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兴趣与动机--岳讲义
第三章 运动兴趣
![第三章 运动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a5990a8dd0d233d4b14e6916.png)
第三章运动兴趣第一节运动兴趣一运动兴趣界定1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兴趣与注意关系密切。
一般,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另外,还与良好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具有向往的心情。
2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验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与体验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人们一旦对体验运动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对与体验运动有关的事物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运动中来。
运动兴趣不是对某项体验运动的表面关注或简单参与,任何一种兴趣的产生基于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与某种获得所体验到的情绪上的满足。
只有当一个人对所参加的体验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这些运动学生和技能需要了解,需要掌握时,才会产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该体验运动或体验学习。
3 运动兴趣与爱好: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验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验活动的倾向。
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验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二运动兴趣的品质(一)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当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时,他的意识就常常倾向于参与这种运动,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相关的运动总是与技能,在课外也设法在体育学习上取得成功,获得好成绩,而这种结果又会反过来强化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让学生更加喜欢这项运动。
不同人的运动兴趣所指向的方向和内容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有效方法,充分揭示体育运动的内在美,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育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大小。
每个人的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不同的。
当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有广泛兴趣时,他会将所学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的应用到该项目的训练和练习中,这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获得健康的身体。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d55742835fbfc77da269b1fb.p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三、运动兴趣的分类
1.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2.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4.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 和志趣
志趣
生物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为了获得刺激、眩 晕、运动欣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 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为了在体育活动中 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 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 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三、运动动机的种类
(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 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可将 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三)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1、适当展开竞争 (1)竞争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 自己才能的机会。 (2)在三种竞争形式中,应以团体间竞争为主。 (3)进行个体间竞争时,应当按照能力分为高、中、低 三组。 (4)竞争活动要适量。 (5)在组织竞争活动中,注意提醒学生获胜不是目的, 发挥和展示出自己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1dc151a6bd97f192279e9d2.png)
第五节
体育习惯
一、习惯的概念 习惯—— 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
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一旦习惯(巩固联系)形成,在情境线索出现时就会 自发地表现。 二、体育习惯的特点 (一)后天性 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力量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稳固性 具有体育习惯的人,无论条件是否具备,都会创造条 件去锻炼。 (三)指向性 (四)省力性
二、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
人的体育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一)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1---3年级: 游戏、跑步------技术简单,富有趣味 4年级:球类运动(53.1%)------兴趣有明显分化 5-6年级 :跳高、跳远、武术、球类-----有一定技术、技巧的项目 (二)初中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广泛,但容易变化。男、女生的体育兴趣产生分化 受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体育专长与体育成绩的影 响 男生:喜欢量大、竞争性强的活动,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女生:喜欢优美、有节奏的活动 (三)高中生的体育兴趣 高一、高二发展呈上升趋势;高三出现停滞、下降趋势;女生惰 性更明显 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多是在小学、初中就已奠定,具有明显的连续 性特征。 小学、初中是体育兴趣发展的关键期。
2、体育参与的诱因
体育参与的诱因是指激起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
它是一种外部刺激。 如:清晨去田径场散步,看到沙坑和跳高架子,想: 我曾是跳高运动员,看看自己还能跳多高?于是就走 向跳高场跳起来。当旁观者喝彩鼓掌时,又想:我还 有潜力,还可以跳得更高些。于是又升高高度继续跳 起来。 二、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 (一)追求成功的动机 成就需要= 追求成功动机— 害怕失败动机 个人的成就需要强弱不同,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也不同。 如《射雕》中的西毒的成就需要极强。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圣才出品】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0c53d8b0066f5335a8121c7.png)
4 / 25
圣才电子书
②启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运动兴趣效能高低主要表现在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及起作
用时间的长短上。
③意义
培养学生高效能的运动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有效参与体育运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
以及发展其个性。
3.运动兴趣的分类 (1)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划分
2 / 25
圣才电子书
②中心兴趣
中心兴趣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有特
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③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的关系
3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学生首先要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通过从事多种体育活动来锻炼自己,为以后的 发展打下扎实的体能和技能基础。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的运动兴趣将逐渐得以稳定。
②意义
稳定的运动兴趣可以让学生持续地坚持体育锻炼,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促使学生获得
好的成绩。稳定的运动兴趣对于完成复杂而又艰巨的体育活动任务来说十分必要,往往使人
能够获得别人难以掌握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4)运动兴趣的效能
①概念
运动兴趣的效能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
①运动兴趣是体育学习获得成功的动力,而体育学习的成功又是激发和提高运动兴趣的
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章 运动兴趣
![第三章 运动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3b467dd189eb172ded63b786.png)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的意志努力程度 不同
由于使人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本身可以满足 人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又会反过来增强人的直接 兴趣。由此,直接兴趣会越来越浓。一般来说,在 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 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由于个体对体育活动本 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 力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会出现学生 “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2.兴趣与动机的关系? 3.兴趣与爱好? 4.如何培养兴趣?—读书为例
第一节 运动兴趣 第二节 运动动机
第一节 运动兴趣
一、运动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 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 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志趣”这种有意识的运动兴趣已有明确范 围,不仅表现在体育课堂上,也表现在课 外活动中,不断推动着学生自觉而努力地 进行体育学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运用 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 泼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 探究活动。而且,如果体育教师能在教学 中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将会 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二)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
大小。在运动兴趣的广泛性上,人与人之间的差 别是很大的。运动兴趣广泛的人,除了会经常注 意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本身以外,还会去了解与 该项运动相关的其他运动及其各类信息,并加以 钻研,从而大大增进自己对该项运动的了解,为 大幅度提高该项运动技能水平提供可能。例如, 喜欢射击项目的人平时除了要勤学苦练射击技术 以外,还会主动去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五)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运动需要的满足
《运动兴趣和动机》课件
![《运动兴趣和动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7151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8.png)
促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包括对运动的喜好、目标追求、 价值观等方面。
重要性
03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促进心理健康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兴趣和动机是促进身体活动和锻炼的 重要驱动力,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 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形态。
运动兴趣和动机能够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增 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青少年
培养兴趣
提高身体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运动兴趣的关键时 期。家长和社会应该鼓励青少年尝试 多种运动项目,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 ,并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 运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促 进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的发育。
社交需求
青少年往往希望通过参与运动来融入 群体,与同龄人建立友谊。他们可能 更倾向于参加团队运动,如足球、篮 球等。
运动表现。
03
运动兴趣和动机的关系
兴趣对动机的影响
兴趣是激发动机的源泉
当人们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时,会自 发地产生参与和探索的意愿,这种内 在的动力驱使人们积极行动。
兴趣促进持续参与
对运动的浓厚兴趣可以让人在面对困 难和挑战时保持耐心和毅力,从而持 续参与并取得进步。
动机对兴趣的影响
动机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运动动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01
动力和持续性
强大的运动动机能够激励人们 更频繁、更持久地参与运动,
从而提高运动表现。
02
目标设定和规划
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运动动机 能够使人们更有针对性地训练
和提升。
03
心理准备和调整
良好的运动动机能够帮助人们 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保持
良好的心态。
第三张
![第三张](https://img.taocdn.com/s3/m/1b5cae0e52ea551810a68746.png)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二、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功能在于它对体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功能在于它对体 育参与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 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 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 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二节 体育参与动机 一、体育动机的概念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三、体育态度的特点
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指向一定的对象、具有相对稳定 性的内在结构。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
四、中学生体育态度特点分析
ATPA(体育活动态度量表) ATPA(体育活动态度量表) 男生:六个维度得分都在中间分以上,均持肯定态度 男生:六个维度得分都在中间分以上,均持肯定态度 身心健康→追求刺激→社交→审美→自我磨练→ 身心健康→追求刺激→社交→审美→自我磨练→精神解脱 女生:五个维度得分在中间分以上,仅有精神解脱维度持 女生:五个维度得分在中间分以上,仅有精神解脱维度持 否定态度 身心健康→审美→追求刺激→社交→ 身心健康→审美→追求刺激→社交→自我磨练 男女生体育态度倾向有一定差异。
体育心理学
主讲教师 吴灵萍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问题。通过本章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动机、体育兴趣、体育态 度、体育习惯等基本概念,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 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本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体育动机、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 育习惯的概念及特点。 2、难点 体育兴趣、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四、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四、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4、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在学生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自己内心感到自 己的老师是值得尊敬、信赖和亲近的人;另一方面,体育 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 交朋友,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师的亲切感,成为学生体育学 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创 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体育心理学运动兴趣ppt
![体育心理学运动兴趣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1e175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c.png)
体育心理学运动兴趣
演讲人 2023-02-14
年
运动兴趣的形成机制
1、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运动兴趣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家庭、学 校、社会等不同的环境来影响个体的运动兴趣。 2、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体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它们也会影响个 体的运动兴趣。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运动环境的质量、运动设施的质量等,它们也会影响个 体的运动兴趣。
体育心理学运动兴趣
通过介绍运动兴趣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积极作用以及促进措施,可以更好 地帮助人们了解运动兴趣,提高运动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运动的积极作用。
谢谢
年
运动兴趣的影响因素
运动兴趣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心理特征、社会环境、文化 背景等。
运动兴趣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运动兴趣的培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人们提高心理素质,增强 自信心,提升情绪。 3、有助于提高社会能力:运动兴趣的培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社会能力,增强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运动兴趣的促进措施
1. 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让学生参与体育 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 开设体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 开展体育竞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4. 开展体育讲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讲座,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5. 开展体育游戏: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游戏,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第三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
![3第三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348ce3f4da38376bae1fae21.png)
需要--成就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莫里最早提出了 “成就需要”一词,并 由阿特金森发展为“需要--成就理论”。
成就需要=(争胜动机-避输动机)(成功可能性*成功的刺激价值)+ 外部动机
当成功动机>逃避失败动机时,可能50%成功,成就需要水平最高。 当成功动机<逃避失败动机时,可能10%或90%成功,成就需要水平最高。 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往往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50%成功率。 成就动机低的个体:愿意选择把握性大(90%)或(10%)的成功率,以避
28
四、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端正体育态度
1.态度:是个体对外界对象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 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
2.态度的认知基础 3.体育态度端正
体育价值观
形成:模仿学习 转变:积极
29
思考题:
1.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运 动兴趣的形成?
2.不同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有何影响? 3.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
4
第一节 运动兴趣
二、运动兴趣的品质
1 运动兴趣的倾向性 2 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3 运动兴趣的稳定性 4 运动兴趣的效能
指向一定的体育项目 兴趣指向范围的大小
持续时间的长短 推广所产生的效果
5
三、运动兴趣的分类
(一)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
物质兴趣
表现为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
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杨华薇
1
本章知识点:
重点:影响运动兴趣的因素;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难点: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动机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2
课程导入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运动兴趣和动机】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运动兴趣和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5181172e27284b73f24250fe.png)
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______和间接动机。 【答案】直接动机
18.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 是______。
【答案】直接动机
19.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是______。 【答案】间接动机
【答案】有趣
3.______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 【答案】乐趣
4.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______ 。 【答案】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5.“有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 参与的兴趣,由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热爱倾向,其动力效应大大增强, 从而形成______ 。
20.促使学生从没有体育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是______,而将学生已经形成 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是______。
【答案】动机的培养;动机的激发
21.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 绩的心理倾向是______。
【答案】成就动机
22.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可使他们对与运动学河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 【答案】意识化
8. ______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答案】精神兴趣
9.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______。 【答案】运动动机
10.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______和______的功能。 【答案】强化;维持
11.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 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______。
【答案】内部动机
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a13b0bdf941ea76e58fa04ec.png)
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第一节运动兴趣调查报告:近几年来,两次大规模的群众体育调查反映出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在1996年的调查中,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而在2001年的调查中,这种现象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出现了逐渐加剧的趋势,即在中断体育活动的人口中,20岁以下者占68.7%,30岁以下者占90.5%,与199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8.0%和11.7%这就是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仍然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离开中学校园以后在2年内(即20岁前)就中断了体育活动;在离开中学10年之后中断体育活动的中国人更是达到了90%。
这样的现实与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一样,揭示了一个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学没有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运动兴趣的定义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区别与运动爱好的区别: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
而它们二者的联系在于: 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
二、运动兴趣的品质(一)运动兴趣的倾向性(二)运动兴趣的广泛性(三)运动兴趣的稳定性(四)运动兴趣的效能三、运动兴趣的分类(一)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二)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三)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四)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四、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一)运动需要的满足(二)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三)运动内容的新奇性和适合性(四)成功体验的获得(五)融洽的师生关系(六)教学方法的适合性(七)良好的运动教学环境课堂小结:思考题:1.什么是运动兴趣?它与运动爱好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试述运动兴趣的品质。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1-7章)](https://img.taocdn.com/s3/m/d08c59bee518964bce847c64.png)
体育心理学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者的区别: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二、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 (2)实践: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三、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二)现场研究法●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
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使用编制好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研究.●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容。
如:●1、体育社会心理学●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力等●2、发展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发生的心理变化●3、认知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等●4、教育运动心理学●学生、运动员或健身者的运动表现如何,经常反映了一个体育教师、教练或健身指导者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浅谈运动动机、兴趣、习惯与体育教学
![浅谈运动动机、兴趣、习惯与体育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c3b62d84028915f804dc219.png)
浅谈运动动机、兴趣、习惯与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也是当前实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
教学实践证明,在体育课中激发学生运动动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养成学生的运动习惯,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开发学生身心潜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个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培养兴趣和养成习惯呢?一、激发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的体育活动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奖励或者适当教育手段,从外部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他们去发现体育运动自身具有的价值,同时确信自己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体验到超越成功与失败以外的“挑战”情趣。
促进学生长期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也就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体育课中可以通过目标设置,创设情景,积极反馈及归因教育、价值寻求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
1、目标设置。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属于有目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发学生运动动机。
2、创设情景。
学生上体育课,都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情境中进行的。
教学中,在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教学方法,使活动具有新鲜感,就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
3、积极反馈及归因教育。
要使学生取得成功,就应该不断给予他们信息的反馈,才能使他们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成功。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归因,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如愿以偿,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归因教育重点有二:一是多从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归因,即从基源性、稳定性和可控性方面综合分析活动的结果;二是要引导学生多从内在可控因素——努力方向归因,这是因为努力因素是自己能够认知和控制的,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期望水平或怨天尤人,从而有益于维持动机的强度。
4、价值寻求。
人们的体育价值观是决定体育参与活动动机行为的心理基础。
因而,教师必须在体育动机指导中强调体育价值观的教育,通过阐述体育多方位的社会价值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运动活动的动机课件
![运动活动的动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9f3b7931b765ce0508148a.png)
每天幻想自己成为影星,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诸如此类动机,即使满足也会立刻 将动机升级——我要当影帝。
自我效能感——总在影响你的动机
我无法胜任这项任务——低
这项任务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高
直接经验 ——体改经验
过去总是成功——高 总是失败——低 我的朋友出去做兼职成功赚钱了,我应该也 能——高 朋友们都碰壁了,那估计我也够呛——低
过度奖励——金钱对梦想的消耗
永远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
THE
END
生理性——社会性
需要喝水、需要性生活
需要朋友、需要维护世界和平的英雄
直接的——间接地
口渴时,水是你最直接的动机 当你需要世界和平自己有无能为力时,想 要成为超人是你间接地动机。 但不可否认,有时候也会有很多人像我一 样想成为超人是我最直接的动机,世界和 平?与我何干!
缺乏性——丰富性
身体缺水,会产生喝水的动机;身边缺乏 异性,会产生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机。一旦实现此类需 要,动机就会消失。
运动活动中的动机
生命的源动力
如果你是一部跑车,那动机是什么?
又或者你是这艘游艇呢?
动机=动力+方向 = +
好的动机=充足的动力+好的方向 = +
但谁又能说准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呢?
也许只是追求的不太一样而已
动机=需要吗?
环境是否偶尔会主宰我们?
毫无征兆的,你饿了, 毫无征兆的,你饿了,于是有了进食 的欲望。毫无征兆的,你困了, 的欲望。毫无征兆的,你困了,于是有了 睡觉的欲望。 睡觉的欲望。 一个无聊的老师在ppt里放了有关事 一个无聊的老师在ppt里放了有关事 ppt 物的照片,让你有了饿的感觉, 物的照片,让你有了饿的感觉,于是你有 了进食的欲望。 了进食的欲望。这个无聊的老师课实在是 无聊让你有了睡觉的欲望。 无聊让你有了睡觉的欲望。
运动心理学第三章
![运动心理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437e40e10975f46527d3e1fc.png)
运动员的动力来源(3次课);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自我完善;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第二篇运动员的动力来源运动活动的动机;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运动活动的归因搜索2012奥运会视频,获得金牌;没有获得金牌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动机问题,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的三中重要的动机理论,是成就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
心理学的三个基础概念动机(motive,motivation):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例如,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可能是健身,也可能是交友。
驱力(drive):也称内驱力,是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
例如,饥饿会驱使人体寻找食物并使用。
需要(need):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例如,运动员长期封闭训练,会产生与外界交流的需要。
第一节如何应用运动动机的理论一、成就需要:优异成绩取决于成就需要吗?(一)成就需要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和卓越成就需要哪些条件?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美国最优秀的钢琴家、雕塑家、数学家、神经病学家、奥运会游泳选手和网球运动员进行了一项调查(2004)。
结果显示,决定未来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动机”和“奋斗目标”。
才能是由献身精神和勤劳培养起来的,获得伟大成就的机会总是留给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人。
所以,成就需要是运动员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就需要(need of achievement)是由默里(Murray,1938)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在任何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得好。
成就需要高的人有如下特点:第一,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来自父母的高成就压力。
当父母用严格的规则来喂养、照看、训练孩子时,孩子就会感到高度的成就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的意志努力 程度不同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
(三)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 兴趣和中心兴趣
广泛兴趣是指对多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 水上运动等)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 物或活动(如运动技术、运动心理、运动生 理等方面)感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6)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学生强烈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是 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 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教师在课 堂上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则是引导学生积极思 维的好办法。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依据教学 大纲,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循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 果学生始终处于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之中,就 会情绪激奋、跃跃欲试,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求知欲 倍增。
第三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
学习重点: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
动的动机、兴趣和态度。
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学生体育活动的表现和效果取决于他们参 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能力系统和动力系统,其 中动力系统对能力系统具有推动和调节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能力系统的活动效率,同时也影响 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体育 动机的激发、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正确体育态度 的确立是体育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挑战。
“志趣”是完成状态的高层次兴趣,即 对体育运动技能及其基本用途的兴趣。
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 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四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一)强大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 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 地完成当前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四)运动兴趣的效能
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 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的 和消极的两种。积极的运动兴趣促使人自觉、 主动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消极的运 动兴趣则是一种被动的兴趣,缺少参与体育活 动的动力,因而也难以获得实际的效果,是一 种不良的、无效能的运动兴趣。
第一节 运动兴趣
一、运动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人行为动
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 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 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
要动力。
力的一种形式, 而且是非常活跃 的、具有强烈情 绪色彩的动力形 式。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 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 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可以使人在不断进行体育锻炼 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丰富自 我,培养全面细致的观察力,发展丰富的想 象力,提高创造性运动的能力。
(三)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将来 从事某种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样,运 动兴趣的形成也可以对其今后终身从事体育 专业或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起到准备作用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 方法和多变的形式均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其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 师还要注意运动知识的传授和情绪的感染性,体育教师 在教学中应时刻以“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幽 默风趣的语言、完美标准的动作示范、灵活多样的教学 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跃跃欲试,以积极快乐的情 感去学习新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注意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尽量多地 给学生提供运动实践机会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的单一刺激容易 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 感到厌倦和乏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 重通过多样化的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8)针对运动兴趣的品质,培养运动兴趣
针对运动兴趣的各种品质,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应培养稳 定持久的兴趣,着力发展学生高层次的需要。中小学生对 体育活动的兴趣,多为直接兴趣和暂时的、不稳定的兴趣, 主要是由好奇心和好动的天性激发的兴趣,容易消失或转 移。如果学生的运动兴趣被激发了以后,很快与其高层次 的需要(如强健的体魄、健康的生活)联系起来,就会有 难以满足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就可以形成稳定持久的兴 趣。其次,培养间接兴趣,加深对活动未来结果的了解。 当人们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感到需要时,即便活动本身较枯 燥、单调,也能坚持并在活动中寻找乐趣。因此,在进行 体育活动之前,一定要了解活动的未来结果,知道自己为 什么要从事该项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9)培养师生感情
教师热爱学生,应包括教师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要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信任学生,想方设法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0)重视信息反馈,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体 育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新课程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 的评价体系,强调通过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 的进步和收获。正确合理的体育学习评价是稳定和 发展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关键。
2、运动兴趣的比较高级水平——乐趣
“乐趣”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 “有 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 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兴趣,由不 太稳定的愉悦倾向(情绪性的)发展成为比较稳 定的热爱倾向(感情性的),其动力效应大大增 强,从而形成“乐趣”。
3、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
中心兴趣则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 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 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 稳定的兴趣。
(四)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 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1、运动兴趣的初级水平——有趣 “有趣”是人们对于新事物或有趣现象的
直接兴趣,是在感知中由于兴奋性增强形成的一 种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属于始发状态的低层次 兴趣,是由事物的新异刺激而引起的好奇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项目和内容, 保证体育学习内容的诱惑力
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总是从意识到需要才开始产生 的,有时可能是在参与之后获得了愉快的体验,或 者被某些体育活动项目和内容所吸引,而产生了初 步的兴趣。运动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要经历一 个“有趣-乐趣-志趣”的递进过程。
二、运动兴趣的品质
(一)运动兴趣的倾向性
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 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对策:体育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 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另外, 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该实施单元教学, 让学生在某一个单元的学习中相对集中地对某 一项目进行练习。
(二)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精神兴趣则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 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二)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 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 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 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 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 要而产生的兴趣。
(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 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 的教师。”在众多教学经验中,“寓教于乐”便是一条成 功的经验。由于中小学生的感情丰富,所以一切新奇的刺 激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又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不可 能像成人那样会为了某种目的主动参与一些枯燥无味的活 动,因而体育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课 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 入,创造最佳的课堂效果。
运动兴趣是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 意向的表现,是学生未来长期从事体育活动的 心理准备条件之一。
2、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
区别: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 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 体育活动的倾向。
联系: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 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 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一个人对某项 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 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 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1)因人而异合理设置目标,获得成功体 验和增强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说过:“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 一事成功,事事顺利。”兴趣有赖于成功,成功能使人 产生喜悦、激情和热情。学生喜不喜欢体育运动,归根 结蒂在于能否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 感体验。成功后的积极情绪体验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运动 兴趣,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会促 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渴求 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反之,屡次的失败情绪体验 会对学生产生累积性影响,出现焦虑、自卑、兴趣低落, 丧失信心,甚至逃避学习。
首先由外部刺激的新颖引起好奇心,产生直接兴趣,激发学 生“想参与”。这个过程即为“有趣”。在有趣的基础上, 通过运动参与产生了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需要,进一步增强 提高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此时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表 现为动中有乐、乐中爱动,产生一种求知兴趣,使学生达到 “学会”的程度。这个过程即为“乐趣”。学生在乐学、好 学的基础上,通过刻苦练习,形成了巩固的动力定型和一定 的技能水平,进一步加深了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特别是对体 育运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了切身感受以后,促使求知欲转 化为创新欲与成就感,使兴趣与志向结合。这种运动兴趣即 为“志趣”,逐步发展成稳定的运动习惯,达到爱好的高度, 便开始进入“会学”的阶段。由此可见,兴趣是对事物与活 动本身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最活跃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的内部动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