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人的现实存在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要积极倡导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以唯物史观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善于把握历史方向,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实质,战胜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
要坚定不移地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二、当前社会现实的背景当代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叠加。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的复杂背景下,国际关系日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局部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地区热点问题层出不穷。
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推动下,各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需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坚定不移地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
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建设,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实践情境和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既要深刻理论功底,又要勇于实践探索。
他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类解放的理想信念,努力在社会实践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和巨大魅力。
他们既要关注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又要融入社会的复杂环境和深刻内涵,努力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功用,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和问题,催生和倡导社会进步的新动能和新力量。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政治学说,源自于19世纪的德国。
它主要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是一种批判性的思想体系,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路径。
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看法却经常被误解与扭曲。
马克思主义往往被一些人理解成是剥夺了个体的自主权和自由意志。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个体并不是毫无主动性和能动性的,相反,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权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在社会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受到着社会压力与限制。
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现实中的人的意义,需要具体分析个体在社会中的处境和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是一个社会历史的产物。
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都是在其所处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塑造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被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度所左右,他/她的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
这意味着,个体被剥夺了对于自己生活的主导权,被迫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和规则。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
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仅仅是由其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决定的,还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劳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往往被剥削和压迫,个体的劳动成果不被公平地分配。
马克思主义呼吁消除劳动的异化和压迫,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和自主性。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解放和自由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受到着经济条件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其自由和自主性受到了限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推翻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个体的真正解放和自由。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体才能摆脱阶级压迫和经济束缚,实现真正的人的自由和自主性。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现实中的人并非被剥夺了自主权和自由意志,而是受到了社会条件和经济制度的限制。
马克思主义呼吁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实现人的平等和解放。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说之一,其对于现实生活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浅析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的影响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的影响在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所决定的,而这样的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的意义在于其对于阶级斗争和人的解放的关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阶级的对立和冲突,而这种对立和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彻底的解放人类的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结束阶级对立和解放人的劳动力。
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试图通过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来最终解放人类。
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的影响在于其对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批判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社会存在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公平和剥削的,而要解决这种不公平和剥削,就必须进行彻底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建立公有制和实现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实的人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因其试图通过批判现存的体制和改革社会制度来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类自身的本质及发展的思考和启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自身创造的,而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是通过人类的劳动、思想和创造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影响,其试图通过对人类本质及发展的深刻思考,启迪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帮助人们自己认识和改造自己,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阐释
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阐释
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认为,人的存在具有特定的历史性,人被定义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动物,人的存在与能动性和理性是内在联系的。
因此,形式以外的人文价值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产物,而是源自人们内心的决定性选择,人们在行动中发展出和思维中延伸出的道德方向。
马克思人学强调了自由意志,认为自由意志是塑造人类未来的主体。
它认为,人类可以学习、了解和改造社会环境,有积极改变自身自然和社会形式的能力,并培养自我意识。
最后,马克思人学强调发展和新的可能性,主张建立一种关于自由意志的崭新的人类关系和主体,归根究底,自由意志是一种远见,有助于实现一种更加公正和人性化的社会结构。
马克思思想的存在论维度
马克思思想的存在论维度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论研究是一个核心领域。
依照时间顺序,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研究大体产生了三种类型,分别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生存论。
在现代西方哲学界,海德格尔创立的存在论实现了存在论传统的现代转向。
但是,后期海德格尔为了避免形而上学的误解,放弃了存在论。
在他之后,西方哲学界的存在论研究趋于停滞。
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既然已经承认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存在论维度,就需要将这方面的研究继续推进。
我们要反思现有的三种研究方式,并在批判地分析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基础上,阐明生存论研究方式向历史存在论研究方式的转向。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规定,0ntology(拉丁文ontologia)的哲学本义是研究“on 之为on”,是关于on的logos,即on本身的学问。
就这种广义的规定而言,Ontology 不仅是哲学的一个特殊分支,而且是哲学的本质。
目前,On-tology主要有两种译法,即本体论和存在论。
前一种译法主要基于西方学院哲学的传统,后一种译法则主要基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哲学。
因此,本体论与存在论这两种译名显示出义理上的差别:前者是在逻辑体系中论证追索概念实体的学说,属于本质主义的哲学路向;后者则是在实存境域中尤其在人的生存处境中追问存在意义的思想,属于实存哲学的路向。
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中有ontology,而且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如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以及生存论等。
承认马克思的思想有本体论的维度是基于哲学的需要,即认为哲学的根本是本体论。
例如,有学者明确指出:“自古以来,哲学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学问,其本体论的探求是不可能被取消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当然不能没有本体论,尽管在具体表述上仍有不同看法(如存在论等)。
”有少数学者则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论,这主要基于对ontology的学院式理解:本体论“表示一种特殊的哲学形态,一种用范畴作逻辑推论的形而上学。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是一个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存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是在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制约下生活的。
他们失去了自己劳动产品的所有权,被迫卖力谋生。
在这种社会关系下,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主体,而是被压迫、受剥削的一方。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彻底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私有制。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才能使人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
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实的人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人才能积累经验,发展智慧,提高技能,提高创造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一切的起点和落脚点。
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不断地认识和改造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和理论必须结合起来。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践的关系,才能形成真正可信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鼓励人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实的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眉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由社会和生产关系构成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往往是被商品文化和资本主义思想所统治的。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常常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自己的精神需求。
这种现象不仅会削弱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还会破坏人们的社会道德和人文素养。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要让人们重视精神世界,注重思想文化的培养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的人,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
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作为现实的人,我们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改造社会、建设祖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
马克思思想的存在论维度
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论研究是一个核心领域.依照时间顺序,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研究大体产生了三种类型,分别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生存论.在现代西方哲学界,海德格尔创立的存在论实现了存在论传统的现代转向.但是,后期海德格尔为了避免形而上学的误解,放弃了存在论.在他之后,西方哲学
界的存在论研究趋于停滞.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既然已经承认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存在论维度,就需要将这方面的研究继续推进.我们要反思现有的三种研究方式,并在批判地分析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基础上,阐明生存论研究方式向历史存在论研究方式的转向.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指导意义。
历史地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包括发展主体、发展内容、发展特征三个基本维度。
其中,发展主体包括国家(区域)、群体、个体三种类型,在发展中需要不同国别的不同群体与个体主体的理论创新和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
发展内容有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三个部分,发展理论体系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理念,发展学科体系需要“大马克思主义”观的视野,创新话语体系包括标识性概念、原创性表述和主体性理论。
发展特征包括时间二重性、空间二重性和境界高远性三个方面。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所创立的一种社会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包括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当代社会和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而历史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人是活生生的存在,具有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马克思看来,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
而这些社会关系受到了特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社会存在,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思想着重于强调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对于人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社会意识和行为,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社会关系来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使人们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被动承受者。
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人的社会关系,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消灭私有制和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再受到私有制和阶级斗争的束缚,而是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劳动力,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不再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面,而是共同合作、平等互助的社会个体。
这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现实的人”:一个能自由发展的、不受制于外在因素的、具有创造力和劳动能力的社会个体。
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思想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制度变革。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阶级斗争依然是制约人们自由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改革,不断完善社会制度,以便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思想还呼吁人们要重视人的自由和平等。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即人的思想、行动和存在都受到物质环境和社会关
系的制约和影响。
他强调了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个体或纯粹的精神实体,是对待和理
解现实世界的基础。
这个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
的基石之一。
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思想在当代的意义不容忽视。
现代社会科学已经从单纯的观察
和研究现象的阶段迈向了理解人的思想、行为和意识的阶段。
马克思的思想提示了我们,
只有全面深入地研究实际存在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现代社会变革的加速和全球化的趋势也提醒我们,要争取和保护人类自由和尊严,必
须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实际存在的人。
只有通过具体实际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发
现和处理各种变革和挑战所带来的种种困境和契机,在这一过程中保证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
另外,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着复杂的文化冲突等许多新的人类问题。
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规划针对金融危机(如2008年),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的对策。
更好地探讨并解决青年失业,民主与专政,法律修正等必定离不开“现实的人”的研究和精准应对。
总之,在当今不断变革的社会中,关注“现实的人”、深入思考人的存在和发展,是
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只有深入了解人类本质,并注重保障和实现人权与尊严,才能在全
球文明的长远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是指在现实社会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思考和行动的人。
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具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思想。
他们深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相信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一边,积极参与社会斗争,并为之奋斗终身。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精神。
他们善于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和矛盾,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深层次的本质。
他们还能够批判地看待社会问题,不盲目从众,不受传统观念和偏见的束缚,思想上坚持真理,勇于挑战现实。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具有实践和行动的勇气。
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关注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更注重实际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事务的推进。
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做出贡献,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第四,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具有担当和奉献的精神。
他们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始终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真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中,他们都全力以赴,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具有开放包容和求真务实的品质。
他们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和观点,勇于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和对话,以实际行动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和进步性。
他们注重实事求是,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坚持以实际效果为标准,推动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
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是一群具有坚定信仰和正确思想的人,他们具有敏锐观察力和批判精神,有实践和行动的勇气,具备担当和奉献的精神,同时又具备开放包容和求真务实的品质。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
浅析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其现实关照
浅析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其现实关照论文关键词:人学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人为本论文摘要:“以人为本”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突出强调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人”是马克思研究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当代人的存在状态及理论架构也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人学视域。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明晰阐释。
重新研究理解马克恩人学思想对于审视当代人的存在状态及其行为规范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学说中,人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人学理论站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独到而精辟的阐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日臻完善。
坚持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从人的需要和发展层面上来理解和解释我国现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会为我们开辟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一、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人、人性、人的价值的理解和研究在中西方哲学史上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哲学遐想,而是基于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与构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在批判德国哲学“从天国到人问”的逻辑的同时,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所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
马克思这里认定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和研究,非常重视将其放在一定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并不是空洞与虚无的人。
并且马克思非常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结合社会现实及其条件变化,在对传统人学理论性反思的基础上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人学景象,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学理论。
马克思“实践主义”思考“实事求是”存在论
马克思“实践主义”思考“实事求是”存在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摘要]过去对“实事求是”的解说,都仅仅是从认识论层面理解的,缺乏存在论的高度。
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那么“实事求是”,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国式表述,也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
“实事”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的,而是人的存在本身;因而“是”也并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所谓“客观规律”,而是关于人自己的存在的真理;“求”作为对这种存在论真理的追求,本身也属于人自己的一种存在论事实。
之所以产生这样一种观念,是因为:“实事”不是被人们理解为实践本身,而是被理解为实践之前、之外的作为纯粹认识对象的东西;因而“求是”也就不在实践之内,而在实践之外。
换句话说,“实践”仍然仅仅是一个认识论范畴。
例如列宁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与此相关的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流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种说法。
这里,实践显然失去了作为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的存在论意义,而仅仅只具有认识论的功能了,其实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实践观。
马克思“实践主义”哲学,必然要求对“实事求是”的命题作出存在论层面上的阐释: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那么“实事求是”,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国式表述,就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
“实事”作为生活实践,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的什么东西,而就是人之存在、即人的生活实践本身;“是”也并不是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就是关于人自己的存在或者生活实践的真理;“求”作为对这种存在论真理的追求,本身也属于人自己的生活实践,因而也是一种存在论事实。
因此,“实事求是”就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活动,而首先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活动。
1.实事:生活实践在马克思看来,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只能是人的实践。
胡塞尔要求“面向事情本身”,马克思要求面向实践本身。
前者只是一种纯粹先验理性的存在,后者则是现实生活实践的存在。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
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物质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学说,它对现代世界和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浅析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即如何看待和理解现实中的人类社会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即社会存在的形态是在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展开的。
在以往的社会历史中,人类社会不断展开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
这种演进是历史的必然,是在物质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取得的成果。
在这种演进的过程中,类的斗争成为历史的动力,这是因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在同一历史时期内共存,并对社会以及各自的未来有着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每一次的历史转变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方式的发展要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坚信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目标是共产主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认为,打破资本主义的阻力,到达社会主义阶段,是历史的必然,是对过去实施资产阶级压迫的反抗,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集体劳动,均等、共享社会财富、建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推动生产和劳动力社会化,破除资本主义剥削的思想体系,并不断强调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已实现共同占有,人与人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获得了充分保障,是最终解决人类社会矛盾的最高境界。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主要议题,人们的社会生存状态是受物质条件、科技、文化、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在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分化现象严重,人们对待工作、生活、家庭和互动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与当前阶级斗争以及生产方式和制度的矛盾紧密相关的。
在这样的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呼唤人们加强思想认识,提高阶级斗争、民主和法制水平,深化改革开放,以不断推进生产方式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存在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存在论研究摘要:马克思的批判是从哲学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批判自我意识领域中,马克思关注是存在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存在的问题的,马克思所讲的存在指的是感性的存在,而哲学里讲的存在是非感性、超感性的,是感性以外的东西。
国内的一般研究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不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对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从根本上是从存在论的根本和基础之上发生发展的。
关键词:存在论;马克思;感性1、超越存在者的存在我们所讲的存在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的存在,另一种超感性的存在,我们把存在所区分开来的意义在于,我们人的感性思维以超感性事物作为根据。
没有超感性的事物就没有感性的思维。
这就是说,经验要以非经验的事物作为前提才可以成为经验。
这一点我们过去很少涉及,我们现在用现象学作为一个例子,现象学里的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感性的的看,一种是超感性的看。
胡塞尔曾经比喻过,我们看的就是一张白纸,白纸里面没有任何事物,白纸里的事物就不在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事物。
白纸里就包括了我们通过灵魂的演变所能看到的东西。
于是现象学就强调我们平时的意识里有一种超越性的东西存在着,而这种超越性指的是超出存在者以外的东西。
我们对于存在者的存在都有一种领会,我们才能够成为存在者。
如果仅仅局限于存在者本身,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的认识到存在者,当我们去谈论存在者,去认识存在者的时候,这个时候必须以对存在者的领会作为前提,因此哲学的存在论就涉及到人的本性的问题。
我们不能离开超感性的东西而去谈论纯粹感性的东西,因为一般上我们讲纯粹感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黑格尔讲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知觉所组织起来的,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去谈论实体,不去谈论本体。
其实黑格尔的这些论断都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柏拉图曾经批判过这个问题,柏拉图讲经验主义强调感觉,说我们只有感觉,没有理念。
但是当我们谈及感觉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存在,没有存在,就没有感觉。
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
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认识世界的新大门。
马克思眼中的现实啊,那可不是什么虚幻的、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他把现实看作是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状态,是每天柴米油盐、上班下班、社会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大网。
就好比咱们平常过日子,家里几口人,每个月挣多少钱,在社会上和哪些人打交道,这些事儿组合起来就是我们的现实。
这就像一盘棋局,每个棋子都代表着生活中的一个元素,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整个棋局的局面。
马克思看到的工人阶级的现实,那真是让人揪心。
工人就像一群忙碌的小蜜蜂,可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他们整天在工厂里辛苦劳作,就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可是收获的仅仅是微薄的薪水,勉强维持生计。
这就好比是一个厨师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好菜,结果自己只能吃到残羹剩饭。
这种不公平的现实,马克思看得透彻。
他知道这背后是资本在作怪。
资本就像一个贪婪的怪兽,不断地吞噬着工人的劳动成果,把大部分的利益都据为己有。
那马克思是怎么深入探究这种现实的呢?他不是坐在屋子里空想,而是深入到工人中间去。
这就像一个探险家深入丛林去探寻宝藏一样。
他和工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疾苦,他们的愿望。
通过这样的方式,马克思发现了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真相,那就是阶级斗争。
这阶级斗争可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就像两个队伍在拔河,一方是掌握资本的资产阶级,另一方是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
双方在利益的战场上你争我夺。
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还告诉我们,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
社会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它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发展。
今天的社会和昨天的不一样,明天的又和今天的不一样。
比如说以前人们的通信方式是写信,很慢很慢,现在呢?一个手机就能让你瞬间联系到世界的另一头。
这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马克思认为,这种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
这规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更替一样,是必然的。
从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里,我们也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虽然现在可能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存在论研究 精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存在论研究摘要马克思的批判是从哲学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批判自我意识领域中,马克思关注是存在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存在的问题的,马克思所讲的存在指的是感性的存在,而哲学里讲的存在是非感性、超感性的,是感性以外的东西。
国内的一般研究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不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对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从根本上是从存在论的根本和基础之上发生发展的。
关键词存在论;马克思;感性1超越存在者的存在我们所讲的存在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的存在,另一种超感性的存在,我们把存在所区分开来的意义在于,我们人的感性思维以超感性事物作为根据。
没有超感性的事物就没有感性的思维。
这就是说,经验要以非经验的事物作为前提才可以成为经验。
这一点我们过去很少涉及,我们现在用现象学作为一个例子,现象学里的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感性的的看,一种是超感性的看。
胡塞尔曾经比喻过,我们看的就是一张白纸,白纸里面没有任何事物,白纸里的事物就不在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事物。
白纸里就包括了我们通过灵魂的演变所能看到的东西。
于是现象学就强调我们平时的意识里有一种超越性的东西存在着,而这种超越性指的是超出存在者以外的东西。
我们对于存在者的存在都有一种领会,我们才能够成为存在者。
如果仅仅局限于存在者本身,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的认识到存在者,当我们去谈论存在者,去认识存在者的时候,这个时候必须以对存在者的领会作为前提,因此哲学的存在论就涉及到人的本性的问题。
我们不能离开超感性的东西而去谈论纯粹感性的东西,因为一般上我们讲纯粹感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黑格尔讲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知觉所组织起来的,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去谈论实体,不去谈论本体。
其实黑格尔的这些论断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柏拉图曾经批判过这个问题,柏拉图讲经验主义强调感觉,说我们只有感觉,没有理念。
但是当我们谈及感觉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存在,没有存在,就没有感觉。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探解及其现实方法论意义——对马克概要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探解及其现实方法论意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种解读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探解及其现实方法论意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种解读【作者】关家麟【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历来存在不同的理解。
本文认为,马克思超越旧哲学本体论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它不是停留于传统的自然本体论,而是以“人的存在”为本体,并由此展开了新哲学的一系列的基本观点。
“人的存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这里的“人”是概括了人的个体、共同体和整个人类的总体性概念)。
对“人的存在”的探解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内容。
那么,马克思“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马克思如何揭示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探解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现实意义何在?本文主要以体现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最初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依据,对此作一阐述。
一、以生产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统一构成人的存在的第一层面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句便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页)把对象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也就是把对象作为实践活动的对象、产物和结果去理解,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去理解。
正是这种以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的第一个层面,即最基础的层面。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首先是作为人类生存活动所必须依存的对象而成为人类存在,即人们的生活过程的组成部分。
他指出:生产活动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穿住以及其它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而这同时也就生产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本身。
这个朴素的道理成为马克思哲学的起点。
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自然界也就必然作为生产活动的对象纳入人类实践的范畴,成为为人的存在,即人类存在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把社会作 为抽 象物和个人对立起来 , 个人是社会 的存 在物 。 ” 也就可以说社会是人的特殊存在形态 , 只有这样才能避 免把个 人作为抽象物和社会对立起来 。 ( 二) 微观层次的人 是精神存在物和 自然存在物的统一 现实的人首先是指微观层次上 的个体 的人 , 个体 的人具有 肉体 和灵魂 、 物质存 在和精神存在 两个 方面 , 只有把这 两个方 面统一起来 , 才是 一个 现实 的人个体 。人 的个体作 为 自然存在 物就是人 的血 肉之躯 , 肉体组织 的生命体是个体人 成为 自然存 在物 的直观证 明, 它表明人类是 自然 界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但 个体 的人之所 以为人却是以精神存在为特征 的, 精神存在不是 自然的而是社会 的产 物。马克思 主义人学把 人的 肉体 和精 神 统一起来 , 把 自然存在看作 是人存在 的 自然基础 , 把精神存 在 看作是通过类存在 和社会 存在而 产生的使个 人成 为人 的内在 根据 , 个体人 的 自然存在 和精神存在之 间的关系是 统一 的, 作 为 自然存 在物 , 人要通 过物质生活 满足物质需要 , 提高 物质生 活水平 , 维持并延长生命的存在 ; 作为精神存在 物 , 人要 过精神 生活 , 满足精神需要 , 提 高精神生活质量 , 追求人生的意义。
( 三) 中观 层 次 的人 是 社 会 群类全体 , 现实 的人作为 人类 就是类存在物 , 类存在物是人类全体 , 是人 的无限存在 , 包 括古 今 中外所有人的联合与积累 , 是人通过改造 自然 的活动和社会 交往活动而历史 的形成的特殊 的类 ; 而作为物种则是 自然存在 物, 人类这个物种就是 人科 动物。人作为类 存在物 , 是在 改造
造 自然关系才能 形成社 会关 系。 自然群体是 以人 口生 产活动 为基础 , 以人们活 动的范 围和生存时 间为条件 , 为适 应 自然条
件而 自发形成 的 , 社会群体则是人们 为适 应生产活动而 自觉建 构 的, 二者有着诸 多方面 的差别 , 这一系列 的对立 说明不能把 自然关系同社会关 系等 同起来 , 社 会群体也正是在这对矛盾 的 推 动下 , 通过 改造 自然群体 和 自然关 系不断朝前发展 , 由自然 共 同体走 向真实的社会共 同体 。 ( 四) 宏观层次的人是 类存在物和人科动物的统一
个人类 。即可以把现实的人所指概括为 三个 指代对象 : 人 的个 体、 社会群体 、 人类 全体。人 的个 体是人 的个 别存在 形态 或直 接存在形态 , 相对 于社 会群体而 言是 “ 小写 的人 ” ; 社会 群体是 人 的特殊存在形态或是有限存在形态 , 相对于人 的个 体形态而 言是 “ 大写的人” ; 人类全体是人的无 限存在形态或者是普遍存 在形态 。它在外 延上包含 了社会 群体和人 的个体形 态。现 实 的人存在 的具体形态可 以区分为三个相对独立 的层次 , 我们 把
人 的个体意 义上 的人称为微观层次上 的人 ; 社 会群体意义上 的 人称为中观 层次 上的人 ; 人类全体意 义上 的人称为宏观层次 上
的 人 。 在个 人 与 社会 的关 系 问题 上 , 马克思认为 “ 应 当 重 新 避
缘与时缘关系。纯粹依靠 自然关 系所 形成的 自然群体 , 只能是 动物群体 ; 纯粹依靠社会 关系建 构的社会群体 是不存在 的, 实
群体主要依赖的 自然基础 , 同时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存在 于特 定的时空 中的一群人通过社会关 系联 结而构成的群体 , 具 有地
、
现实的人存在的具体 形态
( 一) 现 实 的人 的概 念
现 实 的人 是 马克 思 主义 人 学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基 础 范 畴 , 是
我们研究人 学首先要 弄清楚 的问题 。现实 的人首先 是有血 有 肉的生命个 体 , 即个体 的人 ; 其次指 的是人 的群体 ; 最后是 指整
湖北 函授 大学学报 ( 2 0 1 3 ) 第2 6卷第 3期
浅析马克思主义 人的现实存在论
黄 旭
(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河南郑州 4 5 0 0 0 1 )
[ 摘 要 ]马克思主 义人 学研究的人是现 实的人 , 这 种人 必然是现 实存在 的人 , 而现 实存在的人首先是有血有 肉的 生命个体 。为 了满足生命个体 的生存需要 , 人们 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 , 而要进行物质 生产 活动 , 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 社会群体 , 随着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 , 人们的社 会群体必然进一步扩大 , 并最终走向人 类的统一。因此, 现 实的人 其存
一
[ 文章 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0 3 - 0 0 6 8 — 0 2 [ 本刊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性 的关系使其 能够发生社会关系 , 这种 自然基础性的关系就是 人与人之间的 自然关系 , 这种 自然 关系按其重要性的顺序 为血 缘关 系、 地缘关 系和时缘关 系 , 血缘关系是早期 人类社会 中的
际的社会群体总是依托某种 自然群体 , 在社会群体 的演变发展 中, 社会 关系越来越重 要和显著 , 而 自然关系逐渐退 居到次要 的地位 , 但在任何时候都不可 能出现纯 粹单一关系的群体 。社
会群体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来建构 的, 随着 生产活动的发 展变化而不断改变 自己的形式 , 更重要 的是 它还必须克服和改
在形 态必然是 个体 、 群体和人类的统一 , 把 握现 实的人 的存在 就必须分析个体、 群体和人类 的不 同存 在形 态, 并把 这些 存在 形态有机地 统一起 来。
[ 关键词 】 具体形 态; 历 史形 态; 三重性存在物 [ 中图分类号 ]A 8 1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5 9 1 8 . 2 0 1 3 . 0 3 — 0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