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业信贷约束的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农业信贷约束的检验

一、引言

信贷资金,或广义上包括了储蓄和保险在内的金融中介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克服风险和增进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Besley,1995)。具体而言,金融在有利于经济中个体农户和农村发展方面的优势已经有了很多研究(Adams,1984a)。基于这一观点,很多国家采取了低息的信贷政策,用提供利率补贴将正规信贷引导到农村家庭中,以促进农业生产和降低贫困。然而,许多研究者质疑这种政策的有效性,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这些政策的效率(Adams, 1984b; Feder et al., 1990; Petrick, 2004; Sial and Carter, 1996; Taylor et al., 1986)。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若存在高的影子利率(shadow rate)或家庭消费生产决定的独立性,信贷市场存在潜在的无效率。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农业发展上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压力。中国同样采取过低息的信贷政策,在这种政策下,高度管制的利率常常低于市场利率,有时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相似,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也同样受到政府管制。1993年起的一场重要的金融体系改革建立了信贷市场今后发展的结构,并在农村金融机构间重新分配了其信贷市场份额。因此,正规的信贷提供者——中国农业银行(ABC)和农村信用合作社(RCC)显著地撤回或削减了他们在农村地区的业务(见表1)。

表1 短期贷款来源类型的分布(1994年,%)

贷款来源贷款笔数消费投资生产资本投资+生产资本其他

非正式

正式353

其他

缺失40

8

10

合计 411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1995年的农户调查计算而来。

利率的降低和正规金融服务的减少似乎预示着,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上将会出现与信贷配给相一致的过度需求和不足供给。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实证上检验和测量中国农村信贷约束的影响。文中的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1995年农户调查取得的横截面数据,主要是1994年的农户生产的相关信息。

本文的方法论取自先前一些静态农户家庭模型的贡献。本文主要参考了Ferder等人(1990)的研究,其中,他们检验了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农村信贷和生产力的关系,并被认为是基于具体调查数据估计精炼型的产出供给方面最值得参考的文章。同时本文还与Sial 和Carter(1996)关于信贷市场失灵的计量分析中测量的“资本的影子价格”的研究有关。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暗含在对中国农业部门的实际应用中以及农户紧急需要下贷款的可得性中。该信息来自农户调查中特定问题的设定,并提供了中国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下储蓄、信贷和保险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提供了中国农业部门和农村信贷市场的背景信息,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分析,第四部分则展开实证研究,第五部分报告了文章的实证结果,最后一部分则总结全文。

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背景

1993年进行的金融改革是中国正规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1993年前,农村信用合作社(RCC)和中国农业银行(ABC)是农村金融部门中最主要的正式机构。1993年后,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被指令进行了以利润导向的市场化改革,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在“大银行、大都市和大产业”的战略导向下,中国农业银行逐渐撤出了农村市场并缩减了其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唯一的一个分支机构达到村一级的金融机构,原本它是作为一个合作组织而建立的,但是最后却未能达到其最初的目的。事实上,正如Xie(2003)的研究所指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被更准确地定义为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小规模的、以地方为基础的准国有银行”。自从五十年代建立至今,它更多地受到来自国有银行或地方政府的监督,而股权不够分散以及缺乏股东的治理。因此,即使农村信用合作社未被要求像国有银行那样改革,它也依然受到了影响并减少对个体农户提供信贷资金。

在中国政府高度管制其金融市场的同时,所有的借贷利率被政府固定,只根据贷款种类有极小变动。1994年,实际实施的一年期农业贷款利率为%,远低于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然而这一低利率信贷并没有受到农户的欢迎。另一市场参与者——非正规金融部门用零利率极大地冲击着信贷市场。非正规金融部门在中国农村存在已久。在政策改变造成市场真空后,非正规金融拥有更大的空间。最普遍的非正规信贷的来源是亲戚和朋友,这可能可以解释零利率的现象。

三、理论框架

能否利用资本市场会导致农户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显著不同。吸取了关于农户模型的现存文献(Singh et al,1986),本文的这一部分将阐明信贷获得如何使生产性消费性决定分离或不可分离,这同时也构成了后文实证分析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完全信贷市场的情形

图1描述了农户在能够利用完全的信贷市场时对可支配资源的跨期选择。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分别用横轴和纵轴表示。Y表示农户的生产可能性曲线,AB表示农户面临的预算约束线,其斜率为-(1+r),r为利率。

图1 农户在完全信贷市场情况下的两阶段生产模型

假设资本市场是完美的且可获得的①,农户的最优生产计划在点B,市场机会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该点,即市场利率与农户的内在生产回报率相等。这一生产决策仅依赖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市场机会线的斜率,并与农户的偏好或负债结构不相关。在这一点上,个体农户将Y-Y[,t]用于生产以在未来一期获得Y[,t+1]的产出。同时,对于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农户,将会沿着市场机会组合AB向下移动到点C,在该点达到其可达到的最高的市场机会线,为其消费计划提供了一个效用最大化的解。在点C,农户调整其消费,在当期借C-Y个单位,将来归还Y[,t+1]-C[,t+1]个单位。

在这个基本的情形下,我们可以看出,在可以获得完美资本市场时,个体农户得以将其生产和消费决策分离,从而产出仅受生产函数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实证预测:当不存在信贷约束时,农户的产出供给仅仅被生产要素所决定。

(二)不完全信贷市场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