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神经病学瘫痪(PPT)

合集下载

瘫痪PPT课件

瘫痪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特点
急性期可有“脑休克”或“脊髓休克” 表现为肌张力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病理反射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1、皮质损害: 单瘫、 部分性运动癫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1、内囊损害: 三偏症
对侧偏瘫,常伴中枢性面舌瘫 偏身感觉障碍 对侧同向性偏盲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3、脑干损害:
交叉性偏瘫是脑干病变的重要体症
无病理反射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1、周围神经损害: 瘫痪与周围神经分布一致 面神经---周围性面瘫(额纹,闭眼,露齿) 桡神经---桡神经麻痹(伸腕,伸指) 多发性神经病变--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 对称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 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性瘫痪 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变大、不能闭眼 鼻唇沟变浅 常见于:面神经炎
.
26
脊髓主要节段损害表现
腰膨大(L1-S2) 两下肢呈周围性瘫痪 两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功能障碍
.
27
迟缓性瘫痪
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 脊髓前角细胞、前根 颅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临床特点
受损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力减弱 肌张力降低、肌肉松弛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浅反射减弱 肌肉萎缩明显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3、脑干损害: 延髓 背外侧综合症:病变于延脑
背外侧部 表现为 :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
同侧软腭、声带麻痹及构音障碍, 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Horner 综合症 多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4、脊髓损害:
脊髓损害的症状随损害的部位和程度而异

瘫痪疾病演示课件

瘫痪疾病演示课件
家庭负担增加
瘫痪患者需要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支持,这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 ,包括经济负担、时间负担等。
家庭关系紧张
长期的照顾和支持可能会让家庭成员感到疲惫和无奈,导致家庭关系 紧张或者出现矛盾。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 教育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肌肉力量
通过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 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遵医嘱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疾病或病症,应严格按照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脊柱手术
如椎管减压、脊柱融合等,用于解除 脊髓受压和改善脊柱稳定性,提高患 者的运动功能。
03 瘫痪患者护理与 康复
心理护理与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 内心需求和恐惧,提供情感支持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 心态。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 ,提供家庭支持和关爱。
瘫痪
汇报人:XXX 2024-01-15
目 录
• 瘫痪概述 • 瘫痪治疗方法 • 瘫痪患者护理与康复 • 瘫痪对社会及家庭影响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01 瘫痪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瘫痪是指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 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 是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 病所致。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可分为上运 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 性瘫痪、肌病性瘫痪和神经-肌肉 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瘫痪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性质不同而异。上运动 神经元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 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则表现 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等。此 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症状。

第三章第九节瘫痪PPT课件

第三章第九节瘫痪PPT课件




瘫痪(Paralysis)是指个体随意运动功能
的减低或丧失。可分为神经源性、神经肌 肉接头性、肌源性等类型。 随意运动:又称“自主运动”。


(一)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又称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 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即大脑皮 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病变所致。
一、单选题
1、锥体束病损的肌张力改变为: A.痉挛性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B.强直性铅管样肌张力增高 C.强直性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D.迟缓性肌张力减低 E.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强直
二、简答题
1、迟缓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1.肌力减退 2.肌张力减低 牵拉无阻力,无折刀现象 3.腱反射减弱 4.肌肉萎缩
三、论述题
(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又称迟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is), 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以 及它们的轴突组成的神经运动纤维受损所致。
(上 锥运 体动 系神 统经 )元
脊髓前角 下运动神经元
骨 骼 肌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临床表现
1、肌力减弱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表现为对侧单瘫或偏瘫。 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 受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的运 动可不受影响,如眼、下 颌、咽喉、颈、胸、腹等。 远重近轻。
6、无明显的肌萎缩:
但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7
下运动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瘫痪
临床表现
1、肌力减退 2、肌张力减低或消失,牵拉无阻力, 无 “折刀”现象。 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肌肉萎缩明显

瘫痪诊断与治疗PPT

瘫痪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心态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避免外伤,如跌倒、车祸等 可能导致瘫痪的因素
预防重点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量 运动、保持良
好的心态等
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休
息和睡眠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潜在
诊断注意事项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 时间、症状、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肢体运动、 感觉、反射等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 查(如CT、MRI)、神经 电生理检查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神经系 统疾病进行鉴别,如脊髓 损伤、脑卒中等
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瘫痪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瘫痪类型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作用: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等
反射功能障碍:反射减弱或消 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 功能紊乱,如血压、心率、体 温等异常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等 辅助检查: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的疾病
避免外伤和意 外事故,如跌
倒、车祸等
预防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心态等
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充足的睡眠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 潜在的疾病
避免外伤,如跌倒 、车祸等可能导致 瘫痪的因素

神经病学-周期性瘫痪PPT演示课件

神经病学-周期性瘫痪PPT演示课件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 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机 械通气辅助呼吸,以确保 患者安全。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控 制症状,如抗胆碱酯酶药 物、免疫抑制剂等。
预防和治疗策略
饮食调整
对于低钾引起的周期性瘫 痪,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 增加钾的摄入。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 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预防 或减少发作次数。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和意义
1 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成果和新型治疗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周 期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优化临床决策
基于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医生可以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周期性瘫痪患者。
3
推动学科发展
周期性瘫痪的研究成果不仅对神经病学发展有重 要贡献,还对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推 动了医学科学的整体进步。
患者入院后接受补钾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经过连续治疗和观察,患者未再出现四肢无力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病例三:长期管理和预后
总结词
预防复发是关键
详细描述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无法根治。患者需长期监测钾离子浓度,预防复发。同时,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过度劳累等。患者需定期接受神经科 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05 病例研究
病例一:临床特点和诊断过程
总结词:典型病例
详细描述: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无力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 至数天,可自行缓解。查体显示四肢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实验 室检查显示钾离子浓度降低。诊断为周期性瘫痪。
病例二:治疗方法和结果
总结词

【医学课件】神经病学瘫痪

【医学课件】神经病学瘫痪

神经病学瘫痪xx年xx月xx日•引言•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目录•预防措施•病例分享与讨论01引言定义神经病学瘫痪是指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肢体无力或瘫痪。

分类神经病学瘫痪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如大脑皮质运动区或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引起的,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

定义和分类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病因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炎症、变性病等。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病因脊髓损伤、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常见病因神经病学瘫痪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行走、拿物品、穿衣等。

疾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神经病学瘫痪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心理压力神经病学瘫痪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支持和护理。

社会负担02临床表现与诊断脊神经瘫痪如脊髓损伤所致截瘫,表现为四肢肌力减弱、感觉缺失等。

脑神经瘫痪如面神经瘫痪、三叉神经瘫痪等,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眼睑闭合不全等。

神经丛损伤如臂丛神经损伤,表现为上肢肌肉萎缩、屈肘无力等。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疾病史、外伤史等。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观察患者的肌力、肌张力、感觉、腱反射等体征。

如头颅或脊柱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肿瘤、炎症等病变。

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以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鉴别诊断鉴别脑神经瘫痪与脊神经瘫痪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鉴别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根据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查进行鉴别。

鉴别神经损伤与肌肉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03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神经病学瘫痪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瘫痪,可采用针对代谢性疾病的药物,如降糖药、降脂药等进行治疗。

对于炎症性病变引起的瘫痪,可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进行治疗。

瘫痪介绍PPT培训课件

瘫痪介绍PPT培训课件
汇报人:XXX
瘫痪
汇报时间:2024-01-13
目录
• 瘫痪基本概念与分类 • 神经系统损伤与瘫痪关系 • 治疗方法与康复训练措施
目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生活质量提升途径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瘫痪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临床表现
01
定义
02
临床表现
瘫痪是指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是神 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病所致。
志愿者服务
鼓励志愿者参与瘫痪患者 的关爱行动,提供陪伴、 心理支持等服务。
社会援助
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 供经济援助、医疗救助等 多元化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等途径普 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 众对瘫痪患者心理问题的 认识。
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在线 咨询平台等,为患者提供 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脊髓半切综合征
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深感觉消失、精细触觉 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肢体 痛温觉消失、双侧触觉保留。
周围神经受损对运动功能影响
01
神经丛损伤
如臂丛神经损伤,表现为整个 上肢肌呈弛缓性麻痹。
02
神经干损伤
如坐骨神经损伤,表现为所支 配的肌肉呈弛缓性瘫痪,主动 运动、肌张力和腱反射均消失
肌源性瘫痪
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无感觉障碍 。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 痪
表现为肌肉疲劳试验阳性,即活动后肌无 力加重,休息后减轻。
03
治疗方法与康复训练措施
药物治疗原理及选择策略
药物作用机制
针对瘫痪的病因,通过药物调节 神经递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 微循环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内科瘫痪的护理课件

神经内科瘫痪的护理课件

定时翻身,每2-3小时 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 压迫同一部位。
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 关节挛缩和足下垂。
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如手抓握、伸展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训练
借助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等,帮助患者进行 移动。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洗漱 、进食等。
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提高生活自 理能力。
的康复。
06
家庭环境改造与辅助器具使用指导
家庭环境安全性评估及改造建议
评估家庭环境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如地面是否平整 、有无障碍物、家具边角是否锐利等。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改造建议,如增加扶手、 铺设防滑垫、调整家具布局等,以创造安全、舒适 的家庭环境。
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复查和调整,确保改造效果持 续有效。
适宜食物选择和进食方式指导
1 2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及 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指导患者采用适宜的进食方式
如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等,以减轻胃肠负担,提 高食物消化吸收率。
3
注意食物卫生和安全
避免食用不洁、变质、过期食物,以防食物中毒 和感染。
神经内科瘫痪的护理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瘫痪概述与分类 • 神经内科护理基础知识 • 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护理技能 •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工作实践 •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 家庭环境改造与辅助器具使用指导
01
瘫痪概述与分类
瘫痪定义及发病原因
瘫痪定义
瘫痪是指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 瘫痪的上肢运动障碍明显多于下肢,以偏瘫、单瘫、截瘫、四肢 瘫等形式出现。

【医学课件】神经病学瘫痪

【医学课件】神经病学瘫痪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破坏神经元或神经传导介质,导致瘫痪。例如,多 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攻击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导致肢体瘫痪。
02
神经病学瘫痪的诊断
病史采集
发病时间
询问患者瘫痪症状的起始时间,是 急性起病还是慢性进展。
伴随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 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神经 系统疾病,预防神经病学瘫痪。
护理方法
提供心理支持
神经病学瘫痪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 供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预防并发症
神经病学瘫痪患者容易发生肺炎、压疮等并发症,需要 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措施来预防。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神经病学瘫痪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病学瘫痪,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为开发更 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创新治疗方法
结合现代科技和生物技术,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血管介入治疗
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将支架放置在狭窄的血管处,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从而改善瘫痪的症状。
04
神经病学瘫痪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和压力等,以维护良好的身体健康。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过度饮酒和吸烟容易导致神经病学瘫痪。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容易导致神经病学瘫痪。
02
研究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机制,探索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囊:运动纤维最集中,小病灶也 足以损及整个锥体束,引起对侧均等 性偏瘫(中枢性面瘫、舌瘫和肢体 瘫)。
运动传导路 P53
锥体系
发动 随意运动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皮 质 脊 髓 束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5、跨阈步态:
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腓骨肌萎 缩症等。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 力导致垂足,行走时患肢抬高,如 跨门槛样。
6、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患者闭眼站立不能,摇晃易跌 倒,睁眼时视觉可部分代偿;行走 时下肢动作沉重,高抬足,重落地, 夜间走路或闭眼时加重。
7、小脑步态:
小脑步态表现为行走时两腿分 开,步基宽大,站立时向病侧倾斜, 行走不稳,不能走直线。
5. 全身感觉正常,未见其他异常。损伤未涉及被盖
左眼
病例
查:
患者男性 45岁 自述“半不遂” ,看东西有二个象。
1. 左上、下肢瘫痪,肌张力↑,腱反射亢进, 锥
无肌萎缩;
体 束

2. 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反射(+); 伤
Foville 综合征
据此确定 损伤平面
3. 右眼向内偏斜,不能外展,左眼运动正常; 右展神经核核下瘫
▪ 4、周围神经:
瘫痪分布与每支周围神经的支配一致,并有相 应区域感觉障碍;如面神经受损出现它支配的面 部表情肌瘫痪而表现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 低垂、鼻唇沟变浅及皱眉、闭目、鼓颊、露齿等 动作不能(周围性面瘫);桡神经麻痹时表现伸 腕、伸指及拇指肌瘫痪,手背拇指和第一、第二 骨间隙感觉减退或弛缓性瘫痪,伴肌萎缩、手套袜套型感觉障碍及皮肤营养障碍等。

P14~15
①Weber综合征: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 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体上运动元瘫;
②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侧展神经及面 神经瘫,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 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
③Foville综合征:为脑桥基底部内侧病损出现 病灶侧外展神经瘫与对侧偏瘫,常伴有两眼 向病灶侧协同水平运动障碍,常见于基底动 脉旁正中支闭塞,以及炎症或肿瘤;
神经病学
neurology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第十节 瘫痪(paralysis) P81
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
运动传导路 P53
锥体系
发动 随意运动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皮 质 脊 髓 束
锥体交叉 75%纤维
运动传导路 P53
锥体系
发动 随意运动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皮 质 脊 髓 束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皮 质 内囊膝 核 内囊后肢 束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终沿 止途 于陆 躯续 体离 运开 动锥 核体 。束
Weber综合征
1. 右上、下肢瘫痪,肌张力↑, 锥
腱反射亢进,肌肉无萎缩;
体 束
2.
右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损 伤
病理反射(+);
3. 左眼向外下方斜视,眼睑下垂,左动眼神经
左瞳孔较右眼的大;
核下瘫
据此确定 损伤平面
4. 发笑时右侧鼻唇沟浅,伸舌时,左舌肌核上瘫 舌尖歪向右侧,无舌肌萎缩; 右锥体束损
2、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病变,行 走时双下肢强直内收,伴代偿性躯干 运动,行走费力,呈剪刀样步态。
3、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行走时
躯干弯曲向前,髋、膝和踝部弯曲, 起步慢、止步难和转身困难,小步态 擦地而行,呈前冲状,易跌倒;上肢 协同摆动消失。
4、摇摆步态:
由于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 导致脊柱前凸,行走时臀部 左右摇摆,状如鸭步。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皮 质 内囊膝 核 内囊后肢 束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终沿 止途 于陆 躯续 体离 运开 动锥 核体 。束

锥体束 支配特点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受对侧来源的锥 体束支配。
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的下半只受 对侧锥体束支配,其余 6个半核为 双侧支配。
4. 伸舌时偏向左侧,舌肌无萎缩; 左舌肌核上瘫,右锥体束损 5. 全身感觉正常; 损伤范围未涉及被盖
6. 未见其他异常。
脑干交叉性偏瘫(一侧脑神经核下瘫+对侧 上下肢硬瘫)的核下瘫体征 提示 病变部位。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P55
解剖
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 胞和脑干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 神经轴突。
④Wallenberg综合征:病损侵及延髓背外侧可 出现眩晕、病灶侧球麻痹、病灶侧共济失调、 Horner综合症、交叉性感觉障碍。
4、脊髓(spinal cord) :P22
① 脊髓半切病变表现为:同侧皮质脊 髓束受损,引起同侧下肢上运动神经 元性瘫痪。
运动传导路 P53
锥体系
发动 随意运动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肌萎缩(muscular atrophy)是肌肉营 养不良导致骨骼肌容积缩小、肌纤维 数目减少,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或肌 肉疾病所致。
肌萎缩分类及临床特征
神经源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
1. 脊髓前角细胞和延髓运动神经核病变:支配区域肌肉 萎缩,肌束震颤 2. 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及周围神经病变
肌源性肌萎缩(肌肉)
▪ 1、脊髓前角细胞: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前角 细胞受到病变刺激可出现肉眼可分辨的肌纤 维跳动,称肌束颤动(fasciculation),或 肉眼不能识别而仅在肌电图上显示的肌纤维 性颤动(fibrillation)。常见于进行性肌 脊萎缩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进行性球 麻痹及脊髓空洞症等。
运动传导路 P53
锥体系
发动 随意运动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皮 质 脊 髓 束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皮 质 内囊膝 核 内囊后肢 束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终沿 止途 于陆 躯续 体离 运开 动锥 核体 。束
受病毒侵害。
4. 全身深、浅感觉均正常 (排除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能)
重点:
1.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P81 2.下运动神经元性与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定位诊
断。P55 3.脑干交叉性瘫痪综合症的名称、病变部位及临床
表现。P14~16 4.脊髓半切综合症、脊髓横贯损害的临床特点。
P22~23
第十一节 肌肉萎缩 P82
锥体束损伤时,只有单侧支配的核团 才会产生症状。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比较 P81
锥体束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瘫痪 痉挛性瘫痪(硬瘫)
损 肌张力 伤 症 腱反射 亢进 状 病理反射 阳性 ( + ) 鉴 (锥体束损伤的确凿证据婴幼儿除外) 别 肌束震颤 无
的锥 抑体 制束 性对 影下 响神 消经 失元
4. 双下肢无肌萎缩,肌力正常; 运动传导路
病理反射(-)
肌萎缩
无 (短期内不出现)
迟缓性瘫痪(软瘫)
消失
阴性 ( – )
反射弧 中断
可有
出现
(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 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
瘫痪的定位诊断 P55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定位诊断
1、皮质(cortex):皮质运动区局限破坏性病损 可引起对侧单肢瘫,可为对侧上肢瘫合并对 侧下面部瘫(即中枢性面瘫),大范围病灶 可造成偏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躯体 相对应部位出现局限性阵发性抽搐,口角、 拇指常为始发部位,因这些部位的皮质代表 区范围较大,兴奋域较低,抽搐若按运动代 表区的排列顺序进行扩散,称Jackson癫痫。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皮 质 脊 髓 束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皮 质 内囊膝 核 内囊后肢 束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终沿 止途 于陆 躯续 体离 运开 动锥 核体 。束

4、脊髓(spinal cord) : P23 ②横贯性损害:由于脊髓面积小,其病变常损伤双 侧锥体束,尤其在横贯性损害时产生受损平面以下 两侧肢体瘫痪。
颈膨大以上病变,产生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颈膨大病变累及两侧前角与皮质脊髓侧束时,产生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与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胸髓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脊髓侧束导致痉挛性截瘫; 腰膨大病变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锥 体 束 传 导 通 路
病例
查:
患者:男性 35岁 自述 “半身不遂”,看东西有二个象。
中央前回 下1/3
皮 质 内囊膝 核 内囊后肢 束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终沿 止途 于陆 躯续 体离 运开 动锥 核体 。束

内囊的结构及传导纤维
3、脑干:一侧脑干病损产生交叉性 瘫痪,因病变累及该平面的脑神经 运动核及尚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和 皮质核束,表现为病灶水平同侧脑 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及对侧肢体上 运动元瘫 ,可包括病变水平以下 的对侧脑神经的上运动神经元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