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化验单各项解读

合集下载

凝血结果解读

凝血结果解读

凝血结果解读模式1:PT明显升高,其余四项正常这种模式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刚开始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存在轻度的维生素K缺乏。

因为PT检测中涉及的VII 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患者的凝血结果仅表现为PT升高,且通常其PT结果不会超过参考上限的一倍。

造成这种模式的另一种可能是,患者先天性缺乏VII。

当然,这是十分罕见的情况。

模式2:APTT明显升高,其余四项正常当APTT明显升高时,根据患者有无出血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情况:(1)患者存在出血。

那最可能的是先天性缺乏VIII、IX、XI 因子,也就是先天性血友病。

或者患者体内存在因子抑制物,最常见的是VIII因子抑制物,也就是获得性血友病。

要初步的鉴别这两类疾病,可采用血浆混合试验。

此外,血管性血友病的患者,APTT也可能单纯升高。

(2)当患者不存在出血表现时,APTT升高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的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导致的。

此外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K)缺乏也会导致APTT升高,但这些情况极为鲜见。

模式3:FBG升高,其余四项正常因为FBG不仅是一种凝血因子,同时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因此,在一些炎症、创伤和妊娠等情况下,它都可能升高。

模式4:PT和APTT明显升高,其余三项正常出现这种模式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缺乏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特定类型的鼠药中毒。

而这三种情况都与维生素K有关。

因为,维生素K对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活化十分重要。

因此,当患者由于摄入不足,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杀灭了可以合成维生素K的肠道菌群时,就会出现出血和PT/APTT升高。

而抗凝药华法林和一些灭鼠药(如溴敌隆、溴鼠灵),则是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使上述四种因子活性降低。

当凝血标本采血量明显不足,或患者的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时,导致抗凝剂与血浆比例失衡时,也会出现PT和APTT假性偏高,这类情况要与病理性增高相区别。

另外,如果护士妹妹,“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紫头管中的血(含络合剂EDTAK),偷偷倒进了蓝头管送检,那也会出现这种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凝血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检查方法,常见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和D-二聚体,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凝血因子的功能和活性是否正常,为临床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凝血检查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险,可用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下面就凝血检查结果的解读进行相关说明。

1、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特别是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

它的临床意义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正常与否,以及检测凝血功能异常或凝血疾病。

当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时,可能是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多因使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导致凝血因子Ⅶ的活性增加,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也可能是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Ⅶ活性增高导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可能是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多因维生素K缺乏或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治疗导致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活性降低,从而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也可能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如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缺乏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还可能是使用抗凝药物肝素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抑制了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评估凝血功能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但它们也有一些区别。

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凝血通路的凝血因子活性,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凝血通路的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活性。

因此,在某些凝血因子异常的情况下,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是用于评估血小板数量指标,有凝固血液的作用,参与机体的凝血功能。

当血小板计数增多时,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疾病的一种,导致血小板过多;②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炎症、感染、贫血、肿瘤、手术、创伤等均可诱发,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增多。

凝血9项功能简单解读分析

凝血9项功能简单解读分析

凝血9项功能简单解读分析止血与血栓涉及临床所有学科,是临床患者常见死亡原因,对于临床各科疾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由于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就是实验室诊断,因此。

血栓性疾病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突然、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可见于几乎各临床科室,应充分利用现有手段提高诊断效率。

血栓/出血评分工具。

尤其对于在患者入院时,及时进行出血或血栓类疾病风险评估,通过对现存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出血中危、出血高危或血栓中危、血栓高危等类型。

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后,再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因此在进行抗凝治疗时,应该恪守“持续监测、谨慎选择”的原则。

PT (凝血酶原时间):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

(PT :凝血酶原时间)。

(应有正常对照,超过对照3s为延长)此化验单为16.4-13.5=2.9S,无临床意义。

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激活Ⅶ,最终形成Ⅶa-TF- PL-Ca2+。

PT延长:遗传性 VII缺乏,遗传性共同途径因子I、II、V、X、缺乏,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纤溶亢进(如DIC后期),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口服抗凝剂首选监测指标:PT延长2-3倍(即超过对照值的3倍)。

PT缩短:高凝状态。

一、PT(外源性)在临床上要比正常范围>3s才有临床意义;我是利用历史来记住外源性与内源性,APTT名称比较长,联想到我们国家内战时间长,因此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而PT名称短,我们对外战争时间相对短,因此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

(主要用来方便记忆而已)PT延长:(1)先天性:I、II、V、X凝血因子缺乏(为共同通道)、III、VII凝血因子缺乏(PT系统特有的因子)(2)合成减少: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II、VII、IX、X 凝血因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3)消耗太多:DIC后期(凝血因子已消耗完)、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SLE)注意:当PT延长,而其余指标正常,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患者刚开始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者维生素K轻度缺乏;如果PT 时间延长过于明显,可能要考虑罕见的先天性缺乏VII PT缩短:一般考虑高凝状态,可能是脑梗、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也有可能是口服避孕药引起的。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做手术前,医生时常会要求患者做凝血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有无问题,以便做好准备,确保手术安全。

凝血检验报告单上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那么这些指标检测结果该怎么看呢?下文就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凝血酶原时间1、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参考范围凝血酶原时间,英文简称为PT,正常参考范围为11-14s,超过正常范围数值>3s则为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PT检查实质是一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的筛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获得性或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Ⅶ、Ⅹ与凝血酶原是否存在抑制物或者缺陷等情况;是监测抗凝剂使用情况的指标之一,对抗凝剂使用量进行监测。

相关研究发现,口服抗凝剂时,PT的适宜数值应是正常范围的1-2倍。

3、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PT指标可反映出被检查者的外源性凝血系统情况,并可监测口服抗凝剂使用情况。

PT指标延长表明:①获得性方面:多见于原发性纤溶症、肝脏疾病、DIC或维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

②血液循环中存在FDP、口服抗凝剂肝素或者抗因子Ⅱ、Ⅴ、Ⅶ、Ⅹ抗体等物质。

③先天性方面:多见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等疾病。

PT指标缩短则多见于口服避孕药、存在高凝状态、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以及血栓性疾病等情况。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1、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国际标准化比值英文简称为INR,其正常参考范围为0.8-1.5。

2、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意义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参考凝血美元时间比的ISI次方就是INR,其中ISI指的是国际敏感度指数,数值在出场时由厂家确定。

现阶段,国际上多采用INR指标对患者口服抗凝剂剂量进行监测。

WHO规定的口服抗凝剂INR范围是这样的:①术前:如髋部外科手术前INR范围为2.0-3.0,非髋部外科手术前INR范围为1.5-2.5。

②肺梗塞治疗INR范围为2.0-4.0,而预防动脉血栓形成INR范围为3.0-4.0,深静脉血栓形成INR范围则为2.0-3.0。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HAPPY NEW YEAR很多患者在医院做检查需要做凝血五项检查,但是很多患者对凝血五项检查的项目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五项检查,所以我们要了解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对检查才更清楚。

ICU护理之家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 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干货】“凝血功能”常规检测及结果解读

【干货】“凝血功能”常规检测及结果解读

【干货】“凝血功能”常规检测及结果解读曾经有一急诊患者在接受术前实验室检查时,凝血检查结果为PT、APTT延长,怀疑患者出现DIC,在检验科的建议下,该患者做DIC系列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该患者并未表现明显的DIC 症状。

如果患者没有做凝血检查,而直接手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少患者手术前,医生都要求患者做凝血四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四项检查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它呢?01凝血四项凝血四项+D二聚体项目属于医院血液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

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

由于检测方法或试剂不同,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别,请以各医院报告单参考值为准,但是结果都是有临床意义的。

02参考值PT(单位秒S):9-15S,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PTA) 70-130%INR:国际标准化比值0.8—1.2APTT(单位秒S):20-40S,正常对照超过±10S以上异常TT(单位秒S):14-21S,正常对照±3S以上异常FIB(单位g/L):2-4D-二聚体(单位ug/ml):0-0.503临床应用血凝四项的检测现主要运用于:1、手术前患者2、产前孕妇凝血功能筛查3、某些凝血因子异常疾病的检测4、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如今病人住院做手术前医生都会要求患者抽血做凝血四项的检查,目的是在于手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好事先做准备,如果凝血功能不健全者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而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04结果解读1.PT、APTT都缩短PT、APTT缩短,FIB升高:表明患者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具有血栓形成高发风险。

可结合高凝状态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

临床上,建议医生防范血栓风险。

2.PT、APTT都延长FIB水平低、患者使用将纤维蛋白药物均可导致PT、APTT延长。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ppt课件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2、PT缩短: ①DIC早期(高凝状态); ②先天 性FⅤ增多; ③口服避孕药; ④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活性增高、血管损伤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增多。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3、口服抗凝药的监测INR: 口服抗凝剂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INR。一 般值为2 ~4时作为 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 适用范围。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正常情况下,组织损伤后形成的止血栓在 完成止血使命后将逐步溶解,从而保证血管的 畅通,也利于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止血栓的 溶解主要依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 解。简称纤溶。
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或纤溶系统亢进。 增高或阳性主要见于: ①运动和紧张; ②血 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形成、肺栓塞; ③原发性纤溶亢进或继发性纤溶亢进(DIC), 但不能鉴别; ④恶性疾病、感染、妊娠高血 压综合症、器官移植; ⑤溶栓治疗。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PT的测定原理: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液 之 外 的 组 织 因 子 TF 暴 露 ,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 ①先天性FⅡ、FⅤ、FⅦ、FⅩ减低及纤维蛋白原缺 乏(﹤500mg/L),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 维蛋白原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 症、阻塞性黄疸和维生K缺乏、血循环抗凝物质增 多等。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凝血解读PPT

凝血解读PPT
• 健康成年人,INR 值大约 1.0;有静脉血栓的患者 INR 值一般应保持在 2.0~2.5 之间;有 心房颤动的患者 INR 值一般应保持在 2.0~3.0 之间。
凝血酶时间(TT)延长
• TT 检测可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功能,临床常用于判定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的 筛查项目,还经活化因子 XIII 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 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dimer 是机体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作用下 的产物,临床常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排除诊断。
• 但需注意,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 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 死等均可导致 D-二聚体升高。
• 2. 亦见于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肾小球疾病活动期,放射治疗后,烧伤,休克,外科手 术后,恶性肿瘤,多发性 骨髓瘤等
• 3. 口服避孕药等。 • 4. 炎症、创伤、妊娠等。
纤维蛋白原(FIB)降低
• 1. 肝脏疾病 (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 2.DIC 消耗性低凝血期及纤溶期,溶栓治疗的监测; • 3.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 4. 恶性贫血; • 5. 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等。
• 1. 先天性:先天性凝血因子 Ⅱ、Ⅴ、Ⅶ、Ⅹ 缺乏、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 2. 获得性: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 K 缺乏、肝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如口服抗凝
剂、肝素)。
PT缩短
• 1. 先天性凝血因子 V 增多。 • 2. 口服避孕药、洋地黄中毒、乙醚麻醉后。 • 3. 高凝状态 :DIC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等。 • 4. 血栓性疾病:脑血栓形成、急性血栓性静脉炎。 • 5.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日期:2010-11-08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④治疗肺梗塞 2.0—4.0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凝血7项的常规检查与解读

凝血7项的常规检查与解读

凝血 7项的常规检查与解读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各类疾病发生概率增加,特别为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医疗水平提升,凝血由四项转变至七项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对凝血抗凝纤溶全过程观察及了解,有效预防临床出血性以及血栓疾病预防。

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凝血检测指标,分析其在临床结果实际意义。

1.凝血7项常规检查内容针对凝血检查而言,由传统四项检查转变为7项,其主要包含的项目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III(AT-III),临床凝血指标推荐上述七个指标,核心不仅涵盖三大系统,即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为临床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而且可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成本价格低廉,便于普及。

将七项指标联合应用检测,主要可实现三个目标,将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状况掌握,不仅可达到筛查的全面性,而且相互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互相应正。

一般临床上PT、APTT、AT、TT均呈上升趋势,Fg、FDP、D-Dimer均升高,表明处于高凝状态;Fg处于下降,其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表明为低凝状态。

1.凝血7项常规检查内容解读2.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通常在临床上正常参考值为10-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主要为一类筛查试验,核心为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验证先天性或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VII、X 缺陷的存在,同时运用于对口服抗凝药物使用剂量的监测,为监测口服抗凝剂首选指标。

该项指标时间延长超过3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严重肝硬化;②纤维蛋白原缺乏;③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II、V、X减少;④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原发性纤溶亢进;⑤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如肝素。

该项指标时间缩短主要表明,血栓栓塞疾病前状态、DIC初期呈高凝状态。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众健康意识较过去相比强化不少,不少公民已经养成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的习惯。

在拿到体检报告后,不少人因缺乏医学方面的常识,很难看到报告中的数据值,凝血检查也是如此。

出血与凝血作为检查项目中相对常规的一种,与不少疾病均存在较大的关系,有90%出血与凝血问题,均可以通过凝血实验室给出相对准确的诊断。

在当下常规检查项目中,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四项等项目,读懂相关数据也有较大的意义。

一、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凝血四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对检查中四个指标数值反映的信息进行解读较有必要。

在FIB水平不高的情况下,PT、APTT都延长,如果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或存在弥漫性血管内溶血、肝病等情况,也会导致PT、APTT都延长。

PT、APTT都延长也可能在凝血过程中,因共同通路凝血因子出现异常所致,常见的情况为凝血酶原(Ⅱ因子)异常、凝血因子V异常、凝血因子X 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等。

在相关情况下,均会导致PT、APTT出现同步延长的情况。

在凝血四项结果中,可能出现PT、APTT都缩短的情况,该结果表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同时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血栓形成风险不小。

如果检查结果为FIB升高,PT、APTT缩短,也为同样的情况,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较大。

在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还会结合D二聚体指标,其主要为高凝状态的反应指标。

出现该结果后,临床医生会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用以预防血栓。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对于PT延长,AFTT大体正常的情况,体检者多为缺乏维生素K、误服华法林或含有相关成分的鼠药。

药物华法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X等羧化,均持有抑制作用。

也是因此,所以华法林具有抗凝血的功效。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的情况,对于接受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会出现APTT延长的情况。

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解读

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解读

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解读出血和凝血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是约90%的出凝血问题可以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

目前常规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这些简单的检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觑。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血小板计数(PLT):是血常规检查的常规报告参数。

一、凝血四项结果解读1.PT、APTT都缩短:PT、APTT缩短,FIB升高:表明患者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具有血栓形成高发风险。

可结合高凝状态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

临床上,建议医生防范血栓风险。

2.PT、APTT都延长:1.FIB水平低、患者使用将纤维蛋白药物均可导致PT、APTT延长。

2.肝病、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以及抗凝治疗也会引起两者延长。

3.也可能是凝血过程中共同通路的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V、X异常,以及凝血酶原(Ⅱ因子)、纤维蛋白原(I因子)异常。

3.PT延长为主,AFTT基本正常:PT延长,在临床最常见的是双香豆素药物抗凝,如华法林、误服鼠药(成分为华法林)及维生素K缺乏的患者。

华法林等药物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羧化,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常用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在2~3之间。

PT延长,较少见的情况还有凝血因子Ⅶ的缺陷。

4.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APTT延长,临床常见的是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口服Xa因子抑制剂,口服凝血酶抑制剂也会引起延长。

如未使用抗凝药物,应做APTT纠正实验,将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1:1混合后做APTT纠正实验。

若APTT能纠正,意味着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异常;如APTT不能纠正,意味着存在凝血抑制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等。

凝血指标解读

凝血指标解读

凝血指标解读凝血指标是衡量血液凝及能力的指标,是开展血液凝固鉴定的重要检查,检查人群不限于健康体检者,对于疑似出现凝血畸形的病人,以及血友病、贫血病和出血性疾患等病人,也应进行测定,并做好趋势观察,以监测凝血状况的变化。

凝血指标的常规检查主要有血小板计数(PLT)、凝血肝素活动度(prothrombin活性,PT)、凝血活酶时(fibrinogen活动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III活动)等,其中血小板计数是最常见的检查。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凝固鉴定,血液凝及性质的主要指标。

血小板的任务是通过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等信号物质的调节作用,促进凝血酶与纤维蛋白混合,形成血栓,从而止血。

当血小板计数降低时,血小板发挥不能止血,容易出现穿播出血、皮下出血等症状,呈现出出血性贫血症状,若血小板计数过高,会影响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形成有效血栓,从而容易形成血栓、血凝块,而引起 Amytropoidd因子或孕妇坐骨神经痛症状,致使血液循环失衡,引发严重的出现凝血性阻塞性脑血管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卒中症状。

凝血肝素活性(prothrombin活性、PT)凝血肝素(prothrombin型)活性是评价生物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是一种消费性凝血酶,存在于血液中,在凝血反应中,肝素活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凝血的发生及时间。

正常情况下,凝血肝素活性应计算血浆中不同组分的比值,与凝血活酶(fibrinogen活动时尚,APTT)有密切关系,APTT>50秒会出现凝血酶反应完全消失。

凝血活酶时(fibrinogen活动时)凝血活酶时(fibrinogen活动时,APTT)是血液凝及性质鉴定的重要指标,检测人群不限于健康体检者,更应在潜在凝血性疾病的病人中进行检测及监测。

凝血活酶时(APTT)是衡量血液凝及的蛋白,检测其聚集物,是评估血液中凝血系统的状态,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通常都会出现较快的凝血时间,凝血酶活性变化相对不明显,此时检测PT和APTT,则能检测出凝血抑制部分的变化,从而发现病人凝血能力的可能异常。

凝血报告单怎么看

凝血报告单怎么看

凝血报告单怎么看凝血报告单是医学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检验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

下面是凝血报告单的详细解读:1.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衡量外源性凝血系统活性的指标。

正常值一般为10-14秒。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说明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衡量内源性凝血系统活性的指标。

正常值为26-39秒。

如果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能说明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血液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

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一种将凝血酶原时间与国际标准样品进行比较的指标,用于衡量抗凝治疗的效果。

正常值一般在0.8-1.2之间,如果INR值超过正常范围,则可能需要调整抗凝治疗剂量。

4. D-二聚体: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凝血产物,可作为判断血栓形成和凝血活动的指标。

正常值应小于500微克/升,如果D-二聚体值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或凝血活动增加的情况。

5.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凝血因子,对血液凝固过程起重要作用。

正常值一般在2-4克/升之间。

如果纤维蛋白原含量偏低,可能说明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等情况。

6. 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是一种测量血液凝固开始到形成凝块的时间。

正常值一般在14-18秒之间。

如果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能说明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治疗或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

7.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指标。

正常值一般在150-450×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说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骨髓疾病或药物因素等情况。

综上所述,凝血报告单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情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报告单中不同指标的数值及其与正常范围的对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相关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凝血功能化验单判读

凝血功能化验单判读

凝血功能化验单判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凝血功能化验单判读这个事儿。

你说这凝血功能化验单,就像一个神秘的密码本,上面那些数字和符号啊,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咱平常去医院抽个血,拿到这张单子的时候,是不是都有点傻眼?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讲。

你看啊,这凝血功能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个小团队,它们努力工作,维持着血液的正常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就像是这个团队里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要是不正常了,那可不得了哇!就好像团队里有人偷懒或者捣乱一样。

还有纤维蛋白原,这也是个关键角色呢!它要是少了,那身体止血可就困难啦,就跟砌墙少了砖头似的。

那血小板计数呢,就像是一群小卫士,保护着我们的血液不随便出问题。

咱老百姓不懂这些专业的东西没关系呀,但咱得知道个大概呀,对吧?不然医生说啥咱都云里雾里的。

你想想,要是你连自己身体的这些信号都搞不明白,那多让人着急上火呀!
所以说呀,凝血功能化验单判读真的很重要!咱得重视起来。

当我们拿到化验单的时候,别慌,仔细看看那些数字和符号背后的意义。

也许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体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和你“说话”呢!别再把它当成一张看不懂的废纸啦,它可是能告诉你很多身体的秘密呢!我觉得呀,咱们都要学会去了解它,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呀!。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日期:2010-11-08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华法林),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
配、移植排斥
DIC的实验室诊断:
没有单一的检验可确立或除外DIC的诊断,需对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作全面评估。临床 疑似应得到可靠的实验检验的支持。DIC是极度的动态状况,应作动态检验跟踪。
FD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诊断DIC中应用
敏感性(%) 特异性(%) 诊断效率(%)
单用FDPs
100
67
TXA2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FⅫ
PF3
启动凝血系统
凝血活酶
神经相 血管相 PLT相
凝血酶
凝血酶原
纤纤维维蛋蛋白白形形成成
纤维蛋白原
止止血血
凝血功能报告单项目
• PT:凝血酶原时间 •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FIB:纤维蛋白原 • TT:凝血酶时间
• AT-Ⅲ :抗凝血酶-Ⅲ
INR范围 1.5~2.5 2.0~2.5 2.0~2.8
2.5~3.0 2.5~3.0
14
APTT对肝素治疗的监测
□肝素通常采用APTT监测,以判断疗效,该值一般 应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
□不同设备与试剂APTT参考值略有不同。
□即使APTT在治疗范围内,也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并 发症。
(三)TT
方法:在受检和对照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 间(S)
参考范围:16~18S,检测值>正常对照值3S以上作为延长。
TT对下列情况敏感:肝素和类肝素物质(SLE、肝肾病)、Fg↓(1.0g/L)和异 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DP水平↑(DIC、溶血栓治疗), 监测水蛭素/直接凝血 酶抑制剂。TT对UFH敏感,但对LMWH不敏感。肝素和FDP使TT延长呈浓度 依赖性。新生儿TT与成年人不同,因为新生儿体内存在胎儿纤维蛋白原。

如何读懂凝血化验单

如何读懂凝血化验单

如何读懂凝血化验单?静脉血栓的患者出院后,常需要口服华法林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般对于初发血栓,建议口服3~6个月;对于无诱因再次出现的血栓(原部位复发或其它部位出现新的血栓)建议要延长口服甚至终身服用。

华法林的主要作用是抗凝,就是防止血栓形成或蔓延,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而有些出血可能是会致命或致残的。

那么,使用华法林后如何既能达到有效的抗凝作用而其出血风险又较低呢?一般在临床是采用抽血化验凝血功能来监测,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也叫国际正常化比值)维持在2~3之间最佳,目标值是2.5o但是凝血化验单中有许多项目,患者朋友如何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呢?下面以我单位的凝血检查化验单为例,进行一简要的分析(备注:以下项目的含义远不止我所说的这些意义,我所说的都是与我科疾病密切相关的意义):第一项: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临床上常用的外源性凝血系统监测指标,也是口服华法林后影响的主要指标。

患者在口服华法林后表现为PT的数值延长,具体延长多少要根据患者服用的华法林的量决定,服用量越大,数值一般越高,甚至超出检测范围。

第二项:正常对照(NP):是PT的对照样本,一般PT的测定数值超过NP的数值3秒以上就认为有意义。

第三项: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根据PT的测定数值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监测华法林等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为什么有PT还要经过计算求出INR来呢?因为各个医院的实验室使用的测定PT的试剂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要求各实验室使用标有国际敏感度指数(ISI)的凝血活酶试剂,然后根据PT的比值(PT/NP)和ISI值计算出INR,从而使不同医院、不同实验室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

第四项:凝血酶原活动度(PT%):仍然是根据PT及NP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与PT的变化方向相反,即PT值增高时,PT%降低。

第五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上常用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监测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功能化验单各项解读
凝血功能化验单常用于检测人体内的凝血能力,其中包括以下一些指标:
1. 凝血酶原时间(PT):指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该指标常用
于检测肝功能、维生素K缺乏等问题,正常值为11-13.5秒。

2.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该指标能够检测肝功能、血
小板、因子缺乏等问题,正常值在25-35秒之间。

3. 凝血酶时间(TT):指血浆中凝血酶形成所需时间,常用
于检测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等问题。

正常值为14-18秒。

4. 纤维蛋白原(FIB):该指标能够反映人体内纤维蛋白原的
水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常值在2-4克/升之间。

5. D-二聚体(D-dimer):用于检测体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或血
管损伤等情况,若D-二聚体水平升高,则可能存在血栓或血
管损伤等。

正常值为小于0.5微克/升。

6. 纤溶酶原激活物时间(PFA):该指标能够检测血小板聚集
和红细胞聚集功能,常用于评估出血性疾病。

正常值为100秒左右。

7. 血小板计数: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正常值为150~
400×10^9/L。

以上几项指标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等都可以提供对人体凝血状态的评估。

如果有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