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什么是朗读呢?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分文章七分读。
”新课标要求小学各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不容忽视.那么,朗读有什么效果及作用呢?1.训练语感语感能力的培养涉及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选择、句子的规范和变化、语言色彩、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但不论哪个方面都是学在听过、读过之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感觉。
它既是经验的。
又是不自觉的。
它既包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觉地运用语言而不自觉地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又包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来分析、使用语言而形成的能力。
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
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
训练了语感。
2.加深、巩固记忆记忆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耍方式。
小学生学语文要大声朗读。
朗读能加深、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像。
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
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重朗说:”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
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
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
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朗读,甚至熟读成诵。
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3.领悟内容境界朱自清指出:”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叶圣陶曾说:”学语文。
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不忽视讨论,也不忽视吟诵.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内涵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4.对作品进行全面、深刻地鉴赏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美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并不由自主地往形式美以外的范畴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一、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增强语感。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理解深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朗读能力培养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引导学生模仿优秀的朗读范本。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或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课文,要求学生模仿其语调、节奏、语速等朗读技巧,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反馈。
2. 组织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
通过举办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力和自信心。
3. 注重日常练习。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效果。
4. 营造轻松和愉快的朗读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故事讲解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为了验证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本研究设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朗读能力的前后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组在语文课堂中实施了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对照组继续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有效的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建议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并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低年级学生多采用朗读的方式,对语文学习十分有益,尤其是在阅读学习部分。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词句含义、思想主旨、情感内涵,还可以促进对语言形式的学习。
从统编本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就可看出,朗读题目的比重有了大幅的增加,可见朗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调整,重视朗读教学方式。
如何做到依据教材方针、加强朗读指导、获得高效成果呢?一、指导学生比较,把握朗读基调低年龄段的教材编排方式较为简单,教学时也通常是单篇教学模式,但如果朗读时只站在单篇视角,容易把握不全面朗读应有的感情,使效果不佳。
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不同的课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文体的写作特色和朗读基调,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朗读技巧,从而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1.在分角色朗读中比较。
低年段朗读可以采用分角色扮演人物的方法,教师结合课文和文本人物的特点,将内容进行分工,组织大家进行朗读分享活动,一人读、他人听,听完后先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教师再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做到“读得准、读得好”。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到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可以结合诗歌特点,采用分工合作朗读的办法。
这是一篇科普类型的小诗,由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简洁明快的节奏构成,适合朗读。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不同文体的课文,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区别,找出诗歌体裁的特点,把握住朗读的节奏。
然后进行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朗读,总起段由一人负责,后面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的内容各作安排。
指导学生读的时候注意词句的发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这种朗读和倾听同时进行的训练形式不仅有趣生动,还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自己与他人朗读的比较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增强朗读的自信心。
2.在理解性朗读中比较。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读好课文呢?理解文本是基础,学生首先要知道自己在读什么内容、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感情,才能读得正确。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感和魅力,提高语文的听说能力,锻炼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掌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一、整齐划一朗读法
整齐划一朗读法是培养学生朗读语感和语调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先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朗读,要求学生朗读时整齐划一,配合教师的示范朗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正确的语音和语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模仿能力。
二、分段背诵朗读法
分段背诵朗读法是培养学生朗读流畅性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先将一篇文章分成几个小段,然后让学生背诵每个小段的内容,并进行朗读。
学生在朗读时,可以根据每个小段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停顿,保持语言流畅,提高朗读的连贯性。
四、情感朗读法
情感朗读法是培养学生朗读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感。
在朗读时,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来表达文章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的情感色彩。
五、朗读与表演相结合
朗读与表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朗读表演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戏剧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等方式,使朗读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运用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朗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将课文或文章以声音表达出来,让学生用声音读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或者用朗朗读出生字,词语、句子等。
朗读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强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应该得到重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朗读中学会准确地掌握语言的语音语调。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语音语调,感受语言的韵律,找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准确的语音语调感觉。
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准确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解和表达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在声音和语调中感受到文章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语气、节奏和逻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韵律感和语言感情。
语言是一种有韵律和声调的艺术,朗读是学生接触语言美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领悟语言的优美和美丽。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语言和情感的融合,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朗读让学生在用声音表达语言的也在体验文章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美丽。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一、注重声音的准确性1.读音准确。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应注意读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发音。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跟读等方式,扩大学生的语音库,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音。
2.语调适宜。
语言的语调对朗读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语调来表达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语调,帮助他们掌握语调的使用技巧。
二、注重语音的流畅性1.适当停顿。
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和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停顿位置和时间。
2.正确连读。
正确的连读可以使句子的语音流畅,有助于体现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跟读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连读方法,提高语音的流畅性。
三、注重语速的掌握1.适度放慢语速。
适度放慢语速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和情感,避免语音模糊和发音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适度放慢语速的技巧。
2.灵活掌握语速。
语音的快慢可以根据文本的要求和情感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情感,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语速的变化,提高朗读的表达力。
四、注重语气的把握1.情感的表达。
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语气的把握来表达文本中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和情感,示范不同语气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表达情感。
2.调子的运用。
朗读过程中,适当使用不同的调子,可以使语音更加生动,有助于传递文本的信息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语义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调子朗读,提高语音的表达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的一些介绍。
通过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同时,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真实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自2021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朗读在新课标下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朗读作为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形式,具有直接的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新课标还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而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说朗读在新课标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朗读正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或文章,让学生逐句朗读,并通过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和力量。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语调、音量和速度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和反馳。
在新课标下,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价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和对情感表达的能力,为教学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要注重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各年级的朗读要求
一、一年级朗读要求:1.正确明确朗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准确地读出每一个音节。
2.按照正确的语调、语速和语音,进行流利的朗读。
要求能熟练地读出每一个字或词,并能连贯地朗读课文。
3.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正确模仿老师或录音带中的语音语调。
4.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和模仿能力。
二、二年级朗读要求:1.正确明确朗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准确地读出每一个音节。
2.能够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掌握读出不同句子的语调和语速。
3.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掌握停顿的长短,使朗读的语调流畅有节奏感。
4.理解课文内容后,能够准确地表情地朗读。
三、三年级朗读要求:1.准确地、流利地朗读每一个字词。
2.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能够准确地掌握句子的语调和语速。
3.注意感情色彩的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语调的变化。
4.朗读的语速要适中,注意停顿的时间和位置,使朗读有节奏感和连贯性。
四、四年级朗读要求:1.准确把握每一个字词的读音,避免读错或漏读。
2.能够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掌握句子的语调和语速。
3.朗读时要注意感情的表达,准确把握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语调的变化。
4.在朗读时,注意停顿的时间和位置,使朗读有节奏感和连贯性。
五、五年级朗读要求:1.准确把握每一个字词的读音,能够自如地运用声调,将句子读得通顺和谐。
2.根据标点符号和内容要求,掌握句子的语调、语速和停顿。
3.注意感情的渲染,尽可能地把握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语调的变化。
4.朗读时要注意声音的音量和节奏的稳定,使朗读流畅自然。
六、六年级朗读要求:1.准确把握每一个字词的读音,能够熟练地运用声调,读得朗朗上口。
2.根据标点符号和内容要求,灵活地掌握句子的语调、语速、停顿和重音。
3.朗读时要考虑朗读方式的多样性,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量、语调和节奏,使朗读既有节奏感又有感染力。
4.注重感情的表达,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感情音色和语调的变化。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各年级的朗读要求不仅要求准确明确地读出每一个字词,还要求掌握适当的语调、语速、停顿和重音,注重感情的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和提高朗读技能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朗读指导方法:
阅读理解:在朗读之前,学生应首先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阅读理解活动,例如提问、讨论或简单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并为朗读做好准备。
模仿朗读:老师可以示范标准流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模仿。
通过模仿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朗读技巧。
音标训练:对于生字生词,老师可以进行音标的训练,帮助学生准确发音。
学生可以通过音标记号或跟读方式来练习。
分段朗读: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连贯性和流畅性,可以将长文本分段,让学生逐段朗读。
学生可以在朗读前先进行预读,理解段落的主题和思路,再进行朗读。
朗读表达:朗读不仅侧重于准确的发音和语调,还要注重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表达文本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并传达文本的情绪。
配音朗读:对于故事或戏剧类文本,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不同角色的声音和语调,增强朗读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反馈指导:在学生朗读之后,老师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可以针对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自我纠正和改进。
总之,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培养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
人们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教学,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获得知识,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朗读上狠下功夫,这样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朗读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实际上,不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诵读,只要朗读得好,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其次,朗读有助于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含义,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这样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
其次,朗读有助于密切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
朗读时要把握正确的语音,掌握好抑扬顿挫,处理好停顿、轻重音力度,就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如在朗读《桂林山水》要注意停顿: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再如,我们指导学生朗读《荷花》中有关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这一段时,就要注意从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去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朗读训练措施呢?下面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在进行朗读训练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故事或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有兴趣进行朗读。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内容。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够保证朗读训练的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
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朗读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语音语调是朗读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朗读更加地生动和自然。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词语的音节、重音等规律,从而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加强语言感知能力训练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词语分解、句子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反复朗读,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五、多角度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还需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教师还可以通过录音、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还可以将朗读情况纳入学业考评中,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1. 朗读范例:教师选取优秀的文章或段落,示范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逐字朗读。
通过接触优秀范例,学生可以融入到阅读语境中,感受文字的美感和节奏感。
2. 练习基本技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朗读问题,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
针对字音不准确的学生,可以进行音标练习,强化音节的准确发音;针对语调不自然的学生,可以进行语音语调训练,加强句子的抑扬顿挫。
3. 音节切割:将长难句或生词进行音节切割,让学生逐个音节地朗读,然后逐步组合成完整的词或句子。
通过音节切割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节长度和语音节奏。
4. 大声朗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声朗读,将课文或文章的内容真实地表达出来。
通过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
5. 配乐朗读:在一些课文或短文中,教师可以采用背景音乐的方式进行朗读。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可以营造出相应的语境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6. 合作朗读: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朗读。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辅助,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通过互相倾听和互动,学生可以相互促进,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7. 录音自评: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录制下来,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发现自己的朗读问题,并积极改正。
教师也可以利用录音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
8. 语音模仿:学生可以模仿教师或者录制的标准读音进行朗读。
通过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9. 匹配练习:教师将课文进行划分,让学生将课文的每一句话与标点进行匹配,然后逐句进行朗读。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标点的作用,提高语音停顿和语调抑扬的准确度。
10. 阅读比赛: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给学生设置奖励激励,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朗读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方法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语文阅读中更加准确、流畅和自信。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的基础就是语言能力,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来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流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课文,使课文得以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朗读不仅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在课外也积极朗读的好习惯。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各种各样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也可以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使他们愿意主动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美的感受和理解。
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不仅仅是熟悉课文,更重要的是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中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逻辑更加清晰,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正因为朗读的有趣和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有趣的故事,了解到各种生活常识,了解到各种道理和智慧。
逐渐地,学生会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动力。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
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01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02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
”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
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04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1. 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加朗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利用朗读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 逐句朗读,培养语感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逐句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可以先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要求学生跟读。
在跟读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每个句子的重点,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规范朗读的节奏和停顿,提高朗读的准确度。
4. 分析语篇,把握全局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分析语篇,帮助学生把握整体的思路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段落之间的连贯性,理解文章的结构,提高朗读的连贯性和整体的效果。
5. 多样化练习,提高技能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朗读剧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朗读任务,比如情感朗读、速度朗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技巧。
通过创设情境、逐句朗读、强调语音语调、分析语篇和多样化练习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技巧和拓展朗读内容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培养朗读兴趣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是培养朗读能力的第一步。
只有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去进行朗读练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朗读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课文,向学生展示文字的美感和韵律感,引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朗读节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诗歌、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朗读带来的乐趣。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为后续的朗读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朗读技巧在培养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优秀的朗读技巧可以使朗读更加生动、传神,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
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呢?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节奏和语调,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注重语音语调,在朗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的位置,从而让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朗读的口齿操和呼吸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他们在朗读时更加得心应手,更加生动传神。
三、拓展朗读内容除了课文朗读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朗读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名人演讲、经典散文等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的朗读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朗读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实践,让学生参与朗读广播、朗诵比赛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1. 示范朗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和语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组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通过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3.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录音对比:让学生录制自己的朗读,然后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朗读进行对比,让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5. 情感引导: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6. 朗读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通过以上朗读指导的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新课标下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期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新课标下朗读的意义朗读是指以一定的语音语调将文字表达出来,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在新课标下,朗读不再只是简单的读书,并且更多地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展示个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和加工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下朗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语言的发音、语调、停顿等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2. 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能力。
朗读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从而增加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个性魅力。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是关键所在。
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
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和表达的个性。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乐于朗读。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内容、背景知识等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文章产生兴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朗读比赛、小组朗读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几段,学生刚读了没几分钟,老师一拍手,读完没读完的都停下了,接着教师开始讲讲问问,回答问题的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别的学生课文还没有读熟练呢,不会也不敢举手回答,而我们呢,也不敢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因为他们读都读不对,找都找不到,叫起来多浪费课堂时间。
一节课,就在老师与好学生的问问答答中过去,大部分学生成了配角,终于煎熬到下课。
这个是我自己以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单就朗读教学来说,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讲问问上。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读不懂,要老师讲解才能懂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由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的面窄。
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不到位。
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
5.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
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普遍存在于我们课堂朗读指导中的这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到底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才有实效?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阅读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给学生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
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
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程度。
所以,在教学中很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赏读与创设情境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诗歌和散文较适合。
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
指
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
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
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设计《月光曲》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以后,就可以启发学生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
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
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溪流历历涌出。
2 想象与激发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
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
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
有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发的情感也就更激烈。
”
3 演练与感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称赞》、《纸船和风筝》、《找骆驼》、《回声》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
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语气和表演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又忘了说。
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此时,激发学生创设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 评读结合,促进发展
在多种的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比等。
既然有赛,就有评。
但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
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
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能拥有真
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因此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见解。
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