,梁、吴二人后来被宋徽宗追封为官;二是为了纪念罗义、罗英父女俩,他们带领仫佬族人垦荒种地,教族人们射狮驯牛,大家得以丰衣足食。
广西各民族有哪些有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
广西各民族有哪些有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
壮、汉等民族春节(农历初一至十五);
壮、汉等民族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壮、汉等民族社日(农历二月初二为春社、农历八月初二为秋社);
壮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壮、汉等民族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壮、汉等民族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壮、汉等民族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
壮、汉等民族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壮、汉等民族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隆林、乐业壮族牛魂节(农历六月初六);
瑶族(盘瑶)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
大化、都安、东兰、巴马瑶族(布努瑶)祝著节(农历五月二十九);
融水苗族苗年(农历十一月十五);
融水、资源苗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八日);
融水苗族坡会(正月十六);
隆林苗族跳坡(农历春节期间);
苗族拉鼓节(秋收后农闲期间,三年一小鼓节,九年一大鼓节);
三江、龙胜侗族,融水苗族花炮节(正月初三、二月初二);
壮、瑶、苗族尝新节(农历六月间);
仫佬等民族吃新节(农历七、八月间);
罗城仫佬族二月社(农历二月间);
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立冬后择日举行,三年一次)
环江毛南族分龙节(农历五月间)
回族伊斯兰教圣纪节、开斋节、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九月斋月结束后的第二天、十二月十日);
融水、宜州、罗城、南丹水族端节(农历八月或十月间);
东兴京族唱哈节(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二十五日);
那坡彝族跳动公节(农历四月上旬);
隆林仡佬族拜树节(农历八月十五)。
仫佬族依饭仪式歌舞的文化特征
仫佬族依饭仪式歌舞的文化特征作者:李伟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2期(河池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摘要】作为仫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依饭仪式歌舞是这一节日是这一节日的重要组成环节,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仫佬族的依饭仪式歌舞,本文就这一歌舞的宗教性、故事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等几个方面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仫佬族;依饭仪式歌舞;文化特征前言仫佬族的依饭节也被称为“喜乐愿”或“贺香火”,仫佬语中“依饭”指的是“正在还愿”得意思,由此我们能够从名字中略微领域一点依饭节这一仫佬族最隆重、传统节日的内涵。
一、依饭仪式歌舞的宗教性仫佬族将依饭节的祭祀活动成为“做依饭”,其本质上属于一种酬谢祖先与众神灵的集体“还愿”祭祀活动,这一活动是寄希望于神灵与祖先能够护佑全族人能驱赶灾邪、积寿保安,庆贺五谷丰登,这就使得依饭节上的重要环节依饭仪式歌舞具备着较强的宗教信仰色彩。
在笔者进行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发现,仫佬族存在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巫术信仰、道教信仰、佛教信仰等多种宗教宗教信仰,而在这些宗教信仰在仫佬族的依饭仪式歌舞中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
具体来说,雷出仓门得一时,风伯雨师就来到”、“一请龙神起,二请龙神来、三请龙神降”等就属于自然崇拜的范畴;而“拜才主,舍才君,三祖家先离墓门。
鼓沙沙,鼓沙沙,迎接列位众公婆……今日依饭会上请,祖先入会受香茶。
”这一依饭仪式歌舞中较为常见的“三祖唱”就属于祖先崇拜范畴;而在依饭仪式歌舞的“请龙神”一段就属于典型的巫术信仰影响;道教在明代传入仫佬族,与当地原始宗教融合后形成了具有仫佬族特色的道教派别,而受这一影响,很多依饭仪式歌舞中会配备三十六张神面具,分别用于“唱神”中三十六路神灵的歌舞表演,由于道教在仫佬族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受到叫影响的依饭仪式歌舞往往场面较大、其实也较为恢弘;除了道教外,佛教在仫佬族中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而受其影响仫佬族在依饭仪式歌舞中有的唱词也会具备一些佛教色彩,例如“彩轮会打铁无合,释迦作计用坭增”等。
文化生态视角下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文化探析
文化生态视角下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文化探析作者:蓝颖韦利秀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9期摘要: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长期生活习俗的凝聚,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仫佬族民众的诉求。
依饭节是最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节日,其自身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供奉的人物与祭仪、旨趣与功能都随时代变迁而变迁。
在文化生态视角下,通过解析依饭节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索依饭节文化的历史意蕴,就能发现其特色文化的构成基质,发现影响其文化生成的社会经济发展力量,发现依饭节文化的传承方向。
此视角对于保护和传承依饭节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具有建设性帮助,对于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也可提供某种思路。
关键词:依饭节;文化生态;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18-04仫佬族是广西著名的山地民族,總人口约为21万。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坐落于桂西北九万大山南麓。
仫佬之名,最早载于《新元史》,“族称见诸史籍始于明清时期”[1],只不过,明代称为“伶人”,清代称为“姆姥”,新中国成立后,才于1956年正式定名为仫佬族。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仫佬族人民凝聚出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依饭节。
在文化生态视角下,依饭节以其自身的起源传说、祭仪传承、旨趣变迁表现着仫佬族文化的特色,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也自然昭示着其传承的方向。
一、从文化生态视角看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文化起源和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的生存环境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
文化生态是指“由构成文化系统的诸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2],文化生态视角借用生态学的方法从哲学的视域出发研究文化,它将文化纳入生态视域下,使人们对文化的生成、传承、存在的生态状态获得新认识,这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文化生态视角下,通过考察这个动态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依饭节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保持其文化多样性价值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广西宜州仫佬族依饭节道教祭祀音乐田野考察
39广西宜州仫佬族依饭节道教祭祀音乐田野考察谢美琳1 罗相巧2(1,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河池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 546300)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罗城县大梧屯仫佬族依饭节民间祭祀活动,既是一场仫佬人年终的精神盛宴,也是一场以道教梅山弟子为中心的大型宗教祭祀活动。
仫佬族道教梅山派师公,在仫佬族依饭祭祀仪式中,把歌与舞(武打)结合在一起,将宗教与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关键词:仫佬族;依饭节;道教祭祀;民族宗教音乐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3-039-05收稿日期:2019-07-15项目基金: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专栏论文。
作者简介:谢美琳(1990-),女,湖南省长沙市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罗相巧(1968-),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学院,院长,教授。
一仫佬族,自称“伶”或者“谨”是由百越族群中僚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在很多典籍中记载仫佬族属于“伶种”。
仫佬族很早就生活在岭南地区,并以稻作农耕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
仫佬族本身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上溯至百越、西瓯、骆越远古时期。
仫佬族最大的特点是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1](82)这一特点导致了仫佬族在很长一段历史长河中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直到仫佬人开始使用汉文字之后,仫佬先民才对本族的信仰、生活等各方面有一个简单的记载。
因此,纵观历史文献,关于仫佬族的历史记载非常少。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书籍以及官网上关于仫佬族的学术性文章也是屈指可数的,在这些书籍和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是当下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完成的。
仫佬族及其道教祭祀音乐活动是伴随原始民族民间宗教、娱乐和劳动而产生,与人们认为能主宰万物的神紧密联系在一起。
道教梅山教派的师公,是整场仫佬族依饭节民间祭祀音乐仪式的文化持有者,道教师公的法事仪式,推动着整个依饭法事活动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仫佬族依饭节
时间:2006年
类别:民俗
地区:广西
编号:Ⅹ-16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最具特色最隆重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也叫"喜乐愿"、"依饭公爷",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
依饭节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一、由来的传说
关于依饭节,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
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
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
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纪念白马姑娘的功绩,每逢闰年立冬日,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相沿成习,于是形成依饭节。
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门,摆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
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另外还有两种传说。
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
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
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
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
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其二,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
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二、主要活动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
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
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
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
新中国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
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
依饭节仪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送圣等七个程序组成。
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
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
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
依饭祭祀仪式隆重而神圣。
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
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
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
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
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
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
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
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依饭节的活动内容,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
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不过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三、传承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经过改革,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弃掉,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依饭节为仫佬族所独有,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
它体现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进而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目前,仫佬族的许多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依饭节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传承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
欢迎来到罗城玩哦!来玩是可咨询我QQ:295244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