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地球上的水循环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3.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4.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5.尝试对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奇妙现象.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教学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教学突破】从生活现象入手,从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并认真观察水的物态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体会,根据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来确定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从而认识物态变化的名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等.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教学过程设计┃生: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生: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霜、雪的形成.用图5—4—1的形式小结,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水的物态变化.(4)问题: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地球上的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5)阅读教材,并让学生列举产生水资源危机的种种原因,如:①地球上的水97.2%是海洋咸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0.03%;②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超过了水资源自然更新的速度;③生产、生活对水体的【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1.多姿多态的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3.来自极地的报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属于了解的内容,因此教学是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有些知识学生并没有接触到,因此主要采取向学生介绍的方式.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物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物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过程,会判断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会根据学过的六种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观察体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掌握升华凝华的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理解直接这个过程。

通过教室自制霜和降雪,让学生真正理解自然界中的露、霜、雪形成的原因。

通过体验和经验积累,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到水资源的现状,从而让学生体会浪费水资源的可耻和懂得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人类和动物能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升华、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以及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观察法【教学过程】5.4 地球上的水循环一、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现象,热2、凝华: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现象,热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灯丝变细,这是为什么?2、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卫生球)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樟脑丸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3、哈尔滨的冬天气温通常在-10℃,冰雕为什么变小了?在寒冷哈尔滨的冬天(-10℃),湿衣服晾在室外会怎样?会干吗?三、干冰升华的应用1、观察干冰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2、瓶子周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3、观察瓶口有什么现象?白雾的形成:干冰,使周围空气温度,空气中的遇冷发生的物态变化,变成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4、观察瓶底有什么现象?白霜的形成:干冰,使周围空气温度,空气中的遇到很冷的瓶底,发生的物态变化,变成附着在瓶底形成的。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冰窗花:哈尔滨的冬天,温度在-10℃,窗户玻璃温度极低。

室(内/外)的遇到很冷的窗玻璃,发生的物态变化,变成附着在室(内/外)的玻璃上形成的。

四、小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知道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3.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介绍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三、素养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大自然中水循环时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能正确说出云、冰、霜、雪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准确区别六种物态变化,理解保护水资源的意义.【教具准备】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水循环挂图、热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发言.学生回答:应该可以吧,比如固态空气清新剂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甚至消失了.这就是固态的空气清新剂直接变成了气态,并飘到空气中去了.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固态物质是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那么气态物质是否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呢?请大家举例说明.生:气态物质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比如深秋时出现的霜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体小冰晶.师同学们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升华和凝华.【进行新课】一、升华与凝华教师向学生演示“人造雪景”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樟脑丸消失,再将一枯树枝放入烧瓶内,这时便可以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变成雪花状.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疑问:这个实验真神奇,樟脑丸粉末是如何跑到枯树枝上的?师同学们问得很好,这个实验涉及了两个物态变化,首先是固态的樟脑丸粉末在受热后,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这个过程就是升华,然后是气态的樟脑丸遇到冷的枯树枝又凝结成了固态樟脑丸,这个过程叫做凝华,我们一会再学.师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升华现象.生1:冬天,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过一段时间后衣服干了(冰没有熔化).在衣服干了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生2: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了.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由固态直接变成了钨蒸气.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的实验: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注:装有碘的试管一定要塞紧盖子,以防碘蒸气外泄),立即可见碘固体消失了,产生了紫色蒸气;再将该试管放入凉水中,紫色蒸气立即消失,碘蒸气变成了固体碘.师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个实验的过程.生1:放入热水中时,固体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蒸气产生,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升华成碘蒸气.生2:放入冷水中时,紫色碘蒸气消失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这说明气态碘蒸气遇冷变成了固态碘.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固态物质直接变成了气态物质是升华现象,它的逆过程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物质是凝华现象.归纳:1.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2.识别凝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气态固态直接:不经历液态师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也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凝华现象.生1: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2:冬天寒冷的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并讲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多媒体课件)例题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烧杯内固态的碘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碘,属于凝华现象.烧瓶内水的温度有明显升高,说明凝华过程放热.答案:升华凝华放出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8页“水循环”,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同时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并讲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多媒体课件)师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有关“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并思考和讨论4个问题:①水为何珍贵?②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③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知道了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2.我在教学中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态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重点,因此我在这里没有过多讲解实验设计.3.对于课本第107页“地球上的水循环”,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情况,进而引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教学设计5.5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教学设计5.5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5节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节首先介绍了多姿多态的水,然后介绍了地球上的水循环,最后通过水循环总结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态变化的最后一节,以水为例,认识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告诉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整个章节,根据生活当中的各个现象,对应着学习三种状态之间的六种变化,通过介绍地球上的水循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2.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地的1.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雨、雪、冰、雹、露、雾、霜。

一部分水、雪、冰、雹、雾、霜吸热后发生汽化或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到空中,另一部分吸热后熔化为水,重新回到湖泊或大海,或者被土壤或植物吸收,然后经过蒸发重新散发到空气中,完成循环过程。

由此可知,水循环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液化或凝华、降水。

2.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地球上的水循环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到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反思。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案

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升华和凝华。

3.了解水循环现象及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升华凝华及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流程】
本节安排三个教学模块:
1.多姿多态的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
3.来自极地的报告。

【教学过程】
1.多姿多态的水。

学生对水的固,液,气三种物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

所以采用复习旧知识导入课题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在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那么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呢?思考,讨论要求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适当提示补充生活中常见升华:冬天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电灯泡钨丝变细;固态空气清新剂变少。

常见的凝华:霜的形成;用久的电灯泡变黑;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有层霜。

2.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板块实施过程需借助有关地球上的模型,图片、网上资源等,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五条变化信息,使学生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过程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发展。

3.来自极地的报告。

本板块设计意在展示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创造了自然界的神奇,壮观,读懂大自然向我
们“讲述”的水的物态变化的故事。

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杰作,关爱水的生态系统,形成爱水,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

活动中可以提供如下设想供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可以节水的有效方法?
4.小结。

(1)水的六种物态变化;
(2)地球的水循环模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在设计这个教学方案时,我希望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概念。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循环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知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水循环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地球上的水循环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2.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观察地球仪上的水循环模型,讨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水循环模型,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意义。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如节水比赛、水质检测等,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个教学方案,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个教学方案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水循环模型,亲身参与讨论和分享,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水循环概念的关键。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免费教案往往内容相对比较贫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可能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只是特殊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4.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2.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是升华和凝华。

难点是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课堂探究】目标一多姿多态的水1.物质从……………………直接变成……………………升华,试举一例:…………………………………………………………………………;2.物质从……………………直接变成……………………凝华,试举一例:…………………………………………………………………………;3.完成右图,在方框内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左侧的物态变化都是吸热的,右侧的物态变化都是放热的。

4.【牛刀小试】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蓝色的海洋,南极是冰雪覆盖的大陆,蓝色球体的表面飘荡着许多卷曲的白云。

雨、雪、冰、霜、雾、露是自然界描绘的美景,你能分辨出上述物质属于水的哪种状态吗?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目标二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你知道雾、露、霜、冰雹、雪、云、雨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1.雾和露: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成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露。

2.霜: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3.冰雹: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小水滴不断……………………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雹。

4.雪: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降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5.云: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1一部分……………………成小水滴,一部分……………………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掌握水循环的各种方式及其影响;3.掌握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水循环的各种方式;2.能够分析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3.能够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积极保护水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节约用水,防止水的浪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并掌握一定的科学分析能力;2.让学生意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应的节约用水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话题:从身边的水开始,问学生: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水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思考;2.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形成、分布和循环的?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2. 讲解环节2.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1.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从海洋、湖泊、河流、土壤等地方蒸发,形成水蒸气,升往高空凝结成云,云团接触到凉爽的空气后会下降,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或冰晶,降落在地面上,形成雨、雪或露水等。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如湿度、降雨、水汽、云等),同时让学生再次理解和确认水循环的过程。

2.2 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1.讲解太阳能对水循环的作用: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驱动了水的蒸发和降落过程;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补充太阳能的其他重要作用(如光合作用)。

3. 演示环节1.演示水循环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相关变化;2.让学生自主进行模型制作,并在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 课堂互动1.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水循环的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2.进行案例分析:建议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水资源稀缺的大城市中,如何更好地节约用水,并防止水的浪费?5. 教学总结与提高1.总结重点、难点内容和相关要点;2.督促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提醒学生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6.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解答: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有哪些积极意义?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7.家长参与: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用水中的节约措施,制定家庭节水计划,并实施一段时间,记录节水效果。
2.设计一系列阶梯式的探究活动,从简单的观察实验到复杂的分析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初级阶段: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煮沸水时的蒸发、雨后的积水等,让学生感知水循环的存在。
-中级阶段: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蒸发表、模拟降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
-高级阶段:分析全球水循环对气候、生态、水资源分配的影响,提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措施。
6.创设开放性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
7.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解水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图片,如云层的形成、雨水的降落、河流的流向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细节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加以巩固。
2.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生在思维上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过程的整体概念。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上的水循环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本节内容的理解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和循环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教科书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模型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掌握水循环的相关概念。同时,利用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③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按照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评估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地球上的水循环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球上的水循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了关于地球上水循环的拓展阅读材料,包括相关的科普文章、研究论文和案例分析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原理、过程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循环的原理和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保护水资源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如蒸发和降水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间不断转化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水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通过人工降雨技术,我们可以解决某些地区干旱的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尝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生如果有疑问或遇到困难,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1.回顾前几章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2.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如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探讨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如降雨、蒸发、灌溉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运用已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为了确保学生在本节课《地球上的水循环》中掌握核心知识点,我将设计一个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这个环节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他们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4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4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节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2. 能够分析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水循环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水循环图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域,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的水循环。

2. 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讲解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3. 实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5.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地球上的水循环板书内容:1. 水循环基本概念2. 地表水来源3. 水循环过程4. 水循环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知识拓展方面,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难点: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细节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使用大屏幕或黑板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地球上有多少水体;•将以下问题投射到大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被称为“水星球”?3.2 学习新课•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水分子在不断循环运动,从海洋、河流、湖泊和植被中挥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形成各种云,然后降落成为降水,最终重新回流到海洋、河流等水体中,因此形成了水循环。

•将以下问题投射到大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回答:水循环的目的是什么?水循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展示一张详细的图表,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图表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详细的说明。

•让学生在一张空白地图上绘制水循环的地球示意图,标明主要水体,以及水循环的各个阶段。

3.3 练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讨论水循环对自己身边的影响,然后向全班汇报。

•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与水循环有关的问题,例如“水循环中哪个过程是最关键的?”等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回答问题并互相比较答案。

3.4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简单概述水循环的过程、目的以及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估•学生独立完成一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以及影响。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创造了多种活动和练习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对于本课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小组讨论甚至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方式来实现。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水循环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了解到水循环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水资源问题,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节水宣传、环保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5.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提出以下讨论话题:
1.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影响最大?
2.请举例说明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3.如何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待和保护水资源?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接着,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地球上的水循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以及它对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影响。”

2024年秋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5章 物态变化 5.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2024年秋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5章 物态变化 5.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每年全球海洋和陆地约有5.77×1014m3的水通过蒸发升 入空中,或随风流动,或化为朵朵白云,形成地球上空的 水汽输送。
云的生消演变是水汽和 大气运动的体现。
云的类型是大气稳定性的反映。
高云 云底高度 中云
低云 云
积云 形态 层云
卷云
来自云层的降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水源之一。
保护水资源
植物将土壤中的水输送到叶面,同时也从土壤 中获取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最后通过叶面的蒸腾, 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人体内的水约 占体重的65%~70%, 人的生命活动靠水 来维系。
讨论交流:水循环过程
观察图中水循环过 程中的各个阶段,思考 下列问题: 1.在哪里有液态的水? 在哪里有固态的水?在 哪里有气态的水? 2.什么情况下水会从一 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 态?导致这些变化的因 素是什么?
地球总水量约1.386×1018m3,淡水只占全球水 储量的2.78%。
大部分淡水分布在极地冰川与雪盖、高山冰川和 永久冻土层中,不便于人类直接利用。
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水资源危机
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酸雨的污染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污染
农药、化肥引起的污染
人类过量使用水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调查、统计家庭用水的各种用途,并估算各项用途的 用水量,思考在这些用水环节中可采取哪些节水方法。设 计一个家庭节水方案,制作成电子小报、手抄报或演示文 稿,与家人和同学分享、交流。
课堂小结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形态 水循环过程
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危机 保护水资源
随堂练习
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 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下列分析中错 误的是( C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 大水滴下落可形成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 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第4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第4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物理
3.授课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水循环相关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特点。
- 概括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 总结生活中常见的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如露水、霜、雪等。
(2)能力总结:
- 回顾本节课所培养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吸热和放热特点,以及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水循环的相关习题,巩固对水循环概念、过程及环节的理解。
-结合本地实际,分析水循环对本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提出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2.实践作业:
-家长协助,观察并记录家庭日常用水情况,了解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讨论并制定家庭节水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树立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水循环相关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当堂完成。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解答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强化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共同体 第2章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共同体 第2章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共同体第2章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水在水循环中的三种状态变化;3.能够描述和解释水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5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状态之间进行循环转化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的重要机制,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多个环节。

在水循环中,水可以从液态转化为气态,以水蒸气形式上升到大气层,然后再凝结成云、下降为雨滴,最终回到地面形成地表水或地下水。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温习水的三态和相互转化的情况。

示例问题: 1. 请举例说明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哪些水的三态的现象?步骤二:概念讲解(约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并解释水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示例内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进行循环转化的过程。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环节不断循环,在不同的地方和形式上演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水循环的原理是太阳能的加热使水从液态蒸发成气态,然后上升到大气层,通过冷却凝结成云,最终形成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或海洋中。

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它能够保持水资源的再生,调节地球气候,维持植物生长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约15分钟)提供实际案例或图片,让学生分析和描述其中的水循环过程,促使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更加具体和生动。

示例案例:请观察以下图片,并描述其中的水循环过程。

•插入图片示例1•插入图片示例2步骤四:实验操作(约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验证水的三态转化和水循环的过程。

示例实验步骤: 1. 准备一碗水、一个塑料袋和一个透明玻璃容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实验现 象,归纳实
尽可能让 学生总结
实验结 论,培养
总结归纳: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 验结论。
学生的语
中物质需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
言表达能
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力。
【演示实验】
将干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想想产生 的原因?
(二)干冰的 升华
凝华的定义: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表面现象, 思考成因。
利用实验 将不易见
思考:凝华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分组实验】
到的现象 呈现在学 生眼前,增
实验操作:把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凉 观察了解碘 加 了 学 习
水中又会有什么现象?
的颜色和形 的趣味性。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状。
(6min)
【观察与思考】 白气和霜形成条件的区别是什么?水蒸气凝华和液化的区别? 温度计测量结霜易拉罐的温度。
【结论】水蒸气在低于零摄氏度的条件下凝华,高于零摄氏度
液化。
(回忆黄河水过程中的发生的物态变化:水蒸气在不同地区的
解释干冰周 围形成白气 从实验入 的原理。 手,现场
制作霜, 观察实验, 激发学生 分析造成霜 学习兴 和白气的形 趣。 成原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要 吸热,凝华要放热。 2.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重要性。
复习四种 已学物态 变化的过 程,引起
失的两个物 对升华和
态变化做出 凝华的初
思考。
步思考。
【演示实验】
把冰放入易拉罐中倒入盐,观察易拉罐表明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易拉罐
现象:易拉罐表面结霜。 推进新课
提问:结霜的过程有无液态水的生成?往冰里加盐的作用是什 (一)升华和 么? 凝华(10min)
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碘升华凝华管,两个烧杯,易拉罐,冰块,盐,干冰、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 观看记录 意识到水
地球。为什么地球可以孕育生命呢?
片,思考黄 对地球的
【回顾】自然界中,水以哪些状态存在?
培养学生 观看视频。
关心环
结合视频内 境,保护
容,回答问 环境的意
题,将“水循 识和激
(四)地球上 的水循环
环 示 意 图 ” 情。 补充完整。
(10min)
思考、讨论
并 回 答 问 激发保护
题。
水资源,
节约用水
意识。
课堂小结 (2min)
本节课学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
梳理本节知 提升学生
识点。
概括知识
物态区别)
(三)生活中 【观看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常见的升华和 图片播放。
凝华现象 (7min)
提问:冰花形成在窗户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利用升华和 凝华现象解 释原因。
感知物理 与生活的 密切联 系。
【视频引入】以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还。提出问题:黄河水不会返回吗? 【播放视频】 通过水循环视频,学习整个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
由于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都想知道为什么,有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在教学
学情分析
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问,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去猜,去动手操作。充分 发挥小组合作交流能力,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的巨大力量,汲取经验教训,
以达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应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1.常温下的碘处于什么状态?
2.把碘锤放入热水中,有什么现象产生?这个过程碘在吸热还
是放热?
合作探究,
3.然后将碘锤放入凉水中,观察又有什么现象?这个过程碘在 动手实验,
吸热还是放热?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有紫色的气体产生,固态的碘颗粒吸
热后直接变为气态的碘蒸气;放入冷水,碘蒸气放热后直接变 为固态的碘颗粒。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上的水循环
课型
概念课
本节课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升华和凝华现象,本节课 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由于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不容易被注意到,本节从实验、生活实例入手,区别凝华和凝固、凝华和液化的 现象。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 识。
3.通过对环境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 水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关注水资源,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结合实验分析理解。 准确区别水循环大图景过程中的六种物态变化。
的能力。
一、升华和凝华
第 4 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板书设计
1.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常见:樟脑丸等
2.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常见:霜、雾凇等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 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首尾 相互照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学完本节课,学生对物态变化有了全面的了解,而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虽然比较常 见,但是学生在平时对于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观察不够深刻,设计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充 分讲解,丰富了课堂知识,却用时较多、在新授内容结束后,用了较大精力总结复习,以
便学生巩固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课外知识解决较多,但是辅助资料未 能全部处理完,仍需要在全章复习时再解决。
【视频引入】水作为地球的生命之源,而具体到中国的生命之
创设情境,导 源是黄河。黄河在不同季节流过不同地域的时候,黄河水会发
入教学
生哪些物态变化呢?复习冰、水、水蒸气的物态变化图。
(5min) 【提问】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够直接转化吗?是怎样转化的呢?
河水发生的 物态变化。
回顾四中物 态变化过 程,对所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