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
北接西伯利亚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跨葱岭
东 临 太 平 洋 东南到台湾 及附属岛屿 南包南海诸岛
西南至西藏
五、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A)
六、《四库全书》与文字狱(A)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
《四库全书》
七、朝贡贸易(A) 朝贡贸易:古代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 有限制的特殊贸易形式。明代尤为突出。
←
圣祖 康熙
1661-1722
↓
仁宗 嘉庆
1796-1820
→
宣宗 道光
1820-1850
→
文宗 咸丰
1850-1861
↓
溥仪 宣统
1908-1911
←
德宗 光绪
1875-1908
←
穆宗 同治
1861-1874
四、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A)
1、抗击沙俄(东北) • 沙俄于17世纪中叶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 • 康熙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俄军 • 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2、巩固西北 • 历经康雍乾三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 乾隆时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管辖当 地军政 3、治理西藏(西南) • 雍正时,设立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 • 乾隆时,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实行金 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 4、台湾回归(东南) •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 康熙时,清军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
火药和火器,改变战争方 1、源于炼丹,唐末用于军事;2、宋代火 式,传入欧洲,利于资产 药配方成熟,制成火器; 3 、南宋发明管 火药 阶级推翻以骑士阶层为基 状火器;4、宋元(13世纪)、阿拉伯、非洲 术 与欧洲 印刷 术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练题总结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下表展示了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A.城市经济职能增强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商品经济对国家重要性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宋太宗至宋神宗赋税总额不断增加,但是农业税不断减少,商业税不断增加,D项正确;城市经济职能无法体现,排除A项;农业税萎缩不代表农业经济衰退,排除B项;土地兼并严重与农业税减少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2、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界,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称为()A.岁币B.岁贡C.岁赐D.岁赋答案:B解析: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每年缴纳的财物叫做岁贡,B项正确;北宋与辽曾签订协议,约为兄弟,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财物,称为岁币,排除A项;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缴纳的财物是岁贡而非岁赐、岁赐,排除CD项。
故选B项。
3、《辽史·百官志一》中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这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特点B.轮番而治的习俗C.全面汉化的趋势D.保守顽固的作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南北面官制度分别管辖其境内的契丹人和汉族人,这反映了契丹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契丹实行南北面官轮番而治,排除B项;北面官的设置体现了契丹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排除C项;南面官的设置意味着契丹接受了汉族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故选A 项。
4、“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的一物。
持续不已,自然贯通。
”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不包括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根据“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的一物”可知这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D项符合题意;程颐、程颢和朱熹都是理学的代表,他们倡导格物致知,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项。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社会人身束缚减 弱
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
国家控制适 受官府干预;对于百姓迁移住所、 适应社会经济的
当放松 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 变化
府的限制也更为松弛
-22-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时空坐标
知知能能构构建建
典例3(2020·宁波北仑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北宋丝织业逐 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河南、河北、 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 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 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 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
物
地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 生了深远影响
-25-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时空坐标
知知能能构构建建
二、文学艺术
项目 原因
特点
代表作家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 豪放派苏轼、
宋词 城市经 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 辛弃疾,婉约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时空坐标
知知能能构构建建
典例2(2020·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和议成,立 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下列项中与该盟书签订时的政治形势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7讲 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
1.高频考点: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科举制
的影响,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2.备考策略:(1)掌握宋代君主专制加强的 措施和科举制度带来的新变化。(2)元朝 行省制度在近几年的地方考卷中考查较 多,在新课标中,元的统一和制度建设是重 点,值得关注。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课堂探究
视角一 材料一
探究主题一 制度建设——宋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宋代皇权的加强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问题] (1)有人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 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 [结论] (1)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宰相只是众多高 级官员中的一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行政权被分割,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 密院与三司,宰相丧失了军政和财政的权力。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内容:
项目 领域
经济 上:富 国之法
目的
改变 积贫 局面
措施
青苗法
农田水 利法
免役法 (募役法)
内容
作用
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 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 付息 政府鼓励垦荒和兴修水 利工程
纳钱代役
限制了 高利贷对农民的剥 削,增加了政府收入,保障 了农民生产生活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第7讲 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考情分析 必备知识 课堂探究 即时演练
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解析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答案】A【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2. “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
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
材料关键信息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这表明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定位】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3. “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
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
材料信息“每一国的人民……,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强调的是国际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具有国际法的特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4. 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 B皇帝C郡守、县令 D丞相【答案】C【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5.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D【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6、“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二上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中国古代有避违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 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 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实行避讳制度原则是不能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结合史实可知汉代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为了避讳“邦”字将“相邦”改为“相国” 故A项正确BCD三项项名称的改变原因均与避讳制度无关排除故选A2.宋朝时期官方对外话语经历了从“华夷一统”为主导向“汉唐旧疆”为主导的转变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节点这一转变意在A. 重塑本朝正统地位B. 承认对外战争受挫C. 强化中央政府权威D. 推动国内政策转向【答案】A【解析】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形成了以北宋和辽为中心的两个朝贡体系这一转变意在重塑北宋王朝的正统地位故选A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反映的是北宋和辽的关系与强化中央政府权威无关排除C 宋辽二元并存反映的是宋辽关系不属于北宋的国内政策排除D3.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 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 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A. 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 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C. 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 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答案】D【解析】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 奏请取消纳粟、纳马、纳银入监读书的惯例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这也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故D正确这一举措缓解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但“解决了”说法欠妥故A错误这一举措并未放松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故B错误这一举措不能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错误故选D4.元《吴文正公集》载“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奇珍玩值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只窟宅号为天下最其民往往机巧趋利能喻于义者鲜矣而近年为尤甚盖非自初而然也”由此可见当时的泉州()①是福建省的行政中心②海外贸易发达③商业气氛浓厚④儒家义利观受冲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题干只体现了泉州商业的繁荣无法体现泉州是行政中心故错误②据材料“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可知海外贸易发达故正确③据材料“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可知商业氛围浓厚故正确④据材料信息“其民往往机巧趋利能喻于义者鲜矣”“而近年为尤甚盖非自初而然也”可知儒家义利观受到冲击故正确故D项正确故选D5.明初厉禁“私习天文” “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明朝末年钦天监预测日食月食等多次失准崇祯帝下令编纂新历面向民间征召天文历算学者甚至引入欧洲天文学新知吸收西方传教士参与修历这一禁一驰背后的共同逻辑是高度关注()A. 农业生产的需要B. 天人感应的话语权C. 君主的个人意志D. 西学东渐的价值性【答案】B【解析】略6.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A.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B. 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C. 旨在防范地方叛乱D. 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体现了对官员的考核没有涉及削弱相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官员定期考核有利于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定期考核的官员包括地方和中央的官员与防范地方叛乱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主要弊端是考试科目主要限定在儒家经典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材料所述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能弥补科举制的弊端故D项错误故选B7.宋代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这一现象反映了()A. 理学主导地位尚未确立B. 市民文化的繁荣C. 坊市制度已被彻底打破D. 北宋的盛极而衰【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相国寺开放交易的具体地点和经营不同种类的宠物体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的形成宠物市场出现可以反映市民文化的繁荣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理学的发展状况故A不符合题意相国寺并非居住区因此其商业活动没有体现坊市制度已被彻底打破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北宋的盛极而衰故D项错误故选B8.宋初朝廷向一定级别的官员或官衙支赐专门钱物以供宴饮招待这些钱物主要是公使钱、公使酒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央拨付改为中央和地方杂收应付这一变化有利于A. 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B. 减轻中央财政压力C. 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D. 强化公使钱的管理【答案】B【解析】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将“公使钱”由中央支付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共同支付有利于减轻中央财政压力 B项正确改革公使钱的支付办法与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无关 A项错误地方承担一部分公使钱不能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 C项错误改变公使钱的来源与“强化”公使钱的管理不符 D项错误9.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某法令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 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 该法令是()A. 均输法B. 免役法C. 青苗法D. 市易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富户为贫者担保若贫者逃散富户需偿还其所负债务这就损害了地主的利益故选C项均输法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免役法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疫钱雇人服役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市易法就是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10.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D. 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养兵政策使军队人数增多了但战斗力并未提高 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11.王安石《周公论》载“立善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者则一国兴 "据此王安石变法中“善法”的出发点是A. 推动社会转型B. 加强中央集权C. 整顿官僚机构D. 实现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王安石认为好的立法与国家发展振兴大有益处由此可知王安石的立法是出于国家发展角度而言即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D正确社会转型不是王安石重视立法的出发点排除A 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是国家发展的一个侧面不能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排除B、C.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A. 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B. 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C. 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 北宋向辽交纳“岁币”【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体现的是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故D正确这不是友好往来和贸易往来故AC错误北宋未向辽称臣所以不是贡金故B错误13.古代中国在经历一场剧变后时人认为这是"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场剧变最可能是A. 北宋靖康之难B. 中唐安史之乱C. 汉初七国之乱D. 清末庚子国难【答案】A【解析】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外寇凭陵时而莫御说明中央集权加强导致地方困弱无法有效抵御边患故选A项BC两项所示为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与材料不符故排除庚子国难并非地方困弱所致排除D项14.分析如图元朝的地方行政设置体现的特征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区设置图()A. 区域协同发展B. 多层级、复式结构C. 元朝因袭宋制D. 重集权、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15.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A. 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 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C. 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 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答案】C【解析】从材料“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C 正确ABD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C16.元代中书省与行中书省为高层行政区其下设路、府、州、县或以路辖州或辖州再辖县或以路辅县以府辖县等多种形式(见下表)这反映出元代行政区设置()A. 调整变动相当频繁B. 层级多且统辖关系复杂C. 人事管理趋于规范D. 内部利益分割矛盾重重【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行省制度下设立众多机构而且管理层次复杂故B正确A项“调动”不合题意排除、C项“人事管理”不合题意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17.(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17.(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答案】(1)现象三教合一影响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解析】(1)材料论证的结论是“三教之大其不可遗”这反映了三教合一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 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事物的最终目标【解析】(2)材料中反映出的是“格物致知”应紧扣朱熹“格物致知”作答其目的在于“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答案】(3)观点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解析】(3)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有效信息“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可知理在心中人们所要做的是扩充良知克服私欲即“致良知”的观点18.(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后果18.(2)依据材料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答案】(1)措施①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④监察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后果军队战斗力不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或冗官、冗兵、冗费或积弱积贫)【解析】(1)第一问措施结合所学从行政、财政、军事、监察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问后果根据材料“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可知军队战斗力不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或冗官、冗兵、冗费或积弱积贫)【答案】(2)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解析】(2)根据材料“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19.(1)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其具体解决措施19.(2)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士措施的看法19.(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答案】源头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途径清明吏治改革取士制度措施吏治改革文官升迁方法严格“恩荫”制度取士改革贡举制(改革科举制)【解析】考查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据“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可知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第二和第三小问可结合所学的史实来回答即可【答案】相同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重策论)看法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分析材料二依据“…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并结合材料一可知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在于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这种取士制度客观上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答案】因素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解析】依据“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并结合所学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北宋概况1.建立者:赵匡胤2.存在时间:960-1127(亡于金)3.都城:东京(又称汴梁、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北宋的政治制度1.中央行政体制(1)“二府”: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政,只有调兵权,最高长官为枢密使,由文官担任——崇文抑武)(2)三司:盐铁、户部(不是六部中的户部)、度支,负责财政,最高长官为三司使(又称“计相”)(3)禁军管理机构“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分割枢密院军权,拥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4)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权力2.地方行政体制(1)三级管理:路—府、州、军、监——县(2)路设“四监司”: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统管地方财政)、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3.监察制度(1)中央:台谏(知谏院、御史中丞)(2)地方: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4.治国方针:崇文抑武(1)罢免宿将兵权(削实权——“杯酒释兵权”)(2)文官任枢密院长官(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3)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5.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原因: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的历史教训)(1)削实权: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2)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但造成“强干弱枝”“内实外虚”局面)(3)制钱谷:将铸币权收归中央(4)文官任知州(5)设通判监察地方6.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二府三司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加强皇权(2)设置“参知政事”进一步牵制宰相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的统治危机——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1)边防危机:辽宋皇帝与兄弟相称,给辽“岁币”;西夏向宋称臣,给西夏“岁赐”(2)财政危机:三冗两积累(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2.目的:富国强兵3.措施(1)经济(富国):青苗法: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打击大地主);市易法: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打击大商人)——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但遭到强烈抵制(2)军事(强兵):保甲法:并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但没有达到强兵的目的)。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空坐标】【知识体系】【知识梳理】一、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措施军事(控制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经济(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政治(强化皇权)中央:分割相权;地方:设置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文化(重文轻武)发展科举制度①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
②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以来的独相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
③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隋唐统治阶层大多出自门阀士族,而宋代的文人政治特点明显。
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促进了宋代经济、教育、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社会阶层变革精英的身份属性精英的社会成分唐代门阀(出身) 世家大族北宋学者—官员(政事)文官家族南宋文人(文化) 地方精英3.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新变化政治阶层科举制完善,在选官中确立主导地位,社会阶层流动加强,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经济商业长途贩运,海上贸易兴盛,许多工商业城市兴起,经济繁荣土地不抑兼并的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发展城市(1)坊市制度打破时空界限,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规模扩大,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3)数量增多,位置东移、南移,经济功能增强经济重心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社会婚姻习俗择偶标准不像以前看重门第,一是看重金榜题名,二是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饮食文化北宋时,都城汴京是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心。
南宋时北人南迁,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
宋代普遍喜欢饮酒、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等饮料服饰演进宋代民间服饰相对宽松,实际生活中,民间服饰五彩斑斓,基本不受约束宗教文化信仰中唐以前在以荆州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受崇拜的关羽,自宋元开始成为全民信仰。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辽宋夏金四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更迭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具体包括: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对辽宋夏金时期和元朝统一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历史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具体包括:
1.通过讲述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明白国家统一对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凝聚力。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2.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发展过程,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3.鼓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辽宋夏金时期和元朝统一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元朝的统一:总结元朝统一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国家统一对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性。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生对课后作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中历史序言整理1-6册
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与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代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为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戏剧和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崛起于地中海地区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从一个城邦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相应,古代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并形成了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为标志的罗马法律体系。
在罗马帝国统治体系,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创立了基督教。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对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曾先后在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影响深远。
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整理(五、六单元)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17课·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一宋朝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都城开封2北宋与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东北的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二北宋的制度创设:文官体制1背景: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2特点:重文轻武。
3措施:①军事改革:(1)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
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2)地方: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②政治改革: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完善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职,地方、中央要员都由文官担任,形成士大夫主体的文官政府;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4影响:消除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消极影响。
三北宋科举制的完善1改革措施:考试制度的变革-增设殿试,从此,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成为定制;考试规则的变革: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考试内容变化:废除“帖经”,增加策论考试,更注重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2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一庆历新政1“冗官”、“冗兵”以及对外的“岁币”,造成财政开支的“冗费”,最终形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 庆历年间(1041—1048),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建议,颁布一系列诏令,史称“庆历新政”。
二王安石变法1 庆历新政失败后,在冗官、冗兵、冗费的消耗下,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要求改革的呼声再一次高涨。
西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指导变法的领导机构。
2 王安石变法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积弱的局面。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社会受尚理风气的影响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南宋时期的词作中经常渗透议论和说理的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明显始于当时理学形成,尚理风气影响社会氛围有关,B项正确;出现这种现象并不代表学术水平的迅速提升,排除A项;只是在词作中出现议论和说理的成分,并不能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和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等,排除CD项。
故选B项。
2、今宋代将城市房产税从土地税中分离出来。
宋初,湖南“计屋每间输绢丈三尺,谓之屋税”;熙宁方田均税法中规定“屋税比附均定”;崇宁方田令规定“诸州县塞镇内屋税,据紧慢(繁荣还是荒僻)十等均定,并作见钱”;至政和二年,又改为每等之中再“各分正次二等”,共为二十等”。
这表明宋代A.成为最早设置房产税的朝代B.国家积贫积弱极力敛财C.逐步确立城市房屋私有产权D.抑商政策得到空前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宋代将城市房产税从土地税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了单独的收取“屋税”,这在事实上逐步承认和确立了城市房屋私有产权,C项正确;材料只有宋代信息,无法体现最早,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宋代的积贫积弱,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否强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3、下图为元代六体文夜巡牌,它双面铸纹饰及文字,牌内分别铸有梵文、汉文、乌金体藏文、古畏兀尔体蒙文、八思巴文和波斯文,该夜巡牌可以用于研究A.元朝的疆域划定B.古代汉字的变迁C.中西文化的交融D.统一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统治之下,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因此元代官方为了便于行政,强化对各个民族的向心力,在其官方表达上运用多个民族的文字,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元代疆域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不只有汉字,还有其他民族的文字,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排除C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关系的概况表。
其中,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①辽②西夏③元④金B.①西夏②金③辽④元C.①辽②元③西夏④金D.①西夏②辽③金④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同北宋议和后,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岁赐”;辽朝推行南北面官制度;宋金议和后,双方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岁贡”;元朝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西夏②辽③金④元,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2、北宋时期,政府对商品买卖的中间人(亦称“牙人”)“付身牌约束”,对其入职资格、职业能力、权利义务和职业规范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王安石在市易法中规定,大宗商品买卖须有契文,并要有牙人担保画押,外国珍品或特殊商品必须由官府选定的牙人作为中介。
这些规定A.源于坊市制度瓦解B.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利于推动民间商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对于商品买卖的中间人有着明确要求,后期需要牙人作为媒介,这有利于推动民间商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坊市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间人的管理,不涉及政府收入,排除B项;材料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3、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
这意在说明,当时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
”可得出王安石开展变法和变法的失败都反映出,宋代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D项正确;地主阶级分化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央集权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守旧势力的阻碍,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阻碍,排除C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华师大版]
上海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第三分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宋朝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2、宋初政治、军事、科举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及其影响⑴政治: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体制,中央及地方要员由文人担任,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影响:冗官,加重财政负担⑵军事: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军队分禁军、厢军、乡兵;实行更戍法;影响:冗兵、削弱军队战斗力⑶科举制度:隋唐创立,宋时在制度与规则方面进行改革;形式分解试、省试和殿试;制度有“弥封”、“誊录”;内容,前期以诗赋取人,后增加策论;作用:选拔人才、普及教育、传播知识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情况:①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②宋西夏和约1043年③南宋与金对峙靖康之变(1127年)④边境互市商品、经济、文化交流⑤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忽必烈元海上丝绸之路⑴背景:①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②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③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④造船业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
⑵状况:①南宋时,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
②官府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
③输入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④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
⑶影响:增收入,传文明。
1、活字印刷:⑴时间:北宋庆历年间⑵人物:毕昇⑶传播: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
2、火药武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武器的国家,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宋代火药配方渐趋成熟。
:笔记体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代政治机构①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②地方: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宣政院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1、明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①废丞相,结束1600年的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确立内阁制度,成为协助皇帝的决策机构,是皇权的组成部分②建厂卫等特务机构;整顿吏治2、农民起义与明亡(1644年)①明政权的内忧(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患(满洲、清)②李自成西安大顺张献忠成都大西康乾盛世①政治:内阁军机房军机处(雍正)辅助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②民族关系:对外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对内平定准噶尔回部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台湾府③经济:耕作技术,作物品种的引入农产品商品化家庭手工业形成商品集散地④思想: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⑤文化《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四库全书》丛书△经济:海禁、朝贡贸易;明后期开放,广州、宁波;澳门成为东西方经济枢纽,将中国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中国处于出超、白银流入;清“迁海令”;康熙设海关;闭关锁国乾隆只开广州一地△军事国防:明中期“倭患”;葡萄牙人占澳门;荷兰人占领台湾西学的传入⑴代表人物:利玛窦⑵内容:基督教神学、西方自然科学、欧洲人文学术。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体系建构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 年-1368 年)一、重大史实1、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将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史称北宋。
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2、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1) 目的: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 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①行政:派文官出任知州,设通判制约,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监察:设立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
地方逐渐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 分散相权,强化皇权:①二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掌行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②三司: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③三衙: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掌调兵权,相互制约。
● 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抬高文官地位。
(3) 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③崇文抑武,加强监督。
④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4) 影响:积极影响: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两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领域分类 发展概况 经济 发展 农业 多熟制、经济作物、边疆开发、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手工 宋名窑、元青花、煤燃料、黄道婆、印刷、造纸、造船; 商业 基层市场、榷场、纸币;城市集镇;坊市瓦解;漕运海运; 制度政策 人身束缚松弛:户籍、赋役和优抚救助发展; 政治 阶级矛盾 市民阶层、门第淡化;农民V 地主;民族矛盾(四等人); 内外政局 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边疆管辖;陆、海丝绸之路交往; 制度政策 宋二府三司三衙、台谏、禁军;知州通判、转运司、路州(府)县制; 元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 文化 思想教育 程朱理学;书院、乡约族规家训;科举南北分卷; 文史艺术 宋词、元曲和话本;书画个性;少数民族文字; 科学技术 火药、活字印刷、罗盘针;沈括、郭守敬、王祯;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财政困难。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二上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另设“明法科” 考察律令和断案这些措施A. 加强了君主专制B. 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 增加了财政收入D. 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答案】D【解析】根据“另设“明法科’ 考察律令和断案”可得出这些都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关因此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 D项正确ABC项与这些措施没有直接关联排除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少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③【答案】C【解析】青苗法是指政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贷款或谷物给农民农民收获时还本付息使百姓免受高利贷剥削募役法又名“免役法” 是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是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和地主也不例外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革中的理财富国措施都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③正确故选C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无关排除① 三项措施与减少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无关④排除①④错误故排除ABD.3.自商鞅变法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到两宋时期商业发展明显尤其是海外贸易发达据此可知宋代A. 小农经济衰退B. 放弃重农抑商C. 财政负担沉重D. 边患危机严重【答案】C【解析】4.从宋末元初开始下层文人和通俗文学在文坛上取得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下层文人不仅占据了小说、戏曲作者的大部分而且越来越多地跻身传统诗文领域造成这一历史趋势的重要因素是()A. 上层文人腐化堕落B. 传统四民社会瓦解C. 雅俗文学开始分流D. 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答案】D【解析】5.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言中写道“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A.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 盗版印刷风气猖狂C. 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D. 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答案】C【解析】材料“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体现的是雕版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C.6.王安石变法既有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也引起了司马光等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列最令官僚集团等守旧势力不满的措施是()A. 改革科举制度B. 按土地多少征税C. 实行“将兵法”D. 向农民提供贷款【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根据土地的实有数目纳税这样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了他们激烈的反对故B项正确ACD三项对守旧势力的利益影响不大排除故选B7.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A. 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B. 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C. 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D. 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答案】B【解析】材料只是举了7位武将担任地方知州的事迹不能说其是普遍现象排除A材料讲了武将担任知州都比较有作为深受百姓爱戴说明武将在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正确宋朝统治者一直在贯彻重文轻武政策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无法看出百姓更加拥护武将排除D故选B8.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A. 王安石变法B. 庆历新政C. 仁宗变革D. 军事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这次改革发生在庆历年间故称“庆历新政” 所以B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ACD错误9.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A. 提倡大臣独立思考B. 防止官员结党营私C. 加强皇帝集权专制D. 彰显开国独树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做法表面是为了官员上朝时注意力集中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故C正确排除A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D是无关项排除10.《梦梁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A.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 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 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 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临安饮食种类丰富反映了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B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与材料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的信息不符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外贸的信息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的信息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排除D故选B11.朱熹认为8岁进入小学阶段他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小学阶段的教材其中《小学》一书最为著名该书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这反映出朱熹()A. 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B.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 推动儒家伦理普及化D. 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朱熹编著小学阶段的教材使儒家伦理从小影响人的行为有利于其普及化故C 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D项材料朱熹只关注儿童儒家伦理的发展并没有关注全面发展故错误故选C12.下面是唐宋时期开始出现的军事火器图由此可知唐宋时期()A. 把火药主要用于军事领域B. 科技发展推动了军事进步C. 政府积极改进军事装备D. 持续改进火器应用技术【答案】B【解析】13.“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汉代开始民间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的地方官称为“父母官” 以下对“父母官”称谓认识不正确的是()A. 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B. 对优秀地方官的肯定和褒誉C.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D. 显示了官民阶层的不平等性【答案】C【解析】材料“汉代开始民间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的地方官称为‘父母官’”只是对地方官员的称呼“促进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说法片面排除C依据材料“廉洁奉公、关怀百姓”可知AB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父母官”体现出一定的地位差别排除14.明初厉禁“私习天文” “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明朝末年钦天监预测日食月食等多次失准崇祯帝下令编纂新历面向民间征召天文历算学者甚至引入欧洲天文学新知吸收西方传教士参与修历这一禁一驰背后的共同逻辑是高度关注()A. 农业生产的需要B. 天人感应的话语权C. 君主的个人意志D. 西学东渐的价值性【答案】B【解析】略15.下图为元代地方行政管理结构图该结构图主要源于A. 蒙古族的军事征服B. 元朝疆域迅速扩大C. 元朝实行了行省制D. 州县利于控制地方【答案】A【解析】图示反映出元代多元化、复式地方行政管理结构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蒙古贵族对各地的军事征服规模和范围广泛在不同的征服地区采取不同类型的地方行政区刘因而出现图示结构 A项正确疆域辽阔是元朝推行行省制的原因而非图示行政管理结构图出现原因 B项错误实施行省制与行省之下地方行政管理呈现多元化无关 C项错误图示能够体现州县的稳定但州县的特点并非是图示结构出现的根源 D项错误16.有人将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的“狂”作了这样的解释“狂是自信的表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遗憾的是在宋朝以后中国很少再出现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了造成这一状况的思想文化因素是()A.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熏陶C. 宋代以后词风盛行D. 市民阶层价值取向趋于现实主义【答案】B【解析】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导致缺乏李白这样的诗人故B正确君主专制不是文化因素故A错误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17.(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答案】(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解析】(1)可以根据对材料一“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等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来回答主要指文化普及、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更多阶层等【答案】(2)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解析】(2)根据对材料二、三、四的理解分析来回答文化普及的原因材料二主要说的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材料三主要说的是家庭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北宋时期科举条件放宽“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18.(1)从材料一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列举出指南针在中国和欧洲运用的两个例子18.(2)根据材料二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有哪些?【答案】司南至迟发明于战国时期运用郑和远航、哥伦布发现美洲【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和《鬼谷子》均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从材料一看司南至迟发明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与欧洲的哥伦布远航均用到指南针【答案】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根据材料二中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答出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9.(1)依据材料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19.(2)上述理财思想在今天有何借鉴?【答案】(1)思想反对增加赋税提倡节俭省财发展天下生产(生财、聚财、用财).实践市易法、募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等.【解析】(1)第一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民不加赋”、“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节俭)和发展生产“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可以得出反对增加赋税提倡节俭省财发展天下生产(生财、聚财、用财).第二小问的实践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可以得出市易法、募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等.【答案】(2)注意减轻民众负担关注民生提倡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重视财富创造增加收入放眼天下广开生财之道.【解析】(2)本小问的借鉴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从减轻农民负担、提倡节俭、广开生财之道等角度进行回答.20.(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20.(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20.(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分封制进一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疆域【解析】(1)根据材料“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可知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他们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分封制进一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疆域【答案】(2)汉朝继承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发展中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宋朝继承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发展设“二府三司制” 建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是汉朝继承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发展中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宋朝继承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发展设“二府三司制” 建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答案】(3)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是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作用是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考历史】北宋的建立与北宋的政局
一、北宋的建立与北宋的政局
陈桥兵变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 节度使赵匡胤 960年,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 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979年灭 960年建立
965年灭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 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 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 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 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 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
国九南统 的七后一 分九北策 裂年 略 局灭 : 面北 先 终汉 易 告, 后 结五 难 束代 , 。十 先
考试制度严密
太祖始设殿试“恩出主上”
状元 皇帝 殿试 省元
中央部门 地方
省试(会试)
解元
乡试(解试)
与士大夫治天下
宋科举考试图
庆 历 新 政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Hale Waihona Puke 范仲淹:“我国家革五代 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 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 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 不更张以救之。”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指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
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政治方面(1)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北宋初,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很尖锐。
北宋和元朝的农民战争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民族间战争频繁说明了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中主战与主和、改革与保守的斗争说明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经济方面(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农业表现在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手工业表现在手工业部门增多,除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发达外,还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商业表现在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民族关系方面(1)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2)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如契丹、女真等都向封建社会过渡(3)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4)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
(5)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榷场贸易等。
4、对外关系方面(1)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大都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
(2)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科技(如四大发明)走向世界,对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
(1)科技成就突出。
我国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民族的兴起和扩张,形成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至南宋最终完成。 活字、火药等创造发明,表明宋朝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 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辽阔的疆域客观上有利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笔记体科学著作;保存了 大量科技史料、记载平民的科技创造、是中国科学史里程碑
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表
桑蚕业中心转移到南方
现
江浙出现独立私人作坊“机户”
手 工
海南岛出现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业 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东南沿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西汉末年 人口分布
北宋后期 人口分布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海上丝绸之路 (B)
兴起:西域商路受阻 + 经济重心南移 + 政府鼓励外贸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A)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B)
过
南移开始:魏晋南北朝
程 最终完成:南宋
经 济
原 因
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减少;经济衰落 南方环境优越;人口南迁;技术发展
重
南方开辟圩田、沙田、梯田
心 南 移 完 成
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农 业
名巧 实驭 分文 离官
实确行立官由、枢职密、院差主遣军相政分、离三的衙制统度兵,的便体于制官,员两的个调机遣构撤互换相 官牵:制级、别而待皇遇帝、总职揽:兵清权高地位、差遣:临时指派←实权
包拯: 刑部郎中 (官) 知江宁府 (差遣) 龙图阁直学士(职)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巩固统一 加强集权
A
荣与元的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
统一 2.5.3 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B
海上丝绸之路
A
2.5.4 辉煌的科学技
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B
术
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B
2.5.5 行省制度
沈括与《梦溪笔谈》
B
大都
A
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北宋建立(A)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分裂局面,但未完全统一;长期与辽、
西夏、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文官体制 (C)
宋初之弊
藩镇割据 武将夺权
节度使: 地方军事 长官,执 掌藩镇军、 政、财大 权于一身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 藏、台湾,不含新疆;地方政区多称行省 澎湖和琉球(台湾)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榷场 (B)
概念:宋、辽、金、 西夏并立时期,各 政权在边境接界地 区设立的互市贸易 的市场
特点:由官府管理 和控制
评价:控制边境贸 易以挟制对方;促 进边境地区商品交 流,是各对立政权、 地区间经济文化交 流的重要渠道
路线:泉州(起点)-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东北非
机构:官府 在广州、泉州、 明州三大外货 港设市舶司管 理征税 贸易:以丝 绸、瓷器和香 料为大宗。 影响:增加 财政收入、给 通商各国的文 明增添了活力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活字印刷、火药、沈括与《梦溪笔谈》 (B)
巧消 释除 兵隐 权患
地尽 方入 精禁 壮军
定疏 期远 更兵 戍将
改重 革用 科文 举人
枢文 密武 三互 衙制
名巧 实驭 分文 离官
冗冗冗 费官兵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A)
并立政权 建立民族
辽 契丹族
西夏 党项族
金 女真族
大蒙古国 蒙古族
辽 金
南宋丢失
北
半壁江山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不以武将、开国功臣及 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以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当官
重要官员均由文官担任,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 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
宋 考试规则严密化
代 解试、省试、殿金 靖康之变
1127年
▼绍兴和 议后,南 宋与金长 期对峙局 面形成
南宋-金 绍兴和议
1141年
1206年
▼元朝是第 一个由少数 民族建立的 多民族大一 统王朝
元灭南宋
1271年 1279年
南宋建立
蒙古建国 元朝建立
▼赵构称帝 ,定都临安 (今杭州) ,南宋建立 *岳飞抗金
▼蒙古诸部 ▼忽必烈定 推铁木真为 国号为“大 汉,尊号成 元”;定都 吉思汗,大 大都(今北 蒙古国建立 京)
于民族间的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较以前更为积极和活跃。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2.5.1 文官体制
北宋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A
文官体制
C
澶渊之盟
A
2.5.2 多民族政权的
靖康之变和南宋建立 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
A
并存
榷场
B
两宋的繁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忽必烈建立元朝
制 的
废贴经、轻诗赋、增策论
完 考试制度规范化
善 以弥封、誊录防范作弊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文官体制 (C)
宋初之弊
改制防弊
藩镇割据 强干 重文 武将夺权 弱枝 轻武
巧消 释除 兵隐 权患
地尽 方入 精禁 壮军
定疏 期远 更兵 戍将
改重 革用 科文 举人
枢文 密武 三互 衙制
积贫积弱 三冗问题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 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文官体制 (C)
宋初之弊
改制防弊 旧弊根除 新弊酿成
藩镇割据 强干 重文 巩固统一、加强集权 武将夺权 弱枝 轻武 积贫积弱、三冗问题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B)
目的:加强中央与 地方、中原与边疆 联系,巩固统一、 促进民族融合
中央设中书省,总理 全国政务并直辖首 都周边(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行 省),为中央派出机 构,是古代行政制 度的重大变革
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从此成为中国政区 元版图识别:以大都为都城;包含北亚、西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公元960年——1368年)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第22课 元朝的统一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活字印刷: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13世纪,东传朝 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和欧洲
火药: 改变了战争方式,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 对欧洲历史 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恩格斯论火药发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火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本身,也推动了统治和奴役政治关系的变 革…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 的武器。火炮造价昂贵,只有自由城市和拥有巨大税收来源的君主才能 获得。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挡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 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精锐新火炮在欧洲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在强 大的舰队上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宋
南宋
南北宋识图关键:注意a.首都;b.面积;c.对应北方政权名
第二分册 >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澶渊之盟、靖康之变、南宋建立、绍兴和议、 蒙古建国、元朝建立(A)
960年
▼宋辽之 间结束战 争状态, 维持了百 余年和平
北宋-辽 澶渊之盟
1005年
北宋建立
▼金攻入开 封,俘虏宋 徽钦二宗等 数千人北撤 ,北宋灭亡
文官体制 (C)
宋初之弊
改制防弊
藩镇割据 强干 重文 武将夺权 弱枝 轻武
巧消 释除 兵隐 权患
地尽 方入 精禁 壮军
定疏 期远 更兵 戍将
各采杯地用酒拣更释选戍兵强法权壮:: 士轮以兵流和编变平入换手中军段央队巧禁驻妙军地解,除地造禁方成军上“高留兵级老不将弱识领者将兵充、权任将 厢不结军识束和兵武乡”将兵的跋,局扈意面割在,据强防局化止面中将,央领又部分避队立免实割因力据强、、削削拥引弱兵起地对武方抗装部朝反队廷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