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考点一、残疾人的需求和问题
考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特殊的理论视角
(一)社会代价理论(发生)
残疾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不论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要寻求社会资源去解决。
(二)社区照顾理论(康复)
传统的院舍化照顾是一种花费昂贵且效果不佳的照顾模式,会产生不良的同伴关系和看护关系,社区照顾理论强调将残疾人放在社区中进行照顾,实现残疾人独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最大化,而政府和社会提供适当的支持服务。(三)社会网络理论(融合)
正式的社会支持是一种补救性的措施,非正式的社会网络是预防性、保护性的措施。要重视残疾人非正式社会网络系统的搭建,将残疾人放在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中,才能让他们体验到对外界的掌控感,重获自信。
二、功能发挥的特点
(一)宏观层面
推进残疾人社会政策变迁,从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保障残疾人福利和权益的获得:通过与“健全人”、组织、政府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构建起对残疾人关爱和信任的社会资本,丰富具有亲和力的残疾人文化。
(二)中观层面
推动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通过平台的搭建,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话语权、社会参与机会等;推动社区中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发展,如搭建社区志愿者支持系统对残疾人进行帮助。
(三)微观层面
通过链接资源,为残疾人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为残疾人提供能力建设支持服务,推进家庭环境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增强残疾人环境适应能力;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弥补人际关系系统不足和社会期望角色的缺失。
三、实务前提的特点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对残疾人的照料周期较长,难以确定服务的终点,服务要更加注重残疾人的长期照料;残疾人社会工作对资源整合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多部门协作的能力和多专业人士团队协作能力;残疾人社会工作强调残存功能的发挥,重视残疾人的优势和能力。
考点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政策层面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确认和保障、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二)服务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