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0年代新诗(二) ——郭沫若与《女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历 :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省 乐山县沙湾镇人。 “郭沫若”是他 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 报· 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 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 (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现 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 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二)日本留学
(二)主要小说
创造社作家的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郭沫若的小 说也具有创造社小说的特点。注意相关知识的了解, 如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 说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 一部长篇小说,以及创造社作家在抒情体小说方面的 贡献等。 A.自叙小说(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一种自 传体小说,又称“身边小说”):主要有《漂流三部 曲》等。 B.寄托小说(在精神上与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 剧一致):主要有《牧羊哀话》等。
第五章 20年代新诗(二)
——郭沫若与《女神》
考试大纲知识点
• 一、郭沫若创作道路 • 了解:(1)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创造社成 立的经过。(3)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 二、《女神》 • 识记:(1)《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中国的第一 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2)《凤凰涅槃》、 《天狗》、《晨安》、《炉中煤》等是《女神》中的代 表性诗篇。 • 了解:《凤凰涅槃》的思想意义与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 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赏析:《天狗》、《炉中煤》。
• 6、语言丰美华赡,广泛运用从远古神 话到现代科技的各种典故、术语,丰 富了诗的语汇。 • 7、缺陷:[教材p103]
(四)《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 义和贡献:
1、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樊篱、扫荡旧世界的狂 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 的具体展现。 2、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 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 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 3、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以人 格化的 目然为主,也化用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 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新颖,证明新诗在艺术上足 以充分表现新的时代与生活,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旧诗词。
(五)结社 ■1921年6月(一说“7月”),与郁达 夫、成仿吾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创 造社”,主要成员还有张资平、田汉等。 ■ 相关知识: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 《创造季刊》,后陆续创办有《创造周 报》、《创造日》(《中华新报》的副刊) 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
(六)彷徨之路
※1922年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 一期上发表《天上的街市》,这以后 的作品(包括《彷徨》十首等)后结 集为《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 出版。以后还出版有诗集《瓶》(爱 情诗集)、《前茅》、《恢复》等。
• 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 破坏与创造精神: 《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等 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等 个性解放思想:《天狗》等 劳工神圣的民主精神:《地球,我的母亲》等 自然的礼赞及力的精神:《太阳礼赞》《立在地球 边上放号》等。
(三)《女神》的艺术特色
• 1、在诗的形式上,冲破一切旧形式的束缚, 为诗歌的革新与创造树立了榜样。
(三)主要剧作
郭沫若最早的诗剧同时具有诗歌和戏剧的特点: A.诗剧:主要有《女神》中的三部诗剧(《凤凰涅 槃》也具有诗剧的特点)、《星空》中的《孤竹君之二子》 等。 B.历史剧:在20年代有3部:《聂嫈》、《王昭君》、 《卓文君》,后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40年代有6 部,其中,4部以“战国”为题材:《屈原》、《棠棣之 花》(根据20年代的同名诗剧改编)、《虎符》、《高渐 离》;2部以“元末”和“明末”为题材:《孔雀胆》、 《南冠草》;50年代有2部:《蔡文姬》、《武则天》。
(七)文艺与政治活动
●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 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与日本妻子安 娜和三个孩子回国(比鲁迅回国晚14 年,后多次返回日本,鲁迅从此不再 回日本),同时活跃在文艺和政治两 个大舞台上(鲁迅辞官后不再任官 职)。
▲1924年4月再赴日本,同年11月回国。 ▲1925年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这期间创作《聂嫈》等3部 历史剧。 ▲1926年弃文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 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七人主席团成员、 总政治部主任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 共产党,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上海、日本。 ▲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参加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并出版有《前茅》、《恢复》两部诗集。 ▲1937年从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出版有诗集《战声集》。 ▲1940年第三厅解散,另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创作有《屈 原》等6部历史剧。 ▲1949年后,任文联主席等行政职务,并创作有两部历史剧。
• 2、艺术特色 • 想象瑰奇,色彩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 诗作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一 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既表现诗人 与祖国人民溶合为一的愿望,也具有浓厚的 泛神论色彩。 • 在诗歌形式上,它彻底打破了旧诗格律的镣 铐,借鉴西方自由体诗,形式自由奔放,实 现了诗体大解放。 • 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
• “ 一切的一”中的“一”,指大自然普泛的本 体(神); • “一的一切”中的“一切”,指由“一”的本 体衍生出的自然万物。 • “一切的一”与“一的一切”,这是一种一切 都融为一体,生命与万物物我无间的大和谐境 界。(自我、自然与神三个元素融为一体)
3、爱国主义的主题
• 《炉中煤》、《凤凰 涅磐》、《女神之再 生》 。 • “五四”是中国现代 新型文化的青春期, 郭的爱国也表现为对 “青春中国”、“新 中国”的向往与追求。
4、《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1 )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 形象。 ( 2 )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 新人形象。 ( 3 )是一个热烈执着地追求美好理想和个性 解放,充满着历史乐观主义精神的现代人。 ( 4 )抒情主人公已越出了“祖国意识”,有 了“人类意识”。
《女神》的思想价值
二、郭沫若的作品
郭沫若一生著述甚丰,主要了解其诗歌、 小说和戏剧中的下列作品:
(一)主来自百度文库诗集
A.《女神》1921年出版,共分3辑。 •第一辑为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 《湘累》。 •第二辑为爆发期在《时事新报· 学灯》上发表《凤凰 涅槃》、《天狗》、《炉中煤》等具有“五四”时代 精神的作品; •第三辑为“五四”前后的作品。 B.《星空》和《瓶》等“彷徨”时期的作品。 C.《恢复》和《前茅》等“革命”时期的作品。
第二阶段,三四十年代,变为“诗人 — — 社会活动家”。因其文名簇拥到政坛,以 相当多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作为浪漫诗人 的心理,性格被现实政治所束缚,创造力与 时递减。创作告别了“五四”时期那种朝气, 而逐渐强化了现实感,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 激情衰落。 第三阶段,中国内地解放后,郭沫若 身居高位,杂务缠身,作品多为应制之作, 艺术上已不足观。
–关于其“泛神论”的内涵有争论。如 孙党伯(《关于郭沫若和泛神论的关系 问题》,《郭沫若研究》第6辑)指出 郭早期思想中误解和任意发挥“泛神论” 的部分;黄曼君则认为是“五四”自然 科学的时代精神以“人文化”为中介进 入其泛神论思想。
《三个泛神论者》
• • • • • • • • • • • • 一 我爱我国的庄子,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 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 二 我爱荷兰的Spinoza,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 因为我爱他是靠磨镜片吃饭的人。 三 我爱印度的Kabir,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 因为我爱他是靠编鱼网吃饭的人。
(二)《女神》的主题内涵
1、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
( 1 )“反抗”,源自人的解放与觉醒;“破 坏”,基于现实的黑暗、冷酷、腥秽;“创 造”,是人类得以前行的动因。 ( 2)“五四”精神:怀疑、批判、反抗、破坏、 创造。 (3)《凤凰涅磐 》、《女神之再生》集中表现 了上述主题。
2、“泛神论”的主题
(五)《凤凰涅槃》
• 《凤凰涅槃》 “ 象征了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的再 生。” • 1、凤凰的形象 • 诗借凤凰“借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表 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诗人笔下 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她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 弃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 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 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它是年青诗人的化身, 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可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 觉醒的诗的宣言。
三、郭沫若的创作道路
郭沫若的创作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分为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五四”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 义的天才诗人。五四那种宽松、自由、充满 朝气的环境,形成了郭沫若浪漫的人格与创 作风格,他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自我 实现程度很高。《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 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 心绪,满足时代的精神需求。
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
一、郭沫若的生平
郭沫若在新诗、历史剧、散文、 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尤 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 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 大贡献。他的第一部诗集《女 神》,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 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 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 郭沫若(1892~1978) 式的作品。
四、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思想来源:泛神论
–因歌德而发现斯宾诺莎(神决不是人,而 是实体自身、自然本身,神是与自然融为一 体的)为代表的西方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 以及印度的泰戈尔及古诗人迦毕尔(1440- 1518),由之再返观中国庄子及王阳明。 •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 (《少年维特之烦恼· 序引》) •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 “我即梵”、“良知即天理”、“我即 道”。
• 郭沫若的诗歌主张: • “诗的本质专在抒情,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 不失其为诗”,主张诗歌形式上应“绝端的自由, 绝端的自主”。 • 同时又认为“情绪的世界便是一个波动的世界,节 奏的世界”,“虽没有一定的外形的韵律,但在自 体是有节奏的”。
• 2、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特色。 • 3、借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充分利用想 象。 • 4、象征手法的普遍运用。 • 5、情感的夸张: • 形象的夸张: • 意境的夸张: • 这些都反映了五四的狂飙突进精神。
※1914年(22岁)到日本留学(比鲁 迅晚12年),与鲁迅一样也是学医 。
(三)试笔 ※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 试笔即新诗,如《死的诱惑》等, 并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如 果鲁迅开始文学创作按《怀旧》算, 郭沫若的创作开始的时间则比鲁迅 晚5年。
(四)爆发期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得知“五四”的消息
之后进入诗情的“爆发期”,并开始在国内(上海) 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作品。 1920年,《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 重要代表作发表后,郭沫若开始在文坛上引人注目。 这些作品后来大多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 1921年8月,《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 书局出版,比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早2年。 ▲相关知识:《时事新报· 学灯》与《晨报副 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 觉悟》一起, 被称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
第二节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女神》
• 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最重要的诗集之一。 • 受到“五四”狂飙突 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 同时又反映了狂飙突 进的“五四”时代精 神。
(一)《女神》的写作与出版
• 《女神》分为三辑 • 第一辑由诗剧《女神之再生》、《湘 累》和《棠棣之花》组成,是以现代 的想象重构古代的故事传说 • 第二辑是《女》的主体部分,30首诗 作,《凤凰涅磐》《炉中煤》《地球, 我的母亲!》等都是名篇 • 第三辑有25首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