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第2单元 5古诗词三首——牧童 导学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年级: 五 学科: 语文 编号: 小组: 姓名: 本周习惯: 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 题:《古诗词三首——牧童》 课 型:精读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
(重点)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说诗意。
(重点)3、通过学习古诗,我能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难点) 【时间预设】导入2′ 合作学习 10′预展 5′展示探究18 ′ 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1.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我知道“八仙”是指: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学习流程 教与学【自主预习】(相信自己也能把预习做到最好,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就能) 1、我能认真读诗句,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任务一 ★①词语我会读正确:(光会读可不够,读好才是本事) (草铺横野)( ) 牧童、蓑衣 铺 ( )( ) ★②词语意思我理解: 牧童: 铺: 野: 弄: 蓑衣:★③我能写出这个字的正确笔顺:(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重点,书写一定要一笔一画、规范)蓑2、理解诗意。
任务二 ★①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②诗句意思我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从这两句诗里,能看出写到了什么? , , , 。
想象一下,“草”是什么样子? 。
想象一下,“野”是什么样子? 。
从这两句诗里,能听到什么? 。
想象一下,“晚风”给你怎样的感觉? 。
“六七里”“三四声”是确切的数字吗?怎么理解?。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设计
第一项任务:
观看视频课《古诗词三首---赏析古诗复述画面》
第一项任务:
打开“一起学”APP---网校--学习中心--我的课程--五年级语文同步公开课---《古诗词三首---赏析古诗复述画面---查看回放--从第7分钟到第45分钟(共38分钟)3、读完后群里接龙打卡:
{打卡格式:已完成2月11日观看视频课的学习任务:1.学生姓名2.学生姓名······}
第二项任务:完成练习
1、打开“:《古诗三首》课文背诵、古诗拓展延伸《枫桥夜泊》+《观书有感》
打开“一起小学老师”-布置作业--布置日常作业(《古诗三首》课文背诵、古诗拓展延伸《枫桥夜泊》+《观书有感》
五年级语文“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导学案设计
时 间
2月11-12日
备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赏析古诗复述画面。
2、正确完成“一起小学学生”练习。
课前准备
1.登录“一起学”APP
2.登录“一起作业”APP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创设情境进入学习
在观看视频课《古诗词三首》其一《四时田园杂兴》赏析古诗复述画面,学会赏析古诗,复述画面。
总结巩固
1、学生提交作业
2、学生提出疑问
1、教师检查、点评学生作业。
2、教师答疑。
学习收获及反思
学生回顾总结所学
教师点评
七一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①自读古诗,并画出节奏。
②解诗题,知作者。
③看注释,明诗意。
a.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赛读赛背,想想画面 ,感受诗情。
三、汇报展示,小组互评。
四、小组评比,整理学案。
五、收获与反思。
我给自己_________颗星。继续努力,加油!(★★★★★)
三、汇报展示,小组互评。
四、小组评比,整理学案。
五、收获与反思。
当堂检测
1、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字词。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学习古诗词后填空。
1.《牧童》这首诗由()及()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有()、有()、有(),刻画了一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的向往。
学习重点难点:
1.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导学案流程:
预习导学:
1.我要认真地读三首古诗词,画出生字新词。
2.我要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我能读准下面生字,并会组词。
蓑( )牧( )遮( )媚( )
第三课时
导学案流程:
一、复习背诵《牧童》、《舟过安仁》。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4、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清平乐·村居》
①自读,并画出节奏。
②解诗题,知作者。
③看注释,明诗意。
a.自由读词,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终稿].docx
5、古诗词三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词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屮情景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4、通过学习,休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激发自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休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课时:2—3课时一、预习导航:课文导读:1、知人论世:阅读诗歌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休会岀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这些因素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
如陶渊明的脱俗与111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
2、诵读感悟:“三分诗,七分读。
”可见,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一是熟读成诵。
多读,琅琅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屮整体感知, 在读屮有所感悟,在读屮培养语感,在读屮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二是联系扩充。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三是想象入境。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口己融入诗词的意境Z中。
3、品评赏析:占典诗歌语言凝炼、语意含蓄。
在占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4、我能多读几遍课文,结合拼音把诗词读正确,读流利,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冊i横线快乐(1。
yue)清平乐(1© yuQ)剥落(bO bao)剥莲蓬(bO bao)亡羊补牢(wdng wu) 亡赖(wang wu)草踵(pu pu)铺开(pu pu)⑵我能正确书写本课字词,而且写得美观漂亮。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学习目标】1. 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牧童》。
3. 我能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 我能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知识链接】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学习过程】一、目标解读。
( 2分钟)认真读“学习目标”,把自己认为的学习重点、难点在括号里标出来。
二、自主学习。
( 15分钟)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1)在文中圈出下面的生字并注音、正确认读。
(会读的用“√”表示,不会读的在对学、群学时请对子给予帮助。
)篙棹媪剥牧蓑遮醉媚锄(2)我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把自己认为最容易写错、最难写的字写在横线上。
)牧蓑遮醉媚锄剥(3)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快乐.()剥.落()亡.羊补牢()清平乐.()剥.莲蓬()亡.赖()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我能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并说一说这三首诗词中我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三、初读古诗词,整体感知。
(5分钟)1. 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
2. 我还知道了:四、合作探究,入情入境。
(40分钟)1. 品读《牧童》,入情入境:(1)结合注释及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在课本中作批注)(2)我知道抓住诗句来说说这首诗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诗人又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写的,我还能想像画面,感受乐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
牧童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学习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学时安排1学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自主预习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合作探究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5、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展示交流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导学案
1.《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供、稚、磬、陂、漪”7个生字,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停顿,读出古诗的音律和节奏。
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一、课文朗读(对应目标2)1.读准字音。
学习提示:一边读一边标注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会读为止。
借助工具书、拼音或注释读准古诗字音,把古诗读两遍,能读正确、流利。
2.读准节奏。
学习提示:借助于停顿符号,将古诗词读出节奏。
(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主要内容(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阅读这三首古诗,可以通过注释、作批注、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等,大体了解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自主练习:(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课学到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村()(填季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的情景。
(3)《村晚》的作者是()代的()。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四、理解体会(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借助注释或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班级:五年一班学科:语文小组:16个姓名:本月习惯: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古诗词三首——牧童》课型:精读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杜玲【学习目标】1、我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
(重点)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说诗意。
(重点)3、通过学习古诗,我能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难点)【时间预设】导入5′教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10′展示探究10 ′小练笔5′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学习】(课中)●任务一:理解诗意。
1、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理解第一句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从这两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草”是什么样子? 想象一下,“野”是什么样子? 从这两句诗里,你听到了什么?“六七里”“三四声”是确切的数字吗?怎么理解?通过上面的学习,这句诗意,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理解第二句诗意。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①牧童是在什么时候归来的?“卧”是什么意思?②结合课本第22页插图,说一说对“卧月明”的理解。
③通过上面的学习,这句诗意,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结合课本第22页插图,想象一下画面,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任务二:有感情地再读全诗,体会牧童的生活,说一说你感受到了。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小组合作】(课中)各小组交流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一、任务二【小练笔】(课中)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写在稿纸上)【课后达标检测】(课后)★①我要正确默写这首诗:牧童唐(吕岩),。
,。
★②连线,体会数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句作用草铺横野六七里形容声势浩大笛弄晚风三四声形容距离很远飞流直下三千尺泛指原野广阔桃花潭水深千尺突出乡村傍晚寂静。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五下语文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五年级语文教案五下语文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导学案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导学案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05-3小组:姓名:本周习惯: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型:精读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学习目标1、我会读写“媪、剥、醉、媚、锄”五个字。
(重点)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说诗意。
(重点)3、通过学习古诗,我能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难点)时间预设导入4′合作学习8′预展5′展示探究15′达标检测8′知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词集:《稼轩长短句》。
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预习(相信自己也能把预习做到最好,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就能)1、我能认真读诗句,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任务一★①词语我会读正确:(光会读可不够,读好才是本事)(清平乐)茅檐、媚翁媪,锄豆,亡()赖,乐()★②词语意思我理解:(剥莲蓬)茅檐:吴音:剥()相媚好:翁媪:亡赖:村居:乡村闲居的人家★③朗诵诗歌。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理解诗意。
任务二A、从题目和“醉里吴音相媚好”能看出这首词所描绘的地方是。
本首词的词牌名是:,词的题目是:。
B、根据“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词,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村居的位置、样子及周围环境:C、从“白发谁家翁媪”可以知道,居里有()和()两个人,从“醉里吴音相媚好”可以知道,这一对翁媪在()。
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生活()。
“醉里”是指喝醉了吗?怎么理解?D、这一对翁媪有几个儿子,你是从那几句看出来的?每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
一对翁媪最喜欢哪个儿子?从那句能看出来?。
E、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意思。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精品导学案(第1课时)
我能我能无限可能,我行我行雷厉风行。
课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评价: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相关资料补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学习过程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并写下来。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写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测评
1、默写《牧童》
2、请写出以下诗句的意思: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导学案0 (1)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认识“昼、耘”等生字,会写“昼、耘”等字,正确读写“昼夜、耕耘”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 难点: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习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想象法:结合诗句内容,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3.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古诗。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 熟读三首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 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互相纠正字音、字形。
- 讨论三首古诗的诗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解决。
- 分析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达标检测(一)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 昼()2. 耘田()3. 稚子()4. 弄冰()5. 陂()6. 浸寒漪()(三)填空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时节乡村的劳动场面。
2.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的稚子在()的天气里玩()的游戏,表现了孩子的()。
3. 《村晚》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的晚景,表现了诗人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选择题1. 下列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昼出耘田夜绩麻”一句体现了农民的勤劳。
B. 村庄儿女都不会当家。
C. 诗中描写了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D.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对《稚子弄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B. “敲成玉磬穿林响”表现出声音的高亢、清亮。
C. 孩子“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doc奚琨婷
1.《古诗三首》(第1学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古诗学习四步法:释题意、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阅读方法解密: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概念: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指我们可以在读熟的基础上,结合诗的意思,在我们头脑中展现一幅画面。
通过感受画面,体会诗句中所体现出的乐趣,进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如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小孩子还不懂耕地织布,你瞧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在桑树旁看着大人的模样学起了种瓜。
想象着这个情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赞美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
学习流程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1、朗读诗题,理解题意(“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2、了解诗人: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3·我会认读昼夜耕耘供gòng品幼稚涟漪yī4.理解词义。
昼:耘田:绩麻:各当家:未解:供:傍:桑阴:(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精品导学案(第3课时)
我能我能无限可能,我行我行雷厉风行。
课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评价: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连接“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学习过程(一)初读,正音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 ) ( ) ( ) ( ) ( )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2.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3.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二)再读,解意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三)精读、悟情1.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2.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四)熟读,成诵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五)、测评1、默写《清平乐.村居》2、请写出以下诗句的意思: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10.我想看着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个故事,请鼓励鼓励我。
【探究三】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做帆稚趣图
6.我能看着课文插图背诵《清平乐.村居》,也请男生试试吧。
7.我想看着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个故事,请大家感受一下一个普通农家的幸福安详。
(导学航线:独学→群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展示。
【探究一】学习课文生字
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口头组词给我的对子听。
篙棹媪剥
2.我会读拼音写词语并能与我的对子互相批改。
5.我从诗句中感受到两小孩的,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儿童的。
6.我能看着课文插图背诵《舟过安仁》,请大家背给对子听吧。
7.我想看着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个故事,等会我说完后也请组派代表说一说。
【探究四】江南山村田园图
1.我能把《清平乐.村居》读通顺,请我们组也一起读。
2.我想说说题目的意思,“清平乐”是,“村居”意思是
mùtónɡsuōyīzhēdǎnɡjīlónɡchútóubāo lián pénɡ
( ) () ( )()()( )
(导学航线:独学→对学→对子互评)
【探究二】牧童晚归休憩图
1.我能把《牧童》读通读顺,谁能挑战我?
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读着这一句诗,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3.第一句中的“”字用得精妙,把草原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诗句中的“”字也用得传神,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传达出来了。
4.“六七里”、“三四声”并不是确指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和山村傍晚的。
5.我想把第二句读通读顺,谁也来试试?
6.“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认识到古人的哲理思想;2. 掌握古诗中的主要词语,正确朗读古诗;3. 能够辨别古诗中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欣赏和创作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诵读古诗,辨别古诗中的感情和意境。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教材、黑板、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与古代诗词相关的故事,如《木兰辞》、岳阳楼记等,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 大声朗读课文《古诗三首》,感受古诗的韵律。
(2) 导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讨论。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并分析其中一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合作练习(1) 学生自由讨论,找出每首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并记录在黑板上。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一个学生扮演朝代的诗人,其他学生扮演朝廷官员,给诗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5. 创作欣赏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古诗,并朗诵给全班听。
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并在黑板上展示。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1) 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给出奖励和鼓励。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朗读课文,思考并写一段话,说明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诗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反复阅读古诗,使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创作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 精选1篇
好的,以下是您需要的五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的内容:一、《登鹳雀楼》1.作者:王之涣2.创作背景:唐代,王之涣任官太原太守时,登上鹳雀楼,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登高远望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
5.重点词语解释:- 鹳雀楼:古代建筑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
- 白日依山尽:形容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 黄河入海流:形容黄河奔腾而过,最终汇入大海。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1.作者:白居易2.创作背景:唐代,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马时,游览了当地的草原,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草原上的景色和自己离别时的感受。
5.重点词语解释:- 古原草:指古代草原上的草木。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一岁一枯荣:形容草木生长周期的特点。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静夜思》1.作者:李白2.创作背景:唐代,李白在长安做官期间,夜晚独自思念故乡而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夜晚时分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景。
5.重点词语解释:- 床前明月光:形容夜晚明月的明亮。
- 疑是地上霜:形容月光照耀下的地面像是覆盖了一层霜雪。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导学案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小组:姓名:本周习惯: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课型:精读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篙、棹”,会写生字“遮”。
(重点)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说诗意。
(重点)3、通过学习古诗,我能感受到诗人所描写的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难点)【时间预设】导入4′合作学习 8′预展 5′展示探究15 ′达标检测8′【知识链接】杨万里: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预习】(相信自己也能把预习做到最好,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就能)1、我能认真读诗句,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①词语我会读正确:(光会读可不够,读好才是本事)收篙、停棹★②词语意思我理解:舟:过:篙:棹:怪生:使风:2、朗诵诗歌。
任务一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理解诗意。
任务二★①诗句意思我理解。
从题目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事情发生的地点是。
题目的意思是:。
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安仁时见到了这样的情景(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叶小渔船,()个小孩子。
他们在干什么?(篙,棹,船中,伞)他们是在偷懒吗?。
“无雨”指没有下雨,“张伞”指张开伞,无雨却张伞,原因不是什么,而是什么?。
★②通过上面的学习,把诗人看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方法一点通: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注释、插图和工具书理解;2、联系上下文;3、想画面;4、反复诵读。
在认真多读诗句和思考的基础上,努力用自己的话概括。
词语意思理解了、懂了,课文才能懂,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可以解决。
声音洪亮,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一人朗读、多人朗读、多人轮读等),要读出节奏、韵味。
通过查看资料书,或者上网查找,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诗人。
3、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任务三★①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全诗。
(形式要多样)★②结合课本第23页插图,想象一下画面,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有感情再读全诗,体会两小童的生活,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用词语概括) 【导入新课】1、背诵《牧童》;《牧童》这首诗使我们感受到了放牛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渔民孩子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导入新诗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学 案
一、自我展示
1、.自己读,小组间赛读.2、我会背古诗《牧童》
二、合作交流
1.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安仁:__篙:__棹:__怪生:__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
第二课时
课 题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会默写《牧童》《舟过安仁》,学习《清平乐.村居》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班级: 姓名:
课 题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篙、棹、媪、剥”会写生字“牧、蓑、遮、醉、媚、锄、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词大意。
3.感受、体验诗词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重点难点
读背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大儿子正在,他想:二儿子正在,他想:
三儿子正在,他想:
三.学习检测
1.先解释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棹:
句意: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清平乐:__茅檐:__吴音:__相媚好:__翁:__媪:__亡赖:
句意:
四.挑战自我
----------------------------------------------------------------------------------------------------------------------------------------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怪生”一词,说明了诗人,原来是
2.学习《清平乐·村居》
(1)导入。同学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卜算子咏梅”、“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2)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4)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
(5)文中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课前准备
资料链接: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轶事资料。
学 案
第一课时
一、自学我能行:
1、我能多读几遍古诗,结合拼音把诗词读正确,读流利,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快乐(lè yuè) 清平乐(lè yuè)剥落(bō bāo)剥莲蓬(bō bāo)
亡羊补牢(wáng wú)亡赖(wáng wú) 草铺(pù pū)铺开(pù pū)
1.选择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选取《清平乐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牧童、蓑衣、遮住、醉酒、媚好、锄豆、剥开
2、我会读会组词:
铺()篙()棹()媪()剥()
蓑()醉()亡()乐()
二、整理学习方法,我有妙招。
本课的生字我觉得比较难记的是
比较难写的字是,我再组两个词,增加记忆
2、我能通过()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弄:__蓑衣:__
2.结合诗句理解:牧童:卧:舟过安仁:张伞:使风:
三、我会朗读。(至少要读三遍,做到正确通顺。当然读得有感情更好。)四、我会了解大意:(提示)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时周围是怎样的,有趣的是什么?还要注意看插图哟!
五、达标检测: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