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3课 挑战“两极”》word教案 (2)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目标1.知道欧盟。
2.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盟形成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西欧、日本的战后废墟与战后重建问题: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何感受?教师讲述:同学们,德国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祸首,他们在发动战争的同时,本国也遭到灭顶之灾。
上面两幅图片,一幅是苏军攻克柏林,柏林到处是残砖断瓦;一幅是日本的广岛遭原子弹的轰炸,地面上所有建筑物毁于一旦。
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年的时间,要想经济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理念抛砖引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第10课有关“两极”对峙的内容。
(边复习边板书出相关内容) 设问:当前的世界又呈现出了怎样的一种格局?(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后板书在相应位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哪些力量导致“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它们是怎样向强大的“两极”挑战的?(在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到中国、西欧、日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板书这四方力量)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值得深思的问题来学习新的一课:第13课《挑战“两极”》。
回顾复习。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尝试回答。
倾听、思考。
倾听。
在温习中加深对“两极”格局的认识。
联系现实,理清学生思路。
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以收到“解题”的效果。
承上启下,简洁导入。
(板书课题)诱思引导,探求新知在导致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的四大因素中,本课着重从欧洲和日本两方面来举例说明对“两极”的挑战。
(板书:欧洲和日本)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欧洲向两极格局的挑战之路。
北师大历史九下学案:第13课挑战“两极”文档

◆课 堂 学 案——————————————————九 年 级 历 史 下 册——第 三 单 元◆第13课 挑战“两极”一、学习目标:1、知道 “欧洲联盟”成立的前身、成立时间、签订条约、性质、目标、货币、旗帜及意义。
2、简述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史实。
3、知道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
二、师生互动:前 身:欧共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创始国(2个): 、 后加入: 国 成立时间: 签订条约:(12个欧共体成员国)签订 (“马约”)。
1、欧盟(欧洲联盟) 性质 \ 地位:(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目 标:统一货币:旗帜:成立意义:促进了欧盟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欧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成为经济强国的史实:①20世纪40年代末,日本经济 到战前水平。
②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 。
③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 。
2、战后日本⑤ 国经济上的扶持————————(外部)经济发展的启示:3、补充:(1)欧盟的前身组织是:(2)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组织是:(3)“我是欧洲人”的观念反映了什么事件?(4)在什么背景下日本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第 8页{{三、夯实基础1、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是 ( )A.日本B.美国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2、右图是哪个集团的标志?( )。
A.华约组织B.北约组织C.七十七国集团D.欧盟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意大利4、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建设欧洲人的欧洲”。
这说明欧共体的目的是( )A.独霸欧洲B.遏制共产主义C.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D.同美、苏对抗5、欧共体成立以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主要影响是( )①逐步消除了内部存在的矛盾 ②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③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④形成了新的侵略集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欧盟的前身是 ( )A.北约B.欧洲联盟C.欧洲共同体D.西欧共同体7、1991年,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的条约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B.《欧洲联盟条约》C.《北大西洋公约》D.《友好合作互助条约》8、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世贸B.欧洲联盟C.欧洲共同体D.亚太经合组织9、二战后,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和采取扶持政策的国家是 ( )A.苏联B.美国C.英国D.德国四、快乐晋级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挑战“两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第13课挑战“两极”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好动但很好学。
教学内容分析: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试图能力。
3、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
4、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内外的资料,多角度地知识、解释历史事物和进一步提高阅读史料、归纳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之中,自主地进行实践性学习。
3、对重大问题和对比性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效力的精神。
2、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大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现代国际意识成为历史课程刻不容缓的任务。
只有学生具备了大视野、高角度才会自觉养成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和社会精神,并且这种精神不会是狭隘的,而是超越国界的,这是学习历史的真谛。
教学流程导入语: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逐渐走向多极化。
具体过程:分成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用课件展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发展以及欧盟与日本的简要情况。
第二环节——分组自学:将学生分成A(欧盟)和B(日本)两个组让他们分别作为西欧和日本的“当权者”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分别去讨论、思考、决策,制定出能促使该地区或国家发展的政策。
【配套K12]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配套K12]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20f46c7375a417866f8f52.png)
欧洲的联合
1.欧共体建立的背景概述:
(1)二战中,西欧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2)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对欧洲构成威胁。
(3)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发展经济,保证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2.通过图片展示欧盟形成的过程。
(1)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学生活动
二、走向经济大国之路(板书)
(1).阅读教材P79,想一想: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外部因素:
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经济上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部素:
1.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切实可和可行的发展规划。
2.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4)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3 .学生表演:“如果你是欧盟主席,你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会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教师多媒体展示提问。板书课题
教师导入新课,引出话题,激发兴趣。教师投影出示目标导学。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预习第14课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课文分析,启发引导,总结归纳。强调应掌握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解的基本历史知识。a--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b--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们国家有何启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归纳补充。研讨交流,反思升华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1、2、小组讨论
2、小组展示
1、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 力
2、合作探究归纳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中突破难点
检
测
课堂检测:历年中考题
《学考精 炼》相对应题目
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问题,正确答题。
课后检测:《学考精炼》题目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检测效果
手段
多媒体
检测Leabharlann 必题《学考精炼》课堂训练选题
随堂测试
教学设计
课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目
标
1、课题及学习内容。
2、展示学习目标和考情分析。
1、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为新授课做铺垫明确目标
教
师
导学
1.引用导入:请同学仔细阅读材料,思考雨果描述的是怎么样的欧洲。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1、阅读课本,完成学习内容,并思考问题
1、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发学生的思考,快速第进入本课学习
1合作 探究:二战后,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启 导精思:欧盟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4、启导精思:二战 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13课挑战“两极”》
课题
挑战“两极”
教
学
重点
欧盟的形成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以及日本和 西欧崛起的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借鉴作用。
难点
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即理解本课课题——挑战“两极”。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历史教案:13挑战“两极”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历史教案:13挑战“两极” 本课要紧讲述了二战后日本和西欧各国从繁重打击中迅速崛起的过程,并威逼到美苏的地位,起到了挑战两极的作用。
教材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欧洲的联合”介绍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第二子目“走向经济大国之路”讲述了日本在20世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经济进展的概况。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欧盟的形成缘故及过程,分析“联合”关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明白欧盟的地理范畴,提高识图能力。
2.简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展经济的要紧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
分析日本经济进展对我国的借鉴之处及其意义,增强“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邮票、表格、历史地图、历史流程图等形式归纳历史事件的进展过程,直观地表现历史知识。
通过阅读教材内外的资料,多角度地认识、说明历史事件,进一步提高阅读史料、归纳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对比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意识,同时意识到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欧盟和日本经济进展的史实,认识当代社会进展是时代主流之一,我国应当连续保持既定方针,把经济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重心。
【教学重点】日本推动经济复原和高速进展的措施、欧盟的形成过程以及日本和西欧崛起的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借鉴作用。
【教学难点】[来源:学|科|网]◆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阻碍。
[来源:1ZXXK]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导入新课:出示尼克松的一段话“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提问)同学们,二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如何样的格局?在世界历史的进展过程中,两极格局是不是稳固的?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说,它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那么,西欧和日本是如何对两极格局中的美国形成挑战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那个问题,一同走进本节课——《挑战“两极”》。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挑战“两极”》word说课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挑战“两极”》word说课教案郑志杰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是进展。
稳固、开放、联合,全球协作及科技是进展的动力所在。
《挑战“两极”》是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3课,它要紧讲述了二战中西欧诸国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严峻破坏的背景下,在二战后通过不同的进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专门强的借鉴作用。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欧盟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关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明白欧盟的地理范畴,提高识图能力;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进展的因素及要紧表现,分析日本经济进展对我果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意识。
(依据:“课标”要求“明白欧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要紧史实”以及“学以致用”的要求。
)⑵过程与方法:能力归纳法、识图法,直观地表现历史基础知识。
依中考要求,关于教材内外的资料进行对角度认识,结实历史事件,进一步提高史料的归纳能力,对比能力,来提高学生对开卷考的应试能力。
(依据:泉州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能够识读历史图表”,“能阅读、明白得和处理历史信息”。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社会制度不同并不意味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把“进展”当作重心。
(依据:历史课标“明白得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多样性”和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
)3、教学重、难点:重点:欧盟形成的过程;日本推动经济复原和高速进展的因素,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时代进展的要求)难点:新的力量中心形成对世界格局的阻碍。
(依据: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感性为主并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对那个问题学生难以明白得,难度较大。
)4、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引入时事,深化教材,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思维能力,表达在题目和解题的开放性。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挑战“两极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13课挑战“两极一、学习目标: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3、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认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欧盟的形成过程,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教学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即与的军事对峙)* 目标自学:1、1951年,法国等六个国家签署;1952年,成立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塑造了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2、1967年,西欧六国决定合并、、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欧洲共同体。
年欧盟成立。
1999年发行,欧盟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3、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特点,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号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地位。
90年代后,提出改造的想法,要求成为。
* 互动导学:二战中,西欧诸国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西欧和日本通过不同的道路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挑战“两极”的两个重要“极点”。
他们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呢?活动探究之一:走进欧盟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
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统一欧洲,但都失败了。
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说一说:材料一中,二战前后欧洲人为“谋求欧洲统一”采取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想一想:欧洲的联合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议一议:今天欧盟已拥有27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它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什么积极影响?活动探究之二:日本的再次崛起20世纪50—70年代,世界科技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重大失误。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复习“冷战”相关内容。
一、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1、欧洲联合的背景:2、欧洲联合的过程:建立:20世纪50年代,西欧六国成立了三个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7年,三个组 织合并,成立“__________________”。
壮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国等六国加入。
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_________,对外尽量“用_____________讲话”。
建立:1991年,12个成员国在荷兰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____________(EU )成立。
壮大:xx 年,欧洲单一货币—___________正式启用。
xx 年,欧盟成员 国达到_______个。
3、欧洲联合的发展趋势:4、阅读下列材料,总结欧洲联合的作用:材料一:在初建的四年里,欧共体成员国的煤产量增加了23%,钢铁产量增加了14.5%。
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初露端倪。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欧洲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20世纪欧洲两种不同抉择的结果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18年,欧洲列强们全部参加了火并,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支出战费2085亿美元,法国北部沦为废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400万人;德国财产损失3000亿美元,法国财产损失xx 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意大利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合作:世界贸易组织xx 年年度报告:998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2,310亿美元,而欧盟15国为83,460亿美元,这表明欧盟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在世界商品贸易中,xx 年,欧盟的出口总额,已达8,13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欧共体 欧 盟的20.1%,居世界第一位,而美国的出口总额为6,825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5.8%,与欧盟相比只能屈居第二。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3课挑战“两极”课题
学习目标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 知道欧盟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3.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
4.分析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对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重难点: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欧盟的形成过程以及日本和西欧快速崛起的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借鉴作用。
教法
选择
自主合作讨论课型新授课课前准
备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
教学
时数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5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日
——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本 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 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 重大意义。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 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 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 的要求及表现。
引用导入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 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 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 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 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
连续性 5.长期保持政局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日本的汽车工业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新干线列车
20世纪70年代日本 改善中日关系,并奉行 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
20世纪90年代 日本谋求成为联合 国常任理事国
启导精思:
——维克多·雨果
一、欧洲的联合
自主学习:欧共体建立的背景
(1)二战中,西欧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2)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争夺 世界霸权的斗争,对欧洲构成威胁。 (3)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 发展重经建济柏林,保证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 挥重大作用。 (目的)
英国人民在清理战争废墟
A 2、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
足鼎立的“三足”是( ) A、日本、美国和欧共体 B、日本、美国和欧盟 C、日本、美国和德国 D、日本、美国和英国
合作探究
二战后,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 些?(提示:请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思考)
外部内因部素因:素:
美国的扶植1、和大援量助引。起到世19界51先年进美技国术对 日本的援助2.和注贷重款国达家2对3.经9亿济美的元干。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发生后,美国每年 向日本发出3.几坚十持亿“美教元育的先军行事”订战货略,,这重视人才培养。 使日本经济4.迅实速行发“展贸。易立国”战略,并在政策上保持一贯性和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北师大版

-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3. 总结与反思
-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极竞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反思冷战时期两极竞争的历史教训。
【作业布置】
1. 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提问。
2. 完成课后练习:分析两极竞争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课程评价】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3课 挑战两极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 授课时间:第13周,星期三,第1-2节(共90分钟)
4. 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强调两极竞争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两极竞争的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极竞争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
-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冷战时期两极竞争的定义、内在原因和外部表现。
- 学生掌握了美苏两极竞争在政治、经济、科技、军备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和影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冷战时期两极竞争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些反思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概念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在导入新课环节,虽然我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冷战的紧张氛围,但在讲解两极竞争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时,我发现学生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需要寻找更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 学生撰写关于两极竞争的短文或报告,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第2课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3课《挑战“两级”》教学目标:1.了解欧盟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知道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主要表现。
3.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欧盟形成的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因素,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难点:新的力量中心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思考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世界并没有呈现人们所期望的和平景象,而是陷入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冷战”中。
(请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总结: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从而使美苏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也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两极格局是不是稳固的?不是,它也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新课分析阅读探究(一)1、设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先找出问题答案(带着问题阅读课本避免了盲目性)目标:了解欧盟的形成背景及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学生总结: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本课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
1)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刚才的阅读,分析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及原因。
2)请学生介绍一下欧洲走向联合及欧盟建立的过程。
假如你是一名德国人,请你描述一下欧盟成立后你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设置一定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3、教师归纳: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需教师的系统总结,以帮学生完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1)通过《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的展示,体现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性,总结出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共体”——“欧盟”:从“经济合作”——“加强政治合作”——“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阅读探究(二)1、设置学习目标:知道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精品教学案 北师大版

附录:参考答案(一)预习检测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2、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3、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内部市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发行单一货币4、二、联合国安理会活动探究之一:感受美国经济的超强实力1、(1)武力(或战争)合作(或建立欧洲共同体,或建立欧盟,或和平)。
(2)欧洲共同体----欧盟(或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或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欧洲共同体----欧盟)。
2、欧洲共同体和欧盟成立4、范围由小到大,力量由弱到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活动探究之二:日本的再次崛起(1)日本;主要原因:美国的扶持、实行政治改革、、引进先进科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贸易立国、海外战争的刺激等(学生只要列出其中两点即可)。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3)日本的做法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称霸亚洲,甚至在世界上扮演主要角色,这种做法严重危害了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4)抓住发展机遇;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改革开放,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
(三)训练反馈1—4、A、A、D、B5、按照崛起中的主要因素(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进行了制度创新;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独立,南北战争则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重视教育;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积累了资本等)、对近代中国带来的伤痛(如: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强加给中国人民,一再割地、赔款、丧权,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的危机一步步加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你有关如何做(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己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采意给分。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3课挑战“两极”教学目标1.知道欧盟。
2.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难点重点:欧盟形成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西欧、日本的战后废墟与战后重建问题: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何感受?教师讲述:同学们,德国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祸首,他们在发动战争的同时,本国也遭到灭顶之灾。
上面两幅图片,一幅是苏军攻克柏林,柏林到处是残砖断瓦;一幅是日本的广岛遭原子弹的轰炸,地面上所有建筑物毁于一旦。
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年的时间,要想经济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问:联合对欧洲诸国的崛济恢复发展的对比材料)理较能力;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第13题挑战“两极”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1)英国:战争夺去41万人口生命,全国1/4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减少近70%,工业技术装备更加陈旧。
1938—1948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1946年工业产量为1937年的94%。
(2)法国:在法西斯占领摧残下,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生产处于瘫痪状态。
1944年,工业生产总指数只相当于1938年的40%。
1938—1948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4%。
1946年工业产量为1937年的73%。
(3)德国:战争夺去700万人口生命,工业生产如以1938年为100,1945年生产资料生产指数下降到30—44,消费品生产指数下降到18—28。
1946年工业产量为1937年的34%。
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放宽对日本的惩罚1951年9月,美国不顾中国等国反对,片面对日媾和,同另一些国家一起签署了《旧金山对日和约》,承认日本是一个“主权国家”,日本有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两极”
教学设计:
一、课标:1.知道欧盟。
2.简述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内容分析:当代世界的主流之一是发展。
稳定、开放、联合、全球协作及科技是发展的动力所在。
本课主要讲述可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并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
提高识图能力。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归纳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直观地表现基础知识。
对教材内外的资料多角度地认识,解释历史事件和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史料信息能力。
并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讨论,提高学生应考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2.社会制度不同并不意味着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并把“发展”当作重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盟形成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和西欧通过不同的道路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挑战“两极”的两个重要“极点”。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请看本课(板书课题)。
二. 分析新课:(让学生念导语,师生共同找出本课重、难点)(1——2分钟)
(一)欧洲的联合(板书)(约10分钟)
1.历史背景:①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并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②西欧诸国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
2.说一说欧洲联盟成立的经过。
(结合课本P81“自我测评”;让学生看书思考)挂出P78《欧盟成员示意图》,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师生共同边结合地图边作分析。
①从1951年法、联邦德国、意、比、荷、卢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第二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057年,这六国又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④1991年底,以上六国加上英国等六国加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就“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达成协议,这是从“欧共体”过渡到“欧盟”的关键;⑤1993年11月,“马约”的批准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
从此西欧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参见P77《欧盟旗帜》插图)。
3.欧共体的作用:从经济上、政治上两方面来分析(详见P77“在以后20多年……
地位与作用”)。
4.结合P81的材料阅读,谈谈欧盟建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答案不求统一,关键是让学生在史料中找出有效的信息)。
以上介绍了欧盟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与作用,那么亚洲的日本又是怎样?
(二)走向经济大国之路(板书)(15——18分钟)
1.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让学生看书P79-80,并作分析,计4点,政治上3点、经济上1点)老师简单点拨即可,重在让学生学会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
2.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看书P79的小字,并思考)
(1)外部因素:美国由压制转变为扶持和援助(新中国成立,美国出于“冷战”需要)。
(2)内部因素:首先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国国情改造提高;其次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再次是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最后是实行贸易立国战略,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并注意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让几个学生先答,师再作归纳)。
3.它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结合P80“想一想”,进行中外对比分析)师作指导,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日本好的做法加以借鉴,形成答案,先内部的改革,后外部的开放。
这与日本快速发展的因素恰恰是“倒”字的借鉴,是因为中国与日本所处国情不同,计有5点:①保持政治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②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③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④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结合本国国情,完善管理制度;⑤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条件,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外国先进经验。
(三)课外延伸,练习实践:
1.到2006年,欧盟已发展到多少个成员国?(21个)
2.欧盟和日本这两个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这是本课的难点,可从政治,特别是经济上来分析,从二战后“冷战”时期及当代“一超多极”来说明。
师指导学生结合时政热点及相关材料,结合课本P79的图表来解答:政治上挑战“两极”和美国霸主地位,成为当代世界“一超多极”的政治经济的两个重要“极点”。
尤其是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成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局面。
)
三、归纳小结:(3分钟)结合以上板书,并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活动”给我们青少年留下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做结尾(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布置作业:(2分钟)
1.《复习历史指南》P69的材料分析题。
2.《伴你学历史》第13课的第二题。
3.省课题组编写九(下)(试卷一)的材料分析题。
附:板书设计(利用多媒体显示)
挑战“两极”
1.历史背景
(一)欧洲的联合: 2.欧盟成立经过
(欧盟) 3.欧共体的作用
4.谈谈欧盟建立一些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二)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2.促使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外因、内
因)
(日本) 3.它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内因、外因)(三)课外延伸,练习实践
(四)归纳小结:结合板书并以问题式作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