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被国外心理学家莫里所提出的。
成就动机-是指人有一种力求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干好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的那种动机。
成就动机强的人喜欢追求成功,乐于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不怕失败,有较高的抱负水平。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含两个部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而且这两者在强度上还可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这种人叫作"力求成功者"。
他们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叫作"避免失败者"也就是说,对于失败的恐惧将改变人们对一个目标的追求。
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工作,选择简单的任务可能使他们免遭失败,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了,也能找到理由。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1.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在儿童时期: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儿童后期和青年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一、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二、创设问题情境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四、加强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五、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六、适当开展竞赛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智力和知识的区别智力和知识的关系智力和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智力是以大脑活动的个人心理为特征。
成就动机理论
三:该理论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分析也是 不完善的
谢谢观赏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学习上 的自信心,发挥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促进了学 生的发展。
内在的成就动机是一种学生自觉追求成功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 的学生往往能够为自己确立一个奋斗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达 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需别人的监督、鼓励,能够持之以 恒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这种内在的成就动机具有稳定 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激励作用。
默里.亨利
默里▪亨利(Murray▪Henry A,1893~?)美国心理学家。1893年生于美国纽约市, 1915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专业学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内 科和外科医生。后入英国剑桥大学专攻生物化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因在求学期间 受S.弗洛伊德与C.荣格心理学说的影响,开始转向人格心理学研究。后应哈佛大学之聘 任心理学讲师、临床心理学教授,直至1962年退休。
亨利.默里
成就需要:克服障 碍,施展才能,力 求尽快尽好的解决 某一难题
阿金特森
期望——价值理 论(微观角度)
麦克利兰
社点会击添成加就标动题机理论 (宏观角度)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的概念:
阿金特森认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 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力。
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科学研究院 应用心理学 覃丽萍 20165443
目 录
01
02
03
人
成
成
物
成就动机理论
3. 亲和需求: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求。
亲和需求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高亲和动机的人更倾向于与他 人进行交往至少是为他人着想,这种交往会给他带来愉快。高亲和需求者渴望亲和, 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他们对环境中的人 际关系更为敏感。有时,亲和需求也表现为对失去某些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对人际冲 突的回避。亲和需求是保持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成组在能成功成图性功中适概可绩我中率能 最们的太性好可两高以个或适,看组太中成到成低的功,绩时成最成两概功好绩个率可,都 太高或太会低下时降。成绩都会 下降。
成 55 绩 53 水 51 平 49
47
45
1/20 1/4 1/2 3/4
获胜的希望(概率)
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一)为学生 (二)对学
确定适合自 生进行
己的优异目 独立训
标。
练
三)实施 鼓励性教 育
(四)实现由 外在的成就 动机向内在 的成就动机 的转化
如果当学生在成就动机形成的初期能够确定一个适合 自己情况的较高的起点,往往就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提供 一个良好的基础
按照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在实训期间运用理论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独立训练和成就训练 对其将来的成就水平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成就需求: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①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 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是唾手可得没有一点成就感,也不是难得只能凭运气。他们会揣度可能办到的程度
成就动机理论
举例:
• 有两件事件让你选掷骰子(获胜机 会是1/3)和研究一个问题(解决问 题的机会也是1/3),你会选择那一 样? • 高成就需求者会选择研究问题, 尽管获胜的概率相同,而掷骰子则 容易得多。高成就需求者喜欢研究、 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依靠机会或他 人取得成果。
• 高成就动机者的表现:这类人一般不常休 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 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 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一般来说,他们 喜欢表现自己。
• 低成就动机者的表现:
• 喜欢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 业 • 思考:你属于高成就动机者还是低 成就动机者?
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 观点:
• 1、成就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 达到目的的可能性的估计(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 来说明) • 2、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源于孩子所在的家庭或文化 群体,尤其是幼儿期。
•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 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 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 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 • 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 • 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 • ③成功的诱因值Is。 • 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 × ×
成就动机理论
主讲人:朱晓露
一、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观
• 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
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并要求达到 完美状态• a、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目标, 不喜欢凭运气获得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 看来特别容易的工作任务。 • b、选择目标时会避免过分的难度。 • c 、喜欢能立即给予反馈的任务。
阿特金森理论的不足:
• ①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 激发,更多地看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没 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 动机的作用。 • ②这一理论虽然是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 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的模型,但它对认知 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 的。 • ③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 探讨也是不全面和不够充分的。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实验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实验 马利文
某小学张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准备了三面小红旗,面对全班63名同学,他要把这三面小红旗奖励给计算又快又准的前三名同学。张老师的三面小红旗能达到激励全班同学的目的吗?阿特金森(J.W.Atkinson)有关成就动机的经典实验可以告诉我们。把80名大学生分为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同样的任务。明确告之,第一组,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够得到奖励(概率为1/20);第二组,成绩前5名将会得到奖励(概率为1/4);第三组,成绩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概率为1/2);第四组,成绩前15名者都可能得到奖励(概率为3/4)。结果表明,成功可能性适中的第二组、第三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的组成绩则下降。
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成就动机?第一,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难度恰当的学习任务。对于他们而言,成功的概率在50%左右较为合适。教师要在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上下功夫,对不同的学生不要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要照顾差异性。在教学中以教材的基本知识为核心,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运用
</PGN0011D.TXT/PGN>和重组知识的挑战性任务,使他们有机会对问题和所学知识做深入的探索、理解和创造,激发和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使他们体验挑战带来的愉悦,发现挑战带来的潜能。第二,树立成就多元化的观念。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单单以分数来定的,成功可以在多方面绽放笑脸。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是不同的,在多方面的发展可能中,有的方面突出,有的方面逊色,这都正常,我们都应看到这些不同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赏识,让他们有成功的愉快体验,强化其自信心,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这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从而强化其成就动机。</PGN0011E.TXT/PGN>
成就动机理论(课堂PPT)
内在的成就动机是一种学生自觉追求成功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 的学生往往能够为自己确立一个奋斗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达 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需别人的监督、鼓励,能够持之以 恒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这种内在的成就动机具有稳定 性和持. 久性,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激励作用12。
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科学研究院 应用心理学 覃丽萍 20165443
.
1
目 录
01
02
03
人
成
成
物
就
就
简
动
动
介
机
机
的
的
主
相
要
关
理
公
论
式.
04
05
对
对
教
成
育
就
的
动
影
机
响
理
论
评
价
2
成就动机理论的三个代表人物
戴维.麦克里兰
戴维·麦克利兰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 40-50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并得出 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
麦克利兰的亲和需求与马斯洛的感情上的需求、奥尔德弗的
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
9
成就动机的相关公式
1. Ts=Ms×Ps×Is
Ts:追求成功的倾向 Ms:对成功的需要 Ps:任务将会成功的可能 性 Is:成功的诱因值
3. Is=1-Ps Ps+Pf=1
2. Tf=Mf×Pf×If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目录成就动机理论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编辑本段成就需要综述(Needfor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主要特点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1、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
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
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是人们追求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的人格力量。
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
自从1938年,莫瑞提出“成就需要”概念以来,它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广泛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要的理论和研究有:1.麦克里兰的广泛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2.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3.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4.霍纳的女性“避免成功”概念及成就动机的性差研究就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研究具体分析。
阿特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作为麦克里兰的学生和助手从一开始便参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
他遵循托尔曼与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1957年提出了提出了“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他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以及诱因价值三因素的积函数。
趋向成功的趋力(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Ps×IsMs是指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Ps是指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受到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
避免失败的趋力(Taf )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f=Mf×Pf×IfMaf指回避失败动机强度; Pf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及对竞争估计的影响;IF指失败的诱因价值。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力和避免失败的趋力的合力:即T =Ts+Taf。
阿特金森于1964年又提出,人们对于任务的逃避倾向还可以通过施加外在的诱因(如金钱、荣誉等)来加以克服,他将这些因素称为非成就导向因素(Te),于是,一个人追求成就的行为倾向就可以表示为:T =Ts-Taf +TE。
心理学选择题2
一.成就动机的结构: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的基本成分: 追求成功的意向回避失败的意向麦克利兰)工作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奥苏伯尔)教育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 特瑞斯曼(关于注意的) 衰减器模型认为接受信息的通道是双通道2. 布洛德本特过滤器模型说单通道3. 卡特尔16PF 主要测量的是人的性格4. 罗夏墨迹测验主要测量的是人的性格5. 威特金根据场的理论,把性格类型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6.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又分为两个分量表,即操作量表言语量表7.韦克斯勒量表主要测量人的离差智商8.培因和李波的机能类型说把人的性格类型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型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理解性1.心理现象就叫心理活动2.在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性心理特征。
1.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2.个体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气质1.气质主要属于个性心理特征3.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意识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爱和归属的需要5.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需要10.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时间知觉14.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逻辑记忆1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27.神经活动“强、平衡、不灵活”的人其气质类型是粘液质28.在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稳固的是气质29.“自信与自卑”反映了人的性格的态度特征30.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力31.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比奈—西蒙量表32.下列哪个最准确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活动33.需要主要属于个性心理倾向34.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反射37.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组织特性3.“潜移默化”是一种无意识记29.“睹物思人”是一种无意回忆4原型启发主要借助于相似联想6.有的人看书能过目成诵,表现了良好的识记的敏捷性11.“思路鲜明,条理清楚”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逻辑性12.产生情绪情感的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13. “心惊胆战”是描述恐惧情绪中的激情状态14. 个性的核心是性格15.“大公无私和自私自利”都反映了个体性格的态度特征16.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18. 动机主要属于个性心理倾向19.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20.动物心理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具体思维2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很多,下面哪一条不是属于有意注意条件的培养创造性思维24.看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即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知觉28.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被称为表象12.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被称为记忆30.我们说某人健忘,主要是指他不良的记忆的持久性3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3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原型33.“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深刻性34.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时的想象活动主要是一种创造想象37.执拗和顽固反映了个体不良的意志坚韧性38.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39.“认真细致与粗心马虎”都反映了人的性格的态度特征40.斯腾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1.心理学最早从属于哲学41.按照标准化样组算出的平均数,可以作为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这是常模3.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4.神经元就是指神经细胞5. 狼孩的现象,说明()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社会环境6.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作业难度属于稳定的外部归因7.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11.被称为“思维的知觉”的心理现象是观察13.考试卷上选择题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再认14.在没有引起注意的情况下人的记忆主要是感觉记忆15.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及事物之间的普遍规律,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16.幼儿能根据图示搭积木,这种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17.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思考的思维过程是抽象19.“思考全面,思路宽泛”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广阔性22.个体对未知事物表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主要是理智感24.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习惯性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25.“勇敢坚强”反映了个体性格的意志特征26.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想象力2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28.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29.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30.下列哪种现象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认识活动31.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完成简单作业时,最佳的动机水平应偏高32.根据引发动机因素的来源,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3.如果客体较复杂,活动任务又多,则注意的范围就狭窄34.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随意注意35. 人能够感觉到客观物体最小变化量的能力被称为差别感受性38.有些人在回忆过去学习过的公式、概念时速度很快、信手拈来,这主要反映了其良好记忆的准备性40.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是明确问题18.形成概念时提供的肯定样例在非本质特性方面充分呈示的形式被称为变式1.采用变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概念越趋分化2.一种从生活愿望出发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幻想4.由于榜样的作用而激发的个体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是想象的道德感7.勤奋和懒惰属于个体的哪种特性性格8.性格结构具有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和可塑性9.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心算能力10.科学心理学创建于1879年12.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为反映13.下列哪种现象是人特有而动物没有的情感14.“性反射”属于无条件反射15.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6. 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17.根据动机持续的时间,动机可以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20.“无中生有”主要是指幻觉28.变式教学的原则是本质属性不变,非本质属性常变29.“想象是人脑对什么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的过程表象3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31.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意志行动随意行为32.最早提出气质类型说的是希波克拉底33.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性格34.“开朗乐观”反映了个体性格的情绪特征35.智商的公式是IQ=100×MA/CA1.科学心理学创建的标志是心理实验室的建立2.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5.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个体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属于认知内驱力11.韦伯定律表明,差别感觉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成定比12.一支白粉笔,无论是在明处还是在暗处,人们都会知觉它是白色的粉笔,这是知觉的亮度恒常13.关于物体的三维属性的知觉是距离知觉22关于物体的三维属性的知觉是深度知觉14.记忆表象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与概括性15.考试卷上问答题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重现19. 记忆中记的过程主要包括识记和保持21.“灵感和顿悟”属于直觉思维22. 在思想上把某一事物分为几个组成部分或几个属性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是分析23.消极定势主要影响的思维品质是灵活性24.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26.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29.表现为个体认知风格方面的性格特点是性格的理智特征30.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31.智力落后的儿童,其智商一般在70以下31.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篇》32.既不属于心理过程又不属于个性的心理现象是注意33.有机体对有直接生物意义的刺激的反映形式,称为感应性34.下列哪种现象是人特有而动物没有的意志35.“狗做算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36.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稳定性主要是指注意在哪一方面的反映时间8.从记忆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材料的速度的快慢,主要反映了记忆的准备性10.思维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39.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1.看到树叶上的齿状边能划破皮肤,鲁班据此发明了锯子。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1957年,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避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会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是由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趋向(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XPsXIs, Ms表示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
Ps表示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
当成功是必然时,Ps=1,当失败是必然时,Ps=0。
因此Ps受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在0-1的范围内变动。
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指一个人在成功之后所体验到的欢乐与自豪程度。
阿特金森将Is和Ps设想为相反的关系,即Is=1-Ps,只要Ps降低,成功的诱因价值就增大。
例如,学生在容易学习的科目上得到高分时,并不感到自豪,但在难学的科目上取得高分时,会体验到自豪和胜任感。
避免失败的趋向(Tat)也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af--MafXPfXIf,Mat表示回避失败的动机强度;Fl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以及对竞争估计的影响;it 指失败的诱因价值。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向和避免失败的趋向的合成,即Ta=Ts-Tafq ms和Mat在个体身上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失败的动机,即Ms>Maf;而有的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即Maf>Ms。
前一种人的行为主要受成就动机的支配,后一种人的行为主要受畏惧失败的动机支配。
简述动机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动机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1.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与刺激的联系。
期待对于个体获得目标非常重要。
2.归因论归因论最早是由海德(1957)在研究社会知觉中提出的,海德认为个体的任何行为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原因,是内外两方面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在某一时刻,总有其中某一种原因起主要作用。
关键是弄清其行为的原因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才能有效控制个体行为。
维纳发展了海德的理论,认为在分析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时,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个体归因的结果的控制性也是重要的问题。
维纳认为个体行为可以归结为许多可能的因素,但都可以把它们归入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的和可控的-不可控的六个范畴中。
归因的不同维度有不同的作用。
根据维纳等人的研究,因果源维度与随后情感反应密切相关,稳定性维度与随后的期望相关,可控性维度与评价和人际判断有关。
在成就情景中,个体会根据不同的结果,在此三个维度内归因。
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能力水平高的个体或团体,常会把内在原因看成胜负的决定因素,如能力、努力等;经常失败者则常常把外在原因作为失败的理由,如运气、机会等。
经常取得成功偶尔失利者则把暂时失败归结于相对的不稳定因素。
如:自己没有努力,运气不佳等。
3.认知评价论认知评价论是由德西和莱恩(Deci&Ryan)提出的,又称为自我决定论。
该理论从人的内部动机出发,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和主动感在个体行为中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外部事件对个体而言是一个刺激,个体会对这些事件进行认知评价。
如果将外部事件知觉为一种控制性事件,则个体可能会觉得行为不是由自己控制,其内部的自我决策感即会被削弱,进而引起其内部动机弱化,反之则增强。
4.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概念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成就动机知识讲解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
内部的
外部的
三维度
稳定的
不可控 的
不稳定 的
可控的
稳定的
不可控 的
不稳定 的
可控的
四因素
能力高 低
努力程 度
任务难 易
运气好 坏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2)教师的言行 (3)竞争和竞赛活动 (4)学生的学习成绩 (5)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 (6)个性因素 (7)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 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 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 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亲和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 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 Low)
倒“U”型曲线
四、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1)饥饿动机 (2)干渴动机
2.社会性动机
(1)好奇、探索和操弄 个体对新奇事物注意、探索和操弄
等行为的内在动力称为好奇动机,简称 好奇。
好奇动机在婴幼儿的行为上以3种方式 表现出来: (1)感官探索 (2)动作操弄 (3)好问
(2)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
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抱负水平: 指一个人从事活动前,估计自己所
能达到的目标的高低。 罗特(J.B.Rotter): 制约个人抱负水平的两个因素是—— 个人的成就动机和个人根据已往的成败 经验对自我能力的实际估计。
学习动机理论_2
学习动机理论在心理学中我们知道有很多流派,例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因此不同的流派对于学习动机的产生会有很多的观点,这就是考试中考查的“学习动机理论”这部分知识点。
学习动机理论包括: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1.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普洛夫、斯金纳;主张: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该理论认为动机的产生都需要伴随外在刺激的强化(也就是要有奖励物),没有刺激不会有学习动机,也不会产生学习行为;这种观点过于绝对,我们曾经学过学习动机的分类,在学习动机中有一种叫做“内部学习动机”,这种动机产生的时候不需要外界刺激的强化,是完全出自于自身的学习需要,所以强化理论过于看重外部学习动机,而忽略了内部学习动机,所以该观点不正确。
2.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主张: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而人具有 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那么动机也是在人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此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前面学过动机的产生条件,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3.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主张: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
在考试中经常考查同学们这两种不同学习动机类型在进行任务选择时候的不同。
趋向成功类型的人是非常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所以这类人会选择任务难度在50%的工作。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
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一个是人对成功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一个是成功的诱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时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
主要有两种:情感激发模式:简单点就是刺激潜能,追求目标.冒险偏好模式: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的矛盾冲突.根据动机理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一、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兴趣有倾向性。
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什么内容发生兴趣,它是形成其它兴趣品质的前提。
孩子的兴趣可以是指向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指向精神方面的。
不同的孩子,其兴趣的倾向性是有差异的。
如有的孩子对绘画有兴趣;有的孩子只对影响自己个人利益的东西感兴趣等。
应该运用自身和周围的教育力量,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二、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xx兴趣广博兴趣和中心兴趣是一个良好兴趣品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良好的兴趣品质是既博又专,专博结合。
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偏重,这对孩子兴趣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家长应该走出只重视智育或考试成绩的怪圈,为孩子多创造一些条件,鼓励并调动孩子。
使孩子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一方面要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广博兴趣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和组织者;另一方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努力培养中心兴趣。
对中小学阶段来说,首先应培养孩子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到了高中阶段,再慢慢引导孩子逐渐形成中心兴趣。
三、培养稳定而有效的兴趣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
在这方面,个性差异很大。
阿特金森成功动力理论
数学院1104 第三组,六人组徐锋世《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力理论》学习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发展的起点,应归功于亨利·默里(H.Murray)的贡献。
默里在成就研究的历史上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他最早注意到成就需要。
在动机研究的历史上,内驱力和需要概念经常交换使用,或是紧密联系的。
例如,赫尔就把内驱力当作需要状态的心理表现形式。
然而,驱力多半与剥夺、行为主义,以及有关动物有机体研究的状态相等同,而需要概念则多半与道德个性理论和稳定的个性特征相等同。
默里早在1938年就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20种不同的类别。
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是最早的,其他人也曾试图把本能作过分类。
其中的一个就是成就需要,并且将这种需要设想为:完成某些困难的任务;掌握、操纵或管理客观事物、人类的意向,尽可能迅速地、独立地完成工作3克服困难,达到高标准3与他人竞争且超过他人3有突出的成就与业绩等等。
默里在成就动机上的第二个贡献是,研制出评定需要状态的工具,即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采用这种工具进行测试时,大致上能揭示出一个人“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情结”。
后起的研究者在评定成就需要时,几乎普遍地接受了这一工具。
阿特金森于1963年将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
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 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 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 s;③成功的诱因值I s。
【自考复习】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资料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潜移策略:所谓潜移策略,是指学校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态度。
在这方面,主要有活动与规范一动一静的影响策略。
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如私下交换意见,传播谣言,搬弄是非。
其主要特点有:①自发性,②灵活性,③不可靠性。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如校务会议、课堂教学等。
)3.挫伤:挫伤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
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中,挫伤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
实际上,它也是人们在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这是名词意义上的挫伤。
作为动词使用的挫伤,主要是指妨碍人的需要的满足,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
4.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5.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
6.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成员与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行动不一致时主观上想像或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
7.领导: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而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领导者。
8.中介策略:是指在原有态度与要形成的新的态度之间设置中介环节,以便原有态度有过渡的桥梁。
9.成就动机: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0.学校组织氛围: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校组成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等。
二、简答题1.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
答:1)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物质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影响。
2)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两个因素:职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态度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成就动机理论
方法归因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美]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著 张厚粲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教育心理学Jeanne Ellis Ormrod著 彭运石 彭舜 等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刘儒德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教育心理学 莫雷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高等教育心理学 姚本先主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 社 2005
成就动机理论
假设情景实验
假设有人让你在一个无人的屋子里独自一个人玩套圈 的游戏,你可以自由选择起点的位置,你是选择距离目标很 近的位置,百发百中?还是选择距离目标很远的位置,鲜有 套中者?还是选择距离目标适中的位置,约有一半次数套 中目标? 结果分析 :1.选择前两种,说明你是一个成就动机较低 的人,做事是为了避免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 2.选择最后一种,说明你是一个成就水平高的 人
对教育现象的独特解释力
一、对努力的态度:
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聪明的、有才华的、有能力的学生才 更可能可能成功,才更具有价值。在自我价值理论中努力 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二、学习动机随年龄而降低:
自我价值理论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看待努力的态度 不同”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
三、对考试的抱怨:
自我价值理论认为,对考试的抱怨经常是学生抵御挫 败感的一种方法:防御。
自我价值理论的教育应用
一、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判断的误差:
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有强烈的、建设性的学习动机;成 绩差的学生未必没有学习动机,实质上是“自我价值保护” 这一内在动机的加强。
二、要以学生自身的提高为标准来进行评价,而 不是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三、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和方法归因: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1)理论观点:期望—价值理论又称成就动机,是指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以阿特金森为代表人物。
(2)影响因素阿特金森将影响个体成功的因素分为三类,具体如下:①成就需要(M):追求成功的需要;避免失败的需要。
②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待概率(P)③取得成就的诱因值(I)因此,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Ta)=(Ms·Ps·Is)-(Mf·Pf·If)(3)教育意义*对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50%中等问题难度):①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②安排竞争的情境;③严格评定分数等。
*对于避免失败者:①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若取得成功则及时表扬予以强化;②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③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2.成败归因理论(维纳)(1)含义: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或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
(2)归因因素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认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把这六个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具体如下:①能力大小: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②努力程度:内部的不稳定可控的状态;③任务难度:外部的稳定不可控的状态;④运气好坏: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⑤身心状态: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⑥外界环境: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状态。
(3)归因时的情绪反应①内部因素:成功时自豪,失败时内疚、羞愧;②外部因素: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③稳定因素:对未来类似活动上成功的期望高,预期成功会重复出现对未来充满希望,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④不稳定因素:对未来在类似活动上是否成功不敢肯定,产生担心的情绪。
学习动机理论的辨析
学习动机理论的辨析一、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
麦克里兰研究发现,高的成就需要与成功行为有很高的相关性。
成就需要高的人,他们通常表现出对问题喜欢承担个人责任,他们希望事业的成功和问题的解决不是靠运气和外界因素,而是靠自己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能体会到成就的满足感;反之,很少产生满足感。
1.成就动机倾向类型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有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称之为力求成功,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种称之为避免失败,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他在研究中发现,由于这两种动机所占比重的差异,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人:一种称之为避免失败者,另一种称之为力求成功者。
2.成就动机倾向类型的特征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在选择目标和完成任务上也不同。
(1)求成型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通过完成任务提高其自尊心,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避败型的人倾向于选择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避免失败;选择过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能找到借口以减少失败感。
这种选择能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
总结:成就动机理论更侧重趋向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会倾向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
二、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是在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
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因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它来自班杜拉对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的区分。
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的评述
学号:1204010124 姓名:林金颖12级教育学班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
阿特金森遵循托尔曼和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即把人的情感与认识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
他还提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源于孩子所在的家庭或文化群体,尤其是幼儿期。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
Ps值在0至1之间。
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
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
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 1 − Ps,即当I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
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
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
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
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败的可能性Pf;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
其公式为:Taf=Maf*Pf*If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
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中能得到较好的分数。
他们对成功完全不可能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取成就的动机,那么,也有可能由于失败而灰心丧气。
由于成功而得到鼓励。
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使他们免遭失败,而选择的任务极其
困难,那么即使失败,也可找到适当的借口,从而可减少失败感。
麦克里兰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与量紧密相关。
高成就动机者在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高成就动机者在任务的坚持性上比低成就动机者强。
另外,追求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有高的成就动机水平和内归因。
成功更增强了他们上述的三个特征,使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
避免失败的学生正相反,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他们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又一次的失败,不断地失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固定看法。
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单。
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
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
事实上,人们每天所追寻的目标并非同等的重要,有些可能比另一些更重要。
而且对这些目标的追求不仅要受到当前需要的鼓励。
当前的成功被看做是未来成功的手段,因而与未来成功联系在一起时,成功的动机强度将会大为提高。
莱纳将这一现象称为“未来定向”。
未来定向的主要规则就是,当一个人为成就的驱力所推动时,其行为将部分地决定于个体对依赖于目前活动的未来目标的知觉。
未来定向的一个恰当的例子就是,学生为某门课程准备一次考试,而这门课程又是以后课程的前导。
由于一个人在前导课程中的成绩将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因而人们将预期为高成就动机所驱动的人将比他在那些与未来无联系的工作中更能忍受失败的痛苦,更能努力工作,且能做得更好。
同样的原因,那些主要为害怕失败的动机所驱动的学生在愈重要的课题上将表现愈强烈的回避倾向。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他提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构成的,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他坚持以实验为基础,在数学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关于人类行为的数学模型,以更为精确和深入地对人的行为进行定量研究,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验证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的动机理论的一种突破性的进展,对动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巨大的贡献。
但是这一理论模型还是很不完善的,它并不能很好他说明成就动机的本质,发生、发展的条件以及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
其主要的缺陷有:
①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更多地看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
人的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实际上,人的期望、诱因价值都要通过人对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认知作用才能影响人的动机。
这个模型忽视或者没有充分地看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最终解决个体成就动机的来源,也看不到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仅仅把成就动机看成是个体经验的产物是很不充分,很不彻底的。
②这一理论虽然是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的模型,但它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
这个模式仅仅考虑了活动的主观愿望,而没有考虑活动的客观概率对成功的可能性、成功后的诱因价值和失败后的诱因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③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妇女的成就表现,因为男女的成就动机是有差异的,在许多妇女的身上可能还存在着害怕成功的动机。
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也是不全面和不够充分的。
成就动机作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之一,它和整个人格特征的关系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
理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由于作为实验的前提未被实验证实,其数学的模型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④这个模式引用数学的概念来建立其成就动机模式,试图把复杂的动机问题简化为一些简单的数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动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是对传统的成就动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过去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当前的目标,其实长远的目标对现在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
而阿特金森就把即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组成真正的动机,他的成就动机理论给人们的学习、工作都有一个很好的参考作用,也为企业、学校还有各种事业单位激励员工还有学生有了参考和指导作用,是激励机制的一种完善和进步。