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的四种境界
听课的四种境界
听课的四种境界
- 第一个层次:人在课堂上,神游课堂外。
这种层次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几乎没有在听课。
- 第二个层次:一心记住课堂内容。
这种方法较为辛苦,因为老师讲课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做笔记,但整堂课都在记笔记,没有时间去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效果不理想。
- 第三个层次:理解课堂内容。
群鸟学艺的故事中,凤凰教百鸟筑巢,燕子认真领会了凤凰所讲的内容,最后群鸟中只有燕子筑的窝最漂亮、最舒适。
学习中,只记住公式是没用的,需要理解老师对公式的来历、推导、拓展和应用的讲解。
- 第四个层次:迁移内化课堂内容。
老师所讲的只是一个方法,学生需要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才算真正内化于心,并能触类旁通,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四种境界,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奥数行程问题讲解及训练(讲义)- 数学五年级下册
小学高部奥数行程问题讲解及训练一、弄清思路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学好行程问题?下面由多年从教经验的老师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同学一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
因此,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
我们要知道,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第一种:课堂理解。
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第二种:能够解题。
就是说同学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
第三种:能够讲题。
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或同学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
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这也是解决向数题的最高境界了。
其实大部分同学学习奥数都只停留在第一种境界,有的甚至还达不到,能够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同学考取重点中学实验班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而要想在行程上一点问题没有,则要求同学达到第四种境界。
即系统学习,还要能深刻理解,刻苦钻研。
而这四种境界则是学习行程的四个阶段或者说好的方法。
二、基本公式1、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2、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3、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4、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5、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例题教学中的三个目标与四种境界
例题教学 中的三个 目标与四种境 界
陈 贤清
懂而不 会是教 学 中的一个老大 难 问 题 它 虽 然 与 概 念 的清 晰程 度 、 式 定 理 公 法 则 的熟 练 程 度 等 密 切 相 关 .但 调 查 却
一
安徽省 安庆 一中
1例题教 学中的示 范性 .
“
一
一
看 . 间 项 没 有 消 去 . 同 学 们 这 时 都 中 但
次 成 功 是最 大 的 效 率 ” 当学 生 第 发 现 了 相 减 后 的项 是 一 个 等 比数 列 的 n 项 和 及一 , 同学 们 自然 可 以直 接 利 用
次 接 触 新 概 念 或 运 用 新 定 理 时 . 师 所 教
.
,< / b 、丽
成立 ,
了灵 活 应 用 概 念 及 公 式 定 理 等 而举 的 例 题 . 教学 时要突 出“ 式化” “ 发 性” 在 模 、启
目标 :在 进 行 了一 定量 的 学 习 和 训 练 后 . 为 了 整合 知识 与方 法 而 举 的 例 题 . 教 学 在 时要突出“ 总结 性 ” 目标
考 。“ 愤不 启 , 不 不悱 不 发 ” 因 此要 选 择 合 ,
题 另 一 方 面 . 多 教 师 非 常 重 视 将 概 念 很
如 :在 学 习 等 比 数 列 求 和 公 式 后 。 对
错 . 讲清讲透 . 定理 、 式 的发生 、 展 、 对 公 发 运 推 导 公 式所 用 的 “ 位 相 减 法 ” 这 是 学 生 用 等 都 倾 注 了大 量 精 力 . 对 例 题 教 学 却 相 对 重 视 不 够 对 为 什 么 选 择 这 道 题 作 必 须要 掌握 的方 法 首 先 和 学 生 共 同 分 析 出 等 比数 列 相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1、对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展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对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
〞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答复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
〞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1、友兰〔1895-1990〕,字芝生,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1915年入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第三课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剖析讲解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 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 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 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 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 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 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 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 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 “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 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 ,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 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 ;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 ,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 谁也”的架势。
清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必要的。
思材
路
浓缩成一 句话: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
神境界。
10
课文思路分析 起 : 哲理学清的任论务证是思提高路人的精神境界。(1)
承: 提出①问:题“:觉哲解学”的引任出务四是种什人么生?境提界高人。的(1精) 神境界。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6) 分析③问:题综:合人评的价精四神种境人界生有境四界种。--(-6-)-自然境界、 转 : 具体阐述功中利国境哲界学、是道如德何境帮界助、人天提地高境界。
13
学习要经过的四种境界
学习要经过的四种境界任何学习往往要经过四种境界:第一、无意识无能力,即不知道自己不懂;第二、有意识无能力,即知道自己不懂;第三、有意识有能力,即知道自己懂了,并努力做到;第四、无意识有能力,即不知不觉懂了,并无意识地使用。
比如小孩子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看到别人骑车,似乎很简单,就认为自己也会,这就是无意识无能力;等上了自行车摔几次之后,就发现自己原来不会,这就是有意识无能力;再往后,经过努力学会骑车了,于是小心翼翼地骑,不敢说话,不敢扭头乱看,这就是有意识有能力;慢慢熟练了以后,骑车就开始放开了,可以在骑车的时候全身乱晃,不但可以大声叫喊,而且可以追打嬉闹,根本不用考虑怎么骑车,这就是无意识有能力。
(学习开车也是经过类似的四个阶段。
)那么学习知识的时候,学会的三个标准是如何贯彻到学习的四种境界中的?我们来举一个实际案例说明。
胡瑛苗同学来自石家庄第十七中学,人很聪明,但比较马虎,性格比较开朗。
他跟妈妈一起先做了一次平等思维对话。
下面是他参加平等思维对话后的感想:在来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和唐老师谈完话后,我感觉我的想法是错的。
我明白了一句话“法不孤起,必有所为”,万事都有其道理。
(凡事有因有果,无因之果是错的,因果对应就不会错了。
)我也明白了做一道题必经三步:(1)得满分(2)熟练化(3)举一反三。
而且以后也必须坚持实施这三步,只有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对我影响很大的还有一句话:“越是聪明的人越要下笨功夫”。
通过这次授课,我感觉从未有过这样大的感受,我受益太多太大了。
谢谢!唐老师!可以看出,他原先认为学习很容易,但成绩不理想,经过平等思维对话,他已经发现学习不再容易。
他从原来的“无意识无能力”走向“有意识无能力”。
到了下午,他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做了一个题目。
我首先问他最没有把握的是哪一部分。
他说是几何。
于是就从他的课本上找了一道他最没把握的圆方面的题目。
他说老师讲过,自己会做了。
我要求他尽快做出来,并提醒他,会做了就要一次做对。
【朱永新致教师】教师的四重境界,你修炼到哪一重?
【朱永新致教师】教师的四重境界,你修炼到哪一重?【朱永新致教师】教师的四重境界,你修炼到哪一重?致教师圝圝这一周,朱永新老师来啦!圝圝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啊,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的新书《致教师》出版。
书中,朱永新用一年多的时间,回答了一线教师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具体问题。
这些问题的回答,既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又具有接地气的现实情怀。
圝圝得到朱永新老师的允许,这一周,好老师微信将摘编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献给我们的用户。
圝圝同时,我们还将向用户征集问题,请朱永新老师为您作答。
圝圝相信,这一周,一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职业启发。
“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就是应该是一朵花。
”“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为代价,以此来照亮学生。
”这是朱永新对教师的理解,时代在不断变化,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化,究竟,在朱永新老师心中,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朱永新说,做教师,大致有四种境界。
想知道这四重境界是什么吗?快看看朱永新给这位老师的回信吧!来信:有的老师,连学生都瞧不起他!朱老师,人们常常说老师要做红烛、要做春蚕。
可我觉得,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
我给自己树立的标准是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在我的周围,有一些老师,连学生都瞧不起他。
我觉得,这些人其实根本没有资格做老师。
做一个教书匠,做一个混日子的老师很容易,但要做一个真正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朱永新回信: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教师的价值不是来自学生的成绩,而是来自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观多少有些问题。
我们一直强调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是红烛,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春蚕,要吐丝结茧,到死方尽。
我们一直认为教师的价值要通过学生的成绩体现出来,而不能直接从教育生活中、从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来获取幸福感。
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我一直主张,教师要能够从每一天日常的、琐碎的、平凡的生活中得到满足,能够从自己的成长中得到满足,能够从与孩子的交流中得到满足。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人生的境界》说课稿1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学情;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预期、反思。
第一个环节,说教材、学情。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
本篇课文处于高教版语文课本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是第三课。
本单元主要学习关于人性美的一组文章。
本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思索人生的意义,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
具体来说,本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生四种不同境界;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2)方法与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探究阅读进行理解,再通过联系现实,深入探讨领会人生不同意义;(3)情感与价值观:促进思考,明白做平常事情也应有精神追求,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难点,品味作者笔下含义隽永的词句,体味其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语言艺术。
学情分析:1、知识经验。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零乱、能力水平偏低,高一下半年,阅读、理解、表达能力都有提升;2、技能态度。
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压力与兴趣不高,文学功底不深,涉猎不广;但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疑必解;3、特点风格。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富有个性,活泼聪明,自控能力差;钟爱于网络和多媒体,善于质疑思辨。
第一个环节,说教材、学情。
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特点风格。
数学教学培养思维的四种情境
数学教学培养思维的四种情境
邢俊民
( 黑龙江省鹤岗林业技工学校,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 要: 阐述了数学教学中的四种情境及培养方法。
关键词: 数学; 思维; 情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人只有通
2 布“动”境
成( x2+2x+1) +1, 而 x2+2x+1=( x+1) 2, 所以 x2+2x+2=
和
#(f
g(
x) >0 x) >0
,
对于这类问题,
学生感到很抽象,
难以掌
握。此时教师可出一些有关具体习题, 让学生动手
解答, 如解不等式
x- 4 2x- 3
>0, 学生领悟到要使这个
不等式成立, 必须分子和分母同号, 就是:( 1)
# # x- 4>0
2x- 3>0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4<0 因此这两个不等式组的解就 2x- 3<0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活跃学生的思维。
4.3 解决问题要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千万不能
采取死记硬背, 照搬照抄的办法, 要使学生做到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 灵活运用。例如: 解不
# # 等式
x2- 3x x2- x- 2
<0,
x2- 3x>0 x2- 3x<0
如果按
或
的
x2- x- 2<0 x2- x- 2>0
解法就比较繁。如果按下面的方法就简捷多了。
解:
x2- 3x x2- x- 2
<0 就是(
x( x- 3) x- 2)( x+1)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单元(章节)教学授课计划一、单元(章节):第一单元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人生的境界》三、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时间。
课题。
第周。
星期。
第节第1课时。
《人生的境界》。
第1周。
星期一。
第1-2节教学目标:1.体会研究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3.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继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教师活动:一、导入:介绍境界的概念,引入人生境界的讨论。
二、作者简介:介绍XXX的背景及其贡献,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做铺垫。
三、教材分析:分析全文的段落层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
学生活动:1.补充作者相关信息,增加对文章的理解。
2.跟随老师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教材、课件、教案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境界的概念,引入人生境界的讨论。
2.作者简介(10分钟)介绍XXX的背景及其贡献,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做铺垫。
3.教材分析(80分钟)分析全文的段落层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
4.总结(10分钟)回顾全文内容,总结人生境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全文结构特点: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提出问题,第二层讲述人生四个境界,第三层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从而提高人的人生境界。
”解释: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理解宇宙和人生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境界。
著名的哲学家XXX,从哲学的角度把人生划分了四层境界,这四层境界也非常清晰的给哲学教育提出了任务。
”解释:哲学家XXX从哲学的角度将人生划分为四个层次,这些层次对于哲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
三、课堂练: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刻理解“四重境界”“觉解”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对“觉解”“四重境界”等进行鉴赏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促使学生对人生的精神境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境界的内涵;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认识“觉解”的深刻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解话题1、小故事引入:有一个笑话,说下雨天,大家都拼命的在雨中跑,有一个人却慢慢的走,别人问他为何不跑,他说,你没看见前面也在下雨吗,跑那么快有用吗?他说的没道理吗?在下雨天,在空旷的野外,没有避雨的地方,跑那么快和慢慢在雨中走,反正都是要淋湿,有什么区别?别人认为他傻,也有人觉得他是大智若愚。
笑过之后想想,那人何尝不是一个豁达之士啊,平静地面对风雨,既来之则安之。
或许这是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人生境界。
2、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
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
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
3、古人有关于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开创者慧能一则著名公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几经阅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4、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他是用串联古诗名句来描述的。
做学问的八个境界
梁漱溟:做学问的八个境界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
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
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
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
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
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
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
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
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
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
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
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教案课题:《人生的境界》教材分析:《人生的境界》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整个单元学习哲学论文或随笔。
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质疑思辨。
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作一些思考。
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
我所讲的《人生的境界》这篇哲学论文语言朴实无华,逻辑清晰,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解四种境界及其差异,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联系生活理解这四种境界,力图从情感价值观上引导。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知识储备都到达了一定的高度,通过学习和讲解理清文中的思路应该难度不大,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且体会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能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些目的对于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到达的。
设计理念: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守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逻辑严密的哲学随笔,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陶冶情操。
设想通过教师讲解,点拨的方式,在理清全文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个别字词和句子的的含义,对本文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在理性和感性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到达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 梳理全文,理清文章思路2 理解重点语句,联系实际思考3 拓展阅读,追求精神境界教学重点:理解语句,联系实际,提高精神境界〔并非一时之功,这些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哲学性术语的理解和哲理性语言的理解教学方法:质疑思辨法。
什么是说题
什么是说题前段时间,应邀参加了说题竞赛的评委工作,感想颇多,觉得很好,这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好方法,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好途径。
一、什么是说题相对于“说课”,“说题”还属于一个新鲜的事物。
“说课”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模式,但是“说题”怎么说,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问题。
说题是一种教学教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也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说题包括学生说题和教师说题。
教师说题是类似于说课的一种教育教研展示和讨论活动,是说课的延续和创新,是一种深层次备课后的展示。
学生说题,能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说题、想题、做题、反思”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二、说题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说题前,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仔细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深刻研究学科知识结构与分类,掌握关于试题的来源,试题考查的目的,考查的知识点等,通过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说题,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说题,学会解这道题,举一反三,学会解一类题,而且从中知道这道题所包含的理论层面的知识。
通过说题,能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说题、想题、做题、反思”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说题,有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说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说课时,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理论功底的深厚,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解题方法理解能力、对教学前瞻性理念的探求,说题促使教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4、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说题活动往往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说”,发挥了说题教师的作用.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又使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得以提炼,也给旁人提供参考,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
三种学习境界
三种学习境界一、第一层为苦学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
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
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
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
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
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说话技巧的四个层次
说话技巧的四个层次如果说,"相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的面相可以看出性格。
那么,一个人只要一张嘴说话,往往就能听这出个人的处事能力与做人的境界。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说话技巧的四个层次,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种境界:开口就伤人所谓开口就伤人,就是一开口就会伤人。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说话直来直去、嘴上毫无遮拦,我们称这种人为炮筒子,这种炮筒子的人说话往往不进行认真的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既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男女老幼,更不考虑自己的话是否让对方接受,想放炮就放炮,嘴上虽然痛快,却在有意无意中伤了许多人的感情。
炮筒子与直爽不同,直爽的人虽然说话不拐弯抹角,但绝无欺骗,耍弄他人之心。
而炮筒子的人则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攻击别人,不顾及影响。
这种人说话只顾嘴痛快乐,不顾他人内心痛苦。
在炮筒子说话伤人的时候,遇到不同的对像有两种结果。
如果被伤害的对方是位修养很好的人,一般是对他不予理睬,不会跟其一般见识。
但在之后的相处中,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但被伤害的对方如果是个较真的或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往往要和放炮的人针锋相对地理论了,也会变成冤家。
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而这种开口就伤人的说话方式,一开口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错过了一个真正的朋友,要么会凭白无故的多了一个敌人。
第二种境界:开口就烦人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位长得略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姐就对她说:大娘,你太肥了,我们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
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姐又加了一句: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
这位妇人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告状: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
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我们这店员是从乡下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
说话直来直往的人说自己是说真话没有坏意,但也容易伤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题的四种境界江西省临川二中黄金声(344100)讲题,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之一,如何讲题,是老师们必须面临的课题.笔者经十余年的探索、积累,于2003年第一次提出了“讲题的四种境界”的理念,又经近几年的思考、归纳,试图通过本文从更深层次诠释、丰富这一独创理念,并期待得到同行的指点.一、什么是“讲题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就题讲题,把题目讲清(达成目标:一听就能懂)第二种境界:发散试题的多种解(证)法,拓展解题思路,把题目讲透(达成目标:一点就能透)第三种境界:理清试题的诸多变化,以求探源奠基,把题目讲活(达成目标:一时忘不了)第四种境界:探究试题之数学思想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做试题的主人(达成目标:一用真有效)二、“讲题的四种境界”理念的基本内容与诠释1.会解题≠会讲题会解题: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对试题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求得自己的理解,并能顺利地讲完此题.讲题后情景①教师:我明明讲得很清楚,可学生还是说不懂!--基础太差了!?②学生:课堂上老师讲的我都懂了,为什么下来不会做题?教师:这就奇怪了,既然听懂了,怎么不会做题呢?--悟性有问题!?③教师再讲类似题,甚至将解题的每一个步骤更详细地写出来,然后再布置学生做题.--不信教不会(再不会就没救)!?会讲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对试题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运用.讲题前情景①教师认真做题②教师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我是怎样思考的?做题过程中遇到哪些障碍?③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怎样讲才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在一次习题课的课前准备时,有如下一道题引起了我的注意:题1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翻折,则图中重叠部分是三角形.答案很简单:等腰三角形.由此引发了我的疑问:答案为什么不可以是钝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是不是随便一折都是等腰三角形?于是,我拿了一张长方形纸片动手折了起来.结果发现,重叠部分可以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但都是等腰三角形,当然,还可以折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而要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变化,只要抓住图中∠α的变化就轻松搞定,即:①当45<α<90时,△ABC是锐角三角形;②当0<α<45时,△ABC是钝角三角形;③当α=45时,△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α=60时,△ABC是等边三角形.在讲题时,如果把这些变化融进去,不是更能体现本题的价值吗?从思想方法上看,三角形形状变化体现“分类思想”,而三角形形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 的变化引起的,这又体现了“转化思想”,还有“从特殊到一般思想”、“空间观念”、“图形的轴对称”等等.2007年1月10日和9月20日,我以“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你的思维”为题,分别在抚州市金溪县第二中学和赣州市崇义县横水中学上了这节课,从课后教师的点评看,反映还是不错的.这说明,我对这道填空题的探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2.清楚≠懂≠会清楚:是“分得开”,是教师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把事理“分开”了,但是还没有“连上”,即没有把 “分开”的东西和学生已知的、熟悉的、可接受的东西连接起来.其讲题效果达到了第一种境界或第二种境界.懂:是“连得上”,是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把题目中所涉及的综合的、不熟悉的“知识结”分解为已知的、熟悉的、可接受的“点”,又能在这些点之间找到已知的、熟悉的、可接受的“线”.其讲题效果达到了第二种境界或第三种境界.会: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连得上”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络、梳理、发散和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并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其讲题效果达到了第三种境界或第四种境界.题2 (2007·常州)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菱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G 、H 分别在正方形ABCD 边AB 、CD 、DA 上,AH =2,连接CF . (1)当DG =2时,求△FCG 的面积; (2)设DG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FCG 的面积;(3)判断△FCG 的面积能否等于1,并说明理由.讲题分析: 第(1)问中“DG =2”寓意于DG =AH ,即△HAE ≌△GDH ,且∠GHE =90°.又由菱形EFGH 可得点F (或CF )此时位于BC 边上,由此可知,四边形(菱形)EFGH 已特殊化为正方形,所以,△FCG 的面积等于△GDH 的面积. 第(2)问中“DG =x ”是让菱形EFGH 一般化.由于可推知 △FCG 中,CG =6-x ,所以,作出CG 边上的高FM 就成为一种 必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应连接GE ,通过证明△HAE ≌△FMG , 得FM =AH =2.第(3)问是借助试题中“菱形E F G H 的两个顶点E 、G 分别在正方形A B C D 边A B 、C D 上”的限制作用.由第(2)问可知,FM =AH =2,是一个定值,则x 的大小就限制了△FCG 的面积.因为HD >AH ,所以HC >HB ,即①点E 不可能与点A 重合(x 的最小值为0,即HG 的最小值等于HD )②点G 不能与点C 重合(即HG 的最大值等于HB ).这样通过求出x 的值并由此求出HG (或AE )的值就可以正确判断△FCG 的面积能否等于1了.讲题反思:1.第(1)问中证明“四边形(菱形)EFGH 为正方形”非常困难,原答案也只用同理可证△GDH ≌△FCG 模糊了事,能否消除这个逻辑性障碍?2.第(2)问中“连接GE ”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难点,但这一难点的突破没有在试题(或解题)中得到暗示.同时,试题中连接CF 有些不流畅.3.研究发现:由于点F 是随着点G 、E 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虽然点F 到DC 的距离FM =AH =2,是一个定值,但点F 到AD 的距离却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为了彰显本题图形背景中的核心思想“特殊~一般~特殊”,可将本题图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背景中,以探究动态菱形E F G H 中点F 的位置变化为主线,改编成下题:题3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以直线AB 为x 轴、AD 为y 轴建立坐标系.菱形EFGH 的三个顶点H 、E 、G 分别在正方形ABCD 边DA 、AB 、CD 上,已知AH =2. A BC DE F G H A B C D E F G H M(1)如图甲,当点F在边BC上时,求点F的坐标;(2)设DG=x.请在图乙中探索: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点F的坐标;(3)设点F的横坐标为m.问:m有无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有,请求出;若无,请直接作否定的判断,不必说明理由.(ABCD置换成矩形可以吗?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3.应该有=想有+可能有一般说来,教师不会把学生完全没有学的、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无法企及的题目拿给学生做,那么为何有的学生却可能对题目(难题)无从下手呢?此时学生的心态是怎样的呢?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又该怎样做呢?想有:人的需要、欲望、感情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也不例外,此时教师应该尽其所能激发起学生的需要和突破难题的欲望,并使他们初步感受到这种需要所能带来的那种快感.可能有:当学生感觉到利用已有知识能做而又做不出来的时候,此时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本人的思考,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学生已有知识中“启”:温故而知新,以达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目的;2.从学生知识的盲点处“启”:盲即模糊,或遗忘,此时善意的提醒、引导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3.从知识的关键点“启”:一语点醒梦中人,顿悟、恍然大悟、大彻大悟由此产生;4.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正所谓“唯有源头活水来”;5.有时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幅表情、一点鼓励、一种暗示就会使学生冲破迷雾,思如泉涌,此时师生之思之想已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应该有: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其喜悦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主动地去透视题目中的各种潜在因素,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坚定必胜的信念,这便是教师讲题应达到的成功境界.题4(2006·安徽)如图,直线l过正方形ABCD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 1 和 2 ,讲题分析:1.利用AB=BC和∠ABC两个已知条件,证明△Rt AEB≌Rt△BFC,得EB=FC.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的边长AB讲题反思:1.正方形ABCD 的顶点D看起来是否“很孤单” ?如图1,能否求出点D到直线l的距离DG?(DG=3)2.正方形ABCD是否“摇摇欲坠”?将图形特殊化:如图2,令AE=CF,且ABl图1 B (G )图2图3 图4 l 图5则AE =CF DG 3.观察、比较上面两题中AE 、CF 、DG 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AE +CF =DG )如图3,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具有一般性吗?作AM ⊥DG 于点M ,可证:①四边形AEGM 是矩形,则AE =MG ;②由△ADM ≌△BCF ,可得AE +CF =DG .4.让直线 l 动起来!如图4,可证△ADE ≌△CBF ,得DE =BF ,即点A 、D 到直线 l 的距离之和与点B 、C 到直线 l 的距离之和相等.思考:直线 l 的位置若再发生变化,还有类似的结论吗?你能总结出一般规律吗?5.如图5,连接AC ,你能利用图形证明勾股定理吗?4.讲题的最高境界=授之以法+培之以能+强之以心对应于“讲题的四种境界”,一个合格的教师,其讲题的效度大致有以下四种水平层次: 正确:内容正确熟练,进度适中切贴,板书工整得当,讲话清晰从容.易懂:外在关系注意铺垫呼应,内在联系注意区分主次,化难为易注意方式方法,关键突破注意把握时机.独到:说之以理见技巧,动之以情见门道,感之以美见艺术,启之以需见奥妙.固顶:授之以法,培之以能,强之以心.①授之以法:关注通性通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②培之以能:引导数学思考,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想学.③强之以心:鼓励提出问题,强调自主探究,让学生会学.题5 正方形ABCD 中,M 是边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B 重合),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M ,作MN ⊥DM ,交∠CBE 的平分线BN 于点N .(1)如图1,当M 是AB 的中点时,求证:DM =MN ;(2)如图2,当M 不是AB 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证法探究:①作N F ⊥A E ,证R t △D A M ≌R t △M F N ;②在A D 上取一点H ,满足D H =M B ,证R t △D H M ≌R t △M B N .逆向思维:若D M =M N ,则M N ⊥D M 成立吗?类比拓展:在正多边形中,类似本题的结论是否也成立?(类比联想)问题背景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如下两个命题:①如图1,两个全等正三边形的其中一边AC 完全重合,点M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若∠AMN = 60°,则AM = MN .②如图2,两个全等正方形的其中一边CD 完全重合,点M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若∠AMN = 90°,则AM = MN .A B C D E M N 图1 A B C D E M N 图2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的命题:③如图3,两个全等正五边形的其中一边CD 完全重合,点M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若∠AMN = 108°,则AM = MN .任务要求(1)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证明;(2)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①如图4,两个全等正n (n ≥3)边形其中一边CD 完全重合,点M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问:当∠AMN 等于多少度时,结论AM = M N 成立(不要求证明)?②如图5,两个全等正六边形的其中一边CD 完全重合,点M 是边BC 的中点.当∠AMN= 120°时,点N 是PC 的中点吗?说明理由.(拓展延伸)如图,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CDEF 中,边CD 完全重合,连接CE .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M 在直线..BC 上滑动(不与点B 、C 重合),其中一条直角边始终经过点A ,另一条直角边交直线..CE 于点N .(1)如图1,顶点M 是BC 的中点.①求证:AM =MN ;②求证:点N 是CE 的中点.(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m . 求CNNE 的值.综上所述,教师在讲题前既要从自己做题的角度去揣摩习题,还要以学生做题的角度去思考习题,更要以命题者的角度去审视试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习题的潜能,提高讲题的效率.能把复杂的问(习)题简单化就是完美,能把简单的问(习)题深刻化就是杰出!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自己体验讲题的快乐,让学生在倾听讲题的快乐中享受数学之美!参考文献杜和戎.讲授学〔M 〕. 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A B C M N P 图1 A B D N E P 图2 A B C D M NE PFG 图3 A B C D M N E P F G H I 图5 A B C D N F E 图1 A B D F E 备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