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蜡烛燃烧教案

小学蜡烛燃烧教案

小学蜡烛燃烧教案年级:小学科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成分和燃烧过程。

2.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盘子、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实验器材。

2. 蜡烛燃烧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吗?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

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过程。

三、学习蜡烛的成分(20分钟)1. 教师展示蜡烛燃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的成分。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的成分。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吗?蜡烛是如何燃烧的?蜡烛的成分有哪些?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蜡烛的燃烧(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蜡烛的燃烧,你们还记得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二、探究蜡烛的熄灭(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熄灭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熄灭的方法。

三、学习蜡烛的用途(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用途,举例说明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蜡烛的用途。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熄灭的吗?蜡烛有哪些用途?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成分和用途等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蜡烛的燃烧和熄灭现象。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及其燃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 蜡烛多支(不同形状、大小、材质)2. 火柴3. 剪刀4. 盘子5. 计时器6. 实验记录表格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蜡烛有哪些特点?它们能否都燃烧?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现象。

3. 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原因。

4. 应用:让学生尝试用剪刀剪灭蜡烛,观察剪灭后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蜡烛燃烧更旺。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实验过程和观察现象的图片。

3.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活动延伸1. 邀请消防队员来校讲解蜡烛燃烧的安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厂,了解蜡烛的生产过程。

3. 开展家庭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蜡烛并进行燃烧实验。

七、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收获。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表现及收获。

3. 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注意火源。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3. 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究。

十、活动预案1. 火灾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立即采取措施扑灭火源,确保学生安全。

2. 学生受伤应急预案:如有学生受伤,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家长和学校相关部门。

3. 器材损坏应急预案:如有器材损坏,及时更换或修复,确保活动正常进行。

湘教版科学四下5.3《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5.3《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5.3《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四下5.3《燃烧的蜡烛》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相关现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燃烧特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燃烧的原理和条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认识。

此外,学生对灭火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燃烧特点及燃烧的条件。

2.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掌握灭火的方法,提高防火意识。

4.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条件。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的蜡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燃烧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蜡烛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蜡烛燃烧的过程。

如:火焰形状、颜色、熄灭时的现象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情况下蜡烛的燃烧现象。

如:高度不同的蜡烛、放入水中的蜡烛等。

4.巩固(10分钟)讨论并回答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如何灭火?5.拓展(5分钟)介绍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生日蜡烛、蜡烛灯等,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燃烧现象在其他场合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概括蜡烛的燃烧特点、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燃烧的蜡烛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二)科学探究: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观察研究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发生的变化情况。

难点: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准备】有关拉瓦锡研究燃烧情况的课件或图像资料、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孩子们,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能燃烧?你觉得这些东西在燃烧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回答)2.刚才很多孩子都说到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

在三百多年前,有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拉瓦锡,他对燃烧也非常感兴趣,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孩子们,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吗?那咱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3.你从拉瓦锡的实验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4.谈话:拉瓦锡的实验中物质燃烧后它的总重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却认为东西燃烧后重量减少了。

到底是我们的感知对,还是拉瓦锡的实验对?要知道这个结论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验)对,实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实验。

老师已经将材料给大家准备好了,请组长赶快打开让大家看看吧!聪明的孩子,根据老师带来的材料,你认为用什么材料来进行探究呢?(蜡烛)用蜡烛来探究什么呢?(燃烧现象)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燃烧的蜡烛》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燃烧的蜡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2.掌握蜡烛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原理;2.蜡烛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4.实验观察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1.燃烧的基本原理;2.蜡烛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实验观察及数据分析。

四、教学难点:1.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2.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准备:1.蜡烛、打火机、托盘、试管等实验器材;2.燃烧实验记录表;3.教学PPT;4.教学视频。

六、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燃烧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讲解:简要介绍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蜡烛的结构工作原理;3.实验演示:老师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燃烧过程;4.实验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5.数据分析:学生和老师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展开讨论;6.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重点难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练习题: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巩固燃烧相关知识;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3.思考题: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

八、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评价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展示科学探索精神。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

3. 观察实验中蜡烛的变化和现象。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结构和成分。

2. 蜡烛的燃烧原理。

3. 蜡烛燃烧的观察实验。

三、教学重点:1. 蜡烛燃烧的原理。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燃烧的蜡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燃烧的蜡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燃烧的蜡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知道蜡烛是怎么燃烧的,以及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小学生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举例子说明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寻找身边存在的燃烧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根已点燃的蜡烛。

•用板书或PPT将相关知识点呈现出来。

•教具:盐、砂糖、明矾各一小碗、一盘糖果、火柴。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拿着点燃的蜡烛,示范一下蜡烛燃烧的过程,并向小学生询问蜡烛燃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燃烧的时候会冒烟。

情境再现•清晨的阳光洒在飘着白雾的山林里,园子里还沉睡着,却已经有小智子的爷爷出门干活了。

他走到大门口,点燃了一根蜡烛,然后拿着蜡烛,走进桂花林。

•小智子的爷爷在桂花林里看到了一棵老榕树,停靠在树根边的石椅上,慢慢的喝着茶。

突然,他发现来自榕树的一缕白烟飘在他的眼前。

孩子们的想法1.孩子们听到故事后,询问老师燃烧的真相。

2.孩子们通过询问,得知燃烧需要三种基本物质(即燃料、氧气和热源)。

实验演示教师将蜡烛放在一个小碟子里,告诉孩子们燃烧蜡烛需要三个基本物质,然后教师询问孩子们可以分别加入盐、糖和明矾等物质,在蜡烛发生反应后观察结果。

控制实验孩子们使用不同的物质控制实验,比较使用该物质前后蜡烛燃烧的表现有哪些不同。

进一步的讨论1.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对蜡烛的燃烧产生不同的影响?2.孩子们有哪些已知的燃烧事实?3.孩子们能寻找其他身边燃烧现象吗?总结通过这样一次互动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对燃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寻找、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同时也让孩子们意识到实验科学思想的重要性。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化学变化”,详细内容为蜡烛的燃烧过程,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探究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组成,掌握蜡烛燃烧的过程,理解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实验验证科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其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实验架、酒精灯、镊子、放大镜、电子秤、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实验架、酒精灯、镊子、放大镜、电子秤、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提问:“蜡烛为什么能燃烧?燃烧过程中有哪些变化?”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5. 知识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的过程2. 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 实验数据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计算蜡烛燃烧的化学效率。

2. 答案:(1)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的质量逐渐减少,燃烧产生的气体使烧杯内气体体积增大。

(2)蜡烛燃烧的化学效率约为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化学原理。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实验过程是否安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蜡烛燃烧的效率。

燃烧的蜡烛教案5篇

燃烧的蜡烛教案5篇

燃烧的蜡烛教案5篇燃烧的蜡烛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注意安全。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难点: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活动准备1、学习使用蜡烛的正确方法。

2、每组4人,每人一支小蜡烛、一个小盘子,每组一支大蜡烛、两个玻璃杯子(杯子分大小两种)。

活动过程1、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些什么?幼:(蜡烛)2、师:什么时候会用到蜡烛?幼:(过生日、停电的时候)3、师:蜡烛有好多好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共同探究那些秘密。

4、首先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

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

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1)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用什么方法将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2)我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玻璃杯,用玻璃杯将蜡烛熄灭,你们猜能做到吗?该怎么做?请小朋友想个办法?(4)教师介绍实验记录表,并进行记录。

5、做一做:(1)幼儿点燃蜡烛,然后将杯子罩在蜡烛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猜想,把猜想结果记录下来。

再验证,并记录。

提问幼儿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师小结:(因为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将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蜡烛就熄灭了)(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结果。

验证:让幼儿用手摸一摸杯子底(玻璃杯有点热),记录结果。

提问: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师小结:(因为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3)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把大小玻璃杯罩同时在燃烧的蜡烛上,请小朋友猜,谁的蜡烛先熄灭?谁的蜡烛后熄灭?记录结果。

《燃烧的蜡烛》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燃烧的蜡烛》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燃烧的蜡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燃烧的蜡烛》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儿童科普读物,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蜡烛的制作原理和燃烧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阅读《燃烧的蜡烛》,让学生深入了解蜡烛的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蜡烛的制作原理和燃烧过程;(2)掌握蜡烛的组成成分;(3)能够简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蜡烛的制作原理;(2)蜡烛的燃烧过程;(3)探究蜡烛的组成成分。

2. 教学方法:(1)小组阅读《燃烧的蜡烛》,了解蜡烛的相关知识;(2)讨论蜡烛的制作原理和燃烧过程,进行实验观察;(3)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 给学生介绍《燃烧的蜡烛》的内容和作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 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本书,了解蜡烛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探究蜡烛的制作原理1. 小组讨论蜡烛的制作原理,总结出蜡烛的组成成分;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第三课时: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1.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讨论燃烧产物和反应过程;3.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蜡烛燃烧的主要特点。

第四课时:实践与分享1. 学生动手制作蜡烛,体验制作过程;2.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蜡烛,分享制作心得;3.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撰写关于《燃烧的蜡烛》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2. 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蜡烛的PPT,展示蜡烛的制作原理和燃烧过程;3. 鼓励学生进行蜡烛燃烧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提交的作业要符合要求,内容全面,语言通顺;2.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实验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3. 学生自评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未来的学习计划。

小学科学《燃烧的蜡烛》

小学科学《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及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及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报告单、蜡烛、碟子、打火机、集气瓶、毛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 出示普通白纸:这是一张白纸,你们觉得它有重量吗?2. 用打火机将纸点燃。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发光、发热,冒烟……师:我刚才那张纸呢?生:变成灰了。

师:灰的重量和纸的重量相等吗?为什么呢?3.利用天平秤称一称灰和纸的重量。

4.是不是其他物体燃烧后也会这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探究物体燃烧的现象。

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现象1、师:生活中有许多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蜡烛。

但是一根完整的蜡烛都是由蜡+棉线烛芯组成。

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蜡烛有什么特点吗?生:白色、硬、较长、温度低......2、你们了解的这些特点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看颜色、形态;闻气味;摸硬度、温度等)3、你们每组桌上都有一个打火机,用它点燃蜡烛,请你认真观察蜡烛燃烧时会产生哪些变化;3分钟后当音乐第一次响起时,请熄灭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并及时记录你们的发现;当音乐第二次响起时,请结束实验,完善记录单,准备汇报。

4、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视频。

2、组长依次领取器材。

生:蜡烛为什么会熄灭?(集气瓶内支持燃烧的氧气烧完了,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什么使石灰水变浑浊呢?(燃烧产生的气体)小结:集气瓶中留有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它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四、拉瓦锡的实验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这个结论早就在三百多年前,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验证过。

请大家快速阅读科学书56页,比较一下拉瓦锡的燃烧实验和我们的蜡烛燃烧实验。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精选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精选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物质的燃烧与灭火》,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蜡烛燃烧的秘密”。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学生将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认识火焰的组成部分,并探讨蜡烛燃烧时的能量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掌握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认识火焰的组成部分,并了解蜡烛燃烧时的能量转化。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原理,火焰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蜡烛燃烧的过程,能量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火柴、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教师展示蜡烛,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实践操作(1)教师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焰的组成部分。

3.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发光发热?”4. 随堂练习(1)教师提问:“火焰的组成部分有哪些?”(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的秘密(1)蜡烛的组成:石蜡、棉芯、蜡烛壳(2)蜡烛燃烧的原理: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热量+ 光能(3)火焰的组成部分:焰心、内焰、外焰(4)能量转化:化学能→ 热能 + 光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蜡烛燃烧的原理。

(2)描述火焰的组成部分。

2. 答案(1)蜡烛燃烧的原理:石蜡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同时释放出光能。

(2)火焰的组成部分:焰心、内焰、外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燃烧的原理和火焰的组成部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湘教版科学四下5.3《燃烧的蜡烛》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四下5.3《燃烧的蜡烛》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四下5.3《燃烧的蜡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燃烧的蜡烛》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蜡烛的燃烧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燃烧的条件以及蜡烛的不同熄灭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燃烧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认为燃烧就是火焰、燃烧需要氧气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并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燃烧的条件以及蜡烛的不同熄灭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燃烧的条件以及蜡烛的不同熄灭方法。

2.难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蜡烛熄灭原因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燃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

3.探究燃烧的条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蜡烛的燃烧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

4.探究蜡烛的不同熄灭方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熄灭方法下蜡烛的熄灭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的不同熄灭方法。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燃烧过程:点燃→熔化→气化→燃烧2.燃烧条件:氧气、温度、可燃物3.熄灭方法:吹灭、抹灭、盖灭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实验、讨论等环节。

《蜡烛燃烧的秘密》科学优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秘密》科学优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秘密》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科学》第二章“燃烧与火焰”,详细内容为“蜡烛燃烧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成分、燃烧原理以及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蜡烛的组成成分,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学会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原理。

教学重点:蜡烛的组成成分、燃烧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镊子、放大镜、实验报告单。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镊子、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蜡烛,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时会有哪些现象?”2. 教学内容讲解(1)蜡烛的组成成分(2)蜡烛燃烧的原理(3)蜡烛燃烧时的现象3. 例题讲解(1)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2)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为什么会有一层水珠?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5. 学生汇报与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蜡烛燃烧的原理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组成成分2. 蜡烛燃烧的原理3. 蜡烛燃烧时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蜡烛燃烧现象的理解。

2. 答案:蜡烛燃烧是因为蜡烛的组成成分在遇到火源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和光。

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时,蜡烛顶部会熔化成液态,同时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对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讲解蜡烛燃烧原理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以及如何安全使用蜡烛。

燃烧的蜡烛教案

燃烧的蜡烛教案

燃烧的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燃烧的蜡烛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燃烧蜡烛的现象和特点。

3. 学生能够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

教学准备:
1. 蜡烛。

2. 点火器。

3. 水杯。

4. 实验室台面。

教学步骤:
引入:
1. 引导学生回想点燃蜡烛时的场景,引发对蜡烛燃烧现象的兴趣。

不要提及燃烧蜡烛的标题或相关词语。

2. 提出问题:蜡烛是如何燃烧的?请学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探究:
3. 分发蜡烛和点火器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室台面上点燃蜡烛。

4.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不要提供标题或相关词语。

探究因素:
5. 提出问题:你认为会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请学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6.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改变不同因素来观察对蜡烛燃烧的
影响。

比如,通过在蜡烛上加盖一个玻璃杯来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7.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并总结各个因素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不要提供标题或相关词语。

总结:
8.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在学生的帮助下,总结出一些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并进行简要总结。

不要提供标题或相关词语。

拓展:
9. 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探究的现象?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巩固:
10.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评价:
11. 针对学生在实验和探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

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

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需要的条件。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需要的条件。

2.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科学原理相联系。

四、教学准备:1.蜡烛、点火器具、实验器材(如玻璃棒、玻璃杯等)2.课堂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火焰进行简单的描述,引起学生对火焰的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实验(10分钟)带领学生观察实验:在实验台上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仔细观察火焰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3.回归实验(10分钟)让学生细致观察蜡烛燃烧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火焰的形成和燃烧需要的条件。

4.讨论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蜡烛燃烧时,火焰由什么物质组成?为什么会有火焰?b)火焰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火焰会有这样的颜色?c)火焰有什么特点?观察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他有趣的现象?d)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的条件。

5.实验应用(10分钟)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他们学到的知识。

例如:通过改变蜡烛的位置、蜡烛的大小、点燃物的种类等条件,观察火焰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形成条件。

同时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八、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的燃烧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火焰颜色的差异。

燃烧的蜡烛的教案

燃烧的蜡烛的教案

燃烧的蜡烛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燃烧的蜡烛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组成和燃烧原理。

2.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变化。

3. 燃烧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蜡烛。

2. 火柴。

3. 实验用具:玻璃杯、瓶盖、烧杯、酒精灯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特点。

2. 提问学生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3.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用一个玻璃杯盖住蜡烛,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4. 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他们思考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5. 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例如改变蜡烛的高度、改变瓶盖的大小等,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

知识总结:6. 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讲解蜡烛的组成和燃烧原理。

7. 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拓展应用:8. 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照明、庆祝等。

9.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其他与燃烧相关的问题。

实验报告:10.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并包括他们的发现、观察和结论。

评价:11.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重点考察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燃烧的相关知识,如燃烧的产物、燃烧的能量等。

教学资源:1. 《化学与生活》教材。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燃烧原理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同时,通过设计自己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室安全。

小学科学第2课《蜡烛的燃烧》第1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蜡烛的燃烧》第1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蜡烛的燃烧》第1课时(教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第2课《蜡烛的燃烧》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可燃气体和水蒸气的产生。

教学重点:1. 理解蜡烛的结构和燃烧原理;2. 探究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3. 分析燃烧过程中的可燃气体和水蒸气的产生。

教学难点:1.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2.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可燃气体和水蒸气的产生。

教学准备:1. 蜡烛;2. 火柴;3. 玻璃杯;4. 盖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展示一支蜡烛并问学生它是如何燃烧的。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与蜡烛燃烧相关的问题,如:1. 蜡烛为什么会燃烧?2. 蜡烛为什么会冒烟?3. 蜡烛燃烧时需要什么东西?4. 灭蜡烛时,火焰为什么会熄灭?Step 2:观察实验(10分钟)1. 老师点燃一支蜡烛,并观察火焰的变化。

2. 学生观察并记录火焰的形状、颜色、热量等特征。

3. 学生观察并记录蜡烛燃烧时的冒烟现象。

4. 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的气味。

Step 3:问题探究(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给出答案。

2. 老师解释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在被点燃时产生火焰,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叫做氧化石腊的可燃气体。

这种可燃气体与周围的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热量和光线。

3. 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Step 4:实验验证(20分钟)1. 学生使用玻璃杯将蜡烛包裹,并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内的变化:火焰在燃烧过程中会逐渐变小,最终熄灭。

玻璃杯内产生了一层白雾。

3. 学生尝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玻璃杯内氧气的消耗导致火焰变小,最终熄灭。

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科学知识: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和内容分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科学课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四年级上册“水的变化”单元中,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对物质形态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变化,使他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这是前面两小节中已经学过的内容。

)同时,还将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燃烧的蜡烛》主要是综合应用,既有可逆变化过程又有不可逆变化过程,既有形态上的变化又有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同时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

板书设计:燃烧的蜡烛形态变化变短不变产生新物质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们,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能燃烧?你觉得这些东西在燃烧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刚才很多孩子都说到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

在三百多年前,有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拉瓦锡,他对燃烧也非常感兴趣,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孩子们,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吗?那咱们打开书56页自由地读一读。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燃烧的蜡烛教案 湘教版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燃烧的蜡烛教案 湘教版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燃烧的蜡烛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以蜡烛为例进行探究2.能仔细的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区别,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乐于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探究2.能够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科学知识:1.知道燃烧与空气有关系,蜡烛的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新的物质,初步知道物质不灭定律2.蜡烛融化是可逆的,蜡烛燃烧是不可逆的3.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可以利用这个反映鉴别二氧化碳教学准备: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二、活动一、学生自学教材56页:关于燃烧,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讨论交流:燃烧后剩下的一小撮灰显然比原来的木炭轻很多,但整个密闭容器的重量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木炭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二、观察蜡烛的变化蜡烛燃烧前的观察观察燃烧中蜡烛的变化及现象:有没有气味?燃烧后,消失的这一节蜡烛到什么地方去了?烧完之后是什么都没有了?还是和木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活动三、检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书P58实验将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一洁净的烧杯里,使杯壁上留有石灰水水滴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杯壁上石灰水的变化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就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

活动四、阅读指南车信箱活动五、拓展蜡烛的融化是可逆的,而燃烧是不可逆的,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判断下面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书P58我们还知道有哪些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吗?课后反思:附送: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学案教科版[一]学什么1.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

蜡烛的燃烧教案

蜡烛的燃烧教案

蜡烛的燃烧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蜡烛的燃烧过程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科领域: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原理。

2. 掌握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基本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1. 蜡烛2. 火柴3. 温水4. 玻璃杯5. 实验记录表格6. 课堂展示板和白板笔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 使用展示板或白板,绘制一支蜡烛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吗?"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蜡烛燃烧的想法,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实验准备(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支蜡烛、几根火柴、一杯温水和一份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操作(20分钟)1. 首先,要求学生点燃一支蜡烛并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2. 接下来,让小组分别将一支蜡烛放在室温环境和一杯温水中,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的燃烧差异。

3.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火焰大小、烛芯燃烧情况等。

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蜡烛在温水中的火焰更短暂?"或 "蜡烛燃烧需要什么呢?"实验总结(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全班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

指导他们理解,蜡烛燃烧需要燃料(蜡烛)和氧气(空气中的一个成分)。

3.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温水中的蜡烛燃烧更短暂是因为水中的温度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热量来维持蜡烛燃烧。

实验延伸(10分钟)1. 提出一个新问题:"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燃烧,会发生什么?"2. 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并鼓励他们展开实验以验证他们的预测。

3. 学生可以用一个玻璃杯做实验并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

4. 帮助学生分析结果,引导他们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

当氧气供应不足时,火焰会逐渐熄灭。

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并将今天的实验结果写成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实验结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关于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让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提供的“拉瓦锡的研究”来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知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5.对“蜡烛燃烧中有些什么样的变化”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应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3燃烧的蜡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活动蜡烛的变化
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全课总结”这样的顺序来进行。
1.认真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的蜡烛与燃烧后的蜡烛,
2.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气味,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
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将沾有澄清石灰水滴的烧杯倒扣在蜡烛上时,要注意烧杯与烛焰的距离。如果因为石灰水滴太小而致使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应当教育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比观察研究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教学难点是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准备
有关拉瓦锡研究燃烧情况的课件或图像资料、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导入
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中引用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关于燃烧的科学研究史启发学生做出思考,抓住“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并没有改变”的事实,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